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高发病年龄段

合集下载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率及死亡率与性别年龄关系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率及死亡率与性别年龄关系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率及死亡率与性别年龄关系
丁清琳
【期刊名称】《安徽医学》
【年(卷),期】2008(029)005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发病率及死亡率与性别年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615例AMI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年龄分为七个不同年龄组.按照不同年龄、性别分析发病率与死亡率关系.结果男性:女性=2.77:1,50岁前男性发病43例,占男性发病9.51%,女性则只有6例,仅占女性发病3.68%,60岁以后142例,占女性发病87.12%;患病高峰年龄在50岁~79岁之间,共505例,占总例数的82.1%;死亡人数65例,死亡率为10.57%,80岁以上患者的死亡率最高(21.31%).结论 AMI男性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男性较女性发病早,发病年龄小于女性,但女性绝经后AMI的患病例数明显升高;AMI病人以老年人为多,但男性发病有年轻化趋势;高龄患者的并发症多,预后差,死亡率也就高.
【总页数】2页(P627-628)
【作者】丁清琳
【作者单位】230001,安徽省立医院病案室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
【相关文献】
1.胆囊结石发病率与年龄和性别的关系(附4696例体检分析) [J], 邹玲
2.脑卒中发病率与性别、发病月份、发病年龄段的关系 [J], 李春梅;严嘉旗;曾维校;严喜开
3.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年龄、性别及民族因素与住院费用及治疗效果关系探讨 [J], 王淑兰;鲁云鹤;韩海兰
4.15,624例结石患者发病率、年龄、性别和结石主要成分的相互关系 [J], 盛斌武;陈兴发
5.脑梗死发病率与性别、年龄及并发症的关系探讨 [J], 路彦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高血压发病的性别差异

高血压发病的性别差异

高血压发病的性别差异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全球范围内的高血压患病率呈上升趋势,极大地威胁着人们的健康。

在高血压的发病过程中,性别差异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

据研究,男性的高血压患病率高于女性,且男性的高血压患病年龄较早。

在25-34岁年龄段,男性高血压患病率为7.0%,而女性仅为3.5%;在35-44岁年龄段,男性高血压患病率为18.5%,女性为9.9%;在45-54岁年龄段,男性高血压患病率为32.9%,女性为24.1%。

随着年龄的增加,性别差异逐渐减小,但男性高血压患病率仍然高于女性。

这种性别差异的出现可能与男女在生理、心理和社会等方面存在的差异有关。

首先,男性在生理上具有更高的体重、更多的脂肪、更低的体脂率,因此更容易引发高血压。

其次,男性在心理上具有更高的紧张、焦虑和竞争力,这些因素会导致血压上升。

再次,社会因素可能是导致性别差异的原因之一,男性常常承受更大的工作压力和生活压力,不良的生活习惯如抽烟、喝酒等可能会让他们更容易发生高血压。

除此之外,女性在不同的生命阶段也会出现高血压发病率上升的情况。

女性在更年期附近和孕产期间,由于激素水平的变化和生理结构的改变,容易引发高血压。

特别是在怀孕期间,孕妇可能会出现孕期高血压疾病、妊娠合并高血压、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等高血压相关疾病,且这些疾病会对母婴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总的来说,高血压存在性别差异,男性的高血压患病率高于女性,但女性在不同的生命阶段也会出现高血压的发生。

因此,在预防和治疗高血压的过程中,必须考虑到性别差异,针对不同的疾病类型和生命阶段采取不同的策略。

此外,科学的健康生活方式也是预防高血压的关键,如合理饮食、适度运动、戒除不良习惯等都可以有效地降低高血压的风险。

高血压调查报告中的性别差异分析

高血压调查报告中的性别差异分析

高血压调查报告中的性别差异分析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

在对高血压的研究中,性别差异逐渐引起了关注。

通过对大量高血压患者的调查和分析,我们发现男性和女性在高血压的发病率、发病机制、症状表现、治疗效果以及预后等方面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一、高血压的发病率在总体人群中,高血压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增加。

然而,在不同性别的人群中,高血压的发病情况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男性在中年时期(35-50 岁)高血压的发病率高于女性。

