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论文规范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论文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论文——中国近代百年历史带给我们的启示中国近代史开启于1840年鸦片战争,终结于1949年新中国成立。
这段历史也是中国历史上的屈辱史。
这一百年里,中华大地经历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从《南京条约》到《辛丑条约》,从辛亥革命到南昌起义,从两万五千里长征到解放战争,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到新中国成立。
百年中的每一件历史事件都间接或直接地决定了中国的命运,决定了中国是会沦为他国奴隶还是会如同苏醒的雄狮般再度站起傲然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1840年鸦片战争,以英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帝国用坚船利炮强硬地打开了中国的南门,从此中国人民开始陷于水深火热之中。
清政府腐败无能,无力抵抗列强侵略。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相继打响,不堪重负的中国一次又一次地经受着列强的凌辱,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财力兵力皆受到巨大打击,中国也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如清政府一般软弱无能,各个阶级都曾站出来,试图力挽狂澜,拯救颓圮的中国。
资产阶级洋务派积极开展洋务运动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兴办新型学堂培养人才,发展工商业,创立工厂,建立北洋水师,最终甲午一役中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洋务运动也宣告失败。
资产阶级维新派则主张自上而下的实施变法,但这场变法运动仅仅进行了百余天即在慈禧太后的逼迫下宣告破产,史称“百日维新”。
这些运动的失败,最根本的原因正是在于他们的局限性、阶级性,领导者没有根据当时中国的基本国情作出正确判断,没有从根本上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通过对于这些失败原因的总结与思考,新革命党人再一次举起了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开始了推翻帝制建立民国的道路。
1911年,武昌城里一声枪响,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打响了起义的第一枪,掀起了辛亥革命的高潮,紧接着,全国各地陆续响起枪声,腐朽的清王朝迅速土崩瓦解。
1912年2月12日,清帝退位,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彻底覆灭。
中国近代史论文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论文---浅谈李鸿章的功与过学院:历史文化学院专业:人力资源管理姓名:迟骋学号:**************: ***浅谈李鸿章的功与过1840年的一声枪响,拉开了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序幕,从此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签订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严重危害中国主权,然而朝廷上的大多数人并没有因为鸦片战争而改变对西方的看法,所以更不用说向一向所轻视的的“夷人”学习西方的技术了,再加上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加紧侵犯中国,反而引致了第二次鸦片战争,但是,正在中国处于一个前所未有的大变局,且是被动落后挨打的情况下,一个新兴的统治阶级改革派——洋务派,从清王朝统治集团的高层产生出来。
用他们传统儒家经世致用的旗帜,提倡和标榜“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力图挽封建末世的狂澜于既倒。
而其中的领袖人物,就是李鸿章。
说起晚清权臣李鸿章,大家总是会把他与卖国贼联系到一起,然而十九世纪下半叶的中国,正处在一个前所未有的大转型时期,对于朝廷来说,一方面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用鸦片和洋枪大炮军舰,逼迫中国实行“门户开放”,另一方面各地的起义运动又层出不穷,李鸿章作为晚清封建官僚,其主观动机是为了维护清朝专制统治,所以他必须去镇压太平天国起义,并且西方列强的欺压,对于当时风雨飘摇、充满变数的中国来说,李鸿章也是有心无力。
所以,我们应该抛弃过去的偏见,全面客观的看待李鸿章的功与过。
“丈夫只手把吴钩,义气高于百尺楼。
一万年来谁著史,三千里外欲封侯。
”这是李鸿章少时进京赶考写下的一首诗,他二十四岁就考中进士,说明他不仅勤奋,而且理学修养很高。
但我认为这高度的理学修养恰恰是他人生悲剧的奠基石,作为一个必不可免走向没落的封建国家的高官,他不得不担负不该由他自己担负的家国重任,在夙夜忧思,人心惶惶中,为维持一个朽不堪言的衰败社会,蒙受了深重的耻辱和误解。
他一生共签下30多个条约,大多为不平等条约,也曾在太平军的战斗中杀戮投降之人,在中日甲午战争中,也是由于他的失误指挥致使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再加上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人民的生活越来越苦不堪言,也许这就是人们总是把他称为千古罪人的原因吧。
中国近现代史论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论文1500字)

中国近现代史论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论文1500字)准备一篇小论文:优化中国现代思想史研究方法阅读材料,满足以下要求。
材料:是把研究对象——的思想、思想或思想家置于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
