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A版数学必修一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概念
高中数学新人教A版必修1课件: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1.1.3集合的基本运算(第1课时)并集和交集

集合运算时忽略空集致错
• 典例 4 集合A={x|x2-3x+2=0},B={x|x2-2x+a- 1=0},A∩B=B,求a的取值范围.
• [错解] 由题意,得A={1,2}.∵A∩B=B,∴1∈B,或者 2∈B,∴a=2或a=1.
• [错因分析] A∩B=B⇔A⊇B.而B是二次方程的解集,它
可能为空集,如果B不为空集,它可能是A的真子集,也可
B.{x|-4<x<-2}
• C.{x|-2<x<2} D.{x|2<x<3}
• [解析] N={x|x2-x-6<0}={x|(x-3)(x+2)<0}={x|- 2<x<3},
• ∴M∩N={x|-4<x<2}∩{x|-2<x<3}
• ={x|-2<x<2},故选C.
• 4.(202X·江苏,1)已知集合A={-1,0,1,6},B={x|x>0, x∈R},则A∩B=___{_1,_6_} ______.
• 2.并集和交集的性质并集
简单 性质
A∪A=___A___; A∪∅=___A___
常用 结论
A∪B=B∪A; A⊆(A∪B); B⊆(A∪B);
A∪B=B⇔A⊆B
交集
A∩A=___A___; A∩∅=___∅___
A∩B=B∩A; (A∩B)⊆A; (A∩B)⊆B;
A∩B=B⇔B⊆A
• 1.(202X·全国卷Ⅲ理,1)已知集合A={-1,0,1,2},B= {x|x2≤1},则A∩B= ( A )
• 将x=-2代入x2-px-2=0,得p=-1,∴A={1,-2},
• ∵A∪B={-2,1,5},A∩B={-2},∴B={-2,5},
高一数学人教A必修一 课件 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概念 1.2.2.2

数 学 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概念
必修1
学案·新知自解 教案·课堂探究 练案·学业达标
1,n=1, 1.已知函数 f(n)=2,n=2,
fn-2+fn-1,n∈N*,n≥3.
数 学 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概念
必修1
学案·新知自解 教案·课堂探究 练案·学业达标
第 2 课时 分段函数与映射
数 学 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概念
必修1
学案·新知自解 教案·课堂探究 练案·学业达标
学案·新知自解
数 学 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概念
必修1
学案·新知自解 教案·课堂探究 练案·学业达标
1.掌握简单的分段函数,并能简单应用.(重点) 2.了解映射概念及它与函数的联系.(难点、易混点)
数 学 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概念
必修1
学案·新知自解 教案·课堂探究 练案·学业达标
解析: (1)由-5∈(-∞,-2],- 3∈(-2,2), -52∈(-∞,-2],知 f(-5)=-5+1=-4, f(- 3)=(- 3)2+2(- 3)=3-2 3. ∵f-52=-52+1=-32,且-2<-32<2, ∴ff-52=f-32=-322+2×-32=94-3=-34.
数 学 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概念
必修1
学案·新知自解 教案·课堂探究 练案·学业达标
分段函数 在函数的定义域内,对于自变量 x 的不同取值区间,有着不同的对应关系, 这样的函数通常叫做分段函数.
映射 设 A、B 是两个_非___空__集合,如果按某一个确定的__对__应___关__系_,使对于集 合 A 中的__任__意__一个元素 x,在集合 B 中都有_唯___一__确定的元素 y 与之对应, 那么就称对应__f_:___A_→___B__为从集合 A 到集合 B 的一个映射.
高中数学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121函数的概念课件新人教A版必修1

A.11
B.12
C.13
D.10
【答案】C
【解析】f[f(1)]=f(3)=9+3+1=13.
4.下列各组函数中,表示同一个函数的是( )
A.y=x-1 和 y=xx2+-11
B.y=x0 和 y=1
C.f(x)=x2 和 g(x)=(x+1)2
D.f(x)=
xx2和 g(x)=
x x2
【答案】D
【答案】B 【解析】根据函数的存在性和唯一性(定义)可知,B不 正确.
2.函数 f(x)= xx--21的定义域为(
)
A.[1,2)∪(2,+∞) B.(1,+∞)
C.[1,2)
D.[1,+∞)
【答案】A 【解析】由题意可知,要使函数有意义,需满足xx--21≠≥00,,
即 x≥1 且 x≠2.
