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站点远程实时视频传输与控制系统
视频会议简介介绍

目前,TCP/IP和UDP是常用的传输协议。TCP/IP协议能够保证数据的可靠传输 ,但可能会限制视频会议的性能;而UDP协议则能够提供更高的传输性能,但可 能会增加丢包和乱序的风险。
会议控制与管理技术
会议控制与管理技术是实现视频会议的重要技术之一,它 涉及到如何控制和管理视频会议的各个环节。
视频会议简介介绍
汇报人: 2024-01-08
目录
• 视频会议的定义与特点 • 视频会议的发展历程 • 视频会议的分类与形式 • 视频会议的关键技术 • 视频会议的应用场景与案例 • 视频会议的未来发展趋势与挑
战
01
视频会议的定义与特点
定义
视频会议是一种通过互联网或其他通 信技术实现远程实时交流的会议形式 ,它允许参与者在不同地点同时观看 、听讲、交流和共享信息。
技术挑战
网络稳定性 音视频质量
安全性 多平台兼容性
视频会议对网络稳定性要求较高,如何保证在各种网络环境下 都能提供稳定的服务是技术挑战之一。
高清化的视频会议对音视频编解码技术和网络传输技术提出了 更高的要求,需要解决音视频同步、传输延迟等技术问题。
视频会议涉及用户隐私和数据安全问题,如何保证会议数据的 安全性和保密性是一大挑战。
教育培训领域
网络教育
通过视频会议,学生可以 在家中或学校参加课程, 不受地理位置限制。
远程实习
学生可以通过视频会议进 行远程实习,无需实地到 岗,节省时间和成本。
学术交流
学术界可以通过视频会议 进行学术交流和研讨,促 进学术发展。
远程医疗领域
远程诊断
医生可以通过视频会议对病人进行远程诊断,节 省时间和成本。
LDC视频监控系统技术方案

LDC视频监控技术方案LDC视频监控系统技术方案深圳市XXXX科技有限公司2012年5月20日1前言 (2)2深圳市X X X X科技有限公司简介 (3)3LDC网络视频监控系统组成 (3)4LDC系统技术指标 (5)4。
1硬件技术指标 (5)4。
1.1 LDC标清会议摄象机 (5)4。
1.2 LDC高清定焦摄象机 (6)4。
2 视频管理及存储软件技术指标 (7)LDC系统安全性 (9)5客户需求分析 (10)系统建设目标 (10)6专案设计参考 (10)网络规划 (10)网络交换机选型 (11)监控管理服务器选型 (11)存储设计 (11)6。
1。
1硬盘空间设计 (11)6。
1。
2可靠性设计 (12)7技术服务 (13)技术支持与服务 (13)电话支持服务 (13)现场维护服务 (14)设备维修服务 (14)人员培训 (14)1前言目前,网络视频监控系统已经进入大规模商业应用阶段,其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特点,使其具有模拟监控系统及硬盘录像监控系统无法比拟的优势:1)系统整合。
传统的安防监控包括视频监控系统、警报探测系统、门禁控制系统。
这些系统是彼此独立运行的,各系统之间不能相互协作,各系统产生的数据没有任何关联。
网络视频监控系统完全将这三类系统的功能整合于一体,统一处理视频、报警、控制信息。
整合的系统三类信息相辅相乘,相互协作,能够提供更加完善的安防报警功能.2)布线容易。
网络视频监控系统的核心传输线路是计算机网络,多路视频、音频、报警数据和控制信号在一根网络电缆内传输.一根百兆超五类线或光纤通常可传输100路以上的实时CIF图像和其它信号。
而传统的监控方案每个信号必须都要用单独的线缆接入监控中心机房。
对于摄像机多、建筑物分散的监控工程,传统方案的布线工程量极大,并且很难实施。
3)扩展灵活。
计算机网络的组建方式决定了视频监控系统的结构可以是树形、网状、星形结构,而不仅仅是传统视频布线的星形结构,在任何结点均可接入视频监控点。
多媒体网络集中控制系统方案

多媒体网络控制系统一、设计背景:智能网络集中控制系统是多媒体教学系统的控制中心。
随着各院校多媒体教室数量的持续增加,传统的中控设备已经不能满足管理信息化的需求,如何高效地实现多媒体教室装备的智能化集中安全管理是时代的要求与呼唤。
