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家训经典
中国古代有名的家训

中国古代有名的家训1.《颜氏家训》: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身。
——北齐文学家颜之推2.《朱子家训》: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
——明末清初理学家、教育家朱柏庐3.《诫子书》: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4.《放翁家训》:训以宽厚恭谨,勿令与浮薄者游处。
——南宋著名诗人陆游5.《包拯家训》: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
——北宋名臣包拯6.《王阳明家训》:凡做人,在心地;心地好,是良士。
——明代著名文学家、军事家王阳明7.《诫伯禽书》:德行广大而守以恭者,荣。
——周公旦(周文王姬昌第四子),《诫伯禽书》是中国第一部家训书8.《诲学说》:玉不琢,不成器。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欧阳修9.《袁氏世范》:小人当敬远,敬而远之,免致生患。
——南宋官员、学者袁采10.《聪训斋语》:世之聪明多暗毁,愚者多福泽,盖聪明者自恃其聪明,而事事欲胜人,愚者安分守己,故人与之媲美。
——清代名臣张英11.《治家格言》: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
——清代学者朱柏庐12.《曾国藩家书》:家勤则兴,人勤则俭,永不贫贱。
——晚清名臣曾国藩13.《郑氏规范》:为家长者,当以至公无私为本,以道义处事,无论卑幼,皆当严而有恩。
——元代浦江郑氏家族14.《温公家范》:为人母者,不患不慈,患于知爱而不知教也。
——北宋史学家司马光15.《庞氏家训》:勿以小恶弃人大美,勿以小怨忘人大恩。
——清代庞尚鹏16.《钱氏家训》:利在一身勿谋也,利在天下者必谋之;利在一时固谋也,利在万世者更谋之。
——五代十国吴越国王钱镠17.《司马温公家范》:凡为家长,必谨守礼法,以御群子弟及家众。
——北宋史学家司马光18.《陆氏家训》:子弟之贤不肖,系诸父兄之教。
——南宋陆九韶19.《庭训格言》:凡人尽孝道,欲得父母之欢心者,不在衣食之奉养也。
惟持善心,行合道理,以慰父母而得其欢心,斯可谓真孝者也。
——清代康熙帝20.《姚氏家训》:凡为人子者,当以尽孝为务;为人妻者,当以从夫为务。
古代最经典的十大家风家训

古代最经典的十大家风家训
古代最经典的十大家风家训包括:
1. 周公《诫伯禽书》中提到“一饭三吐哺”,意为要谦虚恭敬,把对方奉为贤者,认真请教。
2. 诸葛亮《诫子书》中提到“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意味着要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冷静,才能实现远大的志向。
3. 司马谈《命子迁》中提到“且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
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此孝之大者”,强调了孝道的重要性,要善待父母、忠君报国和实现个人价值。
4. 颜之推《颜氏家训》中提到“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身”,意在强调培养个人能力和技能的重要性,比积累财富更重要。
5. 李世民《诫皇属》中提到“每餐一食,则念耕夫”,表达了对农民辛勤劳动的尊重和感激,要珍惜食物,不忘初心。
6. 包拯《包拯家训》中提到“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强调了廉洁自律的重要性,严格要求家族成员不得违法乱纪。
7. 欧阳修《诲学说》中提到“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强调了学习和教育的重要性,要不断琢磨自己,提高自己的素质。
8. 袁采《袁氏世范》中提到“厚于责己而薄责人”,意味着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多反思自己的过错,少指责别人的不足。
9. 朱柏庐《朱子家训》中提到“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意味着做事要有计划和准备,不要等到事情发生了才手忙脚乱。
10. 李毓秀《弟子规》中提到“凡是人,皆须爱”,强调了人与人之间要互
