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电网公司重点应用新技术目录》
国家电网公司重点推广新技术目录 版

国家电网公司重点推广新技术目录(2017版)《国家电网公司重点推广新技术目录(2017版)》是在2014版基础上,由国网科技部会同相关部门、单位系统梳理电网技术发展需求和新技术工作成果,以“先进成熟、普遍适用、影响重大”为原则总结提炼,今天小编为大家介绍配电与用电重点推广新技术。
环保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一、技术原理与特点环保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是指采用环保气体为主绝缘、真空灭弧、所有高压带电部件(进出线装置除外)全部密闭在微正压(≤金属箱体内、用少量固体绝缘材料作支撑、连续运行性不低于LCS2A、具备零表压条件下正常开断额定短路故障能力的金属封闭开关设备。
环保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按其应用功能可分为环网柜(RMU)和开关柜(充气柜、C-GIS)两大类,以干燥空气、纯N2或其它合成环保气体为主绝缘,可以从根本上消除对SF6气体的依赖,且制造成本与原SF6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相当。
主要有欧式和日式两种结构。
欧式结构的气箱采用薄金属板焊接,制造工艺简洁,能保障规模生产时产品质量的稳定性、一致性和运行的可靠性;日式结构采用厚金属板焊接,体积大,防腐处理工艺落后,整机的机械联锁复杂。
国内主要采用欧式结构,以干燥空气或纯N2为主绝缘的环保气体。
环保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相对于敞开式空气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设备占地可减少50%以上,安全性可提高70%,耐受恶劣运行环境影响的能力提高90%以上,维护成本降低80%以上;相对于SF6气体绝缘的金属封闭开关设备,环保性可提高10000倍以上,安全性也显着提高,设备LCC全生命周期成本有效降低,在生产和运行过程中不产生、排放任何可吸入颗粒物和有毒气体及温室气体,性价比较高。
二、适用条件(1)对环保要求和供电可靠性要求高的地区;(2)运行环境恶劣的地区(沿海、潮湿、高热、严寒、高海拔、具有腐蚀性化学气体或污秽严重地区等);(3)偏远、交通与运输不便、不易巡视维护的地区;(4)额定电流630A及以下、开断电流20kA及以下宜优先选用环保气体金属封闭环网柜;额定电流630A以上,开断电流20kA以上,宜优先选用环保气体金属封闭开关柜。
甘肃省电力公司智能园区系统中无线传感技术的分析及应用

光纤具有易折 ,易断、不耐高温等特性 , 积累灰尘后
易导致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纤沿面放 电从而使 绝缘 性 降低 , 且受 开关柜
等结构影响,在柜 内及线缆接头等地布线难度较大,
4
甘
肃
电
力
技
术
甘肃省 电力公司智 能园区系统 中无 线传感 技术 的分析及应 用
李乔森 葛智平 张世才 郭 涛
7 3 0 0 5 0 ) ( 甘肃省 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 究院 甘肃省 兰州市
【 摘
要 】 针对 国家 电网公 司颁布 的 国家电 网公 司重 点应 用新技 术 目录 ( 2 0 0 9年版 ) 》 中推 广采用 无线 传
方向。 智能 电网实现 的基础 , 首 先依赖 于 电 网各 个环 节
目前 的 高压 输 变 电线 路和 带 电设 备 的温 度 测 量 通 常采用 如 下几种 模式 : ( 1 )测温 蜡 片 :但 蜡片 只能 定性测 温 ,而 且 必须 通 过人 工定 期巡查 , 才 能根据 不 同熔化 温度 的蜡 片 的 熔化 情况 确 定是否 过热 ,是否发 生 故障 ,这种 方 法 的
感器网络 ( W S N ) 技术的明确要求, 将无线温度传感技术 引入智能园区系统,阐述 了无线温度在线监测 系统的 组成方案、技术指标 、工作原理和系统配置,为物联 网技术在智能电网中的推广作 出了积极的尝试。 【 关键词】 无线温度传感 物联 网 智能电网 在线监测
0 引言
智 能 电 网建 设 是 我 国在 能 源 领 域 的重 要 战 略 部 署 ,最有 可 能实现 原创 性突破 、占据 世 界制高 点 的领 域 …。智 能 电网建设 将逐 步推动 我 国 电力 基础 生产模 式 的改变 , 定位 于利 用先进 的通 信 、 信息 和控制 技术 , 构建 以信 息化 、 自动化 、互动 化为特 征 的 国际领先 、 自主创 新 、中 国特 色 的智 能 电网,是 电力 行业 的发 展
XX2822电力施工作业指导书编制依据性文件参考目录

XX2822电力施工作业指导书编制依据性文件参考目录一、项目管理工作根据的要紧标准1、《关于印发〈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建设创优规划编制纲要〉等7个指导文件的通知》(基建质量〔2007〕89号)2、《建设工程建设管理规范》(GB/T 50326—2006)3、《关于印发〈国家电网公司电网建设进度计划管理办法〉的通知》(国家电网基建〔2010〕170号)4、《中华人民共与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与国主席令第23号)5、《中华人民共与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与国主席令第49号)6、《中华人民共与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1993年8月1日国务院公布)7、《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1998年11月29日国务院公布)8、《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办法》(2001年12月27日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公布)