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2021届新高三第一次摸底考试语文试卷答案

合集下载

2021年高三上学期期初摸底考试语文试卷含解析

2021年高三上学期期初摸底考试语文试卷含解析

2021年高三上学期期初摸底考试语文试卷含解析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要想骨骼健康,就得补钙”,这已是深入人心的观念,很多人也把补钙,应该作为一生的计划,殊不知,一味地补钙并不代表可以让骨骼吸收钙、留住钙。

②如今,时代发生了巨变。

我们依然要研讨经典,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是因为它们经受了千百年的时间考验,其传达的很多道理依然,依然有旺盛的生命力。

③在香港,旺角弥敦道27号全线恢复行车。

不过入夜后,在弥敦道附近的豉油街与西洋菜南街交界,再有大批示威者,警员到场维持秩序。

A、贯串颠扑不破聚积B、贯穿牢不可破聚积C、贯穿颠扑不破聚集D、贯串牢不可破聚集1.【试题答案】C【试题考点】本题考查正确理解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能力层级为E。

【解析】贯穿:除了指“从头到尾穿过一个或一系列事物”之外,还指“连贯、穿过、通过”,既可用于抽象的事物,也可用于具体的事物。

贯串:一般只用于较抽象的事物。

“一生”是具体事物,所以用“贯穿”;牢不可破:牢固得不可摧毁,不可动摇.比喻异常坚固。

颠扑不破:无论怎样摔打都不会破损.比喻理论正确,无法驳倒推翻。

“很多道理”应用“颠扑不破”;“聚积”一般多用于具体事物,职粮食用品、钱物货物、图书杂志等。

“聚集”,侧重强调的是由分散而集合在一处,一般指人或事。

所以第三处应用“聚集”。

故选“C”。

2. 下列诗句与“疏松影落空坛静”对仗工整的一项是(3 分)()A. 曲径通幽芳草香B. 细草香闲小洞幽C. 锦屏春短碧纱暗D. 晚凉天净月华开2.【试题答案】B【试题考点】此题考查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能力层级为E。

【试题解析】对仗,是指诗词创作及对联写作时运用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和手段。

它要求诗词联句在对偶基础上,上下句同一结构位置的词语必须“词性一致”,平仄相对”,并力避上下句同一结构位置上重复使用同一词语。

可先分析能与“疏松”相对的词,从“词性一致”的角度分析,只有“晚凉”对不相对,故排除D两项;再看“影落”这个词性,只有“通幽”不相对,故排除A 两项;再从“平仄相对”的角度分析,“空坛静”音为“平平仄”,须对“仄仄平”,“碧纱暗”音为“仄平仄”,A项“小洞幽”为对“仄仄平”,故可排除C。

