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科应急预案及流程

合集下载

院内外急诊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及流程

院内外急诊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及流程

院内外急诊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及流程急诊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的涉及到大量伤员或重伤员的突发性灾难或突发事件。

为了应对这些事件,医疗机构要制定相应的院内外急诊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流程,以确保对伤员进行及时有效的救治和抢救。

一、院内急诊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及流程:1.事前准备:医疗机构应提前组织人员进行培训和演练,并配备应急设备、药品和器械,确保人员熟悉应急操作流程和使用设备的方法。

2.事发时刻:一旦发生院内急诊突发事件,急诊科负责人应立即启动应急响应机制,召集相关人员到指定地点进行人员汇报和任务分配。

3.伤员救治:医护人员根据伤员情况,按照伤员分类和救治优先级进行分组,分别进行初步救治,同时通知相关科室准备手术、床位等。

在救治过程中,要密切关注重伤员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

5.伤员安置:对于救治完成的伤员,应及时通知家属前来接人,并向他们介绍伤员病情和治疗情况。

同时,要对宣布死亡的伤员进行遗体处理,并通知家属。

6.信息报告与处置:医疗机构应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突发事件的情况,并按照相关要求处理突发事件的影响和后续工作。

二、院外急诊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及流程:2.事发时刻:一旦接到院外急诊突发事件的报警,急诊科负责人应立即启动应急响应机制,召集相关人员到指定地点进行人员汇报和任务分配。

3.接伤员:医护人员按照急诊救护车的通知,去事发地点接伤员,并根据伤员情况对他们进行初步救治,准备转运到医疗机构。

4.伤员救治:急诊科负责人根据伤员情况,将伤员分发给各科室进行进一步的救治和抢救。

医护人员要密切关注重伤员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救治方案。

6.伤员安置:对于救治完成的伤员,应及时通知家属前来接人,并向他们介绍伤员病情和治疗情况。

同时,要对宣布死亡的伤员进行遗体处理,并通知家属。

7.信息报告与处置:医疗机构应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突发事件的情况,并按照相关要求处理突发事件的影响和后续工作。

同时,要积极协助相关部门做好事故调查和善后工作。

急诊应急预案及演练

急诊应急预案及演练

一、引言急诊科作为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抢救急危重症患者的重任。

为了提高医护人员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确保患者生命安全,我院制定了急诊应急预案,并定期组织应急演练。

二、急诊应急预案1. 组织机构成立急诊科应急指挥部,负责应急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指挥。

下设医疗组、护理组、物资保障组、后勤保障组、信息联络组等五个小组,分别负责医疗救治、护理操作、物资保障、后勤保障和信息传递等工作。

2. 应急响应程序(1)发现患者:医护人员发现患者病情危急时,立即报告值班医师和护士长。

(2)启动应急预案:护士长接到报告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通知应急指挥部成员。

(3)现场救治:医疗组和护理组迅速对患者进行救治,同时向上级领导报告。

(4)信息传递:信息联络组负责将现场情况及时上报医院领导,并协调相关部门。

(5)物资保障:物资保障组负责为救治工作提供必要的药品、器械等物资。

(6)后勤保障:后勤保障组负责保障应急工作所需的交通工具、通讯设备等。

3. 应急处置措施(1)心肺复苏:对患者进行心肺复苏,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进行气管插管。

(2)止血:对患者进行止血,防止失血过多。

(3)药物治疗:根据患者病情,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

(4)急救手术:对需要急救手术的患者,立即进行手术。

(5)转诊:对病情危重、需要上级医院救治的患者,及时转诊。

三、急诊应急演练1. 演练目的(1)提高医护人员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

(2)检验应急预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3)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调与配合。

2. 演练内容(1)模拟患者突发心跳呼吸骤停的救治过程。

(2)模拟交通事故现场患者的救治。

(3)模拟突发事件(如地震、火灾等)现场患者的救治。

3. 演练步骤(1)制定演练方案,明确演练目的、内容、时间、地点、人员等。

(2)组织参演人员学习应急预案和演练方案。

(3)进行现场演练,各小组按照预案要求开展救治工作。

(4)演练结束后,召开总结会议,分析演练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急诊科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流程

