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一 第二单元第4课《烛之武退秦师》(共40张)PPT课件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语文 必修一第二单元第4课 烛之武退秦师 课件 (共34张PPT)

人教版高中语文 必修一第二单元第4课 烛之武退秦师 课件 (共34张PPT)

在夜里用绳子捆住(烛之武)从城 上往下送出城。见到秦伯说:“秦 晋合兵围困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要 亡了!倘使使郑国灭亡对您有好处, 我怎么敢拿这件事来烦劳您呢。越 过晋国把远处的郑国作为秦国的边 界,您知道这是困难的;怎么能用 使郑国灭亡来增加邻国的土地呢? 邻国的势力变雄厚了,您秦国的势 力也就相对削弱了。倘使放弃进攻 郑国,把它作为您东方道路上(招 待过往客人)的主人,您的外交使 者的来往,郑国可以供给他们缺少 的东西,对您也没什么害处。况且 您曾经给予晋惠公恩惠;晋惠公应 允把焦、瑕两城给您,可是他早上 渡过黄河,晚上就在那里构筑防御 工事,这是您所知道的。晋国有什 么满足的呢?现在它已经要把郑国 作为东面的疆界,又想扩展它西面 的疆界;如果不使秦国土地减少。 晋国将从哪里取得它想要的土地呢? 使秦国受损害来使晋国得到好处, 希望您好好考虑这件事吧!”
重点字词
汜(fán )南 夜缒(zhuì )而出 亡郑以陪(péi)邻 阙(quē )秦 秦伯说(yuè) 杞(qǐ)子 焉

佚(yì )之狐
共(gōng)其乏困
逢(páng)孙 朝(zhāo)济而夕设版
简介背景


简介背景 秦晋围郑发生在公元前630年。在此之前,郑国 做了两件对不起晋国的事。一是晋文公当年逃亡 路过郑国时,郑国没有以礼相待;二是在公元前 632年的晋、楚城濮之战中,郑国曾出兵帮助楚 国。结果是楚国大败。郑国感到形势不妙,马上 派人出使晋国,与晋结好。但仍未感化晋国。 晋国为什么要联合秦国攻郑呢?因为当时秦国也 要争夺霸权,也需向外扩张。发生在公元前632 年的城濮之战,事实上是两大军事集团间的战争。 一方是晋文公率晋、宋、齐、秦四国联军,另一 方则是以楚为主的楚、陈、蔡、郑四国联军。两 年后,当晋国发动对郑国的战争时,自然要寻找 得力的伙伴。秦晋历史上关系一直很好;更重要 的是,秦也有向外扩张的欲望,于是秦晋联合也 就必然了。

高中人教版必修一语文 2.4《烛之武退秦师》课件 (共35张PPT)

高中人教版必修一语文 2.4《烛之武退秦师》课件 (共35张PPT)
亡郑而有益于君,敢 以烦执事。越国以鄙 远,君知其难也。焉 用亡郑以陪邻?邻之 厚,君之薄也。若舍 郑以为东道主,行李 之往来,共其乏困, 君亦无所害。且君尝
既:已经 亡:使…灭亡。使动用法 敢以(这事)烦…… 越:跨过。 以:而。 鄙:把…当作边邑。名意动 其:这件事 焉:为什么 用:因为…… 以:而 陪:增加 厚:雄厚 薄:削弱 以为:作为 东道主:东边道路上的主人 行李:使者 共:通“供” 形 →名 乏困:缺少的(东西)。 所害:所+动 尝:曾经
烛之武退秦师
——《左传》
《左传》简介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 细的编年体历史著作,相传为鲁 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因为《左传》 和《公羊传》、《谷梁传》都是 为解说《春秋》而作,所以它们 又被称为“春秋三传”。《左传》 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又名 《左氏春秋》。
《左传》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240 多年各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 交和文化方面的一些事件。 《左传》善于描写战争和记述外 交辞令,记事条理清楚,详略得当; 写人简洁生动,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是历代散文的典范。