河南省开封市2021-2022学年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河南省开封市2021-2022学年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开封市2022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参考答案一㊁(36分)(一)(9分)1.(3分)D( 唐代通过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两种运输方式 有误㊂)2.(3分)B( 对照 说明丝路文化的多样性 有误㊂)3.(3分)A(B. 丝路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文化创新发展的源泉 有误;C. 说明丝绸之路在消除分歧㊁促进和平方面有着独特的价值 有误;D. 再次让世界四大古文明焕发了生机 有误㊂)(二)(12分)4.(3分)B( 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生产管理效率较低 的是我国传统制造业㊂)5.(3分)B(A. 但与世界强国还有很大距离 有误;C. 已经成为推动我国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的关键引擎 有误;D. 在全球生产㊁全球营销㊁全球研发等方面不断突破 有误㊂)6.(6分)①数字化转型方面:需要加快网络化㊁智能化方面的数字化转型进展,提高产品品质和生产管理效率㊂②新发展格局方面:需要进行全球化路径和模式的升级,完成从 国际化 到 全球化 的转型,提高全球市场竞争力㊂③技术创新方面:需要通过技术创新,在中高端产品上取得突破,获得更高的价值回报㊂(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㊂)(三)(15分)7.(3分)B( 激发了孩子们走向更广阔世界的愿望 有误㊂)8.(6分)合理;①胡老师在咚咚声中给学生们讲‘曹刿论战“,看似巧合,实际上符合生活的真实㊂②师生对炮声隆隆的特定环境习以为常,大家会心一笑,胡老师也笑,师生的这种反应符合情理㊂意义:胡老师讲‘曹刿论战“,以 一鼓作气 来激发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也是对小说主题合理的开掘与拓展㊂(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㊂)9.(6分)①以孩子的的视角来写,既写出孩子们学习条件的简陋和学习生活的乐趣,也透露父母们开矿的艰辛和矿区生活的艰苦;以成年人的视角来写,很难真切写出孩子们的学习生活㊂②孩子们的感知较为独特,能不顾一切地喊出 山前该有一棵树 ,引出移树的情节;成年人习惯并接受寸草不生的环境,小说难以生发新的内容㊂(每点3分,意思对即可)二㊁(34分)(一)(19分)10.(3分)C11.(3分)B12.(3分)C( 张释之仍据理力争 有误㊂)13.(10分)(1)(5分)况且,秦朝因为任用舞文弄墨的官吏,官吏争着把做事迅猛严苛视为高明,但那样做的弊端只是文书的表面形式罢了,没有怜悯同情的实质㊂(大意3分, 徒 恻隐 各1分㊂) (2)(5分)现在,偷盗宗庙器物就将他灭族,假设(以后)有人偷挖了长陵上的一捧土,陛下将怎样施加刑罚呢?(大意3分, 族 加 各1分㊂)(二)(9分)14.(3分)C( 油然生出及时行乐的想法 有误)15.(6分)内容:①写景新鲜㊂天光水色融为一体,鸥鹭安睡,风清月白,琼田一片,如诗如画㊂②情感脱俗㊂词人置身西湖美景,产生 人在舟中便是仙 的妙想,神清气爽㊂语言:清丽雅致,令人耳目一新㊂(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㊂)(三)(6分)16.(6分)(1)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2)杨花落尽子规啼又闻子规啼夜月(3)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每空1分,有错别字该空不给分㊂)三㊁(20分)17.(3分)C18.(3分)D19.(3分)D20.(6分)①一些人陷入了健身误区②运动强度过大③还会损害身体(每处2分,意思对即可㊂)21.(5分)从健身前㊁健身中㊁健身后三个方面说明科学健身的注意事项㊂(健身前㊁健身中㊁健身后㊁注意事项各1分,表达1分㊂)四㊁写作(60分)22.(60分)参照高考作文评分标准㊂参考译文:廷尉张释之,是堵阳人,字季㊂侍奉文帝,十年未能升迁,想自动请求免职回家㊂中郎将袁盎知道他贤能,于是奏请张释之担任谒者㊂张释之谈起对秦朝灭亡㊁汉朝兴起的认识,说了很久,文帝认为说得很好,于是任命张释之为谒者仆射㊂张释之跟随皇上出行,登上了上林苑的虎圈㊂皇上问上林尉各种禽兽的情况,问了十几个问题,上林尉东张西望,一个也回答不出来㊂看管虎圈的啬夫在旁边代替上林尉把所有的问题都回答清楚,想要显示自己对答如流的能耐㊂文帝说: 做官不应该像这样吗? 于是下令让张释之任命啬夫为上林令㊂张释之上前说: 陛下认为绛侯周勃是什么样的人? 文帝说: 是有德之人啊! 张释之又问: 东阳侯张相如是什么样的人呢? 文帝说: 是有德之人㊂ 张释之说: 这两个人谈论事情时都不善于言谈,难道让人们效法像这个多嘴多舌㊁伶牙俐齿的啬夫吗?况且,秦朝因为重用舞文弄墨的官吏,官吏争着把做事迅猛严苛视为高明,但那样做的弊端只是文书的表面形式罢了,没有怜悯同情的实质㊂现在陛下因为啬夫伶牙俐齿就越级提拔他,我担心天下人都会追随这种风气,争相施展口舌之能而不求实际㊂ 文帝说: 说得对! 于是,就没有提升这个啬夫㊂太子与梁王同乘一辆车入朝,经过司马门没有下车,于是张释之追上去拦住了他们,不让他们进入殿门㊂弹劾太子与梁王在司马门不下车不敬㊂薄太后听说这件事,文帝摘下帽子认错说: 是我对儿子们管教不严㊂ 薄太后派人传令赦免太子㊁梁王,太子和梁王才得以进宫㊂文帝因为这件事对张释之另眼相看,任命他当了中大夫㊂后来又让他做了廷尉㊂不久,文帝出行经过中渭桥,有人从桥下跑出来,文帝的车马受到惊吓㊂于是派侍骑拘捕了他,把他交给张释之㊂张释之审问那人㊂那个人说: 听到皇上出行清道的声音,就躲到桥下去了㊂过了很久,以为车驾已经过去了,就出来了㊂ 张释之向文帝上奏判处结果,冲犯皇帝的车驾,应当处以罚金㊂ 文帝生气说: 这个人惊了我的马,岂不是会伤到我吗?你居然只判他罚金! 张释之说: 法律是皇上和天下人共同遵守的㊂按法律应当这样判决,如果加重判罚,法律就不能取信于民了㊂希望陛下认真考虑㊂ 文帝过了很久才说: 你的判决是正确的㊂ 后来有人偷了高祖庙内座前的玉环,被搜捕捉获,文帝大怒,把他交给张释之审理,张释之依照偷盗宗庙服饰器物的法律判决,上奏说依法应当判处死刑㊂皇帝大怒说: 我交付给你审理,是想让你判他灭族,而你却按照法律条文判处,这不是我恭敬承奉宗庙的本意 ㊂张释之摘下帽子叩头谢罪说: 按照法令这样判处已经足够了㊂现在,偷盗宗庙器物就将灭族,假设(以后)有人偷挖长陵上的一捧土,陛下将怎样施加刑罚呢? 过了一段时间,文帝才同意了廷尉的判决㊂张释之由此受到天下人的称赞㊂。

