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次谐波产生阿秒极紫外和X光脉冲研究新进展 (1)
拉伸分子高次谐波产生的阿秒控制

= [-
1 2
52 5 x2
+
V ( x , x0)
+
x E( t) ]Ψ( x , t) ,
(1)
这里线偏振红外激光电场的方向平行于两原子的
连线方向 ,形式如下 :
E ( t) = E0sin2 (πt/ τ) sin (ω0 t) ,
(2)
这里包络中的脉冲长度 τ为 5 个光学周期 ,ω0 是
脉冲的角频率 , E0 是电场的峰值振幅.
但是 ,这个方案当前面临着两个方面的挑战 : 一是它的谐波平台还不够宽 ,即向短波长推进的幅 度不够大 , 而是止步于 I P + 3. 2 U P 定律 ( 这里 I P 是电离势 , U P 是有质动力能) ;二是谐波的发射效 率比较低. 因此 ,人们不懈的寻求着既能显著展宽 同时又可以明显抬高高次谐波平台的新方案.
分子体系相对于原子体系而言 ,由于它增加的 自由度和自身的复杂性 ,已经成为扩展谐波平台的 新方案 ,在这样一个体系中 ,电离电子不仅可以与 自己的离子复合 ,还可以与另一离子复合 , 因此能 够突破单原子截止规则的最大极限 , 即不再受 3. 2 U P 中 3. 2 这个系数的限制. 实验上 ,意大利的一 个研究小组采用氩团簇与飞秒激光相互作用得到 的谐波谱截止位置远远地超出了利用气体氩的情 况 ,而且通过控制团簇中原子之间的尺度变化 ,得 到的谐波谱截止位置有很大差别[1 ] . 关于这方面 的理论研究也取得初步成果 ,即已经得到较大幅度 展宽的高次谐波平台 ,而且对这样一个体系中可能 存在的几种谐波辐射机制也已给出定性的分 析[2 ] . 总之 ,当前利用分子体系展宽谐波平台方案 已初见成效 ,但同时也面临着十分严峻的问题 ,即 绝大部分实验并不能观测到谐波平台的大幅度展 宽. 其原因有二 : (1) 对于处于平衡位置的分子 ,典 型的核间距仅有几个原子单位 ,与电子的振颤半径 相比可忽略 ,实际得到的谐波谱与原子情况相 似[3 ] ; (2) 扩展部分的谐波效率很低[2 ] . 幸运的是 , 当前采用泵浦2探测实验 ,第一个原因已得到很好 解决 ,即分子可以被拉伸到远远超出平衡位置的距 离 ,它的核间距与电子振颤半径的大小相当[4 ] . 而 第二个原因仍是当前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
高次谐波的产生与优化控制

高次谐波的产生与优化控制【摘要】:随着激光技术的不断发展,激光脉冲的宽度越来越窄。
从早期的连续光、纳秒脉冲、皮秒脉冲一直到现在的飞秒脉冲,以及近年来正在研究之中的阿秒脉冲,标志着激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正在不断地进入新的领域。
由于超快激光脉冲不仅在物理学的研究中有着重要作用(如跟踪原子的超快驰豫过程),而且在其它领域也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如超高速半导体设备检测,跟踪化学反应过程以及外科手术等)。
因此,超短脉冲的发展,无论对于科学研究还是应用领域,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目前,阿秒脉冲的获得主要是通过高次谐波产生。
本论文围绕提高高次谐波的产生效率以及通过平台区超连续谱的产生进一步优化控制单个阿秒脉冲这两个方面展开了详细讨论。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实验研究了高次谐波产生的相位匹配控制。
应用了操控电场可以有效改变电子的电离、加速运动和复合这一原理,在实验上通过加入一个新的弱电场,改变相互作用区域气体的电离程度,调控高次谐波产生的相位匹配气压条件,从而有效提高了单次谐波的产生效率。
此外,还证明了通过精密控制基波与谐波的强度以及激光聚焦的共焦参数,可以有效的优化控制这一相位匹配过程。
这种全光、精密、且实时可控的新型方案也可用于后期紫外光梳的优化与控制。
2.理论证明了通过调节双色激光场间的相位延时、谐波强度、脉冲宽度,以及使用恰当的强度比,可在高次谐波平台区产生波段连续可调的极紫外超连续谱,并可进行有效的实时精密控制。
