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科学期末测试试卷(2020年最新)
2019_2020学年八年级科学下册期末测试卷新版浙教版

八年级(下)科学期末检测题相对原子量:C-12 H-1 O-16 N-14 K-39 Mn-55 Ca-40一、单选题1.下列符合安全用电要求的是()A.用湿抹布擦正在发光的灯泡B.为了方便,将洗衣机三脚插头改成两脚插头使用C.家庭照明电路中,开关要串联在火线和电灯之间D.用电器起火时要迅速泼水救火2.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固体颗粒物称为PM2.5,它容易诱发呼吸道疾病。
2012 年2月,国务院发布了新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下列项目不必列入监测范围的是() A.氮气 B.二氧化硫 C.一氧化碳 D.PM2.53.下列反应既是氧化反应,又是化合反应的是()A.氢气+氧气水B.氧化汞汞+氧气C.石蜡+氧气水+二氧化碳D.氧化钙+水氢氧化钙4.某品牌牛奶营养成分表数据显示,每250毫升牛奶中含钠70毫克,钾90毫克,钙90毫克。
这里的“钠、钾、钙”指的是()A.原子B.元素C.分子D.单质5.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再加热溶液,颜色变化过程为()A.红色---红色----无色B.紫色----红色----无色C.紫色----红色----紫色D.红色----蓝色----无色6.下列符号表示氧气化学式的是()A.O2-B.O2C.OD.MnO27.在5H2O和5H2S中含有相同的()A.氢元素个数B.氢分子个数C.氢原子个数D.氢气个数8.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A.液氧用于火箭发射是利用氧气的可燃性B.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C.实验室可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D.氧气可用于医疗急救9.麻黄碱可用于治疗支气管哮喘、鼻黏膜充血引起的鼻塞等.它的化学式为C10H15ON,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麻黄碱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65B.麻黄碱中含有10个碳原子C.麻黄碱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D.麻黄碱中氮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1:110. 下列符合家庭电路用电安全原则的是()A B C D11.家庭用煤经过从“煤球”到“蜂窝煤”的变化,其目的是()A.增大可燃物的热值B.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C.提高空气中氧气的含量D.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12.如图是模拟膈肌变化与呼吸之间关系的装置图,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A.甲图表示吸气,膈肌收缩B.乙图表示吸气,膈肌舒张C.甲图表示呼气,膈肌舒张D.乙图表示呼气,膈肌收缩13.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增加的二氧化碳产生于()A.肺B.鼻腔C.组织细胞D.血液14.在农田中一次施肥过多时,作物会出现萎蔫的想象,当情势比较严重时,解决的办法是()A.移栽植物B.大量浇水C.疏松土壤D.减少光照15.连接如图所示电路,提供足够数量的大头针,只通过控制开关和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P 的位置,无法探究()A.电流的有无对电磁铁磁场有无的影响B.电流方向对电磁铁磁场方向的影响C.电流大小对电磁铁磁场强弱的影响D.线圈匝数对电磁铁磁场强弱的影响16.下列有关碳及碳的化合物叙述中正确的是()A.二氧化碳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气体B.一氧化碳含量增加会导致温室效应C.金刚石、石墨都是碳单质,两者碳原子的排列方式相同D.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消耗途径主要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1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构成物质B.在化学反应中原子不发生改变C.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D.“热胀冷缩”现象表面分子间有间隔18.植物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通道是()A.筛管B.导管C.韧皮部D.形成层19.木本植物茎能够逐年长粗的原因是茎的结构中有()A.