急诊科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流程

急诊科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流程一、工作目标本预案旨在建立和完善急诊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体系,确保在发生突发事件时,能够迅速、高效、有序地开展应急处理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事件对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影响,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共安全。

二、工作原则1、预防为主、常备不懈(1)加强急诊科公共卫生风险监测与预警,提前发现潜在的突发事件隐患,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范。

(2)定期对急诊科医护人员进行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培训,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

(3)建立健全急诊科应急物资储备制度,确保应急物资充足、更新及时。

2、依法管理、统一领导(1)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控制和处理工作。

(2)成立急诊科突发事件应急领导小组,负责统一领导、协调、指挥急诊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

(3)明确各相关职能部门的职责,加强协作,形成合力,确保应急处理工作高效有序进行。

3、快速反应、运转高效(1)建立快速反应机制,确保在接到突发事件报告后,迅速启动应急预案,立即开展应急处理工作。

(2)优化急诊科内部工作流程,提高应急处理工作的运转效率。

(3)加强急诊科与上级部门、其他科室以及社会力量的沟通与协作,形成多方参与的应急救援体系。

三、组织管理1、成立急诊科突发事件应急领导小组,负责全面领导、协调和指挥急诊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

2、设立急诊科突发事件应急办公室,负责日常管理工作,包括预案的制定、修订、培训和演练等。

3、明确各相关职能部门的职责,包括医疗救治、疫情防控、信息报告、物资保障等。

4、建立应急队伍,包括医疗救治组、疫情防控组、信息报告组、物资保障组等,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投入应急处理工作。

5、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急诊科医护人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

6、建立应急预案评估制度,定期对预案的适用性、完整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估,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订和完善。

四、预防措施1、加强卫生管理(1)建立严格的卫生管理制度,明确各类卫生标准和操作规范,确保急诊科环境卫生和安全。

医院重点环节紧急意外情况应急预案及程序

医院重点环节紧急意外情况应急预案及程序

医院重点环节紧急意外情况应急预案及程序一、前言医院作为一个人们生命健康的保障机构,必须做好各种意外情况的应急预案,以确保患者在突发情况下得到及时的救治和保障。

本文将针对医院重点环节中可能发生的紧急意外情况,提出相应的应急预案和程序。

二、急诊科1.应急预案:(1)针对高强度工作环境,定期进行紧急逃生演练,使所有人员熟悉逃生路线和紧急设备的使用方法。

(2)建立急诊科应急指挥中心,负责指挥和协调各项应急工作。

(3)配置充足的急救设备和药品,并定期进行检查和更新。

(4)对疑似传染病患者,及时隔离并启动传染病应急预案。

2.应急程序:(1)发生火灾情况:立即向应急指挥中心报告,指挥中心通知消防部门,同时通知医院全体人员进行疏散,并按照疏散计划有序撤离。

(3)突发传染病蔓延情况:立即向应急指挥中心报告,指挥中心组织医院人员进行疫情防控,并按照传染病应急预案进行隔离和治疗。

三、手术室1.应急预案:(1)定期检查手术室紧急设备和药品,确保其完好并灵敏。

(2)建立手术室应急指挥中心,负责协调和指挥紧急情况下的工作。

(3)配置充足的备用电源,保障手术室的正常运行。

2.应急程序:(1)患者突然心跳骤停:立即向应急指挥中心报告,指挥中心通知相关部门和人员进行心肺复苏。

(3)手术室火灾:立即向应急指挥中心报告,指挥中心通知消防部门,同时组织手术室人员进行疏散,保证患者的安全。

四、重症监护室1.应急预案:(1)配置先进的监护设备和药品,确保患者在突发情况下得到救治。

(2)建立重症监护室应急指挥中心,负责紧急情况下的协调和指挥工作。

(3)制定医护人员加班计划,以应对突发情况下的人员匮乏。

2.应急程序:(1)患者病情急剧恶化:立即向应急指挥中心报告,指挥中心通知相关科室和药房准备急救设备和药品,并派遣医护人员进行抢救。

(2)重症监护室设备故障:立即向应急指挥中心报告,指挥中心通知维修人员进行修复,同时调配备用设备进行替换。

(3)紧急送抢救患者:立即向应急指挥中心报告,指挥中心通知相关科室和药房准备接收和救治患者。

急诊科应急预案及程序

急诊科应急预案及程序

一、急性食物中毒病人的抢救应急预案及程序【应急预案】(一)急诊科医护人员要坚守工作岗位,一切抢救物品、药品处于备用应急状态,随时做好抢救准备。

(二)护士接到批量食物中毒病人通知后,立即通知各相关科室人员,随时与120现场人员保持联系,根据中毒人员多少,通知护理急救小分队队员各就各位,必要时启动医院大型应急抢救系统。