9、《国家电网公司电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验收工作指导意见》10、《国家电网公司招标工作细则》(2006年9月试行)11、《国家电网公司物资框架招标采购实施意见》(2007年9月试行)12、《国家电网公司物资框架招标采购工作细则》(2007年9月试行)13、《国家电网公司集中规模招标采购设备/材料招标文件范本》(2007年3月印发)14、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勘测设计、施工、监理统一合同文本15、《中华人民共与国电力法》(中华人民共与国主席令第60号)16、《中华人民共与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与国主席令第22号)17、《中华人民共与国森林法》(1998年4月修正)18、《中华人民共与国土地管理法》(2004年8月修正)19、《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1998年11月29日国务院公布)20、《中华人民共与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1998年12月27日国务院公布)21、《中华人民共与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1993年8月1日国务院公布)22、《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管理办法》(2004年11月1日国土资源部公布)23、各省市自治区有关土地环境的有关法律法规24、《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设计、监理、施工承包商资信管理暂行规定》(国家电网基建〔2006〕1066 号)25、《中华人民共与国档案法》(1996年7月修正)26、《中华人民共与国档案法实施办法》(1999年修订)27、《照片档案管理规范》(GB/T 11821—2002)28、《科学技术档案案卷构成的通常要求》(GB/T 11822—2000)29、《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国发〔2000〕23号)30、《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达标投产考核办法(2005年版)》31、《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优质工程评选办法(2008年版)》32、《重大建设项目档案验收办法》(档发〔2006〕2号)33、《电力工业企业档案分类规则(供电企业档案分类表)》34、《国家重大建设项目文件归档要求与档案整理规范》(DA/T 28—2002)35、《关于利用数码照片资料加强输变电工程安全质量过程操纵的通知》(基建安全〔2007〕25号)36、《关于印发〈国家电网公司电网建设项目档案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国家电网办〔2010〕250号)37、《基建管理综合评价办法》(基建综〔2010〕43号)二、安全管理方面标准规章38、《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建设安全健康与环境管理办法》(国家电网工〔2003〕168号)39、《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项目法人基建安全管理综合评价及参建单位安全管理资信评价办法》40、《关于加强基建安全培训工作的通知》(基建安全〔2006〕136号)41、招标文件及施工合同中安全管理条款示范文本(建设管理、勘察设计、监理、施工、设备制造、调试等)42、《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监理管理办法》(国家电网基建〔2007〕302号)43、《关于利用数码照片资料加强输变电工程安全质量过程操纵的通知》(基建安全〔2007〕25号)44、《国家电网公司输电线路工程安全文明施工实施细则编制纲要》(基建质量〔2007〕89号)45、《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施工危险点辨识及预控措施》(基建安全〔2005〕50号)46、《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安全文明施工标准》(Q/GDW 250—2009)47、《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安全文明施工标准化图册》(中国电力出版社出版)48、《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标准化施工作业手册》(中国电力出版社出版)49、《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施工安全措施补助费、文明施工措施费管理规定(试行)》(国家电网基建〔2005〕534 号)50、《电力建设安全健康环境评价管理办法(试行)》(国家电网工〔2004〕488号)51、《关于印发〈国家电网公司建设工程施工分包安全管理规定〉的通知》(国家电网基建〔2010〕174号)52、《关于印发〈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建设工程分包安全协议范本〉的通知》(国家电网安监〔2008〕1057号)53、《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建设工程重大安全生产事故预防与应急处理暂行规定》(国家电网工〔2004〕264号,2008年修订)54、《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建设起重机械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国家电网安监〔2008〕891号)55、《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建设起重机械