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政治唯物论一轮复习资料
山西省运城市临猗中学高三政治一轮复习 唯物论复习课件

获得意识的途径、意识的作用
易混观点辨析
之一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和“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范畴 不同 内容 有别
前者:是哲学史的总结,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后者: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命题
6.运动和物质的关系
• 原理: 运动和物质之间是不可分割的 (l)物质是运动的物 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2)运动是物质的 运动,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 方法论:坚持二者的联系,反对离开物质谈运动或离开运 动谈物质的错误做法。 • 反对错误倾向:离开物质谈运动或离开运动谈物质
注意区分易错点
4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促进作用,错误意识对事物发展 起着阻碍作用。〖方法论〗处理好主客观关系,既要做 到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又要重视正确意识的反作用。 〖错误倾向〗反对机械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观点。
5.尊重客观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关系
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
B.意识和物质是相互依赖的 C.意识起源于人脑,是人脑的产物
D.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
A
D.意识的内容是主观的,形式是客观的
C
4、人们为了生存, 在无水或缺水的地方可以建 水库、开运河、利用地下水等。这说明a
A、 人的意识具有能动性,可以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B、 人的意识可以直接引起客观事物的变化 C、 自然界的一些变化是依赖于人的意识的 D、 人的需要是人们利用自然物的基本前提
A
5、“意识是物质的产物,意识是人脑的机 能,意识是物质的反映。”对此理解正确 的有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政治唯物论的原理及方法论

2019高考政治一轮复习:政治唯物论的原理及方法论一、辩证唯物论1、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方法论:①想问题、办事情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②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意识。
2、规律的客观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辨证关系原理:规律是客观的,它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规律制约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另一方面,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
方法论:发挥主观能动性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
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改变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变害为利。
二、唯物辩证法(一)联系的观点1、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原理: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其中没有任何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
事物的联系又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人们不能否认和割断事物之间的客观联系,也不能主观臆造联系。
方法论: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认识和把握事物的真实联系,具体分析事物之间的联系,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改变条件创造条件),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2、因果联系原理: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既是先行后续的关系,又是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原因总是伴随一定的结果,结果总是由一定的原因引起的;任何事物都处于因果联系的连接之中,因果联系是普遍存在的,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方法论:①承认因果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进行科学研究的前提;②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才能提高人们实践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
3、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原理:整体处于统帅的决定地位,部分从属于整体,整体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到部分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整体功能的形成离不开部分原有的功能,部分制约整体,甚至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的性能状态会对整体的性能状态起决定作用。
方法论:①要树立全局观念,办事情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②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第二讲 辩证唯物主义-2023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课件(人教版)

链接高考
物质意识辩证关系
(2022全国乙卷)习近平强调,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
、尊重劳动。某小学根据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自2009年建校起就创办“开心农场”
,开启“新劳动教育”试验,先后开发出“农事劳作”“创意劳动”和“美好生活”3个课程群
√ ,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劳动能力和劳动观念,学校依据二十四节气开设劳动课程
③发展:人类社会的发展有其客观规律 3、意识: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 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
【总结】世界的物质性原理 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三)物质是运动的 1.运动概念: 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2、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①强调运动: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 存在方式。离开运动谈物质会导致形而上学 ②强调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离开物 质谈运动会导致唯心主义。
重难突破 ——物质、意识辩证关系
原理
方法论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的 反映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对 重视意识的作用、精神的力量,树
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 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
对事物发展起阻碍作用
想意识
重难突破 ——一切从实际出发
含义
怎样 做到
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 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作为我们行 动的依据 ①做事情要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尊重客观规律 ②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 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③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 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④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 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高三政治复习提纲哲学

