—甲醇;—醇;—异丙醇;—丙酮;—正丙醇;—
最全的溶剂参数表

OCH2CH2CH2CH2 CH3COCH3 CH3COOCH3 CH3COOCH3 CH3COOC2H5 CH3COOC2H5 CH3COCH2H5 CH3COOCH(CH3)2 CH3COC3H7 CH3COOC3H7 CH3COCH2CH(CH3)2 CH3COOCH2CH(CH3)2 CH3CHNO2CH3 CH3COOC4H9 CH3OCH2CH(CH3)OH CH3COC2H4CH(CH3)2 CH3COOCH(CH3)C4H9 C2H5COOC4H9 CH3COOCH(CH3)CH2OCH3 CH3COOC5H11 CH3COC5H11 (CH3)2CHCOOCH2CH(CH3)2 C2H5OC2H4OH CH2(CH2)2CO C4H9OCH2CH(CH3)OH C3H7OCH2CH(CH3)OH CH3COOC2H4OC2H5
2.8 4.6 2.9 2.9 3.3 3.1 4.3 3.0 3.9 3.2 3.5 2.7 1.2 2.7 5.2 4.1 1.7 1.8 2.6 2.3 3.9 1.5 5.0 5.7 2.5
1.0 0.5 0.9 0.9 1.2 1.1 0.9 1.2 1.0 1.5 1.0 1.1 0.4 1.2 0.9 1.2 1.0 1.1 0.8 1.3 1.2 0.8 1.1 1.1 1.1 0.9
48 二乙二醇乙醚乙酸酯 EASTMAN DE ACETATE 50 二乙二醇丁醚 EASTMAN DB 51 乙二醇-2-乙基己醚 EASTMAN EEH 涂 52 二乙二醇丁醚乙酸酯 EASTMAN DB ACETATE 53 丙二单苯基醚 54 55 PROPYLENE GLYCOL PHENYL ETHER TEXANOL ESTER-ALCOHOL MIXED TRIDECYL ACETATE ESTERS
有机化学复习题2015-2016学年-已修订-5-31

有机化学复习题一、命名或写化学结构式(有立体异构的要注明)1. 5-(1,2-二甲基丙基)壬烷2. (S)-1,6-二甲基环己烯3. 4-甲氧基-3-溴苯甲醛4. 3,3’-二氯-4,4’-联苯二胺5. (2S,3R)-3-甲基-2-己醇6. 1-硝基-6-氯萘7. (R,Z)-4-甲基-2-己烯8. 5-甲基-1,3-环己二烯甲酰氯9. N-甲基环己烷磺酰胺10. (2R,5S)-2-氯-5-溴-3-己炔11. (Z,Z)-2-溴-2,4-辛二烯12. (2R,3R)-3-氯-2-溴戊烷13. (1R,3R)-3-甲基环己醇14.N,N-二乙基间甲基苯甲酰胺15. 2-甲基-3, 3-二氯戊酸钠16. 二环[4.3.0]-壬酮17. 异丙基烯丙基酮18. 反-1-甲基-4-溴环己烷19.1-对甲苯基-2-氯丁烷20.N-甲基-N-乙基对异丙基苯甲酰胺21.二苄醚22.四氢呋喃23.3-甲氧基-1-戊醇24.苯基环氧乙烷25.(R)3-苯基-3-氯丙酸26.(E)-4-甲基-4-烯-3-己炔酮27.对苯氧基苯甲酸28.3-甲基-4-异丙基庚烷29.5-(1, 2-二甲基丙基) 壬烷30.(R)- -溴代乙苯31.2-甲基-3-乙基己烷32.顺-1, 2-二甲基环己烷(优势构象) 33.苄基氯34.5-乙基-4-辛醇35. 乙丙酐36. DMF(N, N-二甲基甲酰胺)37. (S)-2-氯丁烷(请写出Fischer投影式)38. 偶氮苯39. 吲哚40. 4-乙基-1-庚烯-5-炔41. TMS(四甲基硅烷)42. 苯并-15-冠-543. (E)-2-甲基-1-氯-2-戊烯44.(2S,3R)-1,2,3,4-丁四醇(标出R、S构型)二、选择题1. 最稳定的碳正离子是()(A)H2C CHCH2(B)H2C CHH2C CH2(C)H2C CHHC CH3(D)H2C CHC(CH3)22 . 具有顺反异构体的物质是()(A)H3C CHC COOH3(B)H3C CHC CH3CH3(C)H3C C CHH2C3CH3(D)H2C CH23. 2—氯丁烷最稳定的构象是()(A)3H3(B)3H3(C)3H3(D)3H34. 下列化合物中,具有手性的是()B. C. D.5. 