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流域的综合开发与治理-文档资料
《长江的开发与治理》课件

古代长江的开发与利用
水利工程的兴建
古代人们利用长江水资源,兴建 了众多水利工程,如都江堰、灵
渠等,用于农业灌溉和航运。
农业经济的发展
长江中下游地区气候温暖湿润, 土壤肥沃,适宜农业发展。古代 人们在此开垦农田,种植水稻等 农作物,形成了繁荣的农业经济。
商业与文化的交流
长江作为重要的交通要道,促进 了古代商业和文化的交流。沿江 地区出现了许多商业城市和繁荣
水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和利用导致部分地区出现用水紧张局面。
03
防洪减灾压力
长江流域是我国洪涝灾害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随着气候变化和城市化
进程的加速,防洪减灾压力不断增大。
03
长江的治理策略与措施
防洪减灾策略与措施
防洪工程体系建设
加强堤防、水库、蓄滞洪区等防 洪工程体系建设,提高防洪能力。
防洪非工程措施
长江的旅游资源与开发潜力
自然景观
长江流域拥有壮丽的自然风光,如三峡、黄山、庐山等著名景区,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游览。
人文景观
长江流域的人文景观同样丰富多样,如古镇古村、历史名城等,为游客提供了深入了解长江文化的机 会。
旅游开发潜力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长江流域的旅游开发潜力巨大。未来可以进一步挖掘旅游资源,提升旅游品 质和服务水平,推动长江旅游产业的持续发展。
城市化进程的加速
近现代长江地区的城市化进程明显加速,沿江地区出现了 众多大城市和城市群,如长三角城市群、成渝城市群等。
当代长江的开发与挑战
01
生态环境问题
随着长江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水污染、水土
流失、生物多样性减少等问题对长江生态系统的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
02
高三地理复习讲解:我国长江流域的综合治理与开发

高三地理复习讲解:我国长江流域的综合治理与开发一、知识讲解我国长江流域的综合治理与开发1.长江流域的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1)自然环境(2)①矿产资源:黑色金属矿和非金属矿丰富。
②水能资源:流经三大阶梯,落差大,水能丰富,长江水能资源的80%集中在上游地区。
③森林资源、旅游资源丰富。
2.长江流域的社会经济概况(1)经济发展快,形成三大经济区:①上游:以重庆为中心。
②中游:以武汉为中心。
③下游:以上海为中心。
(2)城市化水平较高:除金沙江流域城镇较少外,宜宾以下河流两岸城镇都很密集,中下游地区的城镇密度远高于上游地区。
3.长江流域的开发与整治(2019·甘肃诊断)读长江荆江河段及荆江分洪工程示意图,回答1~3题。
1.关于荆江河段的叙述,正确的是()A.泥沙沉积形成了南五洲B.溯源侵蚀使得河道弯曲C.荆江分洪区汛期大量蓄水D.人民大垸不受洪水威胁2.“万里长江,险在荆江”的主要原因是()A.湖泊的调节功能较弱B.地下水位过高,补给河流C.泥沙淤积使得河床增高D.流速过快,河岸侵蚀严重3.关于分、蓄洪区土地利用的叙述,最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是()A.为应对特大洪水而禁止开发B.发展湿地生态经济及旅游C.作为城市建设用地利用D.开挖成湖,增强调节功能解析:1.A 2.C 3.B第1题,从图中可知,南五洲位于荆江河内,属于河心沙洲,是泥沙沉积形成的;河道弯曲是河流侧蚀的结果;从图中可以看出,荆江分洪区内有公安、闸口等城市,因此不可能汛期大量蓄水;人民大垸位于荆江的凸岸处,可能会受到洪水威胁。
第2题,“万里长江,险在荆江”的主要原因是荆江河段河道弯曲,水流不畅,泥沙沉积使得河床增高,河水易漫出河道,形成洪灾。
第3题,禁止开发会使分、蓄洪区土地得不到充分利用,造成土地资源浪费;发展湿地生态经济及旅游是对分、蓄洪区土地最合理的利用方式;把分、蓄洪区土地作为城市建设用地利用,土地性质发生改变,调蓄洪水的能力将消失,不利于生态可持续发展;开挖成湖的土地利用方式单一,土地不能得到充分利用,不符合可持续发展。
长江流域开发与整治.pptx

关 (4)建立了三江源自然保护区 营造长江中上游防护林 退田
还湖、修建水库
第11页/共33页
互动·探究区
课时2
主·学习区 动·探究区 我·检测区
【反思归纳】 流域综合开发的思路、措施分析(以长江流域
为例)
