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七年级人教版中国古代史时间表

历史七年级人教版中国古代史时间表
历史七年级人教版中国古代史时间表

中国古代史七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中华文明起源 知识要点: 北京人、山顶洞人、河姆渡氏族、半坡氏族、大汶口文化、黄帝、禅让制 一、选择题 1、我国已知最早的人类是() A、北京人 B、元谋人 C、山顶洞人 D、蓝田人 2、在远居民中()开始学会用火。 A、北京人 B、元谋人 C、山顶洞人 D、蓝田人 3、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 A、中国 B、印度 C、埃及 D、巴比伦 4、()人的生活集体是由血缘关系结合在一起的氏族。 A、北京人 B、元谋人 C、山顶洞人 D、蓝田人 5、世界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A、中国 B、越南 C、泰国 D、缅甸 6、世界最早种植粟的国家是() A、中国 B、越南 C、泰国 D、缅甸 7、被称为“人文初祖”的是() A、黄帝 B、炎帝 C、嫘氏 D、大禹 8、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的建立者是() A、蚩尤 B、黄帝 C、炎帝 D、大禹 9、大汶口原始居民的主要生产活动是( ) A、渔猎B.采集果子 C.饲养牲畜D.农耕 二、填空题 1、人掌握磨光技术和钻孔技术,他们已会人工取火。 2、有此学者认为,在居民使用的陶器上出现的一些刻画符号,是我国早期文字的雏形。 3、在打败蚩尤后,和部落结成联盟,形成日后的华夏族。海外华人自豪的把自己称为。 4、在古代原始部落,这种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历史上叫做。 5、约公元前2070年,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三、简答题 1、在我国境内发现的有哪些远古人类?

2、在氏族公社中,人们的生活生产状况如何? 四、识图题 ①左图中间的人物是谁? ②后人尊称他为什么? ③他有什么贡献? ④他曾与谁联合打败蚩尤 ⑤至今海外华人称自己为什么? 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知识要点: 夏朝的兴衰、武王伐纣、西周分封制、青铜器、奴隶的生活、春秋争霸、战国七雄、铁农具与牛耕、都江堰、商鞅变法、中华文明的勃兴、诸子百家、百家争鸣 基础训练一夏商西周 一、选择题 1、标志着我国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的是() A、尧传位给、舜 B、舜传位给禹 C、禹传位给启 D、启打败有扈氏 2、商王盘庚迁都到() A、牧野 B、殷 C、渭水 D、亳 3、曾作"炮烙之刑"镇压人民的是() A、夏桀 B、商纣王 C、周厉王 D、周平王 4、在西周不可能出现的制度是()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等级制 5、汤任用的有才干的大臣是()