下列分子或离子中,亲核性最强的是()A. H2OB. HO-C. H2N-D. NH36. 下列羰基化合物发生亲核加成反应的速度次序是()(1)HCHO (2)CH3COCH3(3)CH3CHO (4)C6H5COC6H5(A)(1)>(2)>(3)>(4) (B)(4)>(3)>(2)>(1) (C)(4)>(2)>(3)>(1) (D)(1)>(3)>(2)>(4)7. 下列羧酸酯在酸性条件下发生水解反应的速度次序是()(1)CH 33)3O(2)CH 3COCCH 2CH 3O(3)CH 3COCH(CH 3)2O (4)CH 33O(A ) (4)>(2) >(3) >(1) (B )(1)>(3) >(2) >(4) (C ) (4)>(3) >(2) >(1) (D )(1)>(2) >(4) >(4)8. 下列化合物的酸性次序正确的是 ( )(1)CH 3CH 2CNH 3O(2)ClCH 2CH 2NH 3 (3)CH 3CH 2CH 2NH 3 (4)CH 3CH 2SO 2NH 3 (A ) (4)>(1) >(2) >(3) (B )(1)>(3) >(2) >(4) (C ) (2)>(3) >(1) >(4) (D )(4)>(3) >(2) >(1) 9 . 下列化合物于NaHSO3饱和溶液反应最快的是( )A.B.C. .D.10. 下列化合物按E1机理消除HBr时,最容易的是( )A.B.C.D.11.下列碳正离子最稳定的是 ( )(A )(CH 3)2C CHCH 2 (B )CH 3CHCH 3 (C )H 2C CHCH 2 (D )12 .下列化合物酸性最强的是 ( ) (A )CH 3CH 3 (B )H 2CCH 2 (C )HCCH (D )HC CCH 313 .在下列化合物中,最容易进行亲电加成反应的是 ( ) (A )H 2C CHCH CH 2 (B )H 3C C H C HCH 3(C )H 3CC H C HCHO(D )H 2C CHCl14 .在下列化合物中,熔点最高的是 ( )(A)(B)n—C6H14(C)n—C7H1615 . 在下列化合物中,偶极矩最大的是();偶极矩最小的是()。
感温变色颜料

深圳市变色科技有限公司专业生产感温变色颜料Thermochromic Material 一.可逆感温变色颜料的变色原理和结构:感温变色颜料是一种随温度上升或下降而反复改变颜色的微胶囊。
可逆感温变色颜料是由电子转移型有机化合物体系制备的。
电子转移型有机化合物是一类具有特殊化学结构的有机发色体系。
在特定温度下因电子转移使该有机物的分子结构发生变化,从而实现颜色转变。
这种变色物质不仅颜色鲜艳,而且可以实现从“有色===无色”和“无色===有色”状态的颜色变化,这是重金属复盐络合物型和液晶型可逆感温变色物质所不具备的。
微胶囊化的可逆感温变色物质称为可逆感温变色颜料(俗称:温变颜料,感温粉或温变粉)。
这种颜料的颗粒呈圆球状,平均直径为2~7微米(一微米等于千分之一毫米)。
其内部是变色物质,外部是一层厚约0.2~0.5微米既不能溶解也不会融化的透明外壳,正是它保护了变色物质免受其他化学物质的侵蚀。
因此,在使用中避免破坏这层外壳是十分重要的。
二. 感温变色颜料的基本色:目前本公司生产的可逆感温变色颜料在显色状态有以下15个基本色:1、感温变色颜料之间的互配和拼色:因为可逆感温变色颜料在隐色状态时是无色的,这使得不同颜色/不同变色温度/不同系列的变色颜料之间可以互配和拼色,从而获得更加丰富多彩的变色效果。
2-1、感温变色颜料基本色之间的互配:将基本色之间按一定比例互配,可以获得许多过渡色无色的变色效果。
例如:2-2、感温变色颜料与普通颜料之间拼色:可以获得色A 色B 的变色效果。
例如:三、热敏变色颜料的类型:1、热消色型(R系列):在低温时为有色状态,当温度升至设定值时颜料从有色变为无色。
它的变色温度可根据用户需要在-20~80℃范围内设定:。
R系列变色颜料的品种最多,色谱齐全,是最常用的变色颜料系列。
其色~温关系曲线如图1所示:图 1. R系列色~温关系曲线图 2. F系列色~温关系曲线2、热发色型(F系列):其色~温特性与R系列正相反。
常用溶剂参数表一