(三)病人到达急诊科后,立即根据病情轻重进行分诊,较重者送抢救室进行抢救,轻者送急诊观察病房。

(四)护士立即协助医师作出诊断,遵医嘱为病人实施有效的抢救措施:1 .催吐:无呕吐者可催吐,机械性刺激或用催吐剂。

2.洗胃:立即用温开水或0.05%高锰酸钾溶液反复洗胃,直至洗出澄清液为止,收集第一次洗出的胃内容物送检。

3.导泻:中毒时间较长者,可给硫酸钠15~30g,一次口服。

对吐泻严重的病人,可不用洗胃、催吐、导泻。

(五)对吐、泻较重,丢失大量水分者,根据失水情况,适当补充水分。

凡能饮水者,应尽力鼓励病人多喝糖盐水,淡盐水等,不能饮水者,迅速建立静脉通道,遵医嘱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六)对腹痛、呕吐严重者,遵医嘱给阿托品0.5mg肌内注射或654—2肌内注射或静脉滴注。

烦躁不安者给予镇静剂。

如有休克,进行抗休克治疗。

(七)护士加强巡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发现异常,立即报告医师进行处理。

(八)做好病人登记及抢救护理记录。

【程序】分诊→协助医师作出诊断→催吐→洗胃→收集胃内容物送检→导泻→建立静脉通道→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对症处理→观察病情→做好护理记录二、突然发生猝死应急预案及程序【应急预案】(一)值班人员应严格遵守医院及科室各项规章制度,坚守岗位,定时巡视患者,尤其对新患者、重患者应按要求巡视,及早发现病情变化,尽快采取抢救措施。

(二)急救物品做到“四固定”,班班清点,同时检查急救物品性能,完好率达到100% ,急用时可随时投入使用。

(三) 医护人员应熟练掌握心肺复苏流程,常用急救仪器性能、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急诊科应急预案

急诊科应急预案

一、概述急诊科作为医院的重要科室,承担着救治急危重症患者的重任。

为确保急诊科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高效地开展救治工作,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组织机构1. 成立急诊科应急预案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组织指挥应急工作。

2. 设立应急工作小组,负责应急工作的具体实施。

三、应急响应原则1. 快速反应:在接到应急事件报告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迅速组织人员进行处置。

2. 协同作战:各相关部门、科室协同配合,形成合力,共同应对应急事件。

3. 保障安全:确保患者、医护人员及医院财产的安全。

4. 依法依规: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医院相关规定,开展应急工作。

四、应急响应流程1. 报告与启动(1)发现紧急情况,立即向急诊科应急预案领导小组报告。

(2)领导小组接到报告后,迅速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应急工作小组开展处置。

2. 现场处置(1)评估现场情况,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事态发展。

(2)根据病情需要,对患者进行救治。

(3)组织医护人员进行紧急救治,确保患者生命安全。

3. 转运与安置(1)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合适的转运方式。

(2)确保患者转运过程中的安全。

(3)将患者安置在合适的病区或抢救室。

4. 信息报告与沟通(1)及时向上级领导、相关部门报告应急事件情况。

(2)向患者家属通报病情及救治情况。

(3)与相关部门、科室保持密切沟通,确保信息畅通。

5. 后期处置(1)对应急事件进行总结评估,查找不足,改进工作。

(2)对受伤患者进行后续治疗。

(3)对相关责任人进行责任追究。

五、应急保障措施1. 物资保障:确保应急物资储备充足,满足应急需求。

2. 人员保障:加强医护人员培训,提高应急救治能力。

3. 技术保障:确保医疗设备正常运行,满足应急救治需求。

4. 交通保障:确保应急车辆、救护车等交通工具随时待命。

六、附则1.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2. 本预案由急诊科应急预案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3. 本预案如遇国家法律法规、医院相关规定调整,以最新规定为准。

