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业10项新技术》之防水七项新技术

合集下载

建设部 建质[2005]26号文附件: 建筑业10项新技术

建设部 建质[2005]26号文附件: 建筑业10项新技术

建设部建质[2005]26号文附件:建筑业10项新技术2005建筑业10项新技术1. 地基基础和地下空间工程技术1.1 桩基新技术1.1.1 灌注桩后注浆技术1.1.2 长螺旋水下灌注成桩技术1.2 地基处理技术1.2.1 水泥粉煤灰碎石桩(CFG桩)复合地基成套技术1.2.2 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成套技术1.2.3 真空预压法加固软基技术1.2.4 强夯法处理大块石高填方地基1.2.5 爆破挤淤法技术1.2.6 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1.3 深基坑支护及边坡防护技术1.3.1 复合土钉墙支护技术1.3.2 预应力锚杆施工技术1.3.3 组合内支撑技术1.3.4 型钢水泥土复合搅拌桩支护结构技术1.3.5 冻结排桩法进行特大型深基坑施工技术1.3.6 高边坡防护技术1.4 地下空间施工技术1.4.1 暗挖法1.4.2 逆作法1.4.3 盾构法1.4.4 非开挖埋管技术2. 高性能混凝土技术2.1 混凝土裂缝防治技术2.2 自密实混凝土技术2.3 混凝土耐久性技术2.4 清水混凝土技术2.5 超高泵送混凝土技术2.6 改性沥青路面施工技术3. 高效钢筋与预应力技术3.1 高效钢筋应用技术3.1.1 HRB400级钢筋的应用技术3.2 钢筋焊接网应用技术3.2.1 冷轧带肋钢筋焊接网3.2.2 HRB400钢筋焊接网3.2.3 焊接箍筋笼3.3 粗直径钢筋直螺纹机械连接技术3.4 预应力施工技术3.4.1 无粘结预应力成套技术3.4.2 有粘结预应力成套技术3.4.3 拉索施工技术4. 新型模板及脚手架应用技术4.1 清水混凝土模板技术4.2 早拆模板成套技术4.3 液压自动爬模技术4.4 新型脚手架应用技术4.4.1 碗扣式脚手架应用技术4.4.2 爬升脚手架应用技术4.4.3 市政桥梁脚手架施工技术4.4.4 外挂式脚手架和悬挑式脚手架应用技术5. 钢结构技术5.1 钢结构CAD设计与CAM制造技术5.2 钢结构施工安装技术5.2.1 厚钢板焊接技术5.2.2 钢结构安装施工仿真技术5.2.3 大跨度空间结构与大型钢构件的滑移施工技术5.2.4 大跨度空间结构与大跨度钢结构的整体顶升与提升施工技术5.3 钢与混凝土组合结构技术5.4 预应力钢结构技术5.5 住宅结构技术5.6 高强度钢材的应用技术5.7 钢结构的防火防腐技术6. 安装工程应用技术6.1 管道制作(通风、给水管道)连接与安装技术6.1.1 金属矩形风管薄钢板法兰连接技术6.1.2 给水管道卡压连接技术6.2 管线布置综合平衡技术6.3 电缆安装成套技术6.3.1 电缆敷设与冷缩、热缩电缆头制作技术6.4 建筑智能化系统调试技术6.4.1 通信网络系统6.4.2 计算机网络系统6.4.3 建筑设备监控系统6.4.4 火灾自动报警及联动系统6.4.5 安全防范系统6.4.6 综合布线系统6.4.7 智能化系统集成6.4.8 住宅(小区)智能化6.4.9 电源防雷与接地系统6.5 大型设备整体安装技术(整体提升吊装技术)6.5.1 直立单桅杆整体提升桥式起重机技术6.5.2 直立双桅杆滑移法吊装大型设备技术6.5.3 龙门(A字)桅杆扳立大型设备(构件)技术6.5.4 无锚点推吊大型设备技术6.5.5 气顶升组装大型扁平罐顶盖技术6.5.6 液压顶升拱顶罐倒装法6.5.7 超高空斜承索吊运设备技术6.5.8 集群液压千斤顶整体提升(滑移)大型设备与构件技术6.6 建筑智能化系统检测与评估6.6.1 系统检测6.6.2 系统评估7. 建筑节能和环保应用技术7.1 节能型围护结构应用技术7.1.1 新型墙体材料应用技术及施工技术7.1.2 节能型门窗应用技术7.1 3 节能型建筑检测与评估技术7.2 新型空调和采暖技术7.2.1 地源热泵供暖空调技术7.2.2 供热采暖系统温控与热计量技术7.3 预拌砂浆技术8 建筑防水新技术8.1 新型防水卷材应用技术8.1.1 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应用技术8.1.2 自粘型橡胶沥青防水卷材8.1.3 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包括合成橡胶类防水卷材和合成树脂类防水片(卷)材8.2 建筑防水涂料8.3 建筑密封材料8.4 刚性防水砂浆8.5 防渗堵漏技术9 施工过程监测和控制技术9.1 施工过程测量技术9.1.1 施工控制网建立技术9.1.2 施工放样技术9.1.3 地下工程自动导向测量技术9.2 特殊施工过程监测和控制技术9.2.1 深基坑工程监测和控制9.2.2 大体积混凝土温度监测和控制9.2.3 大跨度结构施工过程中受力与变形监测和控制10 建筑企业管理信息化技术10.1 工具类技术10.2 管理信息化技术10.3 信息化标准技术。

