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物理查体-腹部查体操作步骤

合集下载

B超检查操作规程

B超检查操作规程

B超检查操作规程标题:B超检查操作规程引言概述:B超检查是一种常见的医学影像检查方法,通过超声波成像技术来观察人体内部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具有无创伤、安全、准确等优点。

正确的操作规程对于保证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至关重要。

一、准备工作1.1 确认患者信息:核对患者的基本信息,如姓名、年龄、性别等,确保与医嘱单一致。

1.2 患者准备:告知患者检查的目的和注意事项,如需要空腹或者饮水等。

1.3 设备准备:检查前检查B超设备是否正常工作,准备好必要的消毒液和消毒布。

二、操作步骤2.1 仪器设置: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探头和频率,调整图像的亮度和对比度。

2.2 仪器校准:进行仪器的校准,确保图像清晰度和准确性。

2.3 检查部位:根据医嘱选择要检查的部位,确保检查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三、操作技巧3.1 探头放置:将适当的凝胶涂抹在探头上,轻柔地放置在患者皮肤上,避免造成不适。

3.2 扫描操作:根据所检查部位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扫描方式和角度,确保获取清晰的图像。

3.3 注意事项:在操作过程中要注意保持手部稳定,避免晃动或压迫患者,确保检查的顺利进行。

四、结果记录4.1 图像保存:在检查过程中随时保存重要的图像,以备后续分析和病例记录。

4.2 结果解读:根据检查结果进行初步解读,如有异常情况应及时通知医生。

4.3 报告撰写:根据检查结果和医生的诊断意见,撰写详细的B超检查报告,确保准确传达检查结果。

五、清洁消毒5.1 设备清洁:检查结束后及时清洁和消毒B超设备,确保下次使用时的卫生安全。

5.2 仪器维护:定期对B超设备进行维护保养,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

5.3 个人卫生:操作人员应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佩戴手套等,避免交叉感染。

结语:B超检查是一项重要的医学检查手段,正确的操作规程可以保证检查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操作人员应严格按照规程进行操作,确保患者的健康和检查结果的准确性。

认识常见医学检查方法

认识常见医学检查方法

认识常见医学检查方法在现代医学中,医学检查是一种常见且重要的手段,通过对身体进行系统而全面的检查,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判断疾病发展情况以及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医学检查方法,帮助大家更好地认识和理解这些科学技术。

一、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是通过利用不同的物理特性来观察人体内脏器官、组织和骨骼结构的一种非侵入性检查方法。

常见的影像学检查包括X射线检查、CT扫描、MRI等。

1. X射线检查:它是通过使用X射线产生器产生特定能量范围内的X射线,并使其穿透人体后被感光机或电子传感器记录下来。

根据不同部位需求,如胸部X 光片可以用于肺部疾病诊断;骨盆X光片则可以用于判定骨折和骨质疏松程度等。

2. CT扫描:它是利用计算机对连续X射线影像进行处理所得到的高分辨率内部解剖结构的检查。

CT扫描可以提供更为详细的断层图像,并对人体不同器官进行立体重建,帮助医生准确定位病变并做出诊断。

3. MRI:全称是核磁共振成像,它利用人体内水分子对不同频率电磁波做出特异反应的原理来获取人体各部位的结构及其功能情况。

MRI检查非常适合观察软组织,对于颅脑、骨关节等器官和部位疾病有很好的分辨能力。

二、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是指通过生化学、免疫学等相关科学技术手段对人体血液、尿液、组织或其他样本进行试验与分析,从而获得患者的一些生理和病理信息。

常见的实验室检查项目包括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等。

1. 血常规:血常规是通过采集静脉血样本,检测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含量和血小板计数等指标,以评估患者的贫血、感染和出血倾向等情况。

它是评估人体一般健康状况和辅助诊断疾病的重要检查方法。

2. 尿常规:尿常规是通过对采集到的尿液样本进行化学性质、物理性质和显微镜检查,以评价肾功能、泌尿系统疾病或全身性代谢情况等。

尿常规检查可以发现尿液中的蛋白质、葡萄糖、白细胞等异常情况,有助于帮助医生判断患者的健康状态。

物理治疗室的操作流程

物理治疗室的操作流程

物理治疗室的操作规程一、总则(一)严格掌握各物理治疗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二)接待病人,受限检查机器是否完好,输出是否正常,并开机预热。

