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名人家风家训故事
古代家风家训的故事(15篇)

古代家风家训的故事(15篇)古代家风家训的故事1梁启超有九个子女,在他的教育、引导下,个个成为某一领域的专家,甚至还产生了“一门三院士”的佳话。
这“三院士”是建筑学家梁思成、考古学家梁思永、火箭掌握系统专家梁思礼。
另外,四儿子梁思达是经济学家,次女梁思庄是图书馆学家,三女儿梁思懿是社会活动家。
梁启超对于子女的爱,是全方位的,不仅在求学,而且在为人处世,甚至理财、时政等诸多方面,皆以平和、公平的态度绽开。
阅读《梁启超家书》,就会了解在写给孩子们的信中梁启超教育子女的表现堪称典范。
写信时,梁启超毫不掩饰自己的爱。
1927年6月的一封信中,他写道:“你们须知你爹爹是最富于感情的人,对于你们的爱,十二分热闹。
你们无论功课多忙,最少隔个把月要来一封信,几个字报报平安也好。
”在求学这一方面,梁启超根本不看重文凭,而是强调打好根底,把握好“火候”。
他对梁思庄说:“未能立进大学,这有什么要紧,‘求学问不是求文凭’,总要把墙基越筑得厚越好。
”并教孩子们求学问、做学问的方法——“总要‘猛火炖’和‘慢火炖’两种工作循环交互着用去”。
同时,梁启超强调责任的重要。
1923年,他写给长女梁思顺的信中说:“天下事业无所谓大小,只要在自己责任内,尽自己力气做去,便是第一等人物。
”固然,写信教育自己的孩子之余,梁公也没忘夸一夸女婿、儿媳。
古代家风家训的故事2子恺育有七个子女,他认为童年是人生的黄金时代,竭力反对把孩子培育成小大人。
在生活中,丰子恺称外出做事为无聊,和孩子们在一起则内心布满高兴,抱孩子,喂孩子吃饭,唱小曲逗孩子,画画引孩子笑,和孩子们特殊亲近。
有一次,长子瞻瞻要丰子恺抱他到车站去买香蕉,满满地擒了两手回来,到家时,却熟睡在父亲肩头,手里的香蕉早已不知去向。
丰子恺在《给我的孩子们》一文中感慨:这是何等可佩服的真率、自然与热忱!大人间的所谓缄默、含蓄、深刻的美德,比起你来,全是不自然的、病的、伪的!除了让孩子在爱的空气中自由成长,丰子恺还重视培育孩子的独立精神。
家风的名人故事

家风的名人故事家风,是指一家人代代相传的家庭风范和家族传统。
一个家族的家风,往往可以通过一些名人的故事来展现。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一些家风优秀的名人故事。
第一位名人是孔子。
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的家风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家风的典范。
孔子在家庭中,受到了父亲的慈爱和严厉的教导,他的家风以“孝”为核心,他在家庭中孝敬父母,尊重长辈,教育子女,以身作则,深受后人的尊敬和崇敬。
第二位名人是林则徐。
林则徐是清朝末年的一位著名官员,他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化家。
林则徐的家风以“忠”为核心。
他在家庭中以身作则,教育子女要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事业,他的家风影响了他的后代,也影响了整个社会。
第三位名人是林语堂。
林语堂是中国现代著名的作家、翻译家、文化名人。
林语堂的家风以“诚”为核心。
他在家庭中讲诚信,做人要诚实守信,他的家风影响了他的子女,也影响了他的后代。
第四位名人是李光耀。
李光耀是新加坡的创始人之一,也是新加坡第一任总理。
李光耀的家风以“勤”为核心。
他在家庭中勤奋工作,勤俭节约,他的家风影响了他的子女,也影响了整个新加坡社会。
第五位名人是贝聿铭。
贝聿铭是著名的建筑师,他设计了许多举世闻名的建筑。
贝聿铭的家风以“和”为核心。
他在家庭中讲和睦相处,家庭和睦,和谐相处,他的家风影响了他的子女,也影响了整个建筑界。
以上这些名人的故事,展现了不同家庭的不同家风。
这些家风优秀的名人,他们的家风不仅影响了自己的子女,也影响了整个社会。
我们可以从这些名人的家风中,学习到许多宝贵的家庭美德,让我们在家庭中传承和弘扬这些优秀的家风,共同建设和谐美好的家庭。
古代名人家风经典故事

古代名人家风经典故事
那我就来讲几个古代名人家风的经典故事。
一、司马光:以俭为美。
