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透皮吸收的中药

合集下载

8种中药挥发油对布洛芬促透作用的比较分析_孙成考

8种中药挥发油对布洛芬促透作用的比较分析_孙成考

8种中药挥发油对布洛芬促透作用的比较分析孙成考(临沂市药检所,山东临沂276000)中图分类号:R9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2084(2012)18-3120-03摘要:目的探讨8种中药挥发油对布洛芬的促透作用。

方法选取防风、吴茱萸、云木香、温郁金、沉香、荆芥、羌活以及茅苍术8种中药挥发油,在体外透皮实验装置上进行透皮吸收实验,然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布洛芬的含量加以测定,并以增渗倍数作为上述8种中药挥发油对布洛芬促透作用的效果衡量参数。

结果8种中药挥发油对布洛芬均具有一定的促透作用,均具有较高的增渗倍数和渗透速率Jss;Logistics回归分析发现,上述8种中药挥发油均能够有效促进布洛芬透皮吸收,其中以防风、吴茱萸和云木香影响因子最大。

结论吴茱萸、防风与云木香等中药挥发油对布洛芬均具有较好的透皮吸收促透作用,上述8种中药挥发油对布洛芬透皮吸收Jss与增渗倍数具有较好的相关性。

关键词:中药挥发油;布洛芬;促透作用;增渗倍数Comparative Analysis and Research of Permeation Enhancing Effect of Volatile Oil of Eight Kind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n Ibuprofen SUN Cheng-kao.(Linyi Institute for Drug Control,Linyi 276000,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permeation enhancing effect of eight kind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n ibuprofen.Methods Volatile oil of eight kind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namely wind-break,evodia,costusroot,curcuma,aloes,schizonepeta,notopterygium and atractylodes lancea,were selected,and percutaneous absorption experiment was done on the in vitro transdermal experiment device,and then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was done to test the ibuprofen content,and permeability in-crease ratio was set as the parameter to evaluate the permeation enhancing effect of the above eight kind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volatile oil on ibuprofen.Results Eight kind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volatile oil all have certain penetration enhancing effect with high permeability-increasing ratio and infiltration rate.Logistics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the above eight kind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volatile oil can effectively promote ibuprofen transdermal absorption,among which windbreak,evodia and costusroot have maximum influencing factors.Conclusion Volatile oi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uch as wind-break,evodia and costusroot have good permeation enhancing effect on ibuprofen,the above eight kind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volatile oil have good correlation with ibuprofen transdermal absorption Jss.Key words:Herbal volatile oil;Ibuprofen;Penetration enhancing effect;Seepage increasing multiples 目前,对经皮给药制剂尤其是促透剂的研究成为医学界的一个热点,而从中药材中提取各类挥发油是近年来探究天然促透剂的重要环节。

中药成分促透皮吸收研究近况

中药成分促透皮吸收研究近况

中药成分促透皮吸收研究近况刘爱玲刘邦国(135医院胶州266300)透皮给药系统(Transdermal Therapeutic System,TTS)是指在经皮肤给药而起全身治疗作用的控释制剂。

TTS系统具有超越一般给药方法的独特优点,可以不经过肝脏的“首过效应”和胃肠道的破坏,提供可预定的和较长的作用时间,维持稳定、持久的血药浓度,减少给药次数,给药方便等。

但药物透皮吸收率低是这种给药方法的主要缺点,从而限制了其广泛的应用。

因此研究经皮给药制剂时首先必须解决药物对皮肤的穿透性和透皮速率。

渗透促进剂(Penetration enhancer)是指能够增加药物透皮吸收速度或药物透皮量的物质。

其研究始于1970年,Zellerbach 和Miburn采用二甲亚砜和二甲基乙酰胺促进甾体药物的局部给药获得专利。

目前的技术多用添加月桂氮卓酮(Azone)、丙二醇(PG)等渗透剂来增加药物的穿透性和提高药物的透皮速率[1]。

有人也发现中药也具有和Azone相似的促进作用,从中药宝库中寻找渗透促进剂正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中药成分透皮吸收促进剂具有起效快、效果好、副作用小等优点,对此类促进剂的开发应用和作用机理的研究也相应增多,为此对近几年的研究进况做一总结。

