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知识结构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8单元知识归类

单元复习与测评方案第一单元知识归类一、会写词语适宜 白鹤 镜匣 恩惠 精巧 配合 身段 生硬 寻常 忘却 清晨 孤独 悠然 黄昏 嫌弃 朱红 镶嵌框定 哨位 韵味 播种 浇水 吩咐 榨油 爱慕体面 深夜 半亩 亭子 矮小 懂得 糕饼 茶叶桂花 箩筐 外婆 沉浸 缠绕 捡起 木兰花 美中不足二、辨字组词⎩⎪⎨⎪⎧宜(适宜)谊(友谊)⎩⎪⎨⎪⎧嫌(嫌弃)谦(谦虚)⎩⎪⎨⎪⎧朱(朱红)未(未来)⎩⎪⎨⎪⎧嵌(嵌入)崭(崭新)⎩⎪⎨⎪⎧框(门框)筐(箩筐) ⎩⎪⎨⎪⎧哨(口哨)梢(树梢)⎩⎪⎨⎪⎧恩(恩人)思(思想)⎩⎪⎨⎪⎧韵(音韵)韶(韶山)⎩⎪⎨⎪⎧亩(一亩)奋(奋斗)⎩⎪⎨⎪⎧播(播放)插(插秧) ⎩⎪⎨⎪⎧浇(浇水)绕(围绕)⎩⎪⎨⎪⎧吩(吩咐)份(一份)⎩⎪⎨⎪⎧咐(嘱咐)附(附近)⎩⎪⎨⎪⎧亭(亭子)停(停车)⎩⎪⎨⎪⎧慕(羡慕)墓(坟墓) ⎩⎪⎨⎪⎧矮(矮小)短(长短)⎩⎪⎨⎪⎧懂(懂事)谨(谨慎)⎩⎪⎨⎪⎧兰(兰花)三(三个)⎩⎪⎨⎪⎧箩(箩筐)萝(萝卜)⎩⎪⎨⎪⎧饼(月饼)拼(拼音) ⎩⎪⎨⎪⎧浸(沉浸)侵(入侵) ⎩⎪⎨⎪⎧茶(茶叶)荼(荼毒) ⎩⎪⎨⎪⎧捡(捡拾)检(检查)三、多音字便⎩⎪⎨⎪⎧pián(价格便宜)biàn(便利)待⎩⎪⎨⎪⎧dāi(待一会儿)dài(等待) 散⎩⎪⎨⎪⎧sǎn(散漫)sàn(散步) 难⎩⎪⎨⎪⎧nán(难得)nàn(有难) 落⎩⎪⎨⎪⎧luò(落败)luō(大大落落)là(丢三落四)lào(落价) 鲜⎩⎪⎨⎪⎧xiān(新鲜)xiǎn(鲜有)挨⎩⎪⎨⎪⎧āi (挨近)ái (挨打)四、近义词精巧—精妙 适宜—合适 悠然—悠闲 恩惠—恩德安稳—沉稳 分辨—辨别 爱慕—羡慕 开辟—开垦居然—竟然 吩咐—嘱咐 便宜—低廉 盛开—开放欣赏—观赏 姿态—姿势 仔细—认真 喜欢—喜爱寻找—寻觅 熟悉—熟识 繁茂—茂盛 索性—干脆异常—特别 孤独—孤单(孤寂) 神气十足—神气活现 不动声色—不露声色五、反义词安稳—动荡 恩惠—仇恨 悠然—忙乱 便宜—昂贵喜欢—讨厌 爱慕—嫌弃 体面—寒酸 盛开—凋谢仔细—马虎 成熟—稚嫩 完整—残缺 担心—放心新鲜—腐烂 简易—复杂 温暖—寒冷 熟悉—陌生美中不足—十全十美 淘气—乖巧 神气十足—愁眉苦脸 不动声色—怒形于色六、词语搭配精巧的诗 精美的包装 精美的花纹精良的装备 精妙的工艺品七、成语1.成语盘点美中不足 神气十足 不动声色2.成语接龙美中不足→足智多谋→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天公不作美八、诗文佳句垂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复习提纲

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复习提纲一、内容编排本单元要求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描写人物的一些基本方法,因此编排了四篇课文:《七律·长征》、《开国大典》、《青山处处埋忠骨》、《毛主席在花山》。
二、知识点(一)《七律·长征》1、作者简介: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笔名子任,湖南湘潭韶山冲人,中国人民的领袖,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2、写作背景:《长征》是毛泽东同志在1935年10月写的一首七律诗,这首诗生动地描述了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途中战胜艰难险阻的过程。
3、句句:A、本诗总起句:“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此句总领全篇,概述了红军长征历经的千难万险以及面对这些艰险的态度。
B、“万水”的代表:金沙江、大渡河。
“千山“的代表:五岭、乌蒙、岷山。
C、“云崖暖”:“暖”字表达了红军巧渡金沙江的欢快心情。
“铁索寒”:“寒”字表现了红军飞夺泸定桥的惊险悲壮。
4、诗的主题:本诗通过对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艰难历程的生动描述,热情地歌颂了中国工农红军不怕艰难困苦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5、按正确的节奏朗读这首诗,理解全诗意思。
6、写作特点:①“七律”,诗体名,七言律诗的简称。
每首八行,每行七个字,每两行为一句,共四句,分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
②夸张的手法——“乌蒙磅礴走泥丸”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7、学习感悟:一首短短的七律,浓缩了长征过程中的艰险、曲折与悲壮,深深震撼了我们的心灵。