2、鄙 ①边远的地方
( 例:《为学》:“蜀之鄙
有二僧。”) ②庸俗,鄙陋。 ( 例:《左传 · 庄公十年》:“肉食者鄙,未能 远谋。”) ③看不起,轻视。 ( 例:《左传 · 昭公十六年》:“我皆有礼,夫 犹鄙我。”)
3、许 ①准许。
(同现代汉语) ②答应,听从。 (例:“许之。”、) ③赞同。 (例《愚公移山》:“杂然相 许。”) ④约数 (例:《小石潭记》:“潭中鱼可 百许头。”) ⑤表处所 ( 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先生,不知 何许人也。”)
特殊句式 判断句
邻之厚,君之薄也。(“也”表判断) 以乱易整,不武。(否定判断句)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烛之武退秦师》课件(48张ppt)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烛之武退秦师》课件(48张ppt)

上天要立他为国君,您还是依礼款待他吧!同姓的
男女结婚,按说子孙后代不能昌盛。晋公子重耳的
父母都姓姬,他一直活到今天,这是第一件不同寻
常的事。遭到流亡在国外的灾难,上天却不让晋国
安定下来,大概是要为他开出一条路吧,这是第二
件不同寻常的事。有三位才智过人的贤士跟随他,
这是第三件不同寻常的事。晋国和郑国是同等的国
①叔詹,郑国大夫。 ②姬出,姬姓父母所生,因重耳父母 都姓姬。 ③离,同“罹”(lí),遭受。 ④靖,安定。 ⑤ 三士,指狐偃、赵衰、贾佗三人。 ⑥侪(chái):类。
到了郑国,郑文公也不以礼接待重耳。大夫叔詹
劝郑文公说:“臣下听说上天所赞助的人,其他人
是比不上的。晋国公子有三件不同寻常的事,或许
叙事结构
秦晋围郑 临危受命 说退秦师 晋师撤离
献公初娶贾氏为妻,无子。继娶齐姜,生秦
穆公夫人及太子申生。后再娶二女于戎,生重耳、 夷吾。在讨伐骊戎的战争中获骊姬,生奚齐。献 公宠爱骊姬,常听其谗言,先逼死太子申生,又 欲加害公子重耳和夷吾,以达到让奚齐继位的目 的。献公在位二十六年。献公殁后,因其生前昏 庸无道,暴戾成癖,不列入祭典,以示彰善弹恶。
课文串讲
晋侯、秦伯围郑,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 于楚也。晋军函陵, 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 曰:“国危矣,若使 烛之武见秦君,师必 退。”公从之。辞
以:因为 于:对 无礼于晋=于晋无礼 军:驻军。 名→动
言于郑伯=于郑伯言 若:如果 使:派 师:军队 辞:推辞
翻译
曰:“臣之壮也,犹 不如人;今老矣,无 能为也已。”公曰: “吾不能早用子,今 急而求子,是寡人之 过也。然郑亡,子亦 有不利焉。”许之。
骊姬对太子申生说,晋献公曾梦见他的母亲齐姜,让他速去曲沃 祭祀一番,回来后把祭祀用的胙肉献给晋献公。太子申生于是到曲沃 祭祀母亲齐姜,并将胙肉带回来给晋献公吃。恰好当时晋献公外出打 猎,骊姬将胙肉放在宫中,并暗中派人在胙肉中下毒。两天(一作六 天)后,晋献公打猎回来,厨师将胙肉奉给晋献公,晋献公要吃胙肉。 骊姬从旁边阻止晋献公说:“胙肉来自远方,应试试它。”便把胙肉 给狗吃,狗死了;给宫中宦官吃,宦官也死了。骊姬哭着说:“太子 为何这般残忍呀!连他父亲都想杀害去接替他,更何况其他人呢?再 说父君年老,是早晚要死的人,竟迫不及待而想谋害他!”骊姬接着 对晋献公说:“太子这样做,不过是因为我和奚齐的缘故。我希望让 我母子俩躲到别国去,或者早点自杀,不要白白让母子俩遭到太子的 糟踏。早先您想废他,我还反对您;到如今,我才知道在这件事上是 大错特错。”太子申生听说这消息,逃奔到新城曲沃。晋献公大怒, 就杀死太子申生的老师杜原款。有人对太子申生说:“放毒药的是骊 姬,太子您如果声辩,国君是必定能弄清楚。”太子申生说:“我父 君年老,如果没有骊姬,就会睡眠不安,饮食不甘。我如果声辩,骊 姬必定有罪。国君年老,骊姬有罪会使国君不高兴,我也会忧郁不乐 的。”还有人对太子申生说:“那您可以逃到其他国家去。”太子申 生说:“国君还没有查清我的罪过,带着杀父的恶名逃奔,谁会接纳 我?我自杀算了。”十二月二十七日,太子申生在新城曲沃上吊自杀。