diethyl Ketone methyl propyl ketone MC methyl chloroform sec-nitropropane SM EEP MAK
89 130 25 142 25 71.1(升) 188 156.3 51 118.3 17.8 201.9 94 230.4 110 246.8 217.4 166 9 79.6 -7.2 118 22.8 96(开) 215.2 102 103 -7.2 34(开) 39.8 74 - 39 ( O.C) 120.3 145 32.3 165-172 58 147-153.5 39
相对分子量
102.13 130.18 130.18 146.18 132.16 116.15 134.17 162.2 204.26 176.51 116.15 72.1 100.16 138.21 86.1 96.08 84.94 133.41 89.1 104.14 146.19 114.9
密度(g/cm3)
英 文 简 称
EA NBA ACE CYC TOL xyl EAC BAC ECS BCS DBE PMA MSO M.S. Normalheptane Normaloctane Benzene S-100# S-150# S-200# Naphtha Turpentine oil Limonene METH NPA IPA IBA acetic acid methyl ester acetic acid_n_propyl ester
常用溶剂参数((表一) 名 称
乙醇 正丁醇 丙 酮 环乙酮 甲苯 二甲苯 醋酸乙酯 醋酸丁酯 乙二醇乙醚 乙二醇丁醚 混合酸的二甲酯 丙二醇甲醚醋酸酯 石油醚 200#油漆溶剂油 正庚烷 正辛烷 苯 SOIVesso100 SOIVesso150 SOIVesso200 溶剂石脑油 松节油 双戎烯 甲醇 正丙醇 异丙醇 异丁醇 醋酸甲酯 醋酸正丙酯
常见的共沸物

常见的共沸物共沸物水/乙醇水/正丙醇水/异丙醇水/正丁醇水/异丁醇水/叔丁醇水/异戊醇水/正戊醇水/氯乙醇水/乙醚水/乙腈水/丙烯腈水/甲酸水/丙酸水/乙酸乙酯水/二氧六环水/氯仿水/四氯化碳水/二氯乙烷水/苯水/甲苯水/二甲苯水/吡啶水/二硫化碳甲醇/二氯甲烷甲醇/氯仿甲醇/四氯化碳甲醇/丙酮甲醇/苯甲醇/甲酸甲酯/环己烷乙醇/乙酸乙酯乙醇/苯乙醇/氯仿乙醇/四氯化碳乙醇/苯/水乙酸乙酯/四氯化碳乙酸乙酯/环己烷乙酸甲酯/环己烷氯仿/丙酮组分的沸点(℃) 100/78.5 97.2 82.4 117.7 108.4 82.5 131.0 138.3 129.0 35 81.5 78.0 101 141.4 78 101.3 61.2 77.0 83.7 80.4 110.5 137-140.5 115.5 46 64.7/41 56.2 77.0 56.2 80.617.8/48.6/33.6 78.3/78.0 80.6 61.2 77.0 78.3/80.6/100 78.0/77.0 61.2/56.4 组成(w/w) 5/95 28.8/71.2 12.1/87.9 37.5/62.5 30.2/69.8 11.8/88.2 49.6/50.444.7/55.3 59.0/41.0 1.0/99.0 14.2/85.8 13.0/87 26/74 82.2/17.8 9.0/91 18/822.5/97.5 4.0/96 19.5/80.5 8.8/91.2 20/80 37.5/62.5 42/58 2.0/98.0 7.3/92.712/88 21/79 12/88 39.1/60.9 50.8 30/70 32/68 7/93 16/84 19/74/7 43/57 46/5483/17 80/20 共沸点(℃) 78.15 87.7 80.4 92.2 89.9 79.9 95.1 95.4 97.8 34 76 70.0 107 99.1 70 87.8 56.1 66.0 72.0 69.2 85.0 92.0 94.0 44 37.8 55.5 55.7 55.5 57.6 72.0 68.2 59.4 65.1 64.9 75.0 71.6 54.9 64.7 甲苯/乙酸 101.5/118.5 72/28 105.4 又称恒沸物,是指两组分或多组分的液体混合物,在恒定压力下沸腾时,其组分与沸点均保持不变。