河南省2021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河南省2021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本试题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唐朝时期,传统金融业的几种主要业务都已产生——存款、贷款、汇兑和货币兑换,虽然只是一种雏形,但其发展是前无古人的。

随着唐朝存款业务的扩大,一种重要的信用工具应运而生——书帖。

它是世界上最早的支票,是存户向柜坊(接近存款业务的机构)发出的付款通知书。

由于商业发展,商人经常携带大量现钱到市场买卖货物,既不方便又不安全,便存入柜坊。

与现代支票不同,书帖是临时书写的,而支票是先行印好的空白格式,用的时候再填写。

和政府放款。

私人放款分为信用放款和抵押放款。

飞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代汇兑业务,而汇兑靠的是信用,唐朝显然缺铜钱,很多地方开始不准铜钱出境。

这就难为了商人,由此,唐人开始使用货币汇兑——飞钱。

飞钱始于唐宪宗元和初年,两种形式:一是官办,商人在京城把钱交给诸军或设于京城的“进奏院”,携券到其它地区的指定地方取钱;二是私办,大商人在各道或主要城市有联号或交易往来,代营“便换”,以此牟利。

这种汇兑方式一方面减低了铜钱的需求,缓和钱币的不足,同时商人前往各地进行贸易活动时,亦减轻了携带大量钱币的不便。

中国古代货币制度的一大特点是多种货币同时流通,唐宋以来尤甚,这就使货币兑换业发展起来。

宋朝时世界上第一次出现了纸币和银行信用。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宋朝信用体系的逐步发展,信用管理逐步制度化,主要表现在,赈贷制度日趋完善,如“诸州岁歉,必发常平、惠民诸仓粟,或平价以粜,或贷以种食,或直以赈之,无分于主客户”,这项制度无论在南宋还是北宋,均得以贯彻实施,可见精细的制度良好的延续性;加强了高利贷的管理,高利贷的盛行无益于社会的经济发展;为了保证赊买赊卖能够顺利进行,在充分了解事实的基础之上,宋朝制定并实施了大量的法律法规对个体的权益与义务进行了规定,尤其关注商品经济中的欺诈行为,因为欺诈行为直接关系到商品经济中的信用。

2021届郑州市郑东新区外国语学校高三语文一模试卷及参考答案

2021届郑州市郑东新区外国语学校高三语文一模试卷及参考答案

2021届郑州市郑东新区外国语学校高三语文一模试卷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人类精神文化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道术、道德和艺术。