设计思路:保证系统完整性,满足广大教师的使用需求1、系统设计先进性原则,授课教师操作简单、智能(插卡即用,拔卡即走)2、易管理,减少管理教师工作量(无需专人每日开关教室设备,远程维护既保障教师授课进度,又可减少管理教师工作量)3、减少多媒体教室设备损耗,节省维护费用(系统自动开关教室设备电源,减少人为因素造成的设备损害,不但保证教室设备的正常运行,还可以保证设备最大使用寿命)4、设备易耗用品使用状态统计(投影机灯泡等易耗品的使用时间统计,及时更换维护,保证教学正常进行)5、系统自动进行教学统计(统计教师学期出勤状态,课时进度)6、系统安全保障,设备防盗设计(智能讲台全封闭钢制设计,除管理教师外任何人无法直接接触到教室设备,减少了人为因素引起的系统及设备故障;防盗报警设计既可独立运行,又可与学校保卫部门联动,高效地保证学校设备资产的安全)7、节省人力资源成本(学校多媒体教室数量不断增加,设备维护管理强度大,管理维护人员紧张,系统设计以最大限度减少或不增加维护管理教师,节省学校的人力资源成本支出)二、系统介绍:随着多媒体教学的深入、普及,普通教室更多地被改造成了多媒体教室。
多媒体教室的增加和电教管理人员缺乏的矛盾日趋明显,迫切需要一套多媒体教室综合管理方案,以解决在多媒体教室设备的使用、维护、防盗和管理中所碰到的各类问题。
多媒体教室综合解决方案必须满足以下条件:1、使用简单:教室设备的使用简单、操作方便,外带设备连接直观明了,上课教师不需要专门培训即可独立使用。
2、维护方便:故障报警、故障排除自动化程度高,故障现象一目了然,大部分故障可以通过远程协助解决。
3、防盗报警:投影机和讲台柜门具有防盗报警功能。
智能交通系统简介

城市智能交通系统简介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汽车化进程加快,越来越迫切地需要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数据通讯传输技术及计算机技术,建立一种大范围内、全方位发挥作用的实时、准确、高效的道路交通管理综合集成系统。
智能交通系统将以道路交通有序、安全、畅通以及交通管理规范服务、快速反应和决策指挥为目标,初步建成集高新技术应用为一体的适合于城市道路交通特点的、具有高效快捷的交通数据采集处理能力、决策能力和组织协调指挥能力的管理系统,实现交通管理指挥现代化、管理数字化、信息网络化。
1、 城市智能交通系统建设必要性城市交通发展的需要提升全市道路交通总体管理水平的需要城市公共治安管理的需要面向公众出行提供方便、快捷的信息服务2、 智能交通系统建设目标以城市路网为对象,以公众交通出行需求为导向,重点考虑道路交通管理与交通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需求,建设以视频综合复用技术为核心的道路视频监控系统,同时整合已有和新建外场设备的动态数据。
建设城市道路交通智能管理中心及相关应用系统,相应的通信网络和外场设备,实现城市的道路网交通管理与交通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非现场执法及综合信息管理、车辆驾驶员综合信息管理,面向公众的道路交通信息服务。
充分考虑与公安局110指挥中心、城市应急联动指挥中心、社会治安防控动态监控系统及其他相关系统的衔接。
实现城市道路网的高水平日常运行管理、高效的交通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为公众提供安全便捷畅通的道路交通出行服务。
3、 智能交通系统所包括的一个平台、8个子系统中心集成平台智能交通系统中心平台通过对智能交通各子系统的高度集成,汇总融合、分析处理各类交通数据,并依据最终获取的有效信息进行决策和交通指挥调度,同时对各种交通突发事件进行判断、确认和处理;以达到提高城市交通的管理水平,加强对道路交通宏观调控和指挥调度的能力,并对突发事件形成快速高效的应对机制。