烛之武退秦师教学PPT课件(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烛之武退秦师教学PPT课件(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3.解词义 (1)晋军函陵 军:______驻__军______ (2)是寡人之过也 是:_____这_________ (3)越国以鄙远 鄙:边__邑__,__这__里__用__作__动词,当做边邑
(4)焉用亡郑以陪邻 陪:___增__加_ (5)朝济而夕设版焉 济:_____渡__河_______
第一步:“秦、晋围郑……敢以烦执事。”

烛之武此次见秦伯的目的是说服秦伯退师,但他
并没有一见秦伯就开始说服,而是第一向秦伯承认郑
国处在危亡的地步,以此赢得秦伯的好感,为接下来
的说服做准备。这充分表现了烛之武欲扬先抑的论辩
技能。在策略上,这也是一种以退为进的策略。
• -- 欲扬先抑,以退为进。( 坦言知亡,避其锐气。 )
第五步:夫晋,何厌之有?……唯君图之。 说完历史,烛之武又回到现实,进一步分析晋贪得 无厌,在东边和在西边都想扩大自己的领土,而且是 建立在使秦国土地减少的基础上扩大自己的领土。这 就使秦伯意识到了如果自己跟晋国合作,不仅不能获 利,而且还会遭受损失:使秦伯意识到自己处在一个 危险的地步。最后烛之武借此奉劝秦伯要从长远的的 利益考虑这件事。
4 烛之武退秦师
• 学习目标
• 1.积累重点文言字词,了解文言文的一些 重要语法知识。
• 2.赏析人物形象,把握塑造人物形象的技 能。
• 3.学习烛之武国难当头不计个人安危得失 、顾全大局的爱国主义精神。
《左传》其书
• 1、本文出自《左传》,对这一事件在《春秋》里也做了记录 ,内容却仅仅是一句话,那就是“晋人秦人围郑”,请问同学 们,这两部书有关系吗?有什么关系?
这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谁是智者?
烛之武: 佚之狐: 郑文公:
游说之 伯 智乐之智

人教版必修一第二单元第4课《烛之武退秦师》课件 (共37张PPT)

人教版必修一第二单元第4课《烛之武退秦师》课件 (共37张PPT)

边是付出,一边是收获,少付出少收获,多付出多收获,不劳必定无获!要想取得理想的成绩,勤奋至关重要!只有勤奋学习,才能成就美好人生!勤奋出天才,这是一面永不褪色的旗帜,
它永远激励我们不断追求、不断探索。有书好好读,有书赶快读,读书的时间不多。只要我们刻苦拼搏、一心向上,就一定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6、学习是件苦恼的事,每天两点一线,
从学校到家里,日子过得平淡无奇,每天面临着大量的习题和作业,日久天长,学生对学习失去了兴趣,使我对学习产生了苦恼的感觉,但转念一想,我做为学生,主要任务就是学习,古
人说:“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只有付出了努力,才会有成功!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成功等于一份天赋加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这样想来,我又埋头作学了起来。
听你的召唤,它会帮助你走向一个又一个成功。30、聪明在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31、每个人都可以对快乐赋予一个最基本的定义,而最终我们会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什么才是快乐?从
憨厚老实。25、没有求知欲的学生,就像没有翅膀的鸟儿。26、现在睡觉的话,会做梦;而现在学习的话,会让梦实现。27、成功的人是跟别人学习经验,失败的人只跟自己学习经验。28、
一个用“分”计算时间的人,比一个用“时”计算时间的人,时间要多出五十九倍。时间是最公平的,它给勤奋的人留下智慧和力量,给懒惰的人留下的是悔恨和惆怅。珍惜时间的人必将
了。11、我无所事事的度过了今天,是昨天死去的人们所期望的明天。12、学习就是一种会使你更快乐、生活质量更好、更有自尊、对社会贡献更大的一种素质提高过程。13、一个人若想
拥有聪明才智,便需要不断地学习、积累。华罗庚有句名言:“天才在于积累,聪明出于勤奋。”这是有道理的。就像古代大学者凌曙,小时候他家里穷,无钱上学。后来,他勤俭节约,

