秒信号发生器
8253计数器实验

本科学生实验报告5.实验设计思路、步骤及注意事项:实验设计思路:本实验利用8253芯片工作在方式3下,作为一个秒信号发生器,其输出带动一个发光二极管,在一个周期内,发光二极管点亮2秒,熄灭2秒,即OUT端输出方波信号,再把方波信号通过8255芯片;并设8255芯片的C口高四位输入,低4位输出,A口输出,之后产生八个方波信号,8255芯片的输出口PA0~PA7接LED灯;用LED灯的亮暗来表示字符‘A’到‘Z’的ASCII码;并编写ASM程序来控制8253芯片和8255芯片的工作方式;实验步骤:1.根据实验流程图的要求,按照实验原理图接好电路;2.打开电源开关,用TPC-USB集成开发软件检查硬件是否连接;3.对ASM程序进行调试,正确之后运行ASM程序,观察实验箱上LED灯的亮暗;4.记录实验现象,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总结;5.完成实验报告;注意事项:1.在打开电源开关之前应检查电路是否连接正确,以免损坏实验器件;2. 仔细观察实验现象,LED灯是否达到了用来显示字符‘A’到‘Z’的ASCII码的实验目的;二、实验内容1.对实验现象、实验结果的分析及其结论:LED灯的亮暗显示了字符‘H’的ASCII码值LED灯的亮暗显示了字符‘I’的ASCII码值LED灯的亮暗显示了字符‘Q’的ASCII码值实验结果的分析及其结论:通过本实验加深了对8253芯片和8255芯片的各种工作方式的了解;8255芯片有3种工作方式,这3种工作方式如表1所示。
方式0为基本I/O 输入/输出方式,这是8255最常用,也是最基本的工作方式。
方式1为应答I/O 方式,当8255工作于应答I/O方式时,上C口作为A口的通信线,下C口作为B口的通信线。
方式2为双向应答I/O方式,此方式仅A口使用,B口无双向I/O应答方式。
8255的3种工作方式的选择由8255工作方式选择字决定,下面介绍8255的工作方式选择字。
表1 8255的工作方式:8255芯片初始化:所谓8255芯片初始化,就是要根据工作要求确定8255工作方式选择字,并输入8255控制寄存器。
信号发生器

分类介绍
01
正弦
02
低频
03
高频04微波 Nhomakorabea06
频率合成式
05
扫频和程控
1
函数发生器
2
脉冲
3
随机
4
噪声
5
伪随机
信号发生器正弦信号发生器:正弦信号主要用于测量电路和系统的频率特性、非线性失真、增益及灵敏度等。 按频率覆盖范围分为低频信号发生器、高频信号发生器和微波信号发生器;按输出电平可调节范围和稳定度分为 简易信号发生器(即信号源)、标准信号发生器(输出功率能准确地衰减到-100分贝毫瓦以下)和功率信号发生 器(输出功率达数十毫瓦以上);按频率改变的方式分为调谐式信号发生器、扫频式信号发生器、程控式信号发 生器和频率合成式信号发生器等。
电源自适应的方波发生器原理图主振级产生低频正弦振荡信号,经电压放大器放大,达到电压输出幅度的要 求,经输出衰减器可直接输出电压,用主振输出调节电位器调节输出电压的大小。
电源自适应的方波发生器原理图
右图的电路是一种不用电源的方波发生器,可供电子爱好者和实验室作简易信号源用。电路是由六反相器 CD4096组成的自适应方波发生器。当输入端输入小信号正弦波时,该信号分两路传输,其一路径C1、D1、D2、C2 回路,完成整流倍压功能,给CD4096提供工作电源;另一路径电容C3耦合,进入CD4096的一个反相器的输入端, 完成信号放大功能(反相器在小信号工作时,可作放大器用)。该放大信号经后级的门电路处理,变换成方波后 经CD4096的12、8、10脚输出。输出端的R2为可调电阻,以保证输出端信号从0~1.25V可调。该方波发生器电路 简单,制作容易,因此可利用该方波发生器电路,作市电供电的50Hz方波发生器。
数字电子钟的设计

示并且走 时校 准的功能。 【 关键词 】 分频 器: 计数 器: 显示 器: 校时 电路