在诗中,我们领略了中国共产党人豪情万丈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感受到了中国革命的波澜壮阔,气势恢弘,更体会到了如今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作为一名小学生,我们要用“长征”精神去征服学习、生活上的一座座高山,一条条大河,长大后做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 第八单元知识点梳理

第八单元 单元知识小结一、易读错的字不耻下问(chǐ) 水浒传(hǔ) 烦琐(suǒ)无病而呻(shēn ) 某年(mǒu )二、易写错的字诵:右边中间有一点。
岂:下半部分是“己”不是“已”。
皆:下半部分是“白”不是“日”。
限:右边是“艮”不是“良”。
凯:第六笔是竖提。
三、重点词语所谓 诵读 舅父 述说 荒唐 访问 书刊 质朴 英雄 厌烦 斩断 无限 凯旋 衰败 辛酸 篇章 刊物 烦琐 某年 诸葛亮 贾宝玉 不耻下问 岂有此理 诲人不倦 真情实感 一知半解 津津有味四、多音字识⎩⎪⎨⎪⎧zhì(博闻强识)shí(识别) 好⎩⎪⎨⎪⎧hào(好学)hǎo (好事) 传⎩⎪⎨⎪⎧zhuàn(自传)chuán(传阅) 着⎩⎪⎨⎪⎧zhuó(着手)zhāo (招数)zháo(着急)zhe(悬着) 卷⎩⎪⎨⎪⎧juàn(万卷书)juǎn (花卷)五、形近字⎩⎪⎨⎪⎧诲(教诲)晦(晦气) ⎩⎪⎨⎪⎧琐(琐事)锁(锁链)六、近义词华丽—华美 居然—竟然 学而不厌—手不释卷诲人不倦—谆谆教诲 无病而呻—无病呻吟 栩栩如生—惟妙惟肖 一知半解—似懂非懂 津津有味—兴致勃勃七、反义词华丽—朴素 烦琐—简单 不耻下问—好为人师学而不厌—骄傲自满 一知半解—融会贯通 朦朦胧胧—清清楚楚 津津有味—索然无味 无病而呻—直抒胸臆八、词语搭配(栩栩如生)的人物 (一知半解)地读听得(津津有味)九、词语归类形容勤奋好学的四字词语:敏而好学孜孜不倦学而不厌形容艺术形象非常逼真的词语:栩栩如生惟妙惟肖活灵活现十、句子积累1. 比喻句:(1)书,被人们称为人类文明的“长生果”。
(2)在记忆中,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恰似一幅流光溢彩的画页,也似一阕跳跃着欢快音符的乐章。
2. 排比句:人们都爱秋天,爱她的天高气爽,爱她的云淡日丽,爱她的香飘四野。
十一、考点提示1. 背诵:《古人谈读书》《观书有感》。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基础知识(复习总结)

第八单元基础知识点总结25 古人谈读书读准字音默而识(zhì)之 教诲(huì)称谓(wèi)耻(chǐ)辱诵(sòng)读写对字形耻:耳字旁的末笔是提。
岂:下部是“己”,最后一笔的竖弯钩的“竖”要短,“弯”要写长。
形近字耻(羞耻) 诲(教诲) 诵(诵读)聒(聒噪) 悔(后悔) 涌(涌现)词语拓展1.表示书读得多的成语:博览群书 学富五车 博闻强识博学多才 满腹经纶 博古通今2.表示读书刻苦的成语:废寝忘食 手不释卷 通宵达旦夜以继日 凿壁偷光 悬梁刺股囊萤映雪重点句子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知:同“智”,智慧。
(2)译文: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才是真正的智慧。
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1)敏:此处指聪敏。
好:喜好。
耻:以……为耻。
(2)译文:天资聪明而又好学的人,不以向地位、学问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
3.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1)厌:满足。
诲:教诲。
(2)译文: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满足,教诲人不知道疲倦。
4.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1)敏:此处指勤勉。
(2)译文:我并不是生下来就有知识的人,而是爱好古代文化,勤奋地求取知识的人。
5.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1)谓:说。
(2)译文: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叫作心到、眼到、口到。
(3)三到:指的是心要悟到,眼要看到,口要读到。
心要悟,指思考,只有“悟”——反复品味,才能理解书中精义;眼要仔细看,才能全面准确地记住知识;嘴要读出声来,以便调动听觉、视觉的综合作用,增强记忆,帮助理解。
感知课文《古人谈读书》主要记录了古人有关读书、学习的言论。
第一则选自《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关于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六句话;第二则是朱熹的学习方法,告诉我们读书要心想、眼看、口诵。