1中药单体成分促进剂的研究1.1薄荷脑、薄荷醇(menthol)薄荷醇在我国有广泛的资源,对其促渗作用研究较多。

殷力新等[2]总结了薄荷醇的促透皮吸收作用,涉及氯霉素、四环素、达克罗宁、利福平、扑热息痛、甲硝唑、曲安缩松、双氯非那胺、水扬酸、林可霉素、氟尿嘧淀、灰黄霉素、普萘洛尔、利巴韦林、双氯芬酸等15种药物。

最近,朱建平、杨燕等[3]采用简单小室装置,多波长面积分紫外分光光度法研究了薄荷醇对酮康唑的促渗透作用,结果表明,薄荷醇可显著提高酮康唑的促皮吸收(P<0.01)。

Godwin、Michniak等也认为薄荷脑对双氯芬酸钠、酮洛芬、氟尿嘧啶也有透皮促渗作用。

辛类中药挥发油对葛根素的透皮吸收促进作用研究

辛类中药挥发油对葛根素的透皮吸收促进作用研究

辛类中药挥发油对葛根素的透皮吸收促进作用研究目的:研究辛类挥发油(肉桂油、丁香油、高良姜油、茴香油、干姜油)对葛根素透皮吸收的影响。

方法:采用体外透皮双室扩散池和HPLC法,测定葛根素的累积渗透量,计算渗透系数。

结果:肉桂油、丁香油、高良姜油、茴香油、干姜油对葛根素均具有一定的促渗作用。

结论:辛类挥发油能促进葛根素的透皮吸收。

标签:挥发油;促渗剂;葛根素选择理想的透皮吸收促进剂是促进药物渗透皮肤进入体内,达到有效血药浓度的重要手段。

目前主要的透皮促进剂有氮酮、丙二醇、油酸等,但皆存在缺点,寻找新的透皮吸收促进剂对于经皮给药制剂的开发与研究具有重要意义[1]。

近年的研究发现中药的许多成分具有透皮吸收促进作用,有些精油如冬青油、茴香油、丁香油酚等有极好的透皮吸收促进作用[2]。

本文以葛根素为模型药物,研究了肉桂油、丁香油、高良姜油、茴香油、干姜油等5种辛类挥发油对药物的透皮吸收促进作用,为从中药寻找新的透皮吸收促进剂提供实验依据。

1 仪器与材料1.1 仪器Valia Chien双室扩散池(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超级恒温器(上海市实验仪器厂);78-1A磁力搅拌器(上海南汇电讯器材厂);高效液相色谱仪(HP1100型)。

1.2 药品与试剂葛根素(杭州天香化学有限公司提供,批号为20050301,纯度>98.0%);葛根素对照品(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批号:752-200108);肉桂油、丁香油、高良姜油、茴香油、干姜油(按中国药典附录方法自提);甲醇为色谱纯,其余为分析纯。

1.3 动物裸鼠,♂,体重(20±2) g,由南方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2 实验方法和结果2.1 皮肤渗透液中葛根素的测定2.1.1色谱条件色谱柱:C18(4 mm×250 mm,5 μm);流动相:甲醇-水(30∶70);流速:0.8 ml/min;柱温:室温;检测波长:250 nm(UV-VIS分光光度计)。