计数器清零 . 并 向分计 数器 进位 , s 为清零控制开关 。当 s 接+ 5 V时 , 1 . 方案论证 , 计 数器清零 ; 当s 接低 电平 时 , 计数 器则处 于工作状态 。 电子钟是人们 日常生活 中常用的计 时工具 . 本次设计就用数字 集 或 门输 出 1 这里不再重复 。 成电路和一些简单的逻辑门电路来设计一个数字式 电子钟 。 其工艺流 分计数 器的电路 和秒计数器 的电路时相 同的, 二十 四进制计数 器的实现 时当个 位计数状态 “ Q Q 2 Q 。 Q 。 = 0 1 0 0 ” . 程如图所示 : 十位计 数器状 态为 “ Q , Q 2 Q 】 Q  ̄ 0 0 1 o ” 时, 要求计数器归零 。通过把个位
Q 、 十位 Q 相 与后 的信号送 到个位 、 十位 计数器 的清零端 , 使计数 器 清零并 重新 开始计数 . 从而构成二十 四进制计数器 。 ( 2 ) 秒信号发生器 振荡器是 数字钟的核心, 其 的作用是 产生一个 频率标准 时间频 率信号, 然后 再 由分频器分 秒脉 冲, 因此, 振荡器频 率 的精度 与稳定度基本决定 了数字 电子钟的质量 振荡器的稳定度 及频 率的精确度决定 了数字钟计时的准确程度 . 通常选用石英 晶体构 成振 荡器 电路 。 采用石英晶体振荡器经整形 、 分频获得 1 H z 的秒冲信号。 其 中4 0 6 0 是 1 4 级二进制计数器 , C P 1 为时钟的输入端 , C P O为反相 时钟
数字电路数字时钟课程实验报告

数字时钟设计实验报告一、设计要求:设计一个24小时制的数字时钟。
要求:计时、显示精度到秒;有校时功能。
采用中小规模集成电路设计。
发挥:增加闹钟功能。
二、设计方案:由秒时钟信号发生器、计时电路和校时电路构成电路。
秒时钟信号发生器可由振荡器和分频器构成。
计时电路中采用两个60进制计数器分别完成秒计时和分计时;24进制计数器完成时计时;采用译码器将计数器的输出译码后送七段数码管显示。
校时电路采用开关控制时、分、秒计数器的时钟信号为校时脉冲以完成校时。
三、电路框图:图一数字时钟电路框图四、电路原理图:(一)秒脉冲信号发生器秒脉冲信号发生器是数字电子钟的核心部分,它的精度和稳定度决定了数字钟的质量。
由振荡器与分频器组合产生秒脉冲信号。
振荡器: 通常用555定时器与RC构成的多谐振荡器,经过调整输出1000Hz脉冲。
分频器: 分频器功能主要有两个,一是产生标准秒脉冲信号,一是提供功能扩展电路所需要的信号,选用三片74LS290进行级联,因为每片为1/10分频器,三片级联好获得1Hz标准秒脉冲。
其电路图如下:译码器译码器译码器时计数器分计数器秒计数器校时电路秒信号发生器图二秒脉冲信号发生器(二)秒、分、时计时器电路设计秒、分计数器为60进制计数器,小时计数器为24进制计数器。
60进制——秒计数器秒的个位部分为逢十进一,十位部分为逢六进一,从而共同完成60进制计数器。
当计数到59时清零并重新开始计数。
秒的个位部分的设计:利用十进制计数器CD40110设计10进制计数器显示秒的个位。
个位计数器由0增加到9时产生进位,连在十位部计数器脉冲输入端CP,从而实现10进制计数和进位功能。
利用74LS161和74LS11设计6进制计数器显示秒的十位,当十位计数器由0增加到5时利用74LS11与门产生一个高电平接到个位、十位的CD40110的清零端,同时产生一个脉冲给分的个位。
其电路图如下:图三 60进制--秒计数电路60进制——分计数电路分的个位部分为逢十进一,十位部分为逢六进一,从而共同完成60进制计数器。
多功能数字钟电路设计

多功能数字钟电路设计1设计内容简介数字钟是一个简单的时序组合逻辑电路,数字钟的电路系统主要包括时间显示,脉冲产生,报时,闹钟四部分。
脉冲产生部分包括振荡器、分频器;时间显示部分包括计数器、译码器、显示器;报时和闹钟部分主要由门电路构成,用来驱动蜂鸣器。
2设计任务与要求Ⅰ以十进制数字形式显示时、分、秒的时间。
Ⅱ小时计数器的计时要求为“24翻1”,分钟和秒的时间要求为60进位。
Ⅲ能实现手动快速校时、校分;Ⅳ具有整点报时功能,报时声响为四低一高,最后一响为整点。
Ⅴ具有定制控制(定小时)的闹钟功能。