他还经常教育自己的儿子,要珍惜粮食,不能浪费。
有一回,儿子吃饭的时候,把米饭撒了一桌子,司马光就严厉地说:“你知道这米饭是怎么来的吗?每一粒都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出来的,你这样浪费,那可不行。
”然后就罚儿子把撒的米饭捡起来吃掉。
在他的影响下,全家人都养成了节俭的好习惯,这种家风一直传承下去呢。
二、诸葛亮: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他自己就以身作则,虽然在蜀国身居高位,但是他的生活却非常简朴。
他一心扑在国家大事上,不为钱财所动。
他教育儿子诸葛瞻也要像他一样,不要被功名利禄冲昏了头脑。
诸葛瞻在父亲的教导下,从小就努力学习,品德高尚。
后来在保卫蜀国的战斗中,英勇无畏,虽然最后战死沙场,但也算是不辱家风。
三、曾国藩:勤奋自律。
曾国藩可是晚清的重臣。
他家的家风那就是勤奋自律到了极致。
曾国藩自己每天都起得很早,不管是寒冬腊月还是酷暑难耐,他都雷打不动地早起读书写字。
他觉得一天之计在于晨,早上的时间要是浪费了,这一天都干不了啥大事。
他还经常给家里人写信,叮嘱弟弟们要勤奋读书,不能偷懒。
他说:“家勤则兴,人勤则健;能勤能俭,永不贫贱。
”他的弟弟们刚开始的时候还觉得哥哥太唠叨了,但是后来看到曾国藩自己那么努力,取得了那么大的成就,也就心服口服了。
他的家族在他的影响下,形成了勤奋好学、自律自省的家风,整个家族出了很多有才华的人,兴盛了好多年呢。
中国名人家风家教的故事

中国名人家风家教的故事
本篇文档将介绍中国历史上一些名人的家风家教故事,这些故事不仅展现了他们的家庭教育观念,同时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家庭教育的重视。
中国历史上有许多名人,他们的成功不仅得益于自身的才华和努力,也离不开家庭教育的熏陶。
以下是一些中国名人的家风家教故事: 1. 孟子的母亲
孟子的母亲是古代中国著名的家庭教育家,她非常重视孟子的教育。
孟子小时候,她多次搬家,就是为了让孟子能够在一个好的学习环境中成长。
她还通过“孟母三迁”的故事教育孟子要勤奋好学,不要懒惰浪费时间。
2. 诸葛亮
诸葛亮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的家庭教育非常严格。
他父亲非常重视家庭教育,曾经写下《诫子书》一文,教育诸葛亮要勤奋好学,珍惜时间,不能贪图享乐。
3. 颜之推
颜之推是中国南北朝时期的教育家,他非常注重家庭教育。
他曾经写下《颜氏家训》一书,教育子孙要注重德行,勤俭持家,尊重长辈,勤奋好学。
4. 鲁迅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著名作家,他的家庭教育非常严格。
他的母亲非常注重他的学习,曾经多次为他请老师授课。
鲁迅自己也非常注重家庭教育,他曾经写下《我们怎样做父亲》一文,强调父母要尊重孩子的个性,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
这些名人的家风家教故事,不仅展现了他们对于家庭教育的重视,同时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家庭教育的理念。
古人的家风家训故事

古人的家风家训故事故事一:曾国潘的家风曾国藩是近代史上有争议的人物,但其对子女的教育却留给后人很多可借鉴的内容。
勤奋、俭朴、求学、务实的家风家训一直为曾家后人所传承。
曾国藩曾留下十六字箴言家风:“家俭则兴,人勤则健;能勤能俭,永不贫贱。
”以俭持家。
曾国藩一直要求家人生活俭朴,远离奢华。
他在京城见到世家子弟一味奢侈腐化,挥霍无度,便不让子女来京居住。
他的原配夫人一直带领子女住在乡下老家,门外不许挂“相府”、“侯府”的匾。
曾国藩要求“以廉率属,以俭持家,誓不以军中一钱寄家用。
”夫人在家手无余钱,亲自下厨、纺织。
勤于治学。
除了“俭”,曾国藩对子女的另一条要求是“勤”。
曾国藩坚持给子女写信,为他们批改诗文,探讨学业和生活中的种种问题。
他写信给儿子曾纪泽,要他每天起床后,衣服要穿戴整齐,先向伯、叔问安,然后把所有房子打扫一遍再坐下来读书,每天要练1000个字。
曾国藩还敦促家人每日坚持学习,并多次为全家拟定严格的学习计划:“吾家男子于看、读、写、作四字缺一不可。
