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三年级语文《蚂蚁的自救》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语文S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蚂蚁的救助》教案及教学反思

语文S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蚂蚁的救助》教案及教学反思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能够达到以下目标:1.理解课文《蚂蚁的救助》的故事情节、主题和教育意义;2.学习并掌握一些重要的生词,如“跌倒”、“群体”、“自私”等;3.认识“勇敢、仁爱、助人为乐”等美德;3.培养学生对待生命、关怀他人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准备1.小黑板、彩色粉笔、毛巾、水杯等教具;2.PPT或者其他电子教具;3.课件、教材和练习本等学习资料;4.学生幼小的心,耐心和耐性。
教学过程导入1.利用PPT或者小黑板预先准备好一张图片,图片上是几只蚂蚁正在为一只摔倒的同伴施以援手。
教师向学生展示图片,并问学生是否见过类似的情景,学生进行简单的回答。
2.回归到教材《蚂蚁的救助》,教师让学生自己读一遍此篇文章。
听完学生的阅读,咱们可以讨论一下文章的主题和教育意义。
通过学生的展示,使学生领会到生命和关爱的意义。
学习1.通过对课文文章的分析,教师引导学生重点理解文章内容和掌握文章中的语言表达。
一些重要的单词和短语,如“群体”、“跌倒”、“自私”等都是需要学生掌握的。
2.对于设置问题进行提问。
比如:“小蚂蚁跌倒了,其他小蚂蚁会怎么做呢?”、“在生活中我们是否需要帮助别人?我们又能怎样去帮助别人呢?”等问题。
通过提问,让学生对主题和教育意义有深刻的认知,理解“勇敢、仁爱、助人为乐”等美德。
练习1.发布练习题进行巩固:对于之前学过的一些词汇,让学生从书中或其他材料中找到相关的介绍,即“寻宝”。
例如:“跌倒”在全文中一共出现了多少次?2.发布思考题并进行讨论或总结:学生讨论对待生命和关怀他人的问题,自己该怎么去做等。
作业布置1.完成固定练习本上的作业;2.教师可以发放其他相关的阅读、写作等课外作业,让学生对于本次教学所掌握的知识有深入的了解。
教学反思该节课教学针对三年级学生,难度适中。
通过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帮助他们理解主题并掌握生词。
通过提问和思考,引导学生深入探讨文章背后的价值观和道德意义,并促使他们内心发生改变。
蚂蚁的救助教学反思

蚂蚁的救助教学反思
蚂蚁的救助教学反思范文
《蚂蚁的救助》是一篇讲读课文。
课文讲述了一群蚂蚁在遇到危难的时候相互救助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界生命的敬重之情,从而也告诉人们应该学会关爱动物,关爱生命。
本课的教学难点是使学生能够感悟到课文的主题,认识到做人应该遵循的道德准则。
为了突破这个难点,在这一课时教学中重点引导学生蚂蚁是怎样相互救助的?以及作者是怎样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的,让学生通过理解重点句和词语,引导学生知道蚂蚁是怎样奋不顾身地救助同伴的,再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感受,使学生明白:做人要做一个具有良好道德品德修养的`人,要懂得尊重生命,关爱他人,在他人有难的时候能奋力相助。
学习这篇课文既让学生感受到作者对自然界生命的敬重之情,也让学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要学会关爱。
这一课时教学中,成功的地方有:
1.教学环节紧凑,时间利用率高。
2.教材中的知识点抓得比较实,注重细节,如对标点符号的处理,进行课堂小练笔等。
3.教师讲得少,学生说得多,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4.能够创造性的利用教材。
在教学中打破教材的顺序,通过提纲携领式的问题直冲重点句段,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不足之处:
1.在课堂中学生放生读得比较少,对有感情朗读训练、指导的不到位。
2.教师的语言有待进一步提高准确性。
三年级语文《蚂蚁的自救》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三年级语文《蚂蚁的自救》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三年级语文《蚂蚁的自救》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习本课会认的字8个,会写的字_个,会掌握的词语_个.3.帮助学生学习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能够从中感悟到做人就应该具有崇高的道德品质,要知道去关爱他人,关爱生命.4.帮助学生学习课文按顺序叙述的方法,理解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意思.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写作方法.教学难点:能够感悟到课文的主题,认识到做人应该遵循怎样的道德准则.教学准备:演示稿(文字片.图片.录象)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会认的8个生字,会写的_个生字.做到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正确书写并掌握词语_个.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教学重点.