主要功能如下: 中心大屏建设;交通信息汇集;整合交换;融合处理;数据信息分析;各种交通突发事件进行调度处理;辅助决策(平台软硬件和通信设备)1) 交通流量系统交通流量采集系统是智能交通建设的基础性设施,主要实现对过往车辆进行计数、测速、分析计算占道信息、单位时间内车流量、车流平均速度等,通过通信接口把采集到的数据发送到管理监控中心,为交通信号控制、信息发布与诱导、指挥与调度提供决策服务。
什么是网络视频监控系统

什么是网络视频监控系统网络视频监控系统集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数字压缩技术以及计算机网络技术于一身。
它以网络为平台,采用全新的设计理念,集成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数字处理技术。
全数字化网络监控系统以P地址来识别所有的监控设备,采用TCP/P协议来进行图像、声音和数据的传输,是一个真正实现了远程综合监控的监控系统。
网络上的任何一台PC或具有网络接口的嵌入式设备,都可以通过其内置的视、音频采集卡完成图像及声音信号的采集、压缩、存储与传输。
网络视频监控系统布控区域广阔,视频监控系统具有几乎无限的无缝扩展能力,以及可组成复杂的网络视频监控,可同时,不同地域地、远程地监视和控制。
计算机网络都是通过各种网络传输设备连接起来的,这些设备被称为连通硬件。
其中,局域网中的传输设备主要有网卡、转发器、多站点访问单元、集线器、路由器、桥式路由器、转换器;广域网中主要包括:多路器、信道组、专用网、调制解调器、访问服务器和路由器。
对这些设备简要说明,如下:(1)网卡网卡全称为网络接口卡,是用于连接计算机与传输媒介的物理板卡,通常安装于计算机扩充槽中,有些则直接集成在计算机主板上。
实质上,网卡是一种网络收发器或传输媒介适配器。
网卡的作用是准备数据、控制数据流量和接收数据。
(2)转发器转发器将两个或多个电缆连接起来,并将所有的输入信号重新传输到其他的段上。
其功能是扩展网络段,使节点数目不再受到电缆长度的限制,不停地检测网络上的问题,并能连接其他网络设备上的结点。
(3)多站点访问单元多站点访问单元是用于连接令牌环网与网络的设备,其工作在参考模型的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在令牌环路上将数据帧从一个节点向环中下一个节点传送。
(4)调制解调器计算机通过调制解调器并借助公用电话网或综合业务数字网接入网络,即计算机信息在发送时先经模拟或数字调制,在接收端再经过与发送端相反的解调过程,即可形成计算机能识别的数字信号。
有内置式和外置式两种。
会议系统功能与技术要求

会议系统功能与技术要求会议系统功能与技术要求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会议系统逐渐普及并成为企业和政府机构的必备设备之一。
会议系统不仅可以提高会议效率,还可以降低会议成本,使得与会者们能够更好地沟通和交流。
下面将探讨会议系统的功能和技术要求。
一、会议系统的功能1.语音收发功能:会议系统最基本的功能是语音收发功能,它能够实现与会者之间的语音交流。
要求会议系统能够支持高保真的语音传输,并且有噪音抑制功能以提高语音质量。
2.视频传输功能:会议系统应该支持高清视频传输,能够实现高质量的视频会议。
同时还需要支持多路视频传输和多点视频交换功能,方便与会者之间的视听交流。
3.文档共享功能:在会议中,往往需要分享文档、图片和视频。
因此会议系统应该具备文档共享功能,能够将文档实时共享给所有的与会者。
4.远程控制功能:为了确保会议的顺利进行,会议系统需要具备远程控制功能,能够对会议进行远程管理和控制,包括会议室温度、照明、投影等设备的控制。
5.语音留言和录音功能:为了提高会议记录和事后回顾的效率,会议系统需要具备语音留言和录音功能。
这样,与会者可以在会议过程中进行文字、语音记录,也能够在会议后回顾重要内容。
二、会议系统的技术要求1.网络性能:会议系统的网络性能是非常重要的,对于视频和音频的传输都有较高的要求。
网络的带宽应该具备足够的宽带和稳定性,确保数据能够流畅地传输。
