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肝护肝速查手册
中医调理补肝养心改善肝心血虚

中医调理补肝养心改善肝心血虚肝心血虚是中医常见的一种病症,主要表现为疲乏无力、心悸不宁,皮肤苍白无华等症状。
中医经典中认为肝主筋,心主血,肝与心相互依存,相互调节。
因此,调理肝脏,养护心脏是改善肝心血虚的重要方法之一。
本文将介绍中医调理补肝养心的方法和可行性。
一、调理肝脏1. 食疗调理肝为木,喜酸。
可多食用柠檬、醋、山楂等酸性食物,以养护肝脏。
同时,适量摄入富含维生素B、C的食物,以帮助肝脏的代谢和排毒功能。
此外,注意少食过于油腻、煎炸等刺激性食物,避免对肝脏造成负担。
2. 中草药调理中医经典中有许多草药对肝脏有良好的调理作用。
例如,枸杞、当归、山药等药材具有补肝益气的功效,可用来调理肝脏。
可以使用枸杞泡水饮用,或者将当归、山药煮汤食用。
但使用草药时需要根据自身体质和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材,并遵循专业医生的指导。
二、养护心脏1. 调节情绪中医认为情绪与心脏密切相关,过度的忧郁、愤怒等不良情绪会对心脏功能造成负面影响。
因此,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对于养护心脏十分重要。
可以通过进行适当的运动、参加社交活动、学习放松的技巧等方式来缓解情绪压力。
2. 适当锻炼中医中常说“运动养心”,通过适当的运动可以增强心脏功能,改善肝心血虚症状。
建议选择一些有氧运动,如快步走、游泳等,每周保持3-4次,每次30分钟左右即可。
但要注意运动量不宜过大,以免对心脏造成过大负荷。
3. 中草药调理中医中有一些草药有益于心脏健康。
例如,人参、丹参、山楂等药材具有补心益气的作用。
可以考虑使用人参泡水饮用,或者将丹参、山楂煮汤饮用,但同样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三、改善肝心血虚1. 气功调理中医中的气功,如太极拳、五禽戏等,拥有调节气机、平衡阴阳的功效,对改善肝心血虚有积极作用。
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气功方式进行练习,每天坚持一段时间,有助于恢复肝心的平衡状态。
2. 针灸治疗针灸是中医的传统疗法,通过刺激穴位,调理身体的气血,以改善肝心血虚。
养肝护肝保肝的中药大全

养肝护肝保肝的中药大全如今,由于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不当饮食、饮酒过度,压力大等多种原因,使越来越多的人患上了或轻或重的肝病,如乙肝大小三阳、酒精肝、脂肪肝、肝纤维化、肝硬化及肝腹水、肝脏肿瘤等等.目前,肝病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高发疾病之一,而且国内外对各种肝病的治疗尚无特效药物,大多采用抗病毒以及保肝、抗肝纤维化等手段来治疗。
但是,近些年来,人们找到了不少具有护肝功效的中药,这些中药具有抗肝损伤、抗病毒、消炎利胆、降低转氨酶、抑制肝内纤维增生,以及提高机体免疫力的功效。
1,抑制肝炎病毒复制的中药:这类中药对HBsAg(乙肝表面抗原)体外有抑制作用,如大黄、黄连、板蓝根、金银花、鱼腥草、黄柏、虎杖、半枝莲、贯众、升麻、牡丹皮、金钱草、大青叶、败酱草、地榆等。
2,促进肝脏合成蛋白质的中药:这类中药有活血、补益的作用,如党参、灵芝、阿胶、白芍、白术、大枣、当归、鸡血藤、熟地、肉桂等.3,抑制免疫反应的中药:这类中药用于免疫反应异常的慢性肝病,主要有甘草、黄芩、当归、山楂、牡丹皮、麻黄、桃仁、红花、坤草、白花蛇舌草、大青叶、鸡血藤、泽兰、丹参、三七等.4,促胆汁分泌、降低血清胆红素的中药:肝病的发展过程中,常常出现各种原因诱发黄疸,这类中药主要有清热利湿、疏肝理气之功效,如茵陈、青蒿、柴胡、栀子、蒲公英、黄芩、黄柏、赤芍、大黄、大青叶、金钱草、姜黄、郁金、泽兰、龙胆草等。
5,除炎症、降低血清转氨酶的中药:这类中药多属消热解毒类中药,常用的有鱼胆草、杭菊花、金银花、连翘、败酱、板蓝根、大青叶、栀子、虎杖、垂盆草等。
6,抑制肝脏纤维增生的中药:这类中药有疏肝行气、活血化瘀之功,主要有当归、红花、柴胡、川芎、夏枯草、丹参、红花、川楝子、三棱、莪术、鳖甲、龟板等。
以上中草药为众多肝病患者送去了福音,深受广大患者的认可和信赖。
对于这些中草药,各种肝病患者都可根据自身体质酌情选择适量服用,经过现代医学研究证实具有养肝保肝的中草药具体说来主要有以下几种,并且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运用,细数如下:丹参:丹参能抑制和减轻急慢性肝损伤时肝细胞变性、坏死以及炎症反应,加速纤维组织重吸收,具有抗肝纤维化、改善肝脏血液循环、防止肝硬化的作用。
20种保肝护肝的中药之欧阳化创编

