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音乐《摇啊摇》教案
摇啊摇音乐教案

摇啊摇音乐教案摇啊摇音乐教案摇啊摇,摇到外婆桥。
这首经典的儿歌曲调轻快动听,旋律优美,深受孩子们的喜爱。
在音乐教学中,摇啊摇这首歌也常常被用来进行节奏感训练和音乐启蒙。
本文将围绕摇啊摇音乐教案展开探讨,为读者提供一种有趣而有效的音乐教学方法。
一、歌曲介绍摇啊摇是一首由民间流传的儿歌,歌词简单易懂,旋律流畅动听。
这首歌曲的节奏感强烈,适合用来培养孩子的音乐感知和节奏感。
通过摇啊摇这首歌,孩子们可以学习到基本的节奏和音高的概念,为他们以后的音乐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1. 培养孩子的音乐感知能力,让他们能够辨别不同的音高和节奏;2. 培养孩子的节奏感,让他们能够跟随音乐的节奏进行动作;3. 培养孩子的合作意识,让他们能够与他人一起合奏。
三、教学准备1. 摇铃、摇篮、摇摇车等具有摇动特点的乐器或道具;2. 音乐播放设备。
四、教学过程1. 听歌感受:首先,播放摇啊摇这首歌,让孩子们自由地听歌,感受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鼓励他们跟随歌曲的节奏摇动身体,感受音乐的魅力。
2. 感知音高:接下来,教师可以示范用摇铃摇动,让孩子们观察摇铃摇动时的高低声音。
然后,让孩子们自己试着摇动摇铃,感受不同音高的变化。
通过这个活动,孩子们可以体验到音乐中音高的概念。
3. 跟随节奏:在孩子们掌握了摇动摇铃的基本技巧后,教师可以引导他们跟随摇啊摇这首歌的节奏进行摇动。
可以分为两组,一组摇铃,一组拍手,通过合作的方式完成摇啊摇这首歌的演奏。
这样既可以培养孩子们的协作能力,又可以锻炼他们的节奏感。
4. 制作乐器:为了增加趣味性,教师可以带领孩子们一起制作摇摇车。
可以使用纸杯、纸板等材料,让孩子们动手制作自己的摇摇车。
然后,让他们用摇摇车跟随摇啊摇这首歌的节奏进行摇动,体验到音乐和动作的结合。
五、教学延伸1. 音乐创作:在孩子们掌握了摇啊摇这首歌的基本演奏技巧后,可以鼓励他们进行音乐创作。
可以让他们自由发挥,用摇铃、拍手等乐器进行即兴演奏,培养他们的音乐创造力。
人音版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三课时《摇啊摇》

《摇啊摇》教案{教材分析}《摇啊摇》是一首上海童谣,歌词亲切、质朴,旋律优美、宁静、抒情,整首歌如同一股涓涓细流,又如同一支含苞待放的花蕾,散发着童谣的魅力与芬芳。
让我们在轻轻吟唱中,也不知不觉回到了童年那段美好的时光。
{教学目标}1、采用听视唱结合学习歌曲《摇啊摇》,让学生体会歌曲的情绪,表达出对生活的回忆与热爱。
2、引导学生创编动作与师生互动的交流,学习以动作来表现体验自己的情感,背唱《摇啊摇》,并进行表演。
3、引导学生运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教学重点}体验歌曲中所表达的真挚情感。
{教学难点}体验6/8拍的强弱感。
{教学准备}多媒体电教设备、教学光盘、打击乐器等。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师生问好!2、对学生进行音乐课堂常规习惯的复习。
二、导入1、随音乐律动2、师:你想到了什么样的画面?3、揭示课题三、新课学习1、发声练习3、播放《摇啊摇》音乐,学生感受歌曲情绪3、小练习:随音乐拍手:(复三拍子动作练习)歌曲《摇啊摇》旋律熟悉。
4、听歌曲,学生做划船律动,体验6/8拍的强弱感LU’哼唱5、教师范唱歌曲旋律,引导学生看谱;6、学生模唱学习歌曲(师弹奏旋律)7、学生跟唱曲谱8、各种方法练习曲谱:齐唱,男女分组唱,抽查…9、学唱歌词:用“划小船到外婆家、用甜美的声音喊一喊外婆、闻一闻食物的香味”等情境练习。
四、编创与活动:1、认识打击乐器。
2、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五、小结同学们,今天开不开心?随着这时候音乐,我们这节课的旅程也就到此结束了!希望你们能每天都这么开开心心,健健康康,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再见吧!。
三年级音乐教案《摇啊摇》