26 忆 读 书读准字音舅(jiù)父 津(jīn)津有味斩(zhǎn)杀水浒(hǔ)传日寇(kòu)刊(kān)物写对字形津:右部第二笔是长横,最后一笔是竖。
2019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知识要点背诵小结归纳

新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知识要点归纳内容目录:易读错的字、词语听写、形近词组词、词语搭配、近义词、反义词、日积月累、成语积累、词语解释、佳句背诵、课文中心思想回顾、课文重点内容解析。
一、易读错的字。
教诲.(huíhuì)窥.视(guīkuī)水浒.(xǔhǔ)斩.断(zǎn zhǎn)书刊.(kān kàn)某.人(mǒu mǔ)栩.栩(xǔ yǔ)发酵.(xiào jiào)馈.赠(kuì guì)借鉴.(qiān jiàn)万卷.书(juǎn juàn)美差.(chāi ch à)过瘾.(yǐn yǐng)积累.(lèi lěi)嬉.笑(xìxī)二、词语听写。
舅父津津有味豪杰英雄无限一知半解勉勉强强哭哭啼啼厌烦荒唐辛酸兴亡盛衰总而言之统而言之做人处事访问精彩烦琐索然无味朦朦胧胧堆砌自作多情风花雪月真情实感质朴浅显篇章心动神移国际刊物三、形近词组词。
耻(无耻)谓(称谓)岂(岂敢)窥(窥视)职(职业)胃(胃口)记(记忆)窍(窍门)址(地址)猬(刺猬)凯(凯旋)皆(比比皆是)诲(教诲)诵(背诵)恒(恒心)楷(楷模)海(海边)通(通往)担(担子)缺(缺少)梅(梅花)涌(涌现)胆(胆子)决(决定)舅(舅父)限(限制)述(述说)琐(琐屑)鼠(老鼠)根(根本)达(到达)锁(金锁)津(津津有味)眼(眼前)贾(商贾)朴(朴实)律(规律)凯(凯哥)栗(栗子)扑(扑倒)建(建设)饥(饥饿)衰(衰弱)篇(一篇)崭(崭新)肌(肌肉)哀(悲哀)编(编织)斩(斩断)葛(姓葛)刊(刊物)析(分析)喝(喝水)刑(刑法)四、修饰词。
(极生动)的性格(风花雪月)的文字(质朴浅显)的篇章(流光溢彩)的画页(如饥似渴)的少年(花纹驳杂)的石墙(轻飘)的衣袖(宽大)的衣衫(沉甸甸)的果实(清冷)的黄昏(呕心沥血)的创造五、近义词、反义词。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知识结构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教学计划一、单元教材分析:本组教材以“走进毛泽东”为专题,安排了四篇课文,分别是《七律.长征》《开国大典》《青山处处埋忠骨》《毛主席在花山》。
这四篇课文从不同角度反映了毛泽伟人的风采和凡人情怀,读后让人深深感受到毛泽东他是杰出的诗人,他是伟大的领袖,他是慈爱的父亲。
二、单元教学目标:1.会写“丸、崖、岷”等17个生字,会认27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典礼、委员、协商”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抓住文章中的关键语句,走近毛泽东,感受伟人的风采和凡人的情怀,感受他作为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宽阔心胸和无私的襟怀。
4.在感受过程中,让学生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学习场面描写和人物描写的基本方法。
5.举行“革命领袖、英雄人物影视作品推介会”,加深对革命领袖和英雄人物的崇敬之情。
三、单元重难点:1.感受毛泽东伟人的风采和凡人的情怀。
2.抓住文章中的关键语句,进一步感受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毛泽东的伟人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3.抓住课文中,对毛主席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感受毛泽东作为普通人的情感世界,感受他作为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宽阔心胸和无私的襟怀。
四、单元课时安排:约14课时《七律.长征》3课时《开国大典》3课时《青山处处埋忠骨》 1课时《毛主席在花山》 1课时《口语交际.习作》 4课时《交流平台“日积月累》 2课时,第八单元知识点梳理基础知识:词语盘点中的词语及相关形近字、同音字。
易错字的读音字形,书写要规范。
背诵默写:日积月累及第二十五课《七律·长征》、二十六课《开国大典》的第七自然段。
课文一定要熟读,了解内容及写作方法。
知识点梳理:一、基础知识:1、易写错的字:诞生(挺)、瞻仰(詹)、爆发(暴)、悬崖(涯)飘拂(佛)、电钮(扭)、汇集(会)2、易读错的字词:磅礴(páng bó)拟(nǐ)定地域(yù)奔赴(bēn fù)踌躇(chóu chú)黯(àn)然石碾(niǎn)簸箕(bō jī)笤帚(tiáo zhou) 夜以继(jì)日舀(yǎo)水沏(qī)茶殉(xùn)职3、易混淆的形近字:丸——九崖——涯珉——泯宾——殡泽——择协——胁奏——揍——凑——秦钮——扭——纽拂——佛——弗嗓——搡——槡4、应掌握的词语意思:等闲:平平常常逶迤:弯弯曲曲连绵不断的样子。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知识梳理