2.数据传输安全:为了确保与会者数据的安全性和隐私,会议系统需要具备数据传输加密的技术保障。
必须防止数据遭到非法窃取和篡改。
3.多端支持:现在人们使用的设备非常多样化,因此,会议系统需要支持多种终端的链接,如PC、笔记本、平板和手机等。
4.易用性:会议系统需要具备简单、易用、透明、方便的特点。
操作简单,能够迅速上手。
这样,所有的与会者都能够快速适应会议系统。
5.稳定性:会议系统需要具备高度稳定性和可靠性,确保能够长时间、高效地运行。
因此,会议系统需要具备完善的故障处理和备份机制。
矿务局多区域监控远程联网解决方案-萤石云

矿务局多区域监控远程联网基于萤石云平台解决方案一、关于萤石.“安全生活用萤石”,萤石云作为微视频服务平台,为用户提供实时查看、即时分享等全面的视频应用服务。
通过“萤石云”,您可以轻松查看您公司、家里、办公室等场所的实时视频、历史录像;通过“萤石云”,您可以即时接收您所关注场所的异常信息报警,第一时间采取安全防护措施;海康威视(002415),全球领先的安防产品及行业解决方案提供商,连续三年蝉联全球监控排名第1位。
公司拥有业内领先的自主核心技术和可持续研发能力,致力于打造萤石云,成为公众可信赖的安全生活服务商,产品和方案面向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国庆60周年大阅兵、青藏铁路等重大安保项目中得到广泛应用。
公司的营销及服务网络覆盖全球,目前在中国大陆34个城市已设立分公司,在洛杉矶、香港、阿姆斯特丹、孟买、圣彼得堡、迪拜、新加坡、南非、巴西和意大利设立了全资或控股子公司。
二、项目概况基于海康威视网络数字硬盘录像机(NVR)及萤石云平台视频监控方案。
由于对安全的需求与日俱增、诸如向数字化全网络系统的转移等技术创新的发展,视频监控行业正快速膨胀。
随着网络化互联网络协议IP网络摄像机和IP视频服务器的出现,以及数字视频刻录机应用的增长,视频监控正向着超越传统的安全应用转移,包括诸如交通、零售、政府和甚至家庭网络此类的新应用。
这种扩张极大地得益于网络化视频监控的思想,它让更大的灵活性、现场可升级性、越来越高的自动化和更多的智能可以被集成到整个系统之中。
本项目为大型矿务局单位下财务室专有系统,共有20-30个财务室,每个财务室4-8部监控终端,同时每个财务室自存储、监视;通过互联网传送至总部萤石云平台;同时各单位领导可以通过电脑客户端、手机客户端对萤石云平台进行访问并查看想要看的重要图像三、需求分析每天24小时不间断数字录像,重要和突发事件可以查询回访。
远程视频监控,在总部可以通过电脑管理配置自成系统,不于局内其他监控互联四、网络构架本方案因为监控终端分散,需要跨越互联网进行远程监控,常规路由线路方案是无法实现的,采用互联网云方案利用运营商提供网络传输来实现异地监控。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技术要求,含摄像机布置原则

1.1视频安防监控系统1.1.1系统概述1、系统采用全数字系统结构,前端采用高清IP摄像机,由弱电井UPS/强电应急回路供电;后端设置视频管理平台;后端显示部分采用LCD拼接屏;后端存储采用磁盘阵列,储存容量应满足31天、24小时/天实时动态录像的要求。
2、所有摄像点能同时录像,通过网络接至存储设备进行存储,存储时间31天(按D1存储格式),并可随时提供调阅及快速检索,图像应包含摄像机机位、日期、时间等。
3、数字视频综合平台视频输出信号采用DVI、HDMI方式接入显示设备。
4、系统服务器与存储设备设于地下一层网络机房、系统工作站及监控液晶拼接屏设于1栋半地下一层消防兼安防控制室;预留与上一级通讯的接口。
5、摄像机设置原则:1.1.2系统功能要求1、基本功能智能网络视频监控子系统是针对大规模系统组网、多级别管理远程联网、安防系统无缝集成环境下的分布式集散型管理平台。
智能网络视频监控子系统应该是能够实现远程联网多级管理,面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联动化和高度集成管理的综合性平台,以满足高可靠性、灵活性和可扩性的安全防范管理需求,应该适合于在大型组网、多级管理的分布式环境下对视频编解码器或网络嵌入式存储服务器实现集中监控与管理。
