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初三语文《隆中对》译文

合集下载

《隆中对》原文和翻译以及知识点归纳总结

《隆中对》原文和翻译以及知识点归纳总结

隆中对《隆中对》是指中国东汉末年诸葛亮与刘备初次会面的谈话内容。

作品原文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

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惟博陵崔州平、颍yǐng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

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

”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yì亮,凡三往,乃见。

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

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

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

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xié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荆州北据汉、沔miǎn,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xù,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将军既帝室之胄zhòu,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wǎn、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dān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愿诸君勿复言。

”羽、飞乃止。

译文诸葛亮亲自在田地中耕种,喜爱吟唱《梁父吟》。

他身高八尺,常常把自己比作管仲、乐毅,当时的人都不承认这件事。

只有博陵崔州平,颍川的徐庶与诸葛亮友善,说是确实这样。

当时先主刘备驻扎在新野。

徐庶拜见刘备,刘备很器重他,徐庶对刘备说:“诸葛孔明,是卧龙,将军是否愿意见他?”刘备说:“你和他一起来吧。

《隆中对》原文+译文赏析

《隆中对》原文+译文赏析

《隆中对》原文+译文赏析《隆中对》原文+译文赏析【原文】凡用兵之道,以计为首。

未战之时,先料将之贤愚,敌之强弱,兵之众寡,地之险易,粮之虚实。

计料已审,然后出兵,无有不胜。

法曰:「料敌制胜,计险阨远近,上将之道也」。

汉末,刘先主在新野,三往求计于诸葛亮。

亮曰:「自董卓以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

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民附,贤能为之辅,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荆州□北据汉、淝□,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

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刘璋(21)闇弱,张鲁(22)在北,民阜(23)国(24)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将军既帝室之冑,信义着于四海,总览(25)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26),南抚夷越(27),外结好孙权,内修政治;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28),将军身帅益州之众出于秦川(29),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30)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先主曰:「善。

」后果如其计(31)。

【译文】大凡用兵作战的法则,都是把战略谋划放在首位。

没有开战之前,先要判明将帅是贤明还是愚钝,敌人力量是强大还是弱小,兵员数量是众多还是寡少,战区地形是险峻还是平坦,粮草供应是困乏还是充足。

把敌我双方这些情况都判断清楚了,然后再出兵攻战,便没有不胜利的。

诚如兵法所说:「判断敌情实际,研究制胜计划,考察地形险易,计算道路远近,这是高明将帅指导战争所必须掌握的法则。

东汉末年,刘备驻兵于新野时,曾三次亲往诸葛亮处,请教复兴汉室、统一天下的大计。

诸葛亮对他说:「从董卓专权乱政以来,豪杰之士纷纷乘机起兵称雄一方,而地跨州郡的割据者多得数不胜数。

文言文隆中对翻译全文

文言文隆中对翻译全文

原文:先主未遇时,常身自劳苦,不避风霜。

诸葛孔明见而异之,谓先主曰:“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何不遂了此事?”先主曰:“吾虽汉室之胄,今欲信顺天命,以取天下,必先取荆州,然后取益州,二者不可得,吾将退守巴蜀,徐图进取。

愿闻吾子良策。

”孔明对曰:“将军既已如此,何不内修政理,外结英豪,广纳贤才,以备不时之需?荆州虽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地,非养尊处优之所。

将军既得荆州,又治益州,然后北伐中原,民企望之,天下可定也。

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何不遂了此事?”先主大悦,遂拜孔明为军师。

翻译:在刘备尚未得志的时候,他常常亲自劳苦,不避风霜。

诸葛亮见到这种情况,觉得刘备与众不同,就对刘备说:“现在天下分为三国,益州已经疲弱不堪,这大概是天意要资助将军,将军为什么不趁机完成这件大事呢?”刘备说:“我虽然是汉室的子孙,现在想要顺应天命,夺取天下,必须先夺取荆州,然后是益州。

如果这两个地方不能夺取,我就退守巴蜀,慢慢图谋进取。

希望听听您的良策。

”诸葛亮回答说:“将军既然已经这样打算,为什么不从内部加强政治治理,外部结交英才,广泛吸纳贤才,以备不时之需呢?荆州虽然北接汉水和沔水,南至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这是一个用武之地,不是安享富贵的地方。