中国古代史系列作业题

中国古代史系列作业题 第一章中国的原始社会 一、选择题 1、认识到人工取火的方法的人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许家窑人 D、山顶洞人 2弓箭的发明是在: A、旧石器中期 B、旧石器时代 C、新石器时代 D、金石并用时期 3、骨针出土于:这时人们开始用兽皮缝衣服 A、山顶洞遗址 B、峙峪遗址 C、半坡遗址 D、河姆渡溃址 4、氏族产生的前提是: A,辈行群婚B,族外婚C,对偶婚D,一夫一妻制 5,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母系氏族公社过渡到父系氏族公社大概开始于: A、7000年前 B、6000年前 C、5000年前 D、4000年前 6、我国目前发现的最早陶器是: A、江西万年仙人洞陶: B、仰韶遗址陶器 C、大汶口墓地白陶 D、龙山文化的轮制黑陶 二、名词解释 山顶洞人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半坡遗址原始人群血缘家族氏族文化对偶婚图腾崇拜禅让制 三、简答题 1、用史实说明我国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 2、母系氏族公社繁荣时期有那些主要的文化系统? 3、新石器时代有哪些成就? 4、旧石器时代与新石器时代主要区别是什么? 5、传说中我国部落分为哪几个集团? 6、北京人在体质上有那些特点? 7、母系氏族公社和父系氏族公社有何异同? 8、原始社会是怎样解体的? 第二章夏商 一、选择题 1.夏朝从禹始到桀亡:,历经()余年。 A、300 B、400 C、600 D、700 2、“时日曷丧,予及汝皆亡”。民众咒骂的是( ) A,夏启B、夏桀C、祖甲7、纣王 3、解放后发掘的郑州二里岗商城遗址,从文化性质看,它代表了 A,二里头文化B.殷墟C,商前期文化D,周初文化 4、造型秀丽、制造精美的白陶发现于( ) A,二里头遗址B、早商遗址C、晚商遗址D、西周遗址 5、卜辞上出现“王途众人,”的记载,途的意思()? A、逃亡 B、暴动 C、哗变 D、镇压 三、名词解释 少康中兴司母戊鼎外服制人祭人殉甲骨文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一学习主题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1课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第2课原始农耕文化的遗存………………………………….() 第3课远古的传说…………………………………………….() 第二学习主题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第4课夏朝和商朝……………………………………………() 第5课西周的兴亡……………………………………………() 第6课春秋争霸………………………………………………() 第7课战国争雄………………………………………………() 第8课商鞅变法……………………………………………….() 第三学习主题统一国家的建立 第9课秦朝的统一…………………………………………...() 第10课秦末农民起义………………………………………..() 第11课汉武帝的文治武功…………………………………..() 第12课张骞通西域…………………………………………..() 第13课两汉时期的对外交流………………………………..() 第四学习主题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第14课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第15课南方的初步开发……………………………………..() 第16课北魏孝文帝的改革…………………………………..() 第五学习主题中国古代文化 第17课青铜工艺的杰出成就……………………………….() 第18课卓越的工程…………………………………………..() 第19课科学技术的重大成果………………………………..() 第20课汉字的演变…………………………………………..() 第21课活跃的学术思想……………………………………..() 第22课文学、史学与宗教…………………………………..() 第23课多姿多彩的艺术……………………………………..() 1-1第1课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一、元谋人 时间:约170万年前 地点:云南省元谋县 历史地位: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 牙齿化石、使用粗糙石器

人教版七年级上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总结

中考历史总复习资料 炎黄尧舜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 秦汉三国晋一统,南朝北朝是对头; 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 中国历史第一册 一、我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云南的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 2、北京人生活的时间距今约70万年至20万年,最早使用天然火。 3、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7000多年前,生活在长江流域的河姆渡人已栽培了水稻,5000多年前生活在黄河流域的半坡人已栽培了世界上最早的粟和蔬菜。 了解河姆渡遗址和半坡遗址的基本情况 河姆渡遗址: 距今约7000年的河姆渡聚落位于浙江余姚河姆渡村,是长江流域氏族聚落的代表。那里的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还用动物骨骼制作工具。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之一。河姆渡居民主要种植水稻,还饲养猪、狗、水牛等家畜。河姆渡聚落的房屋是干栏式的,干栏式建筑一直是江南地区的主要建筑形式之一。 半坡遗址: 距今约6000年的半坡聚落位于陕西西安半坡村。 遗址四周建有许多圆形的房子或方形的小房屋,是氏族成员的住处。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之一。半坡居民饲养猪、狗等家畜,还打猎、捕鱼。普遍使用磨制石器。 陶器是那时人们日常生活的主要用具。出土了大量陶器,陶器的底色一般为红色,上面多绘有人、动物和几何花纹等图案,称为彩陶。 二、夏、商、西周奴隶制王朝