中药透皮配方

中药透皮配方

灰尘,酒精或生理盐水搽拭.
• 消肿止痛贴药贴+ 2%利多卡因2mlvi
+vitB121ml贴于患处;
• 或消肿止痛贴药贴+ 2%利多卡因2ml + 西咪替 丁 0.2 (抗病毒作用)贴敷患处。 • 或消肿止痛贴药贴+ 2%利多卡因2ml + 聚肌胞 2mg贴敷患处。12-24小时/贴. • 3-7天治愈。
/贴,冷敷,加大黄粉、芒硝2-3g。一般3-7天治 愈
治疗过程不影响正常哺乳。
• 乳腺增生 治愈。 用消肿止痛贴敷肿块部位,24小时/
贴,热敷 。加大黄粉、芒硝2-3g 。 一般1-3周 • 必要整体辩证和调理。
• 慢性乳腺炎 +芒硝效果比较好。
带状疱疹
• 脱脂棉薄 贴 带痛 对应面部 12-24h/次。 必要的抗 菌治疗 冷敷
顽固性口腔溃疡
• 消肿止痛贴+黄连粉 0.5-1g+冰片
0.1- 0.2g贴敷双足底涌泉穴(湿贴)
12-24小时/贴,3-7天治愈(儿童
使用,药量减半)。
急性乳腺炎、乳腺增生
• 急性乳腺炎 用消肿止痛贴敷肿块部位,12小时
小儿腹泻
消肿止痛贴+洛派丁胺2-6mg(重症可加 苯乙哌啶),脐部常规清洁消毒后湿贴, 12-24小时/贴,1-2天可治愈。 成人结肠炎可用洛派丁胺 4- 8mg脐部湿 贴。 秋季腹泻可以增用潘生丁25-50mg脐部 湿贴
小儿咳喘
• 消肿止痛贴+舒喘灵和异丙嗪或西替利嗪,
脐部湿贴。
• 伴发热,可再加安乃近脐部湿贴。
用药剂量
• 一般用药剂量为每公斤体重24小时口服剂 量的1.5--2倍 • 可以单独使用一种药物,也可以二种或二 种以上药物同时配合使用 • 必须遵循药品配伍原则,合理用药

促进透皮吸收的中药(二)

促进透皮吸收的中药(二)
川芎为中医常用药。国外有人在研究川穹中发现川芎醚提取物中的苦本内酯、蛇床内酯、 】‘烯基呋内酯、新蛇床内酯均有渗透皮肤的作用。川芎醚提取物、川穹挥发油。甲醇提取物、 o.4%的苦内酯均能促进安息香酸的透皮作用,并呈温度药效关系,40"C时效果最佳,但川 芎的水提物对安息酸的透皮吸收几乎没有促进作用,这也提示川芎中的促渗成分主要为挥发
其主要成分是桉叶油,也称桉油。中国药科大学有人用大鼠皮肤进行了渗透试验,证明
桉叶油能有效的促进马来酸噻吗洛尔∞渗透。有人用桉叶油对尼群地平做大鼠透皮试验证
实:用药后22h测定加桉叶油是未加桉叶油的34倍,最佳浓度是2%,加入3%的桉叶油会 使原药物浑浊,影响促渗作用。角质层是药物还应吸收的限速层,除去角质层皮的活性表皮, 合枝叶油的扩散液的扩散速率较不含枝叶油的扩散液增加2.7倍。由此佐证桉叶油的促渗作 用主要在角质层,另有报道桉油精做渗透促进剂,可提高5一氟腺嘧啶的渗透系数34倍。 按树脑也能促进很多亲脂性药物的速度吸收,用桉树脑处理人皮肤角质层后进行ATR一傅 利叶交换红外光谱法研究,发现c—H伸缩峰吸收强度明显减弱,表明桉树脑有显著的脱脂
油。
肾衰患者其治疗手段之一为持续性不卧床腹透析(APP),长期(APP)的患者,腹膜 跃时间浸润f高精,低PH及乳酸盐等非生物相容性因素的腹透析液中,腹膜有结构和功能 的破坏,使其透析效能和超滤功能降低,最后透析失败。中山医科大附院一博士后,在透析 液中加入低剂量川芎嗪与其他透析液比较,川穹嗪组可显著提高腹膜间皮细胞的抑制和损 伤. 3豆寇提取物
பைடு நூலகம்
本文链接:/Conference_3500799.aspx
6当归
是中医临床常用药材,含量在0 4%以上的挥发油是其主要成分之一。阿魏酸也是其主 要的水溶性成分,有报道阿魏酸可以通过透皮吸收。上海中医大学,以阿魏酸为指标成分, 检测当归所含挥发油对其适应吸收作用。实验表明以1%乙醇配制的1%、2%、3%的当归挥 发油的阿魏酸溶液,均可显著的提高阿魏酸的渗透系数(P<o.01=,其中以2%浓度的挥 发油为最佳,并强与同浓度的冰片(P<0.01=。 7杜香

