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咳奇效千年中药方

合集下载

中医治久咳验方经验分享

中医治久咳验方经验分享

中医治久咳验方经验分享
咳嗽是一种常见症状,长久不愈的咳嗽更是困扰许多人的问题,中医认为长久咳嗽多
是由于肺气不通、气虚、痰湿等因素造成的。

中药治疗长久咳嗽,其方剂应以清肺化痰、
滋阴润燥、调理脾胃为主要方向。

1.腊梅汤治疗咳嗽
【方剂】
腊梅花10克,川贝母、生甘草各3克,生姜3片。

【用法】
将川贝母、生甘草研成细末备用,将腊梅花、生姜加水煮沸煮约1小时,加入川贝母、生甘草末再煮5分钟即可。

【功效】
宣肺散寒,清化痰热。

适用于阴虚肺热型咳嗽。

2.合欢养肺汤治疗咳嗽
【方剂】
合欢花20克,南杏、杏仁各10克,桑叶15克,生蜜适量。

【用法】
将药材加水煮沸,文火煮1小时,捞出药渣,加入生蜜搅拌均匀,温服即可。

3.枇杷炙甘草汁治疗咳嗽
【方剂】
枇杷5个,炙甘草5克,梨子半个,冰糖适量。

【用法】
将梨子削皮去心切块,将枇杷去核切块,将枇杷、梨子、炙甘草一起放入炖盅中,加
入适量水,盖好炖制1-2小时,加入冰糖搅拌均匀即可。

【功效】
润肺化痰,止咳平喘。

适用于饮食不当、肺燥咳喘。

【方剂】
桔梗、白术、人参各10克。

5.定喘丸治疗咳嗽
【方剂】
桑白皮、桔梗各10克,百部、杏仁各15克,薏苡仁、厚朴、陈皮各12克,栀子、草果、木香各5克,生甘草适量。

【用法】
将上述药材混合研成粉末,随水送服即可。

川贝止咳中药止咳良方

川贝止咳中药止咳良方

川贝止咳中药止咳良方川贝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被广泛用于治疗咳嗽症状。

川贝具有滋阴润肺、止咳化痰的功效,被誉为中药界的“神草”。

本文将介绍一些使用川贝的中药止咳良方,供读者参考。

1. 川贝蛤蚧汤川贝蛤蚧汤是一种经典的中药方剂,适用于干咳无痰或少痰的咳嗽患者。

制作方法如下:材料:- 川贝5克- 蛤蚧10克- 淡竹叶10克- 甘草5克制作步骤:1. 将上述材料加入适量清水中,放入砂锅中煎煮30分钟。

2. 过滤药液,分成3次服用,每次服用前可以加入适量的蜂蜜调味。

2. 川贝石膏姜汤川贝石膏姜汤适用于痰多咳嗽、咳嗽有痰涎的患者。

制作方法如下:材料:- 川贝5克- 石膏30克- 干姜10克- 麦冬10克- 核桃仁10克制作步骤:1. 将上述材料加入适量清水中,放入砂锅中煎煮40分钟。

2. 过滤药液,分成2次服用,每次服用前可以加入适量的冰糖调味。

3. 雪梨川贝炖梨雪梨川贝炖梨是一种适用于干咳少痰的止咳良方。

制作方法如下:材料:- 雪梨1个- 川贝砂1克- 冰糖适量制作步骤:1. 将雪梨洗净,去皮去核,留下一个小口,使内部可以加入药物。

2. 将川贝砂放入雪梨内,加入适量冰糖封口。

3. 放入蒸锅中蒸熟,一般需要约30分钟至40分钟。

4. 取出雪梨,将炖汁倒入碗中,可根据个人口味加入适量蜂蜜。

以上是几种常见的川贝中药止咳良方,不同人的体质和症状可能会有所不同,建议在使用前咨询中医或中药师的意见。

同时,使用中药时应按照医生或药师的建议用药,并注意药物的剂量和使用方法。

总结:- 川贝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滋阴润肺、止咳化痰的功效。

- 川贝蛤蚧汤适用于干咳无痰或少痰的咳嗽患者。

- 川贝石膏姜汤适用于痰多咳嗽、咳嗽有痰涎的患者。