形成层B.木质部C.韧皮部D.髓20.下列实验操作先后顺序正确的是()A.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二氧化碳时,先检查装置气密性,然后再装药品B.检查装置气密性时,应先用双手握住容器外壁,再把导管放入水中C.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实验结束前先熄灭酒精灯,后把导管从水槽中取出D.排水法收集满氧气后,先将集气瓶小心地移出水面正放在桌面上,再迅速用玻璃片磨砂的一面盖好集气瓶口二、填空题21.如图是一种“闯红灯违规证据抓拍模拟器”的工作原理图,光控开关接收到红光时会自动闭合,压敏电阻受到压力时其阻值会变小.当红灯亮后,且车辆压到压敏电阻上时,电磁铁的磁性因电路中电流的改变而变______(填“强”或“弱”),吸引衔铁与触电__________(填“1”或“2”)接触,电控照相机工作,拍摄违规车辆。
2020年科学八年级第二学期期末模拟卷word版含答案教师版

2020年科学八年级第二学期期末模拟卷word版含答案教师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15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下列行为中属于节约用电的是()A.离开教室随手关灯B.用电水壶烧水时不盖盖子C.白天总是用灯光代替自然光照明D.夏天,房间里长时间设人时空调还一直开着【答案】A【解析】A、为了节约电能,离开教室应随手关灯;故A属于节约用电行为;B、用电水壶烧水时不盖盖子,由于热散失,会增加电能的消耗,故B不属于节约用电行为;C、白天光线比较强,还使用灯泡照明,浪费电能,故C不属于节约用电行为;D、房间里长时间设人时空调还一直开着,浪费电能,故D不属于节约用电行为。
故选:A。
【点评】通过本题让同学们知道节约电能要从我做起,从生活的点滴做起,有意义。
2.某同学有两个外形相同的钢棒甲和乙,他想判断这两根钢棒是否是磁体时,先把钢棒甲的一端靠近钢棒乙的中部发现没有力的作用,而把钢棒乙的一端靠近钢棒甲的中部时,发现两者互相吸引,则()A.钢棒甲有磁性,钢棒乙无磁性B.钢棒甲无磁性,钢棒乙有磁性C.钢棒甲、乙都有磁性D.钢棒甲、乙都没有磁性【答案】B3.下表是某城市空气质量每周公报的部分内容,下列情况对表中三个空气质量指标不会产生影响的是()项目空气污染指数空气质量级别空气质量描述总悬浮颗粒52Ⅱ良二氧化硫7二氧化氮24A.用天然气作燃料B.焚烧垃圾C.汽车排放的尾气D.用煤和石油作燃料【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要根据空气质量每周公报的部分内容,判断产物对空气是否造成污染.表中说明可吸入颗粒、二氧化硫、二氧化氮都是空气污染物.【解答】解:A、天然气燃烧产物是水和二氧化碳,没有表中的项目,对表中三个空气质量指标不会产生影响,故A正确B、垃圾燃烧会产生大量的可吸入颗粒和有害气体,含有表中项目,故B错误C、汽车排放的尾气还有较多的二氧化氮等有害物质,含表中项目,故C错误D、煤和石油燃烧会有二氧化硫生成,含表中项目,故D错误故选A.【点评】空气和人类的生存息息相关,减少对空气的污染,就是对人类的保护,所以在能源的使用要注意节能减耗,优化能源结构.4.下列操作中,可以鉴别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三瓶气体的是()A.观察气体颜色B.伸入燃着的木条C.闻气体的气味D.倒入澄清的石灰水【答案】B【解析】【分析】鉴别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三瓶无色气体,要求根据三种气体性质差别,所设计的方案能出现三种明显不同的实验现象,达到鉴别气体的目的.【解答】解;A、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三瓶气体都为无色气体;故A不适合;B、将燃着的木条伸入氧气瓶中燃烧更旺;伸入空气瓶中无明显变化;伸入二氧化碳瓶中燃着的木条熄灭.故B适合;C、氧气、空气和二氧化碳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故此法不可取.故C不适合;D、二氧化碳加入澄清石灰水能使石灰水变浑浊,而氧气和空气加入澄清石灰水都无明显现象.故D不适合;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氧气、空气、二氧化碳这三种气体的性质的了解,解题时需要认真分析题目给出的条件,联系实际,逐一分析推断.5.磁体周围存在着磁场,关于磁感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磁感线是实实在在存在的,但我们肉眼能看到B.磁感线上某一点切线的方向,就是该点的方向C.磁感线总是从S极出来回到N极D.磁感线越密的地方,磁场越弱【答案】B6.在两个烧杯(一杯装清水,另一杯装盐水)中各放入一个同样大小的萝卜条.过一段时间,观察到甲、乙两个杯里的萝卜条的形态如右图所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甲杯装的是浓盐水,泡在盐水里的萝卜条变得软缩B.乙杯装的是浓盐水,泡在浓盐水里的萝卜条更加硬挺C.甲杯装的是清水,泡在清水里的萝卜条变得软缩D.