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畜牧业产业结构与布局

合集下载

畜牧业的产业集群与区域发展

畜牧业的产业集群与区域发展

畜牧业的产业集群与区域发展一、前言与背景畜牧业作为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起源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伴随着人类对动物的驯化和农业生产的进步而发展起来的。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畜牧业经历了从原始的放牧到现代化的集约化养殖的演变。

在我国,畜牧业不仅是重要的农产品生产部门,也是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

研究畜牧业的产业集群与区域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首先,畜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升我国畜牧业的国际竞争力。

其次,畜牧业的区域发展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区域经济的繁荣。

再次,畜牧业的发展也对环境保护提出了新的挑战,研究畜牧业的产业集群与区域发展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平衡发展与环保的关系。

此外,畜牧业对社会、经济、科技等方面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科技方面,畜牧业的进步依赖于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的发展。

在经济方面,畜牧业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有着直接的推动作用。

在社会方面,畜牧业的发展也关系到食品安全、公共卫生等方面。

二、畜牧业的产业集群与区域发展的核心概念为了更好地研究畜牧业的产业集群与区域发展,我们首先需要明确一些核心概念。

畜牧业可以根据养殖对象的不同分为家禽养殖和家畜养殖两大类。

家禽养殖主要包括鸡、鸭、鹅等,而家畜养殖则主要包括猪、牛、羊等。

畜牧业的产业集群是指在一定区域内,畜牧业相关的企业、养殖户、饲料供应商、加工企业等形成的产业链集聚。

这种产业集群可以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提高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区域发展则是指在一定的地理范围内,通过合理规划和布局,实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这包括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生产效率,保护环境,提高产品质量等方面。

三、畜牧业的关键技术及其影响畜牧业的发展离不开一系列的关键技术。

其中,基因编辑技术、胚胎移植技术、信息技术等都是畜牧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基因编辑技术可以用于改良畜牧品种,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胚胎移植技术则可以扩大优良品种的繁殖规模,提高繁殖效率。

12畜牧业产业结构与布局

12畜牧业产业结构与布局

然后将上述若干张图重叠在一起,根据图的重叠程度, 确定区界,划分出区域。 5、聚类法:可用Q型群聚类或模糊聚类。对能反映区域特征 的生产、商品率等指标,用Q型群聚类法进行定量分析聚 类,划分出区域;或对能反映区域特征的、不能量化的 现象,人为地评价量化,用模糊聚类进行定性分析聚类, 划分出区域。
附:我国畜牧业的综合分区 1、青藏高原区
(四)畜群结构的优化


1、概念:
在一定的时期内畜群在性别、年龄和用途的分组比例。根 据不同牲畜在生产中的作用,一般可分成三类: ①作为生产手段的种公畜和基本母畜;



②作为更新和扩群的后备畜;
③作为生产产品的育肥畜、产品畜。


2、调整措施:
遵循畜禽生产规律,把各种牲畜调整到最适宜的比例关系, 在保证企业生产任务完成和畜群正常周转,扩大再生产的 同时,不断降低生产成本,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
畜牧业经济管理
Animal Husbandry
Economic Management 经济与管理学院
黄 霖
第十二章 畜牧业产业结构与布局
Animal Husbandry Economic Management
第一节 农村产业结构概述
第二节 畜牧业产业结构 第二节 畜牧业合理布局
第一节 农村产业结构概述

①自然条件严酷、寒漠,自然灾害频繁。
②天然草场广阔,类型多样,地区间载畜量不平衡。 ③经济技术基础薄弱,生产资金不足。 牦牛是本地区特有的家畜,应予以合理开发。 除局部地区外,因自然条件太严酷,须将保护天然草 原的工作抓紧、做好,否则畜牧业不仅不能发展,并 且难于维持。发展的畜种,应以适应当地条件的牦牛、 藏羊等为主。加强疾病防治、检疫工作,稳步推广牧 业机械,建设畜产品的加工、贮藏、运销体系。

青海省门源县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与宏观生产布局

青海省门源县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与宏观生产布局
3 3
青海 畜牧兽 医杂 志 C ieeQnhiora o nm l n eeiaySi cs hns iga Ju l f ia adV t nr c ne n A r e
4卷1 0 期
Vo . 0, .1 1 4 No
1 0l /2 0
专 论 与 综

