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第一节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第一章人的由来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人在生物界的地位和特征,2、了解从原始灵长类到猿和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3、理解文化发展与人类进化的关系,4、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观察思维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
过程与方法1、投影图片和播放影片,学生观察和思考;2、教师引导学生自学;3、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归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比较人类与类人猿存在的亲缘关系和从已发现的古人类化石等方面的事实,让学生知道人类是由古猿进化来的,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类起源观点。
2、2、通过介绍我们人类同属于智人种,让学生知道不同种族的人是同一个大家庭的人,不能有种族歧视和隔离,地球上人人平等。
3、通过我国发现的古人类化石,让学生知道我国是文明古国。
课型新授课教学重点古猿到人的进化教学难点文化发展与人类进化的关系教学方法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故事引入:同学们知道“女娲造人”的传说吗?那一位同学来说一下?老师阐述:然后引入课题:人的由来。
二、教学新课:学习目标:(1分钟)1、说出人类起源于古代的森林古猿,能说出人类起源的过程。
2、说出人类进化主要经历了几个作业阶段。
(一)人的由来。
自学指导1:(5分钟)“我是从哪里来的?”“人类是从哪里来的呢?”请阅读课本1---5页回答以下问题:1、感受郭沫若老先生在《女神》中对地球的赞美,思考:人从生物圈中获取、、。
2、19世著名的进化论的建立者,仔细比较了与的相似处之后,提出人类与有着共同的祖先?? 。
3、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分布在、、等地区?它们的过着生活,吃的是。
4、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森林古猿的一支逐渐进化成为人类呢?(二)类人猿与人类的共同祖先自学指导2:(5分钟)请同学们观察教材第2页插图并结合课前查找的有关类人猿资料,及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比较类人猿与人类的相似及不同之处,完成下列问题:1、类人猿与人类的共同祖先是。
(森林古猿)2、人类祖先的生活方式:。
《人类的的起源和发展》教学设计(5篇可选)

《人类的的起源和发展》教学设计(5篇可选)第一篇:《人类的的起源和发展》教学设计《人类的的起源和发展》教学设计作为一名教职工,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
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人类的的起源和发展》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人类的的起源和发展》教学设计1一、课程资源分析人类的的起源和发展,自古以来就一是个被人们关注的问题,比较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
学生通过电视节目或其他途径已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所以可以从学生的记忆中挖掘课程资源,用于课堂教学。
神创论和进化论的观点,是可开发利用的有效课程资源。
两种观点的争论至今还在延续,有效开发利用学生知道的相关内容,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最佳途径。
一些关于类人猿的图片资料也是可开发和利用的良好的课程资源,学生对类人猿的形态、生活习性等会产生浓厚的兴趣。
挖掘学生的猜想潜能,让学生通过对类人猿和人的比较总结猜想,类人猿是怎样进化成人的。
早期人类的化石做为一种重要证据,可以让学生分析早期人类的化石证明自己的分析与猜想。
二、教材分析本节是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开篇内容。
人的由来与人的发展情况,会使学生感受到人类历史的渊远与进步。
会设想今后人灯将怎样发展。
想到了人类的发展,就会想到与人类发展相关的生物圈中的各种问题:首先要了解人类自己,如人类自身的结构与生理功能,人类的健康问题等等;人类的发展要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环境的质量与人类的发展密切相关。
所以人类的起源和发展对把把学生引入对本单元的学习起着领航作用。
三、学情分析人类的的起源中,关于神创论学生通过电视节目或其他途径也多少知道一点。
只要教师适当的引导,学生都能说出一些。
关于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学生也知道一些,为学生准备一些相关的图片,会引起学生的兴趣。
让学生看一看,这些类人猿的形态,会使学生产生极大的兴趣。
第一章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资源准备
□评价○反思
布置作业
课后作业:
《同步训练》
○本届内容学生接受较好
总体要求:1.“统一”设计“分段”教学;2.围绕“三维”落实“三问”;3.充实“心案”活化“形案”。
2.根据图片、资料概述人类在起源和发展过程中自身形态和使用工具等方面的变化
3.根据课文中的观点澄清一些科学上的误解
能力目标:
1.能够区分科学事实、观点和假说
2.收集信息并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试判断整理信息
3.在讨论交流中培养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和价值观目标:认同人类起源与发展的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人类应当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以及科学是不断发展的观点
