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七个阶段及特点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史阶段特征

中国古代史阶段特征
• 1、思想:秦始皇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 西汉董仲舒新儒学的主张;汉武帝使儒学 成为正统的措施。
• 2、文艺:秦统一文字,篆、隶通行,东汉 始创楷书;绘画门类丰富,帛画与战国传 承明显;汉赋。
• 3、科学:造纸术西汉发明、东汉蔡伦改进。
(二)、魏晋时期南北朝:封建国家的分裂,
民族大融合,江南的开发
• 2、政治上:
• (1)分封制瓦解,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 (2)新的阶级形成 新兴地主阶级要求变革、 各国竞相改革变法,封建制度确立:齐国 管仲改革、鲁国“初税亩”、魏国李悝变 法、楚国吴起变法。
• (3)最成功的是商鞅变法。
• (4)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
• (5)民族关系上:民族的交流融合,为华 夏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 科技:传统科技进入总结阶段,总结性科技著作涌现 • “西学东渐”。
• 明清之际,中国出现了某些向近代社会转型的因素: • 经济: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 阶级关系上:市民阶层(形成中的资产阶级)兴起
• 文化方面,出现反封建的进步思想。
• 对外关系:“西学东渐” • 未实现转型的根本原因:封建制度的阻碍
• 政治:长期分裂割据是基本格局,也孕育统 一趋势(民族融合)。
• 经济: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技术日臻成熟。《齐民要术》, 江南的开发,
使中国古代社会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发明灌钢法。 商业活动:北方发展波动大。南方小幅发展。
• 文化:包容异质,张扬个性,佛道盛行,科技发展。文
艺:书法进入自觉发展阶段,楷书完善、草书成熟,王羲 之《兰亭序》“天下第一行书”;士大夫画家活跃,顾恺之
• 一、夏商周(西周)时期:中华文明的起源 • 夏(前2070-前1600)商(前1600-前1046) • 西周(前1046-前771) • 1、经济:

中国古代史阶段特征

中国古代史阶段特征
二轮复习


第一阶段:古代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奠基时期: 第一阶段:古代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奠基时期:先秦文明
(距今170万年前前221年) 距今170万年前前221年 170万年前前221 从远古人类到氏族公社 原始社会: 原始社会:
政治:原始社会,无阶级和剥削;民主制(禅让制) ①政治:原始社会,无阶级和剥削;民主制(禅让制) ②经济:生产力水平低下(原始农业,集体采集和狩猎; 经济:生产力水平低下(原始农业,集体采集和狩猎; 北粟南稻;刀耕火种;缫丝) 北粟南稻;刀耕火种;缫丝) ③文字艺术:汉字、绘画、戏剧处于起源阶段 文字艺术:汉字、绘画、
经济
天文、地理、数学等科技水平居世界领先地位; 思想文化 ①天文、地理、数学等科技水平居世界领先地位; 佛教、道教盛行,儒学的发展出现危机; ②佛教、道教盛行,儒学的发展出现危机; 文学艺术成就突出。 ③文学艺术成就突出。 北魏孝文帝改革,北方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趋势。 民族关系 北魏孝文帝改革,北方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趋势。
第六阶段:古代中华文明的繁盛与危机并存: 第六阶段:古代中华文明的繁盛与危机并存:明清文明
(14—19世纪中期)(1368-1840) 14 19世纪中期)(1368-1840) 19世纪中期)(1368
2、商朝——奴隶制的发展时期 商朝 奴隶制的发展时期
时间 政治 经济 前16世纪------前11世纪 16世纪------前11世纪 世纪-----内服外服制度 出现青铜农具; 青铜铸造进入繁荣时期: ①出现青铜农具;②青铜铸造进入繁荣时期:司母戊 现存最大青铜器)和四羊方尊; 善于经商, 鼎(现存最大青铜器)和四羊方尊;③善于经商, 商人”之称,官府控制商业,以贝作为货币; 有“商人”之称,官府控制商业,以贝作为货币; 烧出了原始瓷器。 ④烧出了原始瓷器。 甲骨文,标志汉字已经成熟; ①甲骨文,标志汉字已经成熟; 商朝的甲骨文保留了我国最早的日月食的记录。 ②商朝的甲骨文保留了我国最早的日月食的记录。