相关爱和尊重,无论身份地位如何。
这些家风家训对于现代社会依然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它们不仅传递了古代人们的行为准则和道德标准,也为我们树立了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
古代家规家训名言名句

古代家规家训名言名句
古代家规家训名言名句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也体现了古代思想家对于人生、家庭、社会等方面的深刻思考和洞见。
以下是一些经典的古代家规家训名言名句:
1. “家和万事兴”。
这句话出自《红楼梦》,意思是家庭和谐是一切事业的基础,只有家庭和睦,才能兴旺发达。
2. “读书是为了让人们成为有道德、有才干的人”。
这句话出自《论语》,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认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培养出有道德、有才干的人。
3.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这句话出自《道德经》,意思是只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才能成为真正的大丈夫。
4. “行百里者半九十”。
这句话出自《史记》,意思是成功的道路上,成功的百分比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你已经走了多远。
5.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这句话出自《道德经》,意思是要想实现目标,必须从脚下开始,一步一个脚印地走,才能最终达成目标。
6.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这句话出自《道德经》,意思是要想取得更大的成功,必须从小事开始,不断积累,才能逐渐达到更大的目标。
7.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这句话出自《孟子》,强调了个人的责任和义务,认为一个国家的灭亡,每个人都应该负起责任来尽力挽救。
这些古代家规家训名言名句,传递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和道德观念,不仅让我们懂得了如何做人、做事,也让我们明白了家庭、社会和国家的重要性,提醒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时刻保持谦虚、勤奋、自律的品质,才能真正实现人生的价值。
古代家规家训大全

中国古代流传下来许多经典的家规家训,以下列举其中一部分:
1.黄氏家规:孝亲敬长,人有祖宗,犹水木之有本源,不可忘也。
父母罔极之恩,同于天地。
2.朱子家训:落落三百余文,千古治家之经。
父之所贵者,慈也;子之所贵者,孝也;兄之所贵者,友也;弟之所贵者,恭也。
3.诸葛亮《诫子书》: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4.袁黄《了凡四训》:务要日日知非,日日改过;一日不知非,即一日安于自是;一日无过可改,即一日无步可进。
5.乔家大院楹联:传家有道唯存厚,处世无奇但率真。
6.张英《聪训斋语》:读书可以增长道心,为颐养第一事也。
7.曾国藩《曾文正公家书·道光二十二年十二月二十日致诸弟》: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
此三者缺一不可。
8.朱柏庐《治家格言》: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9.司马光《训俭示康》: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素为美。
这些家规家训包含了为人处世、读书治学、修身养性、勤俭持家等方面的智慧,对个人的成长和家庭的和谐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值得收藏的100句古人家训

1、不以身尊而骄人,不以德厚而矜物。
译文:不能因为身份尊贵就骄慢待人,不能因为恩德广厚就居功自傲。
2、辱人以不堪必反辱,伤人以已甚必反伤。
译文:羞辱别人,到了不堪忍受的地步,必然会使自己受到侮辱;伤害他人太深,到了超过极限的程度,激怒对方,定会自己反遭伤害。
3、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
