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票房的变迁史
中国电影 发展史

中国电影发展史中国电影发展史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 萌芽时期:1896-1905年电影传入中国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只是一种纯粹的娱乐形式,直到1905年,中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在北京丰泰照相馆诞生。
这部影片由任庆泰执导,谭鑫培主演,是中国人自己拍摄的第一部电影。
2. 初步发展时期:1905-1934年随着《定军山》的成功,中国电影开始起步。
在此期间,中国的电影放映业逐渐发展起来,外商在中国电影市场占据了垄断地位,但亦阻止不了我国电影活动的开始。
1934年,中国首部获得国际荣誉的电影《渔光曲》诞生,该影片被民国著名电影人厉麟似等推介参加莫斯科国际电影节,荣获第九名。
3. 抗日战争时期:1934-1949年战争期间,中国电影经历了巨大的挫折和困难。
然而,在这个时期也诞生了一些经典的电影作品,如《马路天使》、《一江春水向东流》等。
这些电影反映了中国人民在战争中的苦难和坚韧不拔的精神。
4. 新中国成立后的探索发展时期:1949-1978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电影迎来了新的发展阶段。
这个时期的中国电影以歌颂社会主义、反映工农兵生活为主题,注重表现革命英雄主义和爱国主义情感。
同时期的电影作品包括《白毛女》、《铁道游击队》等。
5. “文革”时期:1966-1976年“文革”期间,中国电影遭受了严重的破坏和挫折,许多电影工作者受到迫害和打压。
然而,“文革”期间也出现了一些具有反思和批判意识的电影作品,如《活着》、《芙蓉镇》等。
6. 改革开放后的繁荣发展时期:1978年至今改革开放后,中国电影逐渐恢复了生机和活力。
这个时期的中国电影注重表现社会现实和人性情感,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电影作品,如《小花》、《黄土地》、《霸王别姬》等。
同时期的电影市场也日益繁荣,中外合作拍摄的影片也逐渐增多。
总的来说,中国电影经历了从萌芽到初步发展、抗日战争时期、新中国成立后的探索发展时期、“文革”时期到改革开放后的繁荣发展时期等几个阶段。
1980年代:中国电影的"狂飙突进"

1 9 8 3 年 ,张军钊拍 出了 《 一个 和八个 》,
片 ,田壮壮拍 出 《 猎场扎撒 》 《 盗马贼 》,吴 业 片浪潮风起云涌 ,其宽度 、广度 以及模式探 子牛则交 出了作 品 《 喋血黑谷 》 《 晚钟 》。到 索都 为中国商业类型 电影积累 了宝贵的经验。
1 9 8 8 年 ,张艺谋导演 的 《 红 高粱 》在柏林 电影 节获金熊奖 ,把第五代导演在 8 0 年代 的辉煌推
精 神洗礼 ,看 电影 、评 电影甚 至拍 电影 ,都成 吻 的剧 照 ,一时引发 了轩 然大波 ,在短短 两个 了普罗大众追捧 的时 尚。一个被 后人多次提及 月 内 ,编 辑部 接到 了超过2 万封 读者来 信 ,对 的典故是 :咸 阳棉 纺厂工人 张艺 谋在报考北京 此事进行激烈 的辩论 。
电影学院时 ,因年龄超标 而被拒 之 门外 ;张艺
8 0 年代 的中 国 ,信息 流动仍 显凝滞 ,大众
谋 大胆地给 当时的文化部部长 黄镇写信 ,在 黄 文化 的 自我传播技能 尚不 完善 。此时 ,电影 就 镇 的亲笔批示下 ,张艺谋最终进 人北京 电影学 成为塑造 城市大众文化底 色的主要载体 。甚 至
一
的 《 大众 电影 》 ,在 8 0 年 ,这在 中国传媒史上是 一个 天文数
字。 《 大众 电影 》当时 的封 面 、封底 照片 ,都
是亿 万青年模仿 的 “ 时 尚偶像 ”。而电影文化 的广 泛传 播 ,也 表征 着 时代 精 神 的解 冻 和复
1 9
专 可 义 向 为 中 比 换 都 点 看 就 题 策 划
式 ,出了影 院便 依样 画葫芦 做 衣 服—— 电影 在 普 通人 精 神 生活 中的重 要 代 导演谢 晋 的 “ 反思 三部 曲” (《 天云 山传 性 ,由此可见一斑 。 奇》《 牧 马人 》 《 芙蓉镇 》 ),这 三部 电影对 “ 文革 ”伤痕的审视 、反思及批判 力度 ,在 当 【 基 本电影格局的奠定】
中 国电影市场分析报告

中国电影市场分析报告一、引言电影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和娱乐形式,在中国拥有着庞大的观众群体和广阔的市场前景。
近年来,中国电影市场经历了快速的发展和变革,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然而,在发展的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