中学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第4课《烛之武退秦师》课件 (共28张PPT)

中学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第4课《烛之武退秦师》课件 (共28张PPT)

曰:“臣之壮也,犹
不如人;今老矣,无 能为也已。”公曰: “吾不能早用子,今 急而求子,是寡人之 过也。然郑亡,子亦 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 伯,曰:“秦、晋围
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 句子的独立性,助词。 犹:尚且 为:做(什么)
用:重用,任用
而:才(表顺承) 是:这
过:过错
然:然而
(烛之武)许之
《左传》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历史著作, 相传是鲁国的史官左丘明所著。因为《左传》和《公羊 传》《谷梁传》都是为解说《春秋》而作,所以它们又 被称作“春秋三传”,《左传》又名《春秋左氏传》。 (传:解释经文的著作) 《左传》以《春秋》的记事为纲,以时间先后为序, 详细地记述了春秋时期各国内政外交等大小事实(起于 鲁隐公元年,终于鲁哀公二十七年)。记事比《春秋》 详细而具体。
子犯请击之,公
曰:“不可。微夫人
之力不及此。因人之 力而敝之,不仁;失 其所与,不知;以乱 易整,不武。吾其还 也。”亦去之。
之:代指秦军 微:如果没有 夫人:那人 及:达到 因:依靠 而:却 敝:损害 所与:所结交的人。所+动 知:通“智” 乱:混乱相攻 易:替代 武:战时应遵守的道义准则 其:还是。表商量语气 去:离开 之:代郑国
烛之武是怎样一步步 说服秦穆公的? 这说明他具有哪方面 的突出才能?
“三巧”游说艺术: 亡郑利晋阙秦 1、以“利”巧攻心理 存郑利秦 2、以“害”巧析形势 晋忘恩负义,贪得无厌 3、以“史”巧施离间
烛之武高明的心理战术和精彩的外交辞令
三点理由?
分析人物形象
烛之武 深明大义
知难而上 机智善辩
同一部史书按不同标准可同时归入不同体例。 如《三国志》属纪传体、国别体、断代史。

《烛之武退秦师》课件共44张PPT

《烛之武退秦师》课件共44张PPT

▪ .第一段:交待事件背景及战争形势
▪ 原因:无礼于晋,贰于楚也

伏笔一:秦、郑无利害冲突
▪ 形势:秦军函陵,晋军氾南
说明秦、晋两军来势凶猛

伏笔二:秦晋两军分地驻守为烛之
武又说秦国提供了机会
精品PPT
第二段: 临危受命
▪ 1、面对困难,郑国君臣的表现如何?
▪ 答案:①佚之狐出谋划策,力荐烛之武;②郑 伯从谏如流,情真意切,感动了烛之武;③烛之 武面对郑伯的诚意,承担了说退秦师的重任
精品PPT
文学常识
一、史书常见的几种体例
(一)编年体:是一种按年月日顺序编写史书的体例
(1)《春秋》,我国最早的编年体史书(相传孔丘依据 鲁国史官所编的《春秋》加工整理修订而成)。
(2)《左传》,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记事详明的编年史 (相传春秋时期左丘明所著)。
(3)《资治通鉴》,我国古代最大的编年体通史(北宋 历史学家司马光主编)。
③若亡郑而有利于君
(表顺承,连词)
④朝济而夕设版焉。
(表转折,连词)
精品PPT
2、以 ①以其无礼于晋 (因为,连词) ②敢以烦执事 (拿,用,介词) ③越国以鄙远 (表顺承,连词) ④焉用亡郑以陪邻? (表顺承,连词) ⑤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把,介词)
精品PPT
3、焉 ① 子亦有不利焉。 (语气词,表陈述) ② 焉用亡郑以陪邻?
阙:侵损、削减
13、秦伯说。
说:通“悦”,高兴
1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微:(如果)没有
夫: 那
精品PPT
词句翻译
1、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并且在与晋国结 盟的情况下又与楚国结盟。 2、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越过晋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边境,您 知道那是困难的。 3、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已经在东部把郑国当作疆界,又想扩张西部 的疆界。 4、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削减秦国而有利于晋国,希望您考虑这件事。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课件(49张PPT)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课件(49张PPT)