难点:区分多音字的读音,把难写的字写规范.教学过程:一.解课题,学习新课1.导语:同学们,蚂蚁是一种体型极小的昆虫,然而就是这种小昆虫的相互救助之举,却给了作者以巨大的启迪.我想,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你们会对小蚂蚁产生一种新的情感,会有更多的感悟.2.板书课题,揭示课题齐读题目,思考问题:(1)〝救助〞是什么意思?(2)〝蚂蚁的救助〞是什么意思?3.默读课文,了解大意(1)边默读边想全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说一说课文大意.二.学习本课生字.新词.1.请学生提出预习生字时有什么困难.2.重点指导学生易读混,易写错的生字.3.出示生字卡,检查学习情况.4.自读全文,画出新词,再把词语放到语句中读一读.5.理解词语意思6.小结:同学们已经掌握了生字的读音,写法,还要注意多音字在不同语言环境下的读音.如〝挣扎〞与〝挣到〞都是在本课中出现的词语,但它们的读音却不一样.希望在课文的学习中,不仅能掌握字的读音,写法,还要进一步深入理解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作用,积累下来加以运用.三.再次读书,理清课文顺序.1.指名读2.学生自由读.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是怎样的?3.在书中画出不懂的地方.4.小结:多有意思的一件事呀!读后你有什么想法,请你在下节课的学习中和同学交流.四.布置作业1.抄写生字,把学会的新词放入〝词语花篮〞.2.继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帮助学生学习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能够从中感悟到做人就应该具有崇高的道德品质,要知道去关爱他人,关爱生命.3.帮助学生学习课文按顺序叙述的方法,理解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意思.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及写作顺序.教学难点:能够体验作者的情感,认识到做人的道理.教学准备:1.课前布置学生观察小蚂蚁,收集有关蚂蚁的资料.故事.2.演示文稿(小蚂蚁活动的视频)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昨天的课上,我们结识了一位可敬的动物朋友.我们了解了一个感人的故事,这就是齐读课题〝蚂蚁的救助〞1.回忆课文的主要内容.2.学生汇报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记叙的.理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二.读中感悟,体验情感1.出示自学提示:(1)是什么事引起蚂蚁相互救助的?(2)蚂蚁是怎样相互救助的?(3)我在一旁又做了什么呢?(4)从这件事中,我受到什么启发?(5)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2.小组讨论,交流想法(1)分组汇报自己自学后的想法.(2)小组内解决不懂的问题.(3)小组中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3.交流过程:学习第一部分:(1)指名读:找出事情的起因.(2)出示语句:我没有对它们实施救助,因为花盆中的水很快会渗下去,蚂蚁就可以着陆了.(3)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这句话.(4)提问:读读改写的句子,你明白了什么?书中为什么这样写?(强调原因) 学习第二部分:(1)当花盆水渗下去时,发生了什么情况,我怎么想的,准备怎么做?(2)按提示填空回答问题.当时,我想,我准备.(3)我为什么放弃救助蚂蚁的行动?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品味〝意想不到〞的意思.换一个词,意思不变.(意料之外.出乎意料等)(4)体验这种情感再自由读第三自然段.(5)读第四自然段,说说蚂蚁是怎样相互救助的?在谈救助过程时,品味词语.句子,体验作者情感.①区分〝用力〞与〝奋力〞两个词.明确:〝用力〞与〝奋力〞都是使劲的意思,〝奋力〞比〝用力〞程度更深;从〝奋力〞一词,体会到什么:作者为了与第三自然段区分,避免了重复.②哪幅插图画出了这个情景?看图说说蚂蚁怎样救遇难的同伴?③画出描写获救蚂蚁被救出后的动作的词语,你从中发现了什么?④我看到还在水中的蚂蚁时,是怎么想的?又是怎样救助落难的蚂蚁的?出示句子:我极其小心地用针尖挑开泥土,使这只小蚂蚁露了出来.③④⑤品味带点词语,说说从中感受到什么?⑥蚂蚁被救出后,又有怎样的举动呢?你从中感受到什么?⑦品味〝立即.亲吻触抚.试图.衔.碰〞等词语并想象它们当时想什么呢?说什么呢?(6)指名读第二部分,用〝先接着然后最后〞等词语说一说蚂蚁相互救助的过程.学习第三部分:(1)指名读,作者看到蚂蚁的救助过程是怎么想的?有什么感受?(2)这是一种什么样的道德品质?三.总结全文,深化理解1.作者写蚂蚁的救助这篇文章是为了什么?2.归纳板书蚂蚁的救助关爱他人关爱生命用力互相关爱奋力互相帮助继续衔舍身相救3.总结:小蚂蚁虽然弱小,然而在同伴遇到危险时,它们奋力相揪,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面对它们,我们怎能不升腾起敬重之情呢?从它们身上,我们也得到了启示,那就是 (看板书总结).4.请你对小蚂蚁说一句话.赞美它的品质.精神或谈自己的感受.四.布置作业1.完成选做题.2.积累词语.3.小练笔:小蚂蚁,我想对你说板书设计:起因:蚂蚁遇难经过:相互救助蚂蚁的救助结果:脱离危险关爱他人关爱生命点明文章的主题三年级语文《蚂蚁的自救》教学设计二【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读懂课文,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3.