2、存储服务器功能系统保证系统稳定运行,无病毒侵入,充分满足稳定录像的要求。
服务器可接入多路数字视频信号,支持高清数字信号输入,并支持高清数字信号输出,满足系统的前端兼容性及未来高清系统扩展的需要。
服务器可选择多种分辨率及实时帧数,该服务器自带不少于16个硬盘插槽,支持热插拔功能,并可外接磁盘阵列,保证至少31天的有效录像记录。
可以通过服务器的前面板、IE客户端、管理平台等方式,对嵌入式存储服务器进行操作及管理,包括前端球机的控制操作,多画面切换及轮巡等设置。
所有录像资料可通过多途径方便查询及下载。
投标人必须提供存储容量计算公式。
3、系统配置管理智能网络视频监控子系统应该能够通过WEB方式对数据库服务器进行访问,形成完整的WEB配置管理中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SSN 1000-0054CN 11-2223/N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 T singh ua Un iv (Sci &Tech ),2008年第48卷第7期2008,V o l.48,N o.723/411154-1156多站点远程实时视频传输与控制系统刘小康, 戴梅萼, 王 昊, 吴照人, 孟凡博, 叶 银(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北京100084)收稿日期:2006-01-22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60773148,60503039);航天部创新基金项目(J0320060003)作者简介:刘小康(1983—),男(汉),湖南,硕士研究生。
通讯联系人:戴梅萼,教授,E-mail:me@tirc.cs.ts inghua.ed 摘 要:为了实现远程监控图像的清晰,并保障系统的实时性和可靠性,需要高效率和高质量地进行视频压缩,无差错地进行快速网络传输,有效地进行命令控制。
通过优化最新的H .264视频编码算法,设计有效的传输方案和引入自适应的传输机制来解决远程活动图像传输系统中存在的清晰、实时、高效、可靠性问题。
实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算法较原有的T .264编码方案速度提高了30%以上,设计的传输策略在保障传输速度的同时,能有效地适应不同的网络环境。
在系统中引入的几个关键技术对远程视频传输系统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关键词:应用软件;视频编码;视频传输;命令控制;自适应;远程控制中图分类号:T P 3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0054(2008)07-1154-03Multiple site ,real -time video transmissionsfor remote control systemsLIU Xiaokang ,DAI M ei ’e ,WANG Hao ,WU Zhaoren ,MENG Fanbo ,YE Yin(Department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 echnology ,T s inghua University ,Beij ing 100084,China )Abstract :High image quality,fast,reliable rem ote control sys tems requ ire efficient video com pres sion algor ith ms,robus t netw orktran smis sion strategies and effective