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课内文言文阅读指导(有答案)
【全国通用】2020版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_含答案

《文言文阅读》《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阶段目标第四阶段(7—9年级)明确指出:“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背诵优秀80篇。
”在评价建议中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重点在于考查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考查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言文大意,而不应考查对词法、句法等知识的掌握程度。
“由此可见,初中文言文阅读教学及中考文言文的要求,实际上就是四个字,即读、背、译、析。
读:在朗读、默读的基础上诵读,主要强调诵读的过程,在诵读中体验、领悟和积累。
背:背诵优秀文言文,主要是必背篇目。
做到会背诵、会默写。
译:在读懂、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翻译。
翻译浅显的文言文,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析:理解并分析文章内容。
在理解语句的基础上,能够对文意进行简单的分析,正确把握文章的内容、观点和表达方式。
这些要求体现在中考试题上,涉及的具体内容和考点设置主要是:对有关文言实词的理解或辨析;对常见文言虚词的词义及作用的理解或辨析;对文言文语段中重要的语句,特别是对主旨句、名言警句的背诵、理解及赏析;对文言文特殊的语言现象的理解或解释;对文言文诵读节奏的划分与把握;对文言文语段、篇章的整体阅读能力的考查;对文言文语段涉及的文学、文化常识的掌握;与文言文语段相关的成语或名句的默写;与语段相关联的其他学科内容的交叉渗透。
文言文阅读考查材料主要以选段或短文形式出现,考查《课程标准》附录中推荐的诗文篇目以及课外选文(选段)。
中考文言文阅读题型以主观试题为主,兼顾客观型试题。
客观型试题主要是默写题、选择题、注音和词语解释题型,主观型题主要是翻译题、简答题等。
由此可见,文言文阅读基本题型呈现五种形式,即①选择题;②解释题;③填空题;④简答题;⑤翻译题。
(一)文言实词(联系语境,解释词义)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理解通假字的意思。
1、辨析通假字通假现象主要有两类:①以同音字借代本字。
如“反”通“返”。
2020年新版中考语文专项复习——文言文阅读及答案(一)

2020年新版中考语文专项复习——文言文阅读及答案说明:共两套,每套10篇文言文阅读,共20篇阅读。
重视对比阅读。
【一】【甲】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
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
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
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
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予者__________ ?(选自《送东阳马生序》)【乙】天台陈君庭学,能为诗,由中书左司掾①屡从大将北征,有劳,擢②四川都指挥司照磨③,由水道至成都。
成都,川蜀之要地。
扬子云、司马相如、诸葛武侯之所居,英雄俊杰战攻驻守之迹,诗人文士游眺饮射、赋咏歌呼之所,庭学无不历览。
既览必发为诗,以纪其景物时世之变,于是其诗益工。
越三年,以例自免④归,会予于京师。
其气愈充,其语愈壮,其志意愈高,盖得于山水之助者侈矣。
予甚自愧,方予少时,尝有志于出游天下,顾⑤以学未成而不暇。
今欲如庭学之游,尚可得乎?然吾闻古之贤士,若颜回、原宪,皆坐守陋室,蓬蒿没户,而志意常充然,有若囊括于天地者,此其故何__________?得无⑥有出于山水之外者__________?庭学其试归而求__________?苟有所得则以告予予将不一愧而已也!(选自《送天台陈庭学序》,有删改)注:①〔中书左司掾〕古代官职。
②〔擢〕提拔,提升。
③〔四川都指挥司照磨〕古代官职。
④〔自免〕自请免职。
⑤〔顾〕只是,但是。
⑥〔得无〕莫非。
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 分)A.言和而色夷.(平易)B.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骄傲)C.其志意.愈高(意趣,情趣)D.盖得于山水之助者侈.矣(大,广)2.根据语境,给下列问句填上恰当的语气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1)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予者__________ ?(2)此其故何______ ?得无有出于山水之外者______ ?庭学其试归而求_______?A.哉焉乎也B.哉乎焉也C.哉乎也焉D.哉也乎焉3.请用“/”为【乙】文中画横线句断句。
【中考专题】2020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 文言文阅读(16篇) 三(含答案)

2020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16篇)1.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醉翁亭记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临溪而渔临:(2)其西南诸峰其:(3)饮少辄醉辄:(4)醉翁之意不在酒意: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2)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3.选文抒发了作者怎样的复杂感情?2.阅读文言文《范式守信》范式字巨卿,少游学于太学①,与汝南②张劭(shào)为友。
劭字元伯。
二人并告③归乡里。
式谓元伯曰:“后二年当还,将过④尊亲。
”乃共克⑤期日。
后期方至,元伯具以白⑥母,请设馔⑦以候之。
母曰:“二年之别,千里结言,尔何敢信之诚也?”对曰:“巨卿信士,必不违约。
”母曰:“若然,当为尔酿酒。
”至其日,巨卿果到,升堂⑧拜饮,尽欢而别。
【中考专题】2020年中考语文真题汇编 文言文阅读(10篇) 二(含答案)

2020年中考语文真题汇编文言文阅读(10篇) 二1.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下列问题:(甲)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乙)铨①九龄,母授以《礼记》《周易》《毛诗》,皆成诵。
暇更录唐宋人诗,教之为吟哦声。
母与铨皆弱而多病,铨每病,母即抱铨行一室中,未尝寝;少痊,辄指壁间诗歌,教儿低吟之以为戏。
先府君②苟有过,母必正色婉言规。
或怒不听,则屏息,俟怒少解,复力争之,听而后止。
先府君在客邸,督铨学甚急,稍怠,即怒而弃之,数日不及一言;吾母垂涕扑③之,令跪读至熟乃已,未尝倦也。
铨故不能荒于嬉,而母教由是益以严。
(选自蒋世铨《忠雅堂集》)注:①铨:作者蒋世铨的自称。
②先府君:指作者已去世的父亲。
③扑:打。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实词的含义。
