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我国军婚特殊保护制度
浅析我国婚姻法中对军婚的特殊保护法学(本科)毕业论文

目录一、军婚概述(一)军婚的概述 (1)(二)军婚的法律适用条件 (2)(三)军婚和普通婚姻的比较 (3)二、我国军婚保护的现行立法及存在的问题(一)军婚的现行立法 (4)1、民事立法 (4)2、刑事立法 (4)(二)军婚保护存在的问题 (5)1、存在立法缺陷 (5)2、违反婚姻自由平等原则 (6)3、导致公法和私法的冲突 (7)4、与妇女权益保护相冲突 (8)三、军婚保护的存在意义及相关建议(一)军婚特殊保护的存在意义 (10)1、军婚保护是党和国家的一贯政策 (10)2、军婚保护有利于部队建设 (10)3、军婚保护符合立法要求 (11)(二)完善军婚保护的建议 (13)1、构建完善的军婚保护法律制度 (13)2、部队做好后勤保障工作 (15)3、加强妇女权益保护 (16)结语 (17)参考文献 (18)浅析我国婚姻法中对军婚的特殊保护【摘要】军婚实行特别的法律保护,是我国极具特色且历史悠久的一项法律制度。
今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影响和制约军人家庭稳定的因素增多。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是否稳定,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安定。
经济、社会发展的多元化,使军人婚姻和家庭稳定面对越来越多的现实挑战,这直接关系到部队日常训练和作战能力。
国家历来非常重视对军人家庭的婚姻给予特别的保护。
2001年修订的《婚姻法》诠释了保护军婚重要性,完善了对军婚的民事保护,但仍存在一定的缺陷和不合理性。
同时随着经济、社会地位逐渐提高,女性越来越重视个人尊严、自我追求和满足,权利意识也越来越强,开始对我国婚姻法中对军婚的民事保护产生不满和抵触。
【关键词】:婚姻法军婚军婚保护妇女权益保护必要保护一、军婚概述(一)军婚的概念军婚,指夫妻双方或一方是军人的婚姻关系。
就是具有军籍的,正在人民解放军或者武装警察部队服役的现役军人(包括文职干部)具备了婚姻法所规定的结婚实质要件,进行了婚姻登记领取结婚证书,而产生的婚姻关系。
其中退役军人、复员人员、转业军人和军事单位中不具有军籍的职工,均为非现役军人,其婚姻关系均不能按军婚办理。
民法典对军婚有何特殊保护

民法典对军婚有何特殊保护如果就“民法典对军婚有何特殊保护”有相关的法律知识不了解的,不知道怎么做的时候,以下就是我整理的相关内容,听听我给出的具体意见。
民法典对军婚有何特殊保护《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一条规定,现役军人的配偶要求离婚,应当征得军人同意,但是军人一方有重大过错的除外。
司法实践中适用《民法典》保护军婚时需要正确理解的四个问题。
《民法典》第1081条规定:“现役军人的配偶要求离婚,须得军人同意,但军人一方有重大过错的除外。
”在司法实践中,适用该条规定应正确理解以下四个问题:(一)现役军人的范围。
现役军人,是指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服现役的军官、武警警官、文职干部、士兵和有军籍的学员,不包括未取得军籍的军队在编职工和军队聘用的非现役文职人员,也不包括预备役军人和在地方大学就读的国防生,退役、复员和转业人员也不属于现役军人的范围。
另外,正在服刑或劳动教养的的军人不享受现役军人的待遇。
(二)“现役军人的配偶提出离婚”的理解。
现役军人配偶,指与现役军人有婚姻关者,不包括仅与现役军人有婚约关系者。
现役军人配偶,指现役军人的非军人配偶。
现役军人的配偶提出离婚,仅适用于非军人一方提出离婚,如果双方都是现役军人,或者现役军人一方向非军人一方提出离婚,则不适用保护军婚的规定。
(三)对“须得军人同意”的理解。
现役军人配偶提出离婚后,现役军人不同意的,人民法院应与有关部门配合,对军人配偶进行说服教育工作,劝其珍惜军属的荣誉,教育双方积极改善夫妻关系,判决不准离婚。
但“须得军人同意”不是绝对的,如果军人一方有重大过错的,照样可以判决离婚。