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学习课文懂得在生活中要知道去关爱他人,关爱生命.4.学习课文按顺序叙述的方法.【重点难点】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蚂蚁是怎样救助同伴的.难点: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看到蚂蚁相互救助情景后的感受.【教具准备】生字词语卡片.多媒体课件等.【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谈话,交流对蚂蚁的认识:蚂蚁是一种怎样的小动物呢?当蚂蚁的同伴遇到困难时,它们是怎样救助自己的同伴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新课文《蚂蚁的救助》.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生字新词.2.同桌相互读生字,纠正读音.3.教师检查读音,指导书写难写易错的生字.4.再次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三.学习课文,感悟理解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起因是什么?找有关的段落读一读.2.〝我〞看到黄蚂蚁浸在水中是怎么想的?重点指导理解〝生命力.生灵.实施.救援〞等词语.3.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重点读好描写〝我〞的句子.四.小结从第一自然段,我们知道了什么?五.布置作业把课文中自己喜欢的词语摘抄下来.第二课时一.复习引入1.复习:上节课同学们通过学习第1自然段,知道了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和起因.谁能跟大家说一说?2.过渡:〝我〞认为蚂蚁会安然无恙的,但是蚂蚁的实际处境是怎样的呢?二.学习课文,深入感悟1.默读第2.3自然段,想一想蚂蚁的处境怎样.2.〝我〞看到蚂蚁的处境后准备怎样做呢?3.当作者看到蚂蚁相互救助的情境后,感到很意外,他的决定有什么改变?4.重点理解〝这个让我心灵震撼的生命故事〞.(1)指名读这句话.(2)探究:为什么说作者的心灵感到震撼呢?5.小组合作学习第4自然段.(1)小组自由朗读文段,读后讨论:蚂蚁是怎样救助同伴的?①汇报.②相机引导体会〝小心翼翼.试探.迅速.逃离〞这些动词用得十分准确生动.(2)〝我〞是怎样救助蚂蚁的?引导学生从〝我〞的动作中感悟:〝我〞是一个怎样的人?(3)救助的结果怎样?(4)你觉得这些蚂蚁可爱吗?可爱在哪儿?(5)齐读第4自然段,深化对蚂蚁的感情.(6)默读第5自然段,引导学生理解〝我〞的感受,点明文章的主题.三.总结全文,深化文章主题,理清文章是按事情发展顺序写的四.感情共鸣你觉得蚂蚁是怎样的小动物?你想对它们说些什么呢?五.课外拓展以〝当别人遇到困难时〞为题,开一次讨论会.三年级语文《蚂蚁的自救》教学反思上这一课,来源于去年听了窦桂梅老师上的以〝母爱〞为题的阅读文章《合欢树》一课.该课堂的教学中,窦桂梅老师紧紧地抓住了〝好好活〞,把史铁生笔下那份深深的慈母深情发挥得淋漓尽致.教学中,窦老师适时地引入了史铁生其他文章,让孩子们在一种浓厚的母爱氛围中,感受作者笔下那份深沉.朴素而又高洁的母受.感受史铁生对母亲的那份真切的爱.后来,我又在网上看到了窦桂梅老师的《朋友》主题阅读教学实录.大师手笔,不同凡响.今年,我们开始进行课外阅读课的教学尝试,可是,到底怎么进行?如何操作?我简直无从下手.后来,我想,就算是东施效颦,我也学学窦老师吧.于是,我选了五篇文章.准备以《蚂蚁的救助》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渗透阅读方法的指导.从课前的准备,到课堂的实施,到课后的反思,我觉得自己成长了许多.一是更明确了课堂教学的目标意识.这堂课我共改了6次.改得最多的,是课的目标.姚校长告诉我,如果课上得失败了,但目标.方向是明确的,那么,只是操作的失误.而如果目标也没有定准确,那么,这课还有什么必要去上?我哑然.是啊,我上这课的目标是什么?一开始,我定的目标是〝感悟朋友之情〞.可是,这朋友之情的范围也太大了,〝生死之交〞是朋友之情,〝相互敬重〞也是朋友之情,〝雪中送炭〞更是朋友之情这节课,就让孩子们感悟那么多的〝友情〞,然后再联系实际,说自己的感受吗?那么,这是语文课还是品德课?我否定了这个定位.几经反复,我确定了〝通过阅读文章,感悟蚂蚁困难时不离不弃的朋友之情;通过学习,懂得课外阅读一些基本方法〞,这个定位就比较小,也比较容易操作了.二是明确了课外阅读方法指导的含义.作为课外阅读指导课,阅读方法的指导应是非常重要的.那么,这堂课中,我要渗透怎样的阅读方法的指导呢?我觉得,作为40分钟的课堂,你想把一篇文章析透,已经很难很难,更别说还要带其他的几篇文章了,那么,怎么办呢?我觉得,比较恰当地把握精读课文的度,让学生学习〝抓住主要句子理解文章中心〞应该也是一种比较好的阅读方法指导.于是,我把阅读方法指导定在了〝抓住主要句子理解文章中心〞这个方面.希望通过一篇文章的阅读指导,使学生能把这个方法迁移到学习其他几篇新的文章中去.课堂结果显示,这种迁移还是比较成功的.三是课外阅读指导的度的掌握.这个问题,我上课前觉得很困惑,上课后,还是觉得非常困惑.因为《蚂蚁的救助》这一课中的蚂蚁精神,那在危急关头,不惜牺牲自己去救助他人的品质不是平常的〝朋友〞之义所能概括的,甚至可以说,在孩子们的日常生活中,是没有这样的朋友的.对学生来说,那种在朋友需要帮助时,比如同学要向他借橡皮时,要请教他问题时,热情地帮助他的,就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友谊了.课堂上,我把重心放在那只自己刚脱离危险,却不肯离开这是非之地,拼命衔咬泥土救同伴的蚂蚁身上,通过品读那句话,让孩子们真正地感受那种〝不离不弃〞的患难之友情.