观察早期的古人类化石,发现并提出问题,根据书上的提示,分析“露西”和“东非人”所生活的时期及进化状况、进化的地位。
教育学生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
渗透保护珍稀、濒危动物的情感教育。
总体要求:1.“统一”设计“分段”教学;2.围绕“三维”落实“三问”;3.充实“心案”活化“形案”。
教学流程
分课时
环节
强调人类进化过程中几个方面的重要变化。
提醒学生在生活中应很好地运用语言与他人交流。
四、人与自然应当和谐发展
叙述课前搜集的有关人类起源的相关资料和内容,小组之间相互交流。
倾听教师有关生物进化论与神创论的介绍,并发表自己的观点。
观看现代类人猿生活的录像片。
分析课本中的资料,小组之间互相质疑、讨论,达成共识:地壳的剧烈运动,使自然环境发生变化,促使一部分森林古猿下地生活。
指导学生阅读图书和观看录像,启发学生发现问题、思索、回答,并补充。
初一生物《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人类的心肺功能、代谢效率和免疫系统逐渐完善,使得我们能够更 好地适应各种环境。
大脑发展
人类大脑容量逐渐增加,皮层复杂度提升,使我们具备更强的认知和 学习能力。
人类文化的发展
01
02
03
语言和符号
人类发明了语言和符号系 统,使得信息传递和知识 积累成为可能。
工具和技术
从简单的石器到复杂的机 械,人类不断发明和改进 工具,推动了生产力和生 活方式的变革。
04 人类的未来
人类未来的进化方向
适应环境变化
01
随着环境变化,人类可能会进化出更适应环境的生理特征,如
耐寒、耐热、抗病等。
智力发展
02
人类智力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未来人类的智力水平可能
会更高,思考和创新能力更强。
道德和伦理观念
03
随着社会文明进步,人类的道德和伦理观念可能会发生变化,
更加注重人权、平等和环境保护。
现代人类的形成
大约在距今10万年至5万年间, 由于基因突变、自然选择和文化 传播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现 代人类逐渐形成并扩散至全球。
人类进化的证据
化石记录
生物形态学证据
通过发现和研究化石,科学家们可以了解 古人类的形态、行为和文化等方面的信息 ,从而揭示人类进化的历程。
通过比较不同物种之间的解剖学特征,科 学家们可以推断出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和 进化历程。
化石遗物和遗址
遗传学证据
通过研究化石遗物和古人类遗址,科学家 们可以了解古人类的生活环境、文化特征 和社会结构等方面的信息。
通过研究现代人类的基因组结构和变异, 科学家们可以追溯人类的起源、进化和迁 徙历史。
03 人类的发展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古人类学家根据化石,推论出:
01
在东非大裂谷地区,由于森林大量消失,下地生活的森林古猿,由于环境改变和自身形态结构的变化,一代一代向直立行走方向发展,前肢解放出来,能够使用树枝、石块等来获取食物、防御敌害,臂和手逐渐变得灵巧。
02
证据(二)
”
当作工具,用来
砍砸和削刮物体 古人类用图中所示的石块做什么? 从石块的形状推测,古人类已经具有什么能力? 具有制造和使 用工具的能力
√
X
√
在哺乳动物中,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近的可能是:A黑猩猩; B长臂猿; C猕猴; D狒狒。 用你所知道的关于人类起源和发展的知识,简要说明环境影响生物,生物能适应环境也能改变环境。 请你查阅资料,并和老师、同学进行交流:除了化石证据外,研究人类的起源和发展,还有什么方法?科学家形成了哪些新的观点? 曹植有首诗,批评哥哥曹丕对他的迫害: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人猿同祖,人类应当怎样对待珍稀、濒危的现存猿类呢?
现代类人猿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等地的热带森林中。 这些类人猿今天分布在地球的哪些地方?
现代类人猿的生活方式有哪些共同点? 1.从森林中获取果实、嫩芽、昆虫等食物生存; 2.没有制造工具和改善生存环境的能力; 3.没有语言文字的交流。
运动方式不同。 制造工具的能力不同。 脑发育的程度不同。
现代类人猿与人类的根本区别主要在于:
A
谢谢观看
THANK FOR YOU WATCHING
演讲人姓名
演讲时间
1
不能,因为环境的变化和选择等不能重演。
2
讨论:让类人猿在自然环境中生存下去,人类应该怎样做? 提高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用法律规范自己的行为。 建立自然保护区。
七年级生物下册人类的起源和发展课件

人类进化的标志: 1.直立行走 2.使用工具、制造工具 3.火的使用 4.语言的产生 5.脑的发达
讨论1:现代类人猿还能进化成人类吗?
不能,因为环境的变化和选择等不能重演。
我可能变成 人吗?
讨论2:让类人猿在自然环境中生存下去,人类应该 怎么做?
1.提高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用法律规范自己的行 为。
一 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仔细比较了人和现代类人猿的相似之处后,达尔文 提出人类和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一森林古猿。
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进化论
神创论
观察与思考
请你观察下图所示的四种 类人猿,并结合生活经验和 知识,尝试回答下列问题。
①这些类人猿今天分布在 哪些地方?它们的生活方式 有什么共同点?
有一部分变成了稀树草原。想一想,大量的森林 变成了稀树草原,对那里的森林古猿会产生什 么影响?
使得一部分森林古猿被迫到地面上生活。
森
树栖生活转到地面生活 这一支古猿是怎
林 环境变化
样进化成人的呢?
古 猿
森林减少 继续留在森林,树栖生活类人猿
在东非大裂谷地带,古人类学家发现了世 界上最多的早期古人类化石,也就是石化了的 遗体、遗物等。想一想,这里为什么会有这么 多的早期古人类化石呢?说明了什么?