(1)流域综合开发的总体思路
流域综合开发是针对流域内的优势条件或潜力因素,使之效
本
专 益最大化,但流域问题往往直接影响流域开发的实施,因此流
互动·探究区
课时2
主·学习区 动·探究区 我·检测区
答案 (1)地壳上升,江水下切 西陵峡 (2)防洪 本 (3)气候:巫山以上的流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和高山气候,有丰 专 富的降水和冰雪融水。地势:三峡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二、三级阶
题
栏 梯交界处,落差大。水系特征:长江上游有众多支流,水系庞大。
目
开 (4)减少东部城市对煤炭、石油等矿物能源的消耗,从而减少二
a.问题:⑧ 洪水灾害。
栏 目
自然原因:⑨ 地势低平 ,水流缓慢,泥沙淤积,
开 关
排水不畅;降水多集中在春夏两季,使平原湖
b.原因
区积水而无法外排入长江
人为原因:破坏植被,水土流失加剧;⑩ 围湖造
田 ,泥沙淤积,湖泊萎缩,调蓄洪峰功能减弱
第4页/共33页
自主·学习区
课时2
主·学习区 动·探究区 我·检测区
第10页/共33页
互动·探究区
课时2
主·学习区 动·探究区 我·检测区
答案 (1)草场退化 水土流失加剧 滥垦和过度放牧,植被遭
到严重破坏
(2)湖泊 泥沙淤积 围湖造田 湖泊失去了对长江水量的调
本 专
蓄作用,易发生旱涝灾害
长江流域的综合开发与治理

课程标准:结合实例,分析某流域开发的地理条 件,说明该流域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和综合治理 的对策措施
考点:(地理条件) 1、长江流域的自然环境特征 2、长江流域的社会经济状况
长江流域的基本概况
阅读长江流域示意图回答:
长江发源地、注入海洋;
流经的省份及上中下游分界点;
流经的地形区及气候区; 主要的支流和湖泊
防治长江水患,整治江河湖泊。
问题整治 措施
千里长江,险在荆江
防洪的重点河段原因: 河道特别弯曲,有“九曲回肠”之称, 水流不畅,泥沙大量淤积使河床高出两岸 湖北枝城至湖南洞庭湖口的城陵矶 河堤,形成悬河。
长江水系的湖泊面积缩小的原因: 围湖造田;泥沙沉积,湖床抬高; 工农业用水量增多,使湖水减少等。 湖泊面积缩小的影响: 调蓄洪峰能力下降,加剧长江洪灾
二、长江流域的社会经济状况
理解长江流域的社会经济条件状况。(从经济、城市 化、航运等方面阐述)
①经济发展快; ②城市化水平高; ③航运价值巨大;
长江航运发达的原因?
自然条件: ①中下游地区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平坦,水流平缓; ②流域内主要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河流径流 量大; ③无结冰期,宜宾以下可四季通航; ④ 支流众多,河网稠密,通航里程长; 经济条件: ①沿线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客货需求量大; ②沿岸多优良港口。
了解长江——中国第一大河
长度
水量 全长6300千米, 仅次于尼罗河、亚马孙河
年径流量近1万亿立方米, 仅次于亚马孙河、刚果河 长江是我国长度最长,水量最大, 流域 流域面积约180万平方千米, 面积 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是中国第一大河。 占我国国土面积的20%
第四单元 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
长江的治理与开发

长江的开发与治理1.源流概况(1)发源: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脉,源头叫沱沱河。
(2)注入:东海(3)干流流经省区:青、藏、川、云、渝、鄂、湘、赣、皖、苏、沪(4)流经主要地形区:青藏高原、横断山区、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5)长度:6300千米,我国第一长河。
(6)流域面积:180多万平方千米(7)年径流量:9500多亿立方米,是我国水量最大的河流(8)主要支流:支流众多,南北对称分布雅砻江、岷江、嘉陵江、乌江、汉江、湘江、赣江等,最大支流是汉江。
(9)上中下游分界:宜昌(湖北)、湖口(江西)(10)流经干湿区:主要流经湿润区。
(11)长江水文特征:水量大、汛期长、夏汛、无结冰、含沙量较小2.长江的开发(1)水能资源丰富,是我国巨大的“水能宝库”,水能资源蕴藏量占全国的1/3,其中可开发利用的水能资源约占全国的一半。
主要集中在上游河段。
干支流上相继建大型水电站,装机容量约占全国水电装机总量的2/3。
