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科学学报》对稿件各部分内容的要求

合集下载

环境工程学报稿件格式规范2019年3月7日修订版

环境工程学报稿件格式规范2019年3月7日修订版

《环境工程学报》稿件格式规范(2019年3月7日修订版)1 题名1)题名是以最恰当、最简明的词语反映论文中最重要的特定内容的逻辑组合,语义应完整、规范,要符合编制题录、索引和检索的有关原则,并有助于选定关键词。

题名应避免使用不常见的缩略词、字符、代号和公式等。

题名一般不宜超过20字。

外文题名一般不宜超过10个实词。

2)建议中文题名中不要出现“×××研究”的字样;建议英文题名不要出现“Study on ×××”的字样,英文题名仅首词的首字母大写(专有名词除外)。

2 署名正式的汉语人名由姓和名2个部分组成。

姓和名分写,姓前名后,姓的字母全大写,姓名之间用逗号分开。

示例:孙小五,张三;SUN Xiaowu,ZHANG San。

署名作者全部列出(第一作者为学生时,将导师标注为通信作者)。

署名作者排于题名之下,左对齐排列。

作者工作单位的中英文要完全对应。

工作单位要写二级学院等,要求写全称。

示例:“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不可简写为“中科院生态中心”。

3 摘要1)采用报道性摘要,用来报道作者的主要研究成果,向读者提供论文中全部创新内容和尽可能多的定量或定性的信息,完整、简明地概括研究的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一般在200~300字。

2)摘要力求简短精炼,明确具体,避免使用笼统、空泛的词语。

3)摘要中一般不用数学式、化学方程式和结构式,不用图表,以及非公知公认的符号和术语,也不用图、表、公式和参考文献的序号。

原则上不用引文。

4)按照实验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的逻辑顺序书写。

4 关键词1)关键词要能准确反映文章的主题,方便检索。

2)关键词是从题名、摘要和正文中选出来的,一般为3~8个。

5篇首页脚注篇首页脚注部分标“基金项目”“收稿日期”“录用日期”“第一作者”及“通信作者”等。

其中“基金项目”标明项目来源和项目批准号,2个或2个以上的项目来源之间用分号“;”隔开,项目批准号用圆括号“( )”括起。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的投稿要求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的投稿要求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的投稿要求农业环境科学学报的投稿要求农业环境科学学报作为农业科学领域的重要学术期刊,对投稿论文的要求非常严格。

为了确保投稿的质量和学术水平,以下是本刊对投稿论文的具体要求:1. 研究目的和意义:论文应明确表述研究目的和研究问题的科学性和实际意义。

2. 文献综述:论文应对相关领域的前沿研究进行充分的文献综述和评述,准确介绍研究背景和研究进展。

3. 研究方法:论文应明确描述研究所采用的科学研究方法和实验设计,确保研究方法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4. 数据分析和结果:论文应准确描述实验结果,使用科学的数据分析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定量或定性分析,并对分析结果进行合理的讨论和解释。

5. 结论和启示:论文应对研究结果进行客观评价和总结,提出有价值的结论和启示,并指出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和重点。

6. 写作规范:论文应符合学术写作的规范,包括语言准确、格式规范、篇幅适宜等。

7. 创新性和科学性:论文应具备创新性和科学性,具有一定的学术新颖性和学术价值。

8. 文献引用:论文应准确引用文献,对前人的工作进行正确的引用和致谢。

9. 图表和附录:论文中所包含的图表应清晰、准确地展示实验结果,附录应包含必要的辅助材料。

在投稿过程中,请作者遵循以上要求进行文稿的撰写和整理。

希望作者们能够充分理解和重视这些要求,努力提升论文质量和学术影响力,为农业科学领域的发展和进步做出贡献。

在审稿和编辑的过程中,农业环境科学学报将严格按照学术规范进行评审,力求公正、客观、严谨,对优秀的论文将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推荐,为作者提供更多的展示和发表机会。

希望广大作者们积极参与投稿,并共同努力推动农业环境科学研究的发展,为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做出积极贡献!。