再由此推得类似的基波和三次谐波构成的双色场也可有效产生平台区超连续谱,并分析了比较了这两种双色场之间的优缺点,为以后的实际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理论证明了通过三色脉冲合成,可将波段连续可调的高次谐波平台区超连续谱的产生进一步提升到高频波段.实现了在产生高频单个阿秒脉冲的同时,大大提高它的能量转化效率(比截止区超连续谱的强度高约五个数量级),为单个阿秒脉冲的实际应用和优化控制提供了另一种新型有效的方法。
飞秒激光强场中高次谐波

Gas jet (Xe)
Filter
CCD
High-order harmonics (A)
产生/机制
宏观
P (1)E E (2) 2 E (n) n
E E0 cost
强
E2
(E0
cost)2
E02 2
E02 2
cos 2t
E n
(E0
cost)n
a0 2
k 1
ak
cos k
t
脉冲形状
更高效率
27th
研究/进展
2003
Science, 302, 95 (2003)
相位匹配
更高效率
k qkL kq
2 (qnL / L nq / q ) 0
研究/进展
2005 Nature, 433, 597(2005) 更短波长 Phys. Rev. A 71, 061840 (2005) 更高效率
806nm 125fs 1.3 x 10 15W/cm2 Ne
109th-7.4nm
更短波长(截止区) 更高的效率(平台区) 更短脉冲(阿秒脉冲--平台区、截止区)
研究/进展
1997 Science,278, 661(1997) 短脉冲(5fs)
更短波长
179th-4.4nm
研究/进展
2000
Nature 406, 164 (2000)
……
产生/机制
Step 1
Step 2
Step 3
三步模型简介(In strong field 0f femtosecond laser) 1. Field tunnel ionization of electron ()
Corkum, Phys. Rev. Lett. 71, 1994 (1993) Lewenstein, Phys. Rev. A 49, 2117 (1994)
第5讲高次谐波与阿秒脉冲

7.6nm 135次
1993, J.J. Macklin et al, PRL 70, P.774 Ti:S laser (第一次)125fs, 800nm Ne 7.4nm 109次
1997, Z.H. Chang et al, PRL 79,P.2967 Ti:S, 26fs, 780nm He 2.73nm 297次
超快超强激光物理学
第五讲 高次谐波及阿秒脉冲
龚旗煌 教授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现代光学研究所 人工微结构和介观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科院-北京大学联合超快光科学和激光物理中心
本文撰写时间仓促,有错误和不足之处,恳请批评指正。版权所有,引用请与作者联系!
第五讲、高次谐波与阿秒脉冲 一、概况 二、高次谐波产生机理 三、突破水窗极限研究 四、位相匹配实验研究 五、as脉冲测量— — 电子相关法 六、展望
1KHz, 800nm
北京大学 超快超强激光物理学
29阶
理论推 导结果
B,D 考虑 2%电离
31阶
改变气压,可以实现23 次— — 31次相位匹配
效率提高 102 - 103 达到10-4 - 10-6效率
未匹配X-ray空 北京大学 超快超强激光物理学 间发布
匹配X-ray空间 发布
H.R. Lange et al, PRL 81 (1998) 1611 利用自波导超短激光脉冲实现 “准”相位匹配 Ti:S laser, 130fs, 3mJ
1997, Ch. Spielmann et al, Science 278, P. 661 Ti:S, 5fs, 780nm He < 3nm
北京大学 超快超强激光物理学
研究方向: 1、提高转换效率新技术、新方法 典型效率10-8-10-9 2、更短波长辐射的获得 — — 水窗 (已获 得) 3、更短脉冲宽度辐射的获得 — — 阿秒脉冲
紫外-啁啾激光束驱动He原子获得阿秒脉冲