译文:路途虽然遥远,但是只要一直走,终将会达到目的地,事情虽然很难,但是只要去用心做,那么必定会成功。
4、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译文:忧虑劳苦才可以振兴国家,图享安逸必定祸害终身。
5、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译文:自身端正,不用命令就会遵行,自身不端正,虽发命令不会听从。
6、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译文:学业可以因为勤奋而精通,但也可以因为嬉戏玩耍而荒废,做事因为反复斟酌思考而成功,但也可以因为粗心大意而失败。
7、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译文:年轻时不懂得早点勤奋学习,到老时才后悔没有读很多书。
8、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译文:坏事可以引发出好结果,好事也可以引发出坏结果。
福与祸并不是绝对的,它们相互依存,可以互相转化。
9、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
译文:喜欢一个人要能知道他的缺点,憎恶一个人要能知道他的优点。
10、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译文:爱别人的人,别人也永远爱他;尊重别人的人,别人也永远尊重他。
11、群居守口,独坐防心。
译文:与其他人在一起相处时要谨慎说话,而自己独处时要防止胡思乱想。
12、富贵贫贱,总难称意,知足即为称意。
译文:什么是富贵和贫贱,人很难称心如意的,只要内心懂得知足就是满意。
13、是非只为多开口,烦恼皆因强出头。
译文:言语过多说错话,就容易招惹是非,争强好胜欲望多,就会烦恼不断。
14、有钱常备无钱日,安乐须防病患时。
译文::有钱时要时常防备没钱的日子,健康快乐时要提防生病的时候。
15、常将有日思无日,莫把无时当有时。
译文:常常要把拥有的时候,想到没有的日子,不要在条件不好之时,当成条件优越的时候那样去浪费。
中国古代八大家训

中国古代八大家训中国古代八大家训古代8条经典家训,精辟深刻,耐人寻味。
1. 务在光前裕后,斯可矣。
语出王阳明《王守仁家训》。
为前人争光,为后人造福,就够了。
2. 遗馀不匮,自尽无多。
语出东方朔《东方诫子》。
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应当留有余地,这样可以防患于未然。
将事情都做到尽头的人,则不会有所盈余。
3. 京师少往还,凡见利处,便须思患。
语出范仲淹《与诸子及弟侄》京师最好还是能少来就少来,凡是见到有利益的事情,要多想想后面可能导致的祸患。
4. 贤者能自反,则无往而不善;不贤者不能自反,为人子则多怨,为人父则多暴。
语出袁采《世范》。
贤达的人能够自我反省,这样做事情便会有少的差错。
不贤能的人不能够反省自我,这样身为儿女就有很多的怨恨,身为父母便多暴戾。
5. 贤弟此刻在外,亦急需将笃实复还,万不可走入机巧一路,日趋日下也。
语出《曾国藩家书·沅浦九弟》。
贤弟你现在统兵在外,也要尽力恢复老实人的本色,万万不可走投机取巧的道路,以免在这条道路上越走越远。
6. 年少失,改之为贵,蘧伯玉年五十,见四十九年非,但能改之。
语出张奂《诫兄子书》。
在年少的时候有过失,如果能够改正,那边是最可贵的。
蘧伯玉在五十岁的时候,才发现四十九年以来犯下的错误,但是他能够改正。
7. 兵败而破,人皆吊之,恐惧自新,百姓爱之,诸侯皆归其所夺邑。
语出刘向《诫子歆书》。
齐顷公战败,城池被攻破的时候,人们都为他感到悲伤,他能够改过自新,人民便会拥戴他,诸侯国最终都归还了侵占齐国的城池。
8. 我不在家,儿子便是你管束。
要须长其忠厚之情,驱其残忍之性,不得以为犹子而姑纵惜也。
语出郑燮《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二书》我为官在外时,儿子就由你来管教约束,一定要注重培养他忠厚老实的品行,洗涤和驱除他性格中残忍的那一面,不可因为是侄儿就姑息放纵他不良的行为。
古代十大家训

古代十大家训中国古代十大经典家训家规,意味深长,读懂受用一生。
1. 贫不足羞,可羞是贫而无志;贱不足恶,可恶是贱而无能。
——彭玉麟贫穷并不是羞耻的事情,可羞的是贫穷却没有志向;低贱并不会让人觉得可恶,可恶的是低贱却又没有能力。
2. 古人仕学兼资,吾独驰驱军旅。
君恩既重,臣谊安辞?——卢象昇《居官日省录》古人为官时也兼及治学之道,从以不断充实自身,而我却只能整日忙碌奔波于军旅之中。