《建筑业10项新技术》之防水七项新技术

《建筑业10项新技术》之防水七项新技术

《建筑业10项新技术》之防水七项新技术《建筑业10项新技术》之防水七项新技术1.防水卷材机械固定施工技术防水卷材机械固定施工技术采用的防水卷材主要包括热固性卷材、热塑性卷材及改性沥青卷材等。

但常用的防水卷材主要是热固性卷材和热塑性卷材。

其中热塑性卷材主要有聚氯乙烯(PVC)和聚烯烃类(TPO);热固性卷材最主要、最具有生命力的是三元乙丙(EPDM)防水卷材,该种卷材使用寿命长,有很强的耐候性和抗化学腐蚀性。

2.地下工程预铺反粘防水技术地下工程预铺反粘防水技术所采用的材料是高分子自粘胶膜防水卷材。

该卷材是在一定厚度的高密度聚乙烯卷材基材上涂覆一层非沥青类高分子自粘胶层和耐候层复合制成的多层复合卷材。

采用预铺反粘法施工时,在卷材表面的胶粘层上直接浇筑混凝土,混凝土固化后,与胶粘层形成完整连续的黏结。

这种黏结是由液态混凝土与整体合成胶相互勾锁而形成的。

高密度聚乙烯主要提供高强度,自粘胶层提供良好的黏结性能,可以承受结构产生的裂缝影响;耐候层既可以使卷材在施工时适当外露,同时提供不粘的表面供施工人员行走,使得后续工程能够顺利进行。

3.预备注浆系统施工技术预备注浆系统是地下混凝土结构工程接缝防水施工技术。

混凝土结构施工时,将具有单透性、不易变形的注浆管预埋在接缝中,当接缝渗漏时,向注浆管系统设定在建(构)筑物外表面的导浆管端口中注入灌浆液,即可密封接缝区域的任何缝隙和孔洞,并终止渗漏。

如果建(构)筑物将来出现渗漏,可重复注浆管系统也可以提供完整的维护方案。

当采用普通水泥、超细水泥或者丙烯酸盐化学浆液时,系统可用于多次重复注浆。

利用这种先进的预备注浆系统可以达到“零渗漏”效果。

4.遇水膨胀止水胶施工技术遇水膨胀止水胶是一种单组分、无溶剂、遇水膨胀的聚氨酯类无定型膏状体,用于密封结构接缝和钢筋、管、线等周围的渗漏。

具有双重密封止水功能,当水进入接缝时,它可以利用橡胶的弹性(以压缩应力止水)和遇水膨胀体积增大(以膨胀压止水)填塞缝隙,起到止水作用。

2017版建筑业十项新技术

2017版建筑业十项新技术

2017版建筑业十项新技术(原创实用版)目录1.2017 版建筑业十项新技术概述2.地基基础和地下空间工程技术3.混凝土技术4.钢筋及预应力技术5.模板及脚手架技术6.钢结构技术7.机电安装工程技术8.绿色施工技术9.防水技术10.抗震加固与改造技术11.信息化应用技术正文一、2017 版建筑业十项新技术概述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建筑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升。

为了提高建筑业的技术水平,降低工程成本,提高工程质量,我国在 2017 年推出了建筑业十项新技术。

这些新技术涵盖了地基基础、混凝土、钢筋、模板、钢结构、机电安装、绿色施工、防水、抗震加固和信息化应用等方面,为建筑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