(2)航运,“黄金水道”,东西运输的大动脉四季通航,干支流形成纵横广阔的水运网,通航里程近8万千米,占全国内河航道总里程的2/3。
货运量占全国内河货运总量的60%。
因此,人们把长江称为“黄金水道”。
万吨级船队从长江入海口可直达重庆。
沿岸重要的港口城市:从下游到上游上海、南京、武汉、重庆等(3)供水3.长江的治理(1)洪涝原因:自然原因:(1)流域内降水丰富,且集中夏季;中下游平原,地形平坦,排水不畅;流域面积大,支流众多。
人为原因:上游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剧;中下游平原地区围湖造田措施:上游植树造林,保持水土;修水库;中下游建分洪、蓄洪工程;裁弯取直;加固加高堤防;平垸行洪、退田还湖、移民建镇。
重点治理河段:A川江:滩多流急,影响航运措施:建长江三峡工程长江三峡工程综合效益:防洪、发电、航运、养殖、供水、灌溉、旅游等B荆江:“九曲回肠”、地上河,洪涝,长江险在荆江原因:河道弯曲,泥沙淤积,形成地上河,加上地势低洼,水流不畅,容易积水综合治理:裁弯取直、建蓄洪区、加高加固堤防。
长江流域的开发利用.doc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以长江流域为例区域发展一方面要对区域的自然条件实施改造,另一方面要开发利用区域的自然资源。
区域所拥有的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状况,影响着区域发展的方向;对自然条件的适度改造和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事关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一、长江流域的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自然环境※长江流域地貌千姿百态,,既有高原、山地、丘陵,又有盆地和平原。
※这里多数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和湿润,但年降水量差异大,自东南向西北递减。
※长江水量居我国首位,年入海水量占我国河川径流量的375。
中下游河网稠密,湖泊密布。
※长江干流横贯我国东西,支流呈南北辐射状,流域面积180多万平方千米。
自然资源:※除了丰富的水资源外,长江流域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已探明矿种110种,占我国矿产总数的80%。
各类矿产中储量占全国80%以上的有钒、钛、汞、磷、萤石、芒硝、石棉等,占50%以上的有铜、钨、锑、铋、锰、高岭土等。
※长江流经我国三大阶梯,落差达5400米,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
全流域水能蕴藏量共约2。
7亿千瓦,其中可开发的水能资源为1。
97亿千瓦,占全国可开发水能资源总量的40%。
其中长江水能资源的80%集中在上游地区。
※长江流域森林资源和旅游资源非常丰富。
二、长江流域社会经济概况长江流域在我国经济中占有突出的地位。
新中国成立以来,经过50多年的发展,长江流域特别是中下游沿江两岸和四川盆地,经济快速发展,形成了以上海为中心的下游经济区,以武汉为中心的中游经济区,以重庆为中心的上游经济区。
长江流域是我国城市化水平较主高的地区,除金沙江流域城镇较少外,宜宾以下河流两岸的城镇都很密集,而且中下游地区的城镇密度要远远高于上游地区。
三、长江流域的开发与整治上游地区长江上游地区地势悬殊,河流落差大,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
水能资源的开发是上游地区发展的重点,是我国实施西电东送能源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举世瞩目的长江三峡工程,坝址位于湖北省宜昌市境内的西陵峡三斗坪,是一座具有防洪、发电、航运以及养殖和供水等综合效益的特大型水利枢纽工程。
长江流域的综合开发与治理PPT课件-2024鲜版

2024/3/28
6
02
长江流域的自然环境特 征
2024/3/28
7
地理位置与地形地貌
地理位置
长江是中国第一长河,发源于青藏高 原唐古拉山脉主峰各拉丹冬峰,干流 先后流经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全长6300余公里。
地形地貌
长江流域地形地貌复杂多样,包括高原、 山地、丘陵、平原等多种地形。上游以 高原、山地为主,中下游则以平原、丘 陵为主。
12
产业结构与布局特点
产业结构