教学年级:三年级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和运用节奏的概念,掌握歌曲的节奏;2.了解乐器的分类和音乐表达的方式;3.学会用身体参与音乐活动,培养音乐感知和协调能力;4.发展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教学内容:2.节奏体验活动3.音乐器材的分类和演奏方式4.合作演奏活动教学准备:1.《摇啊摇》歌曲录音2.一些简单的节奏器材(如鞭炮、铃鼓、小木块等)3.乐器分类的图片和简短介绍4.易于操作的乐器(如手鼓、木鱼等)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5分钟)1.引入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参与的欲望,询问是否有学过乐器或参加过音乐活动。
2.播放《摇啊摇》歌曲,让学生先听一遍,并感受歌曲的节奏。
第二步:节奏体验活动(10分钟)1.在课前准备好的节奏器材中,挑选几种简单的乐器给学生。
2.老师示范一种节奏,并引导学生模仿,一起发出音响。
3.随着音乐的播放,不断增加节奏的变化和复杂程度,让学生体验到节奏的快慢、强弱等。
第三步:乐器的分类和演奏方式(15分钟)1.准备一些乐器分类的图片,与学生分享乐器的分类和演奏方式的概念。
2.通过图片引导学生分辨不同种类的乐器,同时简单介绍它们的演奏方式。
3.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模仿乐器的演奏动作,比如敲击鼓面、摇动铃鼓等。
第四步:学唱《摇啊摇》(20分钟)1.分步教学歌曲《摇啊摇》的歌词和曲调,引导学生跟着老师一起唱。
2.加强节奏理解,通过拍手或叩击节奏器材的方式,让学生能够清晰地表达歌曲的节奏。
3.将歌词和动作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唱歌的同时摇动节奏器材,增强音乐感知和协调能力。
第五步:合作演奏活动(20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分发一种乐器,让他们自由选择并且分工合作。
2.为每个小组安排一个简单的乐曲段落,让他们用乐器演奏。
3.学生根据分工,依次演奏各自的乐器,通过合作演奏出一段简单的音乐作品。
第六步:总结与延伸(10分钟)1.学生展示他们的合作演奏作品,互相欣赏和鼓励。
2.合唱《摇啊摇》歌曲,加入之前学习的合奏经验和节奏感知。
人音版三年级上册摇啊摇教案

人音版三年级上册摇啊摇教案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教学,学生能够:
1.熟练歌唱《摇啊摇》这首歌曲;
2.了解及掌握歌曲的歌词、旋律、节奏;
3.通过合作演唱,加强班级凝聚力。
教学重点
歌曲的歌词、旋律、节奏。
教学材料
教师备课笔记、人音音乐教材三年级上册和歌唱《摇啊摇》的录音。
教学过程
第一步:导入
1.利用篮球、毛巾等物品,展示摇的动作;
2.教授《摇啊摇》歌曲名称并解释该歌曲中的“摇”指的是什么。
如:摇篮、秋千等。
第二步:听歌曲
1.播放《摇啊摇》录音;
2.让学生跟着歌曲摆出摇的动作,感受歌曲中的节奏;
3.可以提问歌曲中有哪些乐器等等。
第三步:学唱歌曲
1.引导学生分段学习歌曲;
2.温习上一小节;
3.配合唱名,学习新的小节;
4.练习整首歌曲;
5.评价学生表现。
第四步:合唱活动
1.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
2.引导学生为自己的小组制定一些“成名动作”,如高举手臂等;
3.实践合唱。
教学效果评价
1.学生掌握歌曲歌词、旋律、节奏的程度;
2.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
3.学生的反馈。
优化方案
1.为学生扩大学习的范畴,可在学习歌曲后,邀请学生自己制作一个舞
蹈来演绎这首歌曲;
2.参与性更强的团队活动,如:“袋鼠过河”。
总结
本课教学引导学生通过歌唱、跳舞等多种活动形式,感受摇的节奏;通过小组合唱活动来加强班级凝聚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听从学生的想法,以敏感的处理情绪,为每一位孩子留下一份愉快的回忆。
三年级音乐教案《摇啊摇》

三年级音乐教案《摇啊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感受和体验音乐的魅力,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