(三)嘱病人取合适体位,并交代注意事项。

(四)各物理治疗项目具体操作详见各项目操作流程。

(五)治疗中工作人员不得离岗,巡视并询问病人,解释正常反应与异常反应。

异常反应应及时处理或停止治疗。

(六)治疗结束后,整理好机器与治疗床,做好为下一位病人的治疗准备,并记录。

二、物理治疗项目:经颅磁刺激治疗仪、脑电生物反馈治疗仪、失眠治疗仪、脑电仿生电刺激仪、精神压力分析仪。

(一)经颅磁刺激治疗仪1.治疗操作流程:(1)接通电源,打开“电源开关”,按下“开机按钮”。

(2)输入六位密码,登录进入菜单选择界面.(3)若使用手动刺激,调节刺激强度,点击就绪、触发,或直接按刺激线圈触发按钮。

(4)若使用自动刺激,点击“程序刺激",进入“方案选择”,点击序号确定方案,返回开始。

(5)若需编辑刺激方案,点击进入“程控编辑”后,点击序号,调节“刺激参数"后确定,返回进入自动刺激。

(6)关机:关闭一起的电源开关,切断电源.2.适应症: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焦虑症、睡眠障碍、神经性疼痛、癫痫、帕金森、肢体障碍等。

3.刺激线圈更换规程:(1)打开“电源开关",按下“开机按钮”和背面右下方“排液开关"约20秒后,断开“电源开关”和“排液开关",拔下电源插头。

(2)逆时针旋转刺激线圈插头螺环,使插头完全脱离插座。

(3)分清两个刺激线圈插头插座,将其接头缺口处对准插座凸起处,顺时针用力旋转线圈插头螺环直至完全拧紧.(4)将刺激线圈拍按原样固定至机器。

(5)打开机器进入手动刺激界面,用5%输出强度手动刺激约1分钟,同时注意观察线圈插头插座接口处是否有液体渗出,若无则机器可以正常使用,若有应立即关闭电源,取下漏液插头查明原因或与厂家联系。

(二)脑电生物反馈治疗仪1。

腹部超声检查规范 ppt课件

腹部超声检查规范 ppt课件

回声强度描述
声像图描述
LOGO
➢ 人体组织和体表回声强度大致可以分为:强回声、高回声、等回声、低回声、弱回声、无回声。应与周围正 常脏器的回声强度比较来确定病灶的回声强度。例如,高于、等于和低于邻近肾皮质回声水平的肾占位分别 称为高回声、等回声和低回声。
➢ 人体界面反射的回声强度可随入射声束的角度发生改变,部分病灶声束垂直时呈强回声或高回声,稍有倾斜 即可变为中低回声。仪器增益等按钮的调节也可对回声水平产生明显影响。
评估异常超声图像
LOGO
在扫描过程中,应让受检者采取最佳体位和呼吸配合,不断调整探头放置位置和扫查平面,以期获得最 佳图像,可全面观察感兴趣区并识别正常变异及病变。病灶可以改变其所在器官或结构的形状、大小、边界、 位置和质地,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使该部位出现异常声像图。
评估异常超声图像
LOGO
➢ 质地均匀的器官实质部分可因为一些疾病呈现不均匀的声像图,可以帮助鉴别弥漫性和局灶性病变。 ➢ 弥漫性病变中,根据疾病的严重程度和进展速度,病变声像图可以表现得很轻微或很明显。所以,在寻找
解剖生理病理临床健康的身体和健康的思想健康的身体和健康的思想身体身体心态心态丰富的医疗经历丰富的医疗经历logologologologo基层超声医学与业的发展基层超声医学与业的发展知识的更新修正陈旧观念知识的更新修正陈旧观念超声检查技术和仪器使用等的统一超声检查技术和仪器使用等的统一制定和临床紧密结合的超声检查程序制定和临床紧密结合的超声检查程序研讨超声检查的诸项事宜研讨超声检查的诸项事宜诊断和鉴别诊断诊断和鉴别诊断术语的觃范统一术语的觃范统一报告单的格式和内容提示程度报告单的格式和内容提示程度2015西门子无线探头超声系统2015飞利浦可插入智能手机手持超声设备logologologologo腹部腹部超声检查体位变化的意义超声检查体位变化的意义平仰卧位左侧半卧位右侧卧位坐位站立位平仰卧位左侧半卧位右侧卧位坐位站立位logologologologo超声检查切面的特点超声检查切面的特点灵活灵活多断面全面忠实于解剖轴线多断面全面忠实于解剖轴线倾斜角度减少盲区测量误差倾斜角度减少盲区测量误差加压手法的影响形态大小质地加压手法的影响形态大小质地连续动态连续动态影响图像显示的因素影响图像显示的因素探头形态探头形态局部解剖等结构局部解剖等结构logologologologo超声探查基本原则超声探查基本原则局部解剖特点手法合理应用患者的配合准备15mmlogologologologo胸骨上切迹胸骨上切迹胸骨胸骨胸骨剑突胸骨剑突耻骨联合耻骨联合扫查体表标志扫查体表标志logologologologo1