(四)何谓“重大过错”?《民法典》第一千零九十一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导致离婚的,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一)重婚;(二)与他人同居;(三)实施家庭暴力;(四)虐待、遗弃家庭成员;(五)有其他重大过错有问题需要沟通解决,要是对于其中内容有不太清楚也希望进一步了解,建议您及时寻求在线的的帮助。
对我国军婚保护制度的思考浅析

对我国军婚保护制度的思考浅析摘要: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婚姻关系是家庭形成的基础。
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军方肩负着保卫国家和保卫边疆的责任。
婚姻和家庭与普通家庭不同,具有特殊的特征。
军事婚姻的稳定性和持久性不仅影响军队的战斗力,而且影响着国家的国防建设和社会的长期稳定。
中国的军事婚姻制度是中国革命战争特殊时代的产物。
关键词:军婚;保护;制度1前言军婚特殊保护制度产生于一定的历史环境下。
在战争年代,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军人作为捍卫国家安全的主力,其婚姻的稳定关系着军心的稳定,军心的稳定关乎着军队战斗力的稳固,保护其婚姻关系便显得更加必要与重要。
但当下处于和平与发展的时代,自由与人权成为了主流思想,军婚特殊保护制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不复从前,且我国现行军婚民事特殊保护制度为保护军婚便限制军人配偶离婚自由权做法的合理性、有效性也多番被质疑;而刑事特殊保护制度中,关于破坏军婚罪主体和犯罪客观方面的规定与做法也是有所不足,引起颇多争议;由此引发了社会对军婚特殊保护制度存废改问题的争论。
2军婚的概念2.1军婚的定义军婚特殊保护制度,即对军人婚姻实行特殊保护的制度,其特殊性体现在对军人婚姻实行不同于一般婚姻的保护。
军婚,即军人的婚姻。
军婚,首位概念是婚姻,第二概念是军人,两者合起来才能称之为军婚,所以要想结成军婚,首先得满足法律关于结婚的相关规定,其次才是军队内部关于军人结婚的规定。
从种类上分,军婚的类型有两种,一是一段婚姻中,双方当事人都具有现役军人的身份,他们的婚姻属于军婚。
二是一段婚姻中,只有一方当事人的身份为现役军人,这种情形也属于军婚。
2.2成就军婚的条件不是所有的婚姻都能称之为军婚,要构成军婚是有限制的。
首先是身份的限制,须有一方为现役军人。
关于现役军人范围的界定,我国有三个立法解释可供参考。
一是1950年中央法制委员会《关于<婚姻法>所规定之革命军人范围的解答》;二是1997年修订的《刑法》第450条的规定;三是1998年修订的《兵役法》第5条的规定。
《《婚姻法》对“军婚”有何特殊保护》

《婚姻法》对“军婚”有何特殊保护?〖案情介绍〗1998年原告董矫(女)为旅行社导游,在一次带团去黄山时一位游客摔倒,恰遇被告韩虎(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志愿兵,现役军人)相助。
董矫对韩虎感激不尽,两人自此相识并恋爱,于2000年6月登记结婚。
婚后一周韩虎就回到了部队。
韩虎怕董矫一人生活不便,便将自己的母亲从农村接来与媳妇同住。
不久,董矫因与婆婆不和而向丈夫发泄,找各种借口与其吵打。
周末丈夫一回来就大吵大闹,严重影响了韩虎的情绪和正常生活。
但是,韩虎考虑到与董矫相识的过程,总以双方感情基础较好,自己又不能在妻子身边为由一直予以容忍,并多次规劝董矫,希望能够挽回双方的感情。
董矫对此并不理解,不但没有改正自己的错误,反而认为韩虎的行为是软弱无能,最后发展到要求与韩虎离婚的地步。
韩虎一直对双方的婚姻抱有希望,不同意董矫的要求。
2004年春节韩虎刚回家,屁股还没坐定,董矫就开始挑衅,满嘴带脏字,婆婆也被气得直哆嗦,韩虎一怒之下打了董矫一巴掌。
董矫哭着跑了出去。
2004年4月20日,韩虎接到了人民法院送来的离婚起诉书。
〖审理结果〗原告董矫主张:双方偶然相识,缺乏了解,与军人结婚完全是出于对军人的崇拜。
婚后发现二人差距太大了,生活习惯也不相同。
我和他结婚,到头来却每天和婆婆一起。
结婚前设想的浪漫婚姻标准与婚后的实际生活相去甚远,故坚决要求离婚。
被告韩虎答辩说:二人结婚基础好,不能在一起是工作性质所决定。
自己将母亲接来是出于好意,怕妻子孤单,现在出现问题我也有责任,但我们夫妻感情没有破裂,因此不同意离婚。
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原告与被告之间感情基础较好,造成双方纠纷的主要原因是原告与婆婆之间的矛盾,被告婚后对原告关心不够,但双方之间没有原则性分歧,相互之间还有感情。