二、地基基础和地下空间工程技术地基基础和地下空间工程技术是建筑业的基础,对建筑的质量和安全至关重要。

2017 版建筑业新技术中包括了地基基础和地下空间工程技术,旨在提高建筑业的基础工程技术水平。

三、混凝土技术混凝土是建筑业中最常用的材料之一,其性能直接影响到建筑的质量和安全。

2017 版建筑业新技术中提到的混凝土技术,旨在提高混凝土的性能,降低混凝土的成本,提高混凝土的施工质量。

四、钢筋及预应力技术钢筋和预应力是建筑业中常用的加固材料,其性能和施工质量对建筑的安全和稳定至关重要。

2017 版建筑业新技术中提到的钢筋及预应力技术,旨在提高钢筋和预应力的性能,降低施工成本,提高施工质量。

五、模板及脚手架技术模板和脚手架是建筑业中常用的施工设施,其安全性和稳定性对建筑工人的生命安全至关重要。

2017 版建筑业新技术中提到的模板及脚手架技术,旨在提高模板和脚手架的安全性能,降低施工风险,提高施工效率。

六、钢结构技术钢结构是建筑业中常用的结构形式,其轻便、耐用、抗震等优点使得其在建筑业中得到广泛应用。

2017 版建筑业新技术中提到的钢结构技术,旨在提高钢结构的性能,降低钢结构的成本,提高钢结构的施工质量。

七、机电安装工程技术机电安装工程是建筑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质量直接影响到建筑的使用功能和安全。

建设部关于建筑业进一步推广应用10项新技术的通知

建设部关于建筑业进一步推广应用10项新技术的通知

建设部关于建筑业进一步推广应用10项新技术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建设部(已撤销)•【公布日期】1998.10.29•【文号】建建[1998]200号•【施行日期】1998.10.29•【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正文建设部关于建筑业进一步推广应用10项新技术的通知(建建[1998]200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建委(建设厅),计划单列市建委,江苏、山东省建管局,国务院有关部门,解放军总后营房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自1994年我部提出建筑业重点推广应用10项新技术以来,得到各地区、各部门和广大建筑企业的积极响应,10项新技术推广力度不断加大,取得了明显成效。

为适应工程建设的需要,根据建筑施工技术发展的实际情况,需要对原有的10项新技术内容加以调整。

现将修订后的《建筑业10项新技术》(详见附件)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一、加强对新技术推广应用工作的组织领导,制定促进新技术推广应用的政策措施。

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充分认识推广10项新技术的重大意义,把新技术推广作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提高行业素质、振兴建筑业的重要工作来抓,为全面提高工程质量提供技术保证。

要明确推广应用工作的组织领导,制订推广应用工作计划,并运用经济、行政、法律等调控手段,逐步建立起推进新技术应用的激励机制。

二、建立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使新技术的推广应用落到实处。

为加大新技术推广应用力度,发挥典型示范作用,我部提出的建立多层次的新技术示范工程工作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广大施工企业要认真总结示范工程的经验,指导和推动面上的工作,使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工作不断向广度、深度发展。

三、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为新技术推广应用做出贡献。

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工作涉及工程建设和社会生活的很多方面,是一项系统工程,单纯依靠建筑施工企业是难以实现的。

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组织建设、设计、施工、科研单位和相关学会、协会等群众团体,共同努力,做好新技术推广工作。

建筑业十项新技术

建筑业十项新技术

建筑业十项新技术1. 地基基础和地下空间工程技术该技术应用于在主厂房区域-3.05m、-1.55m处,地基基础处理过程采用土工合成材料技术来防止水分的渗透,土工布用量约为39600m?。

施工方法为沿一定方向铺设土工布,铺设好后要用沙袋压住,焊接。

为保证质量,施工时应有专人负责,避免石块重物直接砸在土工布上,最好边施工边覆盖保护层。

使用时须采用埋入式,覆盖厚度不小于30cm。

整个防渗系统应由垫层、防渗层、保护层组成。

且土体要坚实,避免不均匀沉陷、裂纹,防渗范围内的草皮、树根要清楚,与土工布接触面铺设粒径小的砂土作防护层。

施工时要是遇到混凝土基础时应沿基础向上翻边50cm,将基础整体包住,边缘与基础焊接。

土工合成材料是一种新兴的岩土工程材料,具有隔离,防护和防渗功能,对防止建筑物地面沉降等有良好效果,可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 混凝土技术本工程在汽轮发电机基础、锅炉基础和主厂房基础等部位计划采用混凝土裂缝防治技术。

提高混凝土的抗裂能力,使用该技术应用混凝土量约为13890m?;主厂房上部结构、汽机大平台、汽动给水泵、A列外防火墙等部位应用了清水混凝土技术。

本工程通过混凝土防裂技术的应用,提高了混凝土的抗裂性能,保证了工程施工质量。

本工程掺加了粉煤灰、外加剂等,可以节约一部分费用。

通过清水混凝土技术的应用,清水混凝土表面内实外光、棱角倒圆、色泽均匀、线条流畅,业主、监理及社会各界一致赞誉二期清水混凝土达到了镜面清水混凝土的标准,超越了一期质量水平。