腹部触诊流程范文

腹部触诊流程范文

腹部触诊流程范文腹部触诊是一种常见的体格检查方法,用于评估腹部器官的大小、形状、对称性、位置和触痛等情况。

以下是腹部触诊的一般流程:1.准备工作:-向患者解释腹部触诊的目的和过程,并获得其同意。

-确保患者舒适,并提供保护隐私的环境。

-洗手并戴上无菌手套。

2.体位调整:-患者应以卧位为佳,膝部略屈曲,腹肌放松。

-如果需要检查腹部的侧面,可以让患者侧卧,向上的腿屈曲。

3.观察和检查腹部外观:-通过观察,检查腹部的外形、皮肤颜色和细纹等,寻找任何明显的异常。

-注视腹壁上的脐部,以确定其位置和形状。

4.手部准备:-触诊前,确保双手温暖,并向患者解释触摸的感觉和疼痛程度。

5.深浅触诊:-先进行浅触诊,用手指平均分布在腹部上,轻轻地按压,以感知腹壁下的组织、气体或液体的反应。

-同时观察患者的表情和反应,有无不适或疼痛感。

6.器官触诊:-通过手指的按压和摩擦,感知腹腔中各器官的形状、大小、质地和位置。

-从上腹到下腹,逐步触诊脾脏、肝脏、胃等器官,了解它们的正常状态和异常情况。

-判断器官是否有增大、压痛或包块等征象。

7.深部触诊:-如果浅触诊的结果不明确,可以进行深部触诊。

-使用两只手,一只手放在背部,另一只手在腹部前面,通过感知腹腔内部器官的活动程度和位置,例如肠蠕动、肿块或腹部的液体积聚等。

8.温柔结束:-触诊结束后,用温柔的动作轻轻地将手从腹部抬起,以减少患者的不适感。

-提醒患者稍后可能会有腹部疼痛或不适,这是正常的触诊反应。

9.结束工作:-与患者进行简要的沟通,向其解释触诊的主要发现,提出必要的建议和医嘱。

-记录触诊的结果和观察所见,供后续跟进参考。

需要注意的是,腹部触诊是一种辅助性检查方法,结果应与其他检查方法和患者的病史综合考虑,以制定最佳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此外,在进行腹部触诊时应注意谨慎,避免过度压迫或使用过度的力量,以防止损伤或诱发患者的疼痛。

腹部超声检查你了解多少冯彩

腹部超声检查你了解多少冯彩

腹部超声检查你了解多少冯彩发布时间:2023-06-21T00:22:47.561Z 来源:《系统医学》2023年6期作者:冯彩[导读] 在现代医学影像中,超声诊断和CT、核磁共振南江县人民医院 636600在现代医学影像中,超声诊断和CT、核磁共振、同位素扫描并驾齐驱,互为补充,称为四大影像诊断技术。

腹部超声检查能够及时检查出患者腹腔内各脏器是否存在病变或异常,以便及时进行治疗。

下面就腹部超声相关知识做科普介绍。

一、检查目的该检查能迅速检查出肝、胆囊、胆管、脾、胰、肾、肾上腺、膀胱、前列腺等脏器的大小、形状变化;是否处于正常位置;脏器内有无占位;占位是实质性还是液性如囊肿、血肿及脓肿等,并能在一定程度上鉴别出占位是良性还是恶性的,有无受到周围肿物或脏器的压迫;还可查出腹腔、盆腔肿大的淋巴结;可观察胆囊的收缩情况,判断胆囊功能;还能准确判断有无腹水,即使少量腹水也可测出。