control meth ods.T he H.264algorithm w as optim ized to des ign an effective tr ans miss ion meth od for a s elf-adaptive remote control sys tem.Tests sh ow that the optimized algorithm is more than 30%faster than the T.264algorithm.T he sys tem can b e applied to variousnetw orken vir on men ts w ith more efficient transm ission.Th es e techniqu es sign ifican tly im prove remote con tr ol s ystem s.Key words :application software;video coding;video transm ission ;com man d control;s elf-adaptive,remote con tr ol近年来网络多媒体技术越来越成熟,视频编码/解码技术也不断进步,H.264视频编码标准[1]的出现,极大地提高了视频编码的压缩率,并能获得更好的视频重构质量。
由于它支持多种视频格式和不同网络条件,从而被迅速应用到各个领域,如视频点播、广播、视频压缩存储等。
另一方面,视频监控技术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如交通管理中心对车流的监控,护理中心对病人状况的监控等。
该技术的核心问题是视频采集端的数据压缩、视频监控端的解压缩和二者之间的数据有效传输[2,3]。
为减轻网络带宽负荷,需要更高的视频压缩比;为实现更好的监控效果,需要更好的视频解码重构质量。
本文作者选用H.264进行视频压缩解压缩,并通过有效的传输方案和命令控制手段,实现了一个基于H.264的高保真活动图像远程传输与控制平台。
1 系统结构整个视频传输与控制平台采用Client/Server 架构。
采集端为Ser ver 端,获取原始的视频数据,作为服务器提供数据源;控制端作为Client 端,主动连接采集端获取视频数据,通过监控窗口显示远程视频图像,并对远程采集端进行命令控制。
控制端通过多线程方式,可启动多个监控窗口,从而实现对多个采集站点进行实时监控。
整个视频远程传输与命令控制平台可分为3个子系统,具体包含9个小的功能模块。
这3个子系统及其对应的模块描述如下。
1)视频编解码及传输子系统,包括模块如下。
a )视频采集与压缩模块。
从摄像头获取原始视频流,经H .264算法,形成压缩视频数据。
b)视频传输模块。
将压缩视频数据经Internet 从采集端传输到控制端。
c )视频解压缩与显示模块。
控制端解码并回放。
2)命令与文本传输子系统,包括功能模块如下。
a)命令编码与传输模块。
将命令编码并发送到采集端。
b)命令解码与执行模块。
采集端对命令进行解码并执行。
c)文本交互模块。
采集和控制端进行文本交互。
3)自适应子系统,包括的功能模块如下。
a)自适应检测模块。
采集端收集发送视频数据帧的情况。
b)自适应反馈模块。
控制端将接收视频数据帧情况通过网络反馈给采集端。
c)自适应调节模块。
通过调节系统参数,来适应不同的网络传输状态。
3个子系统分别对应不同线程各自独立运行。
通过共享数据调节彼此的执行方式。
2 关键技术2.1 视频编码优化本系统采用最新的视频压缩标准H.264作为编码方案。
H.264既能获得高压缩比,又能保持高清晰度,是目前最优的视频压缩标准[4]。
然而,该标准为获得高清晰的压缩质量,采用了大数量级的运算,执行速度缓慢,必须加以优化。
本系统以开源代码T.264作为优化基础。
主要采用以下的优化手段。
1)代码简化。
实时视频传输不需进行上下文自适应的二进制算术编码,不必采用B帧、SP帧、SI帧等。
本课题组在实验中经过大量实验和测试,在保证不影响解码图像质量的情况下,去除原代码中上述与实时视频传输无关的部分,提高了代码执行速度。