女子于衣、食、粗(工)、细(工)四字缺一不可。
”重视家教。
曾国藩有3子5女,小女儿曾纪芬最长寿,活到91岁。
1875年,曾纪芬嫁入湖南聂家。
曾国藩规定,每个女儿出嫁,嫁妆不得超过200两银子,同时嫁妆中还有父亲亲手书写的功课单。
曾国藩想把女儿培养成一个勤俭持家的家庭主妇,实际上女儿做得比父亲期望的更好。
故事二:陶渊明家族的家教故事陶母、陶侃以他们的言传身教成就了一个著名家族——浔阳陶氏,也造就了许多人才,其中最有名的当属陶侃的曾孙陶渊明。
世人皆知陶渊明洒脱豁达,以“隐逸诗人”“田园诗派创始人”“不为五斗米折腰”和诗歌“篇篇有酒”等扬名,鲜为人知的是,陶渊明还十分注重教育子孙。
当年,陶渊明到彭泽当县令,家里劳动力缺乏。
为此,他请了一名劳力,帮助儿子料理砍柴挑水之类的杂务,同时给儿子写了一封简短的家书:“汝旦夕之费,自给为难。
今遣此力,助汝薪水之劳。
此亦人子也,可善遇之。
古今中外家风家训的故事简短

古今中外家风家训的故事简短1. 曾国藩的家风:爷爷常跟我说,曾国藩可是个厉害人物呀!“吾不望代代得富贵,但愿代代有秀才。
”就像我家,虽然不是大富大贵,但爸爸妈妈一直很重视我的学习,每天晚上都陪着我做作业,这不就是一种传承嘛!- 日常例子:我在房间做作业,有点不耐烦了,就喊:“哎呀,太难了,不做了!”这时爸爸走进来,摸摸我的头说:“宝贝,你想想曾国藩爷爷说的话呀,我们要努力学习呢!”我看着爸爸认真的眼神,不好意思地低下头继续写了。
2. 傅雷的家训:“第一做人,第二做艺术家。
”妈妈给我讲傅雷家书的时候常提到这句话。
在我家,爸爸妈妈也总是教我要先学会做人,再去追求其他的呀!- 日常例子:有一次我和小伙伴闹矛盾了,气呼呼地回家,妈妈知道后耐心地说:“宝贝呀,要像傅雷说的那样先好好做人呀,和小伙伴好好相处。
”我想想觉得自己太冲动了,第二天就主动和小伙伴和好了。
3. 孟母三迁:哇,孟母可真伟大呀!“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为了孩子能有好环境,不断搬家呢。
我也很幸运有个好的成长环境呀!- 日常例子:周末我们一家去公园玩,看到一些小朋友在打闹,妈妈就说:“看,环境对人多重要,就像孟母一样要给孩子选好环境。
”我点点头,觉得自己要好好珍惜现在的一切。
4. 诸葛亮的诫子书:“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爸爸常拿这句话来教育我。
虽然我还小,但我也知道不能太浮躁呢!- 日常例子:我考试没考好很沮丧,爸爸就跟我说:“别灰心,要像诸葛亮说的那样保持宁静的心呀,下次努力就好。
”我听了心里慢慢平静下来。
5. 岳母刺字:“精忠报国”,这四个字多有力量呀!就像我们也要热爱自己的国家。
我家也经常教育我要爱国呢!- 日常例子:国庆节那天,我们一家人看电视里的阅兵式,我激动地说:“我长大了也要保卫国家!”妈妈笑着说:“对呀,要像岳飞一样有爱国精神。
”6. 朱子家训:“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
”这句话我可是牢记在心呢!每次吃饭我都不会浪费粮食啦。
名人的家风家训故事

名人的家风家训故事名人的家风家训故事1、陆游家训南宋诗人陆游,一生写下26条家训传给后人,告诫后代:“仕宦不可常,不仕则农,无可憾也。
但切不可迫于衣食,为市井小人事耳。
戒之戒之。
”意思是说,当官不如务农,一辈子不做官也不要紧。
自己耕种,衣食无忧,这样的生活是非常好的,人生没有什么遗憾。
切记,千万不要为了生存而去做坏事。
2、曾国藩家训晚清四大名臣之一的曾国藩,勤奋、俭朴、求学、务实的家训家风一直为曾家后人所传承。
曾国藩曾留下十六字箴言家风:“家俭则兴,人勤则健;能勤能俭,永不贫贱。
”意思是,节俭能使家庭兴旺,勤快会使身体强健。
既勤劳又节俭,人生才能高枕无忧。
他不肯将金钱留给后人,曾写信对女儿曾纪芬说:“予自三十岁以来,即以做官发财为可耻,以官囊积金遗子孙为可羞。
盖子孙若贤,则不靠父辈,亦能自觅衣食;子孙若不贤,则多积一钱,必将多造一孽,后来淫佚作恶,大玷家声。
故立定此志,决不肯以做官发财,决不肯以银钱予后人。
”意思是,为官应当清廉,当为民请命,不是为了发财。
子孙全靠自己,何须我来帮衬。
所以,我绝对不留一文钱给后人。
3、纪晓岚家训清代第一才子纪晓岚家教很严,对子女有“四戒”“四宜”的要求。