二、检查方法1.检查前准备(1)腹部超声检查,特别是做胆囊和胰腺检查应空腹,一般要求检查前24小时禁食油腻,检查当日至少空腹8小时。

如果之前已做胃肠钡剂透视检查,应于3天后待钡剂排除后进行检查。

(2)怀疑低置或前置胎盘的孕妇做超声检查,也需适度充盈膀胱。

(3)早期妊娠(小于3个月),检查胚胎及胎儿及其附属物也需要充盈膀胱。

(4)检查膀胱、输尿管、子宫附件、前列腺等需要适度膀胱充盈,才能观察膀胱有无异常。

检查前两小时需饮水1000~1500ml,且不排尿待膀胱充盈、待膀胱有发胀感觉才能检查。

如果之前已做胆系造影,应两日后再做超声检查。

2.检查方法(1)体位①仰卧位,受检者平静呼吸,两手置于头两侧,使肋间距增大,便于检查,是用于肝、胆囊、胰腺、脾、双肾以及腹部大血管等经腹壁超声检查的基本体位;也是观察有无腹水,特别是少量腹水时常采用的体位;②左侧卧位,向左侧30°~90°卧位,右臂上举至枕后,便于检查肝、胆囊、右肾及右肾上腺,肝门结构如门静脉及其分支、肝外胆管,检查时常需受检者同时腹式呼吸做深吸气后屏气配合扫查;③右侧卧位,向右侧60°~90°卧位。

腹部超声诊断简介可修改文字

腹部超声诊断简介可修改文字
脾炎症性病变:脾脓肿、脾结核。 脾外伤: 脾血肿、脾破裂。 脾血管疾病: 脾动脉瘤、脾梗塞、脾静脉阻塞
综合征等。
胰腺疾病
超声诊疗胰体癌旳精确性与CT相近,对胰头癌和 胰尾癌则不如CT。CT显示胰腺癌对周围器官和血 管旳侵犯、压迫以及肝脏和淋巴结等转移优于超 声,但超声显示胆管扩张较CT简便、有效。
超声诊疗仪主要由换能器(探头)和主机两部分构成。 超声波旳发生与接受均由换能器来完毕。当进行超 声检验时,主机供给一定频率旳交流电讯号作用于 换能器,换能器中压电晶体发生震动产生超声波。
超声波在体内传播过程中,多种组织旳声学界面产 生不同旳反射波,其中部分可返回换能器,再由换 能器将声能转换成电能,并由主机接受
检验胸腔、腹腔、心包腔、睾丸鞘膜腔等腔隙积 液旳存在及鉴定积液量。
检测心血管系统血流动力学状态,反应器官组织 旳血流灌注,其功能相当于“无创性血管造影”。
测定脏器功能,如观察心脏旳收缩舒张功能、胆 囊收缩功能、膀胱排尿功能等。
介入性超声诊疗和治疗。在超声波引导下进行细 针定位、穿刺、活检或引导导管置入引流、注药、 并进行多种介入性手术治疗等,这种措施是微创 或无创性旳。
检验简便且诊疗精确性较高,能够以便自如地取 得多种方位旳切面显像,对病灶能精拟定位、定 性,并能测量其大小。
报告迅速,能即刻取得成果。
可反复性强,能反复屡次地进行动态观察,对危 重病人可做床边检验。
可检测脏器旳生理功能,如心脏收缩与舒张功能、 血流量、胆囊收缩功能和卵泡发育。
与其他影像诊疗设备比较,检验费用相对较低。
原发性:如腹膜间皮瘤、肠系膜肿瘤等。 转移性:如腹膜转移癌、腹膜假粘液瘤等。 介入性超声旳应用: 超声引导腹腔脓肿穿刺抽脓 和置管引流、腹膜肿瘤穿刺细胞学和组织学活检。

成都医学院物理诊断学实验练习题

成都医学院物理诊断学实验练习题

成都医学院物理诊断学实验练习题成都医学院物理诊断学实验习题集1一、名词解释1.心源性哮喘:2.隐性黄疸:3.水冲脉:4.梨形心:5.靴形心:6.脉搏短绌:7.钟摆律:8.奇脉:9.奔马律:10.开瓣音:11.心包叩击音:12.Virchow淋巴结:二、填空题1.每日咯血在_________ML以内为小量,_________ML为中等量,_________ML以上为大量。

