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计基础课题设计论文

合集下载

机械设计专业毕业论文(精选样本6篇)

机械设计专业毕业论文(精选样本6篇)

机械设计专业毕业论文(精选样本6篇)
1. 论文标题1
此论文研究了机械设计中的某一特定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方案。

通过设计实验和分析结果,论文展示了该解决方案的有效性,并对
其应用进行了讨论。

2. 论文标题2
本研究聚焦于机械设计中的另一个重要问题,并通过文献综述
和实验验证,提出了一种新的解决方案。

论文还对该解决方案在实
际应用中的潜力进行了评估和分析。

3. 论文标题3
该论文探讨了机械设计中的一个具体案例,并通过理论分析和
实验验证,提出了一种创新的设计方法。

论文还对该方法的优势和
局限性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未来的改进方向。

4. 论文标题4
此篇论文研究了机械设计中的一个具体问题,并通过数值模拟和实验验证,验证了提出的解决方案的可行性。

论文还对该解决方案的优缺点进行了评估,并提出了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5. 论文标题5
本研究聚焦于机械设计中的一种新技术,并通过实验验证和性能评估,证明了该技术在特定应用中的有效性。

论文还探讨了该技术的潜在应用领域,并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6. 论文标题6
该论文研究了机械设计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并通过实验和数值模拟,提出了一种新的解决方案。

论文还对该解决方案的可行性进行了评估,并讨论了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潜力和限制。

以上是六篇机械设计专业毕业论文的标题,每篇论文都针对不同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提出了创新的解决方案。

这些论文通过实验验证和理论分析,为机械设计领域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并为未来研究提供了方向和启示。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论文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论文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论文1《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教学改革的相关措施1.1积极引导中职生快速切人设计主题在讲授《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设计时,要想确保中职生可以快速地领会设计教学的内容和思想,就要求教师要以最快的速度切人到设计课的主题上来,而在布置给中职生学习任务的时候,教师要尽可能对这些任务进行细化,如有可能,应量化成为中职生每天完成的工作程度和详细步骤。

举例说明:对于减速器的课程设计,教师可以通过分组形式让中职生先参观减速器,以对它形成一个直观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再将设计的思路、方法以及步骤进行反复地讲解,同时充分地运用着课程的设计指导书这一辅助材料来帮助中职生逐步地完成前期化的设计工作,进人到设计的主题中来。

中职生要严格地按照设计任务书当中的规定任务按时地完成。

在后期的设计过程中,尽量确保时间的充裕,避免出现时间分配不合理的现象,更要防止因时间紧迫而出现剿窃、抄袭的情况,从而使设计质量得到全面保证。

1.2全面提高中职生的综合设计能力在《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整体设计过程当中,教师要因材施教地针对不同中职生的具体情况采取分组设计的模式,在各个小组内部认定一名组长,这名组长组织本组学生相互讨论和学习,如果遇到困难的时候可以先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给予解决,这种模式的优点就在于可以提升中职生的思考能力和合作能力,并且能够将自我观念和认知全面融进到整个的设计当中,取长补短。

小组当中无法得以解决的问题可以拿到最后的大讨论当中来给予解决。

这样,虽然学生人数多,但是在小组讨论中就能解决很多问题,教师指导起来针对性就会加强。

在设计过程中,学生的思考问题能力和综合设计能力都会得到很大的锻炼和提高,为以后的机械设计打下良好的基础。

1.3鼓励创新,大胆设计中职生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教师要随时激励他们进行大胆的想象,不怕想象错误,只怕中职生没有想法。

教师在对中职生设计的评价过程中,时刻对于那些有着创新思想的学生给予积极性的鼓励,这些都是为了确保中职生能够真正地形成独立创新的能力,这些能力的养成对于他们未来的生存、工作和发展都具有实际化的帮助和意义。

机械设计制造论文(5篇)

机械设计制造论文(5篇)

机械设计制造论文(5篇)机械设计制造论文(5篇)机械设计制造论文范文第1篇课程设计(CurriculumDesign)是高校某一课程的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