①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假:______________②援疑质.理质:______________③同舍生皆被.绮绣被:______________④吾母垂涕.扑之涕:______________(2)选出下列加点虚词含义、用法相同的一项()A.烨然.若神人吴广以为然.(《陈涉世家》)B.以.衾拥覆咨臣以.当世之事(《出师表》)C.教之.为吟哦声吾妻之.美我者(《邹忌讽齐王纳谏》)D.令跪读至熟乃.已乃.不知有汉(《桃花源记》)(3)对文中画线词语的相关解说错误的一项是_________(只填序号)①加冠,意思是到了成年。
2020年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逐篇训练(有答案)

2020年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逐篇训练《世说新语》二则(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乙]昔吴起①出,遇故人而止之食。
故人曰:“诺,期返而食。
”起曰:“待公而食。
”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
明日早,令人求故人。
故人来,方与之食。
起之不食以俟②者,恐其自食其言也。
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③?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注释] ①吴起:战国时著名的军事家。
②俟:等待。
③欤(yú):句末语气词。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4分)(1)陈太丘与友期.行(2)相委.而去(3)故人来,方.与之食(4)恐.其自食其言也2.根据语句意思,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2分)A.期日/中B.对/子骂父C.下车/引之D.故人至/暮不来3.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昔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
4.读了[甲]文和[乙]文之后,你一定对“守信”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请结合文段内容谈谈你对“守信”的看法。
(4分)(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咏雪》) [乙]王戎①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②,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③。
(《王戎识李》) [注释] ①王戎:晋朝人,竹林七贤之一。
②折枝:压弯了树枝。
③信然:的确是这样。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4分)(1)俄而雪骤.(2)撒盐空中差.可拟(3)尝.与诸小儿游(4)唯.戎不动2.下列句子中与“取之,信然”中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A.已而之.细柳军B.学而时习之.C.行天下之.大道D.何陋之.有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020年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专题复习试题和答案

2020年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专题复习试题和答案迂公修屋有迂氏者,世称迂公,性吝啬。
篱败不修,瓦裂不葺。
一日,夜半暴雨,屋漏如注。
妻子东藏西匿,仍半身淋漓。
妻且号且诟①,诘曰:吾适②尔,因汝家富,不意乃受此累。
汝何以为父?何以为夫?迂公无奈。
旦日,延人治屋。
然自后二月,天晴月朗,不见雨兆。
迂公叹曰:适葺治,即不雨,岂不徒耗资财?【注】①诟,责骂。
②适,指女子出嫁。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4分)⑴篱败不修修_整治修理____⑵妻且号且诟号大声叫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旦日,延人治屋第二天,迂公请人整修屋子14.文中直接表现迂公性吝啬的言行有:(4分)⑴_篱败不修,瓦裂不葺⑵_适葺治,即不雨,岂不徒耗资财15.迂公修屋故事的寓意是_讽刺了缺乏远见的人,批评了一种目光短浅,看不见长远利益的人(2分)附译文:有一个姓迂的人,世人称他迂公,性格吝啬,篱笆破了也不修理,屋顶上的瓦片破了也不补救。
一天,半夜下起了暴雨,屋子漏雨就像被注了水,妻子东躲西藏还是被雨水打湿了大半身,妻子满身污垢的大骂,质问他说:我嫁给你,是因为你家中富贵,却没想到要受这种苦累,你如何为文人,如何为人夫? 迂公无可奈何,第二天,找来工匠将屋子修好。
然而,在后来的两个月中,天气晴朗无比,看不见将要下雨的征兆。
迂公叹息道:刚刚将屋子修好,却又不见下雨,这不是白白浪费许多工钱吗?七.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
为分宁①主簿②。
有狱久不决,敦颐至,一讯立辨。
邑人惊曰:老吏不如也。
部使者荐之,调南安军司理参军。
有囚法不当死,王逵欲深治之。
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敦颐独与之辩。
不听,乃委③手版④归,将弃官去,曰:如此尚可仕乎!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
逵悟,囚得免。
【注释】①分宁:地名。
②主簿:官名。
③委:抛弃,扔弃。
④手版:即笏(hugrave;)板,是古代大臣上朝时手中所拿的狭长板子,用以列出上奏的事项。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2020中考初三语文专项:古诗文阅读--文言文阅读-解析版

【文库独家】古诗文阅读--文言文阅读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30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文言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以(发扬光大)先帝遗德.(《出师表》)B.饿其体肤,(使他受到贫困之苦)其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C.今(死亡)亦死,举大计亦死.(《陈涉世家》)D.(通“嘱”)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考点】文言实词.【分析】本题要结合所积累的文言词语来分析.在积累文言词语时,注意利用好课下注释,尤其里面的一些重点词语必须牢记.【解答】C.亡:逃跑.句子翻译:现在逃跑也是死,发动起义也是死.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的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问题,主要依靠我们平时的积累.在平时的学习中,对文言词语可以按照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等进行分类整理.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文言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久之(失望)辍耕垄上(去,往)大泽乡(驻扎)大计(发动)B.天大雨(适逢)楚人之(可怜)休将于天(吉祥)蕲以东(攻占)C.令(私自)长跪之(道歉)寡人已(懂得)请于君(扩充)D.城(全)也泛轻舟(打算)马的卢飞快(像…一样)语(到处)【考点】文言实词;文言虚词.【分析】本题要结合所积累的文言词语来分析.