2.抬举性心尖搏动是__________的可靠体征。

3.呼吸困难可分为下列五种类型:肺源性呼吸困难,心源性呼吸困难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

4.心脏叩诊用于确定心界,__________浊音界反映心脏的实际大小。

5.心左界第2肋间处相当于__________,第3肋间处为__________,第4、5肋间为__________。

6.心包大量积液时,心浊音界呈__________形,由卧位改为坐位时,心尖部浊音界__________,心底部浊音界却__________。

7.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位于胸骨__________缘第__________肋间。

8.叩诊胸部:肺气肿出现______音;气胸______音;大叶性肺炎______音;胸腔积液______音。

9.第三心音出现在心室__________期,第四心音出现在心室__________期。

10.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时出现房室分离,当心房与心室同时收缩,可使第一心音极响亮,称之为___音。

11.全身性水肿按病因分类可分为是:1)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及其他原因引起的水肿。

12.生理情况下,心室收缩时二尖瓣关闭__________于三尖瓣0.02~0.03秒心室舒张时肺动脉瓣关闭__________于主动脉瓣0.026~0.03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腹部查体
视诊
前嘱患者排空膀胱,低枕仰卧位
腹部外形:正常人腹部外形平坦(饱满,低平)对称,;弥漫性全腹膨隆见于腹水、胃肠胀气或巨大卵巢囊肿等;局部膨隆见于肿块或肿大的脏器等;腹部凹陷如舟状者见于恶病质及严重脱水;局限性凹陷见于手术瘢痕收缩。

腹部呼吸运动:男性和小儿以腹式呼吸为主;正常人腹式呼吸运动自如;腹式呼吸运动减弱见于腹膜炎症、腹水、急性腹痛、腹腔内巨大肿物或妊娠,消失见于急性腹膜炎或膈麻痹。

腹壁静脉:正常人一般不显露,血流方向如何判断:选择一段没有分支的腹壁静脉,用右手食指和中指并拢压在静脉上,然后一只手指紧压静脉向外滑动,挤出该段静脉内血液7·5到10cm放松该手指,另一手指紧压不动看静脉是否充盈。

门静脉高压(脐中向四周伸展—水蛇头)上腔静脉阻塞(血流向下)下腔静脉阻塞(脐下血流向上)
胃肠型和胃肠蠕动波:正常人一般看不到胃肠蠕动波;幽门梗阻者上腹部可见胃型或胃蠕动波;肠梗阻可见肠型或肠蠕动波
上腹部搏动:可见于正常较瘦者;病理情况见于腹主动脉瘤、右室肥大、肝血管瘤
腹壁其它情况:皮疹、色素、腹纹、瘢痕、疝、脐部和腹部体毛
·听诊
肠鸣音:正常人为4-5次/分钟;超过10次/分钟为肠鸣音活跃,同时伴响亮、高亢、金属音为肠鸣音亢进;肠鸣音少于正常为肠鸣音减弱;持续听诊3-5分钟未听到肠鸣音,且刺激腹部仍无肠鸣音,为肠鸣音消失;故要求听诊至少3-5分钟
·血管杂音:腹主动脉瘤可腹中部听到收缩期杂音;肾动脉狭窄可于脐左右处听到收缩期吹风样杂音;肝癌肿块压迫肝动脉或腹主动脉,可听到收缩期吹风样杂音;腹壁怒张静脉可听到连续的静脉嗡鸣音。

听诊部位(腹中部,腹部两侧)
·摩擦音:脾梗塞,肝脾周围炎,可在深吸气时于各相应部位腹壁听到摩擦音
·搔弹音:可协助测定肝下缘、微量腹水及扩张的胃界患者卧位,检查者手持听诊器置于右肋缘肝脏表面上,右手食指在上腹部沿听诊器半圆形等距离骚刮腹壁,未达肝缘,遥远轻微的声音,骚刮肝脏表面,声音明显增强近耳
·叩诊
·腹部叩诊音分布
·肝叩诊:(1)肝上界叩诊:由右锁骨中线各肋间从上至下叩诊,叩诊音由清音转为浊音即肝上界。