导因素 , 是对 产业结构发 展态势做 出定量分析 的第 一步。
灰色关联分析的原理 : 对一个参考数列 ) , 比较数列( ( 被 0 因 素数列 ) ;i , ……n 且 x ,_l2 . x { 1 , I 2 , ,。 n } 。 X ( ) x1 ) … x ( ) (
X { i1 , 。2 , , n } ,X ( ) X ( ) … x( )
1 r i N
青 ;) ‘k (

对单位不 同和初值不 同的数列 作关联 分析时 , 用均值 化 要 和初值化方 法 进行 无 量 纲化 处理 , 文 采用 初 值 化方 法 进行 本 ( ) 略 。当参考数列 ( 母因素 ) 被 比较数列 ( 因素) 不止 一 与 子 均 个时 , 即可建 立 由二 者构 成 的关联矩 阵 , 通过 关 联矩 阵各 元 素
用 。分清主宰系统 运 行演 进 的主动 参 量—— 主 导 因素和 非主
同时影 响 着 第 一 产 业 的 发 展 趋 势 , 产 值 关 联 度 分别 达 到 其
0 93 和 0 9 4 。畜牧业 目前主要 以养 羊业 和养牛业 为主 , .3 1 .2 5 但
养猪业不发达 , 其关联 度分别 为 0 7 8 、. 8 7 0 7 6 。从 总 .2 6 0 6 4 、.7 3
k k ) i i] o )X( + mx a I。 一 ) = n nX( - ,) p am xX ) , m — m

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考核试卷

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考核试卷
1. 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目标包括以下哪些?( )
A. 提高产品质量
B. 增加养殖数量
C. 优化产业布局
D.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2. 以下哪些措施有助于优化畜牧业产业结构?( )
A. 引进优良品种
B. 推广绿色养殖
C. 提高饲料添加剂使用量
D. 加强疫病防控
3. 下列哪些因素会影响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效果?( )
3. 通过引进优良品种和先进技术,提升养殖技术和管理水平,增强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4. 平衡策略: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产业结构,合理利用资源,加强环境保护,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B. 发展循环经济
C. 提高养殖密度
D. 改进粪便处理
13. 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中,以下哪些措施有助于促进产业融合?( )
A. 加强产业链建设
B. 提升产品加工层次
C. 拓展销售渠道
D. 增加养殖数量
14. 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生态效益?( )
A. 养殖废弃物处理
B. 饲料资源利用
A. 市场需求变化
B. 技术进步
C. 环境政策
D. 养殖成本
4. 在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中,哪些方法可以促进环境保护?( )
A. 提高饲料利用率
B. 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C. 减少化肥使用
D. 优化养殖布局
5. 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中,哪些措施有助于提高养殖效益?( )
A. 提升养殖技术
B. 扩大养殖规模
C. 优化产品结构
16. ABC
17. ABC
18. ABC
19. ABC
20. ABC
三、填空题
1. 市场导向
2. 产品结构和品质

四川现代畜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

四川现代畜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
织研 究表 明 , 畜禽遗 产 资源 对食
物和 农 业 生产 的直 接和 间接 贡
对市场 竞争 。 由于地 方 品种与 引 进 良种 生产 性 能差 异过 于悬 殊 ,
各地 基 本 重 引 种 、 改 良 , 重 忽视
畜 牧 业 结 构 对 农业 及 其相 关 行 业 的 发展 与 人 民生 活 的 改
4 1千克 , 肉高 出 1 .千 克 , 禽 11 总
量 高 出 5 . 克 。但 人 均 牛 奶 3 7千 仅7 . 克 , 于 全 国平 均 水 平 4千 低
3倍 , 他 产 品与 全 国接 近 。 四 其 川畜 产 品结构 存在 以下特 点 :
_

题 , 以参 与 国 内外 市场 竞争 。 难
2 优 化 现 代 畜 牧 业 结 构 21 自然 资 源 是 结 构调 理 的基 础 .
产 量 14 万 吨 , 其 中 肉 占 33
8 . , 高 出 全 国 2 . 百 分 1% 3 3 4个
点 , 蛋 产 量 仅 占 1 . , 占 而 38 奶 %
1 畜 种 结 构 中 . 生 猪 仍 占主 . 1
本 品种选 育和 纯繁 , 因而退 化严
重 ,有 的品 种甚至 濒 临灭 绝 , 比
如威 名一 时 的 内江 猪 , 目前 只 有 内江 市种 猪 场保 存几 十头 , 很难
进行 选育 提高 。
善, 以及 对社 会经 济 的发 展都 具 有较 大影 响。 现代 畜牧业 不仅 要 创 造 一 个 高产 、 效 、 质 的 生 高 优 产系统 , 且要优化结构 、 而 合理 布 局 ,形成 生产 优 势和 产 品优
耕 地面 积 的 39倍 。 .