将军一旦得到荆州,再治理益州,然后北上中原,百姓都会期待,这样天下就可以平定了。

如果能够同时拥有荆州和益州,保护其险要之地,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部与孙权结好,内部加强政治治理,那么天下三分的局面,益州的疲弱,这大概是天意要资助将军,将军为何不完成这件大事呢?”刘备听后非常高兴,于是任命诸葛亮为军师。

《隆中对》全文翻译

《隆中对》全文翻译

《隆中对》全文翻译隆中对陈寿原文】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

身高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

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

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大,而智太短浅,遂用猖獗,至于今日。

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译文】诸葛亮亲自耕种田地,喜爱吟唱《梁父吟》。

他身高八尺,常常把自己与管仲、乐毅相比,当时的人没有谁承认这一点。

只有博陵崔州平,颖川的徐庶徐元直跟他交情很好,说是确实这样。

当时刘备驻军在新野。

徐庶拜见刘备,刘备很器重他,徐庶对刘备说:诸葛孔明,是卧龙啊,将军可愿意见他吗?刘备说:您和他一起来吧。

徐庶说:这个人只能到他那里去拜访,不能委屈他,召他上门来,您应当屈身去拜访他。

于是刘备就去拜访诸葛亮,共去了三次,才见到。

刘备于是叫旁边的人避开,说:汉朝的天下崩溃,奸臣窃取了政权,皇上逃难出奔。

我没有估量自己的德行,衡量自己的力量,想要在天下伸张大义,但是自己的智谋浅短、办法很少,终于因此失败,造成今天这个局面。

但是我的志向还没有罢休,您说该采取怎样的计策呢?作者简介】陈寿(233-297),字承祚,巴西安汉(今四川南充)人。

西晋史学家。

他小时候好学,师事同郡学者谯周,在蜀汉时曾任卫将军主簿、东观秘书郎、观阁令史、散骑黄门侍郎等职。

当时,宦官黄皓专权,大臣都曲意附从。

陈寿因为不肯屈从黄皓,所以屡遭遣黜。

入晋以后,历任著作郎、长平太守、治书待御史等职。

280年,晋灭东吴,结束了分裂局面。

陈寿当时四十八岁,开始撰写《三国志》。

隆中对翻译

隆中对翻译
于是刘备就去拜访诸葛亮,共去了三次,才见到。于是刘备叫旁边的人避开,说:“汉朝的天下崩溃,董卓、曹操先后专权,皇上逃难出奔。我没有估计自己的德行能否服人,衡量自己的力量能否胜人,想要在天下伸张大义,但是自己的智谋浅短、办法很少,终于因此失败,造成今天这个局面。然而我的志向到现在还没有罢休,您说该采取怎样的计策呢?”
诸葛亮亲自耕种田地,喜爱吟唱《梁父吟》。他身高八尺,常常把自己与管仲、乐毅相比,当时的人没有谁承认这一点。只有博陵崔州平,颖川的徐庶徐元直跟他交情很好,说是确实这样。
当时刘备驻军在新野。徐庶拜见刘备,刘备很器重他,徐庶对刘备说:“诸葛孔明,是卧龙啊,将军可愿意见他吗?”刘备说:“您和他一起来吧。”徐庶说:“这个人只能到他那里去拜访,不能委屈他,召他上门来,您应当屈身去拜访他。”
先帝(刘备)知道我做事谨慎,因此在临终前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诸葛亮)。自从接受遗命以来,我日夜忧虑叹息,惟恐先帝之所托不能实现,以至有损先帝的知人之明。所以我在五月渡过泸水,深入到不长草的地方(作战)。现在南方已经平定,武器装备已经准备充足,应当鼓舞并率领三军,向北方平定中原。希望全部贡献出自己平庸的才能,铲除奸邪凶恶的曹魏,复兴汉室,回到原来的都城洛阳。这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忠于陛下的职责本分。至于处理事务,斟酌情理,有所兴革,毫无保留的进献忠诚的建议,那是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责任了。 希望陛下把讨伐奸贼、复兴汉室的任务交给我,如果没有完成,就请治我的罪,来告慰先帝在天之灵。如果没有劝勉陛下宣扬圣德的忠言,就责罚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怠慢,来揭露他们的过失;陛下自己也应该认真考虑国家大事,征询治理国家的好办法,听取正确的意见,深切追念先帝遗留下的诏令。(如果能够这样,)我就受恩感激不尽了。
现在我就要辞别陛下远行了,面对奏表热泪纵横,不知说了些什么。