正常人位于第5肋间,正常肝浊音区(右锁骨中线)为9-11cm。

当触及肝下缘时,应叩肝上界明确肝脏是否真正肿大。

(2)肝下界叩诊:肝下界与结肠、胃等空腔脏器重叠,叩诊准确性差。

(3)肝区叩击痛:可见于肝脓肿、肝炎
·胃泡鼓音区叩诊:位于左前胸下部,呈半圆形的鼓音区,为胃内含气所致;此区缩小或消失见于脾肿大、左侧胸腔积液、心包积液、肝左叶肿大及急性胃扩张或溺水患者
·脾叩诊:正常在左腋中线9-11肋间为脾浊音区,前缘不超过腋前线,宽度为4-7cm
·肾叩诊:检查者用左手掌平放在其肋脊角处,右手握拳轻到中等的力量叩击左手背。

正常无肾叩击痛,当肾炎、肾盂肾炎、肾结石、肾结核及肾周围炎时,可有不同程度叩击痛。

·膀胱叩诊:一般从脐下叩至耻骨联合上方,了解膀胱充盈度。

·移动性浊音叩诊:根据游离腹水随体位转换而发生浊音区的改变,用来检查有无腹水的存在,一般在1000ml以上才能扣出。

·触诊
·触诊方法:(1)浅触诊法:用以检查腹壁的紧张度及有无压痛、肿块、搏动感;(2)深部滑行触诊法:用以检查腹腔脏器或肿块,触诊肝脾时尤其注意与呼吸运动的配合;(3)双手触诊法:主要用于肾的触诊,也可用于脾触诊;(4)深压触诊法:用于检查压痛及反跳痛;(5)冲击触诊法:用于有腹水的病人检查腹腔内肿大的脏器或肿块;(6)钩指触诊法:适于腹壁薄软者和儿童深触诊深度>2cm 有时可达4~5cm 浅触诊深度1cm
·触诊内容:
(1)腹壁紧张度:正常腹壁柔软,紧张度增加见于腹膜炎、血腹、大量腹水;
(2)压痛及反跳痛:正常人无压痛及反跳痛,当腹腔脏器炎症未累及壁层腹膜时仅有压痛,若累及壁层腹膜即可引起反跳痛,腹膜炎三联征包括腹肌紧张度增加、压痛及反跳痛。

反跳痛两到三个手指并拢压于原处少停片刻,压痛趋于稳定,然后迅速将手抬起,患者感觉腹痛加重,并常伴有痛苦表情或呻吟
腹腔脏器触诊:
(1)肝脏触诊:触诊肝脏时,右手三指并拢,掌指关节伸直,示指和中指末端与肋缘平行地放置在脐右侧,估计肝脏巨大者应放置于右下腹部,被检查者呼气时手指压向腹深部,再次吸气时手指向上向前迎接下移的肝缘。

如果没有触到肝脏则手指上移,重复刚才的动作。

如此反复,直到触到肝脏或肋缘。

需要在右锁骨中线和前正中线触摸。

有时需要双手触诊或冲击触诊。

注意:以示指的外侧接触肝脏;不要把腹直肌和肾脏误为肝脏;手指上抬速度要
慢于吸气速度。

触到肝脏后要注意其大小、硬度、表面情况、压痛、边缘情况、搏动、摩擦感、震颤等。

肝脏触诊有两条线(脐水平开始沿右锁骨中线、前正中线向剑突)、单手双手法
单手法:右手四指并拢,掌指关节伸直与肋缘大致平行放在右上腹部(或者脐右侧),随着患者呼气时手指压向腹壁深部,吸气时手指缓慢抬起朝肋缘向上迎触下移的肝缘,如此反复手指逐渐向肋缘移动,直到触到肝缘或肋缘
双手法:左手放在患者右背部第12 肋骨于髂脊之间脊柱旁肌肉的外侧,触诊时左手向上推,右手同单手
肝肿大的测量:
1)第一测量:右锁骨中线上,肝上界(肝相对浊音界)至下缘之间的距离。