甲杯装的是清水,泡在清水里的萝卜条更加硬挺【答案】D【解析】【分析】此题是一道跨学科的题目,主要是利用细胞的失水与吸水的原理,当外界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失水,小于细胞液浓度时吸水.【解答】解:在甲装置中萝卜变得硬挺说明细胞吸水,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溶液浓度,是清水;在乙装置中萝卜变得软缩说明失水,细胞液浓度小于溶液浓度,是浓盐水.故选D【点评】此题是一道细胞失水与吸水的考查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利用外界溶液的浓度与细胞液浓度的关系进行分析解答.7.通过下列实验得出结论,其中正确的是()①既可说明甲烷具有可燃性,又说明了甲烷是由氢元素和碳元素组成②既可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又说明了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③说明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又说明了水分子中氢原子和氧原子个数之比为2:1④既可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又说明了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低.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2020春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同步测试:期末卷(试卷和答案)解析版

2020春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同步测试:期末卷(试卷和答案)解析版一、选择题1.把集市上买来的新鲜蔬菜用保鲜袋装起来,可以延长贮藏的时间,其主要原因是()A.减少了损伤B.降低了蒸腾作用C.保持了温度D.抑制了呼吸作用【答案】D2.KTV丰富了人们的业余文化生活,唱歌时用的麦克风(动圈式话筒)如图所示,它的工作原理是:对着话简说话时,话简将声音转变为随声音变化的电流,然后经扬声器(喇叭)还原为声音。
麦克风工作原理与下列装置的工作原理相同的是()A .B .C .D.【答案】C【解析】分析:动圈式话筒工作过程是:声波振动→引起膜片振动→带动线圈振动→线圈切割永久磁体的磁场产生感应电流→经放大传给扬声器。
由此可知其工作原理是电磁感应现象。
分析各个选项的内容,找出符合题意的答案。
解答:A、该装置是电磁铁,是利用了电流的磁效应工作的,故A不符合题意;B、此图是奥斯特实验,说明了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着磁场,故B不符合题意;C、此图中没有电源,当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电路中会产生感应电流,即电磁感应现象,故C符合题意;D、此装置中有电源,即通电后,磁场中的金属棒会受力运动,故说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力的作用,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记住:发电机、动圈式话筒利用电磁感应现象原理,带电动机的用电器、扬声器利用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原理,带电磁铁的仪器利用是电流的磁效应原理。
3.在化学反应前后,一定发生了变化的是()A.物质状态B.物质的总质量C.原子数目D.分子种类【答案】D【解析】化学反应的实质是生成新物质,即分子种类一定改变。
4.2016年12月22日3时22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全球二氧化碳监测科学实验卫星(简称“碳卫星”)。
该卫星主要用于监测()A.全球水体污染B.全球气候变化C.我国酸雨分布D.臭氧层的空洞【答案】B5.某生物实验小组做了如图所示的一组探究实验(同种植物),该实验探究的是绿色植物体蒸腾作用的强度与()第1 页,共8 页。
八年级下册期末科学考试试卷(2020年最新)

12020年最新 八年级下册科学期末试卷注意事项:1.本卷包括卷Ⅰ(必考部分)和卷Ⅱ(选考部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卷Ⅰ(必考部分)满分83分;卷Ⅱ(选考部分)满分17分,分ABC 三组,每组2题,考生在每组中任选1题作答,若作答2题,取前1题给分。
