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炸性粉尘环境用防爆电气设备粉尘防爆电气设备Word版
爆炸性粉尘环境用防爆电气设备粉尘防爆电气设备.doc

爆炸性粉尘环境用防爆电气设备粉尘防爆电气设备爆炸性粉尘环境用防爆电气设备粉尘防爆电气设备GB12476 . 1— 90国家技术监督局 1990 — 08— 27 批准 1991 — 03— 01 实施第一篇概述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1. 1 本标准规定了粉尘防爆电气设备的通用要求、专用规定、试验方法、检验程序和标志。
1. 2 本标准适用于工厂爆炸性粉尘( 包括纤维 ) 环境用粉尘防爆电气设备的制造和检验。
1. 3 本标准不适用于无需空气中的氧即可燃烧的物质( 如火药、炸药) 或引火物质所形成的粉尘爆炸危险场所,也不适用于同时存在可燃性粉尘和可燃性气体的爆炸危险场所。
1. 4 本标准是根据限制粉尘进入电气设备外壳之内,并限制外壳表面温度的原理制订的。
本标准仅适用于外壳防护型式的电气设备。
1. 5 本标准未涉及的内容,还应符合其它有关标准的规定。
2引用标准GB 531 橡胶邵尔氏 A 型硬度试验方法GB 1312 荧光灯座与起辉器座GB 1410 固体电工绝缘材料绝缘电阻、体积电阻系数和表面电阻系数试验方法GB 3836 . 3 爆炸性环境用防爆电气设备增安型电气设备“ e”GB 4208 外壳防护等级的分类GB 4942 . 1 电机外壳防护分级ZB K74 003螺口式灯座技术条件3术语3. 1 粉尘 dust能悬浮在空气中或呈堆积层的颗粒物质。
3. 2 粉尘 conductive dust电阻系数小于10Ω· cm 的粉尘。
3. 3 爆炸性粉尘explosive dust即使空气中氧气很少的条件下也能着火,呈悬浮状态时能产生剧烈爆炸的粉尘。
3. 4 可燃性粉尘combustible dust与空气中的氧起氧化放热反应而燃烧的粉尘。
3. 5 爆炸性粉尘混合物explosive dust mixture在大气条件下,粉尘或纤维状的易燃物质与空气混合,点燃后,燃烧将在整个范围内传播的混合物。
电气防爆安全要求(通用版)

电气防爆安全要求(通用版)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电气防爆安全要求(通用版)1.危险环境不同危险环境应当选用不同类型的防爆电气设备,并采用不同的防爆措施。
因此,首先必须正确划分所在环境危险区域的大小和级别。
门)气体、蒸气爆炸危险环境根据爆炸性气体混合物出现的频繁程度和持续时间将此类危险环境分为0,区、1区和2区。
危险区域的大小受通风条件、释放源特征和危险物品性能参数的影响。
①0区(0级危险区域)指正常运行时连续出现或长时间出现或短时间频繁出现爆炸性气体、蒸气或薄雾的区域。
除有危险物质的封闭空间(如密闭容器内部空间、固定顶液体贮罐内部空间等)以外,很少存在0区。
②1区(1级危险区域)指正常运行时预计周期性出现或偶然出现爆炸性气体、蒸气或薄雾的区域。
③2区(2级危险区域)指正常运行时不出现,即使出现也只是短时间偶然出现爆炸性气体、蒸气或薄雾的区域。
爆炸危险区域的级别主要受释放源特征和通风条件的影响。
连续释放比周期性释放的级别高;周期性释放比偶然短时间释放的级别高。
良好的通风(包括局部通风)可降低爆炸危险区域的范围和等级。
爆炸危险区域的范围和等级还与危险蒸气密度等因素有关。
(2)粉尘、纤维爆炸危险环境根据爆炸性混合出现的频繁程度和持续时间将此类危险环境分为10区和11区。
①10区(10级危险区域)指正常运行时连续或长时间或短时间频繁出现爆炸性粉尘、纤维的区域。
②11区(11级危险区域)指正常运行时不出现,仅在不正常运行时短时间偶然出现爆炸性粉尘、纤维的区域。
爆炸危险环境电气防爆

第一章爆炸危险环境电气防爆在爆炸危险性环境中使用的电气设备为了防止和减少引爆因素,必须在设备本体防爆和运行防爆两个方面采取必要措施。
一、电气防爆原理与措施(一)电气防爆基本原理电气设备引燃爆炸混合物有两方面原因:一是电气设备产生的火花、电弧;二是电气设备表面(即与爆炸混合物相接触的表面)发热。
电气防爆就是将设备在正常运行时产生电弧、火花的部件放在隔爆外壳内,或采取浇封型、充沙型、油浸型或正压型等其它防爆形式以达到防爆目的;对在正常运行时不会产生电弧、火花和危险高温的设备,如果在其结构上再采取一些保护措施(增安型电气设备),使设备在正常运行或认可的过载条件下不产生电弧、火花或过热现象,这种设备在正常运行时就没有引燃源,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就可进一步提高,同样可用于爆炸危险环境。
