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的循环规律

合集下载

中国历史的规律

中国历史的规律

中国历史的规律中国历史的发展规律复杂多样,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归纳和总结。

以下是一些较为普遍的规律:1. 北方统一南方,西部统一中部:在中国历史长河中,北方地区往往具有较强的统一力量,而南方地区则较为分散。

同样,西部地区在统一过程中也逐渐成为中部地区的附属。

这种现象在秦、汉、隋、唐等朝代均有体现。

2.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中国历史经历了多次分裂与统一的循环。

在一个朝代末年,政治腐败、社会动荡往往导致农民起义,从而引发全国性的战乱。

经过一段时间的混乱与割据,最终出现一位英明的君主,实现了国家的统一。

然而,随着统一王朝的衰落,分裂局面再次出现。

3. 历史周期性:从公元前476年开始,中国历史呈现出大约700年为一个周期的分裂、统一、强盛的正弦周期特征。

例如,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为第一个周期,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为第二个周期,隋唐时期(公元581年-907年)为第三个周期。

4. 盛世之后必有衰世:在中国历史上,每个朝代都有其鼎盛时期,如汉朝的武帝、唐朝的玄宗、明朝的成祖等。

然而,在这些盛世之后,往往伴随着政治腐败、社会动荡,最终导致王朝的衰落。

5.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在中国历史中,统治阶级的更迭往往伴随着激烈的政治斗争和军事冲突。

尽管有一些王朝能够实现较长时间的稳定统治,但最终仍难逃衰败和更迭的命运。

6. 历史借鉴:中国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前朝的经验和教训往往为后朝所借鉴。

例如,唐朝灭亡后,宋朝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进行了改革,避免了重蹈覆辙。

7. 地理因素:中国地大物博,地理环境的差异对历史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一定程度上,北方地区的统一力量和农耕文明优势使得南方的分散势力逐渐纳入北方政权的统治范围。

8. 文化传承:在历史长河中,中华文明得以延续和传承。

尽管历经战乱和外族入侵,但汉族和中华民族始终坚守文化传统,不断发展和创新。

综上所述,中国历史的发展规律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地理等多方面因素,呈现出多样化和周期性的特点。

朝代轮回自然规律

朝代轮回自然规律

朝代轮回自然规律生于盛世,大部分人都能创造自己的幸福,生于乱世,大部分人都活不过第一集!历史不是简单的重复,却又何其相似!天下形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是大规律,但是分分合合的过程中,又会出现很多相似的轮回,今天会长给大家总结的封建王朝长短交替轮回是:长统——大乱——短统——小乱——长统轮回。

说详细一点,就是长统王朝(统治200年以上)中间会有一次大乱,但是很快又可以修复,后期第二次出现大乱时,气数已尽,必亡;长统王朝分崩离析之后,才是真正的大乱世开始,群雄逐鹿,通常持续时间为数百年甚至更长;大乱后期会有一个军事实力超强的朝代实现短暂的统一,通常只有几十年,最多不过百年,然后又是短暂的混乱,这里的小乱指的是持续时间,并不是战争规模;然后才会有下一个长统王朝出现,开始第二次轮回。

接下来,会长用数据来详细解说这个规律,大家可以准备好历史朝代表,及时帮我纠错。

开始分析啦第一次长统——大乱——短统——小乱——长统轮回。

周朝长统——春秋战国大乱——秦朝短统——秦末小乱——大汉长统。

长统王朝周朝,时间大致是公元前1046年到公元前256年,周王朝一共传国君32代37王,享国共计790年。

严格意义上讲,周王朝是奴隶制王朝,并不在我们的讨论范围之内,但是封建社会萌芽于战国中后期,也算是东周的一部分,所以我们用周王朝开个头,前后790年,长统王朝,中间会出现一次大乱,分为东周和西周,但很快可以修复,还是周王朝,符合长统王朝的规律。

春秋战国大乱时代,是长统之后的第一个大乱,一共经历了481年,大乱时间超过了长统王朝安定时间的一半以上,群雄逐鹿,英雄辈出,符合短统之前大乱世的历史规律。

短统王朝秦朝,时间是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仅仅维持14年,是一个军事实力超强的王朝,靠武力征服天下,律法严酷,百姓生活在压迫之中,符合短统王朝的历史规律。