2、下面是根据课文内容写的两副对联,请你补 写下联或上联。
给上联 佚之狐慧眼识珠勇进谏
补下联 烛之武不负众望退敌兵 补上联 佚之狐具伯乐慧眼识千里马
给下联 烛之武有如簧巧舌退两国师
(3)郑伯是如何说服烛之武的?
吾不能早用子, 今急而求子, 是寡人之过也。
屈尊自责
动之以情
然郑亡,子亦 有不利焉。
以国家大 义警之
晓之以理
关于烛之武
烛之武,考城人,是三朝老臣,但始终得不 到升官,在郑国一直担任“圉正”(yǔ,养马的 长官),大概相当于《西游记》里所说的“弼马 温”吧。被举荐使秦时,已年过七十,须发皆白, 身子伛偻,步履蹒跚。
3、“传”意为注释,《左传》为给儒家经典《春秋》所作的注释性文 字。《左传》也称《左氏春秋》、《春秋左氏传》,与《公羊传》、 《谷粱传》合称“春秋三传”。
三、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读准字音
fán
yì氾南Biblioteka 佚之狐xiá fú
许君焦瑕 夫晋

páng
杞子
逢孙
zhuì
夜缒而出
quē
若不阙秦
gōng
共其乏困
二、课文理解分析——第二段
1、诵读第二段
2、结合注解理解文意,不懂之处质疑 3、归纳整理文言知识
(1)重点实词
①无能为也已

②吾不能早用子

③许之
答应
(2)重点虚词
公从之
代词,他
之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主谓间助词,取独
是寡人之过也
结构助词,的
(3)特殊句式
是寡人之过也。 判断句式,用“也”做标志。
已经 为什么 对 宾语前置的标志 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点字、词、句
第一段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 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晋文公、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 晋文公无礼,并且在与晋国结盟 的情况下又与楚国 结盟。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南。
第一段
为什么要退秦师?
秦晋围郑
晋 秦
函陵
郑 氾南
重点字、词、句 第二段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 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 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 “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佚之狐对郑伯说:“我国处于危险之中,如 果能派烛之武去见秦伯,一定能说服他们撤军。 ”郑伯同意了。烛之武推辞说:“我年轻时,尚 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做不成什么了。”郑文 公说:“我早先没有重用您,现在危急之中求您 ,这是我的过错。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 啊!”烛之武就答应了。
第二段
退秦师者何许人也?
关于《左传》
《左传》从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比 较系统地记叙了整个春秋时代各诸侯国所发生 的重要事件,同时也较为具体地描绘了一些人 物的生活琐事,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 和政治状况。作者在选材、描写和评论时,往 往带有自己的褒贬和爱憎。作者以其敏锐的观 察力,深刻的认识和高度的文学修养,对许多 大小历史事件,作了深刻而生动的记述。
关于《左传》 故事背景 相关史料 课文朗读 课文分析 词语义项 艺术特色
烛 之 武 退 秦 师
编年体 按年月日顺序 你知道吗?
编写的史书体裁。如《春秋》、《左 传》、《资治通鉴》等。
国别体 分不同的国家编写的史书体
裁。如《国语》、《战国策》等。
纪传体 以人物传记为中心的史书体
裁。如《史记》、《三国志》等。
整体把握课文
问题二:文章出现了几个人物,各有何特点?
烛之武,中心人物。深明大义,机智善辩, 不卑不亢 。
佚之狐,慧眼识英雄的伯乐,对烛之武才 能有足够了解。
郑伯,勇于自责,当烛之武发牢骚时,对 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为什么要退秦师?


退秦师者何许人也?
退
烛之武如何退秦师?


