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故事教学活动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合集下载

第一章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基本理论教案

第一章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基本理论教案

第一章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基本理论一、引言幼儿园是儿童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幼儿园教育中,活动是最基本的教学方式之一。

然而,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制定和实施需要基于一定的理论基础。

本章将阐述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基本理论,为后续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设计和实施提供指导。

二、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定义幼儿园教育活动是指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内,经过教师精心设计和组织,安排幼儿参与的各种教育活动。

这些活动旨在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和全面素质的提高,培养幼儿的兴趣、爱好和自信心等。

三、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原则1.科学性原则:幼儿园教育活动应基于科学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注重实证和科学验证。

2.整体性原则:幼儿园教育活动应关注幼儿的全面发展,包括身体、智力、情感、社交等多重方面。

3.灵活性原则:幼儿园教育活动应注重幼儿的个性差异,尊重幼儿的自主权,并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方法。

4.目的性原则:幼儿园教育活动应针对不同的教育目标,制定相应的教育活动计划和方案。

5.适应性原则:幼儿园教育活动应根据幼儿的生理和心理特征,选取适合幼儿的教育活动。

四、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类型1.游戏活动:游戏是幼儿学习和发展的重要方式。

幼儿的游戏活动具有自发性、欢乐性和综合性等特点。

2.手工活动:手工活动是幼儿动手能力和细微动作的训练。

幼儿通过手工活动,能够培养动手能力,提高手眼协调能力。

3.语言活动:语言活动是幼儿语言能力的培养。

这种活动采用谈话、唱歌、讲故事等方式,帮助幼儿获取语言的经验,促进幼儿的语言发展和交流能力。

4.科学活动:科学活动是幼儿理解自然和社会的活动。

通过探索、观察、实验等方式,让幼儿掌握简单科学知识,启发幼儿的观察、思考和创造能力。

5.艺术活动:艺术活动是幼儿艺术审美和创造力的训练。

幼儿通过绘画、音乐、舞蹈等方式,感受美的表现形式,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五、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实施1.确定教育目标: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和发展情况,确定教育目标。

2.制定教育方案:根据教育目标和幼儿的特点,制定教育方案,并确定教育活动的类型和形式。

幼儿园大班故事分享活动方案

幼儿园大班故事分享活动方案

幼儿园大班故事分享活动方案一、活动目的:通过幼儿园大班故事分享活动,让幼儿自由、自主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情感交流能力,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增强幼儿的爱国、爱家、爱校情感,促进班级凝聚力和亲密程度。

二、活动时间:本活动拟在幼儿园举办,时间为每周一次,每次45分钟,具体时间根据幼儿园课程安排而定。

三、活动内容和形式:1.故事选择为了确保故事内容适合幼儿园大班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范围,在故事选择上需要遵循以下原则:(1)遵循教育教学的基本原则,注重故事的现实性、亲和力,注重教育性和启发性。

(2)遵循幼儿的成长规律,注重故事内容的合理性、符合幼儿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

(3)遵循适宜性原则,注重故事的质量、丰富度和适宜性。

2.故事阅读故事阅读应围绕着主题展开,让幼儿了解故事的基本情节、人物角色及其性格特征,在听故事的同时,适当加入情景模拟、语言表达等环节,有效引导幼儿运用多种语言方式表达心情和记录信息。

3.故事主题分享阅读完毕后,组织幼儿开展主题分享活动。

具体要求如下:(1)以“我的感受”为主题,让幼儿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可以采取口语表达、绘画、手工等形式进行表达。

(2)适时给予激励回馈,充分肯定幼儿的表现。

四、活动安排:1. 活动前准备(1)选好故事,准备好故事相关材料。

(2)确定活动时间和地点,进行相应的宣传和组织工作。

(3)准备一些小礼品作为激励回馈,例如贴纸、指环等。

2. 活动实施(1)开场介绍:老师简单介绍活动主题和具体流程。

(2)故事阅读:老师或专人负责朗读故事,同时老师以启发性问题引导幼儿思考、回答问题。

(3)形式多样的自由表达:幼儿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可以采取口语表达、绘画、手工等形式进行表达。