没有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就不可能对历史问题有深刻、真实的认识,更不可能对研究对象做出客观、公正、现实的认识。
第二,研究对象——思想、思潮或思想家应该作为运动的历史发展过程来研究。
一种思想、一种思潮或一个思想家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或时期往往有不同的角色和地位。
第三,要把研究对象的思想、思想或思想家作为一个统一的、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来研究。
——摘自郑大华《优化中国近现代思想史研究方法》。
根据材料得出意见,结合中国近代史的相关内容进行评论。
例1观点: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决定了特定思潮的产生和发展。
评论:辛亥革命后,人们所期待的民主共和制在中国没有建立起来,复辟与复复辟的斗争屡屡发生,使人们对民国的政治和社会发展越来越失望。
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等人对儒学的猛烈批判,与当时袁世凯借儒学复辟帝制的倒行逆施行为密切相关。
因此,当时激进的资产阶级民主人士掀起了一场新文化运动,对传统儒学进行了猛烈的批判,充分肯定了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的潮流。
结语:特定的历史条件导致了新文化运动时期思想家对儒学的彻底否定。
例2观点: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或时期,一种思想的作用和地位是不同的。
点评:“西学东渐”最早是冯桂芬在1861年的《校邠庐抗议》一书中提出的,后来被李鸿章、左、等洋务派继承和发展,成为洋务运动的文化理念。
然而,在洋务运动中,它不仅不具有保守主义的性质,而且具有积极的意义。
当时整个社会对西学缺乏正确的认识,认为学西学就是“改洋过夏”。
洋务派主张“以中体西用”。
一方面强调中学“体”的主导地位,另一方面承认中学存在“用”的不足,需要引进西学加以补充,以中学为基础实现中西文化的和谐或互补。
这无疑是传统的“西用中国风”,然而进入20世纪后,随着人们对中国穷、西方富、西方强的原因认识的逐步深入,以及对西学的不断了解和“西用”范围的不断扩大,“中用西用”文化观念的局限性日益明显。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论文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论文中国的近现代史是指1840年以来的中国历史。
就其主流和本质来说,是中国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和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英勇奋斗、艰苦探索的历史。
可以说,这段历史既是中华名族的受侵略和压迫的屈辱史,又是华夏大地的劳动人民通过智慧与勤劳摆脱压迫,走向光明的探索史。
17世纪下半叶至18世纪,清朝的康熙、雍正,乾隆年间,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鼎盛时期,但同时也走向了封建社会的末世。
到了鸦片战争前夜的嘉庆、道光年间,清王朝尽显衰相,潜伏着许多危机,而且闭关自守,固步自封。
中国已经远远落后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
鸦片战争前夕,鸦片在中国从贵族之间的炫耀的奢侈品变为普通百姓用来解脱贫穷与饥饿的工具时。
就注定造成贫穷与诱惑的恶性循环。
而曾想借此缓解财政危机的清政府也看到了其中存在的弊病,却没有像其他国家抵制鸦片那样和平介入,而是直接武力封锁烟局,这直接加快了鸦片战争的爆发。
当清朝落后的战斗器械面对列强的洋枪洋炮时,结局就注定是失败。
清廷震惊,天朝形象随之垮台。
之后被迫签订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
通过这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英国等西方列强在中国攫取了大量侵略特权。
随着外国资本注意的入侵,中国的社会性质和革命性质开始发生质的变化,中国社会开始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当然,中国人民不会眼睁睁的看着中国这么一步步的沦陷,开始了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在英法要求按照合约内容修约时,清政府再次显示出封建国家的局限性。
不仅未予以许可,还无缘无故的对外国船队进行袭击。
这一不仅认真考虑的决定的直接后果就时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爆发。
不仅差点遭遇灭国危险,还导致圆明园这一人类文明的结晶遭到无情的焚毁,这是中国历史上最大一次文物外流。
在天朝尊严面前,百姓生命如同草芥。
1894年的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引以为傲的北洋因为各方势力的矛盾而全军覆没,结束了清政府的美梦。
没放在眼里的日本国竟能迫使中国这一泱泱大国签订代价惨重的条约,这无疑给清政府的头狠狠地浇了盆冷水。
中国近代史论文

论中国近现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就其主流和本质来说,是中国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英勇奋斗、艰苦探索的历史;尤其是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伟大艰苦的斗争,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经过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把一个极度贫弱的中国逐步变成一个初步繁荣昌盛、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历史。
近代,西方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不仅从军事、经济对中国进行侵略,还从政治文化加以侵略控制,人民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民不聊生,经济凋敝,一片国将不国的惨状。