这可能与男性在这个年龄段面临的工作压力较大、生活方式不太健康(如吸烟、酗酒、高盐高脂饮食等)以及体内雄激素的影响有关。

而女性在绝经前,由于雌激素的保护作用,高血压的发病率相对较低。

但绝经后,女性高血压的发病率迅速上升,并逐渐接近甚至超过男性。

这是因为绝经后,女性体内的雌激素水平显著下降,失去了对心血管系统的保护作用。

二、发病机制1、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男性和女性的 RAAS 活性存在差异。

男性的 RAAS 活性通常较高,这使得血管收缩增强,血压升高。

而女性在绝经前,雌激素可以抑制RAAS 的活性,从而降低血压。

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RAAS 活性相对增强,增加了高血压的发病风险。

2、交感神经系统交感神经系统的兴奋程度在高血压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

男性的交感神经活性往往比女性更高,这导致其血管收缩更明显,血压更容易升高。

3、血管内皮功能血管内皮细胞可以分泌多种血管活性物质,如一氧化氮(NO)等,以调节血管的舒张和收缩。

研究发现,女性的血管内皮功能相对较好,NO 的分泌量较多,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维持较低的血压。

而男性的血管内皮功能相对较差,更容易出现血管内皮损伤,导致血压升高。

三、症状表现男性和女性在高血压的症状表现上也有所不同。

男性高血压患者更容易出现头痛、头晕、心悸等症状,可能与男性对血压升高的敏感性较高有关。

而女性高血压患者则更常表现为疲劳、乏力、失眠等非特异性症状,这使得女性高血压在早期更容易被忽视。

现患率调查分析报告

现患率调查分析报告

现患率调查分析报告一、引言现患率是指某一时间点上某种疾病在特定人群中的患病比例。

通过调查分析现患率,可以了解某种疾病的发病情况,为制定相关预防措施和改善健康政策提供依据。

本报告将对某地区某种特定疾病的现患率进行调查分析,以期为进一步研究和治疗提供参考。

二、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抽样调查的方式,共抽取了1000名居民作为样本对象。

调查采用面对面访问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调查内容包括被调查者的年龄、性别、职业、生活习惯等方面的信息,以及与目标疾病相关的问题。

问卷调查的结果经过统计和分析,得到本次调查的数据基础。

三、调查结果根据调查数据,我们得到了某地区某种特定疾病的现患率如下:1. 性别分布:在调查的1000名居民中,男性占56%,女性占44%。

2. 年龄分布:根据调查数据,年龄段分为0-10岁、11-20岁、21-30岁、31-40岁、41-50岁、51-60岁、61岁以上,各年龄段的患病人数和现患率如下表所示:年龄段人数现患率0-10岁 100 5%11-20岁 120 6%21-30岁 200 10%31-40岁 150 7.5%41-50岁 180 9%51-60岁 120 6%61岁以上 130 6.5%3. 职业分布:根据调查数据,调查对象的职业分布如下:职业人数现患率农民 300 15%工人 200 10%学生 150 7.5%白领 200 10%自由职业 150 7.5%4. 生活习惯:根据调查数据,调查对象的生活习惯如下:生活习惯人数现患率吸烟 300 15%饮酒 250 12.5%不运动 400 20%饮食不健康 200 10%缺乏睡眠 350 17.5%四、结果分析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年龄与现患率的关系:从调查结果来看,年龄与现患率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年龄段在21-50岁之间的人群患病率较高,其中以31-40岁年龄段的患病率最高,为7.5%。

2. 性别与现患率的关系:调查结果显示,男性的现患率要略高于女性,男性现患率为8%,女性现患率为6%。

精神分裂症的年龄差异与发病风险

精神分裂症的年龄差异与发病风险

精神分裂症的年龄差异与发病风险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其特征包括幻觉、妄想、思维紊乱和情感障碍等。

这种疾病通常在青少年或年轻成年人时期发病,但也有一些特殊情况下出现在其他年龄段。

本文将探讨精神分裂症的年龄差异与发病风险,并分析可能的原因。

年龄差异是精神分裂症发病中一个重要的特点。

研究表明,大多数精神分裂症患者在青少年或年轻成年人时期(15-30岁)首次发病。

这个年龄段被认为是精神分裂症的高发期,其中男性在20-25岁之间发病的比例最高。

然而,也有一些患者在儿童时期或晚年才出现精神分裂症的症状。

对于儿童和青少年来说,精神分裂症的发病率相对较低,但却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研究发现,儿童和青少年患精神分裂症的症状可能与成人患者有所不同。