在西方文化中,道术主要表现为科学,宣扬科学真,道德善,艺术美。

而在中华文明精神价值中,真、善、美则表现为中、和、乐。

也就是说,中华道术、道德和艺术,所体现的是对人的精神生命最具关切性和重要性的属性,即道术中,道德和,艺术乐。

在中华文明中,道术主要表现在对人道的探索中,而“中”便是中国人人道真理观的最高体现。

“中”即不偏不倚、适中、中正、中道、中庸。

至于老子的“守中”、庄子的“养中”等学说,无疑也是对早期“中”思想的继承与弘扬。

无独有偶,佛家以中道为最高真理,大大丰富了中华中道观。

“和”即和合、协同、合作、亲和。

在先秦时期,“和”的价值是在与“同”的比较中凸显出来的。

西周时期的史伯就曾指出:“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

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若以同裨同,尽乃弃矣。

”他认为,“和”即不同事物和美整合,“同”是同一事物简单积累。

后来,孔子进而将“和”“同”引申为道德范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在这里,孔子所强调的也是“和”与“同”的区别。

所谓“和”,是指不同的事物结合,又处于一种和谐的状态。

因而,和而不同又意味着兼容并包与追求和平。

早在夏、商、周三代,中国人就赋予了音乐以道德意义和教化功能,甚至将其与“礼”并称,因而中国早期的艺术精神主要体现在音乐之中。

音乐的功用是让人快乐,正如《礼记》所说“乐也者,圣人之所乐也”。

鉴于音乐之“乐”与快乐之¨乐”的这种密切关系,对音乐的重视必然导致对快乐的追求。

中、和、乐被奉为重要价值范畴,至春秋、战国乃至在后来儒、释、道三足鼎立的局面中,它们一直是各家各派共同尊奉的基本价值,分别体现了中国人的真理观、道德观和艺术观,故三者足以构成中华文明的精神价值。

我们说西方精神价值为真、善、美,中华精神价值为中、和、乐,是就各自的核心价值而言的,并不是说中华精神价值中没有真、善、美,西方精神价值中不存在中、和、乐,也不是说它们就是中西精神价值的全部。

2021届河南省六市高三一模语文试题(解析版含作文写作解析及范文)

2021届河南省六市高三一模语文试题(解析版含作文写作解析及范文)
D.伦理学研究只有找准自己的生长点和发力方向,才能实现存在使命,且富有生命力。
2.下列对原文论证 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三两段都是先交代前提,继而围绕各自前提对讨论对象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B.第二段从正反两个方面讨论,鲜明地阐释伦理学研究与现实生活间非常深刻的联系。
C.第四段采用对比论证方法,客观分析了伦理学研究相对于自然科学研究的特殊性。
D.“只就中国古代伦理思想而言”错。从“从西方土壤生长出来的现代积极伦理思想“中的“现代”字样可知,面对“从西方土壤生长出来的古代积极伦理思想”要兼而重视“现代化(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20年,是中国军队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30周年。30年来,在联合国危险动荡的维和任务区,中国维和军人履行使命,守护和平。截至目前,中国军队已累计参加25项联合国维和行动,派出维和军事人员4万多人次。电影《蓝色防线》首次以战地纪实的形式,真实记录了这群为国出征的中国军人在南苏丹执行维和任务的日常战斗生活,从军人视角出发,用镜头捕捉其直面残酷战场、历经战火淬炼的英雄之魂,直击人心,令人震撼。
(摘编自李志祥《伦理学研究需要面向现实生活》,2020年12月21日《光明日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追求真理、渴望探索世界奧秘的自然天性是认知动力之一,属于纯粹理性认知层面。
B.伦理学研究必须兼顾求真与向善,因为伦理学不可能只纯粹地解决理论方面的问题。
C.伦理学研究归根结底要而且也只有从现实生活出发,这和其与现实生活的关系有关。
电影中的第二批赴南苏丹维和步兵营官兵,主体是从“杨根思部队”抽调的,“杨根思部队”的前身是在抗美援朝时期立下赫赫战功的英雄部队“杨根思连”。1950 年10月,该连入朝参战,在二次战役分割围歼咸镜南道美军的战斗中,时任连长杨根思奉命带1个排扼守下碣隅里外围1071高地东南小高岭,负贵切断美军南逃之路。在杨根思的指挥下,全排顽强抗击,接连击退美军在飞机、大炮掩护下的8次集团冲锋。最后,阵地上只剩下杨根思和另外两名伤员,子弹也打光了。这时,又有40多个美陆战一师的士兵围攻上来。杨根思命令伤员带着重机枪撒下阵地,自已从容地抱起仅有的一包炸药,拉燃导火索,纵身扑向敌群,与爬上阵地的敌人同归于尽。战后,志愿军总部授予杨根思“特级英雄”荣誉称号,并命名连队为“杨根思连”。

河南省信阳市2021-2022学年普通高中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一模)语文试题(解析版)

