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量关系公式
数量关系公式大全

数量关系公式大全01.分数比例形式整除若a∶b=m∶n(m、n互质),则a是m的倍数,b是n的倍数。
若a=m/n×b,则a=m/(m+n)×(a+b),即a+b是m+n的倍数02.尾数法选项尾数不同,且运算法则为加、减、乘、乘方运算,优先使用尾数进行判定;所需计算数据多,计算复杂时考虑尾数判断快速得到答案。
常用在容斥原理中。
03.等差数列相关公式和=(首项+末项)×项数÷2=平均数×项数=中位数×项数;项数=(末项-首项)÷项数+1。
从1开始,连续的n个奇数相加,总和=n×n,如:1+3+5+7=4×4=16,……04.几何边端问题相关公式单边线型植树公式(两头植树):棵树=总长÷间隔+1,总长=(棵树-1)×间隔植树不移动公式:在一条路的一侧等距离栽种m棵树,然后要调整为种n 棵树,则不需要移动的树木棵树为:(m-1)与(n-1)的最大公约数+1棵;单边环型植树公式(环型植树):棵树=总长÷间隔,总长=棵树×间隔单边楼间植树公式(两头不植):棵树=总长÷间隔-1,总长=(棵树+1)×间隔方阵问题:最外层总人数=4×(N-1),相邻两层人数相差8人,n阶方阵的总人数为n²05.火车过桥核心公式路程=桥长+车长(火车过桥过的不是桥,而是桥长+车长)06.相遇追及问题公式相遇距离=(速度1+速度2)×相遇时间追及距离=(速度1-速度2)×追及时间07.队伍行进问题公式队首→队尾:队伍长度=(人速+队伍速度)×时间队尾→队首:队伍长度=(人速-队伍速度)×时间08.流水行船问题公式顺速=船速+水速,逆速=船速-水速09.往返相遇问题公式两岸型两次相遇:S=3S1-S2,(第一次相遇距离A为S1,第二次相遇距离B为S2)单岸型两次相遇:S=(3S1+S2)/2,(第一次相遇距离A为S1,第二次相遇距离A为S2);左右点出发:第N次迎面相遇,路程和=(2N-1)×全程;第N次追上相遇,路程差=(2N-1)×全程。
常见的数量关系公式大全

常见的数量关系公式大全
常见的数量关系公式包括:
每份数×份数=总数。
总数÷每份数=份数。
总数÷份数=每份数。
单价×数量=总价。
总价÷单价=数量。
总价÷数量=单价。
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速度=时间。
路程÷时间=速度。
工效×时间=工作总量。
工作总量÷工效=时间。
工作总量÷时间=工效。
加数+加数=和。
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被减数-减数=差。
被减数-差=减数。
差+减数=被减数。
因数×因数=积。
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被除数÷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商×除数=被除数。
在有余数的除法中:(被除数-余数)÷除数=商。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收入-支出=结余。
单产量×数量=总产量。
总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
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或相遇路程=快车速度×相遇时间+慢车速度×相遇时间。
相遇时间=相遇路程÷速度和。
速度和=相遇路程÷相遇时间。
数量关系式大全

数量关系式大全数量关系式是数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用于描述变量之间的关系。
本文将为您介绍数量关系式大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基本的数量关系式1. 平均数公式设有 n 个数:x1、x2、……、xn,平均数为 A,则平均数公式为:A = (x1 + x2 + …… + xn) / n2. 中位数公式设有 n 个数:x1、x2、……、xn,中位数为 M,则中位数公式为:①当 n 为奇数时:M = xn/2②当 n 为偶数时:M = (xn/2 + (xn/2 + 1)) / 23. 众数公式设有 n 个数:x1、x2、……、xn,出现次数最多的数为众数,则众数公式为: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即为众数。
4. 极差公式设有 n 个数:x1、x2、……、xn,最大值为 max,最小值为min,则极差公式为:极差 = max - min二、分布型数量关系式1. 频率分布表设有一组 n 个数据,i 表示第 i 个数据,fi 表示第 i 个数据出现的频率,则频率分布表如下:2. 分组频数分布表设有一组 n 个数据,i 表示第 i 个数据,pi 表示 i 排列成类别的频数,则分组频数分布表如下:3. 相对频率分布设有一组 n 个数据,i 表示第 i 个数据,ri 表示第 i 个数据出现的相对频率,则相对频率分布如下:4. 累计频率分布表设有一组 n 个数据,i 表示第 i 个数据,Fi 表示第 i 个数据出现的累计频率,则累计频率分布表如下:三、函数型数量关系式1. 线性关系式若两个变量 x 和 y 之间存在线性关系,则函数关系式为:y = ax + b其中 a 为斜率,b 为截距。
2. 反比例关系式若两个变量 x 和 y 之间存在反比例关系,则函数关系式为:y = a / x其中 a 为比例常数。
3. 指数关系式若两个变量 x 和 y 之间存在指数关系,则函数关系式为:y = axb其中 a 和 b 为常数,且 b 为指数。
数量关系公式大全