(4)表扬回馈:到场人员都可以发言表扬和鼓励幼儿。

(5)分发激励礼品:为了激励孩子,老师准备好适当的小礼品作为奖励。

3. 活动后总结(1)收集幼儿的绘画和手工作品,展示在班级的主题墙上。

幼儿园绘本教学活动设计与实施

幼儿园绘本教学活动设计与实施

幼儿园绘本教学活动设计与实施幼儿园绘本教学活动是幼儿园活动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幼儿园培养幼儿基本认知、促进幼儿情感发展、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的一种重要途径。

绘本教学活动具有丰富性、多样性、实践性、互动性等突出特点,能够有效地提升幼儿的阅读兴趣、拓宽幼儿的知识面、培养幼儿的基本素养。

一、设计绘本教学活动的原则1、坚持情境教学原则:教师在设计绘本教学活动时,应当参照幼儿感知、认知、理解的心理特点,将绘本的情境引入幼儿中,帮助幼儿在单个单词的认知基础上进一步形成句子、段落、篇章的连贯理解。

2、因材施教原则: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的学习特点、兴趣爱好和学习程度,因此无论是在选择绘本,还是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教师都应该因材施教,根据不同幼儿的良好习惯、兴趣爱好等量身定制。

3、形式多样化原则:幼儿园绘本教学活动的设计应当丰富多彩,形式多样化,通过游戏、竞赛、互动、表演等多种形式,调动幼儿学习绘本的热情和兴趣,提高其参与度和积极性。

4、以幼儿为主体原则:在设计绘本教学活动时,最重要的原则是要把幼儿当做主体,要充分考虑幼儿的心理感受,通过去听幼儿的声音、倾听幼儿的意见等方式,让幼儿能够在活动中体验到快乐、感受到成就感。

二、绘本教学活动设计的基本步骤1、选择适合幼儿的绘本:在进行绘本教学活动设计之前,教师首先需要根据幼儿的实际年龄、性别、兴趣爱好等选择适合的绘本,可以从幼儿熟悉的人物、动物、事件等入手,比如《三只小熊》、《小兔子飞翔》等,或者从幼儿学习的知识点和内容进行选择,如《大卫、大卫,别挡住我》、《我爱吃苹果》等。

2、绘本内容解析:在选择合适的绘本后,需要进行内容解析,包括主题、情节、角色、语言、插图、音乐等方面,教师需要把握绘本的内在信息,根据幼儿阅读的心理特点合理组织教学活动。

3、编制教学设计方案:根据所选绘本的特点,完成教学设计方案,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活动安排等,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并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谋求最适合幼儿的教学路径。

幼儿讲故事要求

幼儿讲故事要求

幼儿讲故事要求
幼儿讲故事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教育活动,它不仅可以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因此,在进行幼儿讲故事时,我们需要注意一些要求,以确保讲故事的效果和教育意义。

首先,幼儿讲故事要求内容生动有趣。

故事的情节要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让他
们产生浓厚的兴趣。

可以通过描绘丰富的细节、塑造生动的人物形象、设置扣人心弦的情节等方式来增加故事的趣味性,让孩子们乐于听故事,愿意参与其中。

其次,幼儿讲故事要求语言简洁清晰。

幼儿的语言能力有限,他们往往更喜欢
简单明了的表达方式。

因此,在讲故事时,应尽量避免使用过于复杂的词汇和句式,保持语言的简洁清晰,让孩子们能够轻松理解故事内容。

再次,幼儿讲故事要求情节合理连贯。

故事的情节应该有起承转合,逻辑清晰,避免出现跳跃或突兀的情节转换,让孩子们能够顺利地跟随故事的发展,理解故事的内在逻辑,从而更好地吸收故事中的教育意义。

最后,幼儿讲故事要求互动参与。

在讲故事的过程中,可以适当地加入一些互
动环节,让孩子们参与到故事中来,比如让他们模仿动物的叫声、帮助故事中的人物做出决策等,这样可以增加孩子们的参与感和乐趣,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故事的教育内容。

总之,幼儿讲故事是一项富有教育意义的活动,通过讲好故事,可以激发孩子
们的想象力,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传递正能量和美好价值观。

因此,在进行幼儿讲故事时,我们需要注意以上要求,以确保讲故事的效果和教育意义。

希望每一位幼儿教育工作者都能够用心讲好故事,给孩子们带去更多的快乐和启发。

幼儿活动教案设计的原则

幼儿活动教案设计的原则

幼儿活动教案设计的原则第一部分:引言在幼儿园教学中,幼儿活动教案的设计是非常重要的。

不仅可以促进幼儿的综合能力发展,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合作精神。

然而,教案设计并非一项简单的任务。

本文将探讨幼儿活动教案设计的原则。

第二部分:适应幼儿的发展特点幼儿活动教案设计的第一个原则是适应幼儿的发展特点。

幼儿的认知、语言、社交和情感发展都与年龄有关。

因此,教案必须考虑幼儿的年龄和发展水平,选择适合他们的活动内容和方式。

例如,对于3-4岁的幼儿,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涂色、贴纸或拼图活动,以促进他们的手眼协调能力和创造力。