《环境科学》格式要求

《环境科学》格式要求

《环境科学》改稿格式要求1. 修改稿采用A4纸,正文用5号宋体激光打印,文章各级标题左顶格。

2. 修改稿结构请依次按以下形式组织:①题名:(二号黑体);论文题名要简练并准确反映文章内容,一般不超过20字,题名中应包含关键词,少用或不用副标题。

英文题名实词首字母应大写。

②作者姓名:(小四宋体);多位作者署名之间应以逗号分隔,通讯联系人用“*”号标注。

如第一作者为通讯联系人则不用“*”号标注。

③作者工作单位、城市、邮政编码:(小五宋体)。

应包括单位全称、所在城市名及邮政编码;单位名称与省市名之间应以逗号“,”分隔,整个数据项用圆括号括起。

示例如下: 韩英会1,2,3,王鸿1*,李康2,刘民3 (1.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北京 100085;2.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 100039;3.东北电力集团公司,沈阳 110006)④摘要:中文摘要不少于300字,以第3人称写。

摘要内容包括研究工作的目的、方法、结果(包括主要数据)和结论,重点是结果和结论。

(摘要二字用小五黑体,内容用小五宋体)。

⑤关键词:关键词5~8个,一般不少于5个。

应尽量使用主题词,应避免将词组作为关键词。

(关键词三字用小五黑体,内容用小五宋体,用“;”隔开)。

⑥中图分类号:请按北京图书馆出版社《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四版)中的分类,确定论文的类别。

(若有困难,由编辑确定);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由编辑确定),以上三项标题为六号黑体,内容为六号宋体。

⑦英文题名(字号12P ),作者姓名的英译文(10P):中国作者姓名的汉语拼音采用如下写法:姓前名后,中间为空格。

姓氏的全部字母均大写,复姓应连写。

名字的首字母大写,双名中间加连字符;名字不缩写。

外国作者的姓名写法遵从国际惯例。

示例如下: ZHANG Ying (张颖),WANG Xi-lian (王锡联),ZHUGE Hua (诸葛华) 作者单位的英译文(9P),应在城市名及邮编之后加列国名,其间以逗号“,”分隔。

《环境科学学报》论文写作格式要求

《环境科学学报》论文写作格式要求

《环境科学学报》论文写作格式要求
佚名
【期刊名称】《环境科学学报》
【年(卷),期】2005(25)11
【摘要】1.标题和序号:按国家新闻出版行业标准CY/T35-2001(《科技文献的章节编号方法》)规定,论文正文部分按层次列标题。

标题序号为3级
(1→1.1→1.1.1),3级以下不设标题,可采用序号或字母列出顺序。

标题务求简练,并避免“有序号,无标题”现象。

【总页数】1页(P1564-1564)
【关键词】写作格式;环境科学;论文;学报;编号方法;科技文献;行业标准;新闻出版;标题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350;H152.3
【相关文献】
1.《生态毒理学报》论文写作格式要求 [J],
2.《生态毒理学报》论文写作格式要求 [J],
3.《河南科技学院学报》科技论文写作格式及要求 [J],
4.《环境科学学报》论文写作格式要求 [J],
5.《环境科学学报》论文写作格式要求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环境工程学报》作者投稿规范(2016-04-07)

《环境工程学报》作者投稿规范(2016-04-07)