且被告系现役军人,其婚姻受法律特殊保护。
原告也未能举证说明被告有重大过错,现被告不同意离婚,应予支持。
遂依据《婚姻法》第33条的规定,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
军婚的特殊保护的条件

军婚的特殊保护的条件在我们国家,由于军⼈需要保家卫国,常年都不在家庭⾥⾯,所以军婚在法律上是受到保护的,那么我们国家对于军婚的报保护是怎样规定的?下⾯,为了帮助⼤家更好的了解相关法律知识,店铺⼩编整理了相关的内容,希望对您有帮助。
⼀、军婚的特殊保护的条件我国法律规定:“现役军⼈的配偶要求离婚,须得军⼈同意,但军⼈⼀⽅有重⼤过错的除外。
”也就是说在军⼈⽆重⼤过错的前提下,没有军⼈的同意,法院不得判决解除军⼈婚姻。
这是对军婚的保护,但是若要享有这项保护的权利,还需要满⾜⼀些条件:1、现役军⼈的范围。
现役军⼈是指在中国⼈民解放军服现役、具有军藉的⼲部与战⼠。
包括中国⼈民武装警察。
在军队⼯作未取得军籍的职⼯和其他⼈员及退役、复员和转业⼈员均不属于该现役军⼈的范围。
2、现役军⼈的配偶要求离婚,是指军⼈的配偶不是军⼈,该配偶向现役军⼈提出离婚的情况⽽⾔。
如果双⽅均为现役军⼈,或现役军⼈向不是军⼈配偶的⼀⽅提出离婚,不适⽤军婚保护的特殊规定。
3、现役军⼈配偶提出离婚后,如果现役军⼈本⼈不同意的,⼈民法院应与有关部门配合,对军⼈的配偶进⾏⼀定的说服教育,积极改善夫妻关系,判决不准离婚。
4、军⼈有重⼤过错的不适⽤这⼀规定。
也就是说并⾮只要军⼈不同意,配偶⼀⽅就不能离婚,当军⼈有重⼤过错时,⾮军⼈的配偶⼀⽅仍可离婚。
⼆、判决离婚的法定理由是什么我国《婚姻法》规定:“⼈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应当进⾏调解;如感情确已破裂,调解⽆效,应准予离婚。
”这⼀规定说明夫妻感情确已破裂、调解⽆效是判决离婚的法定理由。
也就是说男⼥⼀⽅提出离婚后,是否准予离婚,并不取决于另⼀⽅是否同意离婚,⽽是由法院来决定,⽽法院的标准就是夫妻双⽅的感情是否确已破裂和调解是否有效。
需要注意的是有⼀下两种情况:⼀是如果夫妻感情确已破裂,调解也⽆效,那么法院应准予离婚;⼆是如果夫妻感情没有破裂或是没有完全破裂,就算法院没有调解成功也不准离婚。
以上内容就是相关的回答,在离婚的时候如果军⼈的配偶提出离婚,就需要军⼈的同意才可以,否则是不能够离婚的,但是如果军⼈在婚姻中属于严重的过错⽅,那么也可以进⾏离婚。
论《婚姻法》中对军婚的特殊保护制度

论《婚姻法》中对军婚的特殊保护制度作者:郭琦来源:《群文天地》2011年第10期我国对军婚民事特殊保护的主要依据来源于现行《婚姻法》第三十三条的规定。
本文将从该制度的立法渊源和法理分析等方面结合现实状况进行分析,论证实现保证军人婚姻家庭稳固应从多角度入手,而不能仅仅通过限制军人配偶的离婚自由权来实现。
一、军婚特殊保护制度的立法起源军婚特殊保护制度起源于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建立的地方工农政权。
1934年公布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婚姻法》,其中规定:“红军战士之妻要求离婚,须得其夫同意。
”在战争年代,国家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军人作为国家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保障他们的家庭不至于因为动荡而遭到破坏,体现了对军人的关怀,能够使他们安心战事,无后顾之忧。
极大的鼓舞了军队士气,对革命的胜利起到了重要作用,可谓是我国传统立法上的一个亮点。
如今,战争年代保护军婚的立法思想的起源已经与时代主题不符。
军人们虽然仍坚守在保家卫国的最前沿,但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时代主题,军人也不再完全无暇顾及后方家庭。
讨论军婚特殊保护制度是否应该存在就需要对它重新衡量。
二、对《婚姻法》第三十三条的分析(一)法条分析我国2001年新修改的《婚姻法》第三十三条规定,“现役军人的配偶要求离婚,须得军人同意,但军人一方有重大过错的除外。
”相比1986年《婚姻法》增加了但书规定。