- 雪梨川贝炖梨适用于干咳少痰的止咳良方。

- 在使用中药时应咨询医生或药师的意见,并严格按照药物的剂量和使用方法进行用药。

中医中药治疗咳嗽

中医中药治疗咳嗽

中医中药治疗咳嗽(一)咳嗽草药单方:1.鲜萝卜500克,洗净,带皮切丝,绞汁内服。

用于治疗咳嗽痰多,喉痒咽干。

2.佛耳草五钱,水煎服。

用于治疗咳嗽痰多,不发热。

3.枇杷叶(去毛)一两,老桑叶一两,车前草一两,水煎服,每日分两次服。

用于治疗喉痒咳嗽较剧,痰多黏稠。

(二)祛痰及镇咳药:1.氯化铵(10%):口服每次5至10毫升,每日三次;或用片剂,每次0.5至1克,每日三次。

用于咳嗽、痰不易咳出的患者,尿毒症患者禁用。

2.复方甘草合剂:口服每次10毫升,每日三次。

用于一般咳嗽,若咯痰不畅,可加入氯化铵。

3.咳必清:口服每次12.5至25毫克,每日三次。

用于剧烈咳嗽,对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咳嗽效果更佳,多痰及心力衰竭病人禁用。

4.磷酸可待因:口服每次15毫克,每日三次。

一般情况下不宜应用;若咳嗽剧烈,影响呼吸、饮食及睡眠,而且痰液不多者,可暂时使用;肺原性心脏病、呼吸衰竭者应禁用。

5.敌咳:口服每次10毫升,每日三次。

可使痰液变稀,用于一般咳嗽。

(三)中医辨证施治:1.燥火咳嗽:干咳,口唇咽喉干燥,舌边尖色红,宜清燥润肺。

桑叶三钱,杏仁三钱,枇杷叶三钱(去毛),麦冬三钱,北沙参三钱,水煎服,每日分上、下午服,2.风热咳嗽:咯痰不爽快或干咳,口干,咽喉疼痛,或有发热,舌苔薄黄,脉滑数,宜清热化痰。

桑叶三钱,菊花三钱,杏仁三钱,甘草一钱,桔梗一钱半,连翘三钱,薄荷一钱(后下),芦根一两(去节),水煎服。

3.风寒咳嗽:头痛、鼻塞或流清涕,咳嗽痰稀,怕冷或有发热,舌苔薄白,宜疏散风寒。

杏仁三钱,紫苏三钱,前胡三钱,制半夏三钱,桔梗一钱,陈皮一钱,甘草一钱,水煎服,每日分上、下午服。

4.痰湿咳嗽:咳嗽痰吐白沫,喉中漉漉作声,甚至气急不能平卧,宜化痰平喘。

炙麻黄一钱半,光杏仁三钱,炙甘草一钱,焦白术三钱,川朴二钱,云茯苓三钱,水煎服,每日一剂。

(四)中成药:1.宁嗽露:每次15毫升,每日三至四次。

2.半夏露:每次二食匙,每日服三至四次。

中药治咳嗽药方

中药治咳嗽药方

中药治咳嗽药方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中药治疗咳嗽的药方:
1.橘皮桔梗汤:橘皮6克,桔梗9克,杏仁9克,生姜3片,甘草3克。

煎服,每日3次。

2.桔杏参汤:桔梗9克,杏仁9克,麻黄3克,生姜3片,人参6克,甘草3克。

煎服,每日3次。

3.羚羊感冒颗粒:配方包括板蓝根、金银花、草果、黄芩、连翘、薄荷、冰片等中草药,具有清热解毒、润肺止咳的功效。

用法:每次1-2袋,每日3次。

4.荆防颗粒:配方包括荆芥、防风、薄荷、黄芩、栀子、连翘等中草药,可清热解毒、化痰止咳。

用法:每次1-2袋,每日3次。

5.大青叶合剂:配方包括大青叶、蜜炙甘草、桔梗、苏叶、薄荷等中草药,可清热解毒、润肺止咳。

用法:每次10毫升,每日3次。

请注意,以上药方仅供参考,使用中药治疗疾病需遵医嘱,切勿自行使用。

1/ 1。

中药治疗咳嗽的土方秘方

中药治疗咳嗽的土方秘方

中药治疗咳嗽的土方秘方咳嗽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可以由许多因素引起,如感冒、过敏、支气管炎等。