《环境工程学报》作者投稿规范(2016年4月7日)1 文章题名要求1)题名是以最恰当、最简明的词语反映论文中最重要的特定内容的逻辑组合。

题名所用每一词语必须考虑到有助于选定关键词和编制题录、索引等二次文献可以提供检索的特定使用信息。

题名应避免使用不常见的缩略词、首字母缩写字、字符、代号和公式等。

题名一般不宜超过20字。

外文题名一般不宜超过10个实词。

2)建议中文题名中不要出现“×××研究”的字样;建议英文题名不要出现“Study on ×××”的字样,英文题名仅首词的首字母大写(专有名词除外)。

2 作者署名正式的汉语人名由姓和名2个部分组成。

姓和名分写,姓前名后,姓的字母全大写,姓名之间用空格分开。

示例:孙小五,SUN Xiaowu。

署名作者全部列出(第一作者为学生时,将导师标注为通信作者)。

署名作者排于题名之下居中位置。

作者工作单位的中英文要完全对应。

工作单位要写二级学院等,要求写全称。

如:“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不可简写为“中科院生态中心”。

3 中文摘要1)采用报道性摘要,用来报道作者的主要研究成果,向读者提供论文中全部创新内容和尽可能多的定量或定性的信息,完整、简明地概括研究的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篇幅一般在200~300字。

2)摘要力求简短精炼,明确具体,避免使用笼统、空泛的词语。

3)摘要中一般不用数学式、化学方程式和结构式,不用图表,以及非公知公认的符号和术语,也不用图、表、公式和参考文献的序号。

原则上不用引文。

4)按照实验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的逻辑顺序书写。

4 关键词1)关键词要能准确反映文章的主题,方便检索。

2)关键词是从题名、摘要和正文中选出来的,一般为5~8个。

5 篇首页脚注1)篇首页脚注部分标“基金项目”“收稿日期”“修订日期”“第一作者简介”及“通讯联系人”等字样。

其中“基金项目”标明项目来源和项目编号,2个或2个以上的项目来源之间用分号“;”隔开,项目编号用圆括号“( )”括起。

环境科学论文要求

环境科学论文要求

《环境科学》稿件写作要求《环境科学》稿件各部分的排列顺序为:中文题名,中文作者及单位,中文摘要及关键词,英文题名,英文作者及单位,英文摘要与关键词,正文(一般包括引言,1材料与方法,2结果与分析,3讨论,4结论),致谢,参考文献。

请在中文摘要及关键词下给出以下内容: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题名论文题名应简明、具体、确切、概括文章内容,为方便检索系统收录,一般不超过20个字;题名中应包含关键词,少用或不用副标题;应避免使用不常见的缩略词、首字母缩写字、字符、代号和公式等。

作者姓名与单位文章的署名人及单位应是对文章全部或部分内容做出主要贡献并能对文章内容负责的人和单位。

多作者署名的文章应注明通讯联系人。

通讯联系人用“*”号标注。

如第一作者为通讯联系人则不用“*”号标注。

作者姓名与单位应中英文对照,分别排在中英文文题之下。

姓氏的全部字母均大写,复姓应连写。

名字的首字母大写,双名中间加连字符;名字不缩写。

外国作者的姓名写法遵从国际惯例。

作者的工作单位,均应包括单位标准全称、所在城市名及邮政编码,单位名称与省市之间应以逗号“,”分隔,整个数据项用圆括号“()”括起。

多作者的工作单位名称之前加与作者姓名序号相同的数字序号,各工作单位之间连排时以分号“;”分隔。

作者工作单位的英译文还应在邮编之后加“,China”。

示例:王志刚1,陈向东2,诸葛英3(1. 清华大学热能工程系,北京100084;2. 西安交通大学太阳能研究所,西安710049; 3. 上海交通大学能源工程系,上海200030 )WANG Zhi-gang1, CHEN Xiang-dong2, ZHUGE Ying3(1. Department of Thermal Engineering, Tsinghua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4, China; 2. Institute of Solar Energy,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Xi’an 710049, China; 3. Department of Power & Energy Engineering,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30, China )摘要摘要须准确反映论文的实质性内容。

环境科学学报文献格式

环境科学学报文献格式

1、投稿时务请填写投稿者详细准确邮政地址,邮编,手机,固定电话,电子邮箱。

关于稿件的重要信息除作者可在网站查询外,我刊还将通过电子邮件通知作者。

2、本系统不接受作者、文题完全重复的投稿。

如果退稿后重投,请在投稿界面的稿件类型中选择“退后重投稿”,并及时电话通知我刊。

3、特别提示:鉴于我刊来稿量较大,请作者投稿前仔细修改文章。

并由通讯作者把关确认文章格式与我刊规定相符;全文学术观点和文字表达无误;数据及图表正确无误;名词术语规范;统计学处理正确;法定计量单位正确;参考文献与原文逐一核对并按本刊的规范编排准确无误。