压迫侵略,必然导致反抗,中国人民积极开展了各中形式的反抗斗争。
对近代乡村社会的研究,完全立足于社会控制体系方面。
这是一项有关清朝统治者在19世纪实施于整个乡村社会控制体系的理论基础、基本方法和其运行功能的研究。
其主要思路是:(1)中国封建帝国是一个农业国家,农业人口占居乡村居民的绝对多数。
(2)19世纪既是中华帝国的走向衰落的时期,也是整个社会政治的转轨(或过渡期),因而,这一研究具有特别的意义和价值。
总体框架是:第一部分,乡村的区位状况。
第二部分,乡村控制,即警防的保甲体系、赋税的里甲体系、救助的社仓和其他救治组织和意识形态控制体系。
第三部分,控制的功能,包括控制乡村的作用、宗族与乡村控制、乡村对控制体系和反作用等。
对清朝控制体制的全面研究认为:这一制度对于一个范围广阔在历史上又长期相对稳定的清朝政体,它无疑是有作用的,但对于清朝统治者来说,完全满意的证据可谓从未有过。
十九世纪时,整个乡村控制制度不可避免地蜕化为例行公事,甚至演变为准行政腐败。
最近半个世纪以来,中国近代史研究取得了很大成绩,首先是学术地位发生了根本变化。
半个世纪以前,中国近代史研究在中国历史研究中是不被看重的,新中国成立后,中国近代史研究成为显学,不仅对中国历史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而且在对人民群众的爱国主义教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论中国近代史小论文

中国近代史从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为止。
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是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是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中国现代史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开始,直到现在。
从1949年10月新中国建立到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是新民主主义社会,从1956年底至今是社会主义社会。
整个中国近代史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一部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中国人民的血泪史,就是一部中国人民的革命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抵抗侵略的抗争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打倒帝国主义以实现民族解放、打倒封建主义以实现人民富强的斗争史。
整个中国现代史是中国人民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历史时代,是从遭受侵略奴役的弱国变为世界政治舞台上起到举足轻重作用的强国的时代,是中国社会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中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
在中国近现代史的这170年中,中国的社会制度一共发生了三次变化。
第一次社会制度变化是,中国由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这一变化开始于1840年鸦片战争,在鸦片战争之前,中国仍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制国家。
但由于清王朝这个封建地主政权腐朽没落、妄自尊大,固步自封,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逐渐落后,所以封建制度已危在旦夕。
而新兴的工业国家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向中国倾销鸦片,并借林则徐虎门销烟之机,以"保护通商"为名侵略中国。
经过鸦片战争,1842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中英《南京条约》,再加上之后的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以及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这一场场强加给中华民族的灾难引起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巨烈动荡,使中国从此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西方资本主义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向中国大量输出商品和资本,逐渐冲击着中国封建经济。
中国近现代史论文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国是世界上少有的历史文化从未间断、一直延续至今的国家。
自公元前5世纪的战国时代到1840年鸦片战争,中国的封建社会前后延续了两千多年。
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的基本特征是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从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帝国开始,历朝统治者不断加强皇权,称皇帝为“奉天承运”的“天子”。
这种封建中央集权君主专制体制,巩固了封建统治,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生机和活力。
鸦片战争后,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发动了一次又一次的侵华战争,外国侵略者屠杀了大批中国人民,签订了许多不平等条约,割占了中国大片领土,无耻地勒索赔款抢掠财富……犯下种种罪行。
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压迫中国人民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它们的过程。