中药已经被广泛用于治疗咳嗽,并在许多临床实践中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本文将为您介绍一些中药治疗咳嗽的土方秘方,并详细说明其功效和使用方法。

土方秘方一:川贝母鸭梨汤材料:川贝母、鸭梨、冰糖川贝母是一种常用的中草药,它有润肺止咳、化痰散结的功效。

鸭梨含有丰富的水分和营养物质,能够润肺止咳、清热解毒。

冰糖有滋阴润燥的作用。

制作方法:1. 将川贝母用温水浸泡片刻,使其变软;2. 将鸭梨洗净去皮并去核,切成小块;3. 将鸭梨块放入砂锅中,加入适量的水和川贝母;4. 开小火煮沸后改为慢炖,直至鸭梨煮烂;5. 最后加入适量的冰糖,搅拌均匀溶化即可。

服用方法:每日服用一次,可分为两次温热饮用。

持续服用数天,直至咳嗽症状缓解。

土方秘方二:蜂蜜柚子茶材料:蜂蜜、柚子、红糖蜂蜜具有润肺止咳、清热解毒的功效。

柚子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和抗氧化物质,能够增强免疫力,缓解咳嗽症状。

红糖有理气活血的作用。

制作方法:1. 将柚子洗净切成薄片,去籽;2. 取一杯热水,加入适量的蜂蜜和红糖,搅拌均匀溶化;3. 将柚子片放入杯中,倒入蜂蜜红糖水,搅拌均匀。

服用方法:每日服用一次,可在早上或晚上空腹时饮用。

持续服用数天,直至咳嗽症状缓解。

土方秘方三:板蓝根薄荷糖浆材料:板蓝根、薄荷叶、冰糖板蓝根具有清热解毒、抗病毒的作用,适用于治疗感冒引起的咳嗽。

薄荷叶有清热解毒、宽中理气的功效。

冰糖用于提味和调节口感。

制作方法:1. 将板蓝根用温水浸泡片刻,洗净备用;2. 将薄荷叶用清水冲洗干净,切碎备用;3. 取一小锅,加入适量的水和板蓝根;4. 开小火煮沸后改为慢炖,直至汤汁浓缩;5. 过滤板蓝根汁,倒回小锅中,加入切碎的薄荷叶和适量的冰糖,搅拌至冰糖溶化,煮开一会儿即可。

服用方法:每日服用两次,每次10毫升,温热饮用。

持续服用数天,直至咳嗽症状缓解。

总结:中药治疗咳嗽的土方秘方虽然在很多家庭中被广泛应用,但仍需注意以下几点:1. 需要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的秘方,如湿咳、痰多可选择川贝母鸭梨汤;燥咳、嗓子疼可选择蜂蜜柚子茶;感冒引起的咳嗽可选择板蓝根薄荷糖浆。

治疗咳嗽的第一神方!

治疗咳嗽的第一神方!

治疗咳嗽的第一神方![组成]桔梗(炒),荆芥,紫菀(蒸),百部(蒸),白前(蒸),各1kg(各二斤);甘草(炒)375g(十二两);陈皮(水洗去白)500g(一斤)。