2. 学会歌曲《摇啊摇》,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通过音乐教学,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学习歌曲《摇啊摇》。
2. 学习简单的舞蹈动作。
3. 分析歌曲的节奏和旋律特点。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学会歌曲《摇啊摇》的歌词和旋律。
2. 掌握歌曲的节奏和舞蹈动作。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音乐播放设备。
3. 舞蹈道具(如小船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带领学生唱一首简单的歌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介绍:教师介绍歌曲《摇啊摇》的背景和歌词,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风格。
3. 学唱歌曲:教师引导学生跟唱歌曲,注意纠正发音和音准问题。
4. 节奏训练:教师教授歌曲的节奏,让学生用手拍打节奏,感受音乐的韵律。
5. 舞蹈教学:教师教授简单的舞蹈动作,让学生跟随音乐进行舞蹈。
6. 完整表演:学生分组,进行歌曲和舞蹈的完整表演。
8. 课后作业:让学生回家后向家长展示所学歌曲和舞蹈。
9. 教学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10. 教学延伸:组织学生进行音乐比赛或音乐会,展示他们的才华。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学习态度以及合作意识。
2. 歌曲演唱:评估学生对歌曲《摇啊摇》的掌握程度,包括歌词记忆、音准把握和节奏感。
3. 舞蹈表演:评价学生的舞蹈动作是否规范、协调,以及他们对舞蹈节奏的感知能力。
七、教学拓展:1. 邀请家长参加课堂音乐会,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
2. 组织学生进行音乐游戏,如“音乐接力”、“猜歌名”等,提高学生的音乐兴趣和反应能力。
3. 结合音乐课程,开展音乐主题班会,让学生分享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
八、教学资源:1. 音乐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2. 互联网资源,如儿童音乐教育网站、音乐视频等。
小学三年级音乐《摇啊摇》经典教案示例

一、教学目标:1.了解和掌握《摇啊摇》这首歌曲的基本知识,包括歌曲的名称、歌词、曲调;2.学会用简单的乐器伴奏《摇啊摇》这首歌曲;3.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感受音乐的魅力。
二、教学准备:1.《摇啊摇》歌曲的录音;2.乐器:手鼓、木鱼等。
三、教学过程:1.介绍歌曲《摇啊摇》通过播放歌曲的录音让学生们听一遍,然后向学生介绍这首歌曲的基本信息,包括歌名、歌词、曲调等。
2.听歌感受让学生再次听一遍《摇啊摇》,并让他们在听的过程中感受歌曲的节奏、曲调,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感受。
3.歌曲学唱分段学唱歌曲《摇啊摇》,并重复几次,让学生熟悉歌曲的歌词和曲调。
4.音乐伴奏将手鼓、木鱼等乐器分发给学生,并教他们如何用乐器伴奏歌曲《摇啊摇》。
先让学生们通过模仿,然后再一起演奏。
5.钢琴伴奏如果条件允许,老师可以使用钢琴来伴奏歌曲《摇啊摇》,让学生们感受到不同伴奏的效果。
老师弹奏钢琴,学生们一边唱歌,一边跟着节奏摇晃身体。
6.小组合唱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种乐器伴奏,然后轮流演奏和合唱《摇啊摇》。
每个小组在表演前可以进行简短的讨论和练习。
7.全班合唱安排时间让每个小组轮流上台表演自己的伴奏,全班合唱《摇啊摇》。
老师可以在合适的时候用手拍、鼓励学生们的表现。