本报告将对中国电影市场的现状、发展趋势、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以期为相关从业者和投资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中国电影市场的现状(一)票房规模中国电影票房市场近年来持续增长,从 2010 年的约 100 亿元增长至 2019 年的约 640 亿元。
尽管 2020 年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票房出现了大幅下滑,但在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2021 年票房迅速恢复,达到了约 470 亿元。
(二)影片类型喜剧、动作、爱情等类型的电影一直是中国观众的喜爱,但近年来,科幻、悬疑、动画等类型的电影也逐渐受到关注,市场份额不断扩大。
(三)观影人次随着电影院线的不断扩张和影片质量的提高,观影人次也在逐年增加。
2019 年观影人次达到了约 17 亿,但 2020 年受疫情影响,观影人次大幅下降,2021 年有所回升。
(四)影院建设中国的影院数量和银幕数量持续增长,截至 2021 年底,全国共有影院 14000 多家,银幕总数超过 80000 块,位居世界第一。
三、中国电影市场的发展趋势(一)内容为王观众对于电影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优质的内容成为吸引观众走进影院的关键。
具有深刻主题、精彩剧情和出色表演的电影更容易获得高票房和良好口碑。
(二)技术创新随着电影技术的不断发展,如 3D、IMAX、VR 等,为观众带来了更加震撼的视听体验。
未来,技术创新将继续推动电影行业的发展,为观众带来更多惊喜。
(三)线上线下融合受疫情影响,线上观影模式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未来,线上线下融合将成为一种趋势,电影发行和放映的渠道将更加多元化。
(四)国际化发展中国电影在国际市场上的影响力逐渐扩大,越来越多的中国电影走出国门,参与国际竞争。
中国电影的发展史简述

中国电影的发展史简述
中国电影的发展历史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首先,电影的萌芽期。
1896年,电影首次在中国亮相。
这一时期的电影主要是由外国人带进来的,主要用于娱乐和展示。
然后,1905年,中国有了自己的第一部国产电影《定军山》,标志着中国电影的诞生。
在接下来的几十年中,中国电影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包括无声电影、黑白电影、彩色电影等阶段。
这个时期的电影主要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和文化背景,出现了许多优秀作品,如《孤儿救祖记》、《狂流》、《中华儿女》等。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电影逐渐与世界接轨,技术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进入新世纪后,中国电影开始快速发展,形成了多种所有制协调发展的新格局,电影发展走上了良性循环的轨道。
总之,中国电影的发展历程充满了曲折和挑战,但也创造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和人物。
我国电影发展历程

我国电影发展历程
我国电影发展历程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早期电影(20世纪初-1949年)
这个阶段的电影制作主要受到外国电影的影响,以商业片为主导,顺应大众娱乐的需求。
在上海和北京等大城市涌现了一批优秀的电影制片厂,如大中华、国泰等,开始了中国电影的发展。
第二阶段:新中国成立后的电影(1949年-1976年)
这个阶段,电影成为政治宣传和社会教育的重要工具。
在此期间,许多经典的电影作品出现,如《武训传》、《智取威虎山》等。
同时,由于意识形态的干预,电影创作受到很大限制,表达的自由度受到一定程度的压缩。
第三阶段:改革开放后的电影(1978年-2000年)
改革开放带来了中国电影的全面发展。
在这个阶段,中国电影工业开始逐渐规范化,电影市场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开放。
这个阶段诞生了许多优秀的电影导演和演员,如张艺谋、陈凯歌、巩俐等,他们的作品在国际上取得了广泛的认可。
第四阶段:新世纪以来的电影(2000年以后)
在这个阶段,中国电影取得了空前的繁荣。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电影产业开始多元化发展,涌现出更多不同风格的电影作品。