3.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S-32 Na-23 Ca-40 Mn-55Cu-64 K-39 Cl-35.5卷Ⅰ 必考部分一、选择题(本题有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请选出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1.下图是水的微观层次结构,图中右侧“O”表示( ▲ )A .氢元素B .氢原子C .氧元素D .氧原子2.俗话说,树“不怕空心,就怕剥皮”,其中的道理是( ▲ ) A .树皮中有筛管,能运输水分 B .树皮中有导管,能运输水分 C .树皮中有筛管,能运输有机物 D .树皮中有导管,能运输有机物 3.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 .图书档案着火用水浇灭B .电器着火应切断电源用湿棉被盖灭C .油锅起火用锅盖盖灭D . 燃着的酒精灯打翻用水浇灭 4.充分反应27g 的铝与50g 的氧气后得到固体物质的质量为( ▲ ) A. 51g B. 77g C. 75g D.65g25.某同学根据小磁针静止时的指向,画出了磁极和磁感线方向,其中正确的是( ▲ ) 6.在Fe 、Fe 2+、Fe 3+三种微粒中,一定相同的是( ▲ )A .电子层数B .核外电子数C .核电荷数D .所带电荷数. 7.下列说法中,会引起触电事故的是( ▲ )A .某同学做实验时,两只手分别接触了4节串联干电池的两极B .电工师傅站在干燥的木凳上,双手不小心碰到了火线和零线C .一小孩把手指插进了插座接零线的小孔中D .电工师傅站在干燥的木凳上,一只手不小心碰到了火线8.20世纪20年代,就有人预言可能存在由4个氧原子组成的氧分子(O 4),但一直没有得到证实。
2020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期末测试题(含答案)

2020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期末测试题(含答案)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全卷满分120分,共4大题。
3、本卷可能用到得相对原子质量:Ca-40 O-16 H-1 P-31 Cl-35、5 Na-23 C-12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某矿泉水标签上印有主要矿物质成分如下:(单位:毫克每升) Ca :20 , K :39 , Mg :3 , Zn :0 、 06 , F :0 、 02 等,这里的 CA、 K 、 Mg 、 Zn 、 F 是指()A、单质B、元素C、金属离子D、分子2、科学研究发现:氮气不活泼,在3000℃时仅有0、1%的分子分裂。
在0℃常压条件下,向密闭容器 M 中充入一定量氮气,而后升高温度(不超过300 ℃ ,压强不变),若该密闭容器的体积增大了一倍,则 M 内分子变化的示意图合理的是()3、重水的主要用途是作为核反应堆的减速剂,一个重水分子是由两个重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重氢原子的核电荷数是1,相对原子质量是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重氢原子核外有两个电子B、重氢离子核内有一个质子C、重水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8D、氢原子和重氢原子化学性质不一样4、非金属元素 R 能与金属元素 M 、 N 分别形成化合物MR3、NR2。
在MR3中, M 元素的化合价与硫酸中硫元素化合价相同,则NR2中 N 元素化合价是()A、10所示,在开关S由断开到闭合的过程中,通电螺线管的磁性强弱和极性将()A、、增强,改变;B、减弱,不变;C、增强,不变;D、减弱,改变;20、磁性水雷是用一个可以绕轴转动的小磁针来控制起爆电路的,军舰被地磁场磁化后就变成了一个浮动的磁体,当军舰接近磁性水雷时,就会引起水雷的爆炸,如图11-9所示,其依据是()A、磁体的吸铁性;B、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C、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D、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原理;二、简答题(每空2分,共40分)1、美国曾在对伊拉克的战争中,不顾全世界人民的反对对其投放了大量的贫铀弹,贫铀弹中的铀原子的核电荷数为92,相对原子质量为238,则它的核外电子数是_______。
2020届八年级下学期科学期末考试试卷A卷

2020届八年级下学期科学期末考试试卷A卷一、选择题(本题有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 (共15题;共60分)1. (4分)下列实验器具中,可以用于加热、配置溶液的是()A . 烧杯B . 培养皿C . 酒精灯D . 石棉网2. (4分)最早用定量实验的方法研究空气的成分并得出了“空气是体积的氧气和体积的氮气组成”的科学家是()A . 道尔顿B . 拉瓦锡C . 汤姆生D . 门捷列夫3. (4分)为了得出条形磁铁的磁性两端强、中间弱的特性,如图所示,某同学设计了以下四个实验,其中不能达到目的的是()A . 将甲实验中放在一堆大头针上的条形磁铁提起B . 将乙实验中的条形磁铁从挂有铁块的弹簧秤下向右移动C . 将丙实验中的条形磁铁平移靠近三颗小铁球D . 将丁实验中的两根条形磁铁相互平移靠近4. (4分)小磁针静止时的指向如图所示,由此可知()A . a端是通电螺线管的N极,c端是电源正极B . a端是通电螺线管的N极,c端是电源负极C . b端是通电螺线管的N极,d端是电源正极D . b端是通电螺线管的N极,d端是电源负极5. (4分)铜片与浓硝酸可以发生如下反应:Cu+4HNO3=Cu(NO3)2+2X↑+2H2O,对该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 生成物X的化学式为H2B . 