急诊门诊应急预案

急诊门诊应急预案

一、目的和原则1. 目的:为有效应对急诊门诊可能发生的各类突发事件,保障患者、医护人员及医院财产的安全,确保医疗秩序,制定本应急预案。

2. 原则:(1)以人为本,生命至上:始终将患者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全力救治伤病员。

(2)快速反应,协同作战: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作,确保应急处置迅速、高效。

(3)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强化风险意识,做好预防工作,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1. 急诊门诊突发事件应急领导小组:(1)组长:医院院长;(2)副组长:分管副院长、急诊科主任;(3)成员:医院各相关部门负责人。

2. 急诊门诊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1)指挥长:急诊科主任;(2)副指挥长:护士长、相关科室负责人;(3)成员:急诊科医护人员、各部门联络员。

3. 各部门职责:(1)急诊科:负责突发事件现场救治、转运、信息报送等工作;(2)护理部:负责组织医护人员培训、应急物资储备、医疗设备保障等工作;(3)保卫处:负责现场秩序维护、交通疏导、人员疏散等工作;(4)医务科:负责协调各部门工作、指导临床救治、信息报送等工作;(5)后勤保障部门:负责应急物资、医疗设备、生活物资的供应保障;(6)其他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协助应急指挥部开展相关工作。

三、应急处置流程1. 紧急情况发现:(1)医护人员在诊疗过程中发现紧急情况,立即启动应急预案;(2)立即通知应急指挥部,启动应急响应。

2. 现场处置:(1)医护人员迅速对患者进行救治,必要时进行心肺复苏、除颤等紧急措施;(2)现场秩序维护:保卫处人员维持现场秩序,确保医疗救治工作顺利进行;(3)信息报送:急诊科向应急指挥部报告事件情况,同时向医院领导和上级部门报告。

3. 转运患者:(1)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合适的转运方式;(2)医护人员陪同患者转运,确保患者安全。

4. 后期处理:(1)对突发事件进行总结评估,查找原因,完善应急预案;(2)对相关责任人进行责任追究;(3)做好善后工作,安抚患者家属。

急诊室应急预案

急诊室应急预案

急诊室应急预案
一、应急响应组织。

1. 急诊室主任负责组织应急响应工作,统一指挥、协调和部署急诊室内各项救治工作。

2. 急诊室护士长负责组织急诊室内护理人员,协助主任进行救治工作。

3. 急诊室医务人员按照主任和护士长的指挥,积极参与救治工作。

4. 急诊室后勤人员负责保障急诊室内设备、药品和物资的供应和运转。

二、应急预案流程。

1. 接到患者求救信息后,急诊室主任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通知护士长和医务人员做好准备。

2. 护士长组织护理人员迅速安排好急救床位和相关设备,为患
者提供急救服务。

3. 医务人员迅速对患者进行初步救治,评估病情,确定救治方案。

4. 如有需要,及时联系其他科室医生进行会诊,协助处理病情。

5. 急诊室后勤人员负责及时提供所需药品、器械和物资,确保
救治工作的顺利进行。

6. 当患者病情稳定后,急诊室主任负责安排患者的后续转诊或
住院治疗。

三、应急预案注意事项。

1. 在救治过程中,医务人员要保持冷静,严格按照医疗程序进
行救治,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2. 护理人员要做好患者的护理工作,保障患者的基本生活需求。

3. 急诊室后勤人员要做好设备、药品和物资的管理和维护工作,
确保救治工作的顺利进行。

4. 应急预案执行完毕后,急诊室主任要及时总结救治工作,做好救治记录和汇报工作。

以上应急预案为急诊室在突发事件中的应急救治工作提供了详细的流程和注意事项,以确保患者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最有效的救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
一、脑出血患者的应急预案及程序二、脑外伤患者的应急预案及程序三、复合外伤患者的应急预案及程序四、急腹症患者的应急预案及程序五、输血反应应急预案及流程六、
脑出血病人的抢救流程
严密监测病情多变化,若幕上出血小于30ml或者幕下出血量小于10ml,于4-6小时后复查头颅CT。