5.3 第八单元知识梳理一、多音字组词shí(识别)juǎn(卷尺) chuán(传播) bēn(奔跑) chā(差别)识卷传奔差 chà(差不多)zhì(识念)juàn(卷纸) zhuàn(传记) bèn(投奔) chāi(出差)Cī(参差不齐)二、形近字组词诲(教诲)耻(可耻)诵(背诵)皆(草木皆兵)津(天津)斩(斩首)悔(悔恨)聒(鸟聒)涌(涌现)谐(和谐)律(法律)暂(暂时)衰(衰老)琐(琐碎)刊(书刊)籍(户籍)鉴(鉴定)寇(敌寇)哀(悲哀)锁(锁链)刑(刑法)藉(声名狼藉)签(标签)冠(冠军)三、填空1.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智慧意思: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才是真正的智慧。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敏:聪敏好: 喜好耻:以......为耻下问:向地位、学问不如自己的人请教。
意思:才思敏捷而又喜爱学习,不以向地位、学问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识: 记住厌:满足诲: 教诲意思: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勤奋学习而不满足,教诲他人而不疲倦。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敏:勤勉意思:我不是生来就是有知识的人,而是喜欢古代文化,勤勉地去求得它的人。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意思:学习时总觉得像赶不上,学得了还总怕会丢失。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意思:我曾经整天不吃,整夜不睡,用来冥思苦想,结果并没有好处,不如学习。
这些都出自“四书”之一的《论语》,是孔子关于(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六句话。
2.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心既矣),眼口岂不到乎?这段话出自(宋)(朝代)的(朱熹)。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详细知识点总结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详细知识点总结一、概括本单元主题为文学与人物形象,主要涵盖了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的知识点。
本单元涵盖了多篇经典文学作品,包括古诗文和现代文。
通过对这些课文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到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品质和精神风貌,同时加深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本单元知识点不仅包括对文学基础知识的考察,还包括对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的培养。
在课程结构上,强调了对学生人文素养的熏陶和提升,以及语言和文学的实践与体验。
重点要求学生能够正确理解文本内容,领会人物精神品质,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此外本单元还涉及了一些关于写作和口语交际的技巧和方法,总体而言本单元知识点丰富多样,旨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接下来我们将详细解析本单元的各个知识点。
1. 简述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的主题和特点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的主题聚焦于“中华优秀文化”的各个方面。
这一单元通过一系列富有文化内涵的课文,向学生展示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
特点方面本单元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文化自信心,通过具体课文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