四戒是:一戒晚起,二戒懒惰,三戒奢华,四戒骄傲。
四宜是:一宜勤读,二宜敬师,三宜爱众,四宜慎食。
“四戒”与“四宜”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互相补充,相映生辉。
既告诉了后人什么不该做,又告诉了后人应该怎么做。
4、诸葛亮《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欲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慆慢则不能研精,险躁则不能理性。
释义:这是诸葛亮在晚年时写给他八岁儿子的一封家书。
在这封家书中,诸葛亮要求儿子要勤学励志,从淡泊和宁静的自身修养上下功夫。
切忌心浮气躁,举止荒唐。
文末又谆谆教诲道:“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5、周希陶《增广贤文》积金千两,不如明解经书。
养子不教如养驴,养女不教如养猪。
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传承良好家风家训”名人故事

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传承良好家风家训”名人故事“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传承良好家风家训”是一个重要的主题,许多名人都以自己的行动和故事,践行和传承了这一主题。
以下是一些关于名人传承良好家风家训的故事:
1、孟子:孟子是儒家思想的重要代表人物,他非常注重家风家训的传承。
他的母亲是一个非常有智慧的女性,她为了培养孟子的品德和行为,为他制定了严格的家规和家训。
孟母三迁的故事就是源于孟子的家庭背景,她通过不断搬家来为孟子寻找更好的成长环境。
2、包拯:包拯是北宋时期的著名官员,他以清廉、公正、刚直著称。
他非常注重家风家训的传承,为子孙后代树立了很好的榜样。
他的家训中有一句名言:“清白做人,公正做事”,这句话一直被包氏家族传承至今。
3、钱学森:钱学森是著名的科学家和教育家,他非常注重家风家训的传承。
他认为,家庭应该是孩子的第一个课堂,父母应该成为孩子的第一个老师。
他的父亲钱均夫曾说过:“我希望我的孩子不仅能够拥有优秀的才华,还能够拥有优秀的品德。
”这句话对钱学森的影响非常大,也成为了他家庭教育的重要准则。
4、邓稼先:邓稼先是中国的“两弹元勋”,他非常注重家风家训的传承。
他的父亲邓叔群曾说过:“要做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
”这句话成为了邓稼先一生的座右铭,也成为了邓氏家族的家训。
这些名人的故事告诉我们,家庭教育和家风家训的传承对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我们应该学习这些名人的优秀品质和家风家
训,为自己和家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代名人家风家训故事
《历代名人家风家训故事》观后感
文/卢涛
七月的普洱,炎炎夏日中附带着丝丝的细雨,而我却沉浸在《历代名人家风家训的故事》一书中,看着书中一个个耳熟能详的名字,在读书时代早已认识,却仅仅认识其本人及其优秀事迹,但对各位名人的成长经历及其对后辈的教育也知之甚少,但通过阅读《历代名人家风家训的故事》一书,我从中看到了司马去的大孝之道在立身,看到了苏洵三兄弟的团结共患难,看到了司马光告诫子孙贪婪多欲身必败,看到了曾老的居官不以钱为本等等,其中包含了为人之道、做官之道、求学之道及处世之道四个大道理,但其中我受到的启发不仅仅于其中,生活中先做人后做事,作为一名基层项目管理员,需要协调各方参建单位工作,对内对外都必须合理安排,提前策划,为人、为管理员、处事必须学会,必须严于律己,善于学习。
首先,为人之道,作为一名基层项目管理员,在项目的日常管理中,必须学会为人。
“夫圣贤之书,教人诚孝,慎言检迹,立身扬名,亦已备矣”这段话出自《颜氏家训》,大意是古来圣贤书,教人诚实孝顺,谨言,经常检讨自己的行为,立足于养成良好的家风,修身齐家。
在日常的项目管理中,细小琐碎的事情繁杂,这就要求我们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经常反省自己的行为,而且项目管理必须严格执