皇恩如此浩荡,作为臣子的又怎么能不誓死效命呢?3. 博士买驴,书券三纸,尚未见一驴字。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博士:战国时称博学的人,秦、汉为官职名,秦有博士七十人,汉武帝时置五经博士,后泛指儒生学士。
博士买驴,书契写了三张纸,还未写到驴字。
讥讽酸儒言语拉杂,不着边际。
也比喻说话或写文章,绕了半天圈子不及正题。
4.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
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
——《朱子家训》。
每天刚刚微亮的时候,就会起床。
用水洒湿台阶上有灰尘的地方,用扫帚扫地,使得房子里面和外面都要整洁。
黄昏的时候便休息,睡前将房门关好,一定要亲身检查。
5. 今诲汝等,居家孝,事君忠,与人谦和,临下慈爱。
——《贾昌朝家训》今天教诲你们,居家中要懂得孝顺长辈,在朝为官要懂得忠君为国,待人要和善谦恭,对待晚辈要慈爱。
6. 吾本寒家,世以清白相承,我性不喜华靡。
——司马光《训俭示康》我出生在一个历代贫寒的家庭,清正、节俭的家风作为古训历代传承。
我的性格也崇尚简朴,不喜欢华丽奢侈。
7. 立志之始,在脱习气。
习气薰人,不醪而醉。
其始无端,其终无谓。
——王夫之《示侄孙生蕃》立志最开始要做的,首先就是要改正和革除自身不良的习气。
不良习气时刻影响着人生,就像不喝酒也会因为酒气而醉醺醺一般。
这种坏习气来去没有踪迹可寻,没有开始的预兆也没有最终结束的迹象。
8. 父慈子孝,兄友弟恭。
——清·蒋伊《孝友堂家训》。
父亲慈祥,子女孝顺。
历代著名的家训

1.《论语》:这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之一,是孔子和他的弟子的言行录,主要关注道德修养、人际关系、为政之道等方面。
孔子强调仁爱和礼仪,对于家长来说,这些观念对于如何教育孩子以及建立良好的家庭关系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2.《道德经》:这是中国古代道家经典之一,是老子的著作,主要讨论宇宙、人生、道德等方面的问题。
老子强调“道法自然”,主张“无为而治”,对于家长来说,这些观念有助于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培养孩子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弟子规》:这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家训,被誉为家训之祖,强调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通过对“仁”、“礼”、“信”、“敬”、“慈”等道德规范的学习,让孩子学会做人,懂得与人和睦相处。
4.《三字经》:这是中国古代儿童启蒙读物,包括了古代文化、历史、道德等方面的内容,对于家长来说,通过与孩子一起学习《三字经》,可以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让孩子从小树立良好的道德观念。
5.《颜氏家训》:这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家训,强调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一系列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这些理念和方法对于家长来说,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可以帮助家长更好地教育孩子,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质和习惯。
6.《温公家范》:这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司马光的家训,强调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并通过一些具体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来教育子女如何成为一个有责任心、有道德感的人。
7.《袁氏世范》:这是南宋理学家、教育家袁采的家训,与《温公家范》有异曲同工之妙。
他通过对自己家族历史和文化的回顾和总结,教育子女如何成为一个有道德、有学识、有能力的人。
8.《曾国藩家训》:这是清朝政治家、文学家曾国藩的家训,强调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并通过对自己和家族的经验和教训的总结,教育子女如何成为一个有责任心、有道德感的人。