他们通常表现出情感和行为问题,如注意力不集中、冲动行为和社交退缩等。

这些症状可能导致学业和社交功能的严重受损。

此外,儿童和青少年精神分裂症的诊断也存在一定的挑战,因为他们的大脑和心理发展尚未成熟。

在老年人中,精神分裂症的发病率相对较低,但也有一些特殊情况下会出现。

这些情况可能与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状况、药物使用和社会环境等因素有关。

老年人患精神分裂症的症状可能与其他疾病的症状相似,如认知障碍和抑郁等。

因此,在老年人中正确诊断精神分裂症是一项挑战。

年龄差异与精神分裂症的发病风险密切相关。

一些研究表明,青少年时期发病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通常具有更高的遗传风险。

遗传因素在精神分裂症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但环境因素也不可忽视。

青少年时期是个人身份建立和社会适应的关键时期,压力和心理创伤等环境因素可能增加精神分裂症的发病风险。

此外,神经发育和大脑结构的变化也可能与精神分裂症的年龄差异有关。

青少年时期大脑的重塑和神经回路的发展可能导致精神分裂症的症状出现。

成年后,大脑的发育进程趋于稳定,因此精神分裂症的发病率相对较低。

老年人的大脑结构和功能也会发生变化,这可能解释了他们发病率较低的原因。

中青年男性警惕五种病

中青年男性警惕五种病

中青年男性警惕五种病在大多数人的心目中,男人是强者,其实强者并不强。

读者们应该还记得,前段时间频频见报的猝死、肝癌等事件的主角都是男性。

有关专家提醒,现代男性的健康状况比女性要糟糕,他们更易患心脏病、抑郁症、勃起功能障碍(ED)、肺癌、脂肪肝等五种疾病。

1.心脏猝死近一段时间以来,中青年男性猝死的事件接二连三地出现在报端:去年10月25日,重庆一位27岁的男民警在体能测试中突然倒下,抢救医生诊断其为心脏猝死;在雅典奥运会上,北京电视台的男摄像记者猝死在工作岗位上。

专家指出,中青年男性已成为心脏猝死的高危人群。

过去猝死者以体弱多病的老年患者居多,而现在,越来越多的中青年人已成为主要人群。

中青年男性多发心脏猝死的原因,其一是工作压力大,交感神经处于紧张状态,许多猝死情况都发生在连续加班之后;其二是膳食结构不合理,高脂肪、高胆固醇饮食,大量饮酒和吸烟;其三是应酬多,睡眠时间减少;其四是高血压、糖尿病引起冠心病。

更危险的是,中青年患者突发猝死往往没有明显的先兆,身上也常常没有急救药。

所以中青年人必须在“防”字上做文章:学会休息和减压,生活要讲究弹性,要学会一张一弛;注意膳食结构的合理,戒烟少酒,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少食或不吃动物肝脏、油炸食品;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控制体重,适当锻炼,每天至少保持6小时高质量的睡眠;养成定期到专门医院进行身体检查的良好习惯。

2.抑郁症最近几年患抑郁症的中青年男性越来越多,压力过大是他们患病的主要原因。

这些患者主要分为两大人群,一是高级白领;二是工人和下岗职工。

高级白领过分追求金钱和权力,而在情感上相对空虚,因此在激烈的竞争状态下,容易出现人际关系紧张、夫妻关系淡漠、婚外情、办公室恋情等现象;而工人和下岗职工面临的难题是找不到工作、生活费用紧缺、子女教育费用匮乏、老人需要赡养等问题,巨大的经济压力造成夫妻关系不和,丈夫常常会被妻子看不起。

人在社会中生存,都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压力。

痛风的危险因素_张振文

痛风的危险因素_张振文

痛风的危险因素天津医科大学营养研究室(300070) 张振文综述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内分泌科(300052) 尹 潍 王正伦* 王建华 审校摘要:痛风和高尿酸血症的发病男性明显多于女性,最高发病年龄男、女均在50岁以上。

