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30年合肥市域最新综合交通规划(图)PPT优质课件
合 肥 市 域 城 镇 体 系 规 划(2010-2030)-2精编版

靠近小城市和都市区的小城镇可讲污水排 入最近的污水处理厂处理。
新农村社区:雨污合流,采用人工湿地污 水处理、生物塘系统等。
*杭州新农村人工湿地污水处理
第五章、城乡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二、排水工程一体化规划
2、处理目标 至2030年,中心城区城市污水处理 率达到100%,外围组团和中小城市 污水处理率达到90%,建制镇污水处 理率达到70%,新农村社区污水处理 率达到70%。全市再生水回用率达到 50%以上。
都市区外围水源地如下:
肥东县:众兴水库,岱山水库、谢塘水库、三湾水库
肥西县:杭埠河、丰乐河,磨墩水库、东南塘水库、潜山水库
长丰县:瓦埠湖,龙门寺水库,陶老坝水库
*合肥市水源构成表 水源
董铺水库 大房郢水库 众兴水库 引淠补源 当地水利工程改造
合计
水量(亿m3) 0.33 0.29 0.18 1.96 0.86 3.62
引淠补源 引江济巢
第五章、城乡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区域水资源分配图
第五章、城乡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一、供水工程一体化规划
(2)用水量测算
到2030年,市域供水最高日水量为270万吨/天
*规划区用水指标表 等级
一
都市区
二
小城市
三
一般镇
四 新型社区
范围
9个 28个 360个
用水指标 (L/人·d)
300
250-300 150-200 120-150
卫乡双圩 大兴 迎河
三汊河
第四章、城乡交通体系规划
四、水运港口规划
(2)派河港区
3个作业区,57个生产泊位,年通过能力 780万吨
收藏!合肥最新至2035年城市规划图公布,一核四心九副十八片区,建1300万人口国家中心城市!

收藏!合肥最新至2035年城市规划图公布,一核四心九副十八片区,建1300万人口国家中心城市!我是合肥买房参谋吴哥,211大学毕业,十余年房产经验,熟悉合肥买房政策、区域规划与学区,成功指导数千名购房者合肥置业。
以下为“合肥买房参谋”微信公众号粉丝问答精选提问分享。
合肥买房参谋公众号粉丝提问:您好,我长期外地工作,老家是安徽下面地市的,最近几年有回合肥发展的打算,但是不知道合肥未来发展怎么样?不知道可有详细的合肥空间规划发展介绍?合肥买房参谋回答:正好最近,合肥2021-2035年规划草案公布,未来15年合肥详细发展规划曝光!我们可以看到合肥未来整体的一个发展目标,全合肥的空间规划,产业发展布局等。
冲国家中心城市、每年流入超24万人,骆岗成合肥中心,运河新城、少荃湖与蜀西湖同级,三县或县改区...合肥,素有“江淮首郡、吴楚要冲”的美誉,自古以来勇于开拓的楚风和婉约秀丽的吴韵在这片土地上交融生长,凝结成“开明开放,求是创新”的城市精神,赋予这座城市独特的气质和永续发展的无限动力。
建国后的合肥,作为“最年轻的省会之一”,短短几十年蝶变为以科教和新兴产业著称于世的特大城市,绿楔入城的扇叶格局成为中国规划教材上的经典范例,“翡翠项链”成为合肥市民的经典记忆。
今天的合肥,正以追赶者的姿态融入长三角、逐梦新时代,成为长三角城市群副中心、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双节点城市,承担着越来越重要的国家使命,也创造着一个又一个的发展奇迹。
2020年,合肥已经站上了“GDP过万亿、常住人口近千万、市场主体超百万”的新台阶,迎来了历史发展新起点。
面向2035年的未来,我们理想中的合肥究竟应是怎样的模样?这里承载了我们关于合肥未来的无尽憧憬——明天的合肥,将成为“全球科创新枢纽”,吸引来自五湖四海的科研人才贡献智慧、发挥才干;将成为“区域发展新引擎”,保持经济持续发展,让年轻人有更多实现自我价值的选择;将成为“美丽中国新样板”,让八百里巢湖更加美丽动人,成为合肥最好的名片;将成为“城市治理新标杆”,现代化、国际化水平显著提高;更将成为“美好生活新天地”,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劳有厚得、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弱有众扶,每一个人都可以在这座城市里“诗意栖居”,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合肥滨湖新区规划PPT课件