如果血肿量没有明显变化则继续保守治疗如果幕上出血大于30ml或者幕下出血量大于10ml,则做好术前准备,如剃头,评估心肺功能。

能耐受手术向家属交待病情,能开颅血肿清除并去骨瓣减压术。

如不能耐受手术可行颅内血肿钻孔引流术或者继续保守治疗。

连续监护
加强专科护理
应用止血药
脑细胞营养水、电解质平衡
防治并发症一般治疗
尽量避免搬动病人,宜就地抢救。

给予镇静剂,禁用抑制呼吸药,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必要时做气管切开,头部冰帽或冰袋降温,防治褥疮和其他并发症
20%甘露醇250ml快速静滴4~6小时,可重复使用,酌情用呋塞米(速尿)、地塞米松。

10%甘油1g/kg,静滴,或50%甘油盐水50ml,4次/日,口服
滞剂,静滴呋塞米(速尿)、硫酸镁等。

口服或鼻饲降压药,如卡托普利、硝苯地平(心痛定)等。

止血药的使用尚有争论,可酌情用。

合并有上呼吸道出血者,可给酚磺乙胺(止血敏)、氨甲苯酸(抗血纤溶环酸)、氨基己酸等。

口服或鼻饲三七粉、云南白药。

控制体液入量,注意补充电解质,尤其是补钾和静滴二磷胆碱,ATP、辅酶A、细胞色素C等。

使用抗生素,防治脑、心、肺、胃肠并发症,保持大便通畅
注重床头交班,防治褥疮发生
每日出入量计算,入量宁少勿多
及时评审治疗方案、评估抢救效果
降低颅内压
控制血压
严格记录出入量
脑外伤病人的抢救流程
初步了解患者致伤原因、受伤时的情况、伤后时间及伤后表现,以便正确判断患者的病情。

抢救室和监护室内急救药品、器械和设备齐全,随时保持良好的备用状态。

保持正确体位是关键之一,应给予平卧位或头高15°~30°卧位,有利于脑部静脉回流,减轻脑水肿,头偏向一侧,防止舌后坠及呕吐物阻塞气道而影响呼吸功能。

滞剂,静滴呋塞米(速尿)、硫酸镁等。

口服或鼻饲降压药,如卡托普利、硝苯地平(心痛定)等。

伤情评估
正确体位
呼吸道护理
止血
尽快恢复有效循环血量是抢救成功的关键,应尽快制止头部外出血,应以棉圈围于伤口周围,然后包扎。

快速足量补液,改善微循环,维持血压。

患者平卧,患侧向下,让血液或脑脊液顺利流出来。

切忌堵塞外耳道或鼻腔,以免其逆流而继发颅内感染。

禁止药液滴入、禁止腰穿,配合抗生素,预防感染。

若患者神志不清,大动脉搏动消失,又能排除患者胸骨及肋骨骨折时,应立即行胸外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

用静脉留置针进行穿剌,如周围静脉不易穿剌者,行深静脉穿剌,以保证液体和药物能迅速进入体内。

在维持循环的前提下,利用脱水剂、利尿剂等降低颅内压。

术后48h内严密观察有无中枢性高热的出现,一旦出现采用冰帽降低头部温度。

防止感染
心肺复苏
迅速建立静脉通道
低温治疗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
应密切观察神志、瞳孔等病情变化,如患者由安静转入躁动或由躁动转为嗜睡时应提高警惕并留专人守护。

