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常用应急预案

合集下载

急诊常用应急预案

急诊常用应急预案

急诊科常用应急预案1.患者突然发生病情变化时的应急程序应立即通知值班医生。

立即准备好抢救物品及药品。

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抢救。

必要时通知患者家属,如医护抢救工作紧张可通知院总值班,由院总值班负责通知患者家属。

某些重大抢救或重要人物抢救,应按规定及时通知医务处或院总值班。

2.患者突然发生猝死时的应急程序发现后立即抢救,同时通知值班医生、院总值班,必要时通知上级领导。

通知家属,抢救紧张可通知院总值班,由院总值班通知家属。

向院总值班或医务处汇报抢救情况及抢救结果。

如患者抢救无效死亡,应等家属到院后,再通知太平间将尸体接走。

做好病情记录及抢救记录。

在抢救过程中,要注意对同室患者进行保护。

3.患者坠床/摔倒时的应急程序患者不慎坠床/摔倒,立即奔赴现场同时马上通知医生。

初步判断患者的情况,如测量血压、判断患者意识、查看有无外伤等。

医生到场后,协助医生进行检查,为医生提供信息,遵医嘱进行正确处理。

病情允许时将患者移至抢救室或患者床上。

遵医嘱开始必要的检查及治疗。

必要时应向上级领导汇报(夜间通知院总值班)。

协助医生通知患者家属。

认真记录患者坠床/摔倒的经过及抢救过程。

4.患者外出(或不归)时的应急程序发现患者擅自外出应立即通知病室主管医生及病房护士长。

通知医务处和护理部,夜间通知院总值班及护理部值班。

查找患者联系电话,或通知住院处协助查找家属联系电话。

尽可能查找患者去向,必要时通知保卫处协助寻找患者。

患者返回后立即通知院总值班,由主管医生及护士长按医院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若确属外出不归,需二人共同清理患者用物,贵重物品、钱款应登记并上交领导妥善保存。

认真记录患者外出过程。

5.输液过程中出现肺水肿时的应急程序发现患者出现肺水肿症状时,立即停止输液或将输液速度降至最低。

及时与医生联系进行紧急处理。

将患者安置为端坐位,双下肢下垂,以减少回心血量,减轻心脏负担。

高流量给氧,减少肺泡内毛细血管渗出,同时湿化瓶内加入20%~30%的酒精,改善肺部气体交换,或遵医嘱使用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

急诊科常见的应急预案

急诊科常见的应急预案

急诊科常见的应急预案应急预案是指针对特定突发事件或紧急情况,制定出来的一套行动方案或措施。

在医疗领域中,急诊科是一个处理各种急性疾病和创伤的重要部门,因此急诊科常见的应急预案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急诊科常见的应急预案,以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及时有效地应对。