一般是对该课程的理论和实践内容的综合性应用和考察,旨在使同学获得促进其迁移的进而促使同学全面进展的具有教育性阅历的方案和方案。

课程设计突破了课程局限于课堂教学中的界定,把积累、迁移、促进同学创新力量培育等多方面因素作为指标,是教育过程中不行或缺的重要环节。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是工科类院校机械专业针对《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这门课程绽开的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该课程整合了机械加工方法、机床、刀具、夹具和工艺规程设计等原来分属多门课程的主要内容,其涵盖内容广、理论联系实际亲密,是在同学学习完理论基础课和机械专业基础课的基础上开设的一门综合性技术学科。

本课程设计则是在课程理论教学的基础上绽开的,是对同学理论学问进行考察、巩固和加深的特别好的实践环节,其目的是“培育同学把握机械零件的加工工艺过程所需要的机械制造技术学问,包括机床、夹具、刀具、量具等工艺装备的选择与使用,培育同学应用现代设计方法和手段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力量”。

课程设计的创新性改革是进行《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创新力量培育改革中不行或缺的一个环节。

二、课程设计主要内容通常,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采纳理论教学、生产实习、课程设计分段实施,同学在经过72学时的理论基础课程学习后,由指导老师带领,深化合作企业进行为期一个月的生产实习。

通过观看和学习,进一步了解和熟识机械零件的典型加工和工艺过程,并在此过程中,对课堂学习所把握的理论学问进行反复加深、把握。

接下来,同学们返回学校,集中三周进行课程设计,对所学习的理论、实践学问加以应用。

本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按下面四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由指导老师下达设计任务,为同学供应零件图、设计要求,讲解设计过程及留意事项。

其次阶段,同学针对设计题目进行零件的结构分析和工艺设计,通过分析、争论、计算,确定毛坯结构和尺寸,并设计完成该零件的具体工艺规程,制作出工艺过程卡片及工序卡片。

关于机械基础方面的论文范文

关于机械基础方面的论文范文

关于机械基础方面的论文范文摘要:综上所述,可知现代生活中对工程机械的生产与制造有着非常高的要求,传统的技术不仅生产、制造效率低,产品性能也不能保证,因此需要应用先进的技术来提高生产效率以及产品的性能。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工程机械工程机械操作者需要掌握最先进的机电一体化技术,并且将其能够应用到实际工作中,这样才能够发挥机电一体化技术的优势,当然这也需要工程机械企业为操作者提供这样的机会。

现代工程机械行业已经进入到了机电一体化时代,该技术的应用,使得工程机械制操作更加的便利,产品性能更佳。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企业都已经应用了机电一体化技术,随着该技术功能越加齐全,机电一体化技术会应用在更多的领域。

1机电一体化技术的优势首先,安全性能高。

工程机械中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之后,其所生产的产品通常都具有高的性能,同时功能齐全,既具备监视、报警功能,同时还具备自动保护功能。

设备运行过程中如果出现了异常情况,机电一体化产品可能进行自动保护,以此确保操作人员与设备不会受到严重的损伤,以此保证设备安全性。

其次,生产能力强。

工程机械中机电一体化设备,能够进行信息的自动处理,同时也能够进行自动控制,能够进行高精度的控制与高灵敏度的检测。

机电一体化设备具有控制系统,设备运行过程中,操作人员只要启动该系统,设备能够根据设计要求完成所有的规定性动作,这样不仅能够保证产品生产的效率,同时也能够保证产品的性能达到要求。

再加之,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使得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价值更大。

再次,使用性能强。

机电一体化设备能够进行数字显示,同时还具有程序控制功能,这样就并不必设计过多的手柄以及按钮,操作起来十分方便。

另外,机电一体化技术能够进行重复动作,如果设备非常先进,还能够自动选择程序,大大减少了操作人员的工作量。

最后,应用范围广。

机电一体化设备融合了复合技术,也具有一定的复合功能,与其他技术相比,能够应用在更多的领域。

传统的技术通常是单技术、单功能,应用范围有限,机电一体化技术则完全与之相反,复合技术与复合功能,使得设备整体功能更加强大,能够完全满足用户的需求。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论文.doc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论文.doc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论文针对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的普遍程式化,缺少创新意识的培养,我们对课程设计进行了基于实践项目的新方法探索。