反应中N元素化合价改变的原子与N元素化合价不变的原子的个数比为1∶1C . 浓硝酸属于纯净物D . 反应物Cu与生成物H2O的质量比为32∶96. (4分)下列说法中符合安全用电原则的是()A . 使用金属外壳的用电器时,一定要接三孔插座B . 有人发生触电事故时,我们要即时用手去把他拉开C . 控制电灯的开关接在火线或零线上都可以D . 安全用电的原则是:可以接触低压带电体,但不能靠近高压带电体7. (4分)“创全国文明城市”活动进行的如火如荼,其中垃圾分类回收利用是检查项目之一,垃圾分类既可以节约资源,又能减少污染,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2019_2020学年八年级科学下册期末测试卷(1)(新版)浙教版

八年级下册科学期末测试题一、选择题1.环境空气质量监测项目含有: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三个指标。
下列做法对这三个空气质量指标不会产生影响的是()A.露天焚烧垃圾 B.用氢气作燃料 C.汽车排放尾气 D.用煤作燃料2.有3种不同的原子,甲原子核内有6个质子和6个中子,乙原子核内有6个质子和8个中子,丙原子核内有7个质子和7个中子。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和丙是同一种元素 B.乙和丙是同一种元素C.甲和乙是同一种元素 D.甲、乙和丙是同一种元素3.如图是一个“水上行走球”的游乐项目,游戏者进入一个充有3m3左右的大塑料球,可以漂浮在水上玩耍,但在球内时间不能太长。
影响游戏者呆在球内时间长短的关键因素是()A.球内氧气含量 B.球内氮气含量 C.球内水汽含量 D.球内气温高低4.如图所示是某同学研究“环境因素对植物感应性生长影响”的实验。
一周后,暗箱中植株的生长情况最有可能是()A. B. C. D.5.摩拜单车车锁具有自动充电功能,骑行时通过单车滚动的轮轴带动内部带磁模块相对线圈运动,能不断地给蓄电池充电。
下图能反映该工作原理的是()A. B. C. D.6.C3N4是一种新型材料,它的硬度比金刚石还大,可用作切割工具。
在C3N4中C元素的化合价为+4,则N元素的化合价是()A.-4 B.-l C.-3 D.+37.中央电视台少儿节目“大风车”栏目有一期介绍了一种叫“天气预报瓶”的创意作品。
如图所示,A勾玻璃管与大气相连,B为密闭的玻璃球内装有红墨水与A相连,它能显示天气的变化。
当环境气压降低时,“天气预报瓶”中的变化是()A.A中液面升高,B中液面下降 B.A中液面升高,B中液面不变C.A中液面下降,B中液面升高 D.A中液面不变,B中液面升高8.饱和硝酸钾溶液在恒定温度下敞口放置一段时间,有少量晶体析出。
此变化过程中()A.溶液的质量会减少 B.溶液的密度会增大C.溶质质量分数会减小 D.硝酸钾的溶解度会减小9.如图是“测定反应速度”的探究实验,被试者完成夹持刻度尺动作的效应器位于()A.大脑中 B.眼睛中 C.脊髓中 D.手中10.在验证叶是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时,可采用的对照实验是()A.①和② B.②和④ C.①和④ D.③和④11.下图是某温度过低报警电路,若要适当提高报警温度值,可以采取的措施是()A.适当增大电源电压 B.适当减小弹簧片的弹性C.适当增大电磁铁线圈的匝数 D.适当提高金属丝下端在温度计内的位置12.科学中部分概念相互间存在如下3种关系。
2020年科学八年级第二学期期末模拟卷word版含答案

2020年科学八年级第二学期期末模拟卷word版含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15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下列行为中属于节约用电的是()A.离开教室随手关灯B.用电水壶烧水时不盖盖子C.白天总是用灯光代替自然光照明D.夏天,房间里长时间设人时空调还一直开着2.某同学有两个外形相同的钢棒甲和乙,他想判断这两根钢棒是否是磁体时,先把钢棒甲的一端靠近钢棒乙的中部发现没有力的作用,而把钢棒乙的一端靠近钢棒甲的中部时,发现两者互相吸引,则()A.钢棒甲有磁性,钢棒乙无磁性B.钢棒甲无磁性,钢棒乙有磁性C.钢棒甲、乙都有磁性D.钢棒甲、乙都没有磁性3.下表是某城市空气质量每周公报的部分内容,下列情况对表中三个空气质量指标不会产生影响的是()项目空气污染指数空气质量级别空气质量描述总悬浮颗粒52Ⅱ良二氧化硫7二氧化氮24A.用天然气作燃料B.焚烧垃圾C.汽车排放的尾气D.用煤和石油作燃料4.下列操作中,可以鉴别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三瓶气体的是()A.观察气体颜色B.伸入燃着的木条C.闻气体的气味D.倒入澄清的石灰水5.磁体周围存在着磁场,关于磁感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磁感线是实实在在存在的,但我们肉眼能看到B.磁感线上某一点切线的方向,就是该点的方向C.磁感线总是从S极出来回到N极D.磁感线越密的地方,磁场越弱6.