在积累文言词语时,注意利用好课下注释,尤其里面的一些重点词语必须牢记.“怜”在文言文中有以下几种用法:①<动>怜爱;疼爱.②<动>同情;怜悯.【解答】B.怜:爱戴.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的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问题,主要依靠我们平时的积累.在平时的学习中,对文言词语可以按照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等进行分类整理.3.下面文段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蒋氏大戚,汪然出曰:“君将哀而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A..涕:流泪B.生:使…活下去C..向:从前D..病:困苦不堪【考点】文言实词.【分析】本题要结合积累的文言实词进行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必须熟记重点的课下注释,然后对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现象进行归纳整理.“生”是词类活用现象.【解答】A.涕:眼泪.句子翻译:蒋氏很悲伤,眼泪汪汪地说:“你是可怜我让我活下去吗?”;B.正确;C.正确;D.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认知能力.解答此类问题,我们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首先要掌握重点的课下注释,其次要对一些特殊的文言现象进行归纳.注意词类活用现象和古今异义现象.4.对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未若柳絮风起因:凭借(《咏雪》)B.不能其一处也名:说出(《口技》)C.诸君勿复言愿:但愿((《隆中对》)D.国可乎死:为…而死(《陈涉世家》)【考点】文言实词.【分析】本题要结合所积累的文言词语来分析.在积累文言词语时,注意利用好课下注释,尤其里面的一些重点词语必须牢记.【解答】A.正确;B.正确;C.愿:希望.句子意思:希望你们不要再说了;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的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问题,主要依靠我们平时的积累.在平时的学习中,对文言词语可以按照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等进行分类整理.5.下列选项中解释全对的一项是()A.非丝非(管乐器)猛浪若(奔跑)选贤能(通“举”)每有意(体会,领会)B.出入无完(裙子)不以也(快)锦游泳(代鱼)夕日欲(坠落)C.迎而上(逆流)之怠(不)沆砀(冰花)百废兴(全、皆)D.人鸟声俱(消失)若神人(光彩照人)属凄异(延长)之者谁(名字)【考点】文言实词.【分析】本题要结合所积累的文言词语来分析.在积累文言词语时,注意利用好课下注释,尤其里面的一些重点词语必须牢记.【解答】A.奔:飞奔的马.动词活用作名词;B.裙:泛指衣服;C.正确;D.名:命名.名词活用作动词.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的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问题,主要依靠我们平时的积累.在平时的学习中,对文言词语可以按照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等进行分类整理.6.下面文段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A.徧:同“遍”普遍,遍及B.牺牲:指猪、牛、羊等C.福:保佑 D.狱:案件【考点】文言实词.【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积累和识记.在回答此类题时要注意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词,词类活用词,通假字词的解释.还要注意联系句子意思,具体语句具体分析.【解答】先要大致了解句子的出处,分析其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自己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进行比较.A.正确.B.牺牲:指祭祀用的猪、牛、羊等.C.正确.D.正确.故选B.【点评】做好本题平时要注意积累、识记,特别是课文中出现的重点文言实词一定要掌握起来,还要学会知识的迁移,灵活运用.对于一词多义的实词还要总结辨析,加强练习.7.下列句中加点“之”字与“何陋之有”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孙权劝学))B.宋何罪之•有?(《公输》)C.其言兹若人之•俦乎?(《五柳先生传》)D.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唐雎不辱使命》)【考点】文言虚词.【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积累和识记.在回答此类题时要注意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词,词类活用词,通假字词的解释.还要注意联系句子意思,具体语句具体分析.【解答】先要大致了解句子的出处,分析其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自己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进行比较.A.用在主谓句中的主语和谓语之间,变主谓句为主谓短语,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B.相同.都是宾语前置的标志.C.指示代词,“这样”.D.结构助词“的”.故选B.【点评】做好本题平时要注意积累、识记,特别是课文中出现的重点文言实词一定要掌握起来,还要学会知识的迁移,灵活运用.对于一词多义的实词还要总结辨析,加强练习.8.比较下列加点词在文言文和日常用语中的意思,选出不同的一项()A.以五十里之地安陵﹣﹣完成一笔交B.其文理皆有观者﹣﹣爱的孩子C.山不在高,有仙则﹣﹣他的表现真有些莫其妙D.长烟空﹣﹣我们家人都去旅游了【考点】古今异义.【分析】本题考查古今异义词.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和词语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或词义来推断词的含义,进行比较,得出答案即可.【解答】A.前句句意为:我想用五十里地来交换安陵;“易”,在这里指交换.“交易”指:双方以货币为媒介的价值的交换;“易”,在这里指交换.选项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B.前句句意为:其中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观赏的地方;“可”,值得.“可爱”:令人喜爱的,讨人喜欢的;“可”,值得.选项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C.前句句意为:山不一定要很高,只要山上住着仙人就能天下闻名;“名”,词类活用,名词作动词.“莫名其妙”:指事情很奇怪,说不出道理来;“名”,表达,说出.选项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不同.D.前句句意为:烟雾全都散尽;“一”,全.“一家人”:全家人;“一”,全.