对格式与我刊不符的来稿,我刊将直接退稿,作者需重新修改文章格式直至完全符合后再投稿(往复修改会耽误文章审稿和发表时间,请确认已经完全符合投稿要求,格式与我刊发表文章完全一致再投稿。

请仔细阅读以下《环境科学》稿件写作要求,确认已完全理解并遵照执行。

)4、投稿文件超过2M的作者必读《环境科学》稿件写作要求《环境科学》稿件各部分的排列顺序为:中文题名,中文作者及单位,中文摘要及关键词,英文题名,英文作者及单位,英文摘要与关键词,正文(一般包括引言,1材料与方法,2结果与分析,3讨论,4结论),致谢,参考文献。

请在中文摘要及关键词下给出以下内容: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题名论文题名应简明、具体、确切、概括文章内容,为方便检索系统收录,一般不超过20个字;题名中应包含关键词,少用或不用副标题;应避免使用不常见的缩略词、首字母缩写字、字符、代号和公式等。

作者姓名与单位文章的署名人及单位应是对文章全部或部分内容做出主要贡献并能对文章内容负责的人和单位。

多作者署名的文章应注明通讯联系人。

通讯联系人用“*”号标注。

如第一作者为通讯联系人则不用“*”号标注。

作者姓名与单位应中英文对照,分别排在中英文文题之下。

姓氏的全部字母均大写,复姓应连写。

名字的首字母大写,双名中间加连字符;名字不缩写。

外国作者的姓名写法遵从国际惯例。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文章要求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文章要求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文章要求关于〈农业环境科学学报〉的一些想法一、对学报的初步印象哎呀,说起这农业环境科学学报呢,感觉好高大上呀。

它就像是一个装满了各种农业环境知识宝藏的大盒子。

里面的内容肯定都是跟咱们农业环境相关的超有趣的研究啦、发现啦什么的。

我就想象着,每一篇文章都是一个小窗口,透过这个窗口能看到不同的农业环境故事呢。

二、风格上的期待1. 口语化的魅力我觉得呀,要是里面的文章都能像朋友之间聊天那样就好了。

不要那些文绉绉的大词,就用咱平常说话的词儿。

比如说,不要写“此现象的产生乃由于诸多因素”,直接说“这个现象是好多原因造成的”。

这样读起来就很轻松,就像听朋友在身边唠嗑一样。

2. 情感的融入文章要是能有点情感就更好啦。

比如研究一个地方的农业土壤污染改善的文章,作者可以表达一下对这片土地的热爱,还有看到改善后的那种喜悦。

就像“我在这片土地上长大,看到它被污染我可心疼了,现在它慢慢变好,我可太高兴了”这样。

三、内容方面的设想1. 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对于学报里的研究内容呢,我希望它既能有深度又有广度。

深度就是在一个小的农业环境问题上,能挖得很深,像研究某种新型农药对土壤微生物的长期影响,要详细到具体的微生物种类的变化。

广度呢,就是能涵盖农业环境的各个方面,从土壤、水到空气,从农田到养殖场。

2. 案例的丰富性多来点实际的案例呀。

比如说某个山区通过某种生态农业模式成功改善了当地的农业环境,把这个过程详细地写出来。

从最开始的环境问题是什么样的,到怎么想到这个模式的,中间遇到了什么困难,最后怎么解决的,都写清楚。

四、格式的建议1. 小标题的运用可以多来点小标题。

这样文章看起来就很有条理。

比如一篇讲农业水污染治理的文章,可以有“水污染的现状”“治理的尝试”“未来的展望”这样的小标题。

每个小标题下面的内容就围绕着这个主题来写。

2. 图片和图表的辅助要是能配上一些图片或者图表就更棒了。

比如说讲农业土壤结构变化的文章,来个土壤剖面图的图片,或者不同时期土壤成分比例变化的图表,这样我们读者就能更直观地理解文章内容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科学学报》对稿件各部分内容的要
1.论文题名:论文题名要简练并明确反映论文内容,一般在20~25字以内;
题名所用每一词语必须考虑到有助于选定关键词;应避免使用不常见的缩略词、首字母缩写字、字符、代号和公式等。