常用有机溶剂性质(极性、沸点、溶解性等)

常用有机溶剂性质粘度(20℃)/mPa·s; —介电常数名称沸点密度粘度波长极性E T(30) 介电分子量溶解性水100 1 1 268 10.2 63.1 58.8 18二甲亚砜189 2.24 268 7.2 45 48.9 78.14 DMSO能与水、醇、醚、丙酮、乙醛、吡啶、乙酸乙酯等混溶,不溶于乙炔以外的脂肪烃化合物乙二醇197 1.1155 19.9 210 6.9 56.3 26.33 62.07 与水/乙醇/丙酮/醋酸甘油吡啶等混溶,微溶于醚等,不溶于石油烃及油类.能够溶解氯化锌/氯化钠/碳酸钾/氯化钾/碘化钾/氢氧化钾等无机物.甲醇64.9 0.7914 0.6 210 6.6 55.5 32.6 32.04 溶于水、乙醇、乙醚、苯等二甲基甲酰胺152.8 0.92 270 6.4 43.8 36.71 73.10 能和水及大部分有机溶剂互溶,是高沸点的极性(亲水性)非质子性溶剂,能促进SN2反应机构的进行苯胺184 4.4 - 6.3 44.3 6.98乙酸118 1.28 230 6.2 51.9 6.19乙腈81.1 0.37 210 6.2 46 37.5 41.05 相对密度0.79,与水混溶,溶于醇等多数有机溶剂硝基甲烷101 0.67 330 6 46.3 38.6丙酮56.5 0.32 330 5.4 42.2 20.5 58.08 与水、乙醇、氯仿、乙醚及多种油类混溶吡啶115 0.97 305 5.3 40.2 12.3二恶烷; 二氧六环102 1.04 1.54 220 4.8 36 2.21 88.11 与水混溶,可混溶于多数有机溶剂2-丁酮80 0.8054 0.43 330 4.5 72.11 甲基乙基酮能溶于4份水中,但温度升高时溶解度降低,20℃时,水中溶解度26.8%(w),水在2-丁酮中的溶解度11.8%(w)。
溶于乙醇和乙醚,可与油混溶。
农药制剂常用溶剂简介

37 200#溶剂油
-
40.3 0.87k 113
60.5 0.88 119
60.5 0.91 120 136.0 0.90 143 151.3 0.88 138
3.5 0.79 50
-
0.790.82
50
7.1 0.78 55
12.1 0.80 74
20.2 0.80 85
24.2 0.81 97
第十页,共17页。
我国农药用溶剂禁限用情况
溶剂油:不同牌号萘含量普遍在5~15%左右。 农乳500#国内支链为主,国外直链为主,稀释剂比较常见的为甲醇,DMF,二甲苯,溶剂油,丁醇,
异辛醇
第十一页,共17页。
农药常用溶剂的危害及国外管理状态
第十二页,共17页。
美国EPA最新禁限用溶剂清单
第十三页,共17页。
挥发 速度
密度
闪点
ETHE R=1
Kg/L
TCC, ℉
0.95 136
1.03 195
1.1 203
1.9 0.89 6
1.9 0.79 -4
2.9 0.88 27
4.0 0.87 35
5.3 0.81 46
5.3 0.89 55
8.6 0.87 69
11.0 0.99 82
12.1 0.88 81
-27 2.14 20 2.8 50
-112 3.20 20 3.3 -52 3.40 20 - 25
℉:华氏度 华氏度=32+摄 氏度×1.8
19
丙二醇单丁基 醚
57018-52-7
20
丙二醇单丙基 醚
1569-01-3
21 乙二醇丙醚 2807-30-9
有机化学课后习题及答案(第六章)

6章思考题6.1 试解释实验中所遇到的下列问题:(1)(1)金属钠可用于除去苯中所含的痕量H2O,但不宜用于除去乙醇中所含的水。
(2)(2)为什么制备Grignard试剂时用作溶剂的乙醚不但需要除去水分,并且也必须除净乙醇(乙醇是制取乙醚的原料,常参杂于产物乙醚中)。
(3)(3)在使用LiAlH4的反应中,为什么不能用乙醇或甲醇作溶剂?6.2 叔丁基醚[(CH3)3C]2O既不能用Williamson法也不能用H2SO4脱水法制得,为什么?6.3 苯酚与甲苯相比有以下两点不同的物理性质:(a)苯酚沸点比甲苯高;(b)苯酚在水中的溶解度较甲苯大。