《隆中对》原文及翻译

《隆中对》原文及翻译

隆中对原文: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而不成屈致也.将军宜屈驾顾之.”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世界;而智术浅短,遂用跋扈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成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皇帝而令诸侯,此诚不成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平易近附,贤良为之用,此可认为援而不成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克不及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平易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豪杰,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世界有变,则命一大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苍生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羽.飞乃止.译文:诸葛亮亲安闲地步中耕种,爱好吟唱《梁父吟》.他身高八尺,经常把本身和管仲.乐毅比拟,当时的人都不赞成这点.只有博陵崔州平,颍川的徐庶与诸葛亮友善往来,说是确切如许. 当时先主刘备驻扎在新野.徐庶拜会刘备,刘备很看重他,徐庶对刘备说:“诸葛孔明,又称卧龙,将军是否愿看法他?”刘备说:“你和他一路来.”徐庶说:“这小我你可以到他那边去拜访,不成以委屈他,召他上门来,将军应当亲自去拜访他.”是以刘备就去拜访诸葛亮,总共去了三次,才见到.于是刘备叫旁边的人避开,说:“汉室的统治解体,董卓.曹操先后擅权,皇室遭难出奔.我没有权衡本身的德行可否服人,估量本身的力气可否胜人,想要为世界人蔓延公理,然而缺少智谋,才识浅短,没有方法,就是以掉败,弄到今天这个局势.但是我的志向到如今还没有罢休,请您告知我该采纳如何的方法呢?” 诸葛亮答复道:“自董卓作乱以来,各地豪杰同时髦起,化州为郡,称霸一方的多得数不清.曹操与袁绍比拟,名利低微,兵力又少,然而曹操终于打败了袁绍,以弱胜强的原因,不但仅是机会好,并且也是人的策划得当.如今曹操已失去百万大军,挟持皇帝来号召诸侯,这确切不克不及与他争强.孙权占领江东,已阅历三世了,地势平缓,平易近众归附,又任用了有才干的人,孙权这方面可以把他作为外援,而不成谋取他.荆州北靠汉水.沔水,一向到南海的物质都能用得到,东面和吴郡.会稽郡相连,西边和巴郡.蜀郡相通,这是用兵之地,但是他的主人刘表却没有才能守住它,这精确是天拿它来赞助将军的,岂非将军没有牟取它的意图吗?益州地势平缓,有辽阔肥饶的地盘,天然前提优胜,物产丰硕,情势牢固,高祖凭借它树立了帝业.刘璋昏庸脆弱,张鲁又在北面威逼着他,那边人平易近旺盛充裕,物产丰硕,刘璋却不知道爱护.有才干的人都盼望得到英明的君主.将军既是皇室的子女,又名誉很高,著名世界,普遍地汲取豪杰,思慕贤才,迫不及待,假如能占领荆.益两州,守住平缓的地方,和西边的各个平易近族亲睦,又安慰南方的少数平易近族,对外结合孙权,对内改革政治;一旦世界形势产生了变更,就派一员大将带领荆州的部队杀向宛.