教学结果显示,这样的目的还是基本达到的.但是,与之相应的是,学生的〝共鸣〞有多少?课外阅读指导课到底怎么上?主题性阅读到底如何把握?路漫漫其修远兮,还需耐心求索.初中语文优秀教学设计案例五篇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初中语优秀教学设计方案最新版5篇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教师如何写教学设计方案?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方案模板五篇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初中语文优秀教学设计模板五篇想得到高分,教学设计相关考点必须要非常熟悉,如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教学依据和教学。
《蚂蚁的救助》三年级语文教案一等奖

《蚂蚁的救助》三年级语文教案一等奖《《蚂蚁的救助》三年级语文教案一等奖》这是优秀的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蚂蚁的救助》三年级语文教案一等奖【设计理念】本文设计立足于“以读为本”的教学理念,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理清叙事顺序,抓住重点,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读懂课文,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3.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学习课文懂得在生活中要知道去关爱他人,关爱生命。
4.学习课文按顺序叙述的方法。
【重点难点】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蚂蚁是怎样救助同伴的。
难点: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看到蚂蚁相互救助情景后的感受。
【教具准备】生字词语卡片、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谈话,交流对蚂蚁的认识:蚂蚁是一种怎样的小动物呢?当蚂蚁的同伴遇到困难时,它们是怎样救助自己的同伴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新课文《蚂蚁的救助》。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生字新词。
2.同桌相互读生字,纠正读音。
3.教师检查读音,指导书写难写易错的生字。
4.再次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三、学习课文,感悟理解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起因是什么?找有关的段落读一读。
2.“我”看到黄蚂蚁浸在水中是怎么想的?重点指导理解“生命力、生灵、实施、救援”等词语。
3.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重点读好描写“我”的.句子。
四、小结从第一自然段,我们知道了什么?五、布置作业把课文中自己喜欢的词语摘抄下来。
第二课时一、复习引入1.复习:上节课同学们通过学习第1自然段,知道了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和起因。
谁能跟大家说一说?2.过渡:“我”认为蚂蚁会安然无恙的,但是蚂蚁的实际处境是怎样的呢?二、学习课文,深入感悟1.默读第2、3自然段,想一想蚂蚁的处境怎样。
2.“我”看到蚂蚁的处境后准备怎样做呢?3.当作者看到蚂蚁相互救助的情境后,感到很意外,他的决定有什么改变?4.重点理解“这个让我心灵震撼的生命故事”。
语文S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蚂蚁的救助》教案及原文

语文S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蚂蚁的救助》教案及原文《蚂蚁的救助》课文原文夏日的一个午后,我给阳台上的几盆花木浇水。
在浇石榴(liú)时,发现有几只黄蚂蚁浮在水面上挣(zhēnɡ)扎着。
我知道,蚂蚁虽不会游泳,但它们是生命力极强的小生灵。
我没有对它们实施救援,因为花盆中的水很快就会渗(shèn)下去,蚂蚁们就可以着陆了。
不一会儿,水没有了。
几只蚂蚁在湿漉(lù)漉的泥土上又恢(huī)复了正常活动,但有两只不幸的黄蚂蚁被湿泥埋(mái)住了半截身子,正努力挣扎着向外爬,可又爬不出来。
我想,我应该救助一下这两个落难者了。
我必须找一样细小的工具,不然,用手指或稍微粗点儿的小棍儿,都有可能将救助变成杀生。
但是,当我从室内取了一枚大头针走出来时,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两只被埋的蚂蚁同时被另外两只同伴救助着——那两只来救助的黄蚂蚁正在用力向外拉它们的同伴。
我放弃了与这两只黄蚂蚁争功的机会,静静地观察着这个令人感动的故事。
一只蚂蚁先被同伴救了出来。
另一只在同伴的奋力救助下,也从泥土中挣[zhènɡ]出了身子。
它们小心翼翼地向四周试探了一番,便迅速(xùnsù)逃离了。
奇怪的是,有一只黄蚂蚁却没有离开,而是在救助现场继续衔咬泥土,似乎下面还埋着什么东西。
我想看个究竟,就没有打扰它。
不久,我看到有一对小小的`触角晃动着露了出来,原来下面还有一个落难的同伴。
这次我必须要帮助它们了,因为这场“水灾”是我造成的,我在这些小生灵面前是负有责(zé)任的,甚至可以说是罪过。
我极其小心地用针尖挑[tiǎo]开泥土,使这只小蚂蚁露了出来。