[用法]共研细末,每服9克,食后,临卧时开水调服,初感风寒者,用生姜汤调下。

[功效]宣肺疏风,止咳化痰。

[主治]外感咳嗽,症见咳而咽痒,咯痰不爽,或微有恶风发热,舌苔薄白,脉浮缓。

[使用注意]本方性虽平和,但总属辛温之剂,故阴虚肺燥以致咳嗽或咯血者不宜使用。

如肺热咳喘,须加贝母,知母,瓜蒌,黄芩之类,不宜单独使用。

表邪重者,亦非本方所宜。

[方义]方中紫菀、百部、白前止咳化痰;桔梗、陈皮宣肺理气;荆芥祛风解表;甘草调和诸药。

七味相配,共奏止嗽化痰,宣肺解表之功。

本方是程钟龄氏所创订的一张经验方,对于多种咳嗽都有良效。

方中桔梗苦辛微温,能宣通肺气,泻火散寒,治痰壅喘促,鼻塞咽痛。

荆芥辛苦而温,芳香而散,散风湿,清头目,利咽喉,善治伤风头痛咳嗽。

紫菀辛温润肺,苦温下气,补虚调中,消痰止渴,治寒热结气,咳逆上气。

百部甘苦微温,能润肺,治肺热咳呛。

白前辛甘微寒,长于下痰止嗽,治肺气盛实之咳嗽。

陈皮调中快膈,导滞消痰。

甘草炒用气温,补三焦元气而散表寒。

所以-程氏说:“本方温润和平,不寒不热,既无攻击过当之虞,大有启门驱贼之势,是以客邪易散,肺气安宁,宜其投之有效欤!”但阴虚肺燥之虚损咳嗽,则非其所宜,这在临症时须加辨别。

近人聂云台氏用本方诸药各30克,研末(均生用,不炒),另加生萝卜子60克(研)枇杷叶(去毛,包)30克煎汤,滤去渣取汁,再加生萝卜汁60克,共和调药粉为丸(酌加炼蜜更好),每丸如弹子大,约重8克,每服1粒,小儿减半,早晚各一次,开水化服。

这对各种咳嗽奏效更好,诚如聂氏所说:“从此用无不效,风寒痰热皆宜。

”编者曾多次制用,收效颇为满意,病者亦称道不置。

这是在程氏制方的基础上有了改进,值得推广应用。

中医偏方缓解慢性咳嗽的草药煎剂配方

中医偏方缓解慢性咳嗽的草药煎剂配方

中医偏方缓解慢性咳嗽的草药煎剂配方慢性咳嗽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它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如感染、过敏、气候变化等。

传统中医草药煎剂是一种常用的中医偏方,被广泛用于缓解慢性咳嗽。

本文将介绍几种适合缓解慢性咳嗽的中草药煎剂配方,帮助患者减轻症状,促进康复。

1. 防风附子汤配方:防风15克、生附子9克、桂枝9克、甘草6克、生姜9克、生大黄6克。

方法:将以上草药洗净,加入适量的清水,放入砂锅中煎煮2小时,待药物浸润完全,煮至约500毫升,去渣留汁,分3次服用。

功效:防风附子汤有祛风散寒、化痰止咳的功效,适用于寒邪郁肺、咳嗽痰稠等病症。

2. 清肺汤配方:苏子15克、杏仁15克、生地黄15克、麦冬15克、石膏15克。

方法:将以上草药洗净,加入适量的清水,放入砂锅中煎煮1小时,待药物浸润完全,煮至约500毫升,去渣留汁,分2次服用。

功效:清肺汤具有清热润肺、化痰止咳的作用,适用于痰热阻肺、咳嗽痰黄等病症。

3. 杏苏二陈汤配方:杏仁15克、苏子12克、炙甘草9克、陈皮6克、生姜9克。

方法:将以上草药洗净,加入适量的清水,放入砂锅中煎煮1小时,待药物浸润完全,煮至约500毫升,去渣留汁,分3次服用。

功效:杏苏二陈汤具有润肺止咳、化痰平喘的功效,适用于痰湿阻肺、咳嗽痰稠等病症。

4. 五味子糖浆配方:五味子30克、冰糖适量。

方法:将五味子加入适量的清水中,放入砂锅中煎煮30分钟,浓缩成糖浆状,加入适量的冰糖。

服用:每次取5毫升,将糖浆舔入口中,每天3次。

功效:五味子糖浆具有润肺止咳、止痛的作用,适用于咳嗽痰少、干咳无痰等病症。

在使用中草药煎剂配方缓解慢性咳嗽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根据个人情况选择合适的配方。