2021/3/9
授课:XXX
4
滨湖新区规划意义
合肥的滨湖通江之梦期盼已久,所以
在历次城市规划修编时均保留合肥东南引 风口这一格局,不仅保证合肥城市中心区 “绿肺”功能,也为合肥未来临湖发展预 留空间。合肥向巢湖方向发展,将真正实 现“引湖入城,打造滨湖城市”的目标, 有助于加强合肥与省内沿江城市的合作, 更快地融入长三角,提升合肥中心城市地 位的影响力。
10
2021/3/9
授课:XXX
11
滨湖新区规划内容
• 优化城市功能分区,加快构筑一个主城、
四个副中心、一个滨湖新区的现代化大城 市框架,实现城市形态由单中心、高集聚 向多中心、组团式转变;由环城时代向滨 湖、临江城市的方向演变,打造独具魅力 的现代化滨湖城市。
2021/3/9
授课:XXX
12
• 滨湖新区在新区规划中共分为启动区、核心区、
2021/3/9
授课:XXX
6
构建生态合肥
• 滨湖发展战略要与环巢湖发展联系起来,
这种新的城市空间系统应是更好地利用和 发展现有自然条件的城市化空间系统。水 是城市的灵魂,有水城市才有灵气,营造 滨水、滨湖城市,构建生态合肥。
2021/3/9
授课:XXX
7
2021/3/9
授课:XXX
8
合肥目前的旅游产品主
滨湖新区规划
2021/3/9
授课:XXX
1
2021/3/9
授课:XXX
2
合肥市滨湖新区是合肥“141”城市空 间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主城
区,四个副中心,一个滨湖新区”),是
现代化滨湖大城市建设的前沿阵地。滨湖
新区位于合肥主城区东南部,南依巢湖,
合肥市综合交通规划

2.流动人口出行预测 流动人口按其在城市中停留的时间可分为长住、 暂住和当日进出, 按其来城市的目的可 分为公务、经商、务工、旅游、探亲、购物、看病等,长住、暂住人口按其在城市中居住的 地点又可分为住旅店、工地、市场、租(借)住房等。为了调查分析方便、按照其出行规律, 我们认为对流动人口出行调查分析、预测,按其在城市居住地点和是否居住分类较好,即将 流动人口分为住旅店、工地(市场) 、租(借)住房、当日进出流动人口。而租(借)住房 流动人口由于量较小,而且其出行情况与居民类似,可在进行居民出行预测时一并考虑。 根据合肥、郑州等城市流动人口出行调查统计,流动人口中住工地(即农民工)和住市 场(即小商贩)出行量较小,因此,如果预测期限较短,对于这部分流动人口出行可暂略, 主要应考虑住旅店和当日进出流动人口, 而这两类流动人口中又以住旅店流动人口多而且出 行量大,应作重点考虑。 (1)住旅店流动人口出行预测 根据住旅店流动人口出行的特点,合肥市住旅店流动人口出行产生预测采用了生成率 法, 出行吸引预测则采用了类同于居民出行吸引的方法。 考虑到流动人口出行目的地的选择 主要应取决于交通吸引源的状况,而出行距离、时间等的变化对其分布的影响相对应较小,
44
因此流动人口出行分布采用了能充分反应交通吸引源变化对出行分布影响的弗需特法进行。 住旅店流动人口出行方式预测则采用了类同居民出行方式预测的方法, 预测住旅店流动人口 各方式出行所占比例见表 3。 表3
方式 年份 1992 2000 非出租 小汽车 15.20% 16.69%
住旅店流动人口出行方式结构
42
理方案。 (1)总体对策 平衡交通供需总量 大力发展公交 慎重处理自行车、行人问题 加强市场管理 增加交通管理资金的投入,逐步实施现代化的管理 (2)道路重点建设与管理对策 打通一环。 近期应形成城市第一条交通性环路。 环线与各放射性干道的交口需要重点加 以治理,以确保一环路的畅通,分流穿越老城区的交通。 建设二环。在近期打通一环的同时,若资金许可,亦可适当建二环部分道路,以缓解市 中心及建成后的一环的过境交通压力。 规划三环。 未来城市发展后, 一环、 二环皆作为市内交通性干道, 过境交通由三环分流, 要规划好三环线的道路走向,留下空间与通道,以备发展。 完善支路网络,提高道路网密度。市区内除骨架道路外,辅道建设也应予以重视,以分 解干道压力。 加强道路管理,从停车、经商方面要回道路,保障交通功能;加强道路交通状况的巡视 管理,及时清除突发事件,纠正违章行为;主干道尽量减少支路出入口,适当修建人行过街 通道。干道上的标志线、护栏、分隔带等交通工程设施应完善,尽快完成。 尽快完成老城区井字骨架。 明确主次干道。 主干道控制出入,提高标准,加强管制;次干道应清除占道,还路交通, 强化管理。
(2015—2030年)合肥市域最新综合交通规划原版PPT

南京
合肥
杭州
上海
宁波
南昌 长沙
高速铁路 城际铁路 普通铁路
铁路设施规划
推进策略