黄蚂蚁看到同伴后,立即上前去亲吻(wěn)触抚(fǔ),并试图将它衔走。
这时,被救助的蚂蚁已经恢复过来,与黄蚂蚁互相用触角碰了一下,便一起离开了。
我不是昆虫学家,不知道蚂蚁的救助行为是一种偶然还是出自本能。
但我觉得在这一点上,它们确实表现出了一种我们人类所应该具有的道德品质。
三年级语文《蚂蚁的自救》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三年级语文《蚂蚁的自救》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三年级语文《蚂蚁的自救》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年级语文《蚂蚁的自救》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三年级语文《蚂蚁的自救》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1【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读懂课文,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3.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学习课文懂得在生活中要知道去关爱他人,关爱生命。
4.学习课文按顺序叙述的方法。
【重点难点】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蚂蚁是怎样救助同伴的。
难点: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看到蚂蚁相互救助情景后的感受。
【教具准备】生字词语卡片、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谈话,交流对蚂蚁的认识:蚂蚁是一种怎样的小动物呢?当蚂蚁的同伴遇到困难时,它们是怎样救助自己的同伴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新课文《蚂蚁的救助》。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生字新词。
2.同桌相互读生字,纠正读音。
3.教师检查读音,指导书写难写易错的生字。
4.再次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三、学习课文,感悟理解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起因是什么?找有关的段落读一读。
2.“我”看到黄蚂蚁浸在水中是怎么想的?重点指导理解“生命力、生灵、实施、救援”等词语。
3.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重点读好描写“我”的句子。
四、小结从第一自然段,我们知道了什么?五、布置作业把课文中自己喜欢的词语摘抄下来。
第二课时一、复习引入1.复习:上节课同学们通过学习第1自然段,知道了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和起因。
谁能跟大家说一说?2.过渡:“我”认为蚂蚁会安然无恙的,但是蚂蚁的实际处境是怎样的呢?二、学习课文,深入感悟1.默读第2、3自然段,想一想蚂蚁的处境怎样。
三年级语文下册蚂蚁的救助教案

三年级语文下册《蚂蚁的救助》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蚂蚁的生活习性,知道蚂蚁是如何救助同伴的。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图片,激发学生对蚂蚁的兴趣。
(2)运用多媒体展示蚂蚁的生活场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3)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注生态环境的意识。
(2)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 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蚂蚁救助同伴的过程。
三、教学难点1. 蚂蚁生活习性的理解。
2. 怎样运用课文中的句子进行表达。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蚂蚁图片及视频资料。
3. 生字词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蚂蚁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蚂蚁的外形特点。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蚂蚁的了解。
(3)引入课文《蚂蚁的救助》,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讲解生字词,让学生跟读并组词。
(3)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感受蚂蚁的救助过程。
3. 理解课文内容(1)教师提问,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总结蚂蚁的救助过程。
(2)学生讨论:蚂蚁为什么能够救助同伴?(3)教师总结:蚂蚁之间团结协作,共同面对困难,展现了互帮互助的精神。
4. 实践运用(1)学生发挥想象,以蚂蚁为主人公,创作一个小故事。
(2)学生上台分享自己的作品,大家共同欣赏、评价。
5. 小结课堂(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蚂蚁的救助行为。
(2)学生谈收获,表达自己对蚂蚁精神的认同。