行公司的规章制度,不能有一丝一毫的松懈,在对外交流中要慎言,把握好语言的尺度。
在苏洵的:兄弟团结共患难一文中,更是要我们学会团结,项目参建单位众多,配合难度颇高,因此需要我们紧密团结,各方配合才能完成项目的建设工作,尤其是室外施工,土建管道,绿化、智能化及市政配套,并不是单独一个单位就能完成的,如果不能通力合作,每一家单位各做各的,那最后将会造成无休止的返工,费时费力,这就体现了合作团结的重要性,而我们甲方现场管理员,正是作为合作团结的桥梁出现的,链接各单位完成此工程项目,可想而知,我们首先要明白团结的重要性,才能做好项目的管理工作。
其次,为官之道,首要廉。
“御孙曰:‘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共,同也;言有德者皆由俭来也。
夫俭则寡欲,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到而行;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远罪丰家。
故曰‘俭,德之共也’”。
这句话是司马光训诫子孙的一封家书,大意是,节俭是德行里面最主要的,勤俭者欲望淡薄,在人生的路上受物质条件左右的程度也小,不会为了钱财去犯罪,不管君子小人,只要勤俭,都能远离犯罪,丰裕家庭。
俭,不仅仅是勤俭,古代的俭其实也是廉的一种说法。
廉俭不分家,在项目管理中,作为基层管理员,受到诱惑甚多,比如签证的办理,参建单位的打招呼等等,要求我们基层管理员要学会俭,其实更主要的是廉,廉并不是一句口号,这是一种行动,杜绝诱惑,才能不被事情所左右。
一旦失去了廉,意味着工作上也会失去了公正,自然就做不到廉洁自律了。
比如陕西省副省长冯新柱,利用分管扶贫工作职权谋取
私利,长期接受私营企业主安排的宴请和旅游,接受公款宴请;收受礼品、礼金,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并收受巨额财物。
已被开除党籍和公职,严重违纪,这是失去了廉洁自律,最终酿成苦果。
还有李贻煌、季湘绮、刘君、杨晶、王晓光等等这些在2018年因贪腐违纪而“出名”的领导干部,廉政奉公,任重道远,基层廉俭管理从我做起。
最后为求学及处世之道,“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两千多年前,屈原已经告诉我们学习的重要性,“求索”不仅仅指知识,更多的是一种对真理的追求。
“人之能为人,由腹由诗书。
读书勤乃有,不勤腹空虚”此句出于韩愈的《符读书城南》,读书要勤,有诗书才能称之为人,因此学习必须勤。
作为年轻人,学习必不可少,我们从大学出来走上工作岗位并不意味着我们的学习生涯结束,恰恰相反,其实才刚开始。
作为基层项目管理员工,初到项目,学习工程管理知识必不可少,学习图纸、施工、安全规范等等,学习的东西很多,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勤。
作为一名中共党员,党的历史,党的规章制度,党的思想路线、政策,党的廉洁自律政策必须经常学习,必须经常警醒自己,因此我们要学的东西将会更多,正如康熙帝的求学尤需勤,勤奋方能有学。
学习处事之道,马援的例子告诉我们,祸从口出,学会少说话多做事,白居易诫高后辈言行要一致,要知足。
于成龙: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陆游的宽容之心,太史慈的孝义双全等等,处事之道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学会的,这需要我们多看、多听、多学才能够学会,在复杂的项目管理中,处事之道尤其重要,多单位合作,
要有宽容之心,要有大局意识,要有谦虚谨慎的心态,这都需要慢慢磨练,求学之道,处世大道,当如是学。
为人之道、为官之道、求学之道、处世之道,本书中所讲的名人家风家训中的四个大道,给予我很大的启示,对我今后的项目管理工作及生活将会有很大的帮助,学习为人之道、为官之道、处世之道,任重道远。
电影《我是山姆》观后感四部电影观后感电影《大空头》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