课文内容涵盖了古典名著、民间故事、传统诗歌等,既有深度的文化内涵,又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同时本单元也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提取关键信息,理解文章主旨,体会作者情感。
整体上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旨在帮助学生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识和了解,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
2. 概括本文的目的和内容本文的目的在于对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的知识点进行全面的梳理和总结,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本单元的学习内容。
本文的内容主要包括对第八单元课文的概述,重点词汇、短语和句子的解析,以及本单元所涉及的文学常识和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
通过本文的阅读,学生可以更加清晰地了解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掌握相关知识点,提高语文学习的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教学计划宁强县二郎坝小学高征一、单元教材分析:本组教材以“走进毛泽东”为专题,安排了四篇课文,分别是《七律.长征》《开国大典》《青山处处埋忠骨》《毛主席在花山》。
这四篇课文从不同角度反映了毛泽伟人的风采和凡人情怀,读后让人深深感受到毛泽东他是杰出的诗人,他是伟大的领袖,他是慈爱的父亲。
二、单元教学目标:1.会写“丸、崖、岷”等17个生字,会认27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典礼、委员、协商”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抓住文章中的关键语句,走近毛泽东,感受伟人的风采和凡人的情怀,感受他作为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宽阔心胸和无私的襟怀。
4.在感受过程中,让学生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学习场面描写和人物描写的基本方法。
5.举行“革命领袖、英雄人物影视作品推介会”,加深对革命领袖和英雄人物的崇敬之情。
三、单元重难点:1.感受毛泽东伟人的风采和凡人的情怀。
2.抓住文章中的关键语句,进一步感受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毛泽东的伟人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3.抓住课文中,对毛主席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感受毛泽东作为普通人的情感世界,感受他作为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宽阔心胸和无私的襟怀。
四、单元课时安排:约14课时《七律.长征》3课时《开国大典》3课时《青山处处埋忠骨》 1课时《毛主席在花山》 1课时《口语交际.习作》 4课时《交流平台“日积月累》 2课时,第八单元知识点梳理基础知识:词语盘点中的词语及相关形近字、同音字。
易错字的读音字形,书写要规范。
背诵默写:日积月累及第二十五课《七律·长征》、二十六课《开国大典》的第七自然段。
课文一定要熟读,了解内容及写作方法。
知识点梳理:一、基础知识:1、易写错的字:诞生(挺)、瞻仰(詹)、爆发(暴)、悬崖(涯)飘拂(佛)、电钮(扭)、汇集(会)2、易读错的字词:磅礴(páng bó)拟(nǐ)定地域(yù)奔赴(bēn fù)踌躇(chóu chú)黯(àn)然石碾(niǎn)簸箕(bō jī)笤帚(tiáo zhou) 夜以继(jì)日舀(yǎo)水沏(qī)茶殉(xùn)职3、易混淆的形近字:丸——九崖——涯珉——泯宾——殡泽——择协——胁奏——揍——凑——秦钮——扭——纽拂——佛——弗嗓——搡——槡4、应掌握的词语意思:等闲:平平常常逶迤:弯弯曲曲连绵不断的样子。
磅礴:气势雄伟,这里指山势高大、险峻。
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
尽开颜:全都喜笑颜开。
走泥丸:小泥球在脚下滚过去。
典礼:郑重举行的意识。
擎:举。
肃立:恭敬、庄严地立着。
瞻仰:恭敬地看。
干涸:本文指小溪枯竭。
二、各课重点:精读课文《七律·长征》(能够背诵默写)写作背景:本课是毛泽东在红军长征胜利结束时写下的一首诗,赞颂了中国工农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作者简介:毛泽东(1893-1976)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