不同的病症需要选择不同的配方,合理使用草药才能达到良好的疗效。

2. 咳嗽时避免寒冷刺激。

患者在服用中草药期间,应避免接触寒冷风寒之物,注意保暖,以免加重病情。

3. 草药过敏者慎用。

有些人对某些中草药可能有过敏反应,如出现过敏症状,应立即停止服用并咨询医生。

中医药治疗咳嗽的方子

中医药治疗咳嗽的方子

中医药治疗咳嗽的方子有:
1.止嗽立效丸:成分包括葶苈子、莱菔子、甘草、苦杏仁、麻黄
等,功效为祛痰、治咳嗽、平喘,适宜人群为急性支气管炎或风寒感冒导致的急喘、咳嗽,有很好的定喘、止咳的效果。

2.橘红颗粒:成分包括化橘红、桔梗、麦冬、浙贝母、苦杏仁、
法半夏、款冬花、紫苏子、茯苓、甘草等,功效为清肺、化痰、止咳,适用于热咳、痰多的人群。

3.枇杷止咳颗粒:成分包括枇杷叶、桔梗、百部、罂粟壳、白前
等,功效为止咳化痰,适用于普通咳嗽以及支气管炎引起的咳嗽。

4.咳特灵片:成分包括小叶榕和马来酸氯苯那敏,功效为有非常
好的止咳、平喘、消炎的功效,适用于一般的感冒、炎症以及支气管炎引起的咳嗽。

5.川贝枇杷膏:成分包括枇杷叶、川贝母、款冬花、北沙参、桔
梗、五味子、杏仁水、水半夏、薄荷脑等,功效为清热、化痰、润肺、止咳平喘,适用于肺热引起的咳嗽,咽喉痛、声音嘶哑、胸闷、咳嗽痰多、不易咳出。

6.三拗片:主要用于风寒袭肺型咳嗽,表现为咳嗽声重,气急,
咽痒等。

7.复方鲜竹沥液:用于风热犯肺型咳嗽,表现为咳嗽频繁,气粗
或咳声嘎哑等。

8.蜜炼川贝枇杷膏:用于风燥伤肺型咳嗽,表现为干咳无痰或痰
少而黏等。

9.通宣理肺丸:用于痰热蕴肺型咳嗽,表现为咳嗽气息粗促,痰
多质黏厚或稠黄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止咳奇效千年中药方治咳中草药逐个数一般感冒较易控制,但咳嗽却往往拖得长久。

有权威机构对止咳药市场做了全国性调查,结果发现无论是全国还是北京、广州等中心城市,蜜炼川贝枇杷膏、蛇胆川贝液、复方甘草合剂、等中药止咳化痰药,均位于销量前列。

中药止咳化痰药占领大部分市场,原因在于疗效确切,咳嗽以后吃中药已经成为许多人的首选。

人为什么会咳嗽?人体的呼吸系统,尤其是呼吸道,是很脆弱的,因为直接与外界相通,因此容易感受空气里面异物的侵袭,而咳嗽是人体的一种保护性呼吸反射动作。

通过咳嗽反射能有效清除呼吸道内的分泌物或进入气道的异物。

但咳嗽也有不利的一面,剧烈咳嗽可导致呼吸道出血,如长期,频繁,剧烈咳嗽影响工作,休息,甚至引起喉痛,音哑和呼吸肌痛,则属病理现象。

咳嗽同时也是呼吸系统疾病的主要症状,如咳嗽无痰或痰量很少为干咳,常见于急性咽喉炎、支气管炎的初期;急性骤然发生的咳嗽,多见于支气管内异物;长期慢性咳嗽,多见于慢性支气管炎、肺结核等。

在中医看来,咳嗽乃因外感六淫,脏腑内伤,影响于肺所致有声有痰之证。

千年中药止咳奇效梧桐叶中医有说“梧桐先知秋气”之说,《贵州民间方药集》亦言:“镇咳祛痰,除风湿,治麻木。

外用止刀伤出血”,因此,此药放在开篇,是旨在告诉大家此药在组方中主要作为药引之用,一般加入药用治疗方中,用量3克,先煎或是同煎即可。

木蝴蝶又名千张纸、兜铃、三百两银药(《滇南本草》),玉蝴蝶(《张聿青医案》),云故纸(《兽医常用中药》),是为紫葳科植物木蝴蝶的干燥成熟种子,主产云南、广西、贵州。