第三部分:注重综合能力发展幼儿活动教案设计的第二个原则是注重综合能力发展。

综合能力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

在教案设计中,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活动来培养幼儿的综合能力,如艺术、音乐、运动和游戏。

例如,在绘画活动中,幼儿可以锻炼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和手眼协调能力。

在音乐活动中,幼儿可以学习节奏感和合作精神。

第四部分:培养创造力幼儿活动教案设计的第三个原则是培养创造力。

创造力是幼儿园教育中非常重要的能力,可以培养幼儿的想象力、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在教案设计中,可以通过提供足够的自由空间和刺激的材料,激发幼儿的创造力。

例如,在美术活动中,教师可以鼓励幼儿尝试不同的画笔和颜色,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作品。

第五部分:强调参与和合作幼儿活动教案设计的第四个原则是强调参与和合作。

幼儿的社交能力和合作精神的培养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

在教案设计中,可以设计一些小组活动,鼓励幼儿与他人合作完成任务。

例如,在搭建积木的活动中,幼儿可以学会分享和合作,并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六部分:关注情感发展幼儿活动教案设计的第五个原则是关注情感发展。

情感发展是幼儿园教育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可以促进幼儿的自我意识、情绪管理和同理心的培养。

在教案设计中,可以设计一些情感教育的活动,如角色扮演、情感表达和友谊培养。

例如,在角色扮演的活动中,幼儿可以学会理解他人的感受和展示自己的情感。

幼儿园课程与活动设计话题讨论2

幼儿园课程与活动设计话题讨论2

幼儿园课程与活动设计导言幼儿园课程与活动设计是幼儿教育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关系到幼儿园教学质量的好坏以及幼儿的全面发展。

本文将围绕幼儿园课程与活动设计展开讨论,包括设计原则、课程设置以及活动设计等方面的内容,旨在提供一些建议与思考。

一、设计原则幼儿园课程与活动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1. 以幼儿为中心幼儿园课程与活动设计应以幼儿的兴趣、需求和发展特点为中心,注重培养幼儿的综合能力和个性发展。

设计者要充分了解幼儿的心理和生理发展规律,根据幼儿的兴趣和能力设置相应的课程与活动内容。

2. 综合发展幼儿园课程与活动设计要注重幼儿的综合发展,包括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等各个方面的培养。

设计者要合理安排各个学科的内容,保证幼儿能够全面、均衡地发展。

3. 情景化教学幼儿园课程与活动设计应以情景化教学为主要方式,通过创设各种情境和场景,引导幼儿积极参与到学习和活动中来。

设计者要注重游戏教学、实践教学等方法的运用,使幼儿在实际操作中学习知识和培养能力。

4. 个性化发展幼儿园课程与活动设计要兼顾个别差异,注重每个幼儿的个性化发展。

设计者要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满足每个幼儿的学习需求,帮助每个幼儿充分发展自己的潜能。

二、课程设置幼儿园课程设置旨在培养幼儿的各种能力,包括认知、语言、社交、运动、美术等。

下面是一个典型的幼儿园课程设置例子:1. 语言类课程•语言启蒙:包括认读字母、认识基本词汇等内容。

通过歌曲、游戏等方式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和表达能力。

•故事绘本:通过讲故事、绘本阅读等方式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和想象力。

2. 数理科学类课程•数字认知:包括认识数字、数数等内容。

通过游戏、实物操作等方式培养幼儿的数学思维。

•科学实验:通过简单的科学实验,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实验探索精神。

3. 美术与音乐类课程•画画:通过涂鸦、彩绘等方式培养幼儿的美术创造能力和审美能力。

•唱歌跳舞:通过唱歌、跳舞等方式培养幼儿的音乐表达能力和动作协调能力。

幼儿故事活动设计教案

幼儿故事活动设计教案

幼儿故事活动设计教案一、引言。

幼儿故事活动是幼儿园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通过故事活动,可以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培养语言表达能力、促进情感交流、培养品德情操等。