选项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故选:C【点评】易:寒暑易节(交换)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容易)易以百金(交易,买)名:名之者谁(命名,起名)不能名其一处也(说出)故虽有名马(出名的,有名声的,著名的)9.下列加点词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A.余之也久村中有此人B.臣知不如徐公美此危急存亡之秋也C.奇山异水,天下独湖中人鸟声惧D.今齐地方千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考点】一词多义.【分析】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的含义,进行比较,得出答案即可.【解答】A.前句句意为:我听说这件事情很久了;“闻”,听说.后句句意为:村里的人听说有这样的人;“闻”,听说.选项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B.前句句意为:我知道自己确实不如徐公美;“诚”,确实.后句句意为:这确实是危急存亡的生死时刻呀;“诚”,确实.选项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不同.C.前句句意为:奇异的山水,是天下独一无二的;“绝”,绝妙.后句句意为: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全都消失了;“绝”,消失.选项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D.前句句意为:如今齐国土地方圆千里;“里”,长度单位.后句句意为:太行,王屋二山,方圆七百里;“里”,长度单位.选项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故选:C【点评】闻:余闻之也久(听说)不能称前时之闻(名声)绝:沿溯阻绝(隔绝)以为妙绝(极点)群响毕绝(停止,消失)绝巘多生怪柏(极高的,陡峭的)10.下列句子中,加点文言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是以先帝简拔以(给予)陛下.(《出师表》)B.惟(危险)楼一座,直接霄汉.(《山市》)C.戴珠缨宝饰之帽,(动词,腰佩)白玉之环.(《送东阳马生序》)D.圣人非所与(同“嬉”,开玩笑)也,寡人反取病焉.(《(晏子使楚》)【考点】文言实词;词义辨析.【分析】本题要结合积累的文言实词进行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必须熟记重点的课下注释,然后对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现象进行归纳整理.【解答】A.解释正确;B.“危”的意思是“高”.C.解释正确;D.解释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认知能力.解答此类问题,我们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首先要掌握重点的课下注释,其次要对一些特殊的文言现象进行归纳.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人恒过•然后能改(过:犯错误)肉食者鄙•,未能远谋(鄙:鄙陋)B.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已:停止)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属:连接)C.去国•怀乡(国:国家)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名:说出)D.后遂无问津•者(津:渡口)项燕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怜:爱戴)【考点】文言实词.【分析】本题考查了理解常见文言实词的含义.初中常见文言实词要特别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的活用等情况,解答此题可采用语境分析推断法、归类积累法.【解答】先要大致了解句子的出处,分析其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自己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进行比较.A.正确;B.正确;C.国:国都;D.正确.故选C.【点评】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要注意对文言实词的含义的积累,在阅读中培养语感,要学习一些词语解释和语句翻译的方法和技巧,要多加练习.1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屋舍(整齐的样子),有良田美池桑竹之(类).(陶渊明《桃花源记》)B.(适逢,恰巧遇到)天大雨,道不通,度以(误期).(司马迁《陈涉世家》)C.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疑),俯身倾耳以(请教).(宋濂《送东阳马生序》)D.友人惭,下车(拉)之,元方入门不(回头看).(《世说新语•陈太丘与友期》)【考点】文言实词.【分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的含义.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分析词语的含义即可.【解答】A.词语解释正确.B.词语解释正确.C.“质理”的意思应该是探问道理.D.词语解释正确.故选:C【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了解课文大意地基础上来掌握词语的含义,本题要特别注意古今异义词的积累和运用.13.下面加点词语解释正确一项是()A.予作文以记之(通“嘱”,嘱咐)长跪而之曰(道谢)B.诲知之乎(女儿)其欣悦,则又请焉(等待)C.其筋骨(使…劳累)欲大义于天下(通“伸”,伸张)D.马无故而入胡(死亡)其一坐于前(像狗一样)【考点】文言实词.【分析】本题要结合所积累的文言词语来分析.在积累文言词语时,注意利用好课下注释,尤其里面的一些重点词语必须牢记.【解答】A.谢:道歉;B.女:通汝,你;D.亡:逃跑.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的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问题,主要依靠我们平时的积累.在平时的学习中,对文言词语可以按照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等进行分类整理.14.朗读下列句子,句中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此/庸夫之怒也B.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C.其一犬/坐于前D.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考点】文言断句.【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朗读节奏的划分,首先通读全句,理解句意,按照意义划分,还要注意个别的倒装现象与古今语言习惯不同的现象.【解答】A.正确;B.正确;C.其一/犬坐于前(本句译为:其中一只狼像狗一样坐在屠户面前,主谓之间停顿;D.正确.故选:C.【点评】做本题时注意“犬”的翻译,是“像狗一样”,主语是其中一只狼.15.下列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时住宅旁常栽桑树、梓树,后人就用桑梓指家乡.《范进中举》中张乡绅称与范进“同在桑梓”的意思就是说他与范进是家乡人B.古希腊神话中,赫尔墨斯是众神的首领,掌管着旅行和商业.宙斯是他的父亲,赫拉是宙斯的妻子C.