在课程设计过程中,基于一系列给定主题的实践项目,以学生为主体,对题目设置与教学过程做出了讨论与创新改良探索。

下面我为你整理了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论文,希望能帮到你!第一篇: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论文创新教育在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教学中的运用摘要:素质教育中,创新教育属于重要环节,能够让整个教育过程赋予生命,让学生不再沉溺于传统的书本学习,而是将理论知识创新应用于实践。

在创新教育的培养下,学生可以养成主动创造、探索、思考、实践、参与的习惯,提升学习效率。

本文以机械设计课程为例,研究了创新教育的具体应用方式。

关键词:机械设计课程;创新教育;应用创新教育是一种具有实践性与创造性的教育形式,以学生主体活动为主,教师予以引导,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思考、主动动手实践,让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更为紧密[1]。

机械设计这门课程需要学生提升动手能力以及思维能力,通过对各类通用机械传动装置的抽象化思考创造出具象化作品,利用齿轮、链、带等传动装置设计出创新机械,能够进一步提升学生对各类传动装置的理解能力以及运用能力,为其毕业后走向社会动手实践打下坚实基础[2]。

本文以机械设计课程教学为主线,研究了创新教育的具体应用方法。

1改革教学理念在传统机械设计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育理念在于让学生接受书本上的知识,属于灌输式教学模式,教学内容缺乏重点且存在一定繁琐性。

学生在上课过程中无法抓住有限课堂时间中的重点内容以及重点环节,因此在知识的具体应用上能力略显不足[3]。

在创新教育背景下,要求教师转变教育观念,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以学生主动思考、主动动手、主动参与、主动实践为出发点,将自己作为引导者,充分利用课堂时间让学生参与到教学内容的思考之中,让教学更具连续性。

帮助学生思考每个环节之间的实际联系,提升学生对机械传动装置的应用能力。

机械设计基础课题设计 论文

机械设计基础课题设计 论文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说明书设计题目:设计用于带式运输机的传动装置学院:港航学院专业:轮机工程年级: A11轮机1班指导教师:龚雅萍学生姓名:学号: 110204115 起迄日期: 2013.8.30—2013.9.8港航学院轮机工程目录第一章. 设计任务书 (1)第二章. 设计内容 (2)第三章. 计算传动装置的运动和动力参数 (2)第四章. 齿轮的设计 (4)第五章. 低速级齿轮设计 (8)第六章. 轴的设计 (13)第七章. 键的计算 (16)第八章. 减速器的润滑与密封 (16)第九章. 减速器箱体及附件的选择 (17)第十章. 制造、安装及使用说明 (18)1.1设计题目带式运输机的传动装置设计1.2传动装置原理方案设计1.3原始数据数据编号A15输送机工作轴功率P(KW)11.5输送机工作轴转速n(1/min)701.4工作条件单向传动,载荷平稳,每天平均工作4小时,使用寿命15年试设计闭式齿轮传动机构。

运输带速度允许误差为5%。

1.5设计工作量(1)设计说明书一份(2)速器零件工作图1张2.1选择电动机的类型按工作要求和工作条件选用Y系列三相笼型异步电动机,全封闭自扇冷式结构,电压380V。

2.2选择电动机的容量工作机的有效功率:PW=FvF:运送带工作拉力(N)V:运输带工作速度(m/s)2.3传动装置的总功率:从电动机输出轴到运输带的总工作效率为:η总=η1×η2×η3×η4×η5×η6=0.99×0.99×0.98×0.95×0.96×0.97=0.85式中:刚性联轴器的效率η1=0.99一对滚动轴承的效率η2=0.99单机圆柱齿轮传动的效率η3=0.98开式齿轮传动的效率η4=0.95卷筒的传动效率η5=0.96一对滑动轴承的效率η6=0.972.4电动机所需工作效率已知输送机工作轴功率为:P=11.5KWPd=P/η总=11.5/0.85=13.53KW第三章. 计算传动装置的运动和动力参数3.1传动比的分配已知:输送机工作轴转速n=70r/min。

机械设计毕业论文(范本)

机械设计毕业论文(范本)