紫外-啁啾激光束驱动He原子获得阿秒脉冲冯立强;李义【摘要】为了获得X射线范围内的阿秒脉冲,采用紫外-啁啾组合激光束产生高强度谐波光谱和阿秒脉冲的方法,进行了理论分析.结果表明,当引入正向啁啾参量时,虽然谐波截止能量有微小延伸,但是谐波辐射效率明显下降;当引入负向啁啾参量时,不仅谐波截止能量得到延伸,并且谐波辐射效率比正向啁啾条件下有所增强;将一束125nm的紫外光源引入到啁啾激光下,由于共振增强电离的影响,谐波辐射效率有明显增强,在紫外-正向啁啾驱动下,不仅谐波辐射强度被增强25倍,而且谐波截止能量得到延伸,形成了一个382eV的平台区,在紫外-负向啁啾驱动下,虽然谐波截止能量没有明显变化,但是谐波辐射效率有110倍的提高,进而形成一个410eV的平台区;通过叠加组合场下的谐波,可获得一系列70as以内的单个阿秒脉冲.该研究对阿秒科学的发展是有帮助的.【期刊名称】《激光技术》【年(卷),期】2019(043)005【总页数】6页(P629-634)【关键词】激光光学;阿秒脉冲;高次谐波;紫外光源;啁啾激光【作者】冯立强;李义【作者单位】辽宁工业大学理学院,锦州 121001;辽宁工业大学理学院,锦州121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562.4引言在过去几年中,阿秒量级超短光源的产生获得了飞速发展[1-2]。
高次谐波(high-order harmonic generation,HHG)作为最成功的获得单个阿秒光源的方法被广泛关注和研究[3-4]。
目前,高次谐波的产生可以由强激光场驱动原子、分子或者固体来获得。
其中,原子和分子辐射高次谐波作为产生单个阿秒脉冲的主要方法被广泛研究[5-7]。
其过程可以由半经典三步模型来描述[8],即电离-加速-回碰过程。
随后,通过叠加谐波光谱的平台区可获得阿秒脉冲。
根据三步模型的描述,谐波光谱的截止能量在Ip+3.17×I/(4ω2)附近。
这里,Ip,I,ω分别代表体系电离能、激光强度以及激光频率。
高次谐波阿秒脉冲序列 -回复

高次谐波阿秒脉冲序列-回复什么是高次谐波阿秒脉冲序列?高次谐波阿秒脉冲序列,也被称为高次谐波阿秒脉冲列或者高次谐波阿秒脉冲序列,是一种光学脉冲序列,其特点是具有高度相干的、宽频谱的超短脉冲。
它由于其特殊的光学特性,被广泛应用于光谱测量、光学频率梳、超快成像、超快化学动力学等领域。
高次谐波阿秒脉冲序列的原理是基于一种称为高次非线性光学效应的现象,该现象可将光子倍频至高次谐波,并产生微米级别以下波长尺寸的脉冲。
阿秒脉冲是一种极短的光脉冲,其时间长度处于飞秒和飞秒之间,通常是几十飞秒至几百飞秒的数量级。
一个阿秒脉冲序列是由一系列重复的阿秒脉冲构成的,这些脉冲之间的时间间隔通常是几十纳秒到几百纳秒。
高次谐波阿秒脉冲序列的产生过程是一个非常精密的过程。
首先,一个高度相干的激光被聚焦到一个高度非线性材料中,例如氩气或氙气等。
当激光与材料中的原子或分子相互作用时,将产生非线性光学效应。
这种效应会导致光子的倍频,并且在材料中形成高次谐波光谱。
接下来,产生的高次谐波光会经过一系列光学元件,如反射镜和光学延迟器等,进行调整和控制。
最后,通过一个光谱分析仪或者探测器,就可以获取到高次谐波阿秒脉冲序列的光学特性。
高次谐波阿秒脉冲序列的应用非常广泛。
首先,它可以用于光谱测量。
由于阿秒脉冲具有宽频谱特性,可以通过光谱分析获得物质的光电激发谱。
其次,阿秒脉冲序列被广泛应用于光学频率梳。
光学频率梳是一种精密的光学工具,可提供非常精确的频率标准,用于测量光的频率和时间特性。
此外,高次谐波阿秒脉冲序列还可以用于超快成像和超快化学动力学,帮助科学家们观察和研究物质的微观和快速变化。
总结起来,高次谐波阿秒脉冲序列是一种具有高度相干的、宽频谱的超短光脉冲序列。
通过一系列非线性光学过程和光学元件的处理,可以生成和控制这种脉冲序列。
由于其独特的光学特性,高次谐波阿秒脉冲序列在光谱测量、光学频率梳、超快成像和超快化学动力学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高次谐波阿秒脉冲序列 -回复

高次谐波阿秒脉冲序列-回复题目:高次谐波阿秒脉冲序列:科学研究中的一次突破引言: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对于光的研究越来越深入。
高次谐波阿秒脉冲序列是近年来光学研究领域的一项重要突破。
本文将逐步回答有关高次谐波阿秒脉冲序列的问题,介绍其定义、产生方式、应用领域以及前景展望。
第一部分:高次谐波阿秒脉冲序列的定义高次谐波阿秒脉冲序列是一种由阿秒脉冲引起的高次谐波信号的集合。
阿秒脉冲是一种时间极短、频率极高的光脉冲,其脉冲宽度约为10^-15秒。
高次谐波则是当阿秒脉冲与介质相互作用时,产生的频率是入射光频率的整数倍的谐波信号。