1、约公元前21世纪,禹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这表明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通过推举选出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叫禅让制)。 我国原始社会结束在禹时期。 2、约公元前16世纪,汤灭夏建立了商朝。商朝时盘庚迁都至殷并使统治稳定下来。 3、商朝制造的司母戊鼎是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青铜器。(记熟书P22的司母戊鼎图)湖南宁乡出土的四羊方尊是青铜器中的精品。 4、约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发兵灭亡了商朝建立了西周。 P24 5、西周实行分封制,春秋时期,分封制开始瓦解。战国时期,分封制逐渐被郡县制取代。秦时实行中央集权制。唐三省六部制,唐朝以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为中央政府最高统治机构。元朝的中央和地方机构:中央实行一省制:元朝废除三省,设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构,设枢密院,为最高军事机构,同时设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地方实行行省制:除河北、山西、山东由中书省直接管理外,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 三、春秋战国(东周)P30 春秋时期是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战国时期是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 1、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春秋时期从公元前770年开始到公元前476年结束。战国时期从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 2、春秋时期第一个称霸的诸侯是齐国的齐桓公,他任用管仲为相,改革内政,使国家日益强大。最后一个霸主是越王勾践。春秋五霸是指齐桓公、晋文公(决定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的晋楚战争是城濮之战)、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3、战国时期的主要诸侯国有齐、楚、秦、燕、赵、魏、韩,史称“战国七雄”(各主要诸侯国的位置——北燕南楚、西秦东齐、上中下是赵魏韩)。赵、魏、韩是由春秋时期的晋国分裂而来的。 4、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主要原因是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全册)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 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一、元谋人 1、发现地点:云南省元谋县; 2、生活年代:距今约170万年; 3、生活情况:能制造工具,知道用火; 4、发现意义: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二、北京人 1、发现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 2、生活年代:距今约70万—20万年; 3、体貌特征:上肢与现代人相似,能够直立行走,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使用打制石器、木棒;(生产工具) 4、生产生活状况采集、狩猎; 会使用天然火,会保存火种; 5、社会组织:过群居生活,原始社会。 6、地位: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三、山顶洞人 1、遗址:位于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距今约三万年; 2、体貌特征:已经具有现代人类的特征; 3、生产工具:磨已掌握钻孔光技术和磨制技术(骨针); 4、观念:已经有了审美的观念。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 我国古代关于农耕的传说: (1)伏羲氏:结网捕鱼,创立八卦; (2)神农氏:教民播种,尝遍百草。 一、半坡人的生活和河姆渡人的生活: 二、原始农业的发展 1、兴起时间:约公元前7000年至公元前5000年。 2、兴起地区:黄河、长江、淮河等流域; 3、标志: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 4、意义: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看图:课本第6页半坡居民原始复原图和第8页河姆渡居民复原图: (1)河姆渡原始居民为什么要建造干栏式房屋呢? 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因为南方地区潮湿温热,既能通风防潮,又可防蛇虫之害。 (2)半坡原始居民为什么要建造半地穴式房屋? 半坡人生活在黄河流域,气候干旱寒冷,风沙大,居住半地穴式房屋,既可以抵风挡雨,又可以保暖。 (3)两种房屋结构的不同,是由什么决定的,说明了什么? 是由不同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决定的。说明当时的人们已经能够与自然协调发展,已经能够适应自然环境。 (4)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人类的生产生活必须要顺应大自然的规律,做到因地适宜、科学合理。

中国古代史复习教案第一章

第一章祖国历史的开篇-先秦(170万年前-公元前221年) 【单元复习课时】 本单元复习共计6课时 【2009大纲要求】 一、先秦 1.夏、商、西周的更替和制度 (1)夏朝的建立;(2)商朝的兴衰;(3)武王伐纣和西周的分封制;(4)国人暴动和西周灭亡;(5)井田制和分封制 ▲2.夏、商、西周的社会经济 (1)农业和畜牧业;(2)青铜铸造为代表的手工业;(3)商业交通和城市 3.春秋战国纷争和民族融合 (1)诸侯争霸和兼并战争;(2)民族融合 4.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经济和社会变革 (1)农业、手工业、商业和城市;(2)土地所有制的变迁;(3)春秋战国时期的改革和变法 5.先秦时期的文化 (1)老子和孔子;(2)百家争鸣;(3)文学和艺术;(4)天文和物理;(5)扁鹊【教材知识复习】 (一)单元阶段特征 生产力(石质-铜器-铁)铁制农具牛耕私田出现 封建经济农业:主导地位的确立 手工业:内部分工基本完成 商业:全国市场的形成 城市:政治、经济、文化三位一体封建城市 政治:禅让制-井田、分封-县制(军功受爵) 文化:成熟文字(甲骨文)春秋战国文化出现繁荣-百家争鸣民族:华夏民族形成主干民族融合趋势国家统一的趋势出现(二)单元知识复习 第1讲夏商周的更替和政治制度教学目的要求: 掌握基础知识,初步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井田制与分封制 运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原理 复习课时:1课时 基础网络