机械设计毕业论文(范本)黄冈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课题名称:设计螺旋传输机传动装置中的一级圆柱齿轮减速器目录第1章、总述 (4)一、机械设计基础毕业设计的目的 (4)二、机械设计基础毕业设计的内容 (4)三、机械设计基础毕业设计的要求 (4)第2章、传动装置的总体设计 (5)一、减速箱的工作原理 (5)二、电动机的选择 (6)三、计算总传动比及分配各级的传动比 (7)四、运动参数及动力参数计算 (7)第3章、传动零件的设计计算 (9)一、带轮传动的设计计算 (9)二、带轮的安装与维护 (11)第4章、轴的设计计算 (12)一、从动轴的设计计算 (12)二、从动轴校核轴受力图 (13)第5章、滚动轴承的选择及校核计算 (16)一、从动轴滚动轴承的设计 (16)二、主动轴滚动轴承的设计 (17)第6章、键联接的选择及校核计算 (18)一、从动轴与齿轮配合处的键 (18)二、主动轴与齿轮配合处的键 (19)第7章、润滑的选择 (20)第8章、联轴器及轴承盖的选择 (21)一、联轴器的选择 (21)二、轴承盖的选择 (21)第9章、减速器箱体和附件设计 (22)一、减速器箱体: (22)二、附件设计: (23)小结 (26)参考文献 (27)摘要本次毕业课题设计中的减速机选择的是非标准减速器。

一级圆柱齿轮减速机是位于原动机和工作机之间的机械传动装置。

机器常由原动机、传动装置和工作机三部分组成。

合理的传动方案不仅应满足工作机的性能要求,而且还要工作可靠、结构简单紧凑加工方便、成本低、传动效率高以及使用和维护方便。

关键词:传动装置箱体齿轮低速轴Abstract The subject of design graduates choose non-standard gear reducer. A cylindrical gear reducer is located between the prime mover and working machine mechanical transmission device. Machines often the original motivation, transmission and work machine of three parts. Sound transmission programs should not only meet the performance requirements of the work machine, but also reliable operation, simple structure, compact and easy processing, low cost, high transmission efficiency, as well as easy to use and maintain. Key words: low-speed gear box gear shaft第1章、总述一、机械设计基础毕业设计的目的(1)培养我们综合运用所学的机械设计课程的知识去解决机械工程问题的能力,并使所学知识得到巩固和发展。

现代机械设计论文(5篇)

现代机械设计论文(5篇)

现代机械设计论文(5篇)现代机械设计论文(5篇)现代机械设计论文范文第1篇分析现代化机械设计的合理性,首先要对现代化的机械生产模式进行分析,再对机械设计的合理性进行实际性的解读。

由于现代化技术的进展,机械生产与制造已经突破了传统的车间与车床生产模式,从而实现了现代化的生产方式。

那么,现代化机械生产模式详细是怎样的呢?在对机械设计方面又有着哪些影响呢?1.1现代化机械生产模式更加符合市场的需求,符合批量生产的规模现代化生产模式由于受到诸多的市场刚需影响,机械产品的需求量不断增大,而生产周期不断缩减。

这在很大程度上刺激了机械生产模式,对于传统的机械生产更是一种挑战。

因此,在外界的压力之下,机械生产方式以及机械的设计理念都进行了较大程度的修改,以满意日益增加的市场需求。

那么,在生产方式方面,机械生产采纳了自动化远程掌握生产技术,并结合计算机数据处理技术,来实现一种现代化的机械生产模式。

1.2现代化机械生产模式引入新技术,从而实现全新的机械制造业单一的技术进展完全无法满意市场需求,各个领域的技术进行结合进展,才能够实现对一个产业的变革与市场顺应度。