第二部分:高次谐波阿秒脉冲序列的产生方式高次谐波阿秒脉冲序列的产生方式可以通过激光与气体相互作用产生。
当高强度激光束穿过气体时,激光与气体分子相互作用,导致谐波信号的产生。
随着相互作用时间的增加,越多的高次谐波信号被产生出来,形成了一个高次谐波阿秒脉冲序列。
第三部分:高次谐波阿秒脉冲序列的应用领域1. 光谱学研究:高次谐波阿秒脉冲序列在光谱学研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通过谐波阿秒脉冲序列的分析,可以得到物质的光谱信息,从而研究物质的性质和结构。
2. 精密测量:高次谐波阿秒脉冲序列可以应用于精密测量领域。
通过分析高次谐波信号的相位和幅度,可以获得非常高精度的测量结果。
3. 材料加工:高次谐波阿秒脉冲序列在材料加工领域也有广泛的应用。
用高次谐波阿秒脉冲序列进行材料加工可以实现高精度和高效率的加工过程。
第四部分:高次谐波阿秒脉冲序列的前景展望高次谐波阿秒脉冲序列作为一种新光学技术,其应用前景非常广阔。
未来,可以进一步研究谐波阿秒脉冲序列的产生机理,优化序列的性能指标,提高谐波阿秒脉冲序列的稳定性和可控性。
此外,应用领域也将进一步扩展,例如在纳米技术、医疗诊断和量子计算等领域都将有更多应用。
结论:高次谐波阿秒脉冲序列作为一项突破性的科学研究成果,在光学研究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目前,高次谐波阿秒脉冲序列已经在光谱学、精密测量和材料加工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高次谐波产生euv光源

高次谐波产生euv光源
高次谐波产生EUV(极紫外)光源是利用激光和非线性光学
效应相结合的技术。
其基本原理是通过将激光束导入非线性晶体中,利用晶体的非线性光学特性,将激光的频率倍增,产生高次谐波。
具体的步骤如下:
1.选择合适的激光源:通常使用纳秒或飞秒激光器作为激光源,其激光波长通常为几百纳米。
2.选择适当的非线性晶体:通常使用β-硼酸盐晶体或KDP
(二羟基磷酸氢钾)晶体等非线性晶体作为高次谐波发生器,这些晶体具有较高的非线性系数。
3.调整激光束参数:通过调节激光脉冲的能量、时间和空间分
布等参数,使得激光束在非线性晶体中有效地产生高次谐波。
4.调整晶体的相位匹配条件:由于高次谐波发生是一个相位敏
感的过程,需要调整晶体的长度和温度等参数,使得激光波矢和高次谐波波矢满足相位匹配条件。
5.调整激光入射角度:通过调整激光束与晶体的入射角度,可
以进一步优化高次谐波的产生效率。
6.收集和分离高次谐波:利用光学元件和滤波器等装置,将产
生的高次谐波从激光束中分离出来,并对其进行收集和利用。
通过上述步骤,就可以有效地产生EUV光源,用于光刻机等
领域的应用。
这种技术具有高效、高精度和高稳定性等优点,能够在微纳米加工和材料研究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9期陈德应等:高次谐波产生阿秒极紫外和X光脉冲研究新进展息,比如非弹性散射产生的散射电子的光谱等等。
由于电子和离子复合过程短于一个光场周期,利用这个时间窗就可以获得阿秒的分辨率。
对电子轨迹产生微扰可以这样实现,在具有椭圆偏振场的基频脉冲中加入一个弱的垂直分量,当电子离开母离子的时候,这个附加的场使电子波包侧向偏移,利用激光场的椭圆极化率和侧移度来测量电子波包的侧向分布。
复合电子与母离子的局部作用就是一个空间窗口,椭圆极化率依据电子的空间分布平移空间窗121以阿秒的分辨率给出时间和空间上的信息。
如图3(a)所示电子波包产生的侧向移动非线性地与复合时间t和电离时问t“有关,对不同的谐波级次产生的效果也不同,一般累积在短电子轨迹上的侧向位移随着延迟£一“而增大,也随着谐波级次而增大。
图3(b)是实验上测得的氖气中高次谐波信号与椭圆极化率的函数关系,显示出越高级次的谐波对椭圆极化率的变化越敏感。
这样对激光偏振状态的轻微调整不仅可以控制总的谐波辐射而且可以很明显地改变谐波谱分布。
这种光谱变化被用来求解电子波包动力学,脉冲的时域响应也可以通过测量谐波谱的变化来确定。
3阿秒探测电子动力学as量级的电子与母离子碰撞复合是很多强场物理现象的核心,许多新的应用都依赖于对这个过程的深入了解,比如产生单个阿秒脉冲、亚埃尺度成像、光学频标的扩展以及产生任意波形as量级脉冲。