大量优秀的电影作品相继问世,并在国际电影节上取得高度赞誉,如《霸王别姬》、《卧虎藏龙》等。
总的来说,中国电影经历了从模仿外国电影到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和特色的发展过程。
尽管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但中国电影的国际影响力和创作实力不断提升,为中国电影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中国电影的发展历程

中国电影的发展历程中国电影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在这一时期,中国电影工业初具规模,开始迈向国际舞台。
下面将从几个重要时期介绍中国电影的发展历程。
首先是中国电影的黄金时代——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
这一时期,一大批优秀电影人涌现出来,他们通过自主创作和学习外国电影技术,成功推动了中国电影的发展。
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在1931年上映,开创了中国电影发展的新纪元。
之后,许多优秀的电影作品相继出现,如《大路》、《天云山传奇》等。
这些电影不仅取得了商业上的成功,也带给了观众们深刻的影响。
这一时期的中国电影工业奠定了国内整个电影业的基础,并获得了国际认可。
接下来是中国电影的低谷期——50年代至80年代。
这一时期,中国政府宣布“文化大革命”,电影制片人们被限制了创作的自由,电影界被迫进行大规模的整顿。
于是,大多数电影制片厂关停,电影创作几乎停止。
这一时期的中国电影工业遭遇了很大的衰退,许多优秀的电影人被迫离开电影行业。
然而,80年代之后,中国电影迎来了复兴的时期。
中国电影人开始摆脱政治限制,重新获得了创作的自由。
作为一个新兴的市场经济国家,中国电影市场的扩大也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与此同时,中国电影引进了大量的西方电影技术和理念,以提升质量和制作水平。
由此产生的作品包括《黄土地》、《霸王别姬》等经典影片,为中国电影行业赢得了国内外的声誉。
21世纪以来,中国电影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在国内市场上,中国电影票房逐年增长,并在全球范围内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截至目前,中国电影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仅次于美国。
同时,中国电影人也在国际舞台上不断取得成绩,赢得了奥斯卡等国际电影奖项。
中国电影的发展历程充满起伏,经历了黄金年代、低谷期和现代复兴。
但无论是在哪个时期,中国电影人和电影产业都秉持着自己的初衷,不断探索和创新。
随着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中国电影也有着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未来,我们可以期待中国电影继续发展并为全球观众呈现更多优秀的作品。
中国电影市场票房及院线规模分析

中国电影市场票房及院线规模分析1、电影票房规模中投顾问发布的《2016-2020年中国影视产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表示,2014年,全年电影票房收入296.39亿元,同比增长36.15%,12年来平均增幅超过30%。
中国内地电影票房约相当于北美地区(美国和加拿大)票房的1/2,全球总票房收入的13%,继续保持全球第二的位置,中国电影市场对世界电影市场格局的贡献和影响越来越大。
从发展趋势来看,中国电影市场与北美地区的差距越来越小,与排在第三名以后国家的优势在进一步扩大。
图表2007-2014年中国电影票房收入以及增长率单位:亿元数据来源: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在2014年电影票房总收入中,进口片票房收入约132.64亿元,占总票房45.49%,国产电影票房为161.55亿元,占总票房的54.51%。
世界范围内,除印度、韩国、日本等少数国家外,绝大多数国家的电影市场都是美国电影占绝对优势,本土电影生存艰难。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的国产电影能取得如此成绩,是相当不容易的。
2、院线和影院2014年全国电影院线呈现出“一超多强”局面。
有10家电影院线的收入超过10亿元,排在首位的是万达院线,有影院182家,银幕数1616块,会员数量突破2600万,年票房达到42.12亿元。
2015年1月22日,这家成立10周年的院线,登陆A股市场,成为中国院线第一股。