东向:合沪直达、合宁加密、合杭强化 西向:合武加密,合郑明确,合西力争 南北:合九加速,京九确保 东北:合连强化
铁路设施规划
合沪直达:
利用在建商合杭客专通道(合 肥-芜湖-湖州-杭州),结合
规划人口分布
规划就业岗位分布
全日出行发生吸引量
主城发展趋势
依据现行轨道和道路规划方案,假定私家车 按当前趋势发展,远期交通拥堵由一环甚至 向二环外扩散,重要通道拥堵较为严重,需 要通过加密轨道交通线网缓解交通拥堵、满 足迅速增长的联系需求。 建议:远期进一步加密轨道线网,远景构建 轨道出行为主导的城市客运体系;引导小汽 车合理使用。
汇报提纲
一、规划背景与交通使命 二、交通特征与问题研判
三、发展趋势与目标构建
四、布局规划与近期建设
总体定位判断
在长江经济带和长三角城市群的大背景下,合肥未来交通定位为:
1、衔接“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的重要交通枢纽;
2、国家级综合交通枢纽; 3、长江经济带核心综合交通枢纽; 4、长三角“沪宁杭合”四大枢纽中心之一。
路网结构有待优化。主干路密度较高,支路发展目 标实现不够,尤其是西一环路附近较突出。
•
•
城市快速路(准快速路)系统存在问题 • • 快速路体系尚未完全形成、跨组团快速通道不足。 快速路均通过一环路衔接,一环压力巨大。 快速路网与用地布局不协调。快速路两侧用地性质 与强度缺乏控制,既承担组团间远距离交通需求, 又承担沿线用地大量到发交通,功能重合引发拥堵。
合肥市城市发展战略规划PPT课件

不可忽视的挑战:
产业与空间重塑
在全国和地区经济发展格局中的地位 城市化道路的选择 空间扩张的压力 开发区的进一步发展问题 如何塑造具有特色的城市空间
15
目标与策略
创造新的繁荣—— 更有活力和持续竞争力的未来
16
本报告确立六个分目标及相应的策略组:
着重区域发展战略的“合作的城市”(cooperative city); 着重产业发展战略的“创新的城市”(creative city); 着重生态发展战略的“生态的城市”(ecological city); 着重空间发展战略的“可生长的城市”(organizable
28
积极有效的生态保护
29
与自然融合的城市形态
30
从绿色项链走 向绿色和兰色的网 络
从园林城市走 向生态城市
31
4 可生长的城市
(growing/organizable/evolutive city)
有机生长的城市空间 重规模阶段而非时间阶段的城市空间
城市空间的有序发展
32
未来应是多中心、轴向发展的形态。 需要建立多核和多级的中心体系以及提 高沿城市发展轴的运输效率。
42
43
44
45
6 效率的城市 (efficient city)
集约化的土地利用 高效的城市交通体系 高效的管理 高效的城市运作
46
47
48
推进与实施:战略规划实施重点
49
1.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与城市化的推进 2.区域协调与城市间的协调 3.城市产业发展战略的实施 4.城市建设方式的转变 5.城市空间拓展与新区开发的推进 6.开发区的整理 7.城区间生态绿地的建设与保护 8.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 9.完善政府机构协同机制 10.建立完善的城市规划实施机制
合肥城市规划案例分析.ppt

141城市发展规划
大力改造核心主城区,并 在老城区的东、西南、西、 北方向建设四个城市副中 心,沿巢湖逐步建设一个 生态型、现代化的滨湖新 区。滨湖新区位于合肥主 城区东南部,南依巢湖, 规划总用地面积约190平方 公里,核心功能是行政中 心、商务文化会展中心、 省级休闲旅游基地、综合 居住新区
生态建设区包括中
心城市等设施或人文规 划
生态协调区介于生
态保育区和生态建设区 之间
2 、绿地格局
合肥城市绿地总体格局呈两环、两片、六线、 数点的空间分布。两环:环城公园,二环路绿带; 两片:蜀山森林公园、清溪公园;六线:美菱大 道、黄山路、姥山路(马鞍山路)、南淝河绿带、 和平路及胜利路绿带;数点:逍遥津、杏花、包 河、花冲、瑶海、徽园、天乐、明珠广场等。 城市绿地在各城区的分布
合 肥 市 城 市 规案 划例
分 析
合肥市规划总图
城市性质
根据合肥市最近修编的总体规划,合肥市 的 城市性质是:合肥是安徽省省会,全国重要 的科研教育基地、现代装备制造业基地和区域 性交通枢纽,长江中下游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 同时,合肥市也是区域旅游会展、商贸物流、 金融信息中心和现代服务业基地。这种城市性 质决定了合肥市将来是客流、物流的聚集高地, 城市居民出行需求将十分旺盛。