中国古代史阶段特征

中国古代史阶段特征

中国古代史阶段特征1、政治:诸侯争霸,实现局部统一;分封制逐渐瓦解,封建制度逐步建立。

2、经济:铁器牛耕的使用,生产力提高;井田制逐步瓦解,封建土地所有制逐步建立。

3、民族:经济文化交流和频繁的战争,各民族逐步融合。

4、文化:思想流派纷呈,百家争鸣局面;文学艺术,百花竞艳;科学技术,世界领先。

阶段特征: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多民族国家的奠基时期。

1、政治:实现了国家的大一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巩固时期。

2、民族:华夏民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的初创时期;3、对外:“丝绸之路”开通后,中国同西亚和欧洲大秦开始交往4、文化:统一性和多样性结合;中外文化交流频繁;水平居世界领先;气势恢宏。

封建国家处于分裂状态,北方出现了民族融合的趋势,江南经济有了较大发展。

1、政治:秦汉以来封建的大一统局面被打破,其间虽有西晋的短期统一,但分裂是这一时期政治的主要特点。

2、经济:江南经济得到开发,为经济重心南移打下基础。

3、民族:汉族和各少数民族的大融合。

4、文化:体现民族融合特色;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进一步发展;(科技成就突出,数、农、医药学地理学)阶段总特征:国家统一,疆域辽阔;经济繁荣,国力强盛;民族和睦;文化兼收并蓄(多元化);对外交流频繁;1、政治:封建社会第二个大一统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创新)完善时期。

2、经济:安史之乱后,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封建经济空前繁荣发展;3、民族:隋唐时期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重要发展阶段,民族政策开明,民族关系空前融洽。

4、对外:对外交通发达,海陆并举;较为开放的对外政策;对日本、朝鲜政治制度影响深远。

5、文化:全面繁荣;兼收并蓄;世界领先;影响深远。

阶段特征:①分裂割据、民族政权并立统一②封建生产方式向边疆扩展; ③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④经济重心南移,⑤封建经济继续发展; ⑥宋元文化领先世界(开放性、开创性)1、政治:从分裂割据若干民族政权并立逐步走向统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进一步发展阶段。

中国古代史分期及阶段特征

中国古代史分期及阶段特征

中国古代史分期及阶段特征一、先秦时期:华夏族的形成和华夏文明的全面奠基1、内容概述:上起170万年前的元谋人时期,下至公元前3世纪的战国时期。

跨越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形成等三个历史阶段。

中国历史从穴居野处走向定居农耕,从石器时代走向铁器时代,从蒙昧、野蛮走向文明、开化。

这为中华文明奠定了初步的根底。

2、阶段特征:〔1〕、政治上:①经历了三种社会形态;②从原始公有制到阶级和国家的产生;③从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确实立;④从分封制到县制、郡县制的产生,逐渐形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2〕、经济上:①农业在经济领域中的主导地位开场确立,家庭手工业与农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逐渐形成;②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在农业、手工业开展的根底上,商业兴盛起来,集政治、经济、商业和文化功能于一身的封建城市兴起;③贯穿于整个封建社会的重农抑商政策和观念开场形成。

〔3〕、民族关系:华夏族主干开场形成,民族融合初步开展。

〔4〕、思想文化:①现代汉字的前身甲骨文出现,为中华文明的传承奠定了根底;②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的儒、道、法等主要思想流派均已出现;③具有中华民族特点和底蕴的文学艺术〔如?诗经?、?离骚?〕和传统科技〔如天文历法和中医学〕起步奠基。

二、秦、汉时期: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初步开展1、内容概述:秦、汉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初期阶段。

为了稳固封建政权和国家的统一,维护地主阶级利益,统治者着手建立起了一套统治制度,很多具有开创性。

这有利于政治、经济、文化的开展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维护。

秦、汉时期,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初步开展时期。

2、阶段特征:〔1〕、政治上:①统一局面的形成〔秦灭六国〕和稳固〔汉武帝大一统〕;②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秦〕和稳固〔汉〕;③拓展疆域,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直接收辖〔如秦在越族地区设三郡、汉设西域都护〕。

〔2〕、经济上:①社会生产力有较大提高,封建经济逐渐开展;统一度量衡、货币,有利于各地区各民族经济的交流;②重农抑商政策被作为封建王朝的根本国策,休养生息政策被作为封建王朝恢复和开展经济,稳定统治的重要措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③形成了严密的户籍制度,确立了以人丁为主的征税标准。

高考历史:中国古代史阶段特征详解

高考历史:中国古代史阶段特征详解

高考历史:中国古代史阶段特征详解一、政治:从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型1.夏商周时期“天下共主”的确立(1)王位世袭制:我国第一个国家政权是夏朝。