其余9条院线分别是中影星美、广东大地、上海联和、广州金逸珠江、中影南方电影新干线、浙江时代院线、中影数字院线、横店电影院线、北京新影联院线。
票房超过20亿的5大院线票房约占全国总票房的45%。
图表2014年票房排名前十院线的市场信息中投顾问·让投资更安全经营更稳健中投顾问·让投资更安全 经营更稳健第2页数据来源: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2014年票房排名前十的电影院,北京耀莱成龙国际影城总票房数超过了1亿元,也是单个电影院票房成绩首次破亿,同比2013年增长9%,蝉联冠军宝座4年。
中国电影发展发展的历史进程在宏观上可以被分为六个阶段

中国电影发展发展的历史进程在宏观上可以被分为六个阶段第一章拓荒期——初创和探索阶段(1896—1931)1、电影传入中国电影传入中国,香港最早,上海其次,台湾为最后。
1896年1月18 日传入香港;1896年8月11日,上海徐园“又一村”放映“西洋影戏”;1901年11月传入台湾。
最早以中国生活为题材的影片,并不是由中国人首先在中国拍摄和放映的,而是由外国人拍摄、并且在外国放映的。
2、中国电影的萌芽中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1905年,北京丰泰照相馆的老板任庆泰(字景丰)拍摄了著名谭派京剧艺术创始人谭鑫培表演的京剧片段《定军山》。
开山之作,标志着中国电影的诞生。
1922年《掷果缘》(又名《劳工之爱情》)编剧郑正秋,导演张石川。
影片已经不是纯粹意义上以突出夸张的动作特征为主的滑稽短片,比较注重情节发展和人物刻画的短故事片。
3、最初三部长故事片探源(1)《阎瑞生》:编剧杨小仲,导演任彭年、徐欣夫。
(2)《海誓》:导演但杜宇,1921年拍,1922年公映.(3)《红粉骷髅》:导演管海峰,1921年拍,1922年公映就源头而言,《阎瑞生》是第一部剧情长片-凶杀片,《海誓》是爱情片的源头,《红粉骷髅》是侦探片的先声。
总体来说,《阎瑞生》、《海誓》、《红粉骷髅》等第一批长故事片的出现,标志着中国电影由短而长的一次飞跃。
4、早期重要的民营制片、发行放映业20年代以后,制片公司蜂拥而起。
“明星”、“天一”、“联华”是最重要的公司。
明星公司早期的拍摄《孤儿救祖记》—明星公司在1923年拍摄的,编剧郑正秋,导演张石川,主演王汉伦、郑小秋《孤儿救祖记》是中国第一部以提倡教育为主题的家庭伦理的故事影片,也是一部在艺术和商业上双重成功的影片。
影片自始至终关注人物或喜或悲的命运,情节设计上注重环环相扣、起伏波折、首尾呼应,逐渐成为日后中国电影最重要最普遍的叙事模式。
5、早期重要人物——郑正秋、张石川(1)1913年,郑正秋编剧,郑正秋、张石川联合导演的《难夫难妻》——中国第一部短故事片(2)1916年,根据清末作家吴妍人小说及同名舞台剧改编而成的电影《黑籍冤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电影票房的变迁史
调查课题:中国电影票房的发展历程——2000至2009年
摘要:随着世界一体化的进程的加速,电影,这件没有国籍的娱乐产品正以势不可挡的劲头涌入家家户户,渗透入各国的文化。
其中首屈一指的成功案例当属美国洛杉矶的好莱坞,它的迅速发展俨然已经成为美国经济中必不可少的增长因素。
而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带头人面对这么一件崭新却比不陌生的东西,该何去何从,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我国的电影发展的并不比其他的国家晚,而且早期的中国电影也是深得人们的喜爱。
按理说中国的电影事业发展至今也应该比较成熟,可是现实却恰恰相反,中国电影的发展之路还有一段很长很长的路途。
这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设备的限制,人才的外流,好莱坞的涌入,保守的生活观等等,可是追根究底还是居民的收入和他们收入的真实价值在作怪,虽然看一场电影的消费水平不高,可是面对中国居民普遍的保守性思想,用宏观经济学知识来解释就是中国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太低,似乎人们总是觉得自己的钱赚的还不够,而没有足够的钱就好像失去了生活的保障,所以就别提去花钱娱乐了。
正因如此本次调查便深刻探讨中国人均GDP和CPI与中国电影票房收入的调查意义
一个理性的人实在快乐的时候能够看到隐藏在快乐身影中的痛苦,并会做好充分的准备,迎接痛苦的到来,这就是生命的进程。
而电影作为一个事物也应拥有自己的进程,只是属于它的的进程很大一部分不是受他自己能够控制的。
每每想到中国当今的电影市场现状的统计数据我都感觉中国的电影市场是时候显现你那沉积多年的力量了。
可是现实却是残酷的,中国电影无疑还是处于一个尴尬的境地,下面我将做针对这一方面的几点叙述:
1)我们应该把票房收入这个数字放到国民文化消费总支出中去看,而不是孤立地看,这样可以更准确地评估出中国电影市场在中国整个文化产业发展中所处的位