随着阿秒物理学研究的深入,现在可以利用阿秒极紫外光脉冲来实现电子动力学探测[12。
引。
由于能量和动量守恒,当电子波包与母离子碰撞复合时,它吸收一个XUV光子产生一个高能电子,由于电子波包是非单色场的,所以在原子核附近发生碰撞复合的电子波包在不同的时刻具有不同的能量,XUV光电子谱就在XUV光脉冲探测的瞬间记录了一个有关碰撞复合能量的阿秒快照。
在原子核附近的XUV光脉冲吸收的空间分布就实现了亚埃尺度的空间分辨。
通过调整强激光场和XUV探测光脉冲的不同延迟可以在纵深方向探测含时电子数密度和碰撞能量。
利用椭圆极化率扫过电子波包获得穿过原子核横截面的电子密度分布。
可以设想一个原子就是一个扫描隧道显微镜(STM)的尖端,椭圆极化率相对STM尖端移动,超短XUV脉冲提供了as精度的时间分辨。
如图4所示,在大多数高能电子返回的时刻,从基态跃迁电子辐射的XUV信号和从碰撞复合波包达到最大值辐射的XUV信号在能量上是分开的。
图中最上面圆形突出部分是单光子XUV电离原子释放的电子再散射形成的,里层黑虚线圈部分代表从基态获得的单光子吸收,中间虚线圈是从基态获得的双光子吸收,最外层白虚线圈是碰撞复合信号,从图中可以看出再碰撞复合波包辐射的XUV信号比从基态电子跃迁辐射的XUV信号低6个数量级。
原因有两个,一是因为碰撞复合电子波包的横向扩散,二是库仑势的奇点性质导致近核小范围内XUV吸收明显增强。
采用类似光外差测量法可以让强的阈上电离(ATI)电子信号增强弱的碰撞电子信号,如图5所示从颜色上可以判断出测量信号(黑虚线圈标示)强度提高了3个数量级。
单光子XUV电离的电子和阈上电离电子之间的干涉也为描述阈上电离峰值相位提供了一种实验方法。
总之时间分辨的XUV光谱包含了碰撞复合电子的时间和空间信息,通过仔细分析XUV光谱不仅可以重构阿秒XUV光脉冲而且可以探测强场下束缚态和连续态电子动力学。
e/a.u.Fig.4Photoelectronspectraof3Dhydrogenunder200XUVpulseradiation图4200XUV脉冲辐射情况下的氢原子的3D光电子能谱P●矗u.Fig.5InterferencebetweentheXUVandATIelectronsenhancingtherecollisionsignal图5阈上电离(ATI)和XUV辐射之间的干涉增强了碰撞信号高次谐波产生阿秒极紫外和X光脉冲研究新进展作者:陈德应, 王玉铨, 夏元钦, CHEN De-ying, WANG Yu-quan, XIA Yuan-qin作者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可调谐激光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哈尔滨,150001刊名:强激光与粒子束英文刊名:HIGH POWER LASER AND PARTICLE BEAMS年,卷(期):2008,20(9)被引用次数:5次1.Brabec T;Krausz F Intense few-cycle laser fields:frontiers of nonlinear optics 20002.Christov I P;Murnane M M;Kapteyn H C High-harmonic generation of attosecond pulses in the "single-cycle" regime 1997(07)3.Pukhov A;Gordienko S;Baeva T Temporal structure of attosecond pulses from intense laser-atom interactions 20034.Drescher M;Hentschel M;Kienberger R X-ray pulses approaching the attosecond frontier 20015.Hentschel M;Kienberger R;Spielmann C Attosecond metrology 20016.Mauritsson J;Johnsson P;Gustafsson E Attosecond pulse trains generated using two color laserfields 20067.Nabekawa Y;Shimizu T;Okino T Interferometric autocorrelation of an attosecond pulse train in the