不同地区及不同环境痛风患病率不同,可能与膳食结构和生活方式有关。

不同种族痛风的发病率也不同。

大多数痛风患者有遗传倾向,主要是由于嘌呤代谢催化酶缺陷使尿酸生成过多所致。

另外,影响尿酸代谢的疾病如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等也与痛风有关。

关键词:痛风;高尿酸血症;遗传;肥胖1 痛风和高尿酸血症的发病率、患病率1 1 痛风的发病率 有关痛风的发病率文献报道很少,1988年Abbott报道,美国Framing ham及M assachusetts两地30岁以上居民,年发病率男、女分别为1 7 和02 。

1991年Johnes H opkins先证者研究发现30岁以上男性累积发病率达9 ;最近对2064名男性研究发现其发病率为2 8 1 。

日本推测其发病率为5 。

1 2 痛风和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 各国报道有很大差别,以男性为例,新西兰的毛利人为104 ,印尼的爪哇(JAVA)人为17 ,美国痛风成人患病率为10 1,2 。

各国报道的发病率变异范围很大,可能是由于(1)诊断标准不同而产生差异。

(2)调查表询问中,病人自述与医生检查的患病率存在很大差别。

(3)可能是假性痛风。

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有逐年递增的趋势,Fram ingham1954年和1976年血清尿酸(SUA)水平由297 5 mol/L上升到339 15 mol/L。

有关规范衰老的研究(Nor-mative Ag ing Study)SUA均值从345.1 mol/ L上升到380.8 mol/L,高尿酸血症患病率各国报道很不一致,马里亚那群岛(Marian) SUA均值在434 35 101.15 mol/L,患病率达62 ,印尼爪哇(Java)达53 ,新西兰不同种族的患病率为38 ~59 ,美国5 ~43 ,南美13 。

高血压发病的性别差异

高血压发病的性别差异

高血压发病的性别差异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

由于生活方式和遗传因素,男性和女性在高血压的发病率和病情方面存在着一些差异。

首先,高血压在男性中的发病率要高于女性。

据统计,在60岁以上的人群中,男性高血压患病率为40%-60%,而女性仅为30%-50%。

这可能与男性的生活方式有关,例如较高的饮酒量、不健康的饮食习惯、不规律的运动以及更高的应激水平等。

此外,男性也更容易患上脂肪肝、糖尿病和脑血管疾病,这些疾病和高血压有密切的关系。

其次,高血压在女性中的病情比男性更严重。

女性往往比男性更容易患上糖尿病、肥胖和心血管疾病,这些因素都会增加高血压的风险。

而且,女性一旦患上高血压,往往会在更短的时间内出现并发症,例如心衰、冠心病、脑卒中等。

这可能与女性在更年期后雌激素水平下降有关,雌激素在保护心血管系统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第三,治疗高血压对于男女性的影响也有所不同。

男性更容易遵从药物治疗和改变生活方式,因此其治疗效果更好。

而女性则往往面临更多治疗难题,例如药物不良反应、妊娠期高血压等。

妊娠期高血压是一种严重的妇产科疾病,患者可能会出现胎儿宫内发育不良、早产等问题。

因此,在治疗女性高血压时需要更加谨慎和细心。

为了有效预防和治疗高血压,男女性均需要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适量运动、健康饮食、戒烟限酒等。

同时,医生也应当根据患者的性别和年龄特点,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以获得最好的治疗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男性高发病年龄段
男性健康日来临之际,佰众专业体检中心对27864名男性的体检结果做出统计分析,发现不同年龄段的男性存在不同的健康问题,30岁以下男性心电异常、乙肝病毒携带比例高,30-40岁高血脂、脂肪肝、肥胖比例高,41-50岁骨质疏松、骨矿减少、痔疮比例高,50岁以上餐前血糖高比例大。

更值得关注的是,有3529名男性参加心理测试,结果显示人际关系、强迫、敌对的异常比例最高。

本次统计的27864名男性中,九成以上男性每天吃早餐,睡眠质量好,吸烟饮酒人群七成为40岁以下男性,半数男性能够定时定量运动,30岁以下未婚男性占多数。

体检结果统计显示:体重超标比例为34.2%,脂肪肝占26.2%,血脂高占22.6%,乙肝病毒携带者2.9%。

年轻未婚男性定时定量运动比例高
统计结果显示,能定时定量运动的男性比例为53.1%,30岁以下占46.4%,其中未婚男性定时定量运动比例高;偶尔运动的男性比例为25.3%,30-40岁的男性占35.7%;基本不运动的比例为11.5%,30岁以下男性占44.3%。