商朝是个弥漫着神权色彩的王朝。

(2)分封制①目的:巩固奴隶主贵族的统治。

②对象:王族、功臣和先代帝王的后代。

③内容:主要分封土地和人口。

④作用:周王室和诸侯国的臣属关系更加明确,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边远地区得到开发,疆域扩大。

(3)宗法制①特点:嫡长子继承,以血缘为纽带,等级森严。

②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保证王权的稳定。

③内容:按血缘亲疏,确立起严格的大小宗体系及土地、财产、政治地位的分配、继承制度。

④作用:强化了王权,保障了贵族特权;强调血缘关系,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4)礼乐制度:维护宗法制、分封制的工具。

(5)世官制:实行世卿世禄制,选官范围限定为贵族,由贵族子弟世代继承祖上的权位。

2.春秋战国社会大变革时期:从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型(1)王权体制面临的挑战:争霸与兼并战争;诸侯变法运动;宗法分封制度的原则遭到破坏;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

(2)从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型:从世卿制到任官制;官僚政治雏形出现;郡县制出现。

3.商鞅变法(1)背景①经济: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社会生产力极大发展。

井田制逐渐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

②政治:新兴地主阶级要求进行社会变革,建立地主阶级政权。

各国进行变法。

③军事:兼并战争十分频繁。

④思想文化:百家争鸣出现,形成第一次思想解放高潮。

(2)内容①前期:开始于公元前356年。

政治:实行什伍、连坐制度,加强对人民的控制。

经济:奖励耕织,重农抑商,推动小农经济的发展。

军事:奖励军功,按军功大小给予赏赐。

②后期:开始于公元前350年。

经济:废井田,开阡陌,统一度量衡。

政治:推广县制,以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习俗:“塞私门之请”,移风易俗。

(3)特点①以法家思想为理论基础,以法律推动和巩固改革。

高考专题复习:中国古代史的阶段特征

高考专题复习:中国古代史的阶段特征

高考专题复习:中国古代史的阶段特征一.春秋战国时期:(BC770~BC476~BC221年)——奴隶制度瓦解,封建制度确立1.政治上:出现了春秋争霸和战国兼并战争,分封制遭到严重破坏,各国纷纷变法图强。

2.经济上:由于铁犁牛耕出现,封建土地所有制逐渐确立,井田制瓦解,小农经济逐渐成为中国古代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纺织业、冶铁业等成为手工业的主要部门,私商成为社会的一大群体,商业兴盛,但受重农抑商政策限制。

3.文化上:思想领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道家、法家、儒家、墨家成为主要的流派。

天文学发达,战国时出现了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氏星表》。

文学上以《诗经》和《离骚》为代表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的基础。

二.秦汉时期(BC221~220年)——封建大一统1.政治上:秦代开始出现大一统局面,确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包括了中央的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和地方的郡县制,汉承秦制,皇帝制度、郡县制、三公九卿制得以沿袭,并发展形成了“中外朝制度”;地方上实行郡国并行制,导致了地方王国势力的壮大,最终酿成“七国之乱”汉武帝时期逐渐解决了“王国问题”。

2.经济上:封建经济得到较大发展。

牛耕推广,汉代出现了耧车和代田法。

汉代的炒钢技术和青瓷制造技术表明了手工业的进步。

国家统一和政治安定也促进了商业的发展。

3.文化上:秦代的焚书坑儒到汉代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治国思想由法家到儒家转变,更能适应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秦汉科技发达,造纸术的发明改进,《九章算术》、《伤寒杂病论》是汉代的典型成就。

汉代在文学上出现了新的文体——赋。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220~581年)——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大融合1.政治上:长期处于国家分裂时期,战乱不断,民族融合加强。

九品中正制维护士族的政治特权,选拔官员看重出身和门第,不注重才能。

政治制度上出现了三省制。

2.经济上:北方经济遭到破坏,南方经济发展。

3.文化上:此时佛教盛行,佛教文化突出。

中国古代史各阶段特点归纳

中国古代史各阶段特点归纳

中国古代史各阶段特点归纳!期末了,知道你们都在和时间赛跑,为了节约时间、提高学习效率,今天历史君特别整理了关于中国古代史特征线索,做了一个归纳,希望对你们的期末复习有帮助。