古时儿童未成年时,不戴帽子,头发下垂,称为“垂髫”;男子到二十岁时举行“加冠”(束发戴帽),表示已经成年,后人常用“冠”和“加冠”表示男子年已二十D.戏曲是戏剧的一种,在时间和空间上比话剧、歌剧有较大的自由,《变脸》就是戏曲,而川剧“变脸”,原指戏曲中的情绪变化妆,后来指一种瞬间多次变换脸部妆容的特技表演【考点】古代文化常识;文学常识.【分析】本题要结合所学的文学、文化常识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必须掌握重点的文学、文化常识,熟记重要作家的作品、年代等.重要的文化常识则需要我们重点记忆、牢固掌握.【解答】A.表述正确;B.宙斯是众神的首领,赫尔墨斯是掌管旅行和商业的神;C.表述正确;D.表述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对文学、文化常识的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问题,主要依靠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对于课本中的重点作家的介绍必须要牢记,包括作家的字号、代表作品、朝代、国籍等.一些重要的文化常识则需要我们分类进行整理,以便更好的掌握.16.选出下列说法不完全正确的一项()A.周敦颐,字茂叔,北宋哲学家,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B.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唐代诗人C.《观沧海》作者曹操,字子瞻,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D.《使至塞上》作者王维,字摩诘,唐代诗人【考点】古代文化常识.【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注意要结合诗句内容,判断出自的作品,然后明确作者的作品及主要内容以及艺术特色.【解答】A.正确;B.正确;C.曹操,字孟德;D.正确.故选:C.【点评】做本题时注意了解识记古代作家的字、号及朝代.17.选出下列文学常识表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陶渊明是我国东晋时期著名诗人,他的作品有五言律诗《饮酒》B.《论语》是由孔子及其弟子编写的关于孔子言行的辑录,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C.白居易,字乐天,号青莲居士,他的诗作《钱塘湖春行》脍炙人口D.《送东阳马生序》节选自《宋学士文集》,是宋濂为鼓励马生勤奋学习写的一篇赠序【考点】古代文化常识.【分析】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解答】A.《饮酒》不是律诗;B.《论语》是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C.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他的诗作《钱塘湖春行》脍炙人口;D.正确.故选:D.【点评】做本题时注意作品与作者的一一对应,不要张冠李戴.18.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木兰诗》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B.宋代文学家苏轼在诗、词、散文创作上都有很高的成就,《钱塘湖春行》《江城子•密州出猎》《醉翁亭记》都是他的作品C.《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孟子》.《孟子》是孟子及其门人所作,儒家经典之一D.《赤壁》是唐代诗人杜牧的一首咏史诗.“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告诉我们,机遇对人成功十分重要【考点】古代文化常识.【分析】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解答】A.正确;B.《钱塘湖春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江城子•密州出猎》是苏轼的作品,《醉翁亭记》都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的作品;C.正确;D.正确;故选:B.【点评】做本题时注意作品与作者的一一对应,不要张冠李戴.19.对下面文段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晏子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也,寡人反取焉.”A.避席:离开座位B.其实:它们的果实C.熙:同“嬉”,开玩笑D.病:毛病【考点】文言实词.【分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的含义.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在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来分析词语的语境义.【解答】A.词语解释正确.B.词语解释正确.C.词语解释正确.D.“病”是词类活用,被人取笑的意思.故选:D【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准确掌握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本题易错点是D项,要注意词类活用的用法.20.下列各组句子和词语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暮冥冥,虎啸猿啼日西山B.革非不坚利也不厌诈C.三臣于草庐之中此失彼D.执而临之日:“天下无马”束手无【考点】文言实词;一词多义.【分析】本题要结合积累的文言实词进行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必须熟记重点的课下注释,然后对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现象进行归纳整理.【解答】A.两个“薄”均解释为“迫近”;B.第一个“兵”解释为“兵器”,第二个解释为“用兵”;C.第一个“顾”解释为“拜访”,第二个解释为“顾及、照顾”;D.第一个“策”解释为“鞭子”,第二个解释为“办法、计策”.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认知能力.解答此类问题,我们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首先要掌握重点的课下注释,其次要对一些特殊的文言现象进行归纳.21.对下面文段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人恒,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入则无法家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恒亡.A.过:犯过失B.喻:明白,了解C.拂:通“弼”,辅弼D.国:国都【考点】文言实词.【分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的含义.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在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来分析词语的语境义.【解答】A.词语解释正确.B.词语解释正确.C.词语解释正确.D.“国”在这里是国家的意思.故选:D【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来分析词语的含义即可.