1893 年12 月26 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
1976 年9 月9 日在北京逝世。
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1、主要内容:全诗生动地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
2、中心思想:赞颂了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以及英勇豪迈的气概。
3、重点句的理解:①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万水千山:这里的“千”、“万”都是泛指,形容山无数,水无数,隐含着困难多、艰险多。
等闲:平平常常的意思。
句意:红军不怕远征的艰难险阻,把历经千山万水的艰难困苦看作是平平常常的事。
“红军不怕远征难”总领全文,高度概括出红军在长征中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
②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五岭:指五座山岭,即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这五座山岭在江西、湖南、广东、广西四省边境。
细浪:小浪花。
乌蒙:指乌蒙山,在云南、贵州两省之间。
1935年4月,红军长征经过此地。
句意:五岭山脉那样高低起伏,绵延不绝,可在红军眼里不过像翻腾着的细小波浪;乌蒙山那样高大雄伟,气势磅礴,可在红军看来,不过像在脚下滚过的泥丸。
“逶迤”和“磅礴”是夸张的手法,写出了山势雄险;“细浪”和“泥丸”是比喻的手法,写出了它们在红军眼里的渺小,这样写更显出红军的伟大。
③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金沙:指金沙江,是长江上游的一段。
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
大渡:指大渡河。
铁索:指大渡河上的泸定桥。
红军过桥时只剩下十三根铁索。
句意:金沙江两岸悬崖峭壁,湍急的流水拍击着两岸高耸的山崖,给人以温暖的感受(暗示红军巧渡金沙江后的欢快心情);大渡河上的泸定桥横跨东西两岸,只剩下十几根铁索,使人感到深深的寒意(暗示红军飞夺泸定桥的惊险悲壮)。
一“暖”一“寒”,既写出了天气情况,又写出了心理感受。
作者以两种感觉互相对比,既表达了红军渡过金沙江后的喜悦,又表现了夺取泸定桥的惊心动魄,足见红军的神勇无比。
④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岷山:在四川、甘肃交界的地方。
海拔4000米左右,终年积雪。
句意:更使红军欣喜的是翻过了千里皑皑白雪的岷山,人人心情开朗,个个笑逐颜开。
“开颜”,写出了红军翻过雪山后一片欢腾的喜悦之态,同时预示了长征的最后胜利。
《开国大典》(第七自然段要求默写)1、主要内容:本文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
2、中心思想:本文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新中国的诞生无比激动、喜悦、自豪的心情,展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们特别是毛泽东的领袖风采。
3、顺序:课文按照开国大典进行的顺序叙述。
先讲大会开始前会场上的情况;然后讲典礼的主体部分——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升国旗、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接着讲阅兵式的盛况;最后讲群众游行。
4、重点句的理解:①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五星红旗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中国人民被帝国主义和反动派踩在脚下,没有独立、自由。
现在五星红旗升起来了,代表中国人民推翻了反动统治,翻了身,自己当家作主了。
②他读到“选举了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这一句的时候,广场上的人们热爱领袖的心情融成一阵热烈的欢呼。
毛泽东领导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迎来了新中国的成立,他是人民群众心目中最敬爱的领袖。
人们期盼他成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选举他为主席正合民意。
所以当听到毛泽东当选为新中国的主席时全场热烈鼓掌。
③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达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