此外,福建,广东、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亦产少量。

性味苦、寒,入肺、肝经,功用主治润肺,舒肝,和胃,生肌。

治咳嗽,喉痹,音哑,肝胃气痛,疮口不敛。

治干咳不止常配夏枯草。

此药在中医界甚为出名,治疗咳嗽的名家皆有钻研,使用此药入方可治疗燥咳及肺气肿。

选方:①治急性气管炎、百日咳等:木蝴蝶一钱,安南子三钱,桔梗一钱五分,甘草一钱,桑白皮三钱,款冬花三钱。

水煎,加冰糖三两,溶化于药液,制成糖浆,一日数回,频频服之。

(《现代实用中药》止咳糖浆)②治肝气痛:木蝴蝶二、三十张,铜铫上焙燥研细,好酒调服。

(《纲目拾遗》百部又名嗽药(陶弘景),百条根、野天门冬、百奶(《杨氏经验方》),九丛根(《草木便方》),九虫根(《分类草药性》),为百部科植物蔓生百部、直立百部或对叶百部等的块根。

性味甘苦,微温,入肺经。

功用主治温润肺气,止咳,杀虫。

治风寒咳嗽,百日咳,肺结核,老年咳喘,蛔虫、蛲虫病,皮肤疥癣、湿疹。

选方:①治肺寒壅嗽,微有痰:百部三两(炒),麻黄,杏仁四十个。

上为末,炼蜜丸如芡实大,热水化下,加松子仁肉五十粒,糖丸之,含化大妙。

(《小儿药证直诀》百部丸)②治寒邪侵于皮毛,连及于肺,令人咳:桔梗-钱五分,甘草(炙)五分,白前一钱五分,橘红一钱;百部一钱五分,紫菀一钱五分。

水煎服。

(《医学心悟》止嗽散)③治卒得咳嗽:生姜汁,百部汁。

和同合煎,服二合。

(《补缺肘后方,)④治暴咳嗽:百部根渍酒,每温服一升,日三服。

(张文仲)⑤治久嗽不巳,咳吐痰涎,重亡津液,渐成肺痿,下午发热,鼻塞项强,脚胁胀满,卧则偏左其嗽少止,偏右嗽必连发,甚则喘急,病必危殆:百部、薏苡仁、百合、麦门冬各三钱,桑白皮、白茯苓、沙参、黄耆、地骨皮各-钱五分。

水煎服。

(《本草汇言》百部汤)款冬花异名冬花(《万氏家抄方》),款花(《疮疡经验全书》),看灯花(《本草崇原集说》),为菊科植物款冬的花蕾。

性味辛、温,入肺经,功用主治润肺下气,化痰止嗽。

治咳逆喘息,喉痹。

选方:①治暴发咳嗽:款冬花二两,桑根白皮(锉)、贝母(去心)、五味子、甘草(炙,锉)各半两,知母一分,杏仁(去皮尖,炒,研)三分。

上七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盏,煎至七分,去滓温服。

(《圣济总录》款冬花汤)②治久嗽不止:紫菀三两,款冬花三两。

上药粗捣罗为散,每服三钱,以水一中盏,人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温服,日三、四服。