3.已知f(x)=x2+x+1,则f[f(1)]的值是( )
休息时间到啦
同学们,下课休息十分钟。现在是休息时间,你们休 睛,
看看远处,要保护好眼睛哦~站起来动一动,久坐对 哦~
2.(1)y=x+x+120; (2)y= 2x+3- 21-x+1x. 【解析】(1)由于 00 无意义,故 x+1≠0,即 x≠-1. 又 x+2>0,x>-2,所以 x>-2 且 x≠-1. 所以函数 y=x+x+120的定义域为{x|x>-2 且 x≠-1}.
求函数的定义域
【例 2】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 (1)y=2x+3;(2)f(x)=x+1 1; (3)y= x-1+ 1-x;(4)y=xx2+-11. 【解题探究】求函数的定义域,即是求使函数有意义的那 些自变量 x 的取值集合.
【解析】(1)函数 y=2x+3 的定义域为{x|x∈R}. (2)要使函数有意义,即分式有意义,则 x+1≠0,x≠-1. 故函数的定义域为{x|x≠-1}. (3)要使函数有意义,则1x--1x≥≥00,, 即xx≥≤11,, 所以 x=1, 从而函数的定义域为{x|x=1}. (4)因为当 x2-1≠0,即 x≠±1 时,xx2+-11有意义,所以原函 数的定义域是{x|x≠±1}.
新课标人教A版高一数学必修知识点总结归纳大全

精心整理高中数学必修1知识点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一、集合有关概念:1、集合的含义: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其中每一个对象叫元素。
2、集合的中元素的三个特性:(1说明:(2)(3)(4)3}(1(2(Ⅱ)描述法:将集合中的元素的公共属性描述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的方法。
用确定的条件表示某些对象是否属于这个集合的方法。
①语言描述法:例:{不是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形}②数学式子描述法:例:不等式x-3>2的解集是{x∈R|x-3>2}或{x|x-3>2}(3)图示法(文氏图):4、常用数集及其记法:非负整数集(即自然数集)记作:N正整数集N*或N+整数集Z有理数集Q实数集R5、“属于”的概念集合的元素通常用小写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于集合A 记作a611.反之:集合A2结论:对于两个集合A与B,如果集合A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同时,集合B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A的元素,我们就说集合A等于集合B,即:A=B A B B A且⇔⊆⊆①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
A⊆A②真子集:如果A⊆B,且A≠B那就说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记作A⊂B(或B⊃A)③如果A⊆B,B⊆C,那么A⊆C④如果A⊆B同时B⊇A那么A=B3.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为Φ规定: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三、集合的运算1.的交集.记作A2、做A,B3B=B∪A.4、(1(2记作:S S(3)性质:⑴C U(C U A)=A⑵(C U A)∩A=Φ⑶(C U A)∪A=U(4)(C U A)∩(C U B)=C U(A∪B)(5)(C U A)∪(C U B)=C U(A∩B)二、函数的有关概念1.函数的概念:设A、B是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个确定的对应关系f,使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数x,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f(x)和它对应,那么就称f:A→B为从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函数.记作:y=f(x),x∈A.其中,x叫做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A叫做函数的定义域;与x的值相对应的y值叫做函数值,函数值的集合{f(x)|x∈A}叫做函数的值域.注意:1、如果只给出解析式y=f(x),而没有指明它的定义域,则函数的定义域即是指能使这个式子有意义的实数的集合;2、函数的定义域、值域要写成集合或区间的形式.组的(3)义的x(2(2)两个函数相等当且仅当它们的定义域和对应关系完全一致,而与表示自变量和函数值的字母无关。
高中数学 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概念 函数的概念课件 新人教A必修1

❖ 本节重点:函数的概念、定义域、值域的求 法.
❖ 本节难点:(1)函数概念的理解.
❖ (2)实际应用问题中函数的定义域和复合函数 定义域.
❖ (一)对函数y=f(x)涵义的理解,应明确以 下几点:
❖ ①“A,B是非空数集”,若求得自变量取 值范围为∅,则此函数不存在.
❖ ②定义域、对应法则和值域是函数的三要 素,实际上,值域是由定义域和对应法则 决定的,所以看两个函数是否相等,只要 看这两个函数的定义域与对应法则是否相 同.