“退”的结果如何?
亡郑以陪(bèi)邻
使杞( qǐ)子、逢(páng)孙戍之
再读课文
返 回
整体把握课文
问题一:文章所述何事?
叙了秦、晋合围郑时的一场外交斗争。郑处两 大国包围之中,危在旦夕,郑公派烛之武前往 说服秦伯退兵。烛之武巧借秦、晋二者间的矛 盾,瓦解了秦、晋联盟。秦不但退兵,还与郑 人盟,派兵戍之。晋迫于压力,也不得不撤兵, 郑国危机暂时消除了。
故事背景
晋国为什么要联合秦国围攻郑国呢?这是因为, 秦国当时也要争夺霸权,也需要向外扩张。发生在 公元前632年的城濮之战,事实上是两大军事集团 之间的战争。一方是晋文公率晋、宋、齐、秦四国 联军,另一方则是以楚国为主的楚、陈、蔡、郑四 国联军。两年后,当晋国发动对郑国的战争时,自 然要寻找得力的伙伴。秦、晋历史上关系一直很好; 更重要的是,秦国也有向外扩张的愿望,所以,秦、 晋联合也就是必然的了。
烛之武临危受命
佚之狐 言于
郑伯 从之,说服
烛之武 辞,许之
重点字、词、句 第三段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
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 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 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夜晚用绳子将烛之武从城上放下去,去见秦伯,烛 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要灭亡了 。如果灭掉郑国对您有什么好处, 那就烦劳您了。越过 晋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东部边境,您知道是很难的, 你何必要灭掉郑国而增加邻邦晋国的土地呢?邻邦的国力 雄厚了,你的国力也就相对削弱了。假如放弃灭郑的打算 ,而让郑国作为你东方道路上的主人,秦国使者往来,郑 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所缺乏的东西,对您秦国来说,也没 有什么害处。
第三段
烛之武如何退秦师?
夜 缒Biblioteka 坦言知亡而 亡郑利晋阙秦

见 存郑利秦

伯 晋忘恩负义,不可共事
重点字、词、句 第四段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 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 ,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 之。
子犯请求晋文公下令攻击秦军。晋文 公说:“不行!假如没有那人的支持,我就 不会有今天。借助了别人的力量而去损害他 ,这是不仁义的;失掉自己的同盟国,这是 不明智的;以混乱代替联合一致,这是不勇 武的。我们还是回去吧!”这样晋军也撤离 了郑国。
关于《左传》
《左传》善于描写战争和记述行人辞令, 记事条理清楚,叙述精确,详略合宜,委曲简 洁;写人简而精,曲而达,婉而有致,人物形 象栩栩如生。常常是寥寥几句,就能使读者如 见其人,如闻其声。
左氏之传,史之极也。文采 若云月,高深若山海。
——朱彝尊《经文考》
故事背景
秦、晋围郑发生在公元前630年(鲁僖公三十年)。 在这之前,郑国有两件事得罪了晋国:一是晋文公 当年逃亡路过郑国时,郑国没有以礼相待;二是在 公元前632年(鲁僖公二十八年)的晋、楚城濮之战 中,郑国曾出兵帮助楚国,结果,城濮之战以楚国 失败而告终。郑国感到形势不妙,马上派子人九出 使晋国,与晋结好。甚至在公元前632年五月, “晋侯及郑伯盟于衡雍”。但是,最终也没能感化 晋国。晋文公为了争夺霸权的需要,还是在两年后 发动了这次战争。
晋 秦
郑 楚
春秋时期形式简图
秦晋围郑形势图
晋 秦
函陵

氾南
课文朗读
返 回
秦军氾(fán )南 夫( fÚ )晋,何厌之有
无能为( wéi )也矣 失其所与,不知( zhì)
共( gōng)其乏困 秦伯说( yuè),与郑人盟
若不阙( qŪe)秦 微夫( fÚ )人之力不及此
夜缒( zhuì)而出
返 回
关于《左传》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详细完整的编年体 历史著作,相传是鲁国的史官左丘明所著。因 为《左传》和《公羊传》《谷梁传》都是为解 说《春秋》而作,所以它们又被称作“春秋三 传”,《左传》又名《春秋左氏传》。
《左传》以《春秋》的记事为纲,以时间 先后为序,详细地记述了春秋时期各国内政外 交等大小事实(起于鲁隐公元年,终于鲁哀公 二十七年)。记事比《春秋》详细而具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