single-cycle regime 20068.Nikolopoulos L A A;Benis E P;Tzallas P Second order autocorrelation of an XUV attosecond pulse train 20059.Jones R J;Moll K D;Thorpe M J Phase-coherent frequency combs in the vacuum ultraviolet via high-harmonic generation inside a femtosecond enhancement cavity 200510.Dudovich N;Levesque J;Smirnova O Attosecond temporal gating with elliptically polarized light 200611.Kosuge A;Sekikawa T;Zhou X Frequency-resolved optical gating of isolated attosecond pulses in the extreme ultraviolet 200612.Lein M Attosecond probing of vibrational dynamics with high-harmonic generation 200513.Niikura H;Villeneuve D M;Corkum P B Attosecond light pulses for probing two-electron dynamics of helium in the time domain 200714.Smirnova O;Patehkovskii S;Spanner M Direct XUV probing of attosecond electron recollision 20071.葛愉成高次谐波辐射发射特性研究[期刊论文]-物理学报2008,57(7)2.萧珺高次谐波和阿秒脉冲的优化[学位论文]20053.兰鹏飞飞秒激光驱动的阿秒脉冲光源产生及控制[学位论文]20094.余晓光.颜根英.万慧军.阮文.谢安东.YU Xiao-guang.YAN Gen-ying.WAN Hui-jun.RUAN Wen.XIE An-dong在不同激光脉宽下的高次谐波[期刊论文]-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2006,23(5)5.霍义萍.曾志男.李儒新阿秒脉冲测量的研究进展[期刊论文]-物理2004,33(12)6.胡杰.刘锋.HU Jie.LIU Feng分子与强激光场相互作用的最新研究进展[期刊论文]-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2007,44(10)7.陈基根.CHEN Ji-Gen强短脉冲辐照叠加态原子增强阿秒脉冲强度[期刊论文]-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2008,25(6)8.陈基根.杨玉军.曾思良.李琛.朱颀人.CHEN Ji-gen.YANG Yu-jun.ZENG Si-liang.LI Chen.ZHU Qi-ren采用组合脉冲驱动生成单一的X射线阿秒脉冲[期刊论文]-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2007,24(2)9.谢建坤电力系统高次谐波的危害及防制措施[期刊论文]-科技信息2010,2(17)10.杨林高次谐波产生的主要原因、危害及其抑制措施[期刊论文]-中国科技信息2007(17)1.叶苗,王其华基于再生锁模控制的激光器高次谐波研究[期刊论文]-激光与红外 2010(11)2.王超,康轶凡,田进寿,刘虎林两类单阿秒脉冲产生技术的相位依赖性分析[期刊论文]-激光技术 2012(04)3.卢发铭千赫兹飞秒激光驱动17-40nm高次谐波辐射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9引用本文格式:陈德应.王玉铨.夏元钦.CHEN De-ying.WANG Yu-quan.XIA Yuan-qin高次谐波产生阿秒极紫外和X光脉冲研究新进展[期刊论文]-强激光与粒子束 20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