❖ (1)当每辆车的月租金定为3600元时,能租 出多少辆车?
❖ (2)当每辆车的月租金定为多少元时,租赁
[解析] (1)当每辆车的月租金为 3600 元时,未租出的 车辆数为:(3600-3000)÷50=12,所以这时租出了 88 辆车.
(2)设每辆车的月租金为 x 元,则租赁公司的月收益为: f(x)=(100-x-530000)(x-150)-x-530000×50,整理得:f(x) =-5x02 +162x-2100=-510(x-4050)2+307050.所以当 x= 4050 元时,f(x)最大,其最大值为 307050.即当每辆车的月租 金为 4050 元时,租赁公司的月收益最大,最大值为 307050 元.
❖ [分析] (1)据函数的定义:“对于集合A中的 任意一个元素,在集合B中有唯一确定的元素 与之对应”进行判断.
❖ (2)给定函数的解析式,也就给定了由定义域 到值域的对应法则,只要将自变量允许值代 入,就可以求得对应的函数值.
[解析] (1)①由 x2+y2=2 得 y=± 2-x2,因此由它不能 确定 y 是 x 的函数,如当 x=1 时,由它所确定的 y 的值有两 个±1.
②由 x-1+ y-1=1,得 y=(1- x-1)2+1,所以当 x 在{x|x≥1}中任取一个值时,由它可以确定唯一的 y 值与之 对应,故由它可以确定 y 是 x 的函数.
高一数学人教A必修一 课件 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概念 1.3.1.1

数 学 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概念
必修1
学案·新知自解 教案·课堂探究 练案·学业达标
(2)函数的单调性是对某个区间而言的,在某一点上不存在单调性. (3)一个函数出现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单调区间时,不能用“∪”连接, 而应该用“和”连接.如函数 y=1x在(-∞,0)和(0,+∞)上单调递减,却不 能表述为:函数 y=1x在(-∞,0)∪(0,+∞)上单调递减. (4)并非所有的函数都具有单调性.如函数 f(x)=10,,xx是是有无理理数数, 就不 具有单调性.
数 学 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概念
必修1
学案·新知自解 教案·课堂探究 练案·学业达标
1.函数 f(x)图象如下,指出函数的递增区间.
解析: 由函数f(x)图象可知,函数的递增区间为[4,14].
数 学 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概念
必修1
学案·新知自解 教案·课堂探究 练案·学业达标
函数单调性的证明 多维探究型
数 学 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概念
必修1
学案·新知自解 教案·课堂探究 练案·学业达标
1.3 函数的基本性质 1.3.1 单调性与最大(小)值
第 1 课时 函数的单调性
数 学 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概念
必修1
学案·新知自解 教案·课堂探究 练案·学业达标
学案·新知自解
数 学 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概念
必修1
学案·新知自解 教案·课堂探究 练案、难点) 2.掌握判断函数单调性的一般方法.(重点、易错点)
数 学 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概念
必修1
学案·新知自解 教案·课堂探究 练案·学业达标
定义域为I的函数fx的增减性
数 学 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概念
必修1
学案·新知自解 教案·课堂探究 练案·学业达标
高中数学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1.2.1函数的概念课件新人教A版必修1

(2){x|x>1,且 x≠2}用区间表示为
解析:(1){x|2<x≤4}用区间表示为(2,4].
(2){x|x>1,且 x≠2}用区间表示为(1,2)∪(2,+∞).
答案:(1)(2,4] (2)(1,2)∪(2,+∞)
第七页,共29页。
思考辨析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在后面(hòu mian)的括号内画“√”,
非正数
y
1
-1
A.
x
0
奇数
偶数
y
1
0
-1
B.
x
有理数
无理数
y
1
-1
C.
x
自然数 整数
有理数
y
1
0
-1
D.
第二十四页,共29页。
2
3
4
5
1
2
3
4
5
解析:A中,当x=0时,y=±1;B中0是偶数,当x=0时,y=0或y=-1;D中自然数、整数、
有理数之间存在(cúnzài)包含关系,如x=1∈N(Z,Q),故y的值不唯一,故A,B,D
即(x-2)(x+3)≠0,
所以 x-2≠0 或 x+3≠0,即 x≠2 或 x≠-3.
故所求函数的定义域为{x|x≠2,或 x≠-3}.