3. 钢筋及预应力技术主厂房、集控楼、炉后建构筑物等框架的水平、竖向钢筋连接采用剥肋滚压直螺纹机械连接技术,约应用37500个接头。

通过使用直螺纹钢筋连接技术很好的解决了传统工艺速度慢、浪费钢材、质量难保证等难题,提高了施工速度,确保了工程质量,节约费用。

4. 模板及脚手架技术本工程除氧煤仓间框架、A列柱、汽机大平台、汽动给水均采用PVC覆膜胶合板清水镜面混凝土模板体系;炉后烟道支架、引风机支架、灰库、脱水综合楼等附属工程混凝土构件采用了清水混凝土模板体系。

建质函(2017)268号-建筑业十项新技术2017版

建质函(2017)268号-建筑业十项新技术2017版

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做好《建筑业10项新技术(2017版)》推广应用的通知建质函[2017]268号各省、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厅,直辖市建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局: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7]19号),加快促进建筑产业升级,增强产业建造创新能力,我部组织编制了《建筑业10项新技术(2017版)》,现印发给你们,请做好推广应用工作,全面提升建筑业技术水平。

附件:建筑业10项新技术(2017版)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7年10月25日建筑业10项新技术(2017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7年10月前言为促进建筑产业升级,加快建筑业技术进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司组织国内建筑行业百余位专家,对《建筑业10项新技术(2010)》进行了全面修订。