中药透皮蒸疗操作方法

中药透皮蒸疗操作方法

中药透皮蒸疗操作方法透皮蒸疗是一种中药疗法,通过将中药药物蒸发,使其通过皮肤渗透进入体内,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透皮蒸疗在中医传统医学中被广泛应用于不同的疾病治疗,特别是对于一些肌肉骨骼疾病,如风湿病和关节炎,常用于疼痛缓解和局部治疗。

下面我将介绍中药透皮蒸疗的操作方法。

透皮蒸疗的操作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选择合适的中药:透皮蒸疗使用的中药一般包括膏剂、粉剂或者贴剂。

根据不同的病情选择合适的中药进行治疗。

常用的透皮蒸疗中药有川乌、羚羊角、冰片、草菖蒲和龙脑等。

2. 准备透皮蒸疗器具:透皮蒸疗器具一般包括炉具、药锅、药盒和蒸具。

将药物放入药盒中,并将药盒放入药锅中,加入适量的水。

然后将药锅放入炉具上,用火加热。

3. 透皮蒸疗器具的加热:根据药物的性质和病情,掌握好适当的温度和时间。

一般来说,药物的温度控制在40-60之间,疗程时间为15-30分钟。

在加热过程中需要随时观察药物的变化,确保药物均匀升温。

4. 准备病人:病人在透皮蒸疗之前需要清洁皮肤,将治疗部位暴露。

对于一些疼痛病症,可以使用热敷或温水浸泡来加速局部血液循环。

5. 透皮蒸疗的施疗:将热源器具放置于治疗部位附近,确保药物蒸发的气体能覆盖到治疗部位。

可以使用毛巾或者毯子等材料将病人包裹起来,以防止药气的散失。

病人应保持舒适的姿势,以便药物的吸收。

6. 透皮蒸疗后的护理:治疗结束后,将治疗部位擦干净,并保持温暖。

注意观察病人的反应,如有不适或过敏应及时处理。

同时,还应注意病人的饮食和生活习惯,避免刺激性食物和寒冷刺激。

总之,中药透皮蒸疗是一种在中医传统医学中应用广泛的疗法,它通过中药的温热作用和药物成分的透皮吸收,对疾病起到治疗作用。

但是,在进行透皮蒸疗时需要注意剂量和疗程的控制,以及对病人的观察和护理。

另外,透皮蒸疗仅在一些特定的病症和病情下适用,不能代替其他治疗方法。

因此,在使用透皮蒸疗时应根据具体情况综合考虑,遵循医嘱进行治疗。

促进透皮吸收的中药作用机理

促进透皮吸收的中药作用机理

・特约专题・本期特约专家 张仲源,主管中药师,1953年出生,1975年毕业于山东省中医药学校中药专业。

先后在青岛市温泉疗养院、市儿童医院从事中药制剂和外治药物的制备和研究。

主持和参与了青岛市科技局立项的科研项目十二项,其中中医外治项目“透骨摩药”、“儿童防感袋”、“脾运散”等五项已通过科技鉴定。

“中药敷脐治疗小儿腹痛临床研究”、“肩周膏的药剂学研究”获青岛市科技三等奖,与国内多家单位合作研制的外用辅料、纳米微药粉项目等已产品化,部分已取得专利。

发表论文七十余篇,其中外治方面的占60%。

主编参编著作十二部,其中外治书占80%。

获得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

张仲源 主管中药师促进透皮吸收的中药作用机理张仲源1,张惠生2,张丽敏2(1.山东省青岛市儿童医院,山东 青岛 266001;2.浙江省浦江县中医外治研究所,浙江 浦江 322200) 关键词:中药;透皮吸收;作用机理 中图分类号:R2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78X(2007)06-0003-02 透皮药物每年以17.8%的年均增长率高速发展,透皮药物的核心渗透促进剂是当今世界药物研究的重点之一。