这是写人民群众看到人民解放军部队接受检阅时的举动,因为我们的军队是如此威风凛凛,纪律严明,坚强壮大,人民的国家有了钢铁长城,人民的幸福有了可靠的保障。
这里用夸张的手法表达了人民群众对子弟兵的无比信赖和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
④毛主席在城楼上主席台前边,向前探着身子,不断地向群众挥手,不断地高呼“人民万岁!”“同志们万岁!”。
这句话是写毛泽东面对人民群众高呼“毛主席万岁”的回应。
一方面说明毛泽东对人民的热爱,另一方面,这些动作和口号直接表现了毛泽东的伟大形象。
⑤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
短文中的“红流”指的是游行的群众众多,他们擎着灯,舞着火把,远远看去,就如同“红流”。
“光明”不仅是指灯笼火把照亮了北京城,而且象征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北京城、使全中国永远摆脱黑暗统治,获得了光明。
略读课文:《青山处处埋忠骨》1. 主要内容:本文主要讲了毛泽东的爱子毛岸英在抗美援朝的战争中光荣牺牲,彭总司令请求送回岸英遗体,而金日成首相要求把岸英葬在朝鲜,毛泽东在极度痛苦的情况下,依然决定答应朝鲜人民的请求,把岸英的遗体安葬在朝鲜的事。
2. 中心思想:表现了毛泽东常人的情感及无产阶级革命家旷达的心胸和无私的襟怀。
3、了解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能找到相应的语句)4.重点句理解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忠骨”指忠臣的遗骸,在这里指毛岸英烈士的遗体。
“何须”指为什么要,含有“用不着,不用”的意思。
“马革裹尸”就是用战马的皮把尸体包裹起来。
这句话的意思是革命者既然把整个身心都献给了祖国,至于死后是否要把尸体运回家乡安葬,那倒无需考虑,即使长眠于异国的土地上又有何妨。
这里既是对毛岸英烈士的高度评价,又表明了毛泽东对儿子遗体安葬问题的态度,即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将儿子葬于朝鲜,充分显示了他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博大胸襟。
《毛主席在花山》(事情发展顺序)1、主要内容:本文记叙了1948年春夏之交,毛泽东住在花山村时,让警卫员把到别处碾米的群众请回来;派警卫员给碾米群众送去茶水;毛泽东来到碾米群众中交谈并帮群众推碾子的三件事。
2、中心思想:本文表现了毛泽东热爱群众、关心群众、和群众打成一片的革命情怀,深刻反映了毛泽东既是伟人,也是普通的群众。
日积月累:本次“日积月累”安排的是毛泽东所写的一首词,这首词写于1962年冬,当时正是帝国主义和各国反动派联合起来反华闹得正凶的时候,也是我国遭受三年特大自然灾害,经济上遇到困难的时候。
毛泽东写此词,首先在干部中传阅,用意在鼓励大家敢于蔑视困难,战胜困难。
词的大意是:风风雨雨刚把春天送走,漫天飞雪又迎春天来到。
看悬崖已结下百丈坚冰,凌寒霜却盛开花枝艳俏。
虽艳俏却不同桃李争春,只把那春消息向人间预报。
等鲜花光灿灿开遍山野,那梅花在花丛摇曳含笑。
成语故事大公无私:指办事公正,没有私心。
现多指从集体利益出发,毫无个人打算。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第八单元知识结构一、说课标课程标准把小学语文分为三个阶段,目标螺旋上升,整体推进。
第三学段目标是建立在第一、二学段目标的基础上的,更重视阅读和写作。
1、第三学段目标(一)识字与写字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
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
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
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
(二)阅读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默读有一定的速度,能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
2.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表达方法。
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
3.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
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三)习作1.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积累习作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