(二)电气防爆基本措施1)宜将正常运行时产生火花、电弧和危险温度的电气设备和线路,布置在爆炸危险性较小或没有爆炸危险的环境内。
电气线路的设计、施工应根据爆炸危险环境物质特性,选择相应的敷设方式、导线材质、配线技术、连接方式和密封隔断措施等。
2)采用防爆的电气设备。
在满足工艺生产及安全的前提下,应减少防爆电气设备的数量。
如无特殊需要,不宜采用携带式电气设备。
3)按有关电力设备接地设计技术规程规定的一般情况不需要接地的部分,在爆炸危险区域内仍应接地,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应可靠接地。
4)设置漏电火灾报警和紧急断电装置。
在电气设备可能出现故障之前,采取相应补救措施或自动切断爆炸危险区域电源。
5)安全使用防爆电气设备。
正确地划分爆炸危险环境类别,正确地选型、安装防爆电气设备,正确地维护、检修防爆电气设备。
6)散发较空气重的可燃气体、可燃蒸气的甲类厂房以及有粉尘、纤维爆炸危险的乙类厂房,应采用不发火花的地面。
采用绝缘材料作整体面层时,应采取防静电措施。
散发可燃粉尘、纤维的厂房内表面应平整、光滑,并易于清扫。
二、爆炸危险环境区域划分爆炸危险环境按场所中存在物质的物态不同,分为爆炸性气体环境和可燃性粉尘环境。
防爆电气设备标准

防爆电气设备标准1. 引言防爆电气设备是指在易燃气体、蒸汽、粉尘等爆炸危险环境中使用的电气设备。
由于这些环境中存在着潜在的爆炸风险,因此对于防爆电气设备的设计、制造和使用都有一系列的标准和规范。
本文档将介绍防爆电气设备的相关标准,并对其内容进行解读和说明。
2. 国际标准2.1 IEC标准国际电工委员会(International Electrotechnical Commission,简称IEC)制定了众多与防爆电气设备相关的标准。
以下是其中一些重要的标准:•IEC 60079-0:防爆电气设备通用要求。
该标准规定了防爆电气设备的设计、制造、安全性能等方面的要求和测试方法。
•IEC 60079-1:爆炸性气体环境中的防爆电气设备 - 水平火花试验装置和实施指南。
该标准规定了防爆电气设备在爆炸性气体环境中的防护要求和水平火花试验的装置和方法。
•IEC 60079-11:爆炸性气体环境中的防爆电气设备 - 防火焊接。
该标准规定了防爆电气设备在进行防火焊接操作时的安全要求和测试方法。
2.2 NEC标准美国国家电气代码(National Electrical Code,简称NEC)也对防爆电气设备制定了一系列标准。
以下是一些典型的NEC标准:•NEC 500:危险地点使用电气设备的一般要求。
该标准规定了使用电气设备时需要考虑的危险地点、防护要求和使用条件。
•NEC 505:爆炸性危险地点的固定电气设备。
该标准规定了爆炸性危险地点中固定安装的电气设备的要求和安装方法。
•NEC 506:爆炸性危险地点的可移动电气设备。
该标准规定了爆炸性危险地点中可移动电气设备的要求和安全性能。
3. 国内标准3.1 GB标准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简称SAC)制定了一系列与防爆电气设备相关的国家标准,其中最主要的是:•GB 3836系列:爆炸性环境用电气设备。
该系列标准包括多个部分,分别规定了不同爆炸性环境中使用的电气设备的防爆要求、分类和标志、防爆结构要求等。
爆炸性粉尘环境用防爆电气设备粉尘防爆电气设备

爆炸性粉尘环境用防爆电气设备粉尘防爆电气设备标准化工作室编码[XX968T-XX89628-XJ668-XT689N]爆炸性粉尘环境用防爆电气设备粉尘防爆电气设备爆炸性粉尘环境用防爆电气设备粉尘防爆电气设备GB12476.1—90国家技术监督局1990—08—27批准1991—03—01实施第一篇概述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1.1本标准规定了粉尘防爆电气设备的通用要求、专用规定、试验方法、检验程序和标志。
1.2本标准适用于工厂爆炸性粉尘(包括纤维)环境用粉尘防爆电气设备的制造和检验。
1.3本标准不适用于无需空气中的氧即可燃烧的物质(如火药、炸药)或引火物质所形成的粉尘爆炸危险场所,也不适用于同时存在可燃性粉尘和可燃性气体的爆炸危险场所。
1.4本标准是根据限制粉尘进入电气设备外壳之内,并限制外壳表面温度的原理制订的。
本标准仅适用于外壳防护型式的电气设备。
1.5本标准未涉及的内容,还应符合其它有关标准的规定。