洛二郡,将军亲自带领益州的部队打出秦川,苍生谁敢不必竹篮盛着食粮,用壶装着琼浆来迎接您呢?假如真能如许做,那么称霸的事业就可以成功,汉室世界就可以中兴了.”刘备说:“好!”从此同诸葛亮的情感一天天深挚起来.关羽.张飞等不愉快,刘备就说明给他们说:“我有了孔明,就像鱼有了水一般.愿望列位不要再说什么否决的话了.”关羽.张飞才镇静下来.注释:对:答复.应对.躬:亲自.陇亩:地步.好(hào):爱好.为:唱.每:经常.于:和. 与.时:当时.莫:没有.之:代词,代“诸葛亮自比于管仲.乐毅”这件事. 莫之许:就是“莫许之”.许,承认,赞成.惟:只有.友善:友爱,关系好.谓:说.信然:确切如许.屯:驻军戍守.器:看重.看重.谓:对……说.岂:是否.与俱来:与(之)俱来.俱.一路.就见:到那边拜访.就,接近,趋势.屈致:委屈(他)召(他上门)来.致,招致,引来. 枉(wǎng):委屈.驾:车马,借车马指刘备.顾:拜访.由是:是以.遂(suì):于是,就.诣:去,到.这里是拜访的意思.凡:总共.乃见:才见到.因:于是,就.屏:这里是命人退避的意思.汉室:指汉朝.倾颓:解体.衰败.奸臣:指董卓.曹操等..窃命:盗用皇帝的政令.蒙尘:暗指皇帝被俘等皇权受到了伤害的事,使皇帝遭遇风尘之苦,专指皇帝遭难出奔.孤:古代贵爵的自称.这里是刘备自称.度(duó)德量力:权衡(本身的)德行(可否服人)估量(本身的)力气(可否胜人). 信:通“伸”,蔓延.智术:智谋,才识.遂(suì):终于.用:是以.跋扈蹶:这里是掉败的意思.犹:仍,还.已:停滞,罢休.谓:认为.计:计策.安:疑问代词,怎么.出:产生.已来:已,通“以” .不成胜数:数也数不清.胜,尽.众寡:人少.意思是兵力单薄.克:克服.为:胜.非唯…,抑亦:不但仅……并且也;非唯:不但. 抑:并且. 亦:也.谋:筹划.挟(xié):挟持,掌握.令:号召.诸侯:这里指当时割据一方的军阀.诚:的确.争锋:争强,争胜.已历:已经阅历.国险而平易近附:地势平缓,平易近众归附.贤良为之用为:被.可认为援为:作为.援:外援.图:谋取.利:物质.尽:全体取得.连:衔接.通:到达.此用武之国:这是用兵之地.意思是兵家必争之地.殆:精确.资:赞助,赐与.以:用来.岂有意乎:可有意思吗?险塞(saì):平缓的要塞.天府之土:指天然前提优胜,物产丰饶,形势险固的地方. 因:依附,凭.成:成就,创建.暗弱:昏庸怯懦.殷:旺盛充裕.存恤:爱抚.爱护.恤:体恤.谅解.胄:子女.信义:信誉道义.著:著名.总揽:普遍地汲取.揽,这里有招致的意思.岩阻:险阻,指形势平缓的地方.西:向西.和:亲睦.戎:古时对我国西部各族的称呼.抚:安慰.夷越:这里泛指我国南部各族.政理:政治.修:治理.将荆州将:带领.身:亲自.向:奔向(译为:向……进军).川:平野.箪食壶浆:用箪筒(盛着)食粮,用壶(装着)琼浆.“箪”和“壶”名词活用为动词.箪,用箪筒盛.壶,用水壶盛. 箪:古代盛饭的圆形竹器,相似竹篮;食:食物;浆:琼浆;迎接部队.形容人平易近群众热忱迎接和招待本身所敬爱的部队.诚如是:果真像如许.日:一天天.犹:似乎.乃:才.。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隆中对》课文原文及译文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隆中对》课文原文及译文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隆中对》课文原文及译文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