第一章 人的由来
第一节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人类从哪里来? 我从哪里来?
学习目标
1.说出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 斗争中逐渐进化来的。
2.对比观察四种现代类人猿和人类起源的示意图,概 述人类在起源和发展过程中自身形态和使用工具等方 面的变化。
3.培养学生以科学态度认识人类的起源和发展问题, 树立人类起源和发展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人教版生物)

B.用火烧烤食物
C.使用树枝、石块来获取食物,防备敌害
D.制造和使用复杂而精致的工具
3.在同大自然的严酷斗争中,森林古猿进化成 了人类。同样的森林古猿也进化成了类人猿。 请问现代类人猿还能进化成人吗? 不能。现代类人猿已经适应了现在的环境,不 能再进化成人类了。
探究主题二
人类的发展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人类进化的证据 ——化石
2.人类的发展历程
1.人类进化的证据——化石
东 非 大 裂 谷
约旦河谷
露西
(1)森林古猿是怎样 进化成人类的? (2)在东非大裂谷地 带,发现了许多早期古 人类化石,这说明了什 么?
东非人 莫桑比克
化石图片分析
(1)就“露西”少女的骨骼化石来看, 她的髋骨较宽阔,下肢骨较粗壮,和现 代人类较为类似。想象一下她的运动方 式是怎样的。 上肢较细,下肢粗长,直立行走。
人类的起源:
1.进化论的建立者—— 达尔文 2.人类起源于—— 森林古猿 3.原因—— 环境改变和自身形态结构的变化 4.证据—— 化石
1.类人猿和人类的根本区分不包括( D )
A.运动方式
B.制造工具的能力
C.脑发育的程度
D.体表被毛
2.“露西”时代的古人类已经具有的能力是( C )
A.制造简单的工具
第四单元 生物圈中的人 第一章 人的由来
第一节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圣经传说 根据《圣经·创世纪》的说法,人 是由上帝依照自己的形体创造出来的 ——亚当与夏娃。他们在地球上生儿育 女,成了人类的祖先。
“人类从哪里来?” 进化论唯物主义观点对此又是怎样解 释的呢?
1.说出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人类是在与 自然环境的斗争中逐渐进化来的。 2.对照视察四种现代类人猿和人类起源与 发展的示意图,概述人类在起源和发展过 程中自身形态和使用工具等方面的变化。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第一章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课件

探究新知
2、进化的主要证据?
石器
1.古人类用图中所示的石块 Nhomakorabea做什么?
当作工具,用来砍砸和削刮物 体
2.从石块的形状推测,古人类 已经具有什么能力?
制造和使用工具
探究新知 3、进化的过程中主要的变化有哪些?
运动方式:直立行走 制造和使用工具:不会—会、简单—复杂 着衣:御寒、遮羞
探究新知 人类进化的过程示意图:
第一章 人的由来
第一节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情境导入
女娲造人
圣经.创世纪
人类从哪里来?
神创论
探究新知 探究一: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人类的起源
19世纪著名的进化论的建立者— —达尔文,提出了人类和类人猿有着 共同的祖先——森林古猿,指出人不 是由神创造的。
探究新知
现代类人猿与人类的比较
东 非 大 裂 谷
人类进化的证据 ——化石
1.森林古猿是怎样进化 成人类的? 2.在东非大裂谷地带, 发现了许多早期古人类 化石,这说明了什么?
约旦河谷 露西
东非人 莫桑比克
探究新知
2、进化的主要证据?
“露西”少女
人类骨骼
1.“露西”少女的上肢和下肢 有什么区别?
上肢较细、下肢粗壮
2.根据四肢和骨盆的形态,猜想 她的运动方式是怎样的?
现代类人猿与人类的区别:
运动方式
制造工具的 能力
类人猿 臂行
可以使用工具 但不能制造
现代人
直立行走
能制造和使用简单 或复杂的工具
脑的发育 程度
脑容量小(400mL) 没有语言文字能力
脑容量大(1200mL) 有很强的思维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善瑞中学:张小龙
1、知识目标:概述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斗争中逐渐进化来
的。
对比观察四种现代类人猿和人类起源与发展过程的示意图,概述人类在起源和发展过程中自身形态和使用工具等方面的变化。
2、能力目标:参加资料分析和技能训练等活动,与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提高分析判断能力。
3、情感目标:认同人类起源与发展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人类应当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以及科学是不断发展的观点。
重点目标
人类与类人猿的异同点。
认识到古人类化石和遗物等对研究人类起源的重要性。
难点目标
运用比较的方法找出人类与类人猿的异同点。
认同现代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长期斗争中进化来的观点。
教学过程设计
板书设计:
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1.人类的起源
2.达尔文的进化论
3.人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1.运动方式
4.人类与现代类人猿的比较 2.制造工具
3.脑发育的程度:
5.古人类的进化:直立行走——制造工具——脑部发展——语言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