2引用标准GB531橡胶邵尔氏A型硬度试验方法GB1312荧光灯座与起辉器座GB1410固体电工绝缘材料绝缘电阻、体积电阻系数和表面电阻系数试验方法GB3836.3爆炸性环境用防爆电气设备增安型电气设备“e”GB4208外壳防护等级的分类GB4942.1电机外壳防护分级ZBK74003螺口式灯座技术条件3术语3.1粉尘dust能悬浮在空气中或呈堆积层的颗粒物质。
3.2粉尘conductivedust电阻系数小于10Ω·cm的粉尘。
3.3爆炸性粉尘explosivedust即使空气中氧气很少的条件下也能着火,呈悬浮状态时能产生剧烈爆炸的粉尘。
3.4可燃性粉尘combustibledust与空气中的氧起氧化放热反应而燃烧的粉尘。
3.5爆炸性粉尘混合物explosivedustmixture在大气条件下,粉尘或纤维状的易燃物质与空气混合,点燃后,燃烧将在整个范围内传播的混合物。
3.6爆炸性粉尘环境explosivedustatmosphere含有爆炸性粉尘混合物的环境。
可燃性粉尘环境危险区域的划分及防爆电气设备的选型

可燃性粉尘环境危险区域的划分及防爆电气设备的选型可燃性粉尘环境危险区坷I]a:UlJ分及盼爆电号设备硇选型宋皎(南通江山农药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南通226006)摘要:与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爆炸相比,可燃性粉尘爆炸具有易发生多次爆炸,破坏性强,容易造成人员中毒及灼伤等特点.根据可燃性粉尘混合物出现的频率和持续时间及粉尘层的厚度,可燃性粉尘环境危险区域分为2O区,21区,22区.可燃性粉尘环境用电气设备的选型主要是根据生产场所的危险区域等级和粉尘的最低着火温度来选择.关键词:粉尘;爆炸危险场所;防爆;电气设备;选型根据爆炸性物质的物态不同,爆炸危险场所分为气体爆炸危险场所和粉尘爆炸危险场所.在化工企业中,气体爆炸危险场所比较普遍,爆炸性气体混合物发生的爆炸事故也比较常见,而粉尘爆炸事故则不为多见,因而说到爆炸危险场所,不少人认为就是气体爆炸危险场所,也都知道在气体爆炸危险场所要使用防爆电气设备,而对粉尘爆炸及爆炸性粉尘环境防爆电气设备的使用则缺乏应有的认识,对粉尘防爆的相关标准还不太了解,以至于对粉尘防爆特别是粉尘防爆电气设备的使用产生了一些认识上的误区,有的认为既然是防爆电气设备,就适用于所有的爆炸性危险环境,不管是爆炸性气体环境,还是爆炸性粉尘环境,选用的都是隔爆型,本质安全型等一些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的电气设备,有的企业甚至还没有认识到粉尘爆炸的危险性,不知道在可燃性粉尘环境必须使用防爆电气设备,这些错误的认识和做法,往往会导致一些粉尘爆炸事故的发生,如1987年3月15Et哈尔滨亚麻厂亚麻粉尘爆炸事故,造成58人死亡,177人受伤,2008年1月13日云天化国际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三环分公司硫磺粉尘爆炸事故,造成7人死亡,7入重伤,25人轻伤.因此,化工企业特别是有固体粉碎,分离,除尘,干燥,清(吹)扫等工艺操作过程的企业,应充分认识粉尘爆炸的危险性,正确选用适用于可燃性粉尘环境的防爆电气设备.1粉尘爆炸的特点及危险性与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爆炸相比,粉尘爆炸具有以下特点及危险性:(1)容易发生多次爆炸.粉尘在第一次爆炸后产生的冲击波,会把沉积在设备或地面上的粉尘再次扬起,形成粉尘云,从而可能引起二次爆炸,三次爆炸.(2)粉尘爆炸压力上升较缓慢,但持续时间长,释放的能量大,因此破坏性也更强.(3)粉尘爆炸容易引起粉尘不完全燃烧,燃烧生成物中含有大量的一氧化碳,有可能造成一氧化碳中毒.(4)粉尘爆炸时,因为粉尘粒子一边燃烧一边飞散,因此很容易造成人员灼伤.(5)粉尘爆炸所需的点火能量较高.由于粉尘燃烧是一种固体燃烧,其燃烧过程比气体复杂,点燃粉尘所需的能量比气体混合物爆炸所需的能量要大得多.2可燃性粉尘环境危险区域的划分科学,合理地划分粉尘危险区域是正确选用防爆电气设备的前提,GB12476《可燃性粉尘环境用电气设备》系列标准对可燃性粉尘环境危险区域的划分作了明确的规定,根据可燃性粉尘混合物出现的频率和持续时间及粉尘层的厚度,可燃性粉尘环境分为3个区域:20区,21区,22区.粉尘危险区域是由粉尘释放源形成的,因此在划分粉尘危险区域范围时应首先确定释放源的位置及粉尘从释放源释放的可能性.粉尘释放源是指能向大气环境中释放或产生可燃性粉尘的地点或位置,分为三个级别:(1)粉尘云的连续存在:粉尘云持续存在或可能长期或短期经常出现的场所,如除尘设备,粉尘输送设备,简仓等设备内部;(2)1级释放源:在正常运行时,预计可能偶尔释放可燃性粉尘的释放源,如毗邻敞口袋灌包或倒包的位置周围;(3)2级释放源:在正常运行时,预计不可能释放可燃性粉尘,如果释放,也仅是不经常地并且是短期释放的释放源,如需要偶尔打开并且打开时间非常短的人孔,或者是存在粉尘沉淀地方的粉尘处理设备.