安全管理重点措施(试行)》(国家电网基建〔2008〕696号)56、《基建管理综合评价办法》(基建综〔2010〕43号)57、《电力建设起重机械安装拆卸工艺指导手册》(基建安全〔2009〕233号)58、《关于印发〈国家电网公司2009年基建安全管理策划方案〉的通知》(基建安全〔2009〕54号)59、《关于加强基建安全信息管理工作的通知》(基建安全〔2009〕206号)60、《国家电网公司安全生产工作规定》(国家电网总〔2003〕407号)61、《国家电网公司安全风险管理体系实施指导意见》(国家电网安监〔2007〕206号)62、《国家电网公司应急管理工作规定》63、《国家电网公司应急预案编制规范》(国家电网安监〔2007〕98号)64、《关于印发〈输变电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实施管理规程〉的通知》(国家电网科〔2009〕642号)65、《安全生产监督规定》(国家电网总〔2003〕408号)66、《国家电网公司安全生产工作奖惩规定》(国家电网安监〔2005〕512号)67、《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线路部分)》(国家电网安监〔2009〕664号)68、《国家电网公司关于印发反事故斗争二十五条重点措施及释义的通知》(国家电网安监〔2007〕669号)69、《国家电网公司安全技术劳动保护七项重点措施(试行)》(国家电网安监〔2006〕618号)70、《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安全工器具管理规定(试行)》(国家电网安监〔2005〕516 号)71、《国家电网公司十八项电网重大反事故措施(试行)》(国家电网生技〔2005〕400号)72、《国家电网公司建设工程防汛检查大纲(试行)》(国家电网生技〔2005〕399号)73、《国家电网公司电力生产事故调查规程》(国家电网安监〔2005〕145号)74、《中华人民共与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与国主席令第70号)75、《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与国国务院令第393号)76、《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规范》(GB/T 28001—2001)77、《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GB/T 24001—2004)78、《环境管理体系——原则、体系与支持技术通用指南》(GB/T 24004—2004)79、《生产安全事故报告与调查处理条例》(中华人民共与国国务院令第493号)80、《中央企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国务院国资委令第21号)81、《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与国建设部令第128号)82、《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范》(GB 50194—1993)83、《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第2部分:架空电力线路》(DL 5009.2—2004)84、《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 59—1999)85、《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 80—1991)86、《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 46—2005)87、《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 130—2011)88、《建筑施工门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 JGJ 128—2000)89、《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 33—2001)90、《建筑施工现场环境与卫生标准》(JGJ 146—2004)三、工程质量综合管理制度91、《国家电网公司工程建设质量管理规定(试行)》(2006年)92、《国家电网公司工程建设质量责任考核办法(试行)》(2006年)93、《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项目法人基建质量管理综合评价及参建单位质量管理资信评价办法》94、《关于印发〈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安全质量管理流淌红旗竞赛实施办法〉的通知》(国家电网基建〔2010〕167号)95、《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建设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导则》(国家电网工〔2003〕153号)96、《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建设创优规划及细则编制纲要》(基建质量〔2007〕89号)97、《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达标投产考核办法(2005年版)》(国家电网基建〔2005〕255号)98、《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优质工程评选办法(2008年版)》(国家电网基建〔2008〕288号)99、《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优质工程考核项目及评分标准库(2009年版)》(基建质量〔2009〕68号)100、《关于印发〈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工程建设施工质量监理管理办法〉的通知》(国家电网基建〔2010〕166号)101、招标文件及工程合同中工程质量条款示范文本(建设管理、勘察设计、监理、施工、设备制造、调试等)102、《关于利用数码照片资料加强输变电工程安全质量过程操纵的通知》(基建安全〔2007〕25号)103、《关于印发〈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工作要求及技术措施〉的通知》(基建质量〔2010〕19号)104、《关于印发〈国家电网公司电网建设项目档案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国家电网办〔2010〕250号)105、《输变电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实施管理规程》(Q/GDW 