身高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

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

”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因屏人曰:“汉室倾颓,*臣窃命,主上蒙尘。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大,而智太短浅,遂用猖獗,至于今日。

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

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愿诸君勿复言。

”羽、飞乃止。

译文诸葛亮亲自耕种田地,喜爱吟唱《梁父吟》。

他身高八尺,常常把自己与管仲、乐毅相比,当时的人没有谁承认这一点。

只有博陵崔州平,颖川的徐庶徐元直跟他交情很好,说是确实这样。

当时刘备驻军在新野。

徐庶拜见刘备,刘备很器重他,徐庶对刘备说:“诸葛孔明,是卧龙啊,将军可愿意见他吗?”刘备说:“您和他一起来吧。

”徐庶说:“这个人只能到他那里去拜访,不能委屈他,召他上门来,您应当屈身去拜访他。

九年级语文上册《隆中对》古诗文原文及翻译

九年级语文上册《隆中对》古诗文原文及翻译

九年级语文上册《隆中对》古诗文原文及翻译 23、《隆中对》(陈寿) 原文: 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

身高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

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

”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将军宜枉驾顾之。

”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大,而智太短浅,遂用猖獗,至于今日。

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

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 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愿诸君勿复言。

”羽、飞乃止。

译文: 诸葛亮亲自耕种田地,喜爱吟唱《梁父吟》。

他身高八尺,常常把自己与管仲、乐毅相比,当时的人没有谁承认这一点。

只有博陵崔州平,颖川的徐庶徐元直跟他交情很好,说是确实这样。

当时刘备驻军在新野。

徐庶拜见刘备,刘备很器重他,徐庶对刘备说:“诸葛孔明,是卧龙啊,将军可愿意见他吗?”刘备说:“您和他一起来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初三语文《隆中对》译文
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亲爱的同学们也将步入紧张而充实的初三最后一学期的生活。

初三是一个神秘的名词,它又是三年学习中终期的一个代名词。

人生的道路虽然很长,但关键的往往却只有几步,而初三就是这关键几步中的第一步。

我们只有迈好这一步,才能顺利通往人生的顶点。

同学们,初三是机遇,初三是挑战,初三这座大山就横在我们面前。

为此,我们只能选择拼搏,不能后退!寒窗九载,只剩最后一搏,同学们,再加一把劲,每天进步一点点,那就是成功,只要不放弃追求,就永远不会被打败!
《隆中对》是指中国东汉末年诸葛亮与刘备初次会面的谈话内容。

译文:
诸葛亮亲自在田地中耕种,喜爱吟唱《梁父吟》。

他身高八尺,常常把自己和管仲、乐毅相比,当时的人都不赞同这点。

只有博陵崔州平,颍川的徐庶与诸葛亮友善往来,说是确实这样。

当时先主刘备驻扎在新野。

徐庶拜见刘备,刘备很器重他,徐庶对刘备说:“诸葛孔明,又称卧龙,将军是否愿意见他?”刘备说:“你和他一起来。

”徐庶说:“这个人你可以到他那里去拜访,不可以委屈他,召他上门来,将军应该亲自去拜访他。


因此刘备就去拜访诸葛亮,总共去了三次,才见到。

于是刘备叫旁边的人避开,说:“汉室的统治崩溃,董卓、曹操先后专权,皇室遭难出奔。

我没有衡量自己的德行能否服人,估计自己的力量能否胜人,想要为天下人伸张正义,然而缺乏智谋,才识浅短,没有办法,就因此失败,弄到今天这个局面。

但是我的志向到现在还没有罢休,请您告诉我该采取怎样的办法呢?” 诸葛亮回答道:“自董卓作乱以来,各地豪杰同时兴起,化州为郡,称霸一方的多得数不清。

曹操与袁绍相比,名利低微,兵力又少,然而曹操终于打败了袁绍,以弱胜强的原因,不仅仅是时机好,而且也是人的谋划得当。

现在曹操已拥有百万大军,挟持皇帝来号令诸侯,这确实不能与他争强。

孙权占据江东,
已经历三世了,地势险要,民众归附,又任用了有才能的人,孙权这方面可以把他作为外援,而不可谋取他。

荆州北靠汉水、沔水,一直到南海的物资都能用得到,东面和吴郡、会稽郡相连,西边和巴郡、蜀郡相通,这是用兵之地,但是他的主人刘表却没有能力守住它,这大概是天拿它来资助将军的,难道将军没有夺取它的意图吗?益州地势险要,有广阔肥沃的土地,自然条件优越,物产丰富,形式坚固,高祖凭借它建立了帝业。

刘璋昏庸懦弱,张鲁又在北面威胁着他,那里人民兴旺富裕,物产丰富,刘璋却不知道爱惜。

有才能的人都渴望得到贤明的君主。

将军既是皇室的后代,又声望很高,闻名天下,广泛地罗致英雄,思慕贤才,如饥似渴,如果能占据荆、益两州,守住险要的地方,和西边的各个民族和好,又安抚南边的少数民族,对外联合孙权,对内革新政治;一旦天下形势发生了变化,就派一员上将率领荆州的军队杀向宛、洛二郡,将军亲自率领益州的军队打出秦川,百姓谁敢不用竹篮盛着粮食,用壶装着美酒来欢迎您呢?如果真能这样做,那么称霸的事业就可以成功,汉室天下就可以复兴了。