畜牧业生产结构-文档资料

畜牧业生产结构-文档资料

2019/4/25
6
畜产品结构:某国或区域肉﹑乳﹑蛋等 不同动物性产品内部构成比例关系。
2019/4/25
7
畜类结构:第一类结构,按家畜类别 分为牛﹑羊﹑马﹑兔﹑鸡﹑猪等畜类, 它们之间比例关系就是畜类结构。
2019/4/25
8
世界肉类产量构成:2002与1962年比较,猪肉﹑禽肉比重 提高,特别是禽肉2.44倍而牛羊肉比重有所下降;肉鸡业对 人类改善膳食结构做出了重要贡献。工厂化肉鸡业;麦当劳, 肯德基连锁点,10000
5
进一步认识:需要从两方面去认识
①畜牧生产结构具有多层次性:是个多层 次的复合体,一般包括内部和外部结构。 畜牧业内部可分为养牛、养羊、养猪、养 禽等。外部结构如畜牧业与种植业比例结 构,饲草料结构,地区结构等
②畜牧生产结构具有多种类型:在各生产项 目中按品种和经济用途不同又分为若干结 构,即畜产品结构﹑畜类结构﹑畜种结构 ﹑品种结构﹑畜群结构。
畜牧业经济管理
主 讲 人 : 宝 音
2019/4/25
1
第4章
畜牧生产结构与布局
提纲 4.1 畜牧生产结构 4.2 中国畜牧业布

2019/4/25
2
教学目标
1.通过讲解、列表、比较等,使学生明确现代畜牧和传统畜牧的 不同,能正确表述畜牧业生产结构和布局的概念和分类、发达国
家畜牧业生产结构与布局特点。
2019/4/25
3
4.1
畜牧生产结构
4.1.1 畜牧生产结构及分类
定义:畜牧生产结构又称为畜牧业产业 结构。
2019/4/25
4
畜牧生产结构是指在一定区域(国家、 地区或畜牧企业)内,畜牧各部门、 各部门内部各生产项目的组成情况, 包括它们的比例关系、结合形式、地 位作用和运动规律。

安徽省畜牧产业布局

安徽省畜牧产业布局

安徽省畜牧产业布局汇报人:日期:•安徽省畜牧产业概述•安徽省畜牧产业布局现状•安徽省畜牧产业布局存在的问题•安徽省畜牧产业布局优化方案•安徽省畜牧产业布局优化的保障措施•结论与展望01安徽省畜牧产业概述安徽省位于中国华东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优越的地理位置,为畜牧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近年来,安徽省畜牧产业持续快速发展,成为该省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

安徽省的畜牧品种繁多,包括猪、牛、羊、禽类等,其中猪肉和禽肉是主要的肉类产品。

安徽省畜牧产业现状030102安徽省畜牧产业地位与作用安徽省畜牧产业发展趋势02安徽省畜牧产业布局现状畜牧业区域布局山区畜牧业01平原畜牧业02湖泊水域畜牧业03畜牧业产业结构布局养殖业饲料产业在安徽的山区,以特色经济动物为主,形成特色畜牧产业区。

这些地区利用山区资源发展特色畜牧业,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畜牧业空间布局山区特色畜牧产业区环城市畜牧产业带03安徽省畜牧产业布局存在的问题区域布局不合理缺乏统一规划环境污染问题资源利用不充分养殖结构不合理缺乏深加工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不足030201产业结构不协调缺乏科学规划部分地区用地政策不够灵活,难以满足畜牧产业发展的用地需求,制约了产业的规模扩张。

用地政策不灵活基础设施建设不足空间布局不完善04安徽省畜牧产业布局优化方案皖北地区皖中地区皖南地区区域布局优化01养殖结构02加工结构03流通结构产业结构优化养殖区域加工园区生态保护空间布局优化05安徽省畜牧产业布局优化的保障措施1 2 3制定畜牧产业专项政策加大对畜牧产业的投入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加强政策支持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品种加强产学研合作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加强科技创新加强专业人才培养加强职业培训和技术培训加强人才培养06结论与展望研究结论01020304深入研究安徽省畜牧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提出针对性加强技术创新,提高畜牧产业的技术水平,促进产业升研究展望THANK YOU。