本文件与2010年版相比主要变化如下:——将“混凝土技术”和“钢筋及预应力技术”合并为“钢筋与混凝土技术”。

——新增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

——将“防水技术”扩充为“防水技术与围护结构节能”技术。

——升级更新绿色建筑、建筑防灾减灾、建筑节能、建筑信息化等相关内容。

——适用范围以建筑工程应用为主,每项技术具有一定适用性、成熟性与可推广性。

本文件由住房城乡建设部批准。

本文件的技术主编单位为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主要参编单位为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模板脚手架协会、中国建筑业协会建筑防水分会、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等。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总负责人:王清勤、赵基达地基基础和地下空间工程技术部分:高文生、王曙光、王也宜、衡朝阳、李耀良、王理想、陈辉、陈驰、黄江川、王佳杰、吴斌、邹峰、卢秀丽、杨宇波钢筋与混凝土技术部分:赵基达、冯大斌、冷发光、刘子金、朱爱萍、王晓锋、王永海模板脚手架技术部分:高峰、张良杰、杨少林、石亚明、杨棣柔、吴亚进、黎文方、黄玉林、杨波、陈伟、冼汉光、王祥军、杨秋利、陈铁磊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部分:王晓锋、蒋勤俭、田春雨、赵勇、高志强、钱冠龙、樊骅、李浩、谷明旺、汪力、姜伟、赵广军、张渤钰、周丽娟钢结构技术部分:李景芳、戴立先、韦疆宇、曾志攀、郭满良、陈志华、李海旺、韩建聪、朱邵辉、余永明、赵宇新、余玉洁、李浓云、李锦丽机电安装工程技术部分:吴月华、徐义明、陈静、任俊和、王升其、周卫新、王红静、冯凯、严文荣、刘杰、张勤、芮立平、陈晓文、宋志红绿色施工技术部分:单彩杰、杨香福、杨升旗、王涛、段恺、石云兴、张燕刚、倪坤、冯大阔、刘嘉茵、杨均英、司金龙、张静涛、陈波、郝伶俐防水技术与围护结构节能部分:曲慧、吴小翔、董宏、李良伟、李光球、黄春生、刘文利、赵力、李建军、王晓峰抗震、加固与监测技术部分:姚秋来、常乐、聂祺、唐曹明、李瑞峰、张荣强、韦永斌、赵伟、曹振、杨光值、潘鸿宝信息化技术部分:杨富春、王静、谭丁文、王兴龙、刘刚、曾立民、张义平、黄炜、苑玉平、颜炜、王剑涛、张臣友、高峰、黄从治、肖新华、王威、王文刚、王海涛顾问(按姓氏笔划排列):毛志兵、叶浩文、冯跃、李久林、杨健康、张希黔、张琨、苗启松、胡德均、龚剑秘书组:张靖岩、程岩、康井红、赵海主编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参编单位(按章节排序):建研地基基础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上海市基础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建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国家建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模板脚手架协会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北京建筑机械化研究院北京预制建筑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同济大学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宝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建一局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深圳现代营造科技有限公司建筑工业化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中建钢构有限公司北京城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福建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深圳建筑设计研究总院天津大学太原理工大学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北京中建建筑科研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中国建筑业协会建筑防水分会苏州市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家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北京发研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中国建筑第三工程局有限公司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电力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建筑信息模型(BIM)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用友建筑云服务有限公司目录1 地基基础和地下空间工程技术 (10)1.1 灌注桩后注浆技术 (10)1.2 长螺旋钻孔压灌桩技术 (10)1.3 水泥土复合桩技术 (11)1.4 混凝土桩复合地基技术 (12)1.5 真空预压法组合加固软基技术 (13)1.6 装配式支护结构施工技术 (14)1.7 型钢水泥土复合搅拌桩支护结构技术 (16)1.8 地下连续墙施工技术 (18)1.9 逆作法施工技术 (20)1.10 超浅埋暗挖施工技术 (21)1.11 复杂盾构法施工技术 (22)1.12 非开挖埋管施工技术 (23)1.13 综合管廊施工技术 (26)2 钢筋与混凝土技术 (29)2.1 高耐久性混凝土技术 (29)2.2 高强高性能混凝土技术 (31)2.3 自密实混凝土技术 (32)2.4 再生骨料混凝土技术 (34)2.5 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 (36)2.6 超高泵送混凝土技术 (39)2.7 高强钢筋应用技术 (41)2.8 高强钢筋直螺纹连接技术 (44)2.9 钢筋焊接网应用技术 (46)2.10 预应力技术 (48)2.11 建筑用成型钢筋制品加工与配送技术 (49)2.12 钢筋机械锚固技术 (51)3 模板脚手架技术 (53)3.1 销键型脚手架及支撑架 (53)3.2 集成附着式升降脚手架技术 (55)3.3 电动桥式脚手架技术 (56)3.5 整体爬升钢平台技术 (60)3.6 组合铝合金模板施工技术 (62)3.7 组合式带肋塑料模板技术 (64)3.8 清水混凝土模板技术 (66)3.9 预制节段箱梁模板技术 (68)3.10 管廊模板技术 (70)3.11 3D打印装饰造型模板技术 (71)4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 (74)4.1 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技术 (74)4.2 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技术 (75)4.3 混凝土叠合楼板技术 (77)4.4 预制混凝土外墙挂板技术 (79)4.5 夹心保温墙板技术 (80)4.6 叠合剪力墙结构技术 (82)4.7 预制预应力混凝土构件技术 (83)4.8 钢筋套筒灌浆连接技术 (84)4.9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筑信息模型应用技术 (86)4.10 预制构件工厂化生产加工技术 (87)5 钢结构技术 (89)5.1 高性能钢材应用技术 (89)5.2 钢结构深化设计与物联网应用技术 (89)5.3 钢结构智能测量技术 (91)5.4 钢结构虚拟预拼装技术 (93)5.5 钢结构高效焊接技术 (95)5.6 钢结构滑移、顶(提)升施工技术 (96)5.7 钢结构防腐防火技术 (97)5.8 钢与混凝土组合结构应用技术 (99)5.9 索结构应用技术 (100)5.10 钢结构住宅应用技术 (102)6 机电安装工程技术 (105)6.1 基于BIM的管线综合技术 (105)6.2 导线连接器应用技术 (106)6.3 可弯曲金属导管安装技术 (108)6.5 机电管线及设备工厂化预制技术 (112)6.6 薄壁金属管道新型连接安装施工技术 (113)6.7 内保温金属风管施工技术 (115)6.8 金属风管预制安装施工技术 (116)6.9 超高层垂直高压电缆敷设技术 (119)6.10 机电消声减振综合施工技术 (121)6.11 建筑机电系统全过程调试技术 (122)7 绿色施工技术 (126)7.1 封闭降水及水收集综合利用技术 (126)7.2建筑垃圾减量化与资源化利用技术 (128)7.3 施工现场太阳能、空气能利用技术 (129)7.4 施工扬尘控制技术 (133)7.5 施工噪声控制技术 (133)7.6 绿色施工在线监测评价技术 (134)7.7 工具式定型化临时设施技术 (136)7.8 垃圾管道垂直运输技术 (138)7.9 透水混凝土与植生混凝土应用技术 (139)7.10 混凝土楼地面一次成型技术 (141)7.11 建筑物墙体免抹灰技术 (142)8 防水技术与围护结构节能 (144)8.1 防水卷材机械固定施工技术 (144)8.2 地下工程预铺反粘防水技术 (147)8.3 预备注浆系统施工技术 (148)8.4 丙烯酸盐灌浆液防渗施工技术 (149)8.5 种植屋面防水施工技术 (150)8.6 装配式建筑密封防水应用技术 (151)8.7 高性能外墙保温技术 (153)8.8 高效外墙自保温技术 (155)8.9 高性能门窗技术 (155)8.10 一体化遮阳窗 (158)9 抗震、加固与监测技术 (160)9.1 消能减震技术 (160)9.2 建筑隔震技术 (161)9.3 结构构件加固技术 (162)9.4 建筑移位技术 (162)9.5 结构无损性拆除技术 (163)9.6 深基坑施工监测技术 (165)9.7 大型复杂结构施工安全性监测技术 (166)9.8 爆破工程监测技术 (167)9.9 受周边施工影响的建(构)筑物检测、监测技术 (167)9.10 隧道安全监测技术 (168)10 信息化技术 (170)10.1 基于BIM的现场施工管理信息技术 (170)10.2 基于大数据的项目成本分析与控制信息技术 (171)10.3 基于云计算的电子商务采购技术 (173)10.4 基于互联网的项目多方协同管理技术 (174)10.5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项目动态管理信息技术 (175)10.6 基于物联网的工程总承包项目物资全过程监管技术 (176)10.7 基于物联网的劳务管理信息技术 (178)10.8 基于GIS和物联网的建筑垃圾监管技术 (180)10.9 基于智能化的装配式建筑产品生产与施工管理信息技术 (181)1 地基基础和地下空间工程技术1.1 灌注桩后注浆技术1.1.1 技术内容灌注桩后注浆是指在灌注桩成桩后一定时间,通过预设在桩身内的注浆导管及与之相连的桩端、桩侧处的注浆阀以压力注入水泥浆的一种施工工艺。