长江流域的产业结构以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为主导,其中制造业、金融业、物流业等产业占据重要地位。 近年来,随着科技创新的加速推进,高新技术产业也在长江流域蓬勃发展。
布局特点
长江流域的产业布局呈现出沿江集聚、城市群联动发展的特点。上海、南京、武汉等城市通过发挥各自优 势,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和城市经济圈。
02
坚持生态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等原则。
生态保护与修复措施
03
实施重点生态工程,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推广生态农业,加
强水污染治理等。
17
交通运输体系建设规划
2024/3/28
长江流域交通运输现状
分析长江流域的交通运输体系现状,如航道、港口、公路、铁路 等。
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原则
坚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优化结构、提升效率等原则。
2024/3/28
8
气候特征与水文条件
气候特征
长江流域气候类型多样,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具有四季分明、降水充沛、 日照充足等特点。
水文条件
长江流域水资源丰富,拥有众多支流和湖泊,水量充沛且稳定。长江干流水量 巨大,年径流量约占全国河流年径流量的三分之一。
长江流域的综合开发与治理方案精品课件(共41页)

3.航运条件优越
干流横贯东西 通航里程长 沿岸港口众多
长江流域三大经济区比较
经济区
经济中 心
主要工业城市、部门
主要农业区 农作物
上游经济区 重庆 中游经济区 武汉
成都、 攀枝花
十堰、湘 中工业区 (长沙、
株洲)
钢铁、机械、 汽车、电力、 飞机制造等
钢铁、纺织、 汽车、造船、
冶金等
四川盆地 (成都平原)
密,劳动力丰富,经济实力雄厚,技术先进,协作 条件好
不利条件:资源缺乏,尤其是能源不足。
2、突出的问题: 水体污染、大气质量下降
3、__综__合__治__理__环__境__污__染_______是下游地区的重要任务。 4、整治措施: ❶
❷
1.卷材应从流水坡度的下坡开始,按卷 材规格 弹出基 准线铺 贴,并使 卷材的 长向与 流水坡 向垂直 。注意 卷材配 制应减 少阴阳 角处的 接头。
2.铺贴平面与立面相连接的卷材,应由 下向上 进行,使 卷材紧 贴阴阳 角,铺展 时对卷 材不可 拉得过 紧,且 不得有 皱褶、 空鼓等 现象。
3.钢筋对焊前必须先做原材料和对焊 试验, 试验合 格后, 方可进 行批量 焊接, 并按规 定取样 检查。
4.现浇构件和预埋管、预留洞、预埋 件及墙 体拉结 筋等要 求位置 正确, 固定牢 靠,严 禁错埋 、漏埋 以及事 后打洞 。
探究二:长江流域概况
长江干流流经省级行政区
源头
青海
唐古拉山 四
西藏自治区
云南
川 重庆
安
湖
湖 北 口徽
宜昌
江 湖南 西
江 苏
上海
东 海
流入的海洋
探究三:长江流域的自然环境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阔,开发历史悠久,农业经验丰富
长江下游地区发展工业的条件: 有利条件: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人口稠
密,劳动力丰富,经济实力雄厚,技术先进,协作 条件好
不利条件:资源缺乏,尤其是能源不足。
2、突出的问题: 水体污染、大气质量下降
(2)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 (3)水文:流量最大,河道最长,河湖众多; 流域面积广;干流横贯东西,支流辐射南北
11
探究四:长江流域的自然资源
1、水资源
径流量最大, 占全国37%, 是南水北调 工程的物质 基础
12
(2)矿产资源
种类多,储量大
13
(3)水能资源
安康
铜街子 龚嘴
丹江口 三峡
经济中 心
主要工业城市、部门
主要农业区 农作物
上游经济区 重庆 中游经济区 武汉
成都、 攀枝花
十堰、湘 中工业区 (长沙、
株洲)
钢铁、机械、 汽车、电力、 飞机制造等
钢铁、纺织、 汽车、造船、
冶金等
四川盆地 (成都平原)
水稻、 小麦、
棉花、
江汉平原、 油菜、 洞庭湖平原、 蚕丝、
鄱阳湖平原 淡水
鱼等
下游经济区 上海
南京、 杭州
钢铁、汽车、
纺织、电子、 精密仪表等
太湖平原、 江淮地区
二、长江流域开发与整治
扬长
长江 流域
自然概况 社会经济概况
避短
可
上中下游优 持
势的开发
续
发
存在问题的 展
治理
之
路
(一)上游地区开发与整治