(3)布置课后作业:观察蚂蚁,了解蚂蚁的生活习性,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拓展1. 出示其他小动物的图片,如蝴蝶、蜜蜂等,引导学生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
2. 学生分小组进行研究,每组选择一个小动物,深入了解其生活习性,并制作手抄报。
三年级下语文《蚂蚁的救助》教案公开课

三年级下语文《蚂蚁的救助》教案公开课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蚂蚁的救助》的主要内容和情感表达。
2.培养学生关爱小动物、珍惜生命的意识。
3.提高学生的朗读、默读、复述和表达能力。
4.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中的美好事物,激发写作灵感。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蚂蚁救助同伴的精神。
2.培养学生关爱小动物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蚂蚁之间的团结互助精神。
2.激发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提高写作能力。
四、教学准备1.课文《蚂蚁的救助》2.PPT课件3.教学视频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一只蚂蚁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蚂蚁的特点。
(2)提问:你们知道蚂蚁有哪些生活习性?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2.学习课文(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
(2)教师带领学生分段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引导学生说出蚂蚁救助同伴的过程,体会蚂蚁之间的团结互助精神。
3.情感体验(1)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蚂蚁救助同伴的看法,感受蚂蚁的精神。
(2)播放教学视频,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蚂蚁救助同伴的过程。
4.写作训练(1)引导学生回忆自己曾经帮助过他人的经历,进行口头表达。
(2)教师出示写作题目:“我学会了帮助他人”,要求学生围绕题目进行写作。
(3)教师进行写作指导,提醒学生注意写作结构和语言表达。
(2)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学会关爱小动物,珍惜生命。
6.课后作业(1)熟读课文《蚂蚁的救助》。
(2)写一篇关于“我学会了帮助他人”的作文。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蚂蚁的救助》,让学生深刻理解了蚂蚁之间的团结互助精神,培养了学生关爱小动物、珍惜生命的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表达,提高了学生的朗读、默读、复述和表达能力。
同时,通过写作训练,激发了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提高了写作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仍有个别学生参与度不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
七、教学评价1.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三年级语文《蚂蚁的自救》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本文讲的是蚂蚁在遇到危险的时候互相救助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界生命的敬重之情,从而也告诉人们应该学会关爱动物,关爱生命.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三年级语文《蚂蚁的自救》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三年级语文《蚂蚁的自救》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习本课会认的字8个,会写的字15个,会掌握的词语14个.3、帮助学生学习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能够从中感悟到做人就应该具有崇高的道德品质,要知道去关爱他人,关爱生命.4、帮助学生学习课文按顺序叙述的方法,理解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意思.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写作方法.教学难点:能够感悟到课文的主题,认识到做人应该遵循怎样的道德准则.教学准备:演示稿(文字片、图片、录象)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会认的8个生字,会写的15个生字.做到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正确书写并掌握词语14个.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教学重点、难点:区分多音字的读音,把难写的字写规范.教学过程:一、解课题,学习新课1、导语:同学们,蚂蚁是一种体型极小的昆虫,然而就是这种小昆虫的相互救助之举,却给了作者以巨大的启迪.