248—2008)106、《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施工工艺示范手册》(中国电力出版社出版)107、《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标准工艺示范光盘》四、国家、行业有关法规、标准、办法108、《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与国国务院令第279号)109、《质量管理体系基础与术语》(idt ISO 9000:2008)(GB/T 19000—2008)110、《质量管理体系要求》(idt ISO 9001:2008)(GB/T 19001—2008)111、《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GB/T 50326—2006)112、《建设工程监理规范》(GB 50319—2000)113、《建设工程文件归档整理规范》(GB/T 50328—2001)114、《国家重大建设项目文件归档要求与档案整理规范》(DA/T 28—2002)115、《电力建设工程质量监督规定(暂行)》(电建质监〔2005〕52号)116、《电力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检查典型大纲(火电、送变电部分)》(电建质监〔2005〕57号)117、《关于印发〈电力建设房屋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工作规定〉的通知》(电建质监〔2004〕18 号)118、《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电力工程部分)》(2006年版)119、《110~500kV架空送电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33—2005)120、《110kV~500kV架空电力线路工程施工质量及评定规程》(DL/T 5168—2002)121、《110kV及以上送变电工程启动及竣工验收规程》(DL/T 782—2001)122、《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 50119—2003)123、《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2—2002)124、《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 107—1987)125、《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126、《通用硅酸盐水泥》(GB 175—2007)127、《水泥取样方法》(GB/T 12573—2008)128、《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 52—2006)129、《混凝土拌合用水标准》(JGJ 63—2006)130、《钢筋混凝土用钢第一部分热轧光圆钢筋》(GB 1499.1—2008)131、《钢筋混凝土用钢第2部分热轧带肋钢筋》(GB 1499.2—2007)132、《混凝土质量操纵标准》(GB 50164—1992)133、《钢筋焊接及验收规范》(JGJ 18—2003)134、《钢筋焊接接头试验方法标准》(JGJ/T 27—2001)135、《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JGJ 104—1997)五、技术管理工作根据的要紧标准136、《国家电网公司技术标准管理办法》(国家电网科〔2007〕211号)137、《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建设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导则》(国家电网工〔2003〕153号)138、《基建类与生产类标准差异协调统一条款(输电线路部分)》(国家电网办基建〔2008〕1号)139、《国家电网公司十八项电网重大反事故措施(试行)》(国家电网生技〔2005〕400号)140、《关于印发〈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设计变更管理办法〉的通知》(国家电网基建〔2007〕303号)141、《关于印发〈国家电网公司电网建设项目档案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国家电网办〔2010〕250号)142、《国家电网公司科技工作管理办法》143、《国家电网公司科技进展规划》144、《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项目管理规定》145、《国家电网公司基建新技术研究及应用集约化管理办法》(国家电网基建〔2009〕1553号)146、《国家电网公司基建新技术研究目录》147、《国家电网公司基建新技术推广应用实施目录》六、造价管理工作根据的要紧标准148、输变电工程招(议)标文件及有关计价文件149、《电力建设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送电线路工程)》(DL/T 