发展现实基础
1、经济基础:2009年合肥GDP同比增长17.3%,增速分别高于全 国、全省8.6和4.4个百分点。
2、土地资源:合肥市域面积7029.48平方公里。合肥城镇密集区 范围包括市区以及周边乡镇,面积2329平方公里。合肥的市区面 积838.52平方公里。是安徽省重点支持的城镇化发展地区
合肥市工业布局现状
合肥城市规划 PPT课件

区崛起战略的实施,为合肥发展创造了难得的契机,而滨湖新区的建设对于
落实城市空间发展战略,实践由环城-滨湖-临江城市格局的演变,融入长
三角202经0/3济/30圈,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5
滨湖新区是合肥“141”城市空间发展战略,即“一个 主城区,四个城市组团,一个滨湖新区”的重要组成 部分,规划范围为南依巢湖,北靠南二环路,西接上 派河、合安高速,东临南淝河,总面积约196平方公 里。
到 “十二五”末,合肥市域人口将达 到700万,其中市区人口将达到400万, 建成区面积也将达到410平方公里。
7
关键词:皖江城市带的发展契机
2010年1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复《皖江城市带承接 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安徽沿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 移示范区建设纳入国家发展战略。这是迄今全国唯一 以产业转移为主题的区域发展规划,是促进区域协调 发展的重大举措,为推进安徽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发展 分工,探索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新模式,也为中 部地区加速崛起点燃了助推器。
在完善合肥经济圈建设过程中,将重 点推动合巢一体化进程(引江济巢、 跨巢湖大桥、合肥港及临港工业带建 设),带动皖江城市带,全面融入长 三角,实现“通江达海”的梦想,成 为引领中部的区域中心城市。
10
A GR2E02E0N/3E/3R0, GREATER HEFEI CITY
关键词:六大千亿产业
“十二五”末,合肥将完成规模以上 工业总产值15000亿元,累计完成投资 8000亿元。GDP占安徽省的1/4。 形成汽车、装备制造、家用电器、新 型平板显示、食品和农副产品加工、 新能源6个千亿级产业,打造新材料、 节能环保等10个500亿级产业。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020/3/3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积极谋划城市轨道交通、快速道路等城市骨架交通网络和综合枢纽 体系布局,引导合肥经济圈和大都市区框架拉开,引导紧凑集约的 城市空间结构与土地开发;
人本发展:多元一体、高效便捷、安全幸福
构建国际水准的多层次一体化综合交通体系,积极面对机动车高增 长带来的动静态双重压力与挑战,提出近期交通改善的总体策略、 重大项目和行动纲领,保障城市交通基本通畅和出行品质。
高铁可直接通达
淮南、蚌埠、宿州、六安 、滁州、铜 陵、黄山
铁路不可直接通 达
马鞍山
问题研判
问题二:城市骨架路网初步建成,但路网总体规模不足,路网级配有待完 善,快速路与用地布局需进一步协调
• 城市道路建设进度的加快,“环放+格网”的 总体路网结构已经初步形成;
• 2006年至2014年,快速路从无到有,形成“一 环六射一纵”。
规划思路
四项转变
适应型发展 解决主城问题 机动车自由发展
粗放建设
主动引导型发展 经济圈城乡统筹 轨道主导公交都市 建管并举、功能提升
汇报提纲
一、规划背景与交通使命 二、交通特征与问题研判 三、发展趋势与目标构建 四、布局规划与近期建设
交通特征
居民出行绿色交通主导、出行时距呈现大城市双高峰、高运距特征,机动 化程度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私家车增长迅猛,交通拥堵集聚二环内
500米覆盖率为89.7%,与规范推荐值存在一定差 距。
公交线路重复系数示意图
合肥市公交发展相关指标与规范比较
类别
合肥现状 规范推荐
万人车辆 拥有率 (标台)
13.0
12-15
线网密度 (km/km2)
1.88
2-2.5
建成区
300米 覆盖率 62.7%
50%
500米覆 盖率
89.7%
90%
现状公交线网图