《建筑业10项新技术》2010版之防水技术

《建筑业10项新技术》2010版之防水技术
2011年3月上
施工技术
第40卷第336期
CONSTRUCTl0N TECHNOLOGY
43
《建筑业10项新技术》(2010版)之防水技术
曲慧
(中国建筑业协会建筑防水分会,北京 100044)
[摘要]《建筑业lo项新技术》(2010版)之防水技术包括防水卷材机械固定施工技术、地下工程预铺反粘防水技
术、预备注浆系统施工技术、遇水膨胀止水胶施工技术、丙烯酸盐灌浆液防渗施工技术、聚乙烯丙纶防水卷材与非
预备注浆系统施工技术应用范围广泛,可以在 施工缝、后浇带、新旧混凝土接触部位使用,该技术 的经济性、施工速度和防渗漏效果都有明显优势。 主要应用于地铁、隧道、市政工程、水利水电工程、建 (构)筑物。 4遇水膨胀止水胶施工技术
遇水膨胀止水胶是一种单组分、无溶剂、遇水膨 胀的聚氨酯类无定型膏状体,用于密封结构接缝和 钢筋、管、线等周围的渗漏。具有双重密封止水功 能,当水进入接缝时,它可以利用橡胶的弹性(以压 缩应力止水)和遇水膨胀体积增大(以膨胀压止水) 填塞缝隙,起到止水作用。
预备注浆系统是地下混凝土结构工程接缝防水 施工技术。混凝土结构施工时,将具有单透性、不易
变形的注浆管(见图4)预埋在接缝中,当接缝渗漏 时,向注浆管系统设定在建(构)筑物外表面的导浆 管端口中注入灌浆液,即可密封接缝区域的任何缝 隙和孑L洞,并终止渗漏。如果建(构)筑物将来出现 渗漏,可重复注浆管系统也可以提供完整的维护方 案。当采用普通水泥、超细水泥或者丙烯酸盐化学 浆液时,系统可用于多次重复注浆。利用这种先进 的预备注浆系统可以达到“零渗漏”效果。
68302923,E-mall:quh@cadg.cn
向性与可实施性;④权威性与协调性,而且还强调了 大土木的概念,其中的防水技术也是基于这个原则, 将原来的“建筑防水技术”改为“防水技术”。

建筑业10项新技术(2021版)

建筑业10项新技术(2021版)

建筑业10项新技术(2021版)1、智能化建筑:智能化建筑是指将安全、保护、控制、管理、监测和诊断等功能集成在一体的建筑物设计和管理系统。

它可以帮助建筑物的运行变得更加高效,使用者也可以通过智能控制系统来实现自动控制建筑物的运行状态。

2、BIM(建筑信息模型):BIM是一种建筑工程信息技术,它将建筑设计、施工、管理等过程中的所有重要信息(如图纸、计算机模型、施工方案等)以三维数字模型的形式整合在一起,并将此信息模型用于建筑项目的设计、施工、运营和维护。