因此,设计好幼儿故事活动教案对于幼儿园教师来说至关重要。

二、故事选择。

在设计幼儿故事活动时,首先要选择适合幼儿年龄和认知水平的故事。

故事内容要生动有趣,能够引起幼儿的兴趣,同时要符合幼儿的认知发展规律,不宜选择内容过于复杂或恐怖的故事。

三、活动目标。

在设计故事活动教案时,要明确活动的目标。

比如,通过故事活动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幼儿的情感交流能力、培养幼儿的品德情操等。

活动目标要明确具体,便于后续活动的开展和评估。

四、故事讲解。

在故事活动中,教师要注意讲解故事的方式和方法。

要生动活泼地讲解故事,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让幼儿沉浸在故事情节中。

同时,要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适当加入互动环节,引导幼儿思考和表达。

五、情感引导。

故事中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元素,教师在讲解故事的过程中,要引导幼儿理解故事中的情感,并加以引导和表达。

比如,故事中的主人公遇到困难时,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思考如何帮助主人公,如何面对困难等。

六、活动延伸。

故事活动可以延伸到其他方面,比如绘本阅读、手工制作、角色扮演等。

教师可以根据故事内容和幼儿的实际情况,设计丰富多彩的延伸活动,让幼儿在活动中得到更多的启发和乐趣。

七、活动评估。

活动结束后,教师要对活动进行评估。

要考察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包括情感表达、语言表达、思维发展等方面。

同时,也要听取幼儿的意见和建议,为后续活动的设计提供参考。

八、结语。

幼儿故事活动是幼儿园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精心设计的故事活动教案,可以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希望广大幼儿园教师能够加强对幼儿故事活动教案的设计,为幼儿的健康成长贡献自己的力量。

幼儿园故事教学的设计原则

幼儿园故事教学的设计原则

幼儿园故事教学的设计原则作者:黄烜来源:《新教育时代·教师版》2018年第02期摘要:故事是幼儿最常接触的文学体裁,也是幼儿园语言领域的重要内容,故事伴随幼儿的成长,在幼儿教育中具有独特的作用。

幼儿园故事教学的设计原则应做到精选故事内容,深入解读文本,研读了解幼儿,精准定位目标,把握活动设计要点等。

关键词:幼儿故事故事教学设计原则一、什么是幼儿故事故事是一种具有连贯性、吸引力与感染力的叙事性文学体裁,有情节的、适合口头讲述的叙事性作品就是故事。

幼儿故事具有故事的基本特征,内容单纯、篇幅短小,与幼儿的接受相适应,供幼儿阅读和聆听,是幼儿最常接触的文学体裁。

二、故事在幼儿成长中的作用1.故事伴随着幼儿的成长童年的成长离不开故事,甚至伴随着人的一生,那些代代相传的故事,例如“孔融让梨”、“狼来了”、“司马光砸缸”等耳熟能详的故事,带给人喜怒哀乐,蕴含着教育意义,也增添了人们生活色彩。

[1]2.故事促进幼儿文学语言的学习故事在形式上具有语言的艺术美,通过故事可以促使幼儿去尝试使用故事中的文学语言,促进幼儿语言表达水平,实现从口头语言到书面语言最后到文学语言的提升。

3.故事在幼儿教育中具有独特作用故事具有丰富幼儿词汇,有发展幼儿语言、提高幼儿智力等方面的认知价值;有引发幼儿对文学作品兴趣、体验作品情感、陶冶性情、养成良好品格等方面的情感价值;有使幼儿感受情感美、语言美,从而培养幼儿对美的感受力、欣赏力、创造力的审美价值,具有其他教育形式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

三、幼儿故事教学的设计原则1.精选故事内容教师在选择故事进行教学活动时,首先要解决选材问题,这是故事教学成功的首要条件。

选择幼儿故事,应该遵循以下原则:(1)思想性原则幼儿故事的主题思想必须是健康积极的,能够传递生活中的真、善、美,培养幼儿正确的价值观,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美德、精神,这是教师选择故事作品必须遵循的首要原则。

(2)适宜性原则小、中、大班的幼儿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选择的故事必须在他们的经验范围内,难度层次应有所区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故事教学活动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一、融入全语言教育理念,注重故事活动设计原则
全语言教育理念于20世纪在美国兴起,这种教育理念不但融入了语言学的相关理论,而且吸取“学习者中心”的教育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否定了传统语言学习将语言划分为“听、说、读、写”四个部分的观点,认为语言的学习不应该被分割成不同的“技能”,而应该作为一个整体,让学习者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掌握语言。