那么究竟哪些情形属于“军人一方有重大过错”呢?最高人民法院2001年12月24日通过的司法《解释(一)》第23条作出了具体化规定,即:如果军人一方具有《婚姻法》第32条第三款前三项规定之一的,或军人有其他重大过错导致夫妻感情破裂的,则属“军人一方有重大过错”。
即指:一、军人重婚或者与婚外异性同居。
二、现役军人实施家庭暴力或者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的。
三、现役军人有赌博、吸毒等恶习屡教不改的。
除此之外,还有司法《解释(一)》第23条的规定:“军人有其他重大过错导致夫妻感情破裂道德情形”,也应属婚姻法第33条中的“军人一方有重大过错”的情形。
论军婚特殊保护制度

论军婚特殊保护制度在中国,军队是国家的重要力量,人民解放军是中国的公民军队。
为了保障军队的正常工作和维护军人的尊严权益,制定了一系列军婚特殊保护制度。
这些制度在保障军婚家庭稳定的同时,也为军人的家庭提供了更多的保障。
案例一:2016年3月4日,解放军总医院方舱医院护士长李娜因连续为新冠肺炎患者奋斗而感染病毒,不幸去世。
她的丈夫是一名海军战士,李娜的去世给他和他们的孩子带来了深刻的创伤。
海军方面为他们提供了养老金、重大疾病补贴、医疗补贴等一系列福利,帮助他们渡过了难关。
这是军婚特殊保护制度中安排的一项特殊权益,为军人的家庭提供了更多的保障。
案例二:军队还为军婚家庭提供了一系列特殊配套措施。
比如,夫妻职业配对优先安排,以确保他们不会分离夫妻;家庭优先安排住房等待,让军人的家庭住房问题能够得到有效解决。
这些措施为军婚家庭提供了更多的保障和帮助,让他们能够轻松应对工作和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案例三:军队还为军婚家庭提供了特殊保护,以避免因为工作原因而导致夫妻分居或离异。
比如,在双方都在军队当中的情况下,当一个人的工作需要调动到远离家乡的地方时,另一个军人的工作和生活也应该得到同样的重视和保障。
军队在工作安排和配偶探视方面做出了一系列特殊安排,让军婚家庭在工作和生活中能够得到充分的照顾和保护。
总之,军婚特殊保护制度为军人的家庭提供了更多的保障和帮助,保障了军婚家庭的稳定和军队的正常运作。
我们应该更加关注军婚家庭的问题,尊重和保护军人及其家庭的权益,为军队的强大提供更多的支持和保障。
同时,军人和普通人的家庭情况是不同的,他们经常面对一些特殊的困难和挑战。
比如,军人的工作性质使他们经常与家人分离,面对的安全风险也比一般人更大。
此外,军人的工作强度相对较大,他们需要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一些高强度的训练任务,而这些任务可能会影响到他们的身体和心理健康。
因此,军队需要制定一些特殊的保障方案,以照顾这些家庭。
作为公民军队的一个关键组成部分,解放军已经制定了一些具体的保障制度,为军婚家庭提供了特殊保障。
论军婚特殊保护制度

论军婚特殊保护制度论军婚特殊保护制度在现代社会中,军队作为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保卫祖国和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任务。
为了保障军人及其家庭的权益,各国普遍实行军婚特殊保护制度,为军人和其配偶提供额外的权益和保障。
本文将就军婚特殊保护制度的意义、实施情况以及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
军婚特殊保护制度的背景可追溯至古代战争时期。
军人战斗在一线,常常面临枪林弹雨,冒着生命危险为国家和民族作出贡献。
然而,战争不仅给士兵本人带来伤害,也给其配偶和家庭带来许多困扰。
因此,各国开始意识到为军人和其家属提供特殊保护的必要性。
首先,军婚特殊保护制度的实施意义重大。
这一制度旨在确保军人及其家庭在日常生活中能够享有一系列特殊的待遇和福利。
例如,在工作岗位上,军人的配偶可以享受到工作环境的合理调整,以便更好地照顾家庭。
此外,军人的子女也能够获得优秀的教育资源,包括特殊的奖学金和教育补贴。
这些措施为军人家庭提供了稳定的生活保障,增强了他们在履行军人职责时的责任感和工作积极性。
其次,全球范围内军婚特殊保护制度的实施情况值得关注。
各国根据国情和军事需求,制定了适合自己的保障政策。
以中国为例,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军婚特殊保护法》于2017年颁布实施。