3、节能建筑:节能建筑是指采用节能新技术,通过优化建筑物结构,减少能源消耗,实现节约能源、节省资源的建筑物。

该技术主要包括太阳能利用技术、供热节能技术、照明节能技术、通风节能技术等。

4、智慧城市:智慧城市是指借助信息化技术、大数据分析、物联网技术等,使城市全面智能化的城市建设模式。

它不仅可以提高城市的生活质量,还可以为城市发展带来更多的经济利益。

5、智慧建筑:智慧建筑是指充分利用大数据、智能传感器、智能控制、智能诊断等技术,实现室内外智能控制,使建筑物的能源利用率高,提高建筑物的使用效率,满足人们的日常生活需求的技术。

6、新型供暖系统:新型供暖系统是指采用新型供暖技术,如光伏供暖、风能供暖、地源热泵、太阳能供暖、热泵系统等,以替代传统的煤气、煤油等发电供暖系统,实现节能降耗的技术。

7、水性涂料:水性涂料是指采用水性树脂制备而成的涂料,其特点是溶剂可以用水替代,涂料中的有机溶剂含量低,VOC(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排放量少,而且具有耐腐蚀、耐磨、耐候性好等优点。

8、新型防水材料:新型防水材料是指采用新型防水技术,如涂料防水技术、沥青铺设防水技术、聚氨酯防水技术、PVC防水技术等,以及对应的防水材料,实现防水的技术。

9、节能绿色建筑:节能绿色建筑是指采用节能新技术,如供暖节能技术、照明节能技术、通风节能技术和环保装饰材料等,实现环境友好的建筑物的建筑物。

10、移动化建筑:移动化建筑是指采用移动技术,如无线网络、蓝牙、WiFi、GSM等,实现对建筑物的远程控制和监控,从而实现建筑物的智能化管理的技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则是 企业 生存和 发 展 的核心 。
目前 生 态 城 的建 设将 大 大 推 动绿 色 建筑 的发 展 。 “ 态城 最 重 要 的标 志就 是 10 的建筑 都 应 该达 到 绿 生 0%
木 门企业 怎样才 能迅 速地 发展 壮 大 ?
具 有 丰富 市场 推广 经验 的 尹先 生认 为 , 首先 必须 在 色 建筑 的标 准 , 国近 几年 要建 5 生态 城市 , 期上 中 0个 远
在 此 次 论 坛上 , 保 兴 还介 绍 , 方 政府 对 绿色 建 仇 地
行业 的竞 争 , 说到底 其 实是 品牌 的竞 争 、 道 的竞 争 、 渠 售 筑 的优 惠政 策 曰益 明确 , 是绿 色建 筑 一星容 积率 返还 凡 后 服 务 的竞争 。 品牌是 消 费者 的关注 所 在 , 渠道 和服 务 1 , % 二星 返还 2 , 星返 还 3 。 %三 %
整合将 是 行业 即将 出现 的一 道靓 丽风 景线 。 来 市场是 未
而 其消 耗 的能源 却 高达 2% 0 以上 , 存在 能耗 猛 增 的势 且 头 、 能改造 迟缓 等 问题 。方 兴地 产 中 国有 限公 司总裁 节 ” 何操 在 当 日论 坛上 表示 。据 他介 绍 , 方兴地 产在 上海 金 茂 大厦 、 上海 航运 中心 等项 目开发 中均应用 了绿色节 能 减排 技术 。
■《 建筑业 1 项新技术》 0 之防水七项新技术
() 卷材 机械 固定 施工技 术 1 防水
三是将来如果开征物业税 , 对三星级绿色建筑可 以考虑 防水卷材机械 固定施工技术采用的防水卷材主要 减 免 。“ 从现 在 开始 ,大 型 公共建 筑 就应 该走 上 这条 道 包括热固性卷材、 热塑性卷材及改性沥青卷材等。但常 路 。”他说 。 用 的防 水卷材 主要 是热 固性 卷材和 热 塑性卷材 。 中热 其 据 仇保 兴透 露 , 国家 正在考 虑 对 绿色 建筑 进行 专 项 塑性卷材主要有聚氯乙烯 (V) P C和聚烯烃类 ( O ; T )热固 P 补 贴 , 中 对三 星 级 绿 色建 筑 , 平方 给 予 7 其 每 5元 补助 ; 性 卷材 最主要 、 具有 生命 力 的是三 元 乙丙 (PM 防水 最 ED )