Ⅵ画出完整的电路原理图3主要集成电路器件计数器74LS162六只;74LS90三只;CD4511六只;CD4060六只;三极管74LS191一只;555定时器1只;七段式数码显示器六只,74LS00 若干;74LS03(OC) 若干;74LS20 若干;电阻若干,等4设计方案数字电子钟的原理方框图如图(1)所示。
该电路由秒信号发生器、“时,分,秒”计数器、译码器及显示器、校时电路、整点报时电路、闹钟定时等电路组成。
秒信号产生器决定了整个计时系统的精度,故用石英晶体振荡器加分频器来实现。
将秒信号送入“秒计时器”,“秒计时器”采用六十进制计数器,每累计60秒发出一个“分脉冲”信号,该信号将作为“分计数器”的时钟脉冲。
“分计数器”也采用六十进制计数器,每60分钟,发出一个“时脉冲”,该信号经被送到“时计数器”作为“时计数器”的时钟脉冲,而“时计数器”采用二十四进制计数器,实现“24翻1”的计数方式,可实现对一天二十四小时的累计。
译码显示电路将“时”、“分”、“秒”计数器的输出状态通过七段式显示译码器译码,通过刘伟LED 七段显示器显示出来。
整点报时电路是根据计时系统的输出状态产生一脉冲信号,然后触发一音频发生器实现整点报时,定时电路与此类似。
校时电路是用“时”、“分”、“秒”显示数5电路设计5.1秒信号发生器秒信号发生器是数字钟的核心部分,它的精度和稳定度决定了数字钟的质量,通常用晶体整荡器产生的脉冲经过整形、分频获得1 Hz的秒脉冲。
电子钟的设计说明书及电路图

设计报告是电子技术综合训练课程的重要内容,是在设计完成后提交的技术报告,是对完成的设计系统性的总结和说明。通过设计报告的撰写,培养和锻炼学生科技文档写作的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第二章
一、
按照基本要求设计的数字钟,数字形式显示时、分、秒,在分和秒之间显示“:”,并按1次/秒的速度闪烁;每日以24小时为一个记时周期;并且有校正功能,能够在任何时刻对电子钟进行方便的校正;要求在在电源方面是220V/50HZ的工频交流电供电。
5)、按照以上技术要求设计电路,绘制电路图,对设计的电路用Multisim或OrCAD/PspiceAD9.2进行仿真,用万用板焊接元器件,制作电路,完成调试、测试,撰写设计报告。
2、发挥部分:
1)、有定时闹叫功能,能够按照任意预先设置的时间闹叫,驱动小型扬声器工作,并要求在闹叫状态能够手动消除闹叫;
计时电路用以实现分、秒的分别计时,其中需要设计进制的转换,置数或者清零操作,芯片级联进位,显示信号输出,报时信号输出,校正电路的接入等。
如下图是秒、分计数器电路图和电路仿真结果图3.5分、秒计数器的设计,图3.6分、秒计数器的波形仿真
图3.6分、秒计数器的设计
图3.7分、秒计数器的波形仿真
3.4
时计数器同样和秒、分的计数器所用芯片和具备条件都是一样,只是把同样的两篇74LS160N计数器接成二十四进制的计数器,使得输出为~这二十四个数即可,在低位片的c端的输出于高位片的b端经过与非门74LS00N送给两片的清零信号端CLR,低位片的进位RCO端与高位片的使能端ENT和ENR相连构成进位信号。时计数器功能及接线图如下图3.7,时计数器的波形仿真图如下图3.8
摘要
数字电子钟实际上是一个对标准频率(1HZ)进行计数的计数电路。它将“时”,“分”,“秒”显示于人的视觉器官的计时装置。它的计时周期为24小时,显示满刻度为23时59分59秒,另外应有校时功能和报时等附加功能。因此,一个基本的数字钟电路主要由译码显示器、“时”,“分”,“秒”计数器,校时电路、报时电路和振荡器组成。主电路系统由秒信号发生器、“时、分、秒”计数器、译码器及显示器、校时电路、整点报时电路组成。秒信号产生器是整个系统的时基信号,它直接决定计时系统的精度,一般用振荡器加分频器来实现。将标准秒信号送入“秒计数器”,“秒计数器”采用60进制计数器,译码显示电路将“时”、“分”、“秒”计数器的输出状态送到七段显示译码器译码,通过七位LED七段显示器显示出来。
电子时钟完整版 有实物图