2)第二测量:右锁骨中线上,肝下缘距肋弓的距离。

3)第三测量:前正中线上,剑突基底部至肝下缘的距离。

正常肝脏:肋下≤lcm,剑下≤3一5cm,上下径9—11cm
弥漫性增大:见于肝炎、肝淤血、脂肪肝、早期肝硬化、白血病、血吸虫病。

局限性增大:见于肝脓肿、肝囊肿、肝肿瘤。

(2)脾脏触诊:触诊脾脏时,一般先用单手自左下腹向肋缘触摸,如不能摸到,可采用双手触诊。

被检查者仰卧,检查者左手放在被检查者左下胸的后侧方肋缘以上部位,并稍用力向前方压迫脾脏。

右手手指略向前弯,平放在左侧腹部腋前线内侧肋缘下,使示指和中指指尖连线平行于肋缘。

让被检查者做深大的腹式呼吸,检查者的手随被检查者呼吸进行触诊(见肝脏触诊)。

脾脏肿大,在吸气时可触到脾脏下缘提示脾大。

如果估计被检查者脾脏肿大明显,开始检查部位应当下移。

如果平卧位触不到,可让被检查者右侧卧位进行触诊(右下肢伸直,左下肢屈曲,使腹壁放松)。

检查方法同上。

(3)注意:脾脏位置较浅,手法要轻,用力过大可能把脾脏推人腹腔深部,或影响脾脏随呼吸下降,导致漏检。

触到脾脏后要注意其大小、硬度、表面情况、压痛、摩擦感等。

脾大的测量:
1)第一测量:又称甲乙线。

左锁骨中线上,肋缘至脾脏下缘之间的距离。

2)第二测量:又称甲丙线。

左锁骨中线与肋缘交点至脾脏最远点之间的距离。

3)第三测量:又称丁戊线。

脾脏右缘距前正中线之间的距离。

脾脏向右越过前正中线,测量为正值,反之为负值。

正常人脾脏不能触及。

脾明显肿大时记录第2、3测量。

轻度肿大(肋下<2cm)见于肝炎、伤寒、急性疟疾、粟粒结核、败血症、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
中度肿大(不过脐):见于肝硬化、疟疾后遗症、SLE、淋巴瘤、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重度肿大(过脐或腹中线):见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骨髓纤维化、慢性疟疾、黑热病等。

(3)胆囊触诊:可采用单手滑动触诊法。

正常人不能触及。

胆囊触痛和Murphy氏征的区别左手平放于患者右胸下部,以拇指指腹勾压右肋下胆囊点处,患者缓慢深吸气,发炎胆囊下移时碰到按压的拇指,引起疼痛
疼痛致患者吸气中止
(4)肾脏触诊:右肾,双腿屈曲,深腹式呼吸,左手托右腰,右手放于右上腹部。

患者吸气时双手夹触肾脏,光滑钝圆为下极,此时患者常有酸痛,恶心等不适感,
(5)左肾时,左手托左腰,右手横置于左上腹部,触诊方法同右肾
压痛点:肋脊点、肋腰点、季肋点,输尿管(上·下输尿管)
4.腹部包块正常腹腔可能触到的脏器:腹直肌肌腹及腱划、第1一4腰椎、骶骨岬、乙状结肠、横结肠、盲肠、右肾下极、肝下缘、腹主动脉、充盈的膀胱、妊娠子宫等。

触及包块时应注意其位置、大小、形态、质地、压痛、移动度、搏动、与腹壁的关系。

腹壁肿物与腹腔内肿物之鉴别:嘱被检查者仰卧抬头,使腹壁肌肉紧张,如肿块更加明显,说明在腹壁上,反之不明显或消失,说明肿块在腹腔内。

5.液波震颤被检查者平卧,医生以一手掌面贴于患者一侧腹壁,另一手四指并拢屈曲,
用指端叩击对侧腹壁,贴于腹壁的手掌随叩击有被液体波动冲击的感觉,见于大量腹水,腹水量常在3000~4000ml以上。

为防止震动波沿腹壁传导出现假阳性,可嘱患者(或第三人)用手掌尺侧缘轻压在脐部。

6.振水音检查时被检查者仰卧,医生以耳凑近上腹部,同时以冲击触诊法震动上腹部,可听到气、液撞击的声音,为振水音。

也可用听诊器进行听诊。

正常人见于餐后或饮多量液体时。

如果清晨空腹或者餐后6~8小时仍有此音提示幽门梗阻或胃扩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