通常来说,粉尘云连续存在的场所可划为20区,1级释放源可划为21区,2级释放源可划为22区.2.120区在正常运行过程中,可燃性粉尘连续出现或经常出现,其数量足以形成可燃性粉尘与空气混合物和/或可能形成无法控制和极厚的粉尘层的场所及容器内部.2O区范围包括爆炸性粉尘混合物长期持续地或者经常在管道,生产和处理设备内存在的区域.如果粉尘容器外部持续存在爆炸性粉尘混合物,则应划为20区,但无论是从职业卫生还是从安全生产角度来说,这种情况都是应该极力避免出现的.可能产生2O区的场所有:(1)粉尘容器内部场所;(2)贮料槽,筒仓,旋风集尘器和过滤器;(3)粉尘传送系统;(4)搅拌器,粉碎机,干燥器等.2.221区在正常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粉尘数量足以形成可燃性粉尘与空气混合物但未划入2O区的场所,该区域包括:与充入或排放粉尘点直接相邻的场所,出现粉尘层和正常操作情况下可能产生可燃浓度的可燃性粉尘与空气混合物的场所. 21区的范围包括可能出现爆炸性粉尘混合物的一些粉尘处理一CHEMICALSAFETY&ENVlRONMEN一?13?设备内部,由释放源形成的设备外部场所(一般指释放源周围1in的范围内).可能产生21区的场所有:(1)当粉尘容器内部出现爆炸性粉尘混合物时,为了操作而频繁移动或打开邻近进出门的粉尘容器外部场所;(2)当未采取防止爆炸性粉尘混合物形成的措施时,在最接近装料和卸料点,送料皮带,取样点,卡车卸载站,皮带装卸点等的粉尘容器外部场所;(3)如果粉尘堆积且由于工艺操作,粉尘层可能被扰动而形成爆炸性粉尘混合物时,粉尘容器外部场所;(4)可能出现爆炸性粉尘云(但是既不持续,也不长时间,又不经常)的粉尘容器内部场所,例如自清扫时间间隔较长的筒仓内部(如果仅偶尔装料或出料)和过滤器的积淀侧.2.322区在异常条件下,可燃性粉尘云偶尔出现并且只是短时间存在,或可燃性粉尘偶尔出现堆积,或可能存在粉尘层并且产生可燃性粉尘混合物的场所,如果不能保证排除可燃性粉尘堆积或粉尘层时,则应划为21区.可能产生22区的场所有:(1)来自集尘袋式过滤器通风口的排气口,如果一旦出现故障,可能逸出爆炸性粉尘混合物;(2)很少时间打开的设备附近场所,或根据经验高于环境压力粉尘喷出而易形成泄漏的设备附近场所;启动设备, 挠性连接可能会损坏等的附近场所;(3)装有很多粉状产品的存储袋,在操作期间,存储袋可能出现故障,引起粉尘扩散;(4)当采取了排气通风等措施防止爆炸性粉尘混合物形成时,一般划分为21区的场所可以降为22区场所.3可燃性粉尘环境用电气设备的选型3.1粉尘防爆电气设备的防爆型号介绍粉尘防爆电气设备外壳有两种不同的型式:A型和B型,这两种型式具有相同的保护水平,仅仅是外壳型式不同(A型是欧洲标准,B型是北美标准);根据设备外壳防尘结构的不同又分为尘密外壳和防尘外壳,尘密外壳能够阻止所有可见粉尘颗粒进入外壳,防尘外壳不能完全阻止粉尘进入,但其进入量不会阻碍设备安全运行,粉尘不应堆积在该外壳内易产生点燃危险的位置上.粉尘防爆电气设备的防爆标志为"DIP","DIP"表示"防粉尘点燃".设备型号格式为:以DIP开头,后面为该设备的外壳形式,所适用的危险区域级别,温度组别等,其中外壳形式为A型或B型,危险区域如上所述分为20区,21 区,22区,温度组别采用与爆炸性气体环境温度分组相同的分组方法(T1一T6),如型号为DIPA22T4的粉尘防爆电气设备,表示该设备为粉尘防爆A型,适用于22区,其温度组别为.r4(即最高表面温度不超过135~C).3.2粉尘防爆电气设备的选型可燃性粉尘环境用电气设备的选型主要是根据生产场所的危险区域等级和粉尘的最低着火温度来选择.(1)根据粉尘环境区域和粉尘类型选型首先要确认粉尘是导电性粉尘还是非导电性粉尘,然后再根据粉尘环境危险级别来选择适用的类型.若选用A型设备, 对导电性粉尘而言,20区,21区应选用的型号为DIPA20或DIPA21,22区应选用的型号为DIPA21(外壳防护等级要求为IP6x);对非导电性粉尘而言,20区,21区应选用的型号为DIP A20或DIPA21,22区应选用的型号为DIPA22或DIPA21.若?14?使用B型设备,对导电性粉尘而言,2O区,21区应选用的型号为DIPB20或DIPB21,22区应选用的型号为DIPB21;对非导电性粉尘而言,2O区,21区应选用的型号为DIPB20或DIP B21,22区应选用的型号为DIPB22或DIPB21.