本题的易错点是D项,对于多义词,要准确掌握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2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文言词语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两股•战战(大腿)若•为佣耕(倘若)临表涕•零(鼻涕)闻•寡人之耳者(听到)B.苦•其心志(痛苦)以大易•小(交换)是知•也(知道)鞭•数十(用鞭子打)C.又何间•焉(私自)轻•寡人与(轻视)渔人甚异•之(诧异)媵人持汤•沃水(热水)D.窥谷忘反•(通“返”)蹴•尔而与之(用脚踢)哀转久绝•(消失)丹书•帛曰(写)【考点】文言实词.【分析】本题考查了理解常见文言实词的含义.初中常见文言实词要特别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的活用等情况,解答此题可采用语境分析推断法、归类积累法.【解答】先要大致了解句子的出处,分析其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自己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进行比较.可用排除法,将明显不符合答案的项先行排除,A.若:你涕:眼泪闻:使…听到;B.苦:使…痛苦知:有智慧;C.间:参与异:以…为奇怪;D.正确.故选;D.【点评】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要注意对文言实词的含义的积累,在阅读中培养语感,要学习一些词语解释和语句翻译的方法和技巧,要多加练习.23.选出下列文言实词解释有误的一项()A.陈太丘与友期•行(约定)B.至若春和景•明(日光)C.沿溯•阻绝(顺流而下)D.故患有所不辟•也(通“避”,躲避)【考点】文言实词.【分析】本题考查了理解常见文言实词的含义.初中常见文言实词要特别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的活用等情况,解答此题可采用语境分析推断法、归类积累法.【解答】先要大致了解句子的出处,分析其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自己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进行比较.可用排除法,将明显不符合答案的项先行排除,A.正确;B.正确;C.溯:逆流而上;D.正确.故选;C.【点评】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要注意对文言实词的含义的积累,在阅读中培养语感,要学习一些词语解释和语句翻译的方法和技巧,要多加练习.2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念(考虑,想到)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苏轼《记承天寺夜游》)B.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广阔无际的原野)流(《渡荆门送别》)C.吾知所以(…的原因)距子矣,吾不言(《公输》)D.固(巩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考点】文言实词.【分析】本题考查了理解常见文言实词的含义.初中常见文言实词要特别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的活用等情况,解答此题可采用语境分析推断法、归类积累法.【解答】先要大致了解句子的出处,分析其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自己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进行比较.可用排除法,将明显不符合答案的项先行排除,A.正确;B.正确;C.所以:用来;D.正确.故选C.【点评】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要注意对文言实词的含义的积累,在阅读中培养语感,要学习一些词语解释和语句翻译的方法和技巧,要多加练习.25.下面文段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A.虽:即使 B.察:弄清楚C.情:情况 D.忠:尽力做好本分的事【考点】文言实词.【分析】本题考查了理解常见文言实词的含义.初中常见文言实词要特别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的活用等情况,解答此题可采用语境分析推断法、归类积累法.【解答】先要大致了解句子的出处,分析其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自己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进行比较.可用排除法,将明显不符合答案的项先行排除,A.正确;B.正确;C.情:实情;D.正确.故选C.【点评】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要注意对文言实词的含义的积累,在阅读中培养语感,要学习一些词语解释和语句翻译的方法和技巧,要多加练习.2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归依)?(范仲淹《岳阳楼记》)B.能谤讥于市朝,闻•(使…听到)寡人之耳者,受下赏.(《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C.环堵萧•然•(空寂),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宴如也.(陶渊明《五柳先生传》)D.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贼寇)矣.(《墨子•公输》)【考点】文言实词.【分析】本题考查了理解常见文言实词的含义.初中常见文言实词要特别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的活用等情况,解答此题可采用语境分析推断法、归类积累法.【解答】先要大致了解句子的出处,分析其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自己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进行比较.可用排除法,将明显不符合答案的项先行排除,A.正确;B.正确;C.正确;D.寇:动词,入侵.故选D.【点评】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要注意对文言实词的含义的积累,在阅读中培养语感,要学习一些词语解释和语句翻译的方法和技巧,要多加练习.27.对下面文段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2020年中考语文总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及答案解析

2020年中考语文总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
1.【古文阅读】
锦石滩
〔明〕袁宗道
余家江上。
江心涌出一洲,长可五六里,满洲皆五色石子。
或洁白如玉,或红黄透明如玛瑙,如今时所重六合①石子,千钱一枚者,不可胜计。
余屡同友人泛舟登焉,净练②外绕,花绣内攒,列坐其上,似在瑶岛中。
余尝拾取数枚归,一类雀卵,中分玄黄二色;一类圭,正青色,红纹数道,如秋天晚霞;又一枚,黑地布金彩,大约如小李将军③山水人物。
东坡《怪石供》所述,殊觉平常。
藏簏④中数日,不知何人取去,亦易得不重之耳。
一日,偕诸舅及两弟游洲中,忽小艇飞来,一老翁向予戟手⑤,至则外大父方伯公也。
登洲大笑:“若等谩我取乐!”次日,送《游锦石洲》诗一首,用蝇头字跋⑥诗尾曰:“老怀衰飒⑦,不知所云,若为我涂抹,虽一字不留亦可。
”
嗟乎!此番归去,欲再睹色笑,不可得矣!