河南省信阳市2021-2022学年普通高中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一模)语文试题(解析版)
《礼记·射义》甚至将“射礼”的过程誉之为“仁之道”,因为仁者必先正己,而射礼也要求射者先正诸己,然后才开始发射。如果射出的箭不能射中目标,既不会怨外在环境,也不会对胜过自己的箭手心存怨念,而是首先要反省自己什么环节没有准备得当,这也与君子反求诸己、不断内省的特质一致。射礼还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员的重要方式,既可以考察其社交能力,也能从中观察其德行。
D.君子即便身处比赛之中,也定要表现出从容谦虚,因而不适于参加奥林匹克比赛。
【答案】1. C 2. C 3. A
【解析】
【分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C.“和平时期射礼用于礼仪活动,战争时御礼用于作战”错误。第四段有“因为这种礼节要从天刚亮的时候,持续到日暮。在和平时期,这些‘勇敢强有力者’主要用之于礼仪,而当战乱时期,则要上阵作战”,其中“这种礼节”都是指“射礼”,可见选项偷换概念张冠李戴。
相比于“御”,传统儒家对于“射”的讨论更为丰富复杂,一方面是因为射礼在礼仪活动中的地位更为重要;另一方面,“射礼”体现了许多为儒家所肯定的道德品质,从而成为人格培育的重要途径。在许多礼仪活动中,“射礼”都担负着重要的功能。但“射礼”在儒家礼乐活动中之所以重要,还在于其所承载的儒家道德理念。
早期的人类文明都十分强调“勇敢”的德性,孔子将“智”“仁”“勇”视为“天下之达德”,这跟早期人类严酷的生存环境有一定关系。比如,《礼记·聘义》在介绍“聘射之礼”时就点出这种礼节所包含的“勇”的特质。“聘义”是诸侯之间的通问修好之礼,这种礼仪活动,“非强有力者弗能行也”。因为这种礼节要从天刚亮的时候,持续到日暮。在和平时期,这些“勇敢强有力者”主要用之于礼仪,而当战乱时期,则要上阵作战,“用之于战胜则无敌;用之于礼义则顺治,外无敌,内顺治,此之谓盛德”(《礼记·聘义》)。

河南省开封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 语文 Word版含答案

河南省开封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 语文 Word版含答案

开封市2021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华民族很早就开始对勇德进行理论上的阐释。

孔子提出“见义不为,无勇也”,把勇与仁义、道义联系在一起,使“见义勇为”成为千古传颂的优良品德;孟子在中国思想史上第一次认真讨论了勇的性质、勇的根本及勇的途径,其“浩然之气”学说的推出,为勇气概念奠定了坚实基础;明代王阳明对“敢直其身,敢行其意”勇的力行力倡等等;中华民族从未停下对勇和勇德追求、探索的步履。

那么,对于中国古人来说,到底什么是真正的勇呢?其一,心性之勇。

国人论勇,多从心论。

“古文勇从心”的“恿”字,就是其明证。

尤要指出的是,这种与勇相连的心,既非西方式的理智之心,又非佛教式的虚灵明觉之心,而为中国式心性论的以“生”训心之心、从心从生之心。

由此,才有了孟子“尽心知性”之说,程子“心譬如谷种”之谈,以及周敦颐称“动而未形,有无之间者,几也”。

作为一种生命哲学的概念,它意味着心以其“生生不已”的潜在的可能性为内涵。

也正是基于心的这种可能性,才彰显了心不受制于现实规定性的“形上超越性”,才使心成为中国哲学“形上超越性”的真正体现。

肯定了心的“形上超越性”,实际上也就肯定了真正的勇。

正是从勇的“形上超越性”出发,主张“见义勇为”的孔子提出“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孟子提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荀子所谓“折而不挠,勇也”,代表了百折不挠、刚毅果决的力行。

其二,气力之勇。

中国哲学的身心一体决定了勇并不是“心性之勇”的一意孤行,而是以一种“下学而上达”的方式,具化为一种气力之勇。

2021年河南省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1年河南省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1年河南省高考语文模拟试卷一.现代文阅读(共1小题)1.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材料一:古诗是古人心声的真实记录,是展现先民人生态度的可靠文本,正如清人叶燮所说:“诗是心声,不可违心而出,亦不能违心而出……故每诗以人见,人又以诗见。