8.总结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反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乐趣,并鼓励他们继续学习音乐。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们对《摇啊摇》歌曲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通过唱歌和伴奏的练习,培养了学生们的合作精神和音乐表达能力。
通过小组和全班的合唱表演,增加了学生们的自信心和表现欲望。
同时,通过感受和欣赏音乐,培养了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这节课设计得较为简单实用,既考虑到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他们的综合能力。
人音版音乐三年级上册第1课《摇啊摇》教案

六年级下语文小升初阅读专项训练八——写人记事一、阅读下文,完成练习。
想起那年读书时谷煜真的,读书,是件特别好玩的事情。
十来岁,三年级,天不怕地不怕的感觉,不管生疏,常常和同学去串门。
到了别人家里,是安静的,不声不响,微笑,直盯着土屋墙壁上的黑白报纸。
看着看着,身子会趴下,因为,靠底下的一些字,实在是看不清了。
而下面的报纸,往往是更旧一些,泛着黄色,伴随着一丝丝潮潮的味道。
而于我,是温润,是隆重,闪着华丽的光,仿佛是琥珀。
慢慢读完一面墙,真畅快呀。
当时,除了课本之外,再也找不到书可读,偶然在同学家发现这样的“报纸墙”,自是欣喜若狂,也就有了这“串门”的雅好。
慢慢地,很多人知道我喜欢“读字”,便有人告诉我,谁谁那里有小人书,可以借着看看的。
听了那些陌生的名字,怵头,哪里认识人家呀?怎么办?便央求妈妈去借,大人总会和人家说上话的吧。
那时候的小人书,人人当宝贝的,自是不会轻易借出。
便苦口婆心地求人家,一遍遍保证,不会弄丢的,不会弄脏的,不会弄扯的,一定按时还……终于,在人家一遍遍的叮嘱里,在犹豫的眼光里,拿到了小人书。
抱着书,飞奔回家,小心翼翼放在床头一角,赶紧吃饭写作业,然后,扎在灯下,一声不吭,一页页,仔仔细细看过去。
夜,深了,抚摸着小人书,恋恋不舍地睡去,天亮,它就该物归原主了。
还有让人欢喜的,是过年放鞭炮,很多的鞭炮是用废弃的书本卷成的,鞭炮在炸开的刹那,很多带着字的碎片,仿佛一个个精灵,舞蹈着,纷纷而来。
我笑着跑去迎接那些碎片,在碎片里,看到一个个的“断句”,或者几个词语,那种此起彼伏的文字阅读,仿佛海边的波浪,一波波地涌动而来,真好。
当然,也会有大的收获,就是包鞭炮的纸张是大一些的(有时放学路上也会捡到一张大大的报纸,然后一路开心),捡来,展开,抚平,偶尔会读到一段故事,也许没有开头,也许没有结尾,但有一些词:万水千山、碧波荡漾、寂静芬芳、花来衫里、影落池中……它们,总像是春天拂过的风,暖暖的,通身清透。
《摇啊摇》教案设计

《摇啊摇》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和表达能力。
提高学生的节奏感和合作能力。
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创造力。
教学准备
教具:乐器、音乐播放器。
材料:教案、歌曲。
教学步骤
步骤一:导入和背景介绍
教师通过引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简要介绍本课的背景和目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步骤二:歌曲欣赏和动作学习
教师播放《摇啊摇》的歌曲,引导学生欣赏和感受音乐。
通过示范和练习,帮助学生学习歌曲的动作和节奏。
步骤三:乐器演奏和合奏
教师介绍乐器的演奏和合奏。
通过分组和练习,帮助学生学习乐器的演奏和合奏技巧。
步骤四:创作和表演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音乐创作和表演。
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自由表达音乐。
步骤五:欣赏和评价
教师组织学生欣赏和评价彼此的音乐表演。
鼓励学生互相欣赏和支持,提高合作和表达能力。
步骤六:总结和反思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课的学习收获和体会。