2.论文摘要:摘要应是对论文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应以第3人
称写,避免使用“本文研究了……”、“作者研究了……”等字样;摘要应以过去时态阐明研究工作的目的、实验方法或研究方法、结果和最终结论,其重点是结果和结论;摘要应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即不阅读全文也能够获得必要的信息;摘要应是一篇完整的短文,包含与论文同等数量的主要信息,供读者确定有无必要阅读全文,亦供文摘等二次文献采用;摘要应做到文字精炼、准确,避免自我评价,篇幅一般控制在500字以内;除实在无法变通外,摘要中不宜出现图、表、化学结构式以及非公知公用的符号和术语;英文摘要应与中文对应,无语言表达错误,符合英文语言习惯;为便于国际交流,英文摘要可适当详细、篇幅适当加长。

3.关键词:中英文关键词一般3~8个;应尽量使用主题词;应避免将词组作
为关键词。

4.引言:宜单列标题,标题为“引言”,无字数限制。

引言应简要说明研究
工作的目的、范围、相关领域的前人工作和知识空白、理论基础和分析,以及本研究的设想、研究方法和实验设计、预期结果和理论/工程意义等。

引言不要与摘要雷同,不要写成对摘要的注释,也不要写成研究内容或研究结果的简介。

引言中应着重论述本研究的创新点,一般教科书中已有的知识,在引言中不必赘述。

摘要行文要有根有据,要提供必要的引文出处,以便于评审专家审核。

5.正文:正文部分应明确阐述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明确交待所用
实验方法与实验材料、实验仪器和实验条件。

对于以收集和处理已有数据资料为主的论文,则应详尽报告数据资料来源及其统计、处理方法、关键参数的修正及取值、计算时所用的软件等。

应准确、完整地表述所得结果,以便于同行参考(如涉及技术秘密不宜交待,则不应投稿)。

所报告的结果必须是本次实验得到的,或经过本次数据资料的收集、统计处理后获得的,不能报告文献上已发表或内部资料上已有的数据。

结果部分应单独设一节,不宜笼统放入“结果与讨论”中。

如作者认为有必要,可在报告完结果之后再设“结果分析”、“讨论”、“分析与讨论”等,但所有的分析与讨论必须围绕本次实验结果进行,不能围绕文献上的结果进行讨论,不能写成对相关文献观点的总结。

在解释或讨论实验结果/数据处理结果时,如有必要引用文献上的数据或学术观点,应给出引文。

应正确处理文字与图、表的关系,文中应避免文字叙述与图、表内容的重复,各节应先见文字后见图表,避免节标题后紧跟图或表。

6.结论:结论是本文作者通过实验或资料分析得出的最终、总体的结论,必
须明确、完整、精炼且具有条理性(最好分条叙述)。

不能将结论写成论文内容简介。

本刊要求研究论文所报道的必须是作者(或作者群体)在本次研究中所获得的原创性研究成果,不能作出没有本次实验数据支持的结论,不能引述文献上的结论或作者前次研究获得的结果。

如果导不出明确、有说服力的结论,也可以不给出结论而进行必要的讨论。

7.致谢:可在致谢部分对项目资助机构、为作者完成项目或完成本文提供过
帮助地机构或个人提出感谢。

8.参考文献表:引用他人观点、数据、图表及引用他人实验方法、公式时必
须注明出处(参考文献或注解)。

尚未公开发表的数据资料不能作为参考文献引用,只能以页下注解的形式列出出处。

因论证需要,作者已发表的内容
需纳入本文的,亦应已引文方式予以标注。

引文标注及文后参考文献表的著录格式应符合GB 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的规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