20种保肝护肝的中药来源:大众医药网编辑:13669导读:20种保肝护肝的中药:冬虫夏草、丹参、白芍、当归……20种保肝护肝的中药冬虫夏草能减轻肝脏的炎性细胞浸润和肝细胞变性坏死,同时能抑制Ⅰ、Ⅱ型胶原在肝内的沉积,使已形成的胶原重新吸收和溶解,有抗肝纤维化作用。
丹参能抑制和减轻急慢性肝损伤时肝细胞变性、坏死以及炎症反应,加速纤维组织重吸收,具有抗肝纤维化、改善肝脏血液循环、防止肝硬化的作用。
白芍其提取物对D—半乳糖胺所致肝损伤和血清谷丙转氨酶升高有明显对抗作用,修复肝细胞。
当归能减轻肝细胞变性坏死,促进肝细胞再生,抑制肝纤维化。
还可使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降低,降低程度与用药量呈明显的量效关系。
川芎川芎嗪能降低血清转氨酶,维持和提高肝组织中SOD 活性;清除氧自由基,减少其毒性,具有良好的抗脂质过氧化损伤作用,且显示有抗肝纤维化作用。
三七长期小剂量给药,可改善肝脏微循环,促进肝组织修复、再生和抗肝纤维化的作用。
黄芪有抗氧化及稳定肝细胞膜作用,能促进胆红素代谢,减少肝细胞坏死,促进肝细胞再生。
临床用黄芪治疗黄疸型肝炎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五味子对肝损害引起的血清谷丙转氨酶升高有降低作用。
也能使肝炎患者的高血清谷丙转氨酶降低,还可减轻中毒性肝损伤的物质代谢障碍,具有轻度升高肝糖元、减轻肝细胞变性、减轻中毒致病因子对肝细胞线粒体和溶酶体的破坏、促进肝细胞内蛋白质合成的作用。
猪苓对四氯化碳所致肝损伤有保护作用。
防己汉防己甲素能抑制肝细胞内DNA 及胶原合成,防止肝损伤后肝细胞变性坏死,抑制成纤维细胞增生。
姜黄姜黄素能有效地抑制肝细胞微粒体细胞色素酶和谷胱甘肽转移酶的活性,又能抑制胶原合成和肝星状细胞活性而抗肝纤维化。
灵芝能减轻乙硫氨酸引起的脂肪肝程度,促进肝细胞再生,加强肝细胞的解毒功能。
甘草可减轻肝细胞变性和坏死程度,降低血清转氨酶活力,提高肝细胞内的糖元和DNA含量,促进肝细胞再生,对肝炎病毒有抑制作用。
10种养肝的中药方剂

10种养肝的中药方剂现在很多人都处于亚健康的状态,许多人或多或少都有肝脾问题,一些肝脾问题是可以通过一些重要配方来调理的,下面就为大家介绍10种养肝的中药方剂。
【10种养肝的中药方剂】一、养肝丸1、组成:当归(去芦,酒浸)、车前子(酒蒸,焙)、防风、白芍药、蕤仁(别研)、熟地黄(酒蒸,焙)、川芎、楮实子各等分。
2、制用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70丸,温开水送下,不拘时候。
3、功效:养血补肝。
治肝血不足,眼目昏花,或生眵泪,久视无力。
二、白芍菟丝子方1、组成:白芍、菟丝子、川楝子、仙灵脾、女贞子、旱莲草、生熟地各10克,当归、郁金各9克,甘草3克。
2、制用法:将上述所有材料共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水,煎1小时。
每日1剂,分2次服完。
3、功效:养肝益肾。
三、养肝通络汤1、组成:虎杖30克,白芍、生地各15克,乌梅、僵蚕、地龙、玄胡、枸杞子、生甘草各10克。
2、制用法:将上述所有药材共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水,煎1小时。
每日1剂,分2次服完。
3、功效:养肝,祛风,通络。
四、沙参山药养肝汤1、组成:沙参、鸡血藤、生白芍药、赤芍药各30克,怀山药20克,桑枝25克,制首乌、乌梅肉、知母、牛膝各15克,麦门冬18克,牡丹皮10克,桃仁12克。
2、制用法:将上述所有药材共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水,煎1小时。
每日1剂。
3、功效:养肝,舒筋,活络。
五、怀山药杭白芍方1、组成:怀山药、生甘草各15克,杭白芍12克,川楝根皮、生地、炒地榆各9克,雷丸、槟榔各6克,广木香、芜荑、粉丹皮各3克,烧乌梅2个。
2、制用法:将上述所有材料共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水,煎1小时。
每日1剂。
3、功效:养肝健脾。
六、板蓝根白茅根汤1、组成:板蓝根、白茅根各30克,薏苡仁20克,五味子、夏枯草各15克,当归12克,蒲公英、柴胡、连翘各10克,生大黄9克,生甘草3克。
2、制用法:将上述所有药材共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水,煎1小时。
每日1剂,分早中晚3次服完。
养肝护肝有哪些中药(养生小贴士)