第二十一页,共29页。
探究(tànjiū)
一
探究(tànjiū)
二
探究(tànjiū)
三
思维辨析
第二十二页,共29页。
探究(tànjiū)
一
探究
(tànjiū)二
即
-1 ≠ 0,
≤ 4,
高一数学 人教A版必修1 1-1 集合 课件

x≠3,
(2)①根据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可知x≠x2-2x, 即 x2-2x≠3,
x≠0 且 x≠3 且 x≠-1. ②因为 x2-2x=(x-1)2-1≥-1,且-2∈A,所以 x=
-2.当 x=-2 时,x2-2x=8,此时三个元素为 3,-2,8, 满足集合的三个特性.
探究3 集合中元素的特性与集合相等 例 3 已知集合 A 有三个元素:a-3,2a-1,a2+1,集 合 B 也有三个元素 0,1,x. (1)若-3∈A,求 a 的值; (2)若 x2∈B,求实数 x 的值; (3)是否存在实数 a,x,使 A=B.
(2)∵6-6 x∈N,x∈N,∴6x≥-6 0x≥,0, 即6x≥-0x>,0, ∴0≤x<6,∴x=0,1,2,3,4,5. 当 x 分别为 0,3,4,5 时,6-6 x相应的值分别为 1,2,3,6, 也是自然数,故填 0,3,4,5.
拓展提升 1.常用数集之间的关系
集实R数有数 Q 理集整分数数集集Z自负然整数数集集N正 {0}整数集N*
无理数集
2.判断元素与集合关系的两种方法 (1)直接法:如果集合中的元素是直接给出的,只要判 断该元素在已知集合中是否出现即可,此时应先明确集合是 由哪些元素构成的. (2)推理法:对于某些不便直接表示的集合,只要判断 该元素是否满足集合中元素所具有的特征即可.此时应先明 确已知集合的元素具有什么特征,即该集合中元素要满足哪 些条件.
(3)显然 a2+1≠0.由集合元素的无序性,只可能 a-3 =0,或 2a-1=0.
若 a-3=0,则 a=3,A 中三个元素分别为 0,5,10. 若 2a-1=0,则 a=12,A 中三个元素分别为 0,-52, 54.所以 A≠B. 故不存在这样的实数 a,x.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概念一、选择题1.已知全集U ={0,1,2}且U A ={2},则集合A 的真子集共有( ). A .3个B .4个C .5个D .6个2.设集合A ={x |1<x ≤2},B ={ x |x <a },若A ⊆B ,则a 的取值范围是( ). A .{a |a ≥1} B .{a |a ≤1}C .{a |a ≥2}D .{a |a >2}3.A ={x |x 2+x -6=0},B ={x |mx +1=0},且A B A =U ,则m 的取值集合是( ). A .⎭⎬⎫⎩⎨⎧21- ,31B .⎭⎬⎫⎩⎨⎧21- ,31- ,0C .⎭⎬⎫⎩⎨⎧21- ,31 ,0 D .⎭⎬⎫⎩⎨⎧21 ,31 4.设I 为全集,集合M ,N ,P 都是其子集,则图中的阴影部分表示的集合为( ). A .M ∩(N ∪P )B .M ∩(P ∩I N )C .P ∩(I N ∩I M )D .(M ∩N )∪(M ∩P )5.设全集U ={(x ,y )| x ∈R ,y ∈R },集合M =⎭⎬⎫⎩⎨⎧1=2-3-,x y y x |)(, P ={(x ,y )|y ≠x +1},那么U (M ∪P )等于( ).A .∅B .{(2,3)}C .(2,3)D .{(x ,y )| y =x +1}(第4题)6.下列四组中的f (x ),g (x ),表示同一个函数的是( ). A .f (x )=1,g (x )=x 0B .f (x )=x -1,g (x )=xx 2-1C .f (x )=x 2,g (x )=(x )4D .f (x )=x 3,g (x )=39x7.函数f (x )=x 1-x 的图象关于( ). A .y 轴对称B .直线y =-x 对称C .坐标原点对称D .直线y =x 对称8.函数f (x )=11+x2(x ∈R )的值域是( ). A .(0,1) B .(0,1] C .[0,1)D .[0,1]9.已知f (x )在R 上是奇函数,f (x +4)=f (x ),当x ∈(0,2)时,f (x )=2x 2,则f (7)=( ).A .-2B .2C .-98D .9810.