数量关系公式大全1.百分数公式:-百分数=(所占数量/总数量)×100%2.比例公式:-比例=已知数量/未知数量3.增长率公式:-增长率=增加的数量/原始数量4.直线方程:- y = mx + c,其中m是斜率,c是y轴截距5.平均值公式:-平均值=(所有数据之和)/(数据个数)6.学生t分布公式(用于计算样本平均值的置信度):-t=(平均值-总体平均值)/标准误差7.标准差公式(用于计算数据集的离散程度):- 标准差 = sqrt((每个数据值 - 平均值)^ 2的总和 / 数据个数)8.四分位数公式(用于描述数据集分布):-第一四分位数=(n+1)/4个数据点-第二四分位数(中位数)=(n+1)/2个数据点-第三四分位数=3(n+1)/4个数据点9.正态分布公式:-正态分布=(1/根号(2πσ^2))×e^(-(x-μ)^2/2σ^2)10.欧拉公式(描述复数和三角函数之间的关系):- e^(ix) = cos(x) + i × sin(x)11.斐波那契数列公式(描述费波那契数列中的数量关系):-Fn=Fn-1+Fn-2,其中F0=0,F1=112.二项式系数公式(描述二项式展开中的系数):-nCk=n!/(k!×(n-k)!),其中n为整数,k为介于0和n之间的整数13.反比例公式:-两个量A和B成反比例关系,即A×B=k(k为常数)14.几何级数公式(描述几何级数中的数量关系):-S=a/(1-r),其中a是首项,r是公比15.面积公式:-矩形面积=长×宽-三角形面积=(底边长×高)/2-圆面积=π×半径^2以上是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公式,它们在数学和科学中经常被使用。
通过掌握这些公式,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解决各种与数量关系相关的问题。
数量关系常用公式

数量关系常用公式数量关系是数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涉及到数量的大小、比较、变化等方面。
在数量关系中,常常会用到一些公式来描述数量之间的关系。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些常用的数量关系的公式。
1.等差数列公式等差数列的概念是指数列中的相邻两项之间的差值是一个固定的常数。
等差数列的公式可以用来求解数列中的任意一项或者求解数列的和。
对于一个等差数列,其通项公式为:an = a1 + (n-1)d其中,an表示数列的第n项,a1表示数列的首项,d表示数列的公差。
数列的和公式为:Sn = (a1 + an) * n / 2其中,Sn表示数列的前n项和。
2.等比数列公式等比数列的概念是指数列中的相邻两项之间的比值是一个固定的常数。
等比数列的公式也可以用来求解数列中的任意一项或者求解数列的和。
对于一个等比数列,其通项公式为:an = a1 * r^(n-1)其中,an表示数列的第n项,a1表示数列的首项,r表示数列的公比。
数列的和公式为:Sn=(a1*(1-r^n))/(1-r)其中,Sn表示数列的前n项和。
3.平均数公式平均数是一组数据中所有数值的总和除以数据的个数。
计算平均数时,可以使用如下公式:平均数=总和/数据个数。
4.百分比公式百分比是以100为基数的比例。
计算百分比时,可以使用如下公式:百分数=(所占数值/总数值)*100%。
5.比例公式比例是指两个数之间的比较关系。
计算比例时,可以使用如下公式:比例=较大数值/较小数值。
6.比例分配公式比例分配是指将一定数量的其中一种物品或者数值按照比例进行分配。
计算比例分配时,可以使用如下公式:物品或数值A的分配量=(物品或数值A的总量*比例A)/(比例A+比例B+比例C+...)除了以上常用的公式,还有一些高中数学中较为复杂的数量关系公式,如:三角函数的和差公式、倍角公式、半角公式等。
这些公式在解决三角函数的问题时非常有用。
总结起来,数量关系常用公式主要包括等差数列公式、等比数列公式、平均数公式、百分比公式、比例公式、比例分配公式等。
小学1-6年级必须掌握的数量关系计算公式