当一些化学合成的促渗剂引起皮肤过敏、刺激性反应时,人们把开发的眼光转向了“回归大自然,返璞归真”的中药材和植物药,一些如薄荷油、冰片、当归挥发油等药物的促渗系数有的超过了氮酮。

Megu m i等研究认为,植物中的挥发油及植物油类等多属于萜类化合物,其毒性弱于人工合成品。

因此,植物提取促渗剂的开发有着广阔的前景,现就已通过实验研究证实的一些中药材的促渗作用机理进行综述,报道如下。

1 烧 酒烧酒又称火酒、蒸馏酒等。

其主要成份为乙醇,是最早起源于中国的一种药食两用的饮品。

具有活血祛寒的功能,为极性溶剂。

乙醇能提高一些药物经皮渗透速率,其机理有以下几个方面:①能增加药物的溶出度。

酒为有机溶剂,经酒制后的药物有效成份易于溶出,一些不易溶于水的有效成份如大分子的苷类、黄酮类等,经酒制后,亲水性增加,大大有利于有效成份的溶出。

中药促进透皮吸收剂薄荷醇的多效性

中药促进透皮吸收剂薄荷醇的多效性

3 薄荷 醇 的 多效 性
薄荷醇不仅有着较好 的透 皮促进 作用 , 同时还具备 其他 多 功能的药理作用 ; 薄荷醇 通过吸嗅可增强学 习记忆力 。有报道 : 嗅觉 中枢 本身也参与 了学习记 忆过程 , 通 过嗅觉 通路 可纠正脑 中枢 功能障碍。安徽医科大学刘莉茵等老师科研 组u , 选用较 低浓 度的薄荷醇对大 鼠进行 了吸嗅研究 , 通过水迷宫 、 大 鼠海马 乙酰胆碱酯酶及谷氨酸受体 1表达 的变化试 验研 究表 明 , 大 鼠 吸嗅薄荷醇后学 习记忆能力得 到 明显提 高 , 考 虑此效 应主要 是 通过嗅觉通路作用于 中枢神经 系统 。 薄荷醇有 抑制组胺 、 止 痒的作用 , 几乎 所有 的皮 肤病 , 包括

5 4・
J o ma l o f E x t e r n a l T h e r a p y o f T CM O c t 2 0 1 3, 2 2( 5
中药促 进 透 皮 吸 收剂 薄 荷 醇 的 多效 性
张仲 源 , 连 佳
2 6 6 0 0 0 )
其经济价值 、 功效认 识 的不 断扩 大 和深入 , 其 药 用部 分 和有效 成分 、 植物精油等 , 现 已被世界 上许 多地 区和 国家 如欧洲 药典 、 马丁代尔大药典 、 美 国药典 、 法 国药典 、 日本 药典 等所 收载 j 。
薄荷醇是 中药所 含挥发油成分 中的主要有效 部分 , 是 一种很 好 的促 进 透 皮 药 物 吸 收剂 , 已在 各 种 透 皮 药 物 中 广 泛 地 应 用 。薄荷 醇不 仅有着较好 的促 透性 , 而且 还有着抗 炎 、 抑菌 、 镇痛 、 清凉 、 祛痰 、 芳香等作用 的多效性。薄荷醇的安全性 、 功能 性、 适用性 、 高效 性 、 多效性 等方面 , 符合世界 制药领域对今后 的 药用辅料 向多功能的功能性辅料 方面发 展 , 下面就 薄荷 醇的 透皮机 理 、 多效性做 一展 向性综述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促进透皮吸收的中药促进透皮吸收的中药--------------------------------------------------------------------------------潘青叶张仲源现在世界上透皮药物的销售额正以每年15%的速度增长。