(2)根据粉尘点燃温度选型防止粉尘点燃的主要措施之一是限制设备外壳的最高表面温度,对于A型设备,要求其最高表面温度不超过粉尘云最低点燃温度的2/3,当存在粉尘层厚度5ram时,其最高表面温度不应超过粉尘层厚度5mm的最低点燃温度数值减去75,取两者较小值.对于B型设备,要求其最高表面温度不超过粉尘云最低点燃温度的2/3,当存在粉尘层厚度至12.5mm时,其最高表面温度不应超过粉尘层厚度为12.5mm 的最小点燃温度数值减去25,取两者较小值.设备选型时,对于2O区使用粉尘层厚度可能超过5mm的A型设备,或粉尘层厚度可能超过12.5mm的B型设备,设备允许的最高表面温度必须进一步降低,并经实验室试验验证确定.4应注意的几个问题4.1不能将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的防爆电气设备用于可燃性粉尘环境粉尘防爆电气设备的防爆原理是采用限制设备外壳的最高表面温度和采用"尘密"或"防尘"外壳来限制粉尘进入,以防止可燃性粉尘被点燃.该类设备将带电部件安装在有一定防护能力的外壳中,从而限制了粉尘进入,使引燃源与粉尘隔离来防止爆炸的产生.因此,对电气设备的外壳防护等级要求较高,如在22区导电粉尘环境中使用的A型设备,其外壳防护等级要求为IP6X,即要求不能有灰尘进入外壳内. 而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的防爆电气设备外壳防护等级要求相对较低,拿使用比较普遍的隔爆型电气设备来说,其防爆原理是把设备可能点燃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部件全部封闭在一个外壳内,其外壳能够承受通过外壳任何结合面或结构间隙渗透到外壳内部的可燃性混合物在内部爆炸而不损坏,同时外壳结构间隙可冷却火焰,降低火焰传播速度或终止加速链,使火焰或危险火焰生成物不能穿越隔爆间隙点燃外部爆炸性环境,从而达到隔爆目的,其防爆性能与外壳防护等级并无直接的关系.根据隔爆型电机的基本技术要求,其电动机主体外壳防护等级不低于IP44,也就是说仅要求能防止直径不小于1.0mm的固体物进人外壳,因此,如果将隔爆型电气设备用于可燃性粉尘环境,那么粉尘就有可能进入设备内部并堆积,这将影响电气设备的安全运行.4.2正确安装防爆电气粉尘防爆电气设备要正确安装,如不能损伤外壳和进线装置的完整及密封性能,有关通风孔道不能堵塞等.因为粉尘防爆电气设备外壳和进线装置的完整及密封性能至关重要, 若安装不当,粉尘可能吸附于壳壁,绕组及绝缘零件的表面,影响散热和降低绝缘电阻,增大电路故障,从而影响其防爆性能及安全使用.4.3并用其他安全措施选用防爆电气设备仅仅是粉尘防爆的措施之~,除正确选用防爆电气设备外,还应采取能有效预防和控制粉尘爆炸的其他措施,特别是在工艺设计上应尽可能采用本质安全防爆设计,提高生产装置的本质安全度.一一CHEMICALSAFETY&ENVlRONMEN一。
(完整word版)爆炸性环境用防爆电气设备

爆炸性环境用防爆电气设备GB 2900。
35-83Electrotechnical terminologyElectrical apparatus for explosive atmospheres本标准主要供制订防爆电气设备标准、编制技术文件、编写和翻译专业手册、教材及书刊使用。
本标准规定了爆炸性环境用防爆电气设备的专用名词术语。
与爆炸性环境用防爆电气设备有关的各类标准中使用的名词术语,必须符合GB 290 0。
1—82《电工名词术语基本名词术语》、本标准和有关电工各专业名词术语国家标准。
凡上述标准中未作规定的名词术语,可在各类标准和技术文件中给予规定。
本标准是参照国际电工委员会(IEC)的国际电工词汇(IEV)第426篇《爆炸性环境用防爆电气设备》(草案)31(IEV426)(Secretariat)123(1980年10月)制订的。
1 一般术语1.1 (爆炸性环境用)防爆电气设备electrical apparatus for explosive atmospheres按规定条件设计制造而不会引起周围混合物爆炸的电气设备。
1.2 爆炸性环境explosive atmospher含有爆炸性混合物的环境。
1。
3 爆炸性气体环境explosive gas atmosphere含有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环境.1.4 爆炸性粉尘环境含有爆炸性粉尘混合物的环境.1。
5 防爆型式type of protection为防止点燃周围爆炸性混合物而对电气设备采取各种特定的措施的型式。
1。
6 电气设备类别group of an electrical apparatus根据电气设备使用环境而划分的类别。
该类别可再划分为级别。