3.6 校时电路……………………………………………………………….14 3.6.1 电路结构及工作原理……………………………………………14 3.6.2 电路仿真…………………………………………………………14 3.6.3 元器件的选择及参数确定………………………………………15
3.7 整点报时电路………………………………………………………….16 4 电路总体仿真………………………………………………………………16 5 电路安装、调试与测试……………………………………………………18
7
图 3.2 由仿真图可知,该电路可以得到 5V 的直流电源,因此可以做为整个系统的电源。
3.1.3 元件的选择
电网供给交流电压(220v 50HZ)经变压器降压后,得到符合电路需要的 交流电压,然后由整流桥经整流后变换成方向不变、大小随时间变化的脉动电流, 然后有滤波电容滤去其中的杂波,并且可以抵消线路的电感效应防止产生自激震 荡,但是这样的直流电压还会随电网和负载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在该电路中又使 用了稳压芯片(7805)可以得到比较理想的直流电压,输出端的滤波电容的作用 是用以滤除输出端的高频信号,改善电路的暂态效应。
这里我用 555 定时器构成一个多谐振荡器其产生的频率为 100Hz,然后 经过整形、分频获得 1Hz 的秒脉冲。电路原理图如图 3.3
8
图 3.3 3.2.2 电路仿真结果如下图 3.4
图 3.4 由仿真图可知,产生的波形符合我们的标准,周期大约为 1 秒,大致可以做为秒 脉冲信号。
3.2.3 元件的选择
电子技术综合训练
设计报告
题目:
多功能电子钟的设计
姓名: 学号: 班级: 同组成员: 指导教师: 日期:
杜鹏 10020106 控制工程基地一班 宋峰 杨新华 2012 年 12 月 31 日星期一
[VIP专享]电子时钟 可设置时间 响铃
![[VIP专享]电子时钟 可设置时间 响铃](https://img.taocdn.com/s3/m/93f68a33caaedd3383c4d3c4.png)
一、题目名称:数字钟打铃系统二、设计任务和要求:用中、小规模集成电路设计一个数字钟打铃系统,能实现:由晶体振荡器电路(或555定时器)产生1Hz的标准“秒”信号;“秒、分计数器”为00 ~ 59的六十进制计数器;“时计数器”为00 ~ 23的二十四进制计数器;走时精度要求每天误差小于1秒;具有校时功能。
即只要将开关置于校时位置,可分别对“秒、分、时”进行手动脉冲输入或连续脉冲输入的校正;可设置六个时间,数字钟定时打铃,响铃时间为10秒。
三、考虑方案,画出系统框图,比较和选定设计的系统方案。
设计方案:数字电子钟主要由秒信号发生器、“时、分、秒”计数器、译码显示器、校时电路等组成。
秒信号发生器主要由石英晶体振荡器或555振荡器分频后得到;秒、分都是60进制,故由60进制计数器构成;时为24进制,即由24进制计数器构成;显示部分由译码和数码显示构成;校时电路由门电路和开关等构成。
利用函数信号发生器来进行脉冲信号的输出、利用74160N来设置十进制和六进制的进位输出、利用数码显示器来显示时间、利用或门、与门、非门、与非门、等电路元件进行组合、级联后得到设计所要求的电路图。
由于要对时钟进行校队,电路选择串行的进位方式,使每个位都可以快速接入脉冲,进行校时译码、显示译码、显示译码、显示时计数器分计数器秒计数器校时校分校秒校时控制校分控制校秒控制555定时器时数值比较器分数值比较器秒数数值比较器设置时设置分设置秒响铃显示译码器:方案一:用编码器芯片74LS248,以及七段发光二极管显示器, 开关和电源。
方案二、用DCD_HEX最后我们选择方案二,比较简单明了。
用DCD_HEX为时分秒的显示译码器,74LS160十进制的计数器,分别计60进制、60进制24进制,这里使用异步清零法,在0~59循环中在多计个次数(很快),在分和时上连多谐振荡器,可以进型快速校时,校时比较方案:方案一、放置单刀双掷开关,连接触发器和门电路,以触发器给单次脉冲,门电路给连续脉冲电路,这样就可以实现时间的校准,如图方案二、直接给脉冲,用555来实现,如图以上两种电路,我们选择方案二,因为方案而实现起来简便,易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硬件电路设计