在两个烧杯(一杯装清水,另一杯装盐水)中各放入一个同样大小的萝卜条.过一段时间,观察到甲、乙两个杯里的萝卜条的形态如右图所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甲杯装的是浓盐水,泡在盐水里的萝卜条变得软缩B.乙杯装的是浓盐水,泡在浓盐水里的萝卜条更加硬挺C.甲杯装的是清水,泡在清水里的萝卜条变得软缩D.甲杯装的是清水,泡在清水里的萝卜条更加硬挺7.通过下列实验得出结论,其中正确的是()①既可说明甲烷具有可燃性,又说明了甲烷是由氢元素和碳元素组成②既可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又说明了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③说明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又说明了水分子中氢原子和氧原子个数之比为2:1④既可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又说明了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低.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8.5月1日实施的新交通法加大了对“酒后驾车”的处罚力度.交警常用装有重铬酸钾(K2Cr2O7)的仪器,检测司机是否酒后驾车.其原理是红色的重铬酸钾遇酒精后生成蓝绿色物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变化为化学变化B.重铬酸钾中铬元素的化合价为+3C.分子是不断运动的D.酒精具有挥发性9.生活在阴湿环境中的植物,叶片一般大而薄,其主要的适应对象是()A.充分利用阳光B.减少阳光照射C.低温D.潮湿的环境10.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二氧化碳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的B.不同元素的原子,其核电荷数一定不同C.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粒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D.分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11.我国未来的航母将采用自行研制的电磁弹射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最新八年级下册科学期末测试试卷Ⅰ卷一、选择题(本题有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请选出各题中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然后填到答题卷相应的地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1. 1803年,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原子学说,其主要论点有:①物质都是由原子构成;②原子是微小的不可分割的实心球体;③同类原子的性质和质量都相同。
从现代观点看,这三点不正确的是A.② B.①② C.②③ D.①②③2.下列元素符号和名称书写都正确的是A.炭C B.钠Ne C.贡Hg D.铝Al3.某药品说明书上标明:本品每克含碘150mg、锌65mg。
这里的碘、锌是指A.元素 B.分子 C.原子 D.离子4.新制的蒸馏水不宜用于养金鱼,是因为蒸馏水中含有较少的A.氧元素 B.氧原子 C.氧分子 D.氢元素5.下列试剂瓶标签上的化学式书写错误的是6.2006年6月9日~7月9日,世界杯足球赛在德国举行。
当运动员肌肉受伤时,队医随即对准球员的受伤部位喷射药剂氯乙烷(化学式为C2H5Cl,沸点为12.3℃),进行局部冷冻麻醉处理。
下列有关氯乙烷的说法错误的是A. 氯乙烷是由碳、氢、氯三种元素组成B. 氯乙烷是由2个碳原子、5个氢原子和1个氯原子构成的C. 氯乙烷中碳、氢、氯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48︰10︰71D. 氯乙烷用于冷冻麻醉与其沸点较低、易挥发吸热有关7.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A.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气体是空气的污染物之一B.动植物呼吸作用产生的气体是空气的污染物之一C.无色无味的气体一定是空气 D.净化后的空气是一种混合物8.硫在空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的主要依据是A.发光 B.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 C.发热 D.硫减少了9.在使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操作过程中,先后顺序不规范的是A.