一、火灾应急预案急诊科大多处于人员密集、医疗设备较多的区域,一旦发生火灾,后果将不堪设想。

为应对这一情况,急诊科应建立完善的火灾应急预案。

预案内容应包括:人员疏散路线、灭火器材的位置和使用方法、火警报警装置的操作方法、人员被困时的救援措施等。

二、地震应急预案在地震发生时,急诊科面临着病患大量涌入和医疗设备可能受损的情况。

因此,地震应急预案的制定对于急诊科至关重要。

预案内容应包括:人员疏散和避震技巧、地震后的紧急救援措施、医疗设备的维修和替代方案等。

三、传染病爆发应急预案传染病的爆发可能导致大量病患蜂拥至急诊科求医,因此传染病爆发应急预案的制定非常重要。

预案内容应包括:早期发现和报告传染病疫情的机制、病患隔离和防护的方法、紧急病床的划分与调配等。

四、溢出应急预案急诊科是医院人流和病患流最为集中的地方,一旦出现突发情况,例如交通事故、大型传染病爆发等,将迅速导致人员溢出。

因此,溢出应急预案的制定对于急诊科尤为重要。

预案内容应包括:紧急转诊和接诊措施、病患挤压伤的急救技巧、临时病床的临时配置等。

五、突发意外伤害应急预案急诊科是处理各种意外伤害的重要场所,为了及时有效地应对各类意外伤害,制定突发意外伤害应急预案非常必要。

预案内容应包括:创伤的分类与处理原则、快速停血和缝合技巧、紧急手术和手术准备措施等。

六、医疗器械故障应急预案在急诊科,各种医疗器械的使用频率非常高,因此医疗器械故障应急预案也非常重要。

预案内容应包括:设备故障报修和更换的流程、应急备用器械的配置和使用方法、设备维修和校准等。

综上所述,急诊科常见的应急预案对于保障紧急情况下的工作效率和病患安全至关重要。

急诊科常见的应急预案

急诊科常见的应急预案

急诊科常见的应急预案急诊科作为医院中最为繁忙和关键的科室之一,时刻面临着各种突发状况和紧急情况。

为了确保患者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制定科学、合理的应急预案至关重要。

以下是急诊科常见的一些应急预案。

一、心脏骤停应急预案心脏骤停是急诊科最为紧急和危险的情况之一。

当遇到患者出现心脏骤停时,医护人员应迅速采取以下措施:1、立即判断患者意识和呼吸:拍打患者肩部并呼喊,同时观察胸部有无起伏。

2、呼叫急救团队:大声呼喊其他医护人员前来协助,并启动紧急呼叫系统。

3、进行心肺复苏(CPR):迅速将患者置于硬板床上,解开衣领和腰带,进行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按压频率至少 100 次/分,按压深度至少 5 厘米,人工呼吸与胸外按压比例为 2:30。

4、连接心电监护仪:尽快获取患者的心电信息,以判断心脏骤停的类型。

5、建立静脉通道: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准备好急救药物,如肾上腺素、阿托品等。

6、实施除颤:如果心电监护显示为室颤或室速,应立即进行除颤。

7、高级生命支持:在急救团队到达后,进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静脉输注药物等高级生命支持措施。

二、急性心肌梗死应急预案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往往病情危急,需要快速而有效的处理。

1、患者到达急诊科后,立即进行心电图检查,同时询问病史和症状。

2、绝对卧床休息,给予吸氧,氧流量根据病情调整。

3、建立静脉通道,进行心电监护,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和心电图变化。

4、快速进行心肌标志物等相关检查,以明确诊断。

5、给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抗血小板药物,以及他汀类药物稳定斑块。

6、如果疼痛明显,可给予吗啡等镇痛药物。

7、评估患者是否适合进行溶栓治疗或急诊介入治疗,并迅速做好相应准备。

三、急性脑卒中应急预案急性脑卒中包括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处理方法有所不同。

1、快速评估患者的意识、瞳孔、肢体活动等情况。

2、立即进行头颅 CT 检查,以明确是出血性还是缺血性卒中。

3、对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发病 45 小时内,如果没有禁忌证,可考虑进行溶栓治疗。

急诊科常见的应急预案

急诊科常见的应急预案

急诊科常见的应急预案急诊科是医院里最繁忙、最紧张的科室之一,凭借其快速、精准、有效的诊疗手段,使得临床急救更加规范化和专业化。

在面对各种急性疾病和突发事件时,急诊科医生需要及时采取应急措施,在短时间内处理好患者的急诊情况。

以下是急诊科常见的应急预案。

一、基础救治急诊科应急预案的基础是基础救治措施。

这包括清除呼吸道、止血、对外伤部位进行简单修复和固定、卧床休息、监测生命体征等。

在采取高级救治措施之前,急诊科医生需要进行基础救治,使得患者的病情得以稳定。

基础救治措施的实施需要医生具备较为扎实的基础医学理论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二、高级救治高级救治措施是对患者病情严重、情况危急时所做的应急措施。