小学1-6年级必须掌握的数量关系计算公式1、单价×数量=总价2、单产量×数量=总产量3、速度×时间=路程4、工效×时间=工作总量5、加数+加数=和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被减数——减数=差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因数×因数=积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被除数÷除数=商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有余数的除法:被除数=商×除数+余数一个数连续用两个数除,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用它们的积去除这个数,结果不变。
例:90÷5÷6=90÷(5×6)6、1公里=1千米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立方厘米=1000立方毫米1吨=1000千克1千克= 1000克= 1公斤= 1市斤1公顷=10000平方米。
1亩=666.666平方米。
1升=1立方分米=1000毫升1毫升=1立方厘米7、什么叫比:两个数相除就叫做两个数的比。
如:2÷5或3:6或1/3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8、什么叫比例: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如3:6=9:189、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外项之积等于两内项之积。
10、解比例: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
如3:χ=9:1811、正比例: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的比值(也就是商k)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就叫做正比例关系。
如:y/x=k( k一定)或kx=y12、反比例: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就叫做反比例关系。
数量关系计算公式

数量关系计算公式1.单价×数量=总价
2.单产量×数量=总产量
3.速度×时间=路程
4.工效×时间=工作总量
长度单位换算
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1米=100厘米
1厘米=10毫米
面积单位换算
1平方千米=100公顷
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
体(容)积单位换算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升
1立方厘米=1毫升
1立方米=1000升
重量单位换算
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1千克=1公斤
人民币单位换算
1元=10角
1角=10分
1元=100分
时间单位换算
1世纪=100年1年=12月
大月(31天)有:1\3\5\7\8\10\12月
小月(30天)的有:4\6\9\11月
平年2月28天,闰年2月29天
平年全年365天,闰年全年366天。
完整版数量关系公式

数量关系常用公式总结:1.行程问题基础公式:路程=速度*时间一、相遇追及型追及问题:追及距离=(大速度-小速度)×追及时间相遇问题:相遇距离=(大速度+小速度)×相遇时间背离问题:背离距离=(大速度+小速度)×背离时间二、环形运动型反向运动:第N次相遇路程和为N个周长,环形周长=(大速度+小速度)×相遇时间同向运动:第N次相遇路程差为N个周长,环形周长=(大速度-小速度)×相遇时间三、流水行船型顺流路程=(船速+水速)×顺流时间逆流路程=(船速-水速)×逆流时间静水速度=(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水流速度=(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四、扶梯上下型扶梯总长=人走的阶数×[1±(V梯÷V人)],顺行用加法,逆行用减法,根据公式带入级,速度为v解析:设扶梯为s v=1 1) 解得×S=30×1(1+v÷S=20×2×(1+v÷2) s=60,所以选择B。
五、队伍行进型队头→队尾:队伍长度=(人速+队伍速度)×时间队尾→队头:队伍长度=(人速-队伍速度)×时间解析:假设通讯员和队伍的速度分别为v和u,所求时间为t,则: 600=(v-u)×3 解得 v=250600=v×(2+24÷60) u=50600=(v+u)×t t=2,所以选择D六、往返相遇型左右点出发:第N次迎面相遇,路程和=全程×(2N-1)第N次追上相遇,路程差=全程×(2N-1)同一点出发:第N次迎面相遇,路程和=全程×2N第N次追上相遇,路程差=全程×2N解析:a汽车第二次从甲地出发后与b汽车相遇,实际上是两辆车第3次迎面相遇,根据公式,路程和为5个全程,即5×210=1050(公里),使用的时间为1050÷(90+120)=5(小时),所以b汽车共行驶了120×5=600(公里),选择B七、典型行程模型等距离平均速度=(2速度1×速度2)÷(速度1+速度2)(调和平均数公式)(速度1和速度2分别代表往﹑返的速度)解析:代入公式v=2×60×120÷(60+120)=80等发车前后过车:发车间隔T=(2t1×t2) ÷(t1+t2);V车/V人=(t2+t1) ÷( t2-t1)例:某人沿电车线路匀速行走,每分钟有一辆电车从后面追上,每4分钟有一辆电车迎面开来,假设两个起点站的发车间隔相同,则这个发车间隔为多少?解析:依据公式,发车间隔T=(2t1×t2) ÷(t1+t2)=2×12×4÷(12+4)=6(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