高三政治复习提纲哲学高三政治复习提纲哲学(一)唯物论(5个)★一、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及方法论(辨证唯物论)1、〖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2、〖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二、意识能动作用原理及方法论(辨证唯物论)1、〖原理〗(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①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改造世界。
正确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错误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②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2、〖方法论〗:要求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三、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辨证唯物论)(1)〖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促进作用,错误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着阻碍作用。
(2)〖方法论〗:一方面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另一方面,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四、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辨证唯物论)1、〖原理内容〗: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
2、〖方法论〗: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五、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辨证唯物论)(1)〖原理内容〗:】: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但人在规律面前又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2)〖方法论〗: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唯物论原理应用举例+课件-2025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结合议题背景,完成下列要求: 在这个重要节点,召开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谈到
攻坚克难,习近平总书记有感而发: “信心赛黄金。只要有信心,未来可期。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
新征程中,东北一定能够重振雄风、再创佳绩。” “当然我们也不要一味地追求奇迹,还是要怀平常心,把握住
自己的历史定位。不要出那种带有极端性的、情绪性的举动,病急 乱投医。那些做法毫无益处。”
作”“创意劳动”和“美好生活”3个课程群,墙养学生的劳动习 该小学根据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开
惯、劳动能力和劳动观念,学校依据二十四节气开设劳动课程:立 展“新劳动教育”,是从客观实际
春时,来到开心农场寻找春天;立夏时,参加学校举办的收获节, 出发,遵循了教育规律;(要坚持
摘蚕豆、剥蚕豆、吃蚕豆;立秋时,整地施肥种萝卜;小雪时,测量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①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要 求我们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 主观能动性相结合。开发者根 据电磁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 形式,科学设计,发明了磁化 搅拌杯。 ②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 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 性和主动创造性;人能够能动地 改造世界,创造出符合人的目 的的客观事物。磁化搅拌杯克 服了传统水杯的弊端,实现了 对传统水杯的发展和创新,满 足了人们的需要。 ③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 切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开发者坚持问题导向,弥补了 传统水杯的短板。
美广西”品牌的发展目标,坚持文旅融合,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 发展思路,深入挖掘文化底蕴,讲好广西故事,推动文化和旅游各 领域、多方位、全链条深度融合。持续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将广 西的秀美山水、民族风情、历史人文与时代发展需求有机结合,打 造出“桂林山水”“浪漫北部湾”“壮美边关”“长寿广西”“刘 三姐文化”“壮族三月三”六大文旅品牌,以经典、精品文旅景观 为牵引,优化精品线路,实现“串珠成链”,提升文化旅游格调品 位。积极构建覆盖全媒体、宽渠道的旅游推广网络,深化国内国际 旅游合作,不断提升广西文旅竞争力吸引力。随着越来越多游客打 卡广西,“秀甲天下 壮美广西”品牌越来越响亮。 (1)结合材料,运用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秀甲天下 壮美广西”品牌越来越响亮的原因。(10分)
政治:高三总复习提纲-哲学常识唯物论(旧人教版)

政治:高三总复习提纲-哲学常识唯物论(旧人教版)政治:高三总复习提纲-哲学常识唯物论(旧人教版)1.世界本原是物质的(理解)一、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1.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2.人类产生之后,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也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二、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1.社会是客观世界发展的必然结果。
2.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客观的。
3.支配社会发展的规律是客观的。
总之,整个世界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2.物质和意识关系(理解)?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一:物质决定意识: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人脑这一物质器官特有的机能,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二: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能够推动人的实践活动顺利开展,从而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歪曲地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入歧途,阻碍事物的发展。
3.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理解)(1)正确的思想意识与错误的思想意识都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2)无论是人的具体感觉还是人的抽象思维,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3)无论是人们对现状的感受与认识,还是人们对过去的思考和总结,以至人们对未来的预测,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总之,任何意识都根源于物质,其内容归根到底来自于客观事物,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4.对同一事物有不同反映的根源(理解)产生正确认识与错误认识的主观原因:(l)立场不同。
(2)世界观不同,人生观不同,思维方法不同。
(3)知识构成不同。
5.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理解)物质和意识哪个是世界的本原,即那个是第一性,哪个是第二性,对这个题的不同回答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
政治高考一轮唯物论复习