(1)复位电路
复位是使单片机处于某种确定的初始状态。
单片机工作从复位开始。
在单片机RST引脚引入高电平并保持2个机器周期,单片机就执行复位操作。
复位操作有两种基本方式:一种是上电复位,另一种是上电与按键均有效的复位。
如图1所示为复位电路:
图1复位电路
开机瞬间RST获得高电平,随着电解电容C3的充电,RST引脚的高电平将逐渐下降。
若该高电平能保持足够2个机器周期,就可以实现复位操作。
根据经典电路选择参数,选取C3=10µF,R1=10KΩ。
(2)晶振电路
单片机的时钟信号通常有两种产生方式:一是内部时钟方式,二是外部时钟方式。
内部时钟方式是利用单片机内部的振荡电路产生时钟信号。
外部时钟方式是把外部已有的时钟信号引入到单片机内。
本次设计中,采用的是12MHz晶振,配上30pF的电容,构成谐振,这样有助于输出稳定的波形。
图2所示为晶振电路:
图2晶振电路
在单片机的XTAL1和XTAL2引脚外接石英晶体(简称晶振),作为单片机内部振荡电路的负载,构成自激振荡器,可在单片机内部产生时钟脉冲信号。
C1和C2的作用是稳定振荡频率和快速起振。
根据经典电路选择参数,本电路选用晶振12 MHz,C1=C2=33PF。
其中晶振周期(或外部时钟信号周期)为最小的时序单位。
(3)串口调试电路
二、程序设计
程序思路说明:只需要4个按键。
关于频率和占空比的确定,对于12M晶振,输出频率为1KHZ,这样定时中断次数设定为 10,即10MS 中断一次,则TH0=FF,TL0=F6;由于设定中断时间为10ms,这样可以设 * *定占空比可从1-99%变化。
即10ms*100=1s
#include<regx51.h>
#define uchar unsigned char
#define uint unsigned int
uchar timer0_tick,ZKB=1;//timer0_tick计数,ZKB占空比
uchar i=0,n=0,temp=0;
code
seven_seg[10]={0xc0,0xf9,0xa4,0xb0,0x99,0x92,0x82,0xf8,0x80,0x90}; //1,2,3, 4, 5, 6, 7, 8, 9
code scan[2]={0xfd,0xfe};
uchar counter[2]={0,0};
sbit AN1=P3^2;//调整个位
sbit AN2=P3^3;//调整十位
sbit AN3=P3^4;//启动按键
sbit AN4=P3^5;//确认按键
void delay(uint z)//软件延时函数
{
uint x,y;
for(x=z;x>0;x--)
for(y=110;y>0;y--);
}
static void timer0_isr(void) interrupt 1 using 0 //中断函数 { TR0=0;
TL0=(65536-10000)%256;
TH0=(65536-10000)/256;
TR0=1;
if (ZKB>99) ZKB=1;
if (ZKB<1) ZKB=99;
counter[0]=ZKB%10;
counter[1]=ZKB/10;
n++;
if(n==100)
{
n=0;
i++;
if(i==2) i=0;
P0=seven_seg[counter[i]];
P2=scan[i];
}
timer0_tick++;
if(timer0_tick++==100)
{
timer0_tick=0;
}
if(AN2==0)
{
delay(100);
if(AN2==0)
{
temp=1;
counter[0]++;
if(counter[0]==10) {
counter[0]=0; }
}
}
if(AN1==0)
{
delay(100);
if(AN1==0)
{
temp=1;
counter[1]++;
if(counter[1]==10) {
counter[1]=0; }