1、优势: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
2、开发重点:水能资源的开发
3、长江三峡工程
滑坡 泥石流
崩塌
三江源保护
(二)长江中游开发与整治
中游地区: 1、优势: 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矿产资源丰富
矿产资源丰富:
湖北 江西 湖南 湖南
大冶铁矿 大余钨矿 水口山铅锌矿 冷水江锑矿
2、开发重点:
商品农业基地 制造业基地
3、存在的问题: 洪水灾害
小结: 洪灾的成因
①自然原因 a.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b.降水多集中春夏,湖区积水,排水不畅。
9
(3)水系特
征
A. 径流量大(占全国37%); B. 流程长(6300多千米,世界第三); C. 流域面积广(180万平方千米); D. 支流多,呈南北辐射状分布。
大 渡 雅河 砻 江
攀枝花
嘉
汉
陵
江
岷江
江 重庆
乌
宜宾
江
宜昌
武汉
南京
湖口
上海
赣
湘
江
江
10
总结:自然环境特征
(1)地形 :复杂多样,高原、山地 、盆地、 平原、丘陵齐全
被的
破坏
破坏了上 游地区的 生态环境; 导致长江 中下游泥 沙淤积, 河床抬高, 洪水威胁 加大
加强长江 防护林和 水源涵养 林建设; 实行封山 育林、育 灌、育草 政策,对 现有森林 实行保护 性经营与
开发
名胜古迹问题
对部分古迹整体进行搬迁
4、存在的问题:地质灾害频繁,水土流失 严重,森林破坏
5、解决措施:搞好生态环境建设(两方面)
第七讲: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
——以长江流域为例
1
一、长江流域的综合开发与治理
2
探究一:长江的水系特征
3
长江全长6300千米,是我国最长的河流, 在世界大河中仅次与尼罗河、亚马孙河, 居于世界第三位;年径流量近10000亿立 方米,占全国河流年径流量的37%;
在世界上仅次与亚马孙河和刚果河,居 世界第三位;流域面积180多万平方千米。
6
探究二:长江流域概况
长江干流流经省级行政区
源头
青海
唐古拉山 四
西藏自治区
云南
川 重庆
安
湖
湖 北 口徽
宜昌
江 湖南 西
江 苏
上海
东 海
流入的海洋
7
(探1究)三:长江流域的自然环境特征
地形
横 断
四川盆地
山
区
长江中下游平原
8
(2)气候
亚热带 季风气 候特点: 降水多 集中在 夏秋季 节,雨 热同期。
葛洲坝
二滩
隔河岩
五强溪
长江的主要的水电站 14
水能资源丰富,主要集中在长江上游 地区
上游
下游
中游
15(4)森林资源 Nhomakorabea全
国
第
二
大
林
区
西南地区
江南丘陵
: 西
南
林
区16
(5)旅游资源
17
长江流域自然资源
全流域
(1)水资源 (2)矿产资源 (3)水能资源 (4)森林资源 (5)旅游资源
中游 上游 上游 全流域
18
(三)社会经济状况
19
二、长江流域社会经济概况
1. 经济发展较快,
以上海为中心的下游经济区 以武汉为中心的中游经济区
形成三大经济区 以重庆为中心的上游经济区
2.城市化水平高
金沙江流域城镇少 中下游城镇密度大
3.航运条件优越
干流横贯东西 通航里程长 沿岸港口众多
20
长江流域三大经济区比较
经济区
探究:评价三峡工程的利弊
(2)综合效益:
三峡工程
防发航灌 供 洪电运溉 水
养 旅 改善中下游 南水 殖 游 生态环境 北调
生态环境效益
综合效益 经济效益
社会效益
三峡工程建设的负面效应
移民安置问题
开发性移民
三峡 工程 的 负面 效益
生态 环境 问题
崩塌、
滑坡、
泥石
流等 水 自然 土 灾害
流
失
人类
对植
②人为原因 a.破坏植被,陡坡开荒,水土流失加剧; b.围湖造田,湖泊萎缩,调节洪峰的功能消弱。
大面积__围_湖__造__田__后的洞庭湖
千里长江,险在荆江
4、整治的重点及措施:
重点:防治长江水患,整治江河湖泊
❶
措施:
❷
❸
(三)长江下游的开发与整治
长江下游地区发展农业的条件: 自然条件:气候温暖湿润;平原广阔;河湖密
总之,长江是我国长度最长,水量最大, 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是中国第一大河。
4
阅读长江流域图,回答以下问题5
• 1、长江流经我国哪些省区? • 2、长江发源于哪里?长江源头为? • 3、长江上、中、下游的分界点为? • 4、长江的主要支流有哪些?干、支
流交汇处形成的城市有哪些? • 5、长江流域的补给类型有哪几种?
3、__综__合__治__理__环__境__污__染_______是下游地区的重要任务。 4、整治措施: ❶
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