刘备说:“好!”从此同诸葛亮的感情一天天深厚起来。

关羽、张飞等不高兴,刘备就解释给他们说:“我有了孔明,就像鱼有了水一般。

希望各位不要再说什么反对的话了。

”关羽、张飞才平静下来。

注释:
对:回答、应对。

躬:亲自。

陇亩:田地。

好(hào):喜欢。

为:唱。

每:常常。

于:和、与。

时:当时。

莫:没有。

之:代词,代“诸葛亮自比于管仲、乐毅”这件事。

莫之许:就是“莫许之”。

许,承认,同意。

惟:只有。

友善:友好,关系好。

谓:说。

信然:确实这样。

屯:驻军防守。

器:器重、重视。

谓:对……说。

岂:是否。

与俱来:与(之)俱来。

俱。

一起。

就见:到那里拜访。

就,接近,趋向。

屈致:委屈(他)召(他上门)来。

致,招致,引来。

枉(wǎng):委屈。

驾:车马,借车马指刘备。

顾:拜访。

由是:因此。

遂(suì):于是,就。

诣:去,到。

这里是拜访的意思。

凡:总共。

乃见:才见到。

因:于是,就。

屏:这里是命人退避的意思。

汉室:指汉朝。

倾颓:崩溃、衰败。

奸臣:指董卓、曹操等。

.
窃命:盗用皇帝的政令。

蒙尘:暗指皇帝被俘等皇权受到了损害的事,使皇帝蒙受风尘之苦,专指皇帝遭难出奔。

孤:古代王侯的自称。

这里是刘备自称。

度(duó)德量力:衡量(自己的)德行(能否服人)估计(自己的)力量
(能否胜人)。

信:通“伸”,伸张。

智术:智谋,才识。

遂(suì):终于。

用:因此。

猖蹶:这里是失败的意思。

犹:仍,还。

已:停止,罢休。

谓:认为。

计:计策。

安:疑问代词,怎么。

出:产生。

已来:已,通“以” 。

不可胜数:数也数不清。

胜,尽。

众寡:人少。

意思是兵力薄弱。

克:战胜。

为:胜。

非唯…,抑亦:不仅仅……而且也;非唯:不仅。

抑:而且。

亦:也。

谋:筹划。

挟(xié):挟持,控制。

令:号令。

诸侯:这里指当时割据一方的军阀。

诚:的确。

争锋:争强,争胜。

已历:已经经历。

国险而民附:地势险要,民众归附。

贤能为之用为:被。

可以为援为:作为。

援:外援。

图:谋取。

利:物资。

尽:全部取得。

连:连接。

通:到达。

此用武之国:这是用兵之地。

意思是兵家必争之地。

殆:大概。

资:资助,给予。

以:用来。

岂有意乎:可有意思吗?
险塞(saì) :险峻的要塞。

天府之土:指自然条件优越,物产丰饶,形势险固的地方。

因:依靠,凭。

成:成就,创建。

暗弱:昏庸怯懦。

殷:兴旺富裕。

存恤:爱抚、爱惜。

恤:体恤、体谅。

胄:后代。

信义:信用道义。

著:闻名。

总揽:广泛地罗致。

揽,这里有招致的意思。

岩阻:险阻,指形势险要的地方。

西:向西。

和:和好。

戎:古时对我国西部各族的称呼。

抚:安抚。

夷越:这里泛指我国南部各族。

政理:政治。

修:治理。

将荆州将:带领。

身:亲自。

向:奔向(译为:向……进军)。

川:平野。

箪食壶浆:用箪筒(盛着)粮食,用壶(装着)美酒。

“箪”和“壶”名词活用为动词。

箪,用箪筒盛。

壶,用水壶盛。

箪:古代盛饭的圆形竹器,类似竹篮;食:食物;浆:美酒;迎接军队。

形容人民群众热情迎接和款待自己所爱戴的军队。

诚如是:果真像这样。

日:一天天。

犹:好像。

乃: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