这包括使用氧气、心电监测、胃肠减压、骨折复位、血管注射等操作。

做好高级救治工作需要医生具备熟练的操作技能和对各种药物、器械的运用方法熟知。

三、多学科联合治疗在处理特殊疾病时,急诊科需要与其他学科密切配合,如与神经内科、外科、妇产科、内分泌科、儿科等多个学科配合,协同治疗,最终实现真正的全方位抢救。

与之相应的,急诊科的医生也应该保持积极主动的态度,亲自协调多个科室,组织治疗方案,提高患者救治率。

四、应急情况的紧急处理救治事故受伤者、救灾人员、疫情突发、恐怖事件等都属于急诊科应急处理的范畴。

急诊科在应对这些突发事件时,需要积极采取相应措施,如派遣急诊医生、设立初次诊断站点等,以保证及时、全面的救治措施。

五、现场急救现场急救是指在遇到突发事件或人身、物品的意外情况时,在短时间内采取急救措施抢救生命。

此时通常急诊医生是第一个到达现场的人员。

急诊科医生需要熟悉各种基础急救技能、熟悉各类常用急救设备和器械的使用方法,例如使用CPR、灌肠等。

急诊科常见的应急预案有很多,但最基本的原则在于维持患者的生命体征,尽早采用有效的疗法,减轻患者的疼痛和诊断其病情。

急诊科医生在平时的训练中,应做好与其他医生协同训练,分享技巧建议和培训经验,以提高应急处理能力。

急诊科常见的应急预案

急诊科常见的应急预案

急诊科常见的应急预案急诊科是医院中繁忙且紧急的科室之一,经常接诊各种紧急情况和病患。

为了能够在应急情况下迅速、高效地处理病患,急诊科需要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

本文将讨论急诊科常见的应急预案,以确保在紧急情况下拯救更多的生命。

1. 意识丧失的应急预案:意识丧失是急诊科常见的紧急情况之一。

对于意识丧失的病患,以下预案应予以执行:- 快速判断病患是否无意识,并确保病患的气道通畅;- 立即进行心肺复苏(CPR);- 联络其他医务人员以获取进一步的支持,如心电监护、气管插管等;- 迅速将病患转移到适当的治疗区域,以便进行进一步的抢救。

2. 心脏骤停的应急预案:心脏骤停是一种严重的急救情况,需要立即采取紧急措施。

以下是应急预案的一些建议:- 立即将病患转移到设备齐全的复苏室;- 开始心肺复苏(CPR),包括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 同时启动自动体外除颤(AED)设备;- 快速联络心血管科或其他相关科室提供进一步的支持。

3. 大出血的应急预案:大出血可能是外伤或疾病引起的紧急情况。

以下是处理大出血的应急预案:- 空气、清洁伤口,务必采取无菌技术;- 直接压迫出血部位,以尽快止血;- 若压迫无效,可尝试使用止血带进行临时止血;- 保持病患的血压和心率稳定,补充失血量;- 根据病情,尽快采取止血措施,如手术止血或介入治疗等。

4. 呼吸窘迫的应急预案:呼吸窘迫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

以下是应急预案的一些建议:- 给予病患氧气治疗,并密切观察氧饱和度;- 使用适当的支气管扩张剂或雾化治疗;- 联络呼吸科或其他相关科室以获取进一步支持和建议;- 根据病情,可能需要进行气管插管或机械通气。

5. 中毒的应急预案:中毒情况下,需要快速采取应急措施来阻止中毒物质对身体造成的进一步伤害。

以下是中毒应急预案的一些建议:- 立即停止病患的接触中毒物质;- 物理上将病患移离中毒环境;- 快速清除病患的体外毒物,如通过洗胃、吸引等方法进行液体排毒;- 使用特定的解毒剂对中毒物质进行中和处理;- 监护病患的生命体征,并提供支持性治疗。

急诊科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急诊科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急诊科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一、前言急诊科作为医院的重要窗口部门,承担着各类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工作。

由于其工作的特殊性和复杂性,随时可能面临各种突发事件。

为了能够迅速、有效地应对这些突发事件,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提高急诊科的应急处理能力,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急诊科内发生的各类突发事件,包括但不限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重大交通事故、自然灾害、火灾、爆炸、恐怖袭击、医疗纠纷、群体性事件等。