5205—2005)150、《关于印发〈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设计变更管理办法〉的通知》(国家电网基建〔2010〕303号)151、《关于印发〈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结算管理办法〉的通知》(国家电网基建〔2010〕173号)152、《关于印发〈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量计算与编制规范(试行)〉等三项规定的通知》(基建技术〔2010〕31号)153、《建筑安装工程费用项目构成》(建设部建标〔2003〕206号)154、《电网工程建设预算编制与计算标准》155、《电力工程建设概(预)算定额》156、《送变电工程概算编制细则》157、《国家电网公司基本建设技经工作管理办法》158、《国家电网公司工程审计管理办法》159、工程建设合同160、施工图设计文件161、业主项目部管理规定与要求162、正式批复的工程变更单163、通过审核的费用索赔材料及索赔费用结算书164、上级单位有关管理规定165、工程结算书166、工程实际支出七、管理法规与标准遵循的优先次序(1)国家有关工程管理的法律、法规与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
国家电网重点推广新技术目录版

国家电网公司重点推广新技术目录(2017版)《国家电网公司重点推广新技术目录(2017版)》是在2014版基础上,由国网科技部会同相关部门、单位系统梳理电网技术发展需求和新技术工作成果,以“先进成熟、普遍适用、影响重大”为原则总结提炼,今天小编为大家介绍配电与用电重点推广新技术。
环保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一、技术原理与特点环保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是指采用环保气体为主绝缘、真空灭弧、所有高压带电部件(进出线装置除外)全部密闭在微正压(≤金属箱体内、用少量固体绝缘材料作支撑、连续运行性不低于LCS2A、具备零表压条件下正常开断额定短路故障能力的金属封闭开关设备。
环保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按其应用功能可分为环网柜(RMU)和开关柜(充气柜、C-GIS)两大类,以干燥空气、纯N2或其它合成环保气体为主绝缘,可以从根本上消除对SF6气体的依赖,且制造成本与原SF6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相当。
主要有欧式和日式两种结构。
欧式结构的气箱采用薄金属板焊接,制造工艺简洁,能保障规模生产时产品质量的稳定性、一致性和运行的可靠性;日式结构采用厚金属板焊接,体积大,防腐处理工艺落后,整机的机械联锁复杂。
国内主要采用欧式结构,以干燥空气或纯N2为主绝缘的环保气体。
环保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相对于敞开式空气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设备占地可减少50%以上,安全性可提高70%,耐受恶劣运行环境影响的能力提高90%以上,维护成本降低80%以上;相对于SF6气体绝缘的金属封闭开关设备,环保性可提高10000倍以上,安全性也显着提高,设备LCC全生命周期成本有效降低,在生产和运行过程中不产生、排放任何可吸入颗粒物和有毒气体及温室气体,性价比较高。
二、适用条件(1)对环保要求和供电可靠性要求高的地区;(2)运行环境恶劣的地区(沿海、潮湿、高热、严寒、高海拔、具有腐蚀性化学气体或污秽严重地区等);(3)偏远、交通与运输不便、不易巡视维护的地区;(4)额定电流630A及以下、开断电流20kA及以下宜优先选用环保气体金属封闭环网柜;额定电流630A以上,开断电流20kA以上,宜优先选用环保气体金属封闭开关柜。
国家电网公司基建新技术研究及应用管理办法

规章制度编码:国网(基建/3)178-2015国家电网公司基建新技术研究及应用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贯彻公司“集团化运作、集约化发展、精益化管理、标准化建设”要求,进一步规范基建新技术研究及应用管理,深化完善工作机制,提高电网建设技术水平,参照《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项目管理办法》及相关制度,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的基建新技术研究及应用管理,主要包括依托工程基建新技术研究项目的立项、实施、验收、评价和基建新技术推广应用成果的发布、实施、宣贯、考核等工作。
(一)依托工程基建新技术研究项目(以下简称“依托工程研究项目”),是指解决工程建设过程中的技术难点,研究成果具有普及推广应用价值,依托输变电工程开展的专题研究项目。
(二)基建新技术推广应用成果,主要包括推广应用基建类科研成果、公司依托工程基建新技术研究成果、设计和施工创新成果及其他基建科研成果。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公司建设管理的35千伏及以上-1-输变电工程(含新建变电站同期配套10千伏送出线路工程)的基建新技术研究及应用管理工作,其他工程参照执行。
第四条基建新技术研究及应用管理遵循“统一组织、分级实施、先进适用”的原则。
第二章职责分工第五条国网基建部管理职责(一)负责基建新技术研究及应用工作的归口管理,负责依托工程研究项目的批准、组织协调、检查、验收、评价考核等工作;(二)负责重大、重要依托工程研究项目的牵头组织和实施工作;(三)负责基建新技术推广应用成果的发布及管理;(四)负责基建新技术推广应用管理、培训宣贯、监督、评价考核等工作。
第六条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司(以下简称“省公司”)建设部管理职责(一)负责依托工程研究项目的立项申请、实施协调、验收准备和成果总结工作;(二)负责依托工程研究项目的合同监督、资金落实和进度质量管理工作;(三)组织基建新技术推广应用的方案策划、实施宣贯和-2-工程应用等工作;(四)对基建新技术推广应用实施情况进行总结、协调和监督。
国家电网5种输变电新技术汇报参考模板