秦末农民战争和楚汉之争,持续时间5年,不到短统王朝的一半时间,符合长统王朝建立之前的小乱规律。

中华5000年历史的发展规律——循环周期800年

中华5000年历史的发展规律——循环周期800年

中华5000年历史的发展规律——循环周期800年中华5000年历史的发展规律——循环周期800年一、夏商两朝约(公元前22世纪—前11世纪)1100年,从周朝到春秋战国(公元前1122年至前221年),其间约900年,从秦朝至六朝和鞑靼族入侵(公元前221 年至公元588 年),其间约810 年,汉、晋500年和平,十六国、南北朝300年纷争;二、从隋朝始至蒙古人入侵(589—1279 年),其间约690 年,唐、宋500年和平,南宋、辽、夏、金200年纷争;第三周期,从元朝至抗战胜利(1279—1945年),其间约660年,明、清500年和平,太平天国、八国联军、军阀混战,百年纷争。

“惊人的事实是,中国历史可以很方便地划分成每八百年为一单位的周期。

每个周期都以短命的然而在军事上却很强大的王朝开始。

它使中国在几百年的内部纷争之后重新团结起来。

其后,是五百年的和平,中间有一次改朝换代,接着是一系列的战乱。

结果,首都即从北方迁往南方。

然后,北方与南方脱离,南北形成对峙局面,敌对情绪强烈。

这时,外来民族入侵,整个周期便告结束。

历史于是又开始重新循环。

中国又一次统一在中国人手中,文化又开始繁荣起来。

”(林语堂《中国人》)前周期从公元前1122年至前221年约900年的东西周和春秋战国,秦始皇统一文字,为中华文化的发展与形成奠定了基础。

第一周期末南北朝时期的佛教进入中国,经唐宗、武后的宏扬,融入到中国文化中。

第二周期末的元曲,为中华文化带来了西方的艺术元素。

第三周期末西方工业文明伴随着枪声的到来,结束了中国长达2000多年的封建统治,中华文化再次进入崭新的一页。

中国为什么历尽周期性的劫难之后,仍能生存下来,而没有像罗马被伦巴底人征服那样被少数民族吞没?这种种族耐力与吸收外族血统的能力究竟来自何方?这种耐力与活力,部分是体质上的,部分是文化上的。

而使种族稳定的文化因素之一首先是中国的家族制度。

这种制度有明确的定义和优良的组织系统,使得人们不可能忘记自己的宗系。

中国历史循环

中国历史循环

中国历史循环姓名:张希桐学号:201540261自古云:“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然而,历史发展却又不那么规律,令人难以捉摸。

有一种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周而复始地经历同样阶段的理论。

如中国战国末邹衍提出的“五德终始说”,认为历史变化和王朝更替,是土德、木德、金德、火德、水德的相继更替,周而复始循环的结果。

这种理论被叫做历史循环论。

主张人类社会的变化是简单的重复循环过程的历史理论。

看了一下中国自奴隶制社会结束以来直到现在的历史,很容易得出了一些规律。

证据如下:先说一下汉族统治下中国历史循环的规律:1.要有一个大乱世作为开端,可以有数百年;2.之后是一小段时间的统一,不会超过50年;3.而后会出一个小乱子,从而出现大治世,而这场变乱往往会改朝换代;4.当然是时间较长的太平盛世了,约数百年;5.之后又是一个小乱子,小乱子后是统一,然而基础不牢,马上陷入初始阶段的大乱世。

以上,便是汉族统治下中国的历史循环。

有人可能还不明白,那就将事实套进去说吧:1春秋战国(刚脱离奴隶制社会,大乱世)2秦朝(统一后15年就亡了,没超50年)3楚汉战争(小乱子)4汉朝(长,不算王莽篡政,400年)5三国(小乱子,90年)西晋(八王之乱给分了)南北朝(大乱世)此为第一遍历史循环。

1南北朝(大乱世)2隋朝(和秦一样,没过50年)3唐灭隋(小乱子)4唐朝(300年)5五代十国(小乱子)北宋(被辽欺负得)南宋元明清(不算大乱,但一直受少数民族压迫,对于汉族而言是大乱世)这是第二遍1南宋元明清(汉族乱)2中华民国(三十多年,没过50)3解放战争(小乱子,基本和中华民国一同走过)4中华人民共和国(但愿如此)5不知道了这是现在的第三遍另外,还有一些小插曲:①在1中,深受外来文化影响,且规模愈大(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北魏统一北方、元和清)②在2中,大多只有两代(秦始皇和秦二世、隋文帝和隋炀帝、孙中山和蒋介石)③在4开始不久,有女性短期摄政(吕后、武则天、江青)④在女性摄政后,往往出现繁荣(文景之治、开元之治、改革开放)⑤在5中的小统一往往被外国搞倒(西晋与前秦、北宋和金)这一切或许是巧合或许这是汉族人思想意识统治下政权发展的必然。