三、应急组织与职责(一)应急指挥小组成立以急诊科主任为组长,护士长为副组长,各医疗小组组长为成员的应急指挥小组。

负责全面指挥和协调急诊科的应急处理工作,制定应急处理方案,组织调配人员、物资和设备等。

(二)医疗救治小组由急诊科医生组成,负责对患者进行诊断、治疗和抢救工作。

(三)护理小组由急诊科护士组成,负责患者的护理工作,包括病情观察、护理操作、心理护理等。

(四)后勤保障小组由急诊科后勤人员组成,负责物资、设备的准备和调配,保障水、电、气的供应,以及环境的清洁和消毒等工作。

(五)通讯联络小组负责与医院其他部门、上级主管部门、患者家属等进行联系和沟通,及时传递信息。

四、预防与预警(一)预防措施1、加强急诊科的日常管理,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规范医疗行为。

2、定期组织医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和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理能力。

3、做好物资、设备的储备和维护工作,确保其处于良好的备用状态。

4、加强与其他科室的协作和沟通,建立良好的应急联动机制。

(二)预警机制1、设立预警指标,如患者就诊量、病情严重程度、突发事件的类型和规模等。

2、当预警指标达到一定程度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

五、应急响应(一)分级响应根据突发事件的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将应急响应分为三级:1、一级响应:适用于特别重大突发事件,如大规模伤亡事件、重大传染病疫情等。

急诊科全体人员参与应急处理,医院启动全院应急响应机制。

2、二级响应:适用于重大突发事件,如较大规模的交通事故、火灾等。

急诊各种应急预案

急诊各种应急预案

急诊科是医院的重要科室,负责处理各类突发疾病和紧急情况。

为了提高急诊科的应急处置能力,确保患者生命安全,我院制定了以下急诊各种应急预案。

二、应急预案分类
1. 疾病疫情应急预案
(1)目的:针对传染病、疫情等突发事件,确保疫情得到有效控制,降低感染风险。

(2)措施:建立疫情报告制度,及时掌握疫情动态;加强防护措施,确保医护人员和患者安全;实施隔离治疗,防止疫情扩散。

2. 急诊患者突发呼吸心跳骤停应急预案
(1)目的:针对急诊患者突发呼吸心跳骤停情况,提高抢救成功率。

(2)措施: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包括胸外按压、开放气道、人工呼吸等;使用除颤器等设备进行除颤;根据患者情况调整治疗方案。

3. 急诊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1)目的:针对突发事件,确保急诊科正常运转,保障患者安全。

(2)措施:成立应急领导小组,负责指挥、协调应急处置工作;制定应急预案,明确各部门职责;加强培训,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4. 患者突然发生病情变化或急诊入院危重病人应急预案
(1)目的:针对患者病情突然变化或急诊入院危重病人,提高抢救成功率。

(2)措施:快速评估病情,报告值班医生;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吸氧、建立静脉通路;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抢救,报告二线医生、科主任、护士长;通知并安慰患者及家属,妥善安置同病室病人。

三、应急预案实施与培训
1. 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检验应急预案的有效性。

2. 加强医护人员应急培训,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3. 完善应急预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急诊各种应急预案是保障患者生命安全的重要措施。

我院将不断完善应急预案,提高应急处置能力,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急诊科常见的应急预案

急诊科常见的应急预案

急诊科常见的应急预案急诊科作为医院的重要科室之一,在日常工作中经常面临各种各样的紧急情况。

为了能够及时、有效地应对这些紧急情况,急诊科需要制定一系列应急预案。

本文将介绍急诊科常见的应急预案,以确保医务人员能够快速反应和处理突发状况,保障患者的安全与生命健康。

一、病患突然心脏骤停应急预案1. 病患突然心脏骤停的识别与报警当急诊科医护人员遇到病患突然心脏骤停时,应立即确认状况,并通知医院其他相关科室和人员提供支持与协助。

2. 心肺复苏(CPR)操作流程- 确保患者在平稳的表面上,清除患者周围的障碍物;- 判断患者有无意识和自主呼吸,如果没有,则同时进行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 进行CPR操作,按比例进行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直至急救人员到达。