在幼儿园教育中,语言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而在传统的幼儿园语言教学中,教师单一地要求学生背诵、写字,难以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

因此,幼儿园教师应该对教学观念进行更新,将全语言教育观念引入到教学过程中,充分应用故事教学法,为学生设计相应的故事活动〔1〕。

在对故事活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以下原则:第一,整合性的原则,即各个故事活动之间应该具有联系性,从整体上提高儿童语言水平。

第二,生活化的原则,即故事活动应该与现实生活具有联系性,激发儿童参与活动的欲望。

第三,建构性的原则,即故事活动应该以幼儿兴趣相符合,让儿童能够主动参与到活动中。

第四主体性的原则,即故事活动的中心应该为儿童,让儿童能够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自主获取语言知识。

二、创设丰富的故事情景,激发儿童参与积极性
在教学中,兴趣往往是最好的老师,儿童只有在活动过程感受到乐趣,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接下来的活动中。

因此,在对故事教学活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情景教学法的应用,为儿童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将儿童的注意力吸引过来,让儿童产生浓厚的兴趣,主动参与到其中。

但在创设情景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全语言教育理念中的生活化原则,从儿童实际生活环境出发,创设与儿童生活息息相关的情景,提高儿童兴趣。

例如,在“大树妈妈的信”这一故事活动的设计中,教师可以在幻灯片上做出秋天的背景,并对教室或者活动场所进行布置,营造出秋天的氛围,然后给儿童朗读故事,并在朗读过程中引导儿童在活动产所找到“收信人”,如,变黄的小草、水变凉的水池等,让儿童亲自感受秋天到了大自然会发生的变化。

随后,教师引导幼儿对故事进行复述,这样,不但能够提高幼儿兴趣,而且能够培养儿童细心观察的习惯。

三、提供丰富的故事材料,引导儿童自主探究
儿童对世界的认识往往需要从感知开始,杜威曾指出,调查研究是儿童四种本能之一〔2〕。

如何充分将儿童的这种本能利用起来,应该从从全语言教育理念的建构性原则入手,让儿童主动对探究过程进行建构。

因此,在幼儿园语言教学的故事活动中,教师应该为儿童
提供丰富的故事材料,并引导儿童对这些材料进行观察、记忆与探究,充分将儿童在语言方面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发挥出来。

比如,教师可以应用“动物脚印的不同”为儿童创建故事活动,在活动前准备好相应的绘画工具,给儿童讲一个雪地上发生的故事,重点指出雪地上出现了扇子、竹叶、梅花等图案,让儿童猜测是哪种小动物画上去的,随后引导幼儿自主将各种小动物的脚印画出来,并让儿童想象这些小动物是怎样在雪地中留下脚印的。

这样,不但能够加深幼儿对故事的印象,提高幼儿对各种小动物的认知能力,丰富儿童的知识储备,而且能够培养儿童自主创作的意识及能力。

四、注重故事活动的游戏性,发挥儿童主观性
喜欢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在故事活动的设计中,教师应该充分注重故事与游戏的融合,以儿童的兴趣为依据,设计出儿童喜欢、能够接受的活动方式,实现“寓教于乐”,将儿童主观性充分发挥出来,以提高儿童应用语言的能力。

例如,在给学生讲《小红帽》这一故事时,把大体的故事内容告诉儿童后,给儿童播放这一故事的动画片视频,随后组织儿童玩角色扮演的游戏,让儿童分别扮演小红帽、大灰狼、外婆等角色,让儿童模仿这些角色说话的语气说出相应的台词。

这样,不但能够让儿童亲自参与到故事活动中,而且能够让儿童在亲身参与的过程中提高应用语言的能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幼儿自主创编故事,在讲完了一个故事之后,引导儿童充分发挥想象力,对故事进行续编,比如,在讲完《丑小鸭》这一故事后,教师引导儿童进行想象:在知道自己的真实身份后,丑小鸭的生活会发生哪些变化?让儿童在脑海里勾勒出一个小故事的情景,并给出一定的课堂时间,让儿童互相分享这些小故事。

这样,不但能够激发儿童的想象力,培养儿童的发散性思维,而且能够提高儿童组织、应用语言的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