一些非透皮药物,如肝素、胰岛素、肽类、蛋白质等大分子化合物等,在促透技术的协助下,也大大提高了渗透质量。

透皮制剂中的促渗辅料,有时比药物成分更重要。

为此,搜索、研究新的促透剂已在药学界成为热点,国外不少药物研究机构,受中药促透药物大多是含挥发油、芳香成分的启发,欲从含这类成分的植物中制取促透剂,这确实比从亿万万个化学合成式中逐个筛选实验,浓缩了空间,且直接收益。

而且中药促透剂还有促透、治疗、芳香、防腐等多重作用的特点。

如薄荷类有清凉、止痛、防腐的作用;肉桂有温中散寒、止痛作用;川芎扩张血管;醋能与中药中的生物碱转变成盐类,更易水溶渗透。

现就已开发、应用中的中药促渗剂,做以下综述:乙醇在我国汉字中医字的一半是酒字的一半,古时治病离不开酒。

酒精为极性溶剂,实验已证实,乙醇能提高一些药物经皮渗透率。

主要是膨胀和软化角质层,可使汗腺、毛囊的开口变大从而有利于药物离子通过皮肤附属器的转运。

乙醇又可与其它促渗剂相伍配成复合促渗剂。

另外我国生产的白酒、米酒、黄酒中除乙醇外,尚含一些氨基酸、糖化物等,对皮肤起软化、柔和的作用,也协助渗透。

醋现代科学研究证实醋中的醋酸、乳酸、氨基酸、甘油和醛等化合物,对皮肤有柔和的刺激作用,使小血管扩张,增加皮肤的血液循环。

酸性环境有助于药物穿透皮肤可能与人体皮肤的生理特性有关,有实验结果显示,酸性条件有助于大黄中有效成分(有机酸及其苷)的透皮吸收。

醋对主药成分还起化学修饰作用,能改变药物理化性质,与植物中的生物碱类形成盐类,水溶性增大,从而改变药物分子的皮肤分配行为。

如有实验报道酸性条件下有利于川乌中有效成分生物碱透皮吸收就是如此。

薄荷类薄荷类包括薄荷脑、薄荷醇、薄荷油等,是从中药薄荷植物中提取、精制而成的芳香物。

易溶于水、醇、醚等溶剂中。

众多的实验研究证实,薄荷类对许多种类的药物都有促渗作用。

现报道的有双氯灭痛、氯霉素、吲哚美辛、氟脲嘧啶、曲安西龙、达克罗宁等。

张德平等实验证明,薄荷脑具有显着促进扑热息痛透皮吸收作用,并在扫描镜下观察到,用薄荷脑实验组的胎儿皮肤皱褶增多,多质层局部断裂脱屑,翻卷呈破棉絮状,表皮细胞间隙加宽,毛囊口扩展,毛干的毛小皮剥脱而变细。