养肝护肝有哪些中药
肝脏作为人体最重要的器官,肩负着为人体解毒的任务,可是因为它看不见摸不着,很多人都很不爱惜他们的肝脏,特别是男人,视酒烟如命,殊不知他们是在拿生命开玩笑,抽烟喝酒什么的其实最终伤害的都是肝脏,因而每年肝炎患者的人数都在增加,那么如何养肝护肝呢?今天就来为大家普及一下8种养肝护肝的中药吧。
1.垂盆草:有清热解毒利尿作用,对急、慢性肝炎病人均有良好的降酶效果,它的降酶作用快、幅度大,但也有反跳。
2.丹参:研究证明,丹参能抑制和减轻急慢性肝损伤时肝细胞变性、坏死以及炎症反应,加速纤维组织重吸收,具有抗肝纤维化、改善肝脏血液循环、防止肝硬化的作用。
3.三七:实验表明,三七长期小剂量给药,可以改善肝脏微循环,有促进肝组织修复、再生和抗肝纤维化的作用。
4.黄芪:黄芪有抗氧化及稳定肝细胞膜作用,能促进胆红素代谢,减少肝细胞坏死,促进肝细胞再生。
临床用黄芪治疗黄疸型肝炎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5.冬虫夏草:能减轻肝脏的炎性细胞浸润和肝细胞变性坏死,同时能抑制Ⅰ、Ⅱ型胶原在肝内的沉积,使已形成的胶原重新吸收和溶解,有抗肝纤维化作用。
6.五味子:对肝损害引起的SGPT升高均有降低作用。
也能使肝炎患者的高SGPT降低,还可减轻中毒性肝损伤的物质代谢障碍,具有轻度升高肝糖元、减轻肝细胞变性、减轻中毒致病因子对肝细胞线粒体和溶酶体的破坏、促进肝细胞内蛋白质合成的作用。
7.甘草:甘草可减轻肝细胞变性和坏死,降低血清转氨酶活力,提高肝细胞内的糖元和DNA含量,促进肝细胞再生,对肝炎病毒有抑制作用。
8.垂盆草:所含的垂盆草甙具有明显降酶(ALT)及解酶作用。
其降酶作用迅速而持久,用药2~4周后ALT可降至正常。
中医养肝的日常保健

中医养肝—日常保健
【作息有律】
凌晨1-3点是肝经开的时候,各脏腑的血液都经过肝,此刻肝脏的解毒作用也达到了最高峰。
“人卧则血归肝。
”因此,养肝的最佳方式就是好好休息,让肝脏发挥调节气血的作用,以消除疲劳的感觉。
【食补护肝】
肝主青色,平时可多吃一些青色的食物,例如菠菜、西洋菜、芥蓝、青瓜等,具有滋阴润燥,舒肝养血的功效。
此外,根据酸味入肝的原理,可多食用酸味食物,如山楂、山萸肉、枸杞等具有保肝敛肝之效。
【健脾护肝】
五脏是密切关联的,肝属木,脾属土,木旺则乘土。
脾气健运,气血生化有源,血量充足,则肝血充盈。
因此适当保养脾胃的消化功能,吃一些有益气健脾功效的中药如党参、山药、茯苓、白术、薏仁、扁豆等,对调养肝脏j 也大有裨益的。
20种保肝护肝的中药之欧阳道创编