国家电网启动5种输变电新技术(汇报资料)科技开发部王祝军第一是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
第二是柔性直流输电技术。
第三是新一代智能变电站技术。
第四是标准配送式智能变电站技术。
第五是智能交流输电线路。
(见附件)解读:新一代智能变电站技术目前国家电网公司采用了220千伏AIS站、220千伏GIS站、110千伏AIS 站、110千伏GIS站四种新一代智能变电站方案。
根据其制定的规划,今年将建成220千伏变电站两座,包括北京科技城GIS站、重庆AIS站;110千伏变电站4座,包括北京科技城、天津、上海GIS站以及武汉科技城AIS站。
而明后两年,国家电网公司将大规模推广该项技术,计划建设220千伏、110千伏新一代智能变电站共50个,并完成500千伏、330千伏示范站建设。
现在由中国科技部{智能电网部}2012年9月份出台了四种新一代智能变电站方案,如下:220kvAIS;110kvAIS;220kvGIS;110kvGIS。
1、220kvAIS:2、110kvAIS:3、220kvGIS:4、110kvGIS:从以上四种方案中看出,对于我公司而言,在新一代智能变电站中,有以下几种系列产品有关:[集成式智能断路器];[是电子式互感器];[新一代智能变压器];在标准配送式智能变电站中有[预制舱式组合设备]一是集成式智能断路器;产品现状:高压断路器的结构形式主要为柱式断路器、罐式断路器、HGIS和GIS。
逐渐趋向于性能可靠、功能集成、占地面积少、工程成本低的方向发展。
高压断路器的绝缘灭弧介质为SF6气体。
逐渐趋向于减少对环境影响的方向发展。
高压断路器的操作机构为液压、弹簧、电机驱动操动机构。
逐渐趋向于可靠性、机械寿命高的方向发展。
要求:1、实现功能集成,通过集成一次设备的功能实现占地少、节能环保;2、集成了断路器、隔离开关及接地开关功能于一体的隔离式断路器;3、采用电机驱动机构,通过数字电路控制电动机直接操作断路器开断/关合;4、运用智能在线监测系统,实现断路器状态监测功能及专家诊断。
国家电网科技项目

精心整理附件1:编号国家电网公司系统科学技术项目申请书项目名称:简表六、研究项目组成人员情况七、项目经费预算单位:万元注:与项目有关的前期研究(包括阶段性成果)支出的各项经费不列入本项目预算;书》一同上报.附件2:国家电网公司系统科学技术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名称:申请单位:起止时间:年月至年月一、目的和意义编写要求:1.描述与项目研究内容紧密相关的国家电网公司实际生产力水平和今后的发展方向;2.阐述项目成果对该现状和技术发展的作用;3.分析成果应用和推广的途径;4.分析成果推广后的直接和间接效益。
二、国内外研究水平综述编写要求:1.与项目研究内容紧密相关的技术发展历史的简要回顾;2.国内外研究水平的现状和发展趋势;3.4.1.2.3.1.2.3.4.5.6.7.8.外委的工作内容和工作量;9.对于装置、设备开发的项目,要提出装置或设备的开发计划及设计方案。
五、预期目标和成果形式编写要求:1.阐明项目研究预期达到的目标;2.明确叙述提高研究成果的形式,理论研究报告、全套设计制造技术、实用装置或软件等;要求成果提供的形式能够被其他研究人员掌握,使成果的使用权具有可转移性。
六、合作单位或依托工程单位落实情况编写要求:1.如需同其他单位进行合作,说明合作单位的落实情况,并出据合作单位承诺进行合作的证明文件;2.如需结合依托工程进行试点研究,说明依托工程及其与本项目结合的情况,出据依托工程单位承诺提供相关条件的证明文件。
七、项目承担单位的条件1项目负责人2项目研究人员3实验室条件4理论研究环境1.2.3.八、项目的进度安排九、项目经费预算单位:万元十、有关证明文件1、承担单位业务主管对项目意见2、合作单位和依托工程单位对项目的意见及盖章3、自筹经费来源及保证证明4、经费预算表编写要求:1.各承担单位业务主管对项目的意见;2.依托工程单位对项目的意见;3.自筹经费来源及保证证明;4.协作单位意见及盖章。
十一、申请单位领导审查意见附件2-1设备及软件费——购置预算明细表(单价5万元以上)精心整理附件3:专家评审意见附件4:国家电网公司系统科技项目执行情况表附件5:合同编号:密级:国家电网公司系统科学技术项目合同项目名称:合同简表四、提供的最终成果(含最终成果、最终成果形式、成果验收方式及成果验收标准)六、转委托6.1开发方/合作双方是否可以将部分开发工作转委托给第三方:(1)是□(2)否6.2转委托的具体内容包括:七、保密要求10.2 履行本合同产生的技术秘密成果有关权益约定如下:(1)使用权归属:甲方□乙方□甲乙双方□(2)转让权归属:甲方□乙方□甲乙双方□(3)使用、转让所产生利益的分配办法:10.3履行本合同产生的技术成果申请奖励的权利归方所有;10.4其他需要约定的内容:对于甲方全资投入的项目,甲方保留根据需要无偿使用、开发、使之有效利用和获取收益的权利。
2019年18国家电网公司基建新技术研究及应用管理办法.doc

国家电网公司基建新技术研究及应用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贯彻公司“集团化运作、集约化发展、精益化管理、标准化建设”要求,进一步规范基建新技术研究及应用管理,深化完善工作机制,提高电网建设技术水平,参照《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项目管理办法》及相关制度,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的基建新技术研究及应用管理,主要包括依托工程基建新技术研究项目的立项、实施、验收、评价和基建新技术推广应用成果的发布、实施、宣贯、考核等工作。
(一)依托工程基建新技术研究项目(以下简称“依托工程研究项目”),是指解决工程建设过程中的技术难点,研究成果具有普及推广应用价值,依托输变电工程开展的专题研究项目。
(二)基建新技术推广应用成果,主要包括推广应用基建类科研成果、公司依托工程基建新技术研究成果、设计和施工创新成果及其他基建科研成果。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公司建设管理的35千伏及以上输变电工程(含新建变电站同期配套10千伏送出线路工程)的基建新技术研究及应用管理工作,其他工程参照执行。
第四条基建新技术研究及应用管理遵循“统一组织、分级实施、先进适用”的原则。