慎用约束带或镇静剂,以免颅内压增高。

复合伤病人的抢救流程
以VICP为指导原则:(1)V(Ventilation)保持呼吸通道通畅,充分通气供氧。

(2)I(Infusion)输液、输血扩充血容量及细胞外液。

(3)C(control bleeding)控制活动性出血。

(4)P(Pulsation)创伤死亡原因。

保持呼吸道通畅,充分供给氧气
●畅通气道——仰头抬颏法
●开放气道——清除口内呕吐物和气道异物●放置咽通气道,鼻导管给氧
●颌面,喉部损伤——环甲膜穿刺,气管切开●胸部外伤,张力性气胸——气管切开,闭式引流●机械通气
输液、输血扩充血容量及细胞外液
●防止休克的发生或恶化
●扩容抗休克的原则:“快”、“足”、“稀”、“快”“快”:迅速建
立2-3条输液通道“足”:输液总量>估计失液量“稀”:稀释血容量
控制活动性
出血
●立即控制明显的外出血●隐蔽性出血量的估计局部加压包扎止血股骨干骨折——800-1200ml 临时指压止血胫骨干骨折——350-500ml 填塞止血骨盆骨折——1500-2000ml 抬高肢体止血腹膜后血肿——4100ml 强屈关节腹围增加1cm储血2900ml 止血带腹围增加2cm储血6100ml 休克裤颈外V塌陷失血1500ml ●骨折复位固定
介入治疗——动脉内栓塞手术探查——腹、胸部
创伤死亡原因
●创伤死亡原因严重颅脑损伤
难以控制的大出血内脏严重并发症
●加强监护治疗(ICU)
循环系统:BP、HR、尿量、经皮氧张力(PtcO2)、中心静脉压(CVP)*呼吸系统:通气、力学、氧合*肾功能:尿量、比重
急腹症抢救流程
询问病史
1.腹痛开始时间;
2.部位;
3.是阵发性还是持续性;
4.有无恶心、呕吐;
5.有无腹泻或肛门停止排气、排便;
6.有无发热;
7.腹痛时腹腔内有
无气体窜动或嘟嘟声响;8.既往史:手术史、胃溃疡史、慢性疾病史、吸烟饮酒史;9.女:月经、白带情况
体格检查
1.望:一般情况、体位、腹式呼吸和有无腹胀、胃肠型、有无手术疤痕等;
2.听:有无肠鸣音
3.叩:移动性浊音
4.触:有无压痛、反跳痛、肌紧张
5.生命体征:体温、血压、脉搏、呼吸
如有休克等危及生命情况,则先急救处理(抗炎、补液解痉、纠正休克等),不能搬动。

辅助检查、验证印象
血尿常规、血尿定粉酶、尿HCG、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
X线(腹部立卧位片、胸片)、超声、CT、ECG
1.2.3.4.5.
与印象不相符、诊断不明确时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重复以上步骤,与内科,妇科及泌尿系统疾病鉴别诊断。

观察中的必要处理:按具体病情,采取禁食,胃肠减压,观测T、P、BP,纠正水、电解质失调,防治休克;
未明确诊断前,慎用以下措施:不可轻率应用吗啡类止痛剂,如不能排除肠坏死和肠穿孔,应禁用泻药和灌肠;非手术治疗指征:
症状及体征已稳定或好转者
起病已超过3日以上而病情无变化者腹膜刺激征不明显或已局限化者剖腹探查指征:疑有腹腔内出血者
辅助检查与印象相符定性诊断为炎症性,梗阻性,穿孔性,内脏破裂性及缺血性疾病。

(一)需要立即手术腹部贯通伤
腹部闭合伤幷血腹和休克或弥漫性腹膜炎特殊类型急性阑尾炎绞窄性肠梗阻重症胆管炎
急性胆囊炎、胆管炎并穿孔消化道穿孔并弥漫性腹膜炎急性重症胰腺炎出现高热、腹肌紧张或低血压等并发症
(一)
可在严密观察下行非手术治疗或充分术
腹部闭合伤,B超确诊治为肝、脾、肾轻度裂伤且无明显腹腔积液或腹膜炎表现一般类型急性阑尾炎急性单纯性机械性肠梗阻急性胆囊炎、胆管炎
消化性溃疡空腹穿孔或小穿孔已闭合,腹膜炎局限
术后吻合口、缝合口漏,腹膜炎局限且引流通畅
原发性腹膜炎
腹腔、肝脏单个脓肿,浓腔较小,急性胰腺炎未发生严重并发症。

大肠癌所致的慢性肠梗阻(三)一般不需要手术的急腹症
麻痹性肠梗阻一般不宜手术,但高度肠胀气有可能造成肠壁坏死、穿孔者应手术减压
蛔虫、粪块所致的急性肠梗阻
腹膜后血肿无进行性失血表现
输血反应应急预案及流程
【应急预案】
立即停止输血,更换输液管,改换生理盐水
报告医生并遵医嘱给药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做好记录
必要时填写输血反映报告卡,上报血库
怀疑溶血等严重输血反映时,保留血袋抽取患者血样送往血库按有关流程对输血器进行封存
【流程】
报告医生
遵医嘱给药
更换输液管立即停止输血
改换生理盐水严密观察并记录
填写输血反映报告卡上报血库
怀疑严重反映时保留血袋
抽取患者血样输血器具封存检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