未婚男性由于个人业余时间相对充分,多数人会选择游泳、爬山、打球、器械等健身运动,在体检结果中也可以看出,30岁以下男性高血脂、肥胖、脂肪肝比例很低,可能与经常运动有一定关系。

30岁以下男性乙肝病毒携带比例高
从佰众专业体检中心统计结果中看出,30岁以下男性乙肝病毒携带现象在各年龄段中比例最高,医生指出,与年轻人经常在外吃饭,接触传染源机会较多有关,加上多种原因造成免疫力、抵抗力低,成为易感人群。

佰众健康管理医生建议年轻人应该尽量减少在外吃饭的次数,加强锻炼,增加免疫力,每年一次定期体检,如果乙肝五项全为阴性,应该及时注射乙肝疫苗。

30-40岁体重超标、脂肪肝、高血脂比例高
统计结果显示,最突出的现象为体重超标比例高,体重指数高于正常值的比例为34.2%,30-40岁男性占三分之一,脂肪肝的比例为26.2%,其中30-40岁之间男性比例为27.7%,轻度、中度、重度脂肪肝的高发比例均为30至40岁的男性。

血脂增高的比例为22.6%,30-40岁占35.2%。

佰众健康管理医生分析,与这一年龄段男性饮食油脂含量高,经常饮酒,没有时间运动有很大关系。

41-50岁骨质疏松、骨矿减少、痔疮比例高
从佰众专业体检中心结果中统计到,27864名男性中选择骨密度检查的1707人,骨质疏松的男性比例为22.4%,40岁以上占70.8%,骨矿减少的男性占21.2%,40岁以上占65.5%。

佰众营养师建议,40岁以上男性应多吃含钙高的食物如牛奶、豆类、虾皮、海产品等,抽烟喝酒会影响钙的吸收,因此要多注意。

多晒太阳,多抽出时间运动,可以预防骨质疏松,很多男性由于经常
久坐,饮水不足,爱吃辛辣食物,因此患痔疮的可能性大。

医生建议男性改善生活习惯,均衡饮食,多吃粗纤维食物、多吃蔬菜水果,多动少坐,并养成晨起饮水、定时排便的习惯。

50岁以上餐前血糖升高比例大
统计结果中显示,27864名男性中餐前血糖高出正常值的比例为1.4%,其中50岁以上血糖高的占44.8%,佰众体检医生提出,糖尿病主要发生于4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60至70岁是发病高潮。

随着年龄增长,一部分老年人胰岛发生淀粉样变性,可使胰岛β细胞功能逐渐丧失,促进了糖尿病发生。

另一方面,胰岛α细胞增多,β细胞相对减少,使老年人对葡萄糖耐受性降低,也容易发生糖尿病。

此外,高血压、冠心病、肥胖、体力活动少、肌肉减少及酶活性下降等,均可引起血糖升高。

因此,除了遗传因素、年龄因素外,生活方式的不健康是促使糖尿病发病的重要原因。

专家认为,糖尿病是中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随着生活水平提高,有逐年增多的趋势。

目前,50岁二型糖尿病的发病率达5%左右,对45岁以上、有家族遗传史者,无论有无症状,都应定期体检,检查空腹血糖,早期诊断对控制糖尿病病情有决定性的意义。

心理问题以人际关系、强迫、敌对的异常比例最高
27864名男性中有3529人参加了心理测试,统计包括焦虑、敌对、人际关系、强迫、抑郁、恐怖、偏执、精神病性、躯体化九种检
测,最突出的问题是人际关系轻度异常比例为29.2%,敌对心理轻度异常比例为27.2%,强迫症状轻度异常为24.3%。

佰众心理医生分析,与男性社会压力大有一定关系,人际关系成为男性最重视的问题之一,敌对心理是男性经过多次挫折之后容易形成的心理问题,强迫心理多数是因为对自己要求太高,做事追求完美,自己给自己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

心理医生建议平稳心态,业余时间选择自己喜欢的娱乐方式去放松,避免长期精神紧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