(《圣惠方》紫菀散)③治喘嗽不巳,或痰中有血:款冬花、百合(蒸,焙)。

上等分为细末,炼蜜为丸,如龙眼大。

每服一丸,食后临卧细嚼,姜汤咽下,噙化尤佳。

(《济生方》百花膏)桔梗异名符蔰、白药、利如、梗草、卢如(《吴普本草》),房图、荠苨(《别录》),为桔梗科植物桔梗的根。

性味苦辛、平,入肺、胃经。

功用主治开宣肺气,祛痰排脓。

治外感咳嗽,咽喉肿痛,肺痈吐脓,胸满胁痛,痢疾腹痛。

选方:①治肺痈,咳而胸满,振寒脉数,咽干不渴,时出浊唾腥臭,久久吐脓如米粥者:桔梗一两,甘草二两。

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分温再服,则吐脓血也。

(《金匮要略》桔梗汤)②治痰嗽喘急不定:桔梗一两半。

捣罗为散,用童子小便半升,煎取四合,去滓温服。

(《简要济众方》)杏仁又名杏子(《伤寒论》),木落子(《石药尔雅》),为蔷薇科植物杏或山杏等味苦的干燥种子。

性味苦、温,有毒,入肺、大肠经。

功用主治祛痰止咳,平喘,润肠。

治外感咳嗽,喘满,喉痹,肠燥便秘。

阴虚咳嗽及大便溏泄者忌服。

选方:①治肺寒卒咳嗽:细辛半两(捣为末),杏仁半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研如膏)。

上药,于铛中熔蜡半两,次下酥一分,入细辛、杏仁,丸如羊枣大。

不计时候,以绵裹一丸,含化咽津。

(《圣惠方》)②治咳逆上气:杏仁三升,熟捣如膏,蜜一升,为三分,以一分内杏仁捣,令强,更内一分捣之如膏,又内一分捣熟止。

先食已含咽之,多少自在,日三。

每服不得过半方寸匕,则痢。

(《千金方》杏仁丸)③治久患肺喘,咳嗽不止,睡卧不得者:杏仁(去皮尖,微炒)半两,胡桃肉(去皮)半两。

上件入生蜜少许,同研令极细,每一两作一十丸。

每服一丸,生姜汤嚼下,食后临卧。

(《杨氏家藏方》杏仁煎)④治上气喘急:桃仁、杏仁(并去双仁、皮尖,炒)各半两。

上二味,细研,水调生面少许,和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十丸,生姜、蜜汤下,微利为度。

(《圣济总录》双仁丸)注意本药有小毒,用量宜少。

百合异名白百合(《日华子本草》),蒜脑薯(《纲目》),为百合科植物百合、细叶百合、麝香百合及其同属多种植物鳞茎的鳞叶。

性味甘微苦、平,入心、肺经。

功用主治】润肺止咳,清心安神。

治肺费久嗽,咳唾痰血;热病后余热来清,虚烦惊悸,神志恍惚;脚气浮肿。

(1)润肺止咳:用于肺燥或阴虚之咳嗽、咯血,常配川贝。

(2)清心安神:用于热性病后余热不清、虚烦不眠、神志恍惚,常配地黄。

选方:治咳嗽不巳,或痰中有血:款冬花、百合(焙,蒸)等分。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龙眼大。