【注释】①六合:地名,今江苏六合。
②净练:喻江水。
③小李将军:李昭道,画家。
④簏:小篓子。
⑤戟手:打招呼。
⑥跋:写在书籍或文章的后面的一种文体。
⑦衰飒:
衰老
(1)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
A.余屡同/友人泛舟登焉B.如/秋天晚霞
C.一老翁/向予戟手D.送/《游锦石洲》诗一首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长可.五六里大约
②或.洁白如玉有的
③余尝.拾取数枚归曾经
④.虽.一字不留亦可即使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此番归去,欲再睹色笑,不可得矣!
(4)本文蕴含了作者哪些情感?
第1 页共6 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课内文言文阅读指导班级姓名【考点扫描】1.文言文词语理解;2.句子停顿划分;3.句子翻译;4.内容理解。
【考查形式】1.课内单篇阅读。
2.课内比较阅读。
3.课内外比较阅读。
4.课外单篇阅读。
5.课外比较阅读。
【知识梳理】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包括:1.文学常识、词语解释、名句默写、划分节奏、翻译句子。
2.展开联想与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下面语句所表现的情景。
3. 概括分析(中心、人物形象、情节、思路等)4.简要分析两文在写作手法上的相同之处及其作用。
5.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6.领会文言文作者的思想感情。
7.领悟文言文的内涵,从中获得有益启示。
8. 写法探究、比较辨析、延伸拓展(开放性试题)等。
【应考指南】文言文阅读答题四步走第一步:快速浏览题目浏览题目,有助于同学们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致意思。
所以,接到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首先应该快速浏览文段后的题目。
第二步:仔细分析标题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可使我们快速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第三步:结合注释速读全文注释有助于同学们准确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明白文章的大致意思。
第四步:“对症下药”解答问题。
文言文阅读问题设计有三种类型,即词语解释题、句子翻译题和内容理解题。
对于不同的题目则采用不同的解题方法:(1)词语解释题:这类题目多数是考查文言实词中一词多义的现象,而这些文言实词基本上都是同学们在课内文言文中学习过的。
解题时,应先套用我们学习过的文言实词的意思,再联系上下文检验,经检验意思通顺,则为正确答案。
(2)句子翻译题:翻译句子应该在直译的基础上意译。
首先,在草稿上把关键的字词的意思解释出来(直译);然后,将句子的大致意思写出来(意译)。
把握“留、删、换、调、补、贯”六字翻译方法。
留:①年号、人名、地名、官名、物名、书名、国名等专有名词保留原样,不用翻译。
例如:“庆历(年号)四年春,滕子京(人名)谪守巴陵郡(地名)”。
可把这个句子译为: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了官,做了巴陵郡的太守删:句子中没有实际意义的词语应删去。
例如:“陈胜者,阳城人也”。
“者……也”表判断,无义,应删去。
可把这个句子译为:陈胜是阳城人。
换:古今异义词翻译时要更换。
如“汤”古义指“热水”,今义泛指菜汤、药汤等。
调:文言文中有些特殊句式(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状语后置等倒装句)和现代汉语的语序不一样,翻译时要作适当的调整。
例如:“甚矣,汝之不惠(主谓倒装)!”可把这个句子译为:你的不聪明也太严重了。
补:所翻译的句子若是省略句,则要把省略了的成份增补出来。
例如:“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省略主语)。
”可把这个句子译为:他们(主语)就用朱砂在绸子上写上‘陈胜王’三个字。
贯:将句子翻译通顺,字字落实。
【典型题例】课内单篇阅读例(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题目。
三峡郦道元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①略无阙处阙:②虽乘奔御风奔:【答案】①阙:通“缺”,空缺。
②奔:奔驰的快马。
【解析】此类题要求学生熟记课后的注释,严格按原文的注释进行解释。
2.下列句中加粗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自三峡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B.虽乘奔御风小大之狱,虽不能察C.春冬之时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D.不以疾也属予作文以记之【答案】B【解析】A项中“自”分别是“在,从”“如果”;C项中“之”分别是“的”“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D项中的“以”分别是“认为,如”“来”;B项中“虽”是“即使”,意思相同。
3.把下面的文言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译文:【答案】在春、冬两个季节,雪白的激流,比率的深潭,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解析】按原文翻译。
熟记课示规定要考的课内文言文的重点句子的翻译。
4.下列对文意理解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文章先写山,后写水,重点写水,而水以夏季为盛,故先写“夏水”。
B.第①段中作者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突出山的高峻,第②段则只用正面描写突出江流的汹涌。
C.“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与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有异曲同工之妙。
D.结尾引用渔歌,既突出三峡山高岭长的地形特点,又渲染三峡秋天凄凉的环境特点。