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再加入药品B.先盖上玻璃片,再从水中拿出集气瓶正放在桌上C.先将导管从水中取出,再熄灭酒精灯D.先在铁架台上固定发生装置,再放置酒精灯10.使用酒精灯时,不慎将其打翻引起桌面着火,应采取的最简便的措施是A.马上拨打120 B.用嘴吹灭 C.寻找灭火器把它扑灭 D.用湿抹布盖灭11.新型净水剂铁酸钠(Na2FeO4)中,铁元素的化合价是A.+2价B.+6价C.+5价D.+3价12.有一首赞美某种气体的诗,其中的几句是:“她营造了云雾缭绕的仙境;她驱散了炎炎夏日的暑气;他奋不顾身扑向烈火;她带给大地勃勃生机…”这首诗所赞美的气体是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D.二氧化硫1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将燃着的木条伸入充满气体的集气瓶中,木条熄灭则该瓶中盛有的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碳。
B.将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剂瓶敞口放置,石灰水表面会有一层白膜生成C.将紫色石蕊试液滴入某无色溶液呈现红色,该溶液中一定溶有二氧化碳D.人与动物的呼吸作用是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而植物的呼吸作用相反,吸进二氧化碳,呼出氧气,所以树林中空气清新。
14.二氧化碳虽然只约占空气总体积的O.03%,但对动植物的生命活动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循环如右图所示,下列过程在X处不合理的是A.人和动物的呼吸 B.植物的光合作用C.化石燃料的燃烧 D.植物的呼吸作用15.右图是水分子在一定条件下分解的示意图,从中获得的信息不正确的是A.一个水分子由二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B.水分解后生成氢气和氧气的分子数比为2∶1C.水分解过程中,分子的种类不变 D.水分解过程中,原子的数目不变16.下列关于土壤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土壤中只有微生物 B.构成土壤的物质有固体和液体两大类C.土壤的形成是岩石风化产物及多种自然因素长期作用的结果D.我国幅员辽阔,有大量的土壤资源17.荔枝树缺氮时,它最可能出现的症状是A.植株矮小,叶有褐斑B.植株矮小,叶色发黄 C.叶色暗绿带红 D.只开花不结果1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茎只能够运输水和无机盐 B.叶片的下表皮有较多气孔C.土壤资源的最大威胁来自于土壤污染和过度开发D.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是水体含氮和钾过多19.对右图中的茎和根系描述正确的是A.直立茎、直根系 B.缠绕茎、直根系C.攀援茎、须根系 D.缠绕茎、须根系20.木质茎能逐年加粗生长的原因是木质茎结构中具有A.树皮B.形成层C.木质部D.髓21.剥掉一颗树的主干树皮,树会慢慢死亡,原因是A.根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不能由导管向上运输给叶片B.根吸收的养料不能由筛管向上运输给叶片C.叶片制造的养料不能由导管向下运输给根部D.叶片制造的养料不能由筛管向下运输给根部弹簧果树油水22.小兰同学养了一株花草,为了让它长得快一点,她每天为它施肥。
结果没过几天,花草就萎蔫死亡了,原因是A .根毛细胞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小于根周围细胞液的质量分数,根失水B .根毛细胞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小于根周围细胞液的质量分数,根吸水C .根毛细胞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大于根周围细胞液的质量分数,根失水D .根毛细胞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大于根周围细胞液的质量分数,根吸水23.张峰把一刚摘下的果树枝装在小瓶中,如右图所示,用弹簧秤测得重为5牛,光照6小时后,测得重为4.8牛。
其重减少的主要原因是A .蒸腾作用B .运输作用C .呼吸作用D .光合作用 24.下列四幅图中,符合安全用电原则的是25.当有人触电或电器着火时,下列做法正确的是A.立即用手将触电者拉离电源线 B .立即用剪刀将电线剪断C.电器着火时,迅速用水将火扑灭D.立即切断电源开关,或用绝缘物将电线挑开26.下列四幅图,表示磁体旁小磁针静止时所指方向的示意图(小磁针黑色一端是N 极),其中正确的是27.下面四幅实验装置图所反映的原理,对发电机的发明有直接影响的是A B C D28.小民学习了“电和磁”以后作了以下笔记,其中不正确的是A .小磁针实际上就是一个小磁体B .任何一个条形磁体都有两个磁极C .磁感线是由许多小铁屑形成的D .电脑软盘的材料中含有磁性材料29.小张同学手拿一根钢棒,当他用钢棒的一端去靠近静止在水平桌面的小磁针一端时,发现小磁针自动接近钢棒,则小张所拿的钢棒原来A .一定有磁性B .一定无磁性C .可能有、也可能无磁性D .以上都不正确 30.右图为一种温度自动报警电器的原理图,在水银温度计的顶端封入一段金属丝,以下正确的是A .温度升高至74℃时,L 1亮灯报警B .温度升高至74℃时,L 2亮灯报警C .温度升高至78℃时,L 1亮灯报警D .温度升高至78℃时,L 2亮灯报警Ⅱ卷请将本卷的答案用黑色签字笔写在答卷Ⅱ的相应位置上。