9.《朱子家训》:这是南宋理学家、教育家朱熹的家训,强调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并通过对自己和家族的经验和教训的总结,教育子女如何成为一个有道德、有学识、有能力的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家训经典
一、养子须教子
1、须知孺子可教,勿谓童子何知。
(《增广贤文》)2、养不教,父之过。
(《三字经》)
3、养子不教如养驴,养女不教如养猪。
(《增广贤文》)4、富若不教子,钱谷必消亡;贵若不教子,衣冠受不长。
(《增广贤文》)
5、居家务期质朴,教子要有义方。
(《增广贤文》)6、能师孟母三迁教,定卜燕山五桂芳。
(《增广贤文》)7、训子须从胎教始,端蒙必自小学初。
(《增广贤文》)8、人品须从小作起,权宜苟且诡随之意多,则一生人品坏矣。
(家诫要言)
9、立身作家读书,俱要有绳墨规矩,循之则终生无悔无尤。
(家诫要言)
10、儿小任情骄惯,大来负了亲心。
(《小儿语》)11、凡好何须父业,儿若不肖空积。
(续小儿语)
12、要求子顺,先孝爷娘。
(续小儿语)
13、心术不可得罪于天地,言行要留好样与儿孙。
(《增广贤文》)
14、国清才子贵,家富小儿娇。
(《增广贤文》)
15、事亲须当养志,爱子勿令偷安。
(《增广贤文》)16、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与儿孙作牛马。
(《增广贤
文》)
17、凡人皆有望子孙为大官,余不愿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
(《曾国藩家书》)
18、京师子弟之坏,无有不由于骄奢二字者。
尔与诸弟其戒之,至嘱至嘱。
(《曾国藩家书》)
19、凡世家子弟,衣食起居,无一不与寒士相同,庶可以成大器;若沾染富贵习气,则难望有成。
(《曾国藩家中》)
二、仁爱
1、百善孝为先。
(《赠广贤文》)
2、孝当竭力,非徒养生。
鸦有反哺之孝,羊知跪乳之恩。
(《增广贤文》)
3、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
(治文贤文)
4、毋令长者疑,毋使父母怒。
(家诫要言)
5、当少壮时,须体念衰老的酸辛。
(《增广贤文》)6、父子和而家不败,兄弟和而家不分,乡党和而争讼息,夫妇和而家道兴。
(《增广贤文》)
7、早把甘旨当奉养,夕阳光景不多时。
(《增广贤文》)8、妻贤夫祸少,子孝父心宽。
(《增广贤文》)
9、尊师而重道,爱众而亲仁。
(《增广贤文》)
10、孤寡极可念者,须勉力周恤。
(家诫要言)
11、处富贵地,要矜怜贫贱的痛痒。
(《增广贤文》)
12、宁可人负我,切莫我负人。
(《增广贤文》)
13、肝肠煦若春风,虽囊乏一文,还怜茕独。
(《增广贤文》)
14、责己之心责人,爱己之心爱人。
(《增广贤文》)
15、与肩挑贸易,毋占便宜;见贫苦亲邻,须加温恤。
(冶家格言)
16、美不美,乡中水;亲不亲,故乡人。
(《增广贤文》)
17、割不断的亲,离不开的邻。
(《增广贤文》)
18、远山难救近火,远亲不如近邻。
(《增广贤文》)
19、泯躯而济国。
(颜氏家训)
20、祖国如有难,汝应作前锋。
(陈毅《示儿女》诗)
三、正直清廉
1、见富贵而生谄容者最可耻,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莫甚。
(治家格言)
2、官长之前,止可将敬,不可逐膻。
(家诫要言)
3、随时莫起趋时念,脱俗休存矫俗心。
(《增广贤文》)4、气骨清如秋水,纵家徒四壁,终傲王公。
(《增广贤文》)
5、事业文章,随身消毁,而精神万古不灭;功名富贵,逐世转移,而气节千载如斯。
《增广贤文》
6、勿恃势力而凌逼孤寡,毋贪口福而姿杀生禽。
(治
家格言)
7、千里不欺孤,独木不成林。
(《增广贤文》)
8、毋为财货迷。
(家诫耍言)
9、立身无愧,何愁鼠辈。
(家诫要言)
10、匆贪意外之财,匆饮过量之酒。
(家诫要言)
11、俭以养廉。
(家诫要言)
12、钱财如粪土,仁义值于金。
(《增广贤文》)
13、丈失一生,廉耻为重。
(续小儿语)
14、富贵是无情之物,你看得他重,他害你越大。
(《增广贤文》)
四、诚实可信
1、许人一物,千金不移。
(《增广贤文》)
2、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增广贤文》)
3、心口如一,童臾无欺。
(《增广贤文》)
4、人而无信,百事皆虚。
(《增广贤文》)
五、俭扑
1、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为维艰。
(治家格言)