畜牧业生产结构现状与优化空间分析

畜牧业生产结构现状与优化空间分析

畜牧业生产结构现状与优化空间分析目录一、畜牧业生产结构现状分析 (3)二、畜牧业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5)三、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要素 (8)四、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国际趋势 (11)五、畜牧业可持续发展与社会经济的协调 (14)六、结语总结 (17)政策引导和法规支持是保障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如畜牧业发展规划、环保标准、动物福利法规等,为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法律保障和政策支持。

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确保政策法规的有效实施。

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它强调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的协调统一,追求的是长期、稳定、健康的发展模式。

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应用于畜牧业中,即形成了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它要求在保障畜禽产品供给的注重资源的高效利用、环境的保护和生态的平衡,实现畜牧业的长期、稳定、健康发展。

促进畜牧业产业链上下游的紧密合作,包括饲料生产、养殖、加工、销售等环节,形成闭环的产业链体系,提高整体效益。

通过品牌建设、产品认证等手段,提升畜产品的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

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首要任务是实现饲料资源的高效利用。

这包括开发新型饲料资源,如农作物副产品、非传统饲料作物、海洋生物资源等,减少对粮食作物的依赖;通过精准饲养管理和营养配方技术,提高饲料转化率,减少浪费。

推广使用有机饲料和减少抗生素使用,也是提升饲料资源利用效率和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举措。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公开渠道或根据行业大模型生成,对文中内容的准确性不作任何保证。

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相关领域的建议和依据。

一、畜牧业生产结构现状分析(一)畜牧业生产规模与布局1、畜牧业生产规模畜牧业作为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球范围内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特别是在中国,作为全球人口最多的国家,畜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极为重要的地位。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畜牧业的重视和一系列相关政策的出台,畜牧业市场保持稳定发展,生产规模不断扩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畜群结构的优化


1、概念:
在一定的时期内畜群在性别、年龄和用途的分组比例。根 据不同牲畜在生产中的作用,一般可分成三类: ①作为生产手段的种公畜和基本母畜;



②作为更新和扩群的后备畜;
③作为生产产品的育肥畜、产品畜。


2、调整措施:
遵循畜禽生产规律,把各种牲畜调整到最适宜的比例关系, 在保证企业生产任务完成和畜群正常周转,扩大再生产的 同时,不断降低生产成本,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

①自然条件严酷、寒漠,自然灾害频繁。
②天然草场广阔,类型多样,地区间载畜量不平衡。 ③经济技术基础薄弱,生产资金不足。 牦牛是本地区特有的家畜,应予以合理开发。 除局部地区外,因自然条件太严酷,须将保护天然草 原的工作抓紧、做好,否则畜牧业不仅不能发展,并 且难于维持。发展的畜种,应以适应当地条件的牦牛、 藏羊等为主。加强疾病防治、检疫工作,稳步推广牧 业机械,建设畜产品的加工、贮藏、运销体系。
4
地区布局与资源分布不协调,资源利用不充分 产粮多的地方未能 充分发挥粮多的优势 牧草资源丰富的地区 未能充分开发利用
东北区是我国的粮仓,不 仅人均粮食占有量最多,而 且人均占有饲料粮也最多。 特别是作为饲料能量之王的 玉米,其产量是其他地区的 几倍,甚至十几倍,但东北 却未能利用粮食充足的优势 发展畜牧业,玉米、大豆、 饼粕等大量外运、出口。
一、产业结构的概念

通常认为,产业结构是指一定时空结构中各产业
之间的质的联系和量的比例。

农村产业结构的构成:主要指的是三大产业,
一是产品直接取于自然界的生产部门。
二是工业、建筑业。
三是服务业部门。 我们的畜牧业属于第一产业中的产业。
二、农村产业结构的特征