3. 紧急除颤操作流程- 装备自动体外除颤器(AED),将AED电极贴于患者胸前;- 检查患者心律,确认心室颤动或无脉搏;- 如确认需要除颤,按照AED指示进行电击。

4. 骨科应急团队协助- 与骨科紧密协作,确保骨科一旦出现意外情况能够立即提供帮助;- 建立病患转入骨科的绿色通道,加快手术和后续治疗进程。

二、暴力威胁应急预案1. 警报装置- 在急诊科内安装警报装置,与保安部门建立紧密联系;- 巡视员或相关人员定期检查装置状态,确保其正常运行。

2. 暴力威胁发现与报警- 医护人员需要随时保持警惕,观察患者、患者家属和陪护人员的言行举止;- 如发现患者或家属情绪激动、威胁其他人员安全,应立即向保安人员报警。

3. 法律支持- 建立与相关法律机构的联系,及时咨询和报告暴力事件;- 依法保护医务人员的安全,并追究施暴者的责任。

4. 心理辅导与后续处理- 为暴力事件的受害人提供心理辅导;- 成立专门小组,负责收集整理案例,并提出改进意见。

三、疫情爆发应急预案1. 健康防护和隔离措施- 强化医护人员健康防护知识培训,包括佩戴个人防护设备、洗手、消毒等;- 确保疑似或感染患者及时被隔离,防止疾病扩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血标本不合格应急预案1、检验科通知血标本不合格,询问原因:(溶血、血液过度稀释)2、和病人家属做好解释工作。