置。
事实上,这几年,我国文化产业消费支出额正快速增长,2005年,我国居民文化消费支出已达到4000多亿元,而到了2007年则达到了8000多亿元。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电影年票房收入不过占了当年文化消费总支出的很小一部分,并且,随着新兴文化产业的发展,电影这一传统文化产业在我国整个文化产业中已出现了边缘化的倾向,比如游戏业这样的后起之秀年营业额早已突破100亿元。
曾经有人做过统计,电影产业年收入只占了整个传媒产业年收入的1.5%。
由此可见,在整个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下,电影产业不过处于发展的低水平状态。
2)如果我们把中国电影年票房收入与其他国家电影年票房收入作比较的话,就会发现之间的差距非常大。
比如2006年美国国具体数据分析结果展示由于我国的电影统计部门还没真正发展起来,所以可以收集到的数据很少,相比之下从2000年之后几年的数据还是值得参考的,以下就是我收集到的有关数据。
模型设定:
X1——中国人均GDP/元 X2——中国居民CPI Y——中国票房统计/亿元
这是相应数据在软件中得到的直线图:
从图中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中国电影票房与中国人均GDP之间呈正相关关系,即随着中国人均GDP的增长,中国电影票房也是增长的,而且增长趋势呈递增的趋势,可是针对中国电影票房与CPI之间的关系就不是很明显。
我们可是据此设定模型:
Y=β1+β2 X1+β3 X2 +μ
估计参数:
以下是数据回归的结果展示:
从上面的展示中我们可以得到回归方程
Y-head= -112.6261+0.0030351X1-1.335305X2
(36.71417)(0.0001369)(0.3669801)
t= (3.15) (22.17) (-3.64)
R =0.9866 R-adj=0.9827 F=257.13 n=10
模型检验
统计学意义上的检验
因为该数据样本是有两个解释变量,所以考虑可能会存在多重共线性,所以先求X1和X2的相关系数
graph matrix X1 X2
从结果可以看出两者不存在相关性,所以该模型不存在多重共线性
经济意义检验
根据所估计的参数说明当CPI不变时人均GDP每增加1元,平均说来可导致票房收入提高3035100元。
这与经济学中边际消费倾向的意义相符。
同时当人均GDP 不变时,CPI每增加一个单位,平均来说导致票房收入减少约1.3亿元。
可见CPI 对票房收入的影响要远远大于人均GDP对其的影响,这也许就验证了我说的那个道理,如果居民感到自己的财富没有保证时你叫他们如何能放下心去消费娱乐,物价稳定是一国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啊~
拟合优度检验
本例中可决系数为0.9866,修正后的依然较高为0.9827,说明所建模型整体上对样本数据拟合较好,即解释变量“人均GDP”和“居民CPI”对被解释变量“中国电影票房收入”的绝大部分差异作出了解释。
四、中国电影娱乐市场行业图表分析
现今中国有关娱乐行业的公司数量与盈利分析
四、调查结论
全球化有利也有弊,这一点从电影市场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好莱坞电影的引进极大地吸引了中国观影人群,尤其是年青一代,他们几乎都是看着好莱坞的电影长
大的,他们的电影观已经被好莱坞那种大场面,极尽奢华,充满天马星空的想象力等等的观念所凝固。
在引进外片得同时我们也在不断学习他们拍摄电影的先进技术,“师夷长技以制夷”,我们也的确看到了不少成果,从中我们完全可以埋下希望的种子。
可是,我们应该记住学来的总是旧的,我们中国的电影人应该培养大无畏的创新精神,发展自己的优势,不应盲目去模仿,有些东西有还不如没有。
很多人都认为中国现在没啥好的电影,其实不是这样的。
很多中国电影拍得相当不错,却因为方方面面的原因无法与观众见面。
一位审片专家就认为,在每年我国生产的三四百部影片中,至少有三四十部各方面都非常出色。
我喜欢看电影,我想许多人都有和我一样的爱好,在电影的世界里我们可以完成所有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有人说电影是生活的美化,现实生活是残酷的,而我却想说生活是电影的写实,因为在这个世界上没有彻底的残酷,只要你学会面对生活,残酷中也会绽放幸福快乐的花朵,而电影就为我们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
作为一位中国大学生,我真心的希望中国的电影能够发展的越来越好,真希望有一天在华夏这片大地上电影这朵美丽的花苞能够绽放出最美的光彩。
五、参考文献:数据——百度文库
南湖晚报2010/11/21 《中国电影现状及未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