【答案】B【解析】第②段也是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
5.你认为是郦道元让三峡闻名于世,还是三峡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吸引了中外游客?请说说理由。
【答案】示例一:①我认为是郦道元让三峡闻名于世。
②郦道元的《三峡》文笔绚烂,语言清丽,描写了三峡优美的自然风光,很多游客都是通过文章才了解并关注三峡,慕名而去,尽兴而归。
所以,我认为是郦道元让三峡闻名。
示例二:①我认为是三峡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吸引了中外游客。
②因为三峡风景优美,四季景色各异。
到过的游客无不惊叹于三峡自身的神奇秀美。
美景不用大肆宣传,喜欢游玩的人会想方设法寻找美景观赏。
所以我认为三峡的闻名是靠自身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解析】根据课文所描绘的三峡景色,进行介绍,语句通顺。
课内外比较阅读例(三)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小题。
(一)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孟子《鱼我所欲也》)(二)孟子曰:说①大人,则藐之,勿视其巍巍然②。
堂高数仞,榱题③数尺,我得志,弗为也。
食前方丈,侍妾数百人,我得志,弗为也。
般乐饮酒,驱骋田猎,后车千乘,我得志,弗为也。
在彼者,皆我所不为也;在我者,皆古之制④也。
吾何畏彼哉?”(孟子《说大人,则藐之》)【注】①说(shul),游说,向……进言。
②巍巍然:高高在上的样子。
③榱(cuī)题:指屋檐的前端。
④古之制:古代的礼乐制度。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非独者有是心也是心:这种心B.故不为苟得也苟得:苟且偷生C.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如使:假如,假使D.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高官厚禄【答案】1.A【解析】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
涉及的词语都是常见的文言实词。
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做出判断。
是心:这种本性。
2.把下面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答案】2.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祸患,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
【解析】要求学生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如判断句、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反问句等。
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义为辅。
重点字词:“辟”躲避;“患”,祸患;“为”,采用。
3.孟子善于将抽象难懂的道理化为具体形象的事物进行论证,请结合语段(一)第一段内容进行具体分析。
【答案】3.示例:文章开头用“鱼”和“熊掌”类比“生”与“义”,用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例子引出应当“舍生取义”的观点。
作者将“舍生取义”的道理化为“鱼”和“熊掌”的形象进行论证,使读者更易接受这一道理。
【解析】要求学生结合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分析。
文章开头用“鱼”和“熊掌”类比“生”与“义”,生动形象的引出“舍生取义”的观点,作者将“舍生取义”的道理化为“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结论,进行比喻论证,使读者更易接受这一道理。
4.“文以载道”,语段(一)和语段(二)都闪耀着孟子思想的光辉。
请结合语段内容,分析两个语段中孟子观点的异同。
【答案】4.相同点:不为名利地位所动,不贪图物质享受;不会为了个人的享乐而放弃自己的本心。
不同点:语段(-)强调舍生取义;语段(二)强调不在权贵面前低三下四,保持自己的人格尊严。
【解析】要求学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分析。
相同点:“本心”指“最初的心、本性、良心”等没在语段(一)中表现为面对“富贵和贫贱”不改初衷,是“舍生取义”之心。
语段(二)中“本心”可理解为“威武不能屈”之心。
作者坚守个人内心固有的道德,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向位高显贵的人说话时不卑不亢,这就是不失本心的做法。
不同点:语段(一)强调舍生取义;语段(二)强调不在权贵面前低三下四,保持自己的人格尊严。
课内比较阅读例短文两篇(一)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歌。
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来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二)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1. 对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组是()A. ①古来共.谈共:共同②高峰入.云入: 耸入B. ①五色交.辉交:交相②四时俱.备俱:都C. ①猿鸟乱.鸣乱:纷乱②沉鳞竞.跃竞:争相,争着D. ①盖.竹柏影也盖: 只是②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但:大概【答案】1. D【解析】D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
改为:①盖竹柏影也。
盖:表示原因或推测,译为“大概”或“原来”。
②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但:只是。
2.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答案】2 (张)怀民也没有睡觉,我们两个人便一起在院子里散步。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