机械制造业领域,要想实现肯定的市场竞争力,就必需实现产业的整合与技术的结合应用。

从传统的机械生产模式,就可以发觉传统机械模式存在的问题。

其详细表现在:大量的人工操作,不仅效率低,而且简单消失错误,产品质量不合格的现象时有发生。

车间是传统的机械产品的主要生产基地,生产车间的人工操作太多。

一般的工件都需要进行反复打磨,才能够符合产品需求。

由于避开不了人工的主观误差,在生产的过程中常常会消失工件报废的现象。

不仅造成了原料的铺张,又增加了生产成本与时间成本。

车间的平安问题特别重要,常常性平安问题无法避开。

传统的生产车间都是人工对着一台机床进行操作,一旦操作不当,就会消失一些危急问题,从而影响其生产质量。

在进行工件加工的过程中,人员受伤的现象始终无法真正避开,对于人身平安是一种损害,而对于生产流程,也经常会消失脱节和拖工的现象,造成整体的产品质量下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说明书设计题目:设计用于带式运输机的传动装置学院:港航学院专业:轮机工程年级: A11轮机1班指导教师:***学生姓名:学号:起迄日期:—港航学院轮机工程目录第一章.设计任务书........................................................................................................................... 第二章.设计内容............................................................................................................................... 第三章.计算传动装置的运动和动力参数 ....................................................................................... 第四章.齿轮的设计........................................................................................................................... 第五章.低速级齿轮设计................................................................................................................... 第六章.轴的设计............................................................................................................................... 第七章.键的计算............................................................................................................................... 第八章.减速器的润滑与密封 ........................................................................................................... 第九章.减速器箱体及附件的选择 ................................................................................................... 第十章.制造、安装及使用说明 .......................................................................................................设计任务书1.1设计题目带式运输机的传动装置设计1.2传动装置原理方案设计1.3原始数据1.4工作条件单向传动,载荷平稳,每天平均工作4小时,使用寿命15年试设计闭式齿轮传动机构。

运输带速度允许误差为5%。

1.5设计工作量(1)设计说明书一份(2)速器零件工作图1张设计内容2.1选择电动机的类型按工作要求和工作条件选用Y系列三相笼型异步电动机,全封闭自扇冷式结构,电压380V。

2.2选择电动机的容量工作机的有效功率:PW=FvF:运送带工作拉力(N)V:运输带工作速度(m/s)2.3传动装置的总功率:从电动机输出轴到运输带的总工作效率为:η总=η1×η2×η3×η4×η5×η6=×××××=式中:刚性联轴器的效率η1=一对滚动轴承的效率η2=单机圆柱齿轮传动的效率η3=开式齿轮传动的效率η4=卷筒的传动效率η5= 一对滑动轴承的效率η6=2.4 电动机所需工作效率已知输送机工作轴功率为:P= Pd=P/η总==计算传动装置的运动和动力参数3.1 传动比的分配已知:输送机工作轴转速n=70r/min 。

常用同步电机的转速为1500 r/min 和1000r/min 。

选单级圆柱齿轮减速器传动比=4~5。

根据容量和转速,由有关手册查出有三种适用的电动机型号,综合考虑电动机和传动装置尺寸、重量、价格和带传动、减速器的传动比,则选n=1500r/min 。

开式齿轮为避免齿轮数过多,导致尺寸过大,传动比<7。

结合电动机的额定功率,可选的电动机数据以及传动装置对应的传动比如下表:3.2 确定电动机型号3.3 传动比的分配(1)总传动比 为 分配传动比考虑润滑条件等因素,初定04.4=I i ,3=I I i3.4 各参数的计算1)各轴的转速 I 轴m in1440r n n m ==III 轴m in /4.356r i n n ==ⅠⅠⅡIII 轴m in 118r i n n ==I II II I I 卷筒轴m in118r n n w ==I I I2)各轴的输入功率 I 轴kwP P d 08.1321==I ηη II 轴 kwP P 69.1223==I I I ηηIII 轴 kwP P 32.1223==I I I I I ηη卷筒轴kwP P 58.1124==I I I ηη卷3)各轴的输入转矩 电动机轴的输出转矩d T 为I 轴 mmN T T d ⋅⨯==I 4211077.8ηηII 轴 mmN i T T ⋅⨯==I I I I 5231044.3ηηIII 轴 mmN i T T ⋅⨯==I I I I I I I 5231001.10ηη卷筒轴mm N T T ⋅⨯==I I I 5241038.9ηη卷将上述计算结果汇总与下表,以备查用.齿轮的设计4.1 高速级齿轮设计选定齿轮类型、精度等级、材料及齿数(1)按简图所示的传动方案,选用直齿圆柱齿轮传动,软齿轮面闭式传动。