定义在区间(-∞,+∞)的奇函数f (x )为增函数;偶函数g (x )在区间[0,+∞)的图象与f (x )的图象重合.设a >b >0,给出下列不等式:①f (b )-f (-a )>g (a )-g (-b );②f (b )-f (-a )<g (a )-g (-b ); ③f (a )-f (-b )>g (b )-g (-a );④f (a )-f (-b )<g (b )-g (-a ). 其中成立的是( ).A .①与④B .②与③C .①与③D .②与④ 二、填空题11.函数x x y +-=1的定义域是 .12.若f (x )=ax +b (a >0),且f (f (x ))=4x +1,则f (3)= .13.已知函数f (x )=ax +2a -1在区间[0,1]上的值恒正,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14.已知I ={不大于15的正奇数},集合M ∩N ={5,15},(I M )∩(I N )={3,13},M ∩(I N )={1,7},则M = ,N = .15.已知集合A ={x |-2≤x ≤7},B ={x |m +1<x <2m -1}且B ≠∅,若A ∪B =A ,则m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16.设f (x )是R 上的奇函数,且当x ∈[0,+∞)时,f (x )=x (1+x 3),那么当x ∈(-∞,0]时,f (x )= .三、解答题17.已知A ={x |x 2-ax +a 2-19=0},B ={ x |x 2-5x +6=0},C ={x |x 2+2x -8=0},且∅(A ∩B ),A ∩C =∅,求a 的值.18.设A 是实数集,满足若a ∈A ,则a-11∈A ,a ≠1且1 A .(1)若2∈A ,则A 中至少还有几个元素?求出这几个元素. (2)A 能否为单元素集合?请说明理由. (3)若a ∈A ,证明:1-a1∈A .19.求函数f (x )=2x 2-2ax +3在区间[-1,1]上的最小值.20.已知定义域为R 的函数f (x )=ab-x x +2+21+是奇函数.∈(1)求a,b的值;(2)若对任意的t∈R,不等式f(t2-2t)+f(2t2-k)<0恒成立,求k的取值范围.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A解析:条件U A={2}决定了集合A={0,1},所以A的真子集有∅,{0},{1},故正确选项为A.2.D∈解析:在数轴上画出集合A,B的示意图,极易否定A,B.当a=2时,2 B,故不满足条件A⊆B,所以,正确选项为D.3.C解析:据条件A∪B=A,得B⊆A,而A={-3,2},所以B只可能是集合∅,{-3},{2},所以,m的取值集合是C.4.B解析:阴影部分在集合N外,可否A,D,阴影部分在集合M内,可否C,所以,正确选项为B.5.B解析:集合M是由直线y=x+1上除去点(2,3)之后,其余点组成的集合.集合P是坐标平面上不在直线y=x+1上的点组成的集合,那么M Y P就是坐标平面上除去点(2,3)外的所有点组成的集合.由此U(M Y P)就是点(2,3)的集合,即U(M Y P)={(2,3)}.故正确选项为B.6.D解析:判断同一函数的标准是两函数的定义域与对应关系相同,选项A,B,C中,两函数的定义域不同,正确选项为D.7.C解析:函数f(x)显然是奇函数,所以不难确定正确选项为C.取特殊值不难否定其它选项.如取x=1,-1,函数值不等,故否A;点(1,0)在函数图象上,而点(0,1)不在图象上,否选项D,点(0,-1)也不在图象上,否选项B.8.B解析:当x=0时,分母最小,函数值最大为1,所以否定选项A,C;当x的绝对值取值越大时,函数值越小,但永远大于0,所以否定选项D .故正确选项为B .9.A解析:利用条件f (x +4)=f (x )可得,f (7)=f (3+4)=f (3)=f (-1+4)=f (-1),再根据f (x )在R 上是奇函数得,f (7)=-f (1)=-2×12=-2,故正确选项为A .10.C解析:由为奇函数图像关于原点对称,偶函数图象关于y 轴对称,函数f (x ),g (x )在区间[0,+∞)上图象重合且均为增函数,据此我们可以勾画两函数的草图,进而显见①与③正确.故正确选项为C .二、填空题11.参考答案:{x | x ≥1}.解析:由x -1≥0且x ≥0,得函数定义域是{x |x ≥1}. 