2、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匆流连。
(治家格言)
3、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
(治家格言)
4、饮食约而精,园蔬愈珍馐。
(治家格言)
5、治家舍节俭,别无可经营。
(家诫要言)
6、志从肥甘丧,心以淡泊明。
(《增广贤文》)
7、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想有时。
(《增广贤文》)8、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增广贤文》)
六、立志
1、不要空言无事事,不要近视无远谋。
(陈毅《示儿女》诗)
2、应知重理想,更为世界谋。
(陈毅《示儿女》诗)
七、勤学
1、多读书达观古今,可以免忧。
(家诫要言)
2、应知学问难,在乎点滴勤。
(陈毅《示儿女》诗)3、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
(《增广贤文》)
4、良田百亩,不如薄技随身。
(《增广贤文》)
5、读少则身暇,身暇则邪间,邪间则过恶作焉,忧患及之。
(家诫要言)
6、宜未雨而绸缪,勿临渴而掘井。
(治家格言)
7、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增广贤文》)
八、惜时
1、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增广贤文》)2、莺花忧怕风光老,岂可教人在度春。
(《增广贤文》)3、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
(《增广贤文》)
4、百年容易过,青春不再来。
(《增广贤文》)
5、一头白发催将去,万两黄金买不回。
(《增广贤文》)
6、枯木逢春犹再发,人无两度再少年。
(《增广贤文》)7、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增广贤文》)
九、勤劳进取
1、黎明即起,洒扫庭除。
(治家格言)
2、真心实作,无不可图之功。
(家诫要言)
3、颓惰自甘,家道难成。
(治家格言)
4、江中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赶旧人。
(《增广贤文》)
十、修养
1、乖僻自是,悔误必多。
(治家格言)
2、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诉,当忍耐三思;因事相争。
焉知非我之不是,需平心暗思。
(治家格言)3、施恩无念,受恩莫忘。
(治家格言)
4、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
(治家铬言)
5、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祸患,不可生欣幸心。
(治家格言)
6、善欲人知,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
(治家格言)
7、匿怨而用暗箭,祸延子孙。
(治家铬言)
8、知有己不知有人,闻人过不闻己过,此锅本也。
故自私之念,萌则铲之,谗谀之徒至则却之。
(家诫要言)9、才能知耻,即是上进。
(家诫要言)
10、器量须大,心境须宽。
(家诫要言)
11、待人要宽和,世事要练达。
(家诫要言)
12、恶不在大,心术一坏,即入祸门。
(家诫要言)
13、一念不慎,坏败身家有余。
(家诫要言)
14、每事宽一分即积一分之福。
(家诫要言)
15、人悔不要埋怨,人羞不要数说。
人极不要跟寻,人愁不可喜悦。
(续小儿语)
16、毋私小惠而伤大体,毋借公论而快私情。
(《增文贤文》)
17、毋以己长而形人之短,毋固己拙而忌人之能。
(《增文贤文》)
18、仗势凌人,势败人凌我;穷巷追狗,巷穷狗咬人。
(《增文贤文》)
19、不自恃而露才,不轻试而幸功。
(《增文贤文》)
20、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
(《增文贤文》)
21、得意盎然,失意泰然。
(《增文贤文》)
22、驭横切莫逞气,遇谤还要自修。
(《增文贤文》)
23、以直报怨,以义解仇。
(《增文贤文》)
24、贪爱沉溺是苦海,利欲炽燃是火坑。
(《增文贤文》)
25、平生不作皱眉事,世上应无切齿人。
(《增文贤文》)
26、饶人不是痴汉,痴汉不会饶人。
(《增文贤文》)
27、不因群疑而阻独见,勿任己意而废人言。
(《增文贤文》)
28、幸名无德非佳兆.乱世多财是祸根。
(《增文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