救亡图存,成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面临的神圣使命。
为了捍卫民族生存的权利,他们在长时间里进行了不屈不挠、再接再厉的英勇斗争。
著名的义和团、太平天国运动皆出于此,加上后来的洋务运动、百日维新运动,它们都是中国反帝国主义侵略的尝试。
但是最后都以失败告终。
清朝前中期,中国繁荣了一百多年,特别是康乾盛世。
让当时的欧洲把中国作为他们社会发展的最高楷模。
但随着西方国家通过工业革命变得强盛,中国却自恃“天朝物产丰盈”而停滞不前。
屡战屡败的清政府表现出的窝囊就是封建主义中国进入了当时中国社会特有的衰退的王朝末期的标志。
1901年屈辱的《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与之前的几百多个不平等条约一样让我们痛心疾首。
还有统治政府竟会如此之懦弱无能:一面对外国侵略者点头哈腰,转身就压榨剥削中国劳苦大众。
这简直就是中国历史上一截腐烂的阑尾,多留无益。
原本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几千年光辉灿烂文化历史的优秀民族。
当世界许多地区尚处于野蛮的奴隶制时代,我们中国已进入好较为先进的封建社会。
对人类社会发展起到巨大推动作用的火药,纸张、印刷术、指南针四大发明首创于我国。
中国近现代史论文

中国近代史纲要论文内容提要:中国近代史是一部抵御外来侵略的历史,是一部争取民族独立的历史,是一部推翻反动统治的历史,是一部实现人民解放以及将中国又落后的农业国改编为先进的工业国,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的历史。
关键词:近代史、侵略、革命、胜利一、反对外国侵略者的斗争(一)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中国战败。
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了《南京条约》。
1856年,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1858年清政府分别与英、法、美签订了《天津条约》。
1860年,清政府与英法两国签订了《北京条约》。
1894年,日本发动甲午战争,1895年签订《马关条约》。
1900年,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以签订《辛丑条约》结束。
(二)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鸦片战争时期,中国人民与爱国军官便掀起了反对外来侵略的斗争。
鸦片战争开始后,许多爱国官兵英勇奋战,拼死抵抗。
在中日甲午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后期,太平军曾多次重创外国侵略者。
台湾人民也曾多次反抗侵略者。
1900年,义和团与八国联军进行了殊死搏斗。
正是由于中国人民的前赴后继、英勇斗争,才是我们国家和名族历尽劫难,屡遭侵略而永不灭亡。
二、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一)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太平天国是中国历史上空前规模的农民运动,前后坚持了14年之久,势力先后扩展到18个省,其规模之大,时间之长,影响之深,达到了历代农民战争的高峰。
(二)洋务运动、维新运动洋务运动是在19世纪60年代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的过程中和第二次艳片战争结束后兴起的。
当时,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交织一起,内忧外患一起袭来,面对统治危机,地主阶级统治集团内部的洋务进行了一系列“自救”活动。
中日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以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等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了一场维新救亡运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讲述你的家族(亲人们)故事,分析近现代 以来他们在生活、生产、文化、娱乐等方面的 变化及原因; ❖描述你的家乡(包括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方 面)在近现代以来所发生的变迁,并予以分析; ❖描述你家乡某一近现代历史人物、历史事件、 或历史遗迹,并谈谈自己的看法和感悟。
2020/9/9
勤读力耕 立己达人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实践教学
2020/9/9
1
教学目的
❖ 结合课程内容,自我体认身边的中国近现代 历史人物、历史遗迹和历史事件,加深理解 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发展进程与内在规律,深 刻领会历史和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中国共 产党和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2020/9/9
勤读力耕 立己达人
2
华中农业大学
教学内容-----撰写课程论文
❖ 标题** 学号**
2020/9/9
勤读力耕 立己达人
6
华中农业大学
3
华中农业大学
教学内容-----撰写课程论文
写作要求
❖家乡范围指同县(市);
❖必须是近现代(1840年以后)的历史人物、 遗迹和历史事件。要以中国近现代的重大事件
和社会变迁为宏观背景,以具体的事例为依据,
从问题出发,对家乡历史文化、家乡(家族)
变迁和社会进步进行描述,将理论分析与实践
调查结合起来;
2020/9/9
勤读力耕 立己达人
4
华中农业大学
教学内容-----撰写课程论文
写作要求
❖篇幅在2000字以上;
❖用300-400字的方格稿纸誊写,不收打 印稿;
❖9周以内完成;
❖欢迎在课堂演讲展示,若配以PP演示文 稿、图片、音频、视频资料更好。
2020/9/9
勤读力耕 立己达人
5
华中农业大学
教学内容-----撰写课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