(2)运输机为一般工作机器,速度不高,故选用7级精度(GB10095-88)。

(3)材料选择。

由《机械设计》表10-1,选择小齿轮材料为40Cr (调质),硬度为280HBS ,大齿轮为45钢(调质),硬度为240HBS ,二者材料硬度差为40HBS 。

(4)选小齿轮齿数201=z ,则大齿轮齿数8112==I z i z按齿面接触疲劳强度设计,即 确定公式内的各计算数值 1)试选载荷系数3.1=t K 。

2)计算小齿轮传递的转矩3)由《机械设计》表10-7选取齿宽系数1=Φd 。

4)由《机械设计》表10-6查得材料的弹性影响系数MPa Z E 8.189=。

5)由《机械设计》图10-21d 按齿面硬度查得小齿轮的接触疲劳强度极限MPa H 6001lim =σ;大齿轮的接触疲劳强度极限MPa H 5502lim =σ。

6)由式10-13计算应力循环次数7)由《机械设计》图10-19取接触疲劳寿命系数90.01=HN K ;95.02=HN K 。

8)计算接触疲劳许用应力 取安全系数S=14.2 设计计算1)试算小齿轮分度圆直径t d 1,代入][H σ中较小的值。

2)计算圆周速度v 3)计算齿轮宽度b4)计算齿宽高之比b h模数:mm z d m 53.22067.5011===齿高:mm m h7.553.225.225.2=⨯==5)计算载荷系数查表10-2得使用系数0.1=A K ; 根据s m v 82.3=、7级精度,由图10-8得动载系数12.1=V K ; 直齿轮,1==ααF H K K由表10-4用插值法查得7级精度、小齿轮相对支承非对称布置时,423.1=βH K ;由89.8=h b,423.1=βH K 查图10-13得35.1=βH F ,故载荷系数594.1423.112.11=⨯⨯==βK K K K V A6)校正分度圆直径1d由《机械设计》式(10-10a )得 7)计算模数4.3 按齿根弯曲强度设计由式(10-5)得弯曲强度的设计公式为4.4 确定公式内的各计算数值1)由图10-20c 查得小齿轮的弯曲疲劳强度极限a5001MP FE =σ;大齿轮的弯曲疲劳强度极限MPa FE 3802=σ;2)由图10-18取弯曲疲劳寿命系数85.0K FN1=,88.02=FN K ;3)计算弯曲疲劳许用应力。

取弯曲疲劳安全系数4.1=S ,由式(10-12)得4)计算载荷系数K 。

5)查取齿形系数。

由表10-5查得80.21=Fa Y ;202.22=Fa Y ;6)查取应力校正系数 由表10-5查得55.11=Sa Y ;701.12=Sa Y7)计算大、小齿轮的][F SaFa Y Y σ并加以比较。

大齿轮的数值大。

8)设计计算对比计算结果,由齿面接触疲劳强度计算的模数m 大于由齿根弯曲疲劳强度计算的强度,由于齿轮模数m 的大小取决于弯曲强度所决定的承载能力,而齿面接触疲劳强度所决定的承载能力,仅与齿轮直径(即模数与齿数的乘积)有关,可取由弯曲强度算得的模数并就近圆整为标准值mm 2m =,按接触强度算得的分度圆直径mm 23.54=d ,算出小齿轮齿数27z 11≈=m d 则 10912≈⨯=m z z这样设计出的齿轮传动,既满足了齿面接触疲劳强度,又满足了齿根弯曲疲劳强度,并做到结构紧凑,避免浪费。

4.5 几何尺寸计算1)计算分度圆直径 2)计算中心距 3)计算齿轮宽度 取mm B 602=,m m 651=B低速级齿轮设计5.1 选定齿轮类型、精度等级、材料及齿数(1)按简图所示的传动方案,选用直齿圆柱齿轮传动,软齿轮面闭式传动。

(2)运输机为一般工作机器,速度不高,故选用7级精度(GB10095-88)。

(3)材料选择。

由《机械设计》表10-1,选择小齿轮材料为40Cr (调质),硬度为280HBS ,大齿轮为45钢(调质),硬度为240HBS ,二者材料硬度差为40HBS 。

(4)选小齿轮齿数203=z ,则大齿轮齿数6034==I z i z5.2 初步设计齿轮主要尺寸(1)设计准则:先由齿面接触疲劳强度计算,再按齿根弯曲疲劳强度校核。

(2)按齿面接触疲劳强度设计,即 确定公式内的各计算数值 1)试选载荷系数3.1=t K 。

2)计算小齿轮传递的转矩3)由《机械设计》表10-7选取齿宽系数1=Φd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