重要提示:1、中国古代史通常按政治、经济、民族关系、对外关系、文化五大部分来梳理,且之间互为因果。

以唐代经济繁荣的原因为例,唐代经济繁荣的原因有:(1)国家统一,政局稳定;(2)统治者推行重视经济发展的政策;(此处可替换,如,民族交流频繁的原因,即可将此处“经济”换成开明的民族政策)(3)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频繁;(4)对外的经济文化交流频繁;(5)文化科技发达;(6)人民的辛勤劳动;(7)前代良好的经济基础。

(这是中古史归纳原因的一般公式,务请牢记)2、使用时注意结合课本,“阶段特征全录”只起梳理和归纳的作用,答题时应注意将相关课本的知识充实进来。

第一单元先秦(距今约170万年前~公元前221年)【阶段特征】I HOPE YOU LIKE IT先秦包括原原始社会、夏、商、西周和东周(春秋、战国),经历了三种社会形态。

涉及原始社会的出现与发展及解体,奴隶社会的形成(夏)、发展(商)和鼎盛(西周)和瓦解(春秋)以及封建社会的确立(战国)时期;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

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形态演变的根本原因。

【基本线索】I HOPE YOU LIKE IT1 政治方面:社会制度不断进步(1) 原始民主制。

原始社会包括原始人群和氏族公社两个阶段,氏族公社分为母系氏族公社和父系氏族公社。

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氏族成员共同劳动、共同消费、平等生活。

尧、舜、禹时期的“禅让”制,是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反映了原始社会的原始民主制度。

(2) 分封制和井田制。

夏朝建立了奴隶制国家机器,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西周为了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政治上实行分封制、经济上实行井田制,使周王朝加速了全国经济文化的发展,成为地域空前广大的奴隶制国家。

(3)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初步形成。

中国古代史各阶段特征总结,建议收藏!

中国古代史各阶段特征总结,建议收藏!

中国古代史各阶段特征总结,建议收藏!中国古代史的各个阶段,总是带给我们很多思考和启示。

每个朝代都有它独特的特点和时代背景,这些都深深地影响了当时人们的生活和思想。

我们一起来看看,怎么理解这些阶段的特征吧。

一、先秦时期的思想启蒙1.1 诸子百家争鸣先秦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思想活跃的阶段。

这个时期,孔子、老子、墨子等一大批思想家涌现,形成了所谓的“诸子百家”。

孔子提倡的仁义礼智,强调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深刻影响了后世的伦理观。

而老子的道家思想,主张自然和谐,反映了人们对宇宙和人生的探索。

这个阶段的思想碰撞,为后来的政治和文化奠定了基础。

1.2 农耕文明的兴起与此同时,先秦时期的社会也经历了农业的大发展。

黄河流域的农耕文明逐渐成熟,稻米和小麦的种植,让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

随着生产力的提升,社会开始分化,出现了士、农、工、商等不同的阶层。

这种社会结构的变化,为后来的封建制度打下了基础,也让人们的生活方式逐渐多样化。

二、秦汉时期的统一与繁荣2.1 秦始皇的集权接下来的秦汉时期,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了集权制。

这种制度的确立,不仅让国家的治理效率大大提高,也使得各地区的文化逐渐融合。

在此基础上,汉朝继承并发扬光大,建立了更为完善的官僚体系,推动了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

2.2 丝绸之路的开辟汉朝时期,丝绸之路的开通,让中国与西方世界的交流变得频繁。

丝绸、瓷器等中国特产远销海外,同时也吸引了西方的香料、宝石等进入中国。

这种经济文化的交流,不仅促进了商贸的发展,还让不同文明之间的碰撞更加频繁,使得中国的文化更加丰富多彩。

2.3 文化艺术的繁荣在这个阶段,文化艺术也得到了长足发展。

汉赋、汉乐府、以及陶瓷和绘画等工艺的兴起,都反映出当时社会的繁荣与活力。

尤其是汉字的规范化,为后来的文学和哲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人们在这一时期,不仅追求物质生活的改善,也开始追寻精神文化的享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任务一:设计政权更替示意图——把握时空概念
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替示意图(P63)
北朝

东 汉
三 国


十六国
Hale Waihona Puke 东 北魏 魏北齐西 晋

北 朝
西
北周


东晋
宋齐 梁 陈
南朝
中国古代史 前2070—
1840
中国古代史七个阶段及特点
史前时期 夏商周
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奠基时期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时期
秦汉时期 三国两晋南 北朝时期
隋唐时期
五代辽宋夏金 元宋元时期
明清时期
大一统局面的开创时期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繁荣与开放 经济重心的南移与民族关 系的发展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和社会危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