你能解释其原因吗?6.4 解释下列现象(1)(1)从2-戊醇所制得的2-溴戊烷中总含有3-溴戊烷。
(2)(2)用HBr处理新戊醇(CH3)2C-CH2OH时只得到(CH3)2CBrCH2CH3。
解答6.1 答(1)乙醇的活泼氢能与Na发生反应,苯与Na无反应。
(2)RMgX不仅是一种强的亲核试剂,同时又是一种强碱,可与醇羟基中的H结合,即RMgX可被具活性氢的物质所分解,如(3)LiAlH4既是一种强还原剂,又是一种强碱,它所提供H-与醇发生反应,如6.2叔丁基醚用H2SO4脱水法合成时,主要产生烯烃。
6.3 答甲苯和苯酚的相对分子质量相近,但是甲苯的沸点110.6℃,而苯酚的沸点181.8℃,这是由于苯酚可以形成分子间氢键;甲苯不溶于水,而苯酚易溶于水,是由于苯酚与水分子之间会形成氢键:6.4习题6.1比较下列各组化合物与卢卡斯试剂反应的相对速度:(1) 正戊醇, 2-甲基-2-戊醇, 二乙基甲醇(2) 苄醇, 对甲基苄醇, 对硝基苄醇(3)(3)苄醇, α-苯基乙醇, β-苯基乙醇6.26.2区别下列各组化合物:(1) CH2=CHCH2OH, CH3CH2CH2OH , CH3CH2CH2Br, (CH3)2CHI(2) CH3CH(OH)CH3, CH3CH2CH2OH , C6H5OH , (CH3)3COH , C6H5OCH3(3) α-苯基乙醇, β-苯基乙醇, 对乙基苯酚, 对甲氧基甲苯6.36.3写出下列各反应主要产物:6.4合成题:(1)(1)甲醇, 2-丁醇→ 2-甲基丁醇(2)(2)正丙醇, 异丙醇→ 2-甲基-2-戊醇(3)(3)甲醇, 乙醇→正丙醇, 异丙醇(4)(4)2-甲基丙醇, 异丙醇→ 2,4-二甲基-2-戊烯(5)(5)丙烯→ 甘油→ 三硝酸甘油酯(6)(6)苯, 乙烯, 丙烯→ 3-甲基-1-苯基-2-丁烯(7)(7)乙醇→ 2-丁醇(8)(8)叔丁醇→ 3, 3-二甲基-1-丁醇(9)(9)乙烯→ 三乙醇胺(10)(10)丙烯→ 异丙醚(11)(11)苯, 甲醇→ 2,4-二硝基苯甲醚(12)(12)乙烯→ 正丁醚(13)(13)苯→ 间苯三酚(14)(14)苯→ 对亚硝基苯酚(15)(15)苯→ 2,6-二氯苯酚(16)(16)苯→ 对苯醌二肟6.5某醇C5H12O氧化后生成酮,脱水则生成一种不饱和烃, 将此烃氧化可生成酮和羧酸两种产物的混合物, 试推测该醇的结构.6.6有一化合物(A)的分子式为C5H11Br, 和NaOH水溶液共热后生成C5H12O(B). B具有旋光性.能和钠作用放出氢气, 和浓硫酸共热生成C5H10(C). C经臭氧化和在还原剂存在下水解, 则生成丙酮和乙醛. 试推测A, B, C的结构, 并写出各步反应式.6.7新戊醇在浓硫酸存在下加热可生成不饱和烃. 将这不饱和烃经臭氧化后, 在锌粉存在下水解, 可得到一种醛和一种酮. 试写出反应历程及各步反应产物的构造式.6.8分离下列各组化合物:(1)(1)乙醚中混有少量乙醇(2)(2)戊烷, 1-戊炔和1-甲氧基-3-戊醇6.9 下列各醚和过量的浓氢碘酸反应, 可生成何种产物?(1)(1)甲丁醚(2)(2)2-甲氧基己烷(3)(3)2-甲基-1-甲氧基戊烷6.10有一化合物的分子式为C6H14O, 常温下不与金属钠反应, 和过量的浓氢碘酸共热时生成碘烷, 此碘烷与氢氧化银作用则生成丙醇. 试推测此化合物的结构, 并写出反应式.6.11 有一化合物的分子式为C7H16O, 并且:(1)(1)在常温下它不和金属钠反应;(2)(2)它和过量浓氢碘酸共热时生成C2H5I和C5H11I . 后者与氢氧化银反应生成的化合物的沸点为138℃.试推测原化合物的结构, 并写出各步反应式.6.12有一化合物的分子式为C20H21O4N, 与热的浓氢碘酸反应可生成碘甲烷. 当此化合物4.24 mg与氢碘酸反应, 所生成的碘甲烷通人硝酸银的醇溶液, 得到11.62mg碘化银. 问此化合物含有几个甲氧基?6.13 写出环氧乙烷与下列试剂反应的方程式:(1)(1)有少量硫酸存在下的甲醇(2)(2)有少量甲醇钠存在下的甲醇6.14 推测下列反应的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