每服-丸,食后临卧细嚼,姜汤咽下,噙化尤佳。

(《济生方》百花膏)梨异名快果(陶弘景),果宗、玉乳、蜜父(《纲目》),主要为蔷薇科植物白梨、沙梨、秋子梨等栽培种的果实。

性味甘微酸、凉,入肺、胃经。

功用主治生津,润燥,清热,化痰。

治热病津伤烦渴,消渴,热咳,痰热惊狂,噎膈,便秘。

选方:①治卒咳嗽:㈠梨一颗,刺作五十孔,每孔内置椒一粒,以面裹于热火灰中煨令熟,出,停冷,去椒食之。

㈡梨,去核,纳酥蜜,面裹烧令熟,食之。

㈢梨,捣汁一升,酥一两,蜜一两,地黄汁一升。

缓火煎,细细含咽。

凡治嗽皆须待冷,喘息定后方食,热食之反伤矣,令嗽更极,不可救。

如此者,可作羊肉汤饼饱食之,便卧少时。

(《孟诜方》)②治痰喘气急:梨,剜空,纳小黑豆令满,留盖合住,系定,糠火煨熟,捣作饼,每日食之。

(《摘元方》)③清痰止嗽:梨,捣汁用,熬膏亦良,加姜汁、白蜜。

陈皮又名红橘、大红袍、川橘,性温,味苦、辛,归肺、脾经。

功能主治理气健脾,燥湿化痰。

用于胸脘胀满、食少吐泻、咳嗽多痰。

选方:治咳嗽痰多:陈皮10克,大米50克。

陈皮洗净切细,煎水去渣滤汁;大米淘净入锅,加入陈皮汁和清水适量,煮稀粥服食,每天1次。

或将陈皮研为细末,取3~5克调入煮好的稀粥内服食,早晚各1次。

具有补气健脾、化痰止咳功效,适用于咳嗽痰多、胸膈满闷等症。

无花果异名阿驲、阿驿、底珍(《酉阳杂俎》),天生子(《滇南本草》),映日果(《便民图纂》),优昙钵(《广州志》),蜜果(《群芳谱》),文仙果(《草木便方》),奶浆果(《湖南野生植物》),品仙果(《民间常用草药汇编》),为桑科植物无花果的干燥花托。

性味甘、平,入肺、胃经。

功用主治健胃清肠,消肿解毒。

治肠炎,痢疾,便秘,痔疮,喉痛,痈疮疥癣,利咽喉,开胃驱虫。

用于食欲不振,脘腹胀痛,痔疮便秘,消化不良,痔疮,脱肛,腹泻、乳汁不足,咽喉肿痛,热痢,咳嗽多痰等症。

选方:①治咽喉刺痛:无花果鲜果晒干,研末,吹喉。

(《泉州本草》)②治肺热声嘶:无花果五钱,水煎调冰糖服。

(《福建中草药》)罗汉果异名拉汗果、假苦瓜(《广西药植名录》),为葫芦科植物罗汉果的果实。

味甘、性凉、无毒,入肺、脾二经。

功用主治清肺润肠。

治百日咳、痰火咳嗽,血燥便秘。

选方:治百日咳:罗汉果一个,柿饼五钱。

水煎服。

前胡为伞形科植物白花前胡或紫花前胡的根,性味苦辛、凉,归经入肺、脾经,功用主治】宣散风热,下气,消痰。

治风热头痛,痰热咳喘,呕逆,胸膈满闷。

选方:治肺热咳嗽,痰壅,气喘不安:前胡(去芦头)一两半,贝母(去心)、白前各一两;麦门冬(去心,焙)一两半,枳壳(去瓤、麸炒)一两,芍药(亦者)、麻黄(去根节)各一两半,大黄(蒸)一两。

上八味,细切,如麻豆。

每服三钱匕,以水一盏,煎取七分,去滓,食后温服,日二。

(《圣济总录》前胡饮)川贝异名虻(《诗经》),黄虻(《管子》),苘(《尔稚》),贝母、空草(《本经》),贝父、药实(《广雅》),为百合科植物卷叶贝母、乌花贝母或棱砂贝母等的鳞茎。

性味苦甘、凉,入肺经。

功用主治润肺散结,止嗽化痰。

治虚劳咳嗽,吐痰咯血,心胸郁结,肺痿,肺痈,瘿瘤,廉疬,喉痹,乳痈。

选方:①治肺热咳嗽多痰,咽喉中干:见母(去心)一两半,甘草(炙)三分,杏仁(汤浸去皮、尖、炒)一两半。

上三味,捣罗为末,炼蜜丸如弹子大。

含化咽津。

(《圣济总录》贝母丸)②治伤风暴得咳嗽:贝母(安心)三分,款冬花、麻黄(去根节)、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研)各一两,甘草(炙锉)三分。

上五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生姜三片,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

(《圣济总录》贝母汤)③治伤寒后暴嗽、喘急;欲成肺萎、劳嗽:贝母一两半(煨令微黄)。

桔梗一两(去芦头),甘草一两(炙微赤、锉),紫菀一两(洗去苗土),杏仁半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

上药捣罗为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不计时候,以粥饮下二十丸;如弹子大,绵襄一丸,含咽亦佳。

(《圣惠力》贝母丸)④治小儿咳嗽喘闷:贝母(去心,麸炒)半两,甘草(炙)一分。

上二味捣罗为散,如二、三岁儿,每一钱匕,水七分,煎至四分,去滓,入牛黄末少许,食后温分二服,更量儿大小加减。

(《圣济总录》贝母散)⑤治百日咳:川贝母五钱,黄郁金、葶苈子、桑白皮、白前、马兜铃各五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