”读诗就是读人,阅读那些长篇短什,古人音容笑貌如在目前,这是我们了解前人心态的最佳途径。

清人沈德潜说:“有第一等襟抱,第一等学识,斯有第一等真诗。

”中国古人评价文学家时有一个优良传统,就是人品与文品并重。

经过历代读者集体选择,凡是公认的大诗人,往往都是具备“第一等襟抱”的人物,其作品必然也是第一等真诗,从中可以感受真实心跳和脉搏,从而沦肌浃髓地领会传统文化精神。

从《诗经》《楚辞》到明清诗词,都具有很高的阅读价值,如果兼顾作品的经典意义、阅读难度等因素,唐诗宋词应是我们的首选阅读对象。

唐诗宋词对于现代读者到底有什么价值?我们先来看唐诗宋词到底写的是什么内容。

中国古典诗歌有一个最古老的纲领,就是“诗言志”。

到了西晋,陆机在《文赋》中又提出“诗缘情”。

有人认为二者是对立关系,但是初唐孔颖达在《左传正义》中说得很清楚:“情志一也”。

情志就是指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包括对生活的感受和思考,也包括对万事万物的价值判断。

唐诗宋词的内容跟现代人没有距离,因为诗词中表达的那些内容都是普通人的基本情感、基本人生观和基本价值观。

比如喜怒哀乐,比如对真善美的追求,比如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对保家卫国英雄行为的赞美,唐宋人如此,现代人也如此。

所以唐诗宋词中典范作品所表达的内心情感、思考和价值判断可以传递到今天,启发我们更细致地品味人生意义和美感。

当然,唐诗宋词对于现代人的最大意义,是其中的典范作品可以提升我们的情操、气质和人格境界,有深远教育作用。

且举李、杜、苏、辛为例。

李白热情讴歌现实世界中一切美好的事物,其诗中蕴含强大精神力量。

杜甫诗中充满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和热爱天地万物的仁爱精神,是儒家思想积极因素的艺术表现,也是中华民族文化性格的形象凸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省2020年高三学期初第一次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选择题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一)1. C 2. D 3. C (二)4. D 5. C (三)7. D
二、古诗文阅读(一)10. C 11. A 12. B (二)14. D
三、语言文字应用17.C 18. D 19. B
非选择题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
(二)
6. ①具有代表性:中医药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是我国最具有国际竟争力
和国家影响力的学科门类。

②具有实际贡献: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做出巨大贡献,现在仍然起着不可代替的作用。

是我国文化独特的表现形式之一:③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看,世代相传的中医药,作为社会实践的知识、技能是我国文化独特表现形式之一。

(三)
8. ①多采用对话形式,更能表现人物之间的心理活动以及形象。

②语言诙谐,幽默,
富有生活气息③采用了少量诗意的语言,丰富了作品的文学性。

9. ①作者认为的爱情是美好、单纯、自然,是情到深处的情难自禁,爱情在这么诗情
画意的地方就会自然而然的表现出来②作者在文章中用乡长释放了这一对夫妻,表示了对这种爱情观的肯定③作品中的乡长也对他们错误的行为规范提出了批评,体现了作者虽然对这种爱情观肯定,但也说明要尊重行为规范。

二、古诗文阅读
(一)
13. (1)后来王安石掌管国政,他所安排的,大体上都是以这份万言书为依据的。

(2)王安石性格固执(刚愎自用),遇到事情不考虑可不可,对不对,坚持自己的意见和看法.
(二)
15. ①炼字独特。

两个动词“随”和“趁”,特别传神,“随”是跟从,读者似乎感觉到水的
流动;“趁”是追逐,读者似乎感觉到路上山花在风中摇曳。

②使用了拟人手法。

把“江月”和“山花”拟人化,“江月”和“山花”仿佛有了人的情感,使诗歌充满了灵动。

③前后照应。

“江月随人影”照应颔联的“舟移”,“山花趁马蹄”照应“路出”,构思巧妙。

(三)
16. (1)(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2)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3)管弦呕哑多于世人之言语
三、语言文字应用
20. ①古诗文本身所具有的节奏韵律②具有优美旋律的声音形式
③只有通过有声的吟诵才能表达出来
21. 示例:空中课堂是指教师借助网络,通过信息共享、屏幕共享、协同浏览、答疑等
实时交互功能,以实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的一种课堂形式。

四、作文22、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