我想,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你们会对小蚂蚁产生一种新的情感,会有更多的感悟.2、板书课题,揭示课题齐读题目,思考问题:(1) 救助是什么意思?(2) 蚂蚁的救助是什么意思?3、默读课文,了解大意(1)边默读边想全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说一说课文大意.二、学习本课生字、新词.1、请学生提出预习生字时有什么困难.2、重点指导学生易读混,易写错的生字.3、出示生字卡,检查学习情况.4、自读全文,画出新词,再把词语放到语句中读一读.5、理解词语意思6、小结:同学们已经掌握了生字的读音,写法,还要注意多音字在不同语言环境下的读音.如挣扎与挣到都是在本课中出现的词语,但它们的读音却不一样.希望在课文的学习中,不仅能掌握字的读音,写法,还要进一步深入理解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作用,积累下来加以运用.三、再次读书,理清课文顺序.1、指名读2、学生自由读.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是怎样的?3、在书中画出不懂的地方.4、小结:多有意思的一件事呀!读后你有什么想法,请你在下节课的学习中和同学交流.四、布置作业1、抄写生字,把学会的新词放入词语花篮 .2、继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帮助学生学习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能够从中感悟到做人就应该具有崇高的道德品质,要知道去关爱他人,关爱生命.3、帮助学生学习课文按顺序叙述的方法,理解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意思.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及写作顺序.教学难点:能够体验作者的情感,认识到做人的道理.教学准备:1、课前布置学生观察小蚂蚁,收集有关蚂蚁的资料、故事.2、演示文稿(小蚂蚁活动的视频)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昨天的课上,我们结识了一位可敬的动物朋友.我们了解了一个感人的故事,这就是齐读课题蚂蚁的救助 1、回忆课文的主要内容.2、学生汇报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记叙的.理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二、读中感悟,体验情感1、出示自学提示:(1)是什么事引起蚂蚁相互救助的?(2)蚂蚁是怎样相互救助的?(3)我在一旁又做了什么呢?(4)从这件事中,我受到什么启发?(5)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2、小组讨论,交流想法(1)分组汇报自己自学后的想法.(2)小组内解决不懂的问题.(3)小组中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3、交流过程:学习第一部分:(1)指名读:找出事情的起因.(2)出示语句:我没有对它们实施救助,因为花盆中的水很快会渗下去,蚂蚁就可以着陆了.(3)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这句话.(4)提问:读读改写的句子,你明白了什么?书中为什么这样写?(强调原因)学习第二部分:(1)当花盆水渗下去时,发生了什么情况,我怎么想的,准备怎么做?(2)按提示填空回答问题.当时,我想,我准备.(3)我为什么放弃救助蚂蚁的行动?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品味意想不到的意思.换一个词,意思不变.(意料之外、出乎意料等)(4)体验这种情感再自由读第三自然段.(5)读第四自然段,说说蚂蚁是怎样相互救助的?在谈救助过程时,品味词语、句子,体验作者情感.①区分用力与奋力两个词.明确: 用力与奋力都是使劲的意思, 奋力比用力程度更深;从奋力一词,体会到什么:作者为了与第三自然段区分,避免了重复.②哪幅插图画出了这个情景?看图说说蚂蚁怎样救遇难的同伴?③画出描写获救蚂蚁被救出后的动作的词语,你从中发现了什么?④我看到还在水中的蚂蚁时,是怎么想的?又是怎样救助落难的蚂蚁的?出示句子:我极其小心地用针尖挑开泥土,使这只小蚂蚁露了出来.③④⑤品味带点词语,说说从中感受到什么?⑥蚂蚁被救出后,又有怎样的举动呢?你从中感受到什么?⑦品味立即、亲吻触抚、试图、衔、碰等词语并想象它们当时想什么呢?说什么呢?(6)指名读第二部分,用先接着然后最后等词语说一说蚂蚁相互救助的过程.学习第三部分:(1)指名读,作者看到蚂蚁的救助过程是怎么想的?有什么感受?(2)这是一种什么样的道德品质?三、总结全文,深化理解1、作者写蚂蚁的救助这篇文章是为了什么?2、归纳板书蚂蚁的救助关爱他人关爱生命用力互相关爱奋力互相帮助继续衔舍身相救3、总结:小蚂蚁虽然弱小,然而在同伴遇到危险时,它们奋力相揪,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面对它们,我们怎能不升腾起敬重之情呢?从它们身上,我们也得到了启示,那就是 (看板书总结).4、请你对小蚂蚁说一句话.赞美它的品质、精神或谈自己的感受.四、布置作业1、完成选做题.2、积累词语.3、小练笔:小蚂蚁,我想对你说板书设计:起因:蚂蚁遇难经过:相互救助蚂蚁的救助结果:脱离危险关爱他人关爱生命点明文章的主题三年级语文《蚂蚁的自救》教学设计二【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读懂课文,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3.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学习课文懂得在生活中要知道去关爱他人,关爱生命.4.