该法规定了军婚特殊保护的范围、待遇和程序,并明确了违反该法的行为将受到严厉的处罚。
此外,中国军队还通过设立军婚房和军婚时尚居委会等形式来提供更全面的家属支持服务。
与中国相似,其他国家也不断完善军婚特殊保护制度,旨在为军人及其家庭提供更好的保障和服务。
然而,军婚特殊保护制度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制度的标准化和公正性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不同地区、不同军事单位对于军婚特殊保护的标准和执行力度存在差异,部分军人及其家庭可能无法享受到应有的权益。
其次,军婚特殊保护制度的法律法规缺乏完善和修订。
由于各国家情不同、军事需求不同,不同国家的制度存在差异,有待通过进一步研究和调整来提升制度的科学性和适应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析我国军婚特殊保护制度
[摘要]军人被誉为“新中国最可爱的人”,他们肩负着保家卫国的重任。
从革命战争年代开始,我国就对军婚进行了特殊保护,此种立法思想一直延续到了今天。
然而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民主与法治的思想更加深入人心,现行的军婚特别保护制度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立法目的,仅从狭隘的角度出发,以牺牲军人配偶的离婚自由权为代价来维系军婚,是不可取。
我们需要改变军婚保护理念,建立完善的军婚保护体系,从根本上保障军婚。
[关键词]军婚;军人配偶;军婚特殊保护制度
引言:军婚是指现役军人与非现役军人、现役军人与现役军人之间的婚姻的简称[1]。
军婚特殊保护制度是我国特有的一项法律制度,外国并无相关规定。
我国2001年修订的《婚姻法》第33条规定:“现役军人的配偶要求离婚,须得军人同意,但军人一方有重大过错的除外。
”此规定构成了我国军婚民事特殊保护法律制度的核心。
上述规定只适用于配偶为非军人一方向军人提出离婚诉讼的案件。
双方都是军人和军人向其非军人配偶提出的离婚诉讼案件,按一般离婚案件处理,并不适用此规定。
一、我国军婚特殊保护制度的历史发展
国家对于军婚的特殊保护由来已久,最早可追溯到上个世纪30年代的土地革命时期。
为了稳定军心,提高战斗力,取得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革命战争年代,国家都对军婚实行了特殊保护。
这种立法思想一直延续到新中国成立以后,1950年我国颁布的第一部婚姻法以及1980年颁布的婚姻法和2001修订的婚姻法都有对军婚特殊保护的规定。
(一)建国前对军婚实行特殊保护的规定
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由于红军战士常年南征北战,红军战士与其妻子实际上过着长时间两地分居的生活,由此而导致许多战士出现婚姻问题。
为了稳定军心,提高战斗力,1931年11月中华工农兵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了《关于中国工农红军优待条例决议》,其第十八条明确规定:“凡红军在服务期间,其妻离婚,必先得本人同意,如未得同意,政府得禁止之。
”而在1934年4月8日公布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婚姻法》第十一条也规定:“红军战士之妻要求离婚,须得其夫同意。
”在随后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军婚特殊保护制度也得到了进一步的继承和发展,如抗日战争时期颁布的《晋察冀边区婚姻条例》就规定“抗日军
人之配偶,非于抗日军人生死不明逾4年后,不得为离婚之请求”。
对军婚的特殊保护,使战士们可以全身心的投入到战争中来,对于稳定军心,取得战争的胜利具有积极意义。
(二)新中国成立后对军婚实行特殊保护的继承与发展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传承了对军婚进行特殊保护的思想。
1950年我国出台的第一部婚姻法就明确规定“现役革命军人与家庭有通讯关系的,其配偶提出离婚,须得革命军人的同意”。
而其后1980年的婚姻法对这一规定虽有修改,但仍规定:“现役军人的配偶提出离婚,须军人同意。