3、溶血:重新在粗、直的大血管上抽取血标本送检验科。

4、过度稀释:避免在输液侧或输液不久后(30分钟内)的肢体侧抽取的血标本,必要时在颈内静脉或股静脉抽取。

二、已更换补液漏水应急预案1、已更换补液发生漏水,安慰患者,做好解释工作。

2、汇报护士长、必要时请医生协助做好解释工作3、按照医嘱重新配置补液(按所剩补液比例配置),必要时将重新拿的药给患者过目一下。

4、将新补液给病人换上,漏水补液暂时封存。

5、查找漏水部位及原因,通知相关部门。

(药房、采购部)6、与下一班详细交班并做好病情观察。

7、如患者有疑议,逐级汇报并处理。

1、当班时病危病重患者置管不成功,2、如为低年资护士:通知备班高年资护士协助置管,安抚家属,做好解释工作。

3、高年资护士:a、如静脉穿刺失败、尿管插入困难,做好解释工作并立即电话通知护理总值班协助帮忙,必要时通知本科室护士长。

b、如紧急情况需大静脉快速扩容但穿刺困难,可请麻醉科进行深静脉置管。

c、如洗胃胃管置入困难,可先使用带导丝鼻胃肠管置入胃内人工洗胃,必要时请麻醉科喉镜下协助置管同时汇报护理总值班和科室护士长。

d、紧急特殊情况下,可将病人收入ICU再进行置管,避免矛盾与冲突。

四、贵重仪器损坏的应急预案1、贵重仪器损坏后,立即汇报总值班并叫保安。

2、查看受损仪器,预估购买、维修金额。

3、和患者及家属做好解释工作。

4、请患者留下预估计维修金额的现金、身份证及联系方式,有收现金的打收条给患者。

5、如患者不配合,拨打110报警求助。

6、为保证医疗安全,仪器不够使用的情况下,可暂向别科借用。

7、如夜班损坏,白天上班后,通知相应部门维修,确定维修费用后,通知患者。

五、换液换错水时的应急预案1、发现换错补液,保持镇定,安慰患者,立即更换正确补液。

2、通知医生、护士长。

做好解释工作,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

3、当班护士详细记录发生经过并交下一班继续观察。

4、填写不良事件汇报单。

5、汇报护理部,科室用根因法讨论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与整改措施。

六、转运病人时电梯停止运转的应急预案在电梯内1、保持镇定,安慰患者及家属。

2、如身上有手机,立即打电话通知808并通知科室,白天请科室汇报科主任护士长,夜间汇报总值班并通知患者转入科室,请科室做好抢救准备。

如身上没有手机,借用患者家属的手机或护理员的手机。

如都没有手机则按下电梯中的报警铃进行求助或大声呼救、拍门等。

在电梯外1、做好患者与家属的解释工作2、如住院是二区和七区则可以乘门诊的电梯。

3、如无法绕道,则汇报总值班请606服务中心护理员协助从楼梯搬运病人,搬运途中注意病人的安全,防止坠落。

七、患者预伤人、被伤应急预案1、工作中尽量避免与“黑色人群”发生语言上的冲突,如已发生冲突立即回避,请别的在班护士或备班临时代替自己,可请医师协助沟通,缓解紧张氛围,必要时可通知保安到现场,以防万一。

2、如已被打伤,立即通知保安、总值班到现场协助处理,拨打110报警。

3、请备班或住宿舍的人临时顶替自己,保证医疗安全。

4、被打伤人员按常规就诊,做相关检查。

5、协助警方做好笔录,休息,等候处理结果。

八、常用医疗设备使用中出现意外应急预案心电监护仪、呼吸机、除颤仪、注射泵、输液泵、吸引器、心电图机等在使用仪器过程中突然出现意外情况,应保持镇定,立即安慰病人,然后根据出现的情况相应处理。

当停电时:1、停电时打开应急照明装置,配有充电电源的设备,检查储备电情况。

2、查找停电的原因,通知维修部门立即派人检修。

3、检查用电的医疗设备,如心电监护、呼吸机、除颤机、注射泵等。

4、对无蓄电池的仪器进行相应处理。

5、解决病人的基本生活用水及照明。

6、维护病区秩序,防火防盗,加强巡视,等待维修人员检修。

7、供应正常后检查仪器设备,确保运转正常。

当停气时:1、呼吸机要启用手动操作简易呼吸机。

2、中心负压吸引要启用电动吸引器吸痰。

3、心肺复苏机要换成人工胸外心脏按压与简易呼吸机。

当仪器出现故障时1、查找故障原因,及时处理。

2、如因病人原因,立即汇报医生,及时处理病人;3、如因操作原因,重新按操作流程检查一遍。

3、如因仪器原因,更换科里备用仪器。

如没有备用仪器需立即外借的,就近到相关科室借用。

4、立即通知设备科监测维修。

九、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预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众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护理人员作为突发事件救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实施快速、严密的救治,才能保证突发事件的处理质量。

一、立即上报护理人员接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必须立即上报。

报告对象:医务部、预防保健科。

报告的内容:疾病或损伤是怎样发生的,发生的具体时间,目前的伤病人数和伤病情况。

二、迅速进行应急救护接诊护理人员应根据病人病情的轻重缓急立即配合医生进行分类救治,或组织转院治疗,并专人负责准确登记病人的就诊信息,欠费登记,联系家属以及汇报工作。

急救过程中注意做好护理记录。

三、制定详细的救治方案科室护士长应根据突发事件的特点,确定可能出现的伤害,参与制定详细的救治方案,并将初步意见和抢救方案向护理部汇报,或向相关医疗卫生部门请求支援。

对还在进一步发展的灾害或怀疑为传染性的疾病的,要立即采取防护措施,包括对护理人员自身的防护和周围人群的防护。

同时定期上报救治情况、不断调整救治方案。

四、成立应急处理组织机构护理部接到突发卫生事件报告后,应立即参与成立救治领导小组,小组成员包括机关、急救、药品、器材、运输、物资保障等部门负责人,以及有丰富经验的急救人员和相关人员组成的专家组,负责整个救治工作的领导、组织、协调、指导工作。

五、制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制度和应急处理流程救治领导小组应制定应急处理组织机构的职责、监督机制,信息的收集、分析、报告、通报制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分级和应急处理工作方案,医护人员的防护制度等。