农村产业结构的评价
③消费水平和消费习惯的影响:我国人民一直处于低消 费水平状况,以粮食和素食为主,肉、蛋、奶食品消费 极少。而在肉、蛋、奶消费中,猪肉一直占居首位。 ④地域环境的影响:我国按生产类型大致划分为农业区 和牧业区。农业区包括地处气候比较温和的长江中下游 区、华南区、西南区和气候比较寒冷的华北区、东北区。 前者温暖湿润、无霜期长,适宜植物生长,既生产丰富 的粮食,又有大量的饲用植物;后者虽然作物生长期较 短,但土地广阔,也是我国粮食的主要产区。 ⑤产品价格的影响:畜禽饲养者在选择饲养牲畜种类时, 除了考虑地理环境、生产习惯、消费水平等因素外,还 要考虑畜禽饲养收益的大小。

4.利用草场资源,建立人工草地,发展草食动物生产;
5.加强畜牧业布局,重点建设一批畜牧业生产基地; 6.积极发展家禽生产,在稳定禽蛋生产的基础上,大力 提高禽肉在肉类中的比重; 7.依靠科技进步,改良畜禽品种,提高畜禽饲料产出; 8.调整相适应的投资政策、财政政策和价格政策体系。

产业结构是动态的,根据政治经济的变化而变化着。
标准: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在前,最后才是经济效益。
综合性和整体性
系统性和层次性
地域性和动态性
三、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原则
产业结构调整
原则
市场的取向性 和可持续发展
资源高效利用和 区域布局优化
质量和效益优 先
1 市场取向和
2 资源高效利用和 区域布局优化
3 质量和效益
然后将上述若干张图重叠在一起,根据图的重叠程度, 确定区界,划分出区域。 5、聚类法:可用Q型群聚类或模糊聚类。对能反映区域特征 的生产、商品率等指标,用Q型群聚类法进行定量分析聚 类,划分出区域;或对能反映区域特征的、不能量化的 现象,人为地评价量化,用模糊聚类进行定性分析聚类, 划分出区域。
附:我国畜牧业的综合分区 1、青藏高原区
我国南方气候温暖,雨 量充足,生长期长,还有 近4亿hm2左右的草山、草 坡,牧草资源丰富,是发 展草食畜禽的良好场所。 但目前这些资源仍未得到 充分的开发利用,南方的 草食畜禽发展缓慢。
六、建立合理畜牧业生产结构的途径

1.深化畜牧业经济体制改革,促进畜牧业全面发展; 2.调整种植业结构,建立“粮食作物一经济作物一饲料 作物”三元种植业结构体系; 3.走以节粮高效型畜牧业生产结构的道路;
(一)农牧结构调整
(二)畜种结构调整
(三)品种结构调整
(四)畜群结构的调整
畜类结构 畜类结构决定畜 牧业面貌,大致 可以反映出一个 国家或地区畜牧 业生产发展方向。 畜种结构 畜种结构是畜牧 业生产结构的第 二层次,也是决 定畜产品结构的 重要环节。 品种结构
品种结构对于 产品率、产品 质量、经济效 益等有着重要 影响。 畜群结构 畜群结构决定 畜产品产量及 其对饲料、畜 舍、劳力等方 面的需要。
4、促进边远地区畜牧业发展,技术进步与机械化。

(二)我国畜牧业生产布局的原则


1、充分利用各地区的自然资源
2、充分考虑各地区的社会经济条件
3、畜牧业布局必须与工业布局相适应 4、地区专业化与综合发展相结合 5、把国家利益与地区利益正确地结合起来
畜牧业生产的合理布局是在合理利用各地区的自然资源和 经济资源的基础上,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和本地区的 特点,确定畜牧业生产的发展方向和饲养畜禽品种,实现 地区的专业化和综合发展相结合。
(一)农牧结构调整
农牧结构调整的措施: 1、政策的扶持 2、农牧业之间协调发展 3、结构的调整要以经济效益为中心 4、发展高效的畜牧业
内部挖潜
深层开发
利用资源优势
实现生态优化组合
(二)畜种结构调整
1、畜种结构概念:
不同种类的牲畜数量占总牲畜头数的比例。
2、畜种结构调整的措施:
五、我国畜牧业生产结构存在的问题
1
畜牧业生产结构高耗低效,资源利用效率低, 严重制约了畜产品供给能力的增长
我国现有畜产品产量结构与饲料转化率呈 “倒金字塔”形,即转化率高的产量低, 转化率低的产量高,由此构成了我国畜牧
业生产高耗低效的内耗结构,资源效率得
不到充分发挥,畜产品供给也受到了严重 的牵制,急待调整。
地理 气候 饲料 生产习惯 生产力水平 饮食习惯 传统文化 宗教信仰等