区域重大交通枢纽有效提升城市地位 打通与国家级重要通道的衔接 通达城市数量、效率发生质的变化 对外客货运量年均增长率处于国内前列
综合运输发展模式有待优化
区域运输通道比较缺乏
高等级交通设施较缺乏
重大枢纽集疏运系统缺乏
铁路通达
省内城市
铁路可直接通达 城市
亳州、淮北、宿州、阜阳、蚌埠、淮 南、六安、安庆、芜湖、铜陵、池州、 宣城、黄山
25.0
24.4
17.2
交通对用地功能和人口疏散作用较弱,二环仅占市区面积10%, 但人口聚集达52.4%,中心区首位度高。 快速机动化给道路交通带来巨大压力,早高峰交通拥堵由一环的 部分拥堵向二环蔓延。
问题研判
问题一:交通系统建设带动经济发展,枢纽城市地位得到初步确立,但综 合运输模式、国家级运输通道规模有待进一步提升
• 路网总体规模不足。现状路网总里程2221km,二环 内道路密度3.77km/km2,与规范标准存在较大差距。
• 路网结构有待优化。主干路密度较高,支路发展目 标实现不够,尤其是西一环路附近较突出。
城市快速路(准快速路)系统存在问题 • 快速路体系尚未完全形成、跨组团快速通道不足。
快速路均通过一环路衔接,一环压力巨大。 • 快速路网与用地布局不协调。快速路两侧用地性质
汇报提纲
一、规划背景与交通使命 二、交通特征与问题研判 三、发展趋势与目标构建 四、布局规划与近期建设
规划背景
大战略:一带一路战略、长江经济带战略 大规划:新型城镇化规划
国家发展战略最前沿的节点城市 长三角城市群的副中心城市 国家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北京
西安
郑州
连云港
合肥 上海
武汉
宁波
广州
泉州
规划背景
新空间:经济圈协同发展、大都市区化通勤空间格局 新要求:新规范、新导则陆续出台
大都市区
合肥都市圈
南京都市圈
上海都市圈
杭州都市圈
交通使命
支撑发展:国际竞合、东部传承、西部辐射
提档升级接轨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铁路公路、航空航运重大区 域交通设施布局,引领与支撑合肥城市与产业跨越发展,引领长三 角一体化和全球竞合、产业转移;
出行总量:960万人次/日 出行次数:人均2.70人次/日 出行结构:机动化出行比例超40%,公交分担率提升较慢,以电 动自行车和私家车为代表的个体化出行特征明显。
出行距离:5.53公里,接近主要大城市。
城市
年份
步行
自行 车
电动 车
公交
出 租
摩托 单位 私家
车
车
车
其他
2013 26.0 5.5 27.4 18.4 1.8 3.1 3.6 13.7 0.5
区域 一环以内 一环至二环 二环以外
合计
2013年 5.88 4.16 2.15 3.33
2008年 5.44 3.82 1.96 3.56
公交覆盖显著不足
问题研判
问题四:停车增供加快推进,配建标准日趋完善,但供需依然失衡,管理 缺乏差别化
• 总体供需不平衡:中心城区总体需求
为36.4万个,总体缺额为11.4万个; 老 城、包河、蜀山缺额最高,二环内车辆 车位比仅为0.78。
• 路外公共停车建设缓慢。
• 老城内停车配建严重不足。
• 缺乏停车差别化管理:停车管理在对
象、时间、空间和价格四维层面上均存 在缺位甚至错配,缺少分时分区分类分 价差别化政策。
中心城区停车泊位供给
泊位类型 结构
泊位(个)
与强度缺乏控制,既承担组团间远距离交通需求, 又承担沿线用地大量到发交通,功能重合引发拥堵。
一环沿线现状多商业居住用地
问题研判
问题三:轨道交通1、2号线开工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但公共交通系统 发展模式单一,场站建设滞后,服务水平较低
实现跨越式发展:第二批公交都市示范城市
公交客流增长缓慢:2014年6.9亿人次,年均增
长率2.7%,增幅缓慢。
万人标台量不足:2014年市区5388标台,万人
13.95标台。
公交线网重复系数高:线路160条,线网长度
1162km,区内公交线网密度2.65km/km2。主城区公 交线网过于密集(尤其在环城路内)、开发区和 城乡结合部还存在部分公交覆盖盲点。
站点覆盖率不足:公交300米覆盖率为62.7%,
合肥 2006 37.8 21.7 7.4 20.0 1.8 4.4 3.6 2.2
1.1
2002 43.4 30.1 -- 14.8 1.9 4.5 3.9 0.5
0.9
南京 2011 26.6
35.7
23.4 2.5 0.5 2.9 8.1
0.3
上海 2009 26.4
19.5
34.6
19.5
济南 2009 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