1。
7 最高表面温度maximum surface temperature电气设备在容许范围内的最不利条件下运行时,暴露于爆炸性混合物的任何表面的任何部分,不可能引起电气设备周围炸性混合物爆炸的最高温度。
防爆等级的划分标准.docx

一、危险物质1.危险物质的类别、级别和组别爆炸危险物质类别分为以下三类:I类:矿井甲烷;Ⅱ类:爆炸性气体、蒸气、薄雾;Ⅲ类:爆炸性粉尘、纤维。
危险物质的级别和组别是根据其性能参数来划分的。
这些性能参数包括:危险物质的闪点、燃点、引燃温度、爆炸极限、最小点燃电流比、最小引燃能量、最大试验安全间隙等。
(1)闪点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易燃液体能释放出足够的蒸气并在液面上方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点火时能发生闪燃(一闪即灭) 的最低温度。
易燃液体的闪点见6-1 。
( 2)燃点燃点是物质在空气中点火时发生燃烧,移去火源仍能继续燃烧的最低温度。
对于闪点不超过45 ℃的易燃液体,燃点仅比闪点高 1 ~5 ℃,一般只考虑闪点,不考虑燃点。
对于闪点比较高的可燃液体和可燃固体,闪点与燃点相差较大,应用时有必要加以考虑。
(3)引燃温度引燃温度又称自燃点或自燃温度,是指在规定试验条件下,可燃物质不需要外来火源即发生燃烧的最低温度。
(4)爆炸极限爆炸极限通常是指爆炸浓度极限。
它是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气体、蒸气、薄雾或粉尘、纤维与空气形成的能够被引燃并传播火焰的浓度范围。
该范围的最低浓度称为爆炸下限、最高浓度称为爆炸上限。
( 5)最小点燃电流比最小点燃电流比(MICR) 是指在规定试验条件下,气体、蒸气、薄雾等爆炸性混合物的最小点燃电流与甲烷爆炸性混合物的最小点燃电流之比。
( 6)最小引燃能量最小引燃能量是指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能使爆炸性混合物燃爆所需最小电火花的能量。
如果引燃源的能量低于这个临界值,一般不会着火。
( 7)最大试验安全间隙最大试验安全间隙(MESG),是衡量爆炸性物品传爆能力的性能参数,是指在规定试验条件下,两个经间隙长为25mm连通的容器,一个容器内燃爆时不致引起另一个容器内燃爆的最大连通间隙。
2、危险物质分组和分级举例气体、蒸气危险物质分组、分级举例见表爆炸性气体的分类、分级和分组表最小引燃温度 ( ℃) 及组别最大点燃T1T2T3T4T5T6类试验和安全电流级间隙MESG 比T>450300<T≤450200<T≤300135<T≤200100<T≤13585<T≤100MICGI1甲烷乙烷、丙烷、丙酮、氯苯、戊烷、己烷、苯乙烯、氯丁烷、乙醇、庚烷、葵烷、乙烯、甲苯、丙烯丁酯、乙亚硝酸乙ⅡA~~辛烷、汽油、乙醚、乙醛苯胺、甲醇、酸丁酯、乙酸酯硫化氢、环己一氧化碳、戊酯、乙酸酐烷乙酸乙酯、乙酸、丙烯ⅡB~睛二甲醚、民~用煤气、环丙烷环氧乙烷、环氧丙烷、丁二烯、乙烯异戊二烯水煤气氢、ⅡC≤≤乙炔二硫化碳硝酸乙醋焦炉煤气粉尘、纤维按其导电性和爆炸性分为ⅡA 级和Ⅲ B 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爆炸性粉尘环境用防爆电气设备粉尘防爆电气设备爆炸性粉尘环境用防爆电气设备粉尘防爆电气设备GB 12476.1—90国家技术监督局1990—08—27批准 1991—03—01实施第一篇概述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1.1 本标准规定了粉尘防爆电气设备的通用要求、专用规定、试验方法、检验程序和标志。
1.2 本标准适用于工厂爆炸性粉尘(包括纤维)环境用粉尘防爆电气设备的制造和检验。
1.3 本标准不适用于无需空气中的氧即可燃烧的物质(如火药、炸药)或引火物质所形成的粉尘爆炸危险场所,也不适用于同时存在可燃性粉尘和可燃性气体的爆炸危险场所。
1.4 本标准是根据限制粉尘进入电气设备外壳之内,并限制外壳表面温度的原理制订的。
本标准仅适用于外壳防护型式的电气设备。
1.5 本标准未涉及的内容,还应符合其它有关标准的规定。
2 引用标准GB 531 橡胶邵尔氏A型硬度试验方法GB 1312 荧光灯座与起辉器座GB 1410 固体电工绝缘材料绝缘电阻、体积电阻系数和表面电阻系数试验方法GB 3836.3 爆炸性环境用防爆电气设备增安型电气设备“e”GB 4208 外壳防护等级的分类GB 4942.1 电机外壳防护分级ZB K74 003 螺口式灯座技术条件3 术语3.1 粉尘 dust能悬浮在空气中或呈堆积层的颗粒物质。