提示薄荷脑促扑热息痛的透皮吸收机制与改变表皮结构密切相关。

这也可能是薄荷类促进药物透皮的机理。

薄荷类药物与其它促渗剂共同使用配成复合型促渗剂,其作用明显加速加强。

肉桂有人从肉桂中提取一种物质,加入另一种芳香提取物按2:1比例混合制成C2-的中药促渗剂。

用扑热息痛做透皮试验,证实C2-有良好的促渗作用,其起效时间比氮草酮快,用后3小时即有明显差别,氮草酮则有10小时滞后期。

甘草从甘草中分离出的甘草皂苷、甘草甜素、甘草次酸钠、甘草次酸二钾和琥珀酸甘草次酸二钠,均有促进药物粘膜吸收的作用,其中以皂苷为最强,用量1%以下。

用甘草次酸二钠配制的胰岛素制剂,小鼠鼻腔粘膜给药,15分钟后血中胰岛素免疫活性就可达最大水平,血糖水平降到L。

且甘草类促渗剂的溶血性,均比癸酸钠月桂酸钠小,并且不刺激鼻粘膜,不使药物降解。

也有报道用其配制的眼制剂,也有好的促渗作用。

冰片冰片又称龙脑,为中医内、外科常用的药物,有关志愿者前臂内侧皮肤苍白试验表明,冰片能增加曲安奈德的药物利用度。

对甲硝唑、氟脲嘧啶药物用离体蛇蜕皮做的吸收试验,证明能增加二药的透皮吸收量。

用全兔做透皮试验,经心内取血测定,冰片能明显增加水杨酸的经皮吸收。

冰片除有透皮作用外,经人体试验,证实口服后冰片能透过血脑屏障进入脑内,并能使一些药物进入脑脊液的量增加。

丁香国外有报道丁香油酚具有透皮促进作用,并做为透皮促进剂使用。

国内有人对提取的丁香油、丁香油酚、丁香醇提取物与氮酮对5—氟脲嘧啶做了稳态渗透速率、加促渗剂后药物渗透系数、增渗倍数的实验和统计,结果表明丁香挥发油的增渗倍数是不含促进剂的110倍,丁香油酚是107倍,氮酮为97倍,丁香醇提取物是18倍,前二者分别高于氮酮。

此外丁香尚含一些止痛、温里、散寒的成分,发挥着促渗、治疗双重功能,有望成为一类很有前途的中药促渗剂。

小豆蔻提取物国外有人取小豆蔻提取物,用小鼠腹部皮肤做试验,以日本药局方中的亲肌软膏做基底液,做脱氢皮醇的透皮影响试验。

结果表明小豆蔻丙酮提取物能促进脱氢皮醇的吸收,其中活性成分是松油醇。

川芎提取物国外有人在研究中发现川芎醚提取物中的藁本内酯、蛇床内酯、丁烯基呋内酯等均有渗透皮肤的作用,川芎醚提取物、川芎挥发油、川芎的甲醇提取物苦内酯均能促进安息香酸的透皮作用,并呈温疗药效关系,40℃时效果最佳。