二、填空与简答(本题有6小题,共29分)31.(7分)右图是“水在植物体内的运输路径”图解,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①是,其功能是;(2)②是,其功能是(3)③是,其功能是气体进出叶片的门户。
(4)水和无机盐在植物体中运输的基本路径是。
(填序号)A.叶中筛管→茎中筛管→根中筛管B.根中筛管→茎中筛管→叶中筛管C.根中导管→茎中导管→叶中导管D.叶中导管→茎中导管→根中导管32.(6分)晴天的上午,在一株盆栽植物上将一分枝的叶片套上一个透明的塑料袋,扎紧袋口,一段时间后,塑料袋内出现了一些小水珠,这是由植物体散发出来的凝结而成的,它是的结果。
下午打开袋口,迅速伸一支将带火星的火柴棍进袋内,火柴复燃了,说明袋内的较丰富,这是的结果。
傍晚再套上塑料袋,扎紧袋口。
第二天天亮前打开袋口,迅速伸进一根燃着的火柴,火柴熄灭了,说明袋内的较丰富,这是的结果。
33.(4分)为探究燃烧的条件,小明同学查阅资料得知:白磷为白色蜡状固体,有剧毒,不溶于水,着火点为40℃,红磷着火点为240℃。
然后她进行了如下实验:(1)按A装置进行实验,可观察到的现象为①铜片上的红磷,②铜片上的白磷,③水下的白磷。
(2)若按B装置进行实验,则水下的白磷。
(3)从以上实验分析得出,燃烧需要的条件为:可燃物、和。
34.(5分)生活中的科学(1)根据空气的成分填空(填化学式):①小白鼠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可存活一段时间,说明空气中含有;① ② ③②夏天,小明从空调房出来时眼镜上附有一层小液珠,说明空气中含有 ;③红磷在装有空气的集气瓶中充分燃烧后所剩气体的主要成分 。
(2)已知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21%,小兰同学用右图装置进行验证,实验后发现测得的氧气体积分数小于1/5,请你帮她分析造成这种结果的可能原因。
(至少答一点):(3)有一房间的墙壁,刚用石灰浆(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钙)粉刷过。
房间主人为了使墙壁快点干燥,就在房间里生了一个炭火盆,结果发现墙壁反而更潮湿了。
请写出使“墙壁反而更潮湿”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5.(3分)英国物理学家 发现了 现象,促使发电机的发明,实现了电能的大规模生产,为人类的生产劳动实现机械化奠定了基础,磁悬浮列车是利用同名磁极相互 的原理来实现悬浮的。
36.(4分)在探究通电导线在磁场中的受力方向与什么因素有关系时,一位同学做了右图①、②、③的三个实验,AB 表示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线,导线上的箭头表示电流的方向,F 表示导线受力的方向,S 、N 表示碲形磁铁的南北极。
⑴通过实验②③说明,通电导线在磁场中的受力 方向与的方向有关。
⑵通过实验 说明,通电导线在磁场中的受力方向与导线上电流的方向有关。
三、综合与计算(本题有4小题,共26分)37.(5分)小华为了知道“土壤性状和植物生长的关系”,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他用三只同样大小的花盆装等量的A 、B 、C 三种土壤,在三只花盆中种植如下植物,三只花盆都放在相同位置。
请你分析该实验方案后回答问题:种类 性 状 植物名称 浇水量(mL )每天浇水次数A不太疏松,也不太黏。
通气、透水,能保水、保肥。
万寿菊 200 1B疏松,不易黏结,通气、透水性能强,易干旱。
万寿菊 100 2C 质地黏重,湿时黏,干时硬。
保水、保肥能力强,通气、透水性能差。
郁金香200 1(1)请你指出此设计方案的两个不合理之处:、。
(2)改进方案后,你预计种在类土壤的植物生长情况最好,理由是。
38.(8分)右图是小明研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因素”的装置图,它是由电源、滑动变阻器、开关、带铁芯的螺线管和自制的针式刻度板组成。
在指针下方固定一物体A(A可随指针一起转动),当闭合开关后,指针B发生偏转。
⑴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实物图连接完整;⑵指针下方的物体A应由材料制成;A.铜B.铁C.铝D.塑料⑶当开关闭合后,电磁铁右端应为磁极的极;⑷实验中通过观察来判断电磁铁磁性的强弱。
⑸实验发现: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滑动时(填“左”针B偏转的角度将会(填“变大”或“变小”);⑹经过以上的实验可验证电磁铁磁性的强弱与有关。
39.(8分)有一固体物质与一种液体接触时,产生大量无色气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