3.2 粉尘 conductive dust电阻系数小于10Ω·cm的粉尘。
3.3 爆炸性粉尘 explosive dust即使空气中氧气很少的条件下也能着火,呈悬浮状态时能产生剧烈爆炸的粉尘。
3.4 可燃性粉尘 combustible dust与空气中的氧起氧化放热反应而燃烧的粉尘。
3.5 爆炸性粉尘混合物 explosive dust mixture在大气条件下,粉尘或纤维状的易燃物质与空气混合,点燃后,燃烧将在整个范围内传播的混合物。
3.6 爆炸性粉尘环境 explosive dust atmosphere含有爆炸性粉尘混合物的环境。
3.7 粉尘爆炸危险场所 dust explosion hazardous area爆炸性粉尘混合物出现或预期可能出现的数量达到足以要求对电气设备的结构、安装和使用采取预防措施的场所。
3.8 粉尘点燃温度 dust ignition temperature在标准规定的测试条件下,粉尘云或一定厚度的粉尘层被热表面点燃的最低温度。
3.9 外壳 enclosure包容电气设备内部电气元件或电路的整个壳体(包括门、盖、观察窗、电缆引入装置、操纵杆和轴等)。
3.10 尘密外壳 dust tight enclosure能够阻止可见粉尘进入设备内部的外壳。
3.11 防尘外壳 dust protected enclosure不能完全阻止粉尘进入设备内部,但其进入量不会妨碍设备安全运行,内部粉尘的堆积不易产生点燃危险的外壳。
3.12 (爆炸性环境用)粉尘防爆电气设备 dust ignition proof electrical apparatus for explosive atmosphere按规定条件设计制造,使用时不会引起周围粉尘爆炸性混合物爆炸的电气设备。
3.13 最高表面温度 maximum surface temperature在规定的无粉尘状态或粉尘覆盖状态下试验时,电气设备表面任何部分达到的最高温度。
3.14 允许最高表面温度 maximum permissible surface temperature 为了避免粉尘点燃,允许电气设备在运行中达到的最高表面温度。
注:允许最高表面温度取决于粉尘的种类,状态和所取的安全系数。
4 粉尘种类粉尘按其燃烧的剧烈程度分为两类:a.爆炸性粉尘:如镁、铝、铝青铜等;b.可燃性粉尘:如锌、焦炭、铁、煤、小麦、玉米、棉花、砂糖、橡胶、染料、聚乙烯、苯酚树脂等。
可燃性粉尘可分为导电粉尘和非导电粉尘。
5 粉尘的温度组别粉尘按其点燃温度分为三组,如表1。
表112.2 为保证塑料正常工作时不积聚危险静电,按34章规定的试验方法测得的塑料表面绝缘电阻值须不大于10Ω。
13.6.1.3 密封式接合面采用防尘性能优良的密封轴承。
采用该轴承时,宜在轴承,室充填润滑脂,以防止粉尘进入。
13.6.3 螺纹式接合面20.3 接线盒的结构须便于接线,并留有适合于导线弯曲半径的空间,正确连接电缆后,其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须符合GB 3836.3第5、6章的规定。
21 引入装置21.1 将电缆或导线(包括橡套电缆、铠装电缆、钢管布线)引入电气设备的引入装置不应改变电气设备的防尘性能。
21.2 引入装置须采用下列形式之一:a.密封圈式引入装置;b.浇铸固化填料密封式引入装置;c.金属密封环式引入装置。
21.3 密封圈式引入装置21.3.1 引入电缆或导线须采用压盘式(如图11、图13)或压紧螺母式(图12、图14)引入装置,并须具有防松和防止电缆拔脱的措施。
21.3.2 固定式电气设备的接线盒壳体与连通节可分为两个部件制造,但接合面必须符合13.6条或13.7条的规定。
21.3.3 引入橡套电缆时,压盘或压紧螺母的电缆入口处须制成喇叭口状,其内缘应平滑。
21.3.4 引入高压电缆时(额定电压不低于3kV的电缆)引入装置(或接线盒)须留有放置电缆头的空间(图13)。
图11 压盘式引入装置1—防止电缆拔脱装置;2—压盘;3—金属垫圈;4—钢质堵板;5—密封圈;6—连通节a.适用于公称外径不大于20毫米电缆 b.适用于公称外径不大于30毫米电缆图12 压紧螺母式引入装置1—压紧螺母;2—金属垫圈;3—钢质堵板;4—密封圈;5—防止电缆拔脱及防松装置;6—连通节;7—接线盒图13 高压电缆引入装置1—连通节;2—金属垫圈;3—密封圈;4—压盘;5—铅皮和铠装接地21.3.5 钢管布线引入装置的压盘或压紧螺母与布线钢管或挠性连接管的连接,须制成螺纹连接方式(图14)。
螺纹旋合长度须不小于6倍螺距。
图14 钢管布线引入装置1—压紧螺母;2—金属垫圈;3—密封圈;4—连通节;5—接线盒21.3.6 密封圈须采用邵尔氏硬度45~55度的橡胶制造,橡胶材料须能承受第32章规定的老化试验。