但川芎的水提物对安息香酸没有促渗作用,提示川芎中促渗成分主要为挥发油。

这也说明中医常用川芎细末敷患处治疗骨刺、关节疼痛等是有道理的。

胆及分离物动物的胆容物是一种生物类天然活性剂,可有效地增加分子量在七千至三十万之间的疫苗、胰岛素、生物激素等药物的鼻腔吸收、眼粘膜吸收及阴道粘膜吸收。

常用胆汁及其分离物去氧胆酸钠、鹅去氧胆酸钠、甘氨胆酸钠及牛磺胆酸钠等。

据报道在苯巴比妥栓、干拢素栓中加入胆的分离物均可促进药物的吸收。

在胰岛素经眼粘膜吸收的研究中甘氨胆酸钠的促进吸收作用大于十烃季胺和聚山梨醇酯20倍。

樟脑人体皮肤、粘膜、肌肉皆易吸收。

曲安西龙加入樟脑后,在健康志愿者皮肤试验中证明能增大药物的透皮利用率,可明显增加水杨酸和氟脲嘧啶等皮肤外用药的透皮百分率,对烟酰胺和双氯芬酸钠均有促透作用。

桉叶油也称桉油,有人用大鼠皮肤进行渗透试验,证明桉叶油能有效地促进马来酸噻吗洛尔的渗透。

有人用桉叶油对尼群地平做大鼠透皮试验证实:加桉叶油是未加的34倍,并证明桉叶油的促渗作用主要在角质层。

当归根部含挥发油约%,是当归的重要成分之一,油中主含藁本内酯、当归酮等成分,具有特殊香气。

上海中医药大学采用离体裸鼠皮肤以阿魏酸为指标成分,并与2%冰片对照,做透皮吸收试验,证实当归挥发油对其水溶性成分阿魏酸具有显着的促透作用,且强于同浓度的冰片。

中药透皮吸收促进剂的研究与发展字体: 小中大 | 打印发布: 2006-11-09 07:26 作者: 农民来源: 查看: 211次中药透皮吸收促进剂的研究与发展摘要;中药以其自身独特的优势倍受药学界的关注,中药透皮吸收促进剂已成为经皮给药研究的热点之一。

研究较多的中药透皮吸收促进剂有薄荷醇、冰片、精油类等多种中药提取物,应用中可单独作用,也可与化学透皮吸收促进剂联合使用。

对中药促透机制的研究也是当前药学界的热点之一。

在概述这些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就中药透皮吸收促进剂的开发提出一些思路。

经皮给药系统(transdermal delivery systems,TDS)是指经皮肤给药而起全身治疗作用的控释制剂。

TDS是一种极有前途的剂型,其研究已成为第3代药物制剂开发研究的中心内容之一。

但是,由于皮肤的屏障作用,以及药物本身的理化性质等原因,很多药物穿过皮肤的通透率很低,经皮到达体内的药物很难达到有效的治疗浓度。

透皮吸收促进剂(penetration enhancers,PE)的应用,为TDS的研究与应用带来了契机。

PE已成为增加药物透皮吸收的首选方法,是许多药物TDS研究中的重要环节。

近年来,化学PE的应用和透皮机制研究已经比较成熟,中药PE的研究也在研究者的努力下,以其具有时滞短、效果好、副作用小等优点,显示出广阔的发展前景。

中药PE的应用近况中药PE的研究起步较早,1989年Williams等发现植物油具有透皮吸收促进作用。

其后,使用植物挥发油(包括萜类及芳香族化合物等)作为PE的研究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

在中药促进剂研究领域,化学成分相对复杂的中药挥发油和提取物一直是研究的重点之一。

这类研究多以化学 PE氮酮为对照,比较促渗效果。

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相关报道很多,主要为薄荷醇、冰片和精油类等。

薄荷醇:在中药促进剂中,薄荷醇是目前研究较多的一类物质。

薄荷醇为中药薄荷蒸馏提取的单萜类物质。

可对水杨酸、抗生素、5-氟尿嘧啶、曲安缩松、双氯灭痛等10多种药物有良好的促渗作用。

Kunta等研究了不同浓度的香芹酚、沉香醇、薄荷醇和d-柠檬烯对心得安的促渗作用,随浓度的升高,四者都不同程度缩短了滞后时间,其中薄荷醇对心得安的促渗效果最好。

王晖等用体外透皮实验比较了薄荷醇和氮酮单独使用以及合用时对水杨酸的透皮影响。

结果提示,单用时薄荷醇对水杨酸的促透作用比氮酮强,二者合用时促运作用并不比单独使用强,甚至可降低促透效果。

王晖等还用相似的方法研究了薄荷醇和冰片对双氧灭痛的经皮透过作用,并将二者与氮酮的保透作用进行比较。

结果表明:薄荷酸、冰片对双氯灭痛的透过量有显着的促渗作用,但与氮酮相比促渗作用较弱,而时滞较短。

因此,薄荷醇和冰片可望作为PE在某些药物的TDS中应用。

许卫铭等通过薄荷醇和氮酮对甲硝唑进行透皮作用比较,发现含2%薄荷醇和2%氮酮均能促进甲硝唑透过皮肤(P。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