浅谈中国历代王朝的循环规律

浅谈中国历代王朝的循环规律

浅谈中国历代王朝的循环规律《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据说参加过元末的农民战争,应该是亲身经历了元政权的倒台和明朝的建立,对王朝更迭算是有比较切实的感受。

罗贯中在《三国演义》的开篇,用了一句非常著名的话来概括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这句话之所以会被一再传诵,并不是因为罗贯中真的说出了让人振聋发聩的大道理,实在是这样的循环太过于频繁的缘故。

一个王朝的存在,就好比是一张四平八稳的椅子,影响椅子使用寿命的原因不外乎有三种:一是自然老化;二是人为的不当使用;三是出厂时的粗制滥造或是构件不合理。

我不知道罗贯中写这句话时,是否联想到了他屁股下面的物件,不过从他斩钉截铁的态度来看,他应该是找到了某种宿命的理由。

我用椅子来形容一个王朝的存在,大概还不至于太过牵强。

如果我们有兴趣把罗贯中的那个“久”字分拆开来,加以细致的编排,很快便可得出一个一再被复制的王朝的循环模式:第一代君主通常都会吸取前朝覆没的教训,殚精竭虑,励精图治,希望把“椅子”做得越扎实越好,这样就可以确保传代时间的久远。

经过第一代君主的不懈努力,到王朝的第二代、第三代,往往便可走向所谓的盛世。

如周有成康之治,汉有文景之治,唐有贞观之治,明有仁宣之治,清有康乾盛世。

第二代、第三代若不能走向大治,就可能转而走向灭亡,如秦二代而亡,西晋三代而亡,隋二代而亡。

这里头有“使用不当”的原因,如隋炀帝的倒行逆施导致隋朝的过早夭折。

也有“出厂时的质量问题”,如西晋的封建诸侯,造成八王之乱,最后引得异族入侵。

还有“使用不当再加上质量问题”的,如秦以酷法治天下,弄得道路以目,再加上二世皇帝的胡乱折腾,大秦帝国的分崩离析也就不可避免。

所谓的“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孟子·离娄章句下》),即是说开国君主的英明神武,绝不会一代又一代传诸无穷,到王朝的第四代、第五代,国家承平已久,侈靡之风渐长。

后来的君主,生在深宫之内,长于宦寺之手,无不天生就一副败家的高强本领,经过几番折腾,整个国势又开始式微了。

中国人的循环史观

中国人的循环史观

中国人的循环史观
中国人的循环史观是指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历史观念,强调历史的循环性和重复性。

这一历史观在中国文化和哲学中有着悠久的传统,反映在中国古代文学、哲学、历史记录和宗教中。

以下是关于中国人的循环史观的一些关键特点:
1.历史的永恒循环:中国人的循环史观认为历史是一个永恒的循
环,即历史事件和周期在不断重复。

这一观点与线性历史观(历史是一个不断前进的过程)形成对比。

2.封建周期:中国历史中存在许多重要的循环周期,如封建王朝
的兴衰循环。

中国历史上,封建王朝兴盛后最终衰败,然后被另一个王朝所取代,这一过程不断重复。

3.自然界的体现:这一循环史观与中国古代的自然观念有关,如
阴阳五行理论。

中国古代哲学家认为,自然界中的一切都遵循循环性的规律,这也被应用到历史观念中。

4.道教影响:中国道教中的一些思想强调循环、无穷和永恒。


些思想对中国人的循环史观产生了影响。

5.历史的教训:中国人的循环史观强调历史事件的重复,强调从
历史中吸取教训,以避免犯同样的错误。

6.循环中的变化:尽管中国人的循环史观强调历史的循环性,但
也承认历史中的变化和进步。

这种变化可能体现在社会、政治和文化领域。

需要指出的是,虽然中国人的循环史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重
要地位,但中国现代历史研究也采用了更多线性历史观念,强调历史的发展和进步。

这些不同的历史观念反映了中国历史研究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中国封建王朝的周期律

中国封建王朝的周期律

中国封建王朝的周期律
中国封建王朝的周期律是指中国历史上一系列封建王朝轮流兴衰的规律。

这些王朝的历史周期大概为两个到三个世纪,其中包括了秦汉、三国、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元明清等王朝。

这些王朝之间的循环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阶段:
1. 建立阶段:每个新的王朝都是通过战争或政治手段建立起来的,这个阶段通常会持续几十年到几个世纪不等。

2. 繁荣阶段: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都比较繁荣,国家实力得到提升,社会稳定。