12.参考答案:319. 解析:由f (f (x ))=af (x )+b =a 2x +ab +b =4x +1,所以a 2=4,ab +b =1(a >0),解得a =2,b =31,所以f (x )=2x +31,于是f (3)=319.13.参考答案:⎪⎭⎫ ⎝⎛ 21,. 解析:a =0时不满足条件,所以a ≠0. (1)当a >0时,只需f (0)=2a -1>0; (2)当a <0时,只需f (1)=3a -1>0. 综上得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21,. 14.参考答案:{1,5,7,15},{5,9,11,15}.解析:根据条件I ={1,3,5,7,9,11,13,15},M ∩N ={5,15},M ∩(I N)={1,7},得集合M ={1,5,7,15},再根据条件(I M )∩(I N )={3,13},得N ={5,9,11,15}.15.参考答案:(2,4].解析:据题意得-2≤m +1<2m -1≤7,转化为不等式组⎪⎩⎪⎨⎧7 ≤1-21-2<1+2- ≥1+m m m m ,解得m 的取值范围是(2,4].16.参考答案:x (1-x 3).+∞ +∞解析:∵任取x ∈(-∞,0],有-x ∈[0,+∞), ∴ f (-x )=-x [1+(-x )3]=-x (1-x 3), ∵ f (x )是奇函数,∴ f (-x )=-f (x ). ∴ f (x )=-f (-x )=x (1-x 3),即当x ∈(-∞,0]时,f (x )的表达式为f (x )=x (1-x 3). 三、解答题17.参考答案:∵B ={x |x 2-5x +6=0}={2,3},C ={x |x 2+2x -8=0}={-4,2},∴由A ∩C =∅知,- 4 ,2 A ; 由∅(A ∩B )知,3∈A .∴32-3a +a 2-19=0,解得a =5或a =-2.当a =5时,A ={x |x 2-5x +6=0}=B ,与A ∩C =∅矛盾. 当a =-2时,经检验,符合题意. 18.参考答案:(1)∵ 2∈A , ∴a -11=2-11=-1∈A ; ∴a -11=1+11=21∈A ; ∴a -11=21-11=2∈A . 因此,A 中至少还有两个元素:-1和21. (2)如果A 为单元素集合,则a =a-11,整理得a 2-a +1=0,该方程无实数解,故在实数范围内,A 不可能是单元素集.(3)证明: a ∈A Þa -11∈A Þ a1-1-11∈A Þ1+-1-1a a ∈A ,即1-a 1∈A .19.参考答案: f (x )=222⎪⎭⎫ ⎝⎛a x -+3-22a .(1)当2a<-1,即a <-2时,f (x )的最小值为f (-1)=5+2a ; ∈A ∈(2)当-1≤2a≤1,即-2≤a ≤2时,f (x )的最小值为⎪⎭⎫⎝⎛2a f =3-22a ; (3)当2a>1,即a >2时,f (x )的最小值为f (1)=5-2a . 综上可知,f (x )的最小值为⎪⎪⎪⎩⎪⎪⎪⎨⎧.> ,-,≤≤ ,-,<- ,+22522232252a a a a a a - 20.参考答案:(1)∵函数f (x )为R 上的奇函数, ∴ f (0)=0,即ab2+-1+=0,解得b =1,a ≠-2, 从而有f (x )=ax x +21+2-+1.又由f (1)=-f (-1)知a4++12-=-a 1++121-,解得a =2.(2)先讨论函数f (x )=2+21+2-+1x x =-21+1+21x 的增减性.任取x 1,x 2∈R ,且x 1<x 2,f (x 2)-f (x 1)=1+212x -1+211x =))((1+21+22-21221x x x x ,∵指数函数2x为增函数,∴212-2x x <0,∴ f (x 2)<f (x 1), ∴函数f (x )=2+21+2-+1x x 是定义域R 上的减函数.由f (t 2-2t )+f (2t 2-k )<0得f (t 2-2t )<-f (2t 2-k ), ∴ f (t 2-2t )<f (-2t 2+k ),∴ t 2-2t >-2t 2+k (*).由(*)式得k <3t 2-2t .又3t 2-2t =3(t -31)2-31≥-31,∴只需k <-31,即得k 的取值范围是⎪⎭⎫ ⎝⎛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