}
}
ZKB=counter[0]+counter[1]*10;
if(AN4==0)
{
delay(5);
if(AN4==0)
temp=0;
}
if(temp==1)
P3_7=0;// P3_7为脉冲输出引脚
else
{
if (timer0_tick<=ZKB) /*当小于占空比值时输出低电平,高于时是高电平,从而实现占空比的调整*/
{
P3_7=1;
}
else
{
P3_7=0;
}
}
}
static void timer0_initialize(void)//中断初始化
{
EA=0;
timer0_tick=0;
TR0=0;
TMOD=0x01;
TL0=(65536-10000)%256;
TH0=(65536-10000)/256;
PT0=0;
ET0=1;
TR0=1;
EA=1;
}
void main(void)
{
STAR: delay(100);
if(AN3!=0) goto STAR;//按键3启动脉冲
timer0_initialize();
while(1);
}
//按按键3启动脉冲器,初始设置占空比为1%,按键1调整十位,
//按键2调整个位,一旦调整,输出为0,必须按确认键确认,
//输出正确脉冲.可以占空比1-99%任意调节。
三、学习单片机的体会
通过在单片机原理课程的学习我简单总结了几点心得和体会:第一:万事开头难,要勇敢的迈出第一步,不要总找借口说没有学习过就总推脱。
凡事都有第一步可以先可简单的来,然后可以逐步的向深层次学习。
可以从建项目开始,然后可以找一个简单的小程序先把它敲进单片机内然他运行起来,感觉一下单片机的运行,让自己了解单片机整个运行。
第二:对于知识点,学过的要掌握牢固,对于没有学的和暂时用不到的先不用学习。
比如:小灯得点亮就没有用到中断可以先不用看。
这样可以避免知识过多记不住的麻烦。
对于程序这里的知识点不能只停留在理论层次上,一定要结合着程序进行学习这样才能掌握的很牢靠,当用到哪里的知识点不记得了可以去看书,对于用不到的可以不去看。
第三:程序不要只是看别人得,一定要自己写过才是自己的。
开始不懂可以参考别人的,看看每一句代表着什么意思,能够实现什么现象。
明白之后自己再重新写一遍,你会发现看别人的能懂到自己写的时候很困难。
当你自己能写出来的时候说明你真懂了。
第四:一定要学会程序调试的方法。
有时候把程序写完了然后运行时不能实现理想的现象。
这时有人就晕了不知该怎么办,然后就去问别人。
当别人找出问题出在哪里时就会恍然大悟。
其实当遇到问题一定要自己尝试着解决,不
能遇到问题就去问别人。
自己一定要掌握解决问的方法和思路。
第五:在学习初期看别人的代码,学习别人的思路这个很有用。
通过看别人的代码特别是有多年编程经验的人的程序,可以迅速提高自己的编程水平。
也可以结合着别人的手法,与自己的想法结合在一起写出更好的程序。
但是切记将学习变成抄袭,不能认为抄袭别人的你就学会了,这样只能使你退步。
第六:面对一个新项目时,自己一定要多想想,不要急着去看别人是怎么写的。
有的人看到新项目时就去找别人的然后抄一小段,自己在写几句,放在一起完成任务,虽然省时间但不利你的学习。
当你遇到一新项目时你应该先想一下程序的构架,想想如何来完成。
然后自己动手去写,当你遇到实在是没办法解决的问题时再去请教别人,看他是怎么处理的,学习他的方法。
这样起码你自己想过了,有自己的思路不会受到别人的影响,这样更容易提高自己。
在单片机的学习开始时感觉很吃力,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慢慢的对单片机产生了些好感,而且在编写程序过程中吃力的感觉慢慢的淡了。
在这其中基础知识掌握牢固是非常重要的,然后在学习过程中要学会提问题和自己解决问题,慢慢的对于学习单片机你也会产兴趣。
虽然在开始学习单片机时感觉很青涩,但只要坚定自己的学习信心,在付出持之以恒的努力,我相信自己能进一步加深对单片机的了解,在单片机的学习道路上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