鼓励学生思考自己在音乐表达和创作方面的进步和改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三年级音乐《摇啊摇》教案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摇啊摇》
2、歌表演《摇啊摇》
3,选用内容:学习用竖笛演奏歌曲
教学目标:
1、学习用听视唱结合学习歌曲《摇啊摇》,让学生体会歌曲抒情、活泼的音乐情绪,表达出对童年生活的回忆与热爱。
我们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2、引导学生创编动作与师生互动的交流,学习以动作来表现体验自己的情感,背唱《摇啊摇》,并进行表演。
3、能听辨音的高低并进行模唱,在听视唱中基本能唱准音。
4、引导学生用竖笛演奏歌曲《摇啊摇》增强学生学习音乐作品的兴趣,提高学生器乐的演奏能力。
教学过程:
一、常规练习
1、随乐曲(自选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较有规范动作要求,主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2、复习歌曲请小朋友们说说最喜欢上学期的哪首歌曲/或弹一段前奏问学生歌名。
3、唱一唱;竖笛练习:吹一吹
二:新课学习:
1、导入:聆听《摇啊摇摇到外婆桥》说说乐曲情绪,并用动作表演。
欣赏童谣歌舞《弄堂游戏》并用动作表演。
2、小练习:随音乐拍手:(复三拍子动作练习)歌曲《摇啊摇》旋律熟悉。
3、歌曲学习:出示书上插图,让学生尝试怎样读更能表现图上的意境,教师采用两种方法让学生选择,学生边划船边朗读。
1)说说用以上哪段音乐配比较合适,为什么?
2)放《摇啊摇》录音,学生感受歌曲情绪。
3)放《摇啊摇》录音,学生做划船律动,体验6/8拍的强弱感。
‘LU’哼唱。
4)教师范唱歌曲旋律,引导学生手指书视谱;
5)结合竖笛进行视奏练习。
6)学生模唱学习歌曲(部分学生演奏乐器、部分学生模唱;轮换进行)。
4、边唱边自编动作表演歌曲《摇啊摇》,要求自创动作,从学生的自创动作中选编成游戏进行表演。
5、编创与活动
1)让学生说说三角铁有哪两种敲法。
2)分组尝试选择滚动式和按强拍打击三角铁如何为歌曲伴奏。
3)分组展示
4)让学生试着敲一敲,说说有什么特点?(在长音处用)
5)一部分学生边唱边表演,一部分学生用打击乐伴奏。
6)除选择三角铁伴奏外,还能用什么打击乐同样渲染《摇啊摇》的意境。
用三角铁、碰铃、沙球等为歌曲伴奏。
7)分组或集体表演。
一、根据音乐教室现有的乐器,通过音乐欣赏的形式。
让学生认识和了解各种乐器,并且让学生参与其中亲身实践,讲解各种乐器基本的演奏方法,这样一来,学生不仅对乐器有了进一步的接触,而且还对我国的各种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
2、通过丰富多彩的音乐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活跃空气,在紧张的文化课学习之余可调节情绪,有利于其他课的学习。
二、用多种方法,努力提高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
针对本校特点,配合新课程改革,在学习音乐教材的同时运用钢琴进行音乐教学,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具体为:
1、在音乐欣赏课上,有些乐曲可以利用学校现有的乐器,结合大纲要求,给学生示范演奏,改变以往放录音让学生单纯欣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欣赏的同时,既开拓了视野,有提高审美能力。
2、在音乐理论知识的教学方面,为避免单纯学理论的枯燥,利用情境联想教学,让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音乐知识。
例如音符实值的学习,通过模仿动物叫声的长短来辨别不同的音符,这样一来,学生会比较容易掌握。
3、利用多媒体、电视、音响等不同教学设备,欣赏大型的交响乐和民族管弦乐作品,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和感受音乐。
4、课堂上,让学生上台演唱,培养他们的参与、实践能力,学生情绪高涨,使音乐课上得更加生动活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