为配合不同外径的电缆,允许在密封圈上切割同心槽。
密封圈尺寸须符合图15、图16的规定。
1—连通节;2—固化密封填料;3—电缆;4—防止电缆拔脱装置21.4.2 浇铸固化密封填料须符合下列要求:a.填料应是不燃性或难燃性材料;b.不须加热即可填充;c.填充后,在常温短时间内即可固化;d.固化后,不产生影响防尘性能的裂纹,且软化温度不低于95℃;e.不会对电缆护套产生不良影响。
21.4.3 浇铸固化密封填料的填充深度须大于电缆引入口孔径的1.5倍,最小为40mm,并应有表示所需填充量的标记。
21.5 金属密封环式引入装置21.5.1 引入电缆须为金属护套电缆(图18)。
图18 金属密封环式引入装置1—金属护套电缆;2—螺母;3—套筒;4—端部固定套管;5—导体;6—绝缘套管;7—绝缘填料;9—金属密封环21.5.2 贯通引入装置的电缆表面应清洁干燥,对涂有防腐层者,应将防腐层清除干净后再敷设。
21.5.3 引入装置须能承受第33章规定的夹紧试验。
22 接地22.1 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和铠装电缆的接线盒,须设有外接地螺栓,并标志接地符号“±”。
携带式和移动式电气设备,可不设外接地螺栓,但必须采用有接地芯线的电缆。
22.2 电气设备接线盒内部(当采用直接引入方式时,则在主空腔内)须设有专用的内接地螺栓,并标志接地符号“±”。
但电机车上的电气设备和电压不高于36V的电气设备除外。
22.3 内接地螺栓的直径须符合下列规定:a.当导电芯线截面积不大于35mm时,应与接线螺栓直径相同;b.当导电芯线截面积大于35mm时,应不小于连接导电芯线截面之半的螺栓直径,但至少等于连接35mm芯线的螺栓直径。
22.4 外接地螺栓的规格须符合下列规定:a.功率大于10kW的设备,不小于M 12;b.功率大于5kW至10kW的设备,不小于M10;c.功率大于250W至5kW的设备,不小于M 8;d.功率不大于250W,且电流不大于5A的设备,不小于M 6;e.对仪器仪表,外接地螺栓能压紧接地芯线即可。
22.5 接地螺栓及垫圈应采用不锈材料制造,或进行电镀等防锈处理。
第三篇专用规定23 电动机23.1 外扇冷电动机通风孔的防护等级须不低于下列要求:a.进风端:IP 20b.出风端:IP 10风扇罩须光滑无毛刺。
23.2 立式电动机,外物不得垂直落入通风孔。
23.3 风扇、风扇罩、隔板须有足够的机械强度,并保证可靠固定,在其承受第30章的试验后,静止与活动部件不得相互碰撞和摩擦。
23.4 在正常工作状态下,风扇距风扇罩、隔板及其紧固件的间距须不小于风扇直径的1%,可不必大于5mm,但最小为1mm。
23.5 风扇如采用轻合金制成,则含镁量须不大于0.5%。
23.6 风扇如采用塑料材质,则按第34章规定的方法测得的电阻须不大于10Ω。
当风扇的圆周速度低于50m/s时,可不按此规定。
24 变压器24.1 变压器的高压线圈与低压线圈之间须设屏蔽层。
但低压侧接地的仪表用互感器及一次侧为800V以下,容量小于3kV.A的电源变压器除外。
24.2 油浸式变压器,其油箱必须采用尘密外壳。
25 断路器装仔外壳内的断路器应降低容量使用,并将实际的允许断容量标注在外壳的铭牌上。
26 隔离开关26.1 隔离开关三相触头应能同时分、合。
26.2 隔离开关的分合状态应能通过信号灯或操作手柄的位置识别。
26.3 隔离开关应与主电器开关联锁,以保证隔离开关实现无负荷分、合。
27 控制器控制器的操作手柄如为可拆卸结构时,须保证在停止位置上才可拆卸,且不影响防尘性能。
28 插销28.1 插销的插头与插座及其插合后的结构均须符合第6章的规定。
28.2 插座内应设置联锁开关,并通过可靠的机械联锁保证实现先断电,后插拔的要求。
28.3 联锁开关的通、断状态,在插销的外壳上应有耐久、清晰的机械指示。
28.4 须有接触良好的接地保护极,并能保证它先于电源插头接通,后于电源插头拔脱。
28.5 电源插头与插座的电接触须可靠,并保证一定的插拔力。
28.6 插座须具备插头拔脱后的防尘装置。
29 灯具灯具包括白炽灯、汞灯、荧光灯和钠灯为光源的固定式照明灯具(以下简称固定式灯具),光源功率为200W以下的移动式白炽灯光源的照明灯具(以下简称移动式灯具),光源功率为15W以下的白炽灯光源的信号指示灯具(以下简称指示灯具)和内部装有干电池或蓄电池的携带式照明灯具(以下简称携带式灯具)。
29.1 一般要求29.1.1 结构29.1.1.1 灯具的外壳须符合第6章的规定,但移动式灯具和携带式灯具只限采用尘密外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