学习课文按顺序叙述的方法.【重点难点】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蚂蚁是怎样救助同伴的.难点: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看到蚂蚁相互救助情景后的感受.【教具准备】生字词语卡片、多媒体课件等.【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谈话,交流对蚂蚁的认识:蚂蚁是一种怎样的小动物呢?当蚂蚁的同伴遇到困难时,它们是怎样救助自己的同伴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新课文《蚂蚁的救助》.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生字新词.2.同桌相互读生字,纠正读音.3.教师检查读音,指导书写难写易错的生字.4.再次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三、学习课文,感悟理解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起因是什么?找有关的段落读一读.2. 我看到黄蚂蚁浸在水中是怎么想的?重点指导理解生命力、生灵、实施、救援等词语.3.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重点读好描写我的句子.四、小结从第一自然段,我们知道了什么?五、布置作业把课文中自己喜欢的词语摘抄下来.第二课时一、复习引入1.复习:上节课同学们通过学习第1自然段,知道了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和起因.谁能跟大家说一说?2.过渡: 我认为蚂蚁会安然无恙的,但是蚂蚁的实际处境是怎样的呢?二、学习课文,深入感悟1.默读第2、3自然段,想一想蚂蚁的处境怎样.2. 我看到蚂蚁的处境后准备怎样做呢?3.当作者看到蚂蚁相互救助的情境后,感到很意外,他的决定有什么改变?4.重点理解这个让我心灵震撼的生命故事 .(1)指名读这句话.(2)探究:为什么说作者的心灵感到震撼呢?5.小组合作学习第4自然段.(1)小组自由朗读文段,读后讨论:蚂蚁是怎样救助同伴的?①汇报.②相机引导体会小心翼翼、试探、迅速、逃离这些动词用得十分准确生动.(2) 我是怎样救助蚂蚁的?引导学生从我的动作中感悟: 我是一个怎样的人?(3)救助的结果怎样?(4)你觉得这些蚂蚁可爱吗?可爱在哪儿?(5)齐读第4自然段,深化对蚂蚁的感情.(6)默读第5自然段,引导学生理解我的感受,点明文章的主题.三、总结全文,深化文章主题,理清文章是按事情发展顺序写的四、感情共鸣你觉得蚂蚁是怎样的小动物?你想对它们说些什么呢?五、课外拓展以当别人遇到困难时为题,开一次讨论会.三年级语文《蚂蚁的自救》教学反思上这一课,来源于去年听了窦桂梅老师上的以母爱为题的阅读文章《合欢树》一课.该课堂的教学中,窦桂梅老师紧紧地抓住了好好活 ,把史铁生笔下那份深深的慈母深情发挥得淋漓尽致.教学中,窦老师适时地引入了史铁生其他文章,让孩子们在一种浓厚的母爱氛围中,感受作者笔下那份深沉、朴素而又高洁的母受.感受史铁生对母亲的那份真切的爱.后来,我又在网上看到了窦桂梅老师的《朋友》主题阅读教学实录.大师手笔,不同凡响.今年,我们开始进行课外阅读课的教学尝试,可是,到底怎么进行?如何操作?我简直无从下手.后来,我想,就算是东施效颦,我也学学窦老师吧.于是,我选了五篇文章.准备以《蚂蚁的救助》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渗透阅读方法的指导.从课前的准备,到课堂的实施,到课后的反思,我觉得自己成长了许多.一是更明确了课堂教学的目标意识.这堂课我共改了6次.改得最多的,是课的目标.姚校长告诉我,如果课上得失败了,但目标、方向是明确的,那么,只是操作的失误.而如果目标也没有定准确,那么,这课还有什么必要去上?我哑然.是啊,我上这课的目标是什么?一开始,我定的目标是感悟朋友之情 .可是,这朋友之情的范围也太大了, 生死之交是朋友之情, 相互敬重也是朋友之情, 雪中送炭更是朋友之情这节课,就让孩子们感悟那么多的友情 ,然后再联系实际,说自己的感受吗?那么,这是语文课还是品德课?我否定了这个定位.几经反复,我确定了通过阅读文章,感悟蚂蚁困难时不离不弃的朋友之情;通过学习,懂得课外阅读一些基本方法 ,这个定位就比较小,也比较容易操作了.二是明确了课外阅读方法指导的含义.作为课外阅读指导课,阅读方法的指导应是非常重要的.那么,这堂课中,我要渗透怎样的阅读方法的指导呢?我觉得,作为40分钟的课堂,你想把一篇文章析透,已经很难很难,更别说还要带其他的几篇文章了,那么,怎么办呢?我觉得,比较恰当地把握精读课文的度,让学生学习抓住主要句子理解文章中心应该也是一种比较好的阅读方法指导.于是,我把阅读方法指导定在了抓住主要句子理解文章中心这个方面.希望通过一篇文章的阅读指导,使学生能把这个方法迁移到学习其他几篇新的文章中去.课堂结果显示,这种迁移还是比较成功的.三是课外阅读指导的度的掌握.这个问题,我上课前觉得很困惑,上课后,还是觉得非常困惑.因为《蚂蚁的救助》这一课中的蚂蚁精神,那在危急关头,不惜牺牲自己去救助他人的品质不是平常的朋友之义所能概括的,甚至可以说,在孩子们的日常生活中,是没有这样的朋友的.对学生来说,那种在朋友需要帮助时,比如同学要向他借橡皮时,要请教他问题时,热情地帮助他的,就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友谊了.课堂上,我把重心放在那只自己刚脱离危险,却不肯离开这是非之地,拼命衔咬泥土救同伴的蚂蚁身上,通过品读那句话,让孩子们真正地感受那种不离不弃的患难之友情.教学结果显示,这样的目的还是基本达到的.但是,与之相应的是,学生的共鸣有多少?课外阅读指导课到底怎么上?主题性阅读到底如何把握?路漫漫其修远兮,还需耐心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