2)M MX(multimedia ex tensions)优化。
多媒体指令集能充分利用CPU的支持,加快科学计算速度。
本课题组针对编码过程中常用的14个函数,使用多媒体指令集进行了汇编优化。
优化的函数包括T264-predict-4x4-m ode、T264-predict-8x8-mode等。
针对Intel和AM D CPU的不同,同时采用SSE2和3DNOW指令集进行处理,大幅度提高了编码性能。
3)改进帧间预测控制算法[5]。
H.264采用可变宏块进行预测。
本课题组将多层次宏块划分预测和单一宏块预测2种办法结合,对运动速度快的图像采用将所有宏块作比较的方法,选出匹配最好的宏块;对运动速度缓慢的图像则仅使用INTER16×16宏块匹配预测。
由于每帧图像的压缩数据量的可预测性,使用公式:C i=B P,i1i-1∑i-1j=1B j,i=2,3,4;B P,i14∑i-1j=i-4B j,i=5,6,….(1)B P,i= i B i-1.(2)i+1= i B iB i-1.(3)进行测算。
其中:B P,i表示预测的i帧被压缩后的数据总量;B j(j=1,2,…,i-1)表示第i帧前面的帧压缩后的实际数据总量;C i表示第i帧中宏块的预测码。
若C i较大,图像运动较为剧烈,则将所有的宏块比较之后,选择失真度最小的宏块作为最佳宏块;否则只使用INT ER16×16的宏块匹配。
实验证明,该方法在不降低图像质量的前提下,能使得编码速度提高30%。
经过多角度的优化,编码器编码速度由原来的22.67帧/s提高到48.79帧/s;解码器解码速度由原来的77.24帧/s提高到122.32帧/s,能很好满足实时性需求。
2.2 传输方案设计和优化视频传输数据量大,因此必须高效传输;为使接收方能正常解码,接收到的数据必须正确和完整。
本系统采用UDP(user datag ram protoco l)协议进行视频传输,在此基础上通过建立滑动窗口协议[6],并结合旁路的T CP(tr ansmiss-io n contr ol protocol)传输,对传输过程进行优化,确保数据传输的高效性、正确性和完整性。
如图1所示。
具体实现如下。
1)发送方和接收方分别维护一个足够大的缓冲区作为滑动窗口。
发送方窗口上界表示要发送的下一个数据包编号,下界表示尚未收到确认的数据包最小编号,窗口大小可变;接收方窗口上界表示允许收到的数据包最大编号,下界表示最希望收到的数据包编号,窗口大小固定。
2)将压缩视频数据帧分成若干个小的数据包并按顺序编号再逐个发送。
3)发送方每发送一个数据包,窗口上界加1,启动对应于该数据包的计时器。
1155刘小康,等: 多站点远程实时视频传输与控制系统4)接收方只接收序号位于窗口内的数据包。
当接收到序号等于下界的数据包时,上下界加1,窗口大小不变。
同时,通过双方预先建立一个旁路的TCP 连接,向发送方发送已收到该数据包的确认信息。
5)发送方每接收到一个确认数据包,下界加1,该缓冲区内计时器清零。
6)发送方窗口满时,进行等待,若某个计时器发生超时,则重传该缓冲区内数据包。
通过上述的滑动窗口协议和旁路的TCP 确认,可以高效地进行数据的发送和接收。
图1 传输滑动窗口示意图2.3 自适应技术网络条件差的时候,若仍进行大数量的视频数据发送,势必加剧网络拥塞,故必须使系统能自适应于不同的网络环境。
本系统主要通过调整视频帧的发送帧率来适应网络的传输状态。
设采集端发送视频帧数据的帧频为f s ,即每秒钟发送f s 帧,设接收端接收视频帧的帧率为f r ,在网络状态最好的情况下,采集端发送的所有帧都可顺利到达,此时f r =f s ;在网络情况较差的情况下,由于错误重传以及传输延时,此时,f r <f s 。
调节模块定时比较接收帧率f r 与发送帧率f s的大小:1)f r f s ,网络状况较差,将该数据反馈给发送端,减小视频发送的帧率;2)f r ≈f s ,网络状况较好,可适度提高视频发送的帧率,直到f r <f 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