20种保肝护肝的中药来源:大众医药网编辑:13669导读:20种保肝护肝的中药:冬虫夏草、丹参、白芍、当归……20种保肝护肝的中药冬虫夏草能减轻肝脏的炎性细胞浸润和肝细胞变性坏死,同时能抑制Ⅰ、Ⅱ型胶原在肝内的沉积,使已形成的胶原重新吸收和溶解,有抗肝纤维化作用。
丹参能抑制和减轻急慢性肝损伤时肝细胞变性、坏死以及炎症反应,加速纤维组织重吸收,具有抗肝纤维化、改善肝脏血液循环、防止肝硬化的作用。
白芍其提取物对D—半乳糖胺所致肝损伤和血清谷丙转氨酶升高有明显对抗作用,修复肝细胞。
当归能减轻肝细胞变性坏死,促进肝细胞再生,抑制肝纤维化。
还可使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降低,降低程度与用药量呈明显的量效关系。
川芎川芎嗪能降低血清转氨酶,维持和提高肝组织中SOD 活性;清除氧自由基,减少其毒性,具有良好的抗脂质过氧化损伤作用,且显示有抗肝纤维化作用。
三七长期小剂量给药,可改善肝脏微循环,促进肝组织修复、再生和抗肝纤维化的作用。
黄芪有抗氧化及稳定肝细胞膜作用,能促进胆红素代谢,减少肝细胞坏死,促进肝细胞再生。
临床用黄芪治疗黄疸型肝炎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五味子对肝损害引起的血清谷丙转氨酶升高有降低作用。
也能使肝炎患者的高血清谷丙转氨酶降低,还可减轻中毒性肝损伤的物质代谢障碍,具有轻度升高肝糖元、减轻肝细胞变性、减轻中毒致病因子对肝细胞线粒体和溶酶体的破坏、促进肝细胞内蛋白质合成的作用。
猪苓对四氯化碳所致肝损伤有保护作用。
防己汉防己甲素能抑制肝细胞内DNA 及胶原合成,防止肝损伤后肝细胞变性坏死,抑制成纤维细胞增生。
姜黄姜黄素能有效地抑制肝细胞微粒体细胞色素酶和谷胱甘肽转移酶的活性,又能抑制胶原合成和肝星状细胞活性而抗肝纤维化。
灵芝能减轻乙硫氨酸引起的脂肪肝程度,促进肝细胞再生,加强肝细胞的解毒功能。
甘草可减轻肝细胞变性和坏死程度,降低血清转氨酶活力,提高肝细胞内的糖元和DNA含量,促进肝细胞再生,对肝炎病毒有抑制作用。
春季养肝手册

行间穴在大脚趾和二脚趾缝上。它是一个火穴,肝属木,木生火,如果您肝火太旺,就泻其心火。而“行间穴”就是一个泻心火的穴位。
春天肝火盛,会导致牙痛、口腔溃疡、鼻出血、舌尖长疱等症,这表明火已经从肝经进入到心经,多揉“行间穴”,就可以把心火从这里散出去了。
“太冲穴”在大脚趾缝往脚背方向4厘米处,有人把“太冲穴”比作人体的出气筒,因为它是肝经的原穴和腧穴,是肝经的火穴,能够把肝气肝火消散掉。
常按脚上的三个养肝穴!
指导专家:吴 洁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血液科主任医师
特别推荐三个脚上的肝经大药:大敦、行间和太冲。
大敦穴是肝经的第一个穴位,它在脚拇趾趾甲边际最靠第二趾之外的地方。“敦”是厚的意思,“大敦”就是特别厚。
大敦穴又是一个井穴,“井”是源头的意思。“大敦穴”可以按摩,也可以艾灸,能达到清肝明目之功效,可以使您的头脑清晰,神清气爽。
推荐大家几款春季养生粥,
可以在家里试试哟~
老年人
1、芹菜粥 :芹菜150g、大米250 g
特点:芹菜具有平肝降压,清热解毒的功效。春季芹菜是当季时令蔬菜,食用芹菜可以清肝热,降血压,止晕。
2、芡实茯苓山药粥:芡实15 g、 茯苓15 g、 山药15 g、 大米100 g
香蕉
在促进肝细胞的修复与再生、提高机体免疫力、保护肝脏等方面都是很有益。
乌梅——酸入肝
以“酸入肝”著称,其具有补肝、敛肝的医用价值,不仅具有“和肝气,养肝血”的功效,而且还能加强肝脏的解毒能力、促进消化吸收,进而达到调肝、护肝的功效。
空心菜
具有解毒、清热凉血等作用。
荠菜——慢性肝病
动物实验表明,荠菜可缩短凝血时间,具有止血功效,适合于慢性肝病有鼻出血、齿龈出血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