六、配备足够的救治人员及应急医疗设备科室及护理部应根据突发事件的严重程度和发展状况,配备足够的人员医疗器械、药品、车辆等。

并对护理人员进行相关制度、救治知识及防护知识、技能的培训。

七、给予病人、家属及护理工作人员心理支持护理人员应针对突发事件下病人及家属的心理问题进行相应的心理疏导,使其积极配合治疗。

同时,对处于应急状态中,特别是在自身安全受到威胁的护理人员,护理部应经常给予慰问、关心和各方面的支持。

八、做好健康宣传工作加强对突发事件的预防及现场应对措施的宣传,防止突发事件的蔓延,减少突发事件的再发生率十、批量病人(5人以上)抢救应急预案急诊中心是医院重要对外窗中之一,是医院质量管理系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特别是大批量病人同时到院,如交通肇事、食物中毒、工业外伤等,涉及到医院的多个科室、方方面面。

为保证急诊中心抢救工作的井然有序,不断提高急诊工作质量和提高抢救成功率,特制定此预案:一、接诊急诊中心在接到批量病人来诊,先了解事件发生的概况、患者数量、危重程度、到达时间并立即报告科主任、护士长。

白天由护士长立即电话通知医务部、医务部通知分管院长、护理部、各相关科室;节假日和夜班通知行政总值班、护理总值班;上述人员在接到通知后须及时到急诊抢救现场,参加抢救、指挥和协调。

节假日和夜班时值班院长视具体抢救情况指示通知医务部、门诊部、护理部。

二、预诊与救治区域设置准确的预诊分类是有效救治伤员的重要保证。

1)批量伤员到来后,由主班护士进行分诊2)根据伤员意识、生命体征和瞳孔等方面的情况将伤员分为4种优先等级,并以4种颜色腕带标记,绑在患者的上肢。

A、第1优先等级是危急组,红色腕带标记。

表明伤员随时有生命危险,需立即进行抢救室紧急处理;B、第2优先等级是紧急组,黄色腕带标记。

表明伤者伤情严重但相对稳定,允许在观察室等候一定时间进行处理。

C、第3优先等级是轻伤组,绿色腕带标记。

指轻伤员,不需紧急处理,这类伤员在普通诊室排队候诊,但预诊分诊护士定时监测生命体征,如有伤情加重及时提高分类级别;D、第4优先指已确认死亡的伤员,黑色腕带标记3)不同分类级别的伤员进入相应的诊疗区域。

红色腕带:进入抢救室。

黄色腕带:进入观察室。

绿色腕带:进入普通诊室。

黑色腕带:进入太平间4)如提前获知伤情信息,分诊护士在伤病员到来之前即可准备相应的病历本,以101号、102号、103号……为伤员名字开始挂号,获取就诊卡,使各种申请单、报告单编号一致,从而使抢救过程中各个岗位以及各种申请单、报告单等与伤员对号入座。

三、绿色通道与分工配合1、主班护士负责所有患者的物品保管,登记工作结束后,主班护士在护士吧台负责接诊安排其他急诊病人、接听电话、安排收取、发放各种辅助检查报告。

急诊输液室的正常工作由护士长另作安排。

2、批量病人的急救,可以不先行缴费,直接凭检查申请单到医技科室检查、凭处方至药房取药,抢救结束由抢救护士负责将欠费账单、处方送至急诊收费处结账。

3、、分管院长(值班院长)负责:现场指挥、统筹调度、向上级报告事件情况,接待事件处理部门或事件责任单位代表、接待交警部门(上级主管部门、厂方代表)、接待媒体采访等。

门急诊部主任(行政总值班)负责:负责放射科、检验科、B超室、心电图室的工作安排、人员调度、检查顺序调度、指定吧台负责患者检查项目、费用登记等。

急诊护士长负责:急诊中心护理急救指挥、重患者的抢救、留观室准备、抢救患者各重要护理环节把关(如监护仪、呼吸机、观察保暖等)、各种抢救物资的保障等。

医务部主任(医疗总值班)负责:负责调动各级医生增援急诊中心,安排医生接诊、指挥抢救、协调患者去向等;护理部主任(护理总值班)负责:负责调动护理人员(护士、护理员)增援急诊中心,参加抢救、协调抢救所需物品等。

4、各位医务人员必须坚持一切为了患者,保证急诊绿色通道畅通有效,不断提高急诊工作质量。

11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