这个阶段通常会持续几十年到一个世纪左右。

3. 衰落阶段:由于内外部因素影响,王朝开始经历经济、政治、文化上的衰退。

这个阶段通常会持续几十年到一个世纪左右。

4. 灭亡阶段:政治混乱、社会动荡、战争等因素导致王朝最终崩溃。

这个阶段通常会持续几年到几十年不等。

这些王朝的周期规律在中国历史上已经发生了多次,每个王朝的兴衰都与其统治者的政策、社会制度、文化传承等因素密切相关。

这些规律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特点,同时也为中国的历史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中国历史上不可思议的巧合:800年一轮回的重复规律,绝非偶然

中国历史上不可思议的巧合:800年一轮回的重复规律,绝非偶然

中国历史上不可思议的巧合:800年一轮回的重复规律,绝非偶然1、冥冥中的800年一轮回中国历史上有四个齐名的盛世:周朝的“成康之治”、汉朝的“文景之治”、唐朝的“贞观之治”,以及明朝的“仁宣之治”。

而令人称奇的是,几次太平盛世的时间间隔都约是800年。

首先是周朝的成康之治,公元前1020年-前996年。

成康之治是中国历史上记载最早的太平盛世。

史家称“成康之际,天下安宁,刑措四十余年不用”。

然后是汉朝的文景之治,公元前180年-前141年。

文景之治是中国历史上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最高的盛世,为后来汉武帝征伐匈奴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从成康之治的公元前996年算起,到文景之治的公元前180年,约是800年。

再然后是唐朝的贞观之治,627年-649年。

贞观之治为后来全盛的开元盛世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将中国传统农业社会推向鼎盛时期。

从文景之治的公元前141年算起,到贞观之治的627年,也约是800年。

最后是明朝的仁宣之治,1403年-1435年。

仁宣之治是明成祖朱棣以后,明仁宗朱高炽和明宣宗朱瞻基采取的宽松治国和息兵养民等一系列政策使得国家出现盛世的局面。

其与周朝的“成康之治”、汉朝的“文景之治”、唐朝的“贞观之治”,并称中国历史上的“四大盛世”。

而从贞观之治的649年算起,到仁宣之治1403年,也约是800年。

2、刘邦兴于蛇而亡于“蟒”刘邦斩蛇起义的故事大家都听说过,刘邦在芒砀山起义,路遇白蛇,遂拔剑斩之。

后来,这被史学家渲染为神话故事,说刘邦是赤帝之子,而白蛇是白帝之子。

这一故事普遍存在于艺术作品中,京剧里面的《白蟒台》、《萧何月下追韩信》、《大保国》对此均有描述。

起义后的刘邦,虽是一伙不起眼的草台班子,但却率先攻进咸阳城,从秦朝的子婴手中接过降表,并宽宥了子婴。

后来,遂仍有波折,但终于还是建立了大汉王朝。

刘邦想不到的是,200年后出了个王莽,他是汉元帝王皇后的侄子。

汉平帝驾崩后,王莽立汉宣帝两岁的玄孙广陵侯子婴为皇太子,并改命曰“孺子”,史称“孺子婴”,不久王莽就篡改国号,封子婴为安定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历史的循环规律》---转载
纵观中国过去两千多年的历史,可以发现中国的历史一直在很有规律的循环着:
先是一个短命的秦朝,只有两世;接着是一个强大的汉朝,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汉朝绵延了四百年;接着是一个乱世的三国;接下来是暂时缓和一下的两晋;再接下来是更乱的南北朝,至此,第一个循环结束。

第二个循环始于一个短命的隋朝,但它却是世界公认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在各个方面领先于周边其他“蛮夷”的“天朝大国”,只是同样只有两世;接着是一个更为强大的唐朝,万邦来朝,四海宾服,唐朝绵延了两三百年;接下来是文强武弱的两宋;再接下来是汉人倒霉的元朝,如果按前一个循环看,这个循环应该结束了,但是,它又延长了一下,增加了一个汉人复兴的明朝,和一个汉人再次被击倒的清朝,至此,第二个循环结束。

出现这个变化其实也是合情合理的,毕竟,历史只是在循环,不是完全一样的重复;现在是第三个循环,一开始同样是一个短命的王朝---中华民国,同样是两世,孙中山和蒋介石;之后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从前面两个循环来看,中华人民共国延续三四百年应该没什么问题,而且,共和国将会象汉唐一样成为这个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这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大趋势,所以呢,奉劝那些个贪官、裸官们适可而止,别急着往外逃,因为,你们就是逃到天涯海角也还是会被追杀的,那些整天做梦中国会崩溃甚至亡国的人们,你们还是洗洗睡吧,你们这辈子应该是看不到那一天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