国家 正在研 究 对绿色 建筑 进 行按 星级 补贴 。 建筑 能 国绿色 建筑 在未 来 五年将 从起 步进 入快速 发 展阶段 。” 位 节能 建筑专 家表 示 。 耗 占整 个 社会 能耗 的三 分之 一左 右 , 筑领 域 的节 能减 建
排 已成 为 中 国节 能 减排 工作 的重 要方 面 。
填埋 , 资源 使 用减 少 l% p 到 1 0公 升 /人 ・ , 水 o  ̄达 4 天 绿
化覆 盖率 4%“ 我们 希望在 23 达到 5% 7, 00年 5 ,也就 是
■ 住建部 : 绿色建筑拟按星级 获财政补贴
说每 个人 都有 0 8公 顷的绿地 。” . “ 管 存 在不 少 差 距 , 鉴于 住 建 部未 来 可 能对绿 尽 但 色建筑 出台一揽 子 的 ”以奖代 补 ” 的经 济激 励政 策 , 我
广 东建材 21 年第 1 期 01 1
综合信息
核心 企 业 推 动 的 西部 木 门行业 的发 展 还有 一 个 相 当漫 对 新 建绿 色建 筑达 到 3 % 0 以上 的小 城镇 命 名为“ 色小 绿
长 的发展 过程 。 木 门行业 的发 展深 受装 饰建 材业 发展 的影 响 。 门 木 城镇” 并一 次性给 予 10 万 元  ̄2 0 元补助 。 00 0 位 面积 采 暖能耗 比
气候 条件 相近 的发 达 国家高 2 ~3倍 ,既有 建筑 改建 为
而我 国绿 色建筑 的整 体水 平与 其他 国家 相 比 , 还存 新 加 坡建 设 局 国 际开 发署 署 长 许麟 济 在 论坛 上 介
万 中 建 设负 责 人 表 示 , 未来 木 门行 业 的发 展 , 势必 绿色 建筑 潜力 巨大 。 风 。资源 的整 合 、 渠道 的整 合 、 品牌 的整 合 、 售后 服 务 的 在不 少差距 。 以 品牌制 胜 的市场 , 具备 品牌 知名 度 和美 誉度 的企业 绍 ,新 加 坡 在 2 0 而 0 9年 拟 定 了一 些 绿 色 建筑 指 标 , 在 肯定是 不 断创 新 的企业 , 是善 于整 合 各种 资源 的新型 20 年 的基础上节能 3% 废物 回收达到 7% 也 05 5, 0 并实现零 企业 。盲 目复制 跟 风 的企业 是很 难有 未来 的 。
高 企业 自身 的创 新 能力 , 关键 是提 高 企业 的市场 调研 能 在 新 建 建筑 之 外 , 已有 建筑 的节 能 改造 也值 得 关 力 和信 息 反馈处 理 能力 。盲 目照 搬别 人 的东 西 , 不仅 难 注 。 在我 国, 型 公共建 筑面积 约 占全 国建筑 面积 4 , “ 大 % 以形 成 自己独 特 的 品牌特 色 , 至还 会 为“ 袭 ” 甚 抄 所累 。 产 品 同质化 在各 行各 业都 是 不争 的现 实 , 门行 业 木 也不例外 。目前, 为数不少的木 门企业在品牌规划上还 欠缺 相应 的能力 , 特别 在 品牌推 广 和运 营 上更 是属 于 一 种单 一 的传统 模式 。 些企 业在 产 品的 市场 定位 上缺 乏 这 层 次感 , 此 同时 , 诉 求 文化 和 产 品差异 上 寻 找 不 到 与 在 适 当品牌 的 形象包 装 。 会在 一些 核心 品牌 的推 动 下 , 成 一浪 高过 一 浪 的整合 形
“ 创新” 上做文章 。 创新不是简单的改变和模仿。 很多企 百个 , 们作 为绿 色建筑 的摇 篮 和基 地将会 发挥 巨大的 它 业 也讲创 新 , 但模 仿 和 自我欣 赏性 创 新太 多 。产 品创 新 地 区性示 范作 用 , 从质和 量上 保证 绿色 建筑 整 体实现 飞 不仅包含了工艺技术 , 还要兼顾外观的适用创新。要提 跃 性发展 。 ” 仇保 兴表 示 。
在 1 月 8日召开 的 “ 国大型 公共 建筑 绿 色 节 能 1 中 减 排 高 峰 论坛 ” 以下 简称 论 坛) , ( 上 住建 部 副 部 长仇 保 兴 表 示 , 国的三 星 级 绿 色 建筑 标 准 一 旦执 行 , 是可 中 一 以享受 地 方政府 的优 惠;二 是 可 以享 受 中央财 政补 贴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