水、土等
指导思想:根据市场、科技进行调整;利用自然
优势调整。即:改善生产,提高效益。
二、畜牧业生产结构调整的原则

1、根据需求和经济效益,强化信息服务和宏观调控。 2、发展区域资源优势,实现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 利用自然资源的优势把畜牧业作为主导产业。 3、依靠科技进步,提高产品质量:科学技术从品种、 饲料、饲养管理上各个把关,生产绿色产品。 4、稳定发展生猪生产,突出发展节粮型畜禽:既要


包括:居民生活需要,工业生产原料需要。
畜牧业综合分区的方法
1、经验法:根据对畜牧业资源进行详细的、全面的调查所
获得的数据、资料,主要凭经验进行对比、分析,划分
成不同畜牧业区。这种方法以历史经验为背景,以畜牧 业生产现状为主要依据进行划分。
2、指标法:对生产水平、商品率等指标进行计算、分析,
二、畜牧业分区规划
(一)概念和意义
概念:经济上是把畜牧 业按照不同地方分成区 分成块。
意义:实施分区规划, 建立合理的布局结构; 更好地去发展畜牧业专 业化的生产;充分利用 自然资源,促进畜牧业 的课持续发展。
(二)分区规划的原则
1、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相一致。
2、生产特征和发展方向一致。
3、生产的相关问题和建设途径一致。
4、保持行政区划的完整性。
(三)畜牧业区划的依据

1.饲料资源: 饲料种类、产量和营养成分的地区差异。 2.自然环境: 畜禽受光、温、水、气、土等自然因素的影响。 由于自然环境的差异,形成畜禽的地区分布。 3.饲养技术: 饲料采集、贮藏、调制,畜禽挑选(鉴别)、饲喂、 配种、接产和调教等一系列的技术工作。 4.社会需要:
的措施
1、强化农业的基础地位,确保粮食安全。 2、发展畜牧业,确保畜牧业成为新农村建设的支柱产业。 人多地少、非粮食饲料资源丰富的国情,大力发展耗粮少、 转化率高的畜禽产品生产,特别是增加秸秆和草料转化利用
率高的牛、羊、兔、鹅等品种,提高食草性动物的产量。
3、发展农村工业特别是农产品加工业,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4、大力发展农村第三产业,促进农业服务产业升级。 (1)加强农村市场建设,促进农产品流通。 (2)加强科技培训,提高农民技术素质。
2、蒙新高原区

①自然条件差,冬季干燥、寒冷而漫长,夏季炎热而短促, 春秋气温升降剧烈。


②天然草地面积大、草质好,发展畜牧业基础条件良好。
③发展畜牧业有迫切的社会需要。 骆驼是本区特有的家畜,占全国同类家畜的95%以上。 大部分地区气候干旱又无灌溉条件,土层浅且沙质重,耕 翻天然草原容易沙化,严禁超载放牧。局部地区宜农、宜 林,要重视农、林、牧结合,推广草田轮作。 因地制宜发展适合当地条件的绵羊、黄牛、骆驼等草食性 家畜。冬季有保暖畜舍和补饲草料条件的可以发展细毛羊 等改良畜种,夏季草场好的可以发展肥羔生产。
(3)转变政府职能,强化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引导和服务。
第二节 畜牧业产业结构
一、畜牧业产业结构的概念

产业结构是指一定时空结构中各产业之间的质的
联系和量的比例。 广义:包括外部结构、内部结构和地区结 构。
狭义:畜牧业内部的品种结构、畜种结构和 畜群结构。
影响畜牧业生产结构的因素: 自然因 社会因 素 素
2
猪的比重过大,与饲料生产供应现状很不协调
①国家政策的影响:长期以来,政府一直将养猪放在畜 牧业生产的首位,猪肉成了肉食品的代名词。猪的地位 抬高,必然导致草食畜禽类地位的下降。因此,在很长 时间里,忽视了对草原、草山草坡的改良利用,忽视对 农作物秸秆的利用,草食家畜发展缓慢。 ②生产习惯的影响:广大农区(牧区外) 有养猪习惯,将 养猪业作为农业辅助产业,利用零星劳动时间、残羹剩 饭、农业副产品、野菜进行养猪生产。一方面,一些废 弃物转化成了猪肉;另一方面,养猪作为大量积肥的有 利方式,又为农业提供了大量的优质有机肥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