第二章职责分工第五条国网基建部管理职责(一)负责基建新技术研究及应用工作的归口管理,负责依托工程研究项目的批准、组织协调、检查、验收、评价考核等工作。
(二)负责重大、重要依托工程研究项目的牵头组织和实施工作。
(三)负责基建新技术推广应用成果的发布及管理。
(四)负责基建新技术推广应用管理、监督、评价考核等工作。
第六条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司(以下简称“省公司”)建设部管理职责(一)负责依托工程研究项目的立项申请、实施协调、验收准备和成果总结工作。
(二)负责依托工程研究项目的合同监督、资金落实和进度质量管理工作。
(三)组织基建新技术推广应用的方案策划、实施宣贯和工程应用等工作。
(四)对基建新技术推广应用实施情况进行总结、协调和监督。
第七条建设管理单位(负责具体工程项目建设管理的省公司级单位、地市供电企业、县供电企业,以下同)管理职责(一)负责依托工程和研究项目的落实协调,监督项目的研究进度、阶段成果和质量水平等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家电网公司重点应用新技术目录(2006年第一批)国家电网公司二○○六年四月前言为指导公司系统新技术应用方向,明确公司重点应用新技术的名称、技术原理、应用条件、技术路线,根据《国家电网公司新技术推广纲要》,制定《国家电网公司重点应用新技术目录》,本目录列出了未来五~十年适宜国家电网公司应用的新技术及其应用目标原则和注意事项。
国家电网公司系统覆盖范围大,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环境条件、电网运行条件存在很大差异,各单位可根据本单位、本地区电网的实际情况和具体特点,积极采用适宜的新技术,强力推进新技术应用,提高电网技术装备和管理水平,实现电网技术升级和跨越,为建设“一强三优”现代公司提供技术支撑。
本目录将根据实施情况以及新技术发展趋势,不断滚动更新调整。
目录1. 特高压输电技术 (1)1.11000K V特高压交流输电技术 (1)1.2±800K V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 (3)2. 高压、超高压输电技术 (4)2.1紧凑型输电线路 (4)2.2大截面导线 (5)2.3同杆多回输电线路 (6)2.4固定串补和可控串补(TCSC) (7)2.5静止无功补偿(SVC) (7)2.6可控并联电抗器 (9)2.7线路避雷器 (10)2.8防污闪外绝缘新技术 (11)2.9新型绝缘子技术 (12)2.10提高常规导线运行温度标准及其相关技术 (13)2.11输电线路防覆冰、防舞动技术 (14)3. 高压、超高压变电技术 (16)3.1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GIS) (16)3.2高压组合电器新技术 (17))断路器 (18)3.3自能式六氟化硫(SF63.4新型高压隔离开关 (19)3.5大容量变压器 (20)4. 高压直流输电技术 (21)4.1直流背靠背技术 (21)4.2电压源换流直流输电(轻型高压直流输电) (22)4.3500K V直流输电工程技术 (24)5. 高压、超高压变电站自动化系统 (25)5.1无人值班(少人值守)变电站(五遥功能) (25)5.2基于IEC61850通信协议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 (26)5.3基于数字量测的微机继电保护系统 (27)5.4无人值班变电站集中控制管理系统 (29)6. 高压、超高压设备运行、维护和管理 (30)6.1直升机巡线检测、应急处理及带电作业 (30)6.2输变电设备安全监视与管理系统 (31)6.3高精度输电线路故障测距技术 (32)6.4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GIS)检测与测试 (33)6.4.1GIS局部放电在线检测与诊断系统 (33)6.4.2气体全封闭组合电器内部击穿故障定位系统。
(34)全封闭组合电器内部闪络故障在线自动定位系统 (35)6.4.3SF66.5绝缘子检测与测试 (36)6.6变电站设备在线诊断和状态维修 (36)7.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37)7.1电力系统在线电压无功优化协调控制 (37)7.2交直流大电网经济运行 (38)7.3抽水蓄能电站的经济运行与控制 (40)7.4区域电网安全稳定控制新技术 (40)7.5基于广域量测系统(WAMS)的电网动态实时监控系统 (41)7.6基于IEC61970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 (42)7.7具有反事故演练功能的调度员培训仿真系统 (43)7.8电网继电保护运行管理系统 (45)7.9雷电监测分析系统 (46)7.10电力系统灾变应急处理系统 (47)7.11电力市场运营系统 (48)8. 电力系统分析 (49)8.1基于正确负荷模型、实际的发电机、励磁系统、调速系统、线路参数(模型)的电力系统分析技术 (49)8.2电力系统功角和电压动态稳定分析技术 (50)8.3电网可靠性和经济性评估分析技术 (51)9. 配电与用电 (52)9.1高效节能预装式变电站 (52)9.2柱上开关集成技术 (53)9.3多路开关柜集成技术 (54)9.4抗水树交联电缆技术 (55)9.510K V架空配电线路绝缘导线用雷击断线保护措施 (56)9.6永磁操作机构、小型化、免维护真空开关技术 (57)9.7城市供电紧凑型变电站 (58)9.8配电自动化和配电管理系统DMS (59)9.9农村小型化变电所 (61)10. 电力通信 (62)10.1电力光纤数字通信传输技术 (62)10.2电力光纤线路监测与通信网络资源管理技术 (63)10.3电力线高速数据通信(PLC) (64)11. 电力企业信息化 (65)11.1企业资产管理(EAM)技术 (65)11.2电力营销管理技术支持系统 (65)11.3寿命周期成本(LCC)管理技术 (66)11.4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 (67)11.5电力信息安全技术 (68)11.6企业信息集成平台技术 (69)12. 输变电设计与建设 (70)12.1软土地区输电线路复合小桩基础设计施工技术 (70)12.2输电铁塔的高强钢技术 (71)12.3输变电工程典型设计技术 (72)12.4海拉瓦-洛斯达航拍技术 (73)13. 