1、物质的概念
无论人们是否感受 到,物质都是客观存 在的,不由意识决定, 在人的意识之外,具 有客观性。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 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让我们看看周围的世界:
在自然界中,既有看得见摸得着山川湖海,荒漠、 高原、,也有许多我们看不见、摸不着却又真实地存在着 的事物和现象,如空气、磁场、超声波、紫外线等; 在人类社会中,有我们经常看到的公路、桥梁、铁 路、火车、汽车等等,也有阶级,社会制度、国际关系、 人际关系等看不到却又实实在在存在的事物。 无论他们看的见看不见,他们都是一种物质现象。都 客观的存在着,这些存在我们可能看不见,但有些我们 能感觉得到,能检测得到。物质不等于看得见摸得着的 东西
主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
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 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 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 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存在就是被感知
“物是观念的集合”
英国哲学家:
贝克莱
只要闭上眼睛,世 界上就没有什么悬 崖
主观唯心主义
王守仁(明) “心外无物”
主观唯心主义
先生游南镇,一友指岩中花树 问曰: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 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 我心亦何相关? 先生曰:你未看此花时,此花 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 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 便如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辩证唯物主义
4、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5、宇宙是一团永恒的活火,在一定的方寸上燃烧, 在一定的方寸土熄灭 。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6、气者,理之依也。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的两个基本形态:
高考政治复习要点:唯物论

高考政治复习要点:唯物论高考政治复习要点:唯物论一、唯物论(辩证唯物论)1.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世界的物质性原理)(1)原理: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
(2)方法论:这要求我们看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反对从主观出发,反对“上帝创世说”。
2.自然界的物质性原理(1)原理:自然界是物质的,它的产生、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
(2)方法论:①人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同时,应当尊重、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②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我们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
3.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1)原理:①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一旦违背客观规律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②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但是人在客观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无力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为人类造福。
(2)方法论:①人必须遵循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②人还要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为人类造福;③要把尊重客观规律性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4.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1)原理:①世界是物质的,物质决定意识;②意识具有能动性,对物质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2)方法论:①我们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使主观符合客观;②充分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
5.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原理(1)原理:①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规律的存在与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是不可违抗的;②人在客观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改造客观世界为人类造福。
③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离不开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发挥主观能动性,也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政治唯物论一轮复习资料
高三政治唯物论一轮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物质;自然界、社会的存在及其发展是客观的;人们改造自然、变革社会的活动要以承认自然、社会的客观性为前提。
(2)人的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意识;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不同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着不同的反作用;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
(3)人具有主观能动性
客观规律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了解国情,立足国情。
(4)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一切从实际出发是人们正确认识世界、有效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点;从实际出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注:考点中要注意的问题
1、注意哲学上的物质概念与物质的具体形态、以及物理化学上的物质的区别。
2、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运动。
两者是不同的,前者是区别于意识而言的唯一特性。
后者是指物质具有的属性中最根本的是运动。
3、世界的本原是物质,这揭示了世界的来原。
世界的本质是物质,这揭示了世界的共同属性和本质特征。
物质第一性,是相对意
识第二性而言的。
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揭示的是物质决定意识。
4、意识的能动作用,首先表现在人的意识能正确反映客观世界,其次集中表现在意识能反作用客观事物。
前者不排斥意识对物质的
反映有错误的方面,但强调能正确反映,要求人类不断探索,追求
真理。
后者在前者的`基础上得出两方面: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
5、物质决定意识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哲学理论依据。
从实际出
发简单地说就是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从物质出发,就是路线方
针政策和理论与客观存在的事实相一致。
因此要反对从主观出发。
6、从实际出发要实事求是。
但从实际出发与实事求是又不是等
同的。
前者的理论前提是物质决定意识,后者的理论前提是按规律
办事。
7、规律的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是唯物论、辩证法和认识论
的统一。
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必须以遵循客观规律为前提,不能
违背客观规律。
尊重客观规律必须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承认规律
的客观性为前提,这是坚持这一问题中的唯物论,实事求是,与时
俱进,在变化发展中把握规律,体现了这一问题的辩证法,在认识
过程中不断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又体现了认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