”2001年的婚姻法修正案一字不差的沿袭了1980年婚姻法关于军婚特殊保护的规定,只是新增了十三字的“但书”,即“但军人一方有重大过错的除外”。
这一规定构成了我国现阶段军婚民事特殊保护法律制度的核心,也是法院处理军婚案件的主要依据。
二、完善我国军婚特殊保护制度的建议
由于军人职业的需要,他们中的许多人仍要远离妻子儿女,在祖国的边界线上站岗放哨,仍然要在祖国有需要时冲到第一线,他们比普通公民承担了更多的义务,军人的牺牲和奉献是我们难以想象也是无法比拟的,对军婚进行特殊保护体现了国家对军人的关心与爱护,也体现了权利与义务相对等的原则。
同时,军婚确实相对而言比较脆弱,需要对其进行特殊保护。
这有利于稳定军心,提高战斗力,解除军人的后顾之忧,搞好部队建设[2]。
然而,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环境也发生了很多变化,军婚特殊保护法律制度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冲击,对其进行改革与完善也势在必行。
我们应适时改变军婚保护理念,要更加注重婚姻缔结和存续期间感情的经营。
(一)大力提高军人的工资水平和福利待遇
军人肩负着巩固国防,保家卫国的重任。
他们舍小家,为大家,常年驻守在祖国的边防线,随时准备着为祖国抛头颅,撒热血。
军人比普通公民承担了更多的义务,理应比普通公民享有更多的权利,拥有更高的政治经济地位。
从世界各国的普遍做法来看,各国都是以给予军人更高的工资待遇和福利的方式使军人得到应有的补偿[3]。
我国也应适度提高军人的工资待遇和福利水平,尤其是条件艰苦的边远地区,更应给予优厚待遇。
这样可以提高军人家庭的生活水平,解除军人的后顾之忧,增加军婚的稳定性。
(二)对与稳定军婚相关的权利进行保障,从而更加有力地保护军婚
首先,部队和地方要通力合作解决军人配偶在部队驻地就业问题,设立专门军属就业服务机构和咨询中心,为军属就业提供更多的指导和推荐,使更多军属可以
在部队驻地就业。
同时可以适度降低随军的条件。
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两地分居的问题,这是维系军婚存续期间的夫妻感情的重要方法,也能更好地促进军婚生活的和谐。
其次,对于那些未能随军的配偶,要进一步完善和规范探亲休假制度,使其与军人间有更多的相处机会,从而促进感情的交流,达到稳定军婚的效果。
再次,在培养军人军事素质的同时,要注重军人的全面发展,这样军人一旦转业离开部队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
同时,军地双方要努力解决好转业军人安置工作的问题,为其提供更多更好的岗位,解决军人家庭的后顾之忧。
提高军婚的稳定性。
(三)对军人配偶利益进行有力的保护
众所周知,在军人为国家的安全与稳定作出巨大贡献的同时,其配偶也作出了巨大的牺牲与奉献。
由于军人职业的特征,多数军属都要一人挑起家庭的重担,照顾老人和孩子。
解除了军人的后顾之忧,为其全身心投入部队建设立下汗马功劳。
因此军属理应得到国家的关心与照顾,享有更多的权利。
首先,要落实好拥军优属的各项政策,解决军属生活中的实际困难,提高作为军属的荣誉感和自豪感。
其次,可以设立专门的军婚补助金。
对军人家庭给予适当的补助,是国家对军人的关心与照顾,更是对军属默默奉献的肯定。
这样可以适当提高军人家庭的生活条件,使军人更好地为国尽忠。
也可以吸引更多人成为军属,达到保护军婚,稳定军心的目的。
结语:我国对军婚进行特殊保护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要建立一个军婚特殊保护的完整体系,不仅要注重在政策上给予军婚更多的保障,更重要的是形成一种拥军优属的社会氛围,以成为军人家属为荣。
同时,军婚的保护要更加注重夫妻双方感情的维系。
只有建立完善的保护军婚的法律制度体系和社会保障制度,以及依靠军婚夫妻双方的共同努力,才能达到从根本上保护军婚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荀恒栋.军婚特别规定新解[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3.
[2]荀恒栋.军人婚姻法律问题.法律出版社,1994.
[3]田小文.外国兵役制度概览.军事科学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