节能、环保和新材料 (74)13.1节能变压器 (74)13.2配电网无功优化、降低网损技术 (75)13.3全地埋式、半地埋式、景观型预装式变电站 (75)13.4改善城市景观的输变电设计技术 (77)13.5变电站(换流站)噪声控制技术 (78)13.6直流接地极减少环境影响技术 (79)13.7碳素复合材料缆心铝绞线耐热、低弧垂导线 (80)13.8新型复合绝缘子技术 (82)13.9输电线路降低风噪声技术 (83)13.10农村电网综合节能技术 (84)13.11需求侧管理技术 (85)13.12蓄冷空调技术 (86)13.13分散电源技术 (87)14. 电网规划与经济 (88)14.1城市配电网规划新技术 (88)14.2电力规划与经济 (89)14.3简化配电电压、提高配网电压等级 (90)1.特高压输电技术1.1 1000kV特高压交流输电技术电力系统和输电规模的扩大,世界高新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特高压输电技术的研究。
从本世纪60年代开始,前苏联、美国、日本和意大利等国,先后进行基础性研究、实用技术研究和设备研制,已取得了突破性的研究成果,制造出成套的特高压输电设备。
前苏联已建成额定电压1150kV(最高运行电压l200kV)的交流输电线路1900多公里并有900公里已经按设计电压运行;日本已建成额定电压l0OOkV(最高运行电压llOOkV)的同杆双回输电线路426公里。
百万伏级交流线路单回的输送容量超过5000MW,且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可靠性,作为中、远距离输电的基干线路,将在电网的建设和发展中起重要的作用。
特高压输电技术的复杂性以及它在电力系统中的作用,是现有电压等级无法相比的,因此无论是基础研究,还是实用技术研究,所投入的资金和人力比超高压要大得多,设备的研制也要困难得多。
日本和前苏联的实践表明:特高压交流输电技术已基本成熟。
交流特高压技术几乎没有难以克服的技术问题。
从输变电设备制造技术上,前苏联已基本成熟,但技术水平相对落后;日本已经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并经历了长达5年的带电试验考核,目前变电设备处于分别载流和加压试验阶段,但输电线路一直降压运行。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我国的电力系统也将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机遇。
在未来的15~20年内我国的电力工业将保持快速发展的步伐,预计全国电力装机容量在2010年和2020年将分别达到780GW和1000GW。
由于我国能源和负荷分布的特点,能源集中在西部和北部地区,而负荷又集中在东部和南部沿海地区,需要利用特高压进行远距离、大容量输送电力。
为加速实现西电东送、南北互供和全国联网,从战略发展的高度,将首先在我国西南水电和西北火电基地的开发建设中出现我国的特高压输电电网。
按自然传输功率计算,1条特高压线路的传输功率相当于4~5条500kV超高压线路的传输功率(约4000~5000MVA),这将节约宝贵的输电走廊和大大提升我国电力工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我国在特高压领域已经开展一定科研及设备研制的基础工作,积累了一些经验。
特高压输电技术包括设备研制、线路绝缘设计以及运行控制技术是在超高压输电尤其是500kV和750kV输电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然而,特高压输电系统的电压水平较高、线路产生的无功功率较大、短路电流非周期分量衰减缓慢,对特高压输电的设计和运行产生影响。
在我国特高压制造技术虽然具备一定的基础,但仍有一些技术尚需要解决。
国际上特高压输变电技术基本掌握在少数几个国家手中,我国需要加大科研工作力度,努力掌握核心技术。
另外一方面,近几年,随着我国750kV输电工程的建成,相对于特高压输电技术,应该说发展特高压设备制造能力及技术应该会更快一些。
我国的电气设备制造水平和工艺随着750kV工程的上马,有了新的发展和进步,不少企业已具备制造特高压设备的技术条件和生产能力,只要工程需要,研制特高压输变电设备是可能的。
预计2008年前后建成我国第一条1000kV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晋东南——荆门),到2010 年前后国家电网特高压骨干网架将初步形成,但国家电网特高压骨干网架建设是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
技术经济比较研究表明:在我国发展特高压交流输电是可行的。
从技术的角度看,采用特高压输电技术是实现提高电网输电能力的主要手段之一,还能够取得减少占用输电走廊、改善电网结构等方面的优势;从经济方面的角度看,根据目前的研究成果,输送10GW 水电条件下,与其它输电方式相比,特高压交流输电有竞争力的输电范围能够达到1000~1500 公里。
如果输送距离较短、输送容量较大,特高压交流的竞争优势更为明显。
因此,特高压交流输电技术己较成熟,具备应用条件。
应用目标与原则:(1)从技术和经济上来看,在我国长距离大容量输电中采用特高压交流输电是可行的。
特高压交流输电技术将在未来国家电网骨干电网输电中发挥重要作用。
(2)应用特高压交流输电技术的目的是提高线路输电能力,降低输送每千瓦功率的成本和节省线路走廊。
(3)抓紧建设1000kV特高压交流输电示范工程,到2008年建成我国特高压交流输电示范工程(山西晋东南——湖北荆门),在取得经验后进行应用,到2010 年国家电网特高压骨干网架将初步形成核心网架。
(4)研究1000kV交流特高压线路工频过电压、操作过电压及其控制措施技术。
(5)研究1000kV交流特高压线路系统运行技术,包括无功电压控制、安全稳定监测和控制、设备运行维护等等。
(6)因地制宜建设1000kV同塔单回或双回特高压交流输电线路。
(7)积极推进1000kV交流特高压输电系统串联补偿和并联补偿技术。
(8)研究1000kV交流特高压紧凑型输电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