建立:禹建夏朝,启继承禹的王位,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建立了初具规模的国家机构。 2070年至约公元前1600年。 1600年至公元前1046年。 贡赋。奴隶主强迫奴隶集体耕种。 ①周王将土地和人民授给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后裔,建立诸侯国,拱卫 ②诸侯要服从周王命令,按期向周王贡献财物,并随从作战。 衰落:公元前841年,“国人暴动”赶走周厉王。王室衰微,诸侯不朝贡,战争连年。 灭亡:公元前771年9犬戎破镐京,杀幽王,灭西周。第二年,平王迁都洛邑,史称东周。【辨疑解难】 1、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 原始社会的公有制是当时社会生产力极端低下的产物。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是私有制发展的结果,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对此曾论述到:“在当时的条件下,采用奴隶制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只有在公社瓦解的地方,人民才靠自身的力量继续向前迈进,他们最初的经济进步就在于利用奴隶劳动来提高和进一步发展生产。……甚至对奴隶来说,这也是一种进步,因为成为大批奴隶来源的战俘以前都被杀掉,而在更早的时候甚至被吃掉,现在至少能保全生命了。” 2、关于“禅让制”和世袭制问题 “禅让制”是原始社会末期,部落联盟民主推选首领的军事民主制度。“世袭制”是私有制发展的产物。 从“禅让制”到“世袭”,从“天下为公”到“天下为家”,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认识,是私有制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从阶级斗争的角度来认识,是阶级对立的结果,其根源在于生产力的发展。因而反映了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3、分封制和井田制的关系。 (1)、分封制是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①分封的目的:为了巩固奴隶主国家政权。 ②分封的对象和做法:把王族、功臣和先代的贵族分封到各地去做诸侯,建立诸侯国;被 封诸侯的义务是:要服从国王的命令,要向周王贡献财物,要派兵随从周王作战。 ③周王先后分封的重要诸侯国:鲁、齐、燕、卫、宋、晋等。 ④分封的作用:巩固了周朝的统治,促进了内地与边疆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拓展了疆 域,成为地域空前广大的奴隶制国家。最终导致王室衰微,列国纷争的后果,逐渐形成诸候割据的状态。 ⑤分封制崩溃:春秋时期。 崩溃的原因是周王室日益衰微,大诸侯国为争夺土地、人口及对其它诸侯国的支配权,不断进行兼并战争,形成了诸侯争霸的局面。葵丘会盟,齐桓公的霸主地位得到正式承认,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下册)中国古代史复习试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1.某同学去参观历史博物馆,其中有一件刻有文字的商代文物吸引了他。此文字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是研究商朝历史的珍贵资料,这种文字是A.甲骨文B.大篆 C.小篆 D.隶书 2.“治强生于法,弱乱生于阿(音:e,不公正,偏袒)”是下列哪位思想家的名言 A.韩非 B.孟子 C.墨子D.庄子 3.公元前340年,生活在咸阳郊外的年轻富商李有为,想提高自己社会地位的途径是①奋发读书,考取功名②弃商务农,努力耕织③上战场杀敌立军功④利用经商获利,大量购置田产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①③ 4.“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斩浮云,诸侯尽西来。”该诗赞颂了秦王赢政哪一历史功绩 A.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B.兼并六国,完成统一 C.修筑万里长城 D.书同文,车同轨 5.有史学家认为:“孔子的学说在生前并没有被普遍接受,更不用说贯彻了。……公元前2 世纪,孔子的学说被宣布为国家的官方教义或官方信仰。”这一改变从哪一皇帝一开始 A.汉高祖 B.汉文帝 C.汉景帝 D.汉武帝 6.新疆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管辖,成为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在 A.班超出使西域 B.丝绸之路开辟后 C.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后 D.昭君出塞后 7.陆上丝绸之路是我国古代一条重要的对外交通线。下列关于丝绸之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丝绸之路于汉代开通 B.丝绸之路促进了中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 C.丝绸之路的起点是古都洛阳 D.西汉末年,佛教经丝绸之路传入中国 8.“……由是操之势力,不能复至南方,而三国之势遂定。”奠定这一局面的战役是 A.巨鹿之战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 9、在某一博物馆中,讲解员在讲解下图器物时说:“这是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青铜器……”它应是 ( ) A.四羊方尊 B.编钟 C.青铜立人像D.司母戊鼎 10.齐桓公能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的最主要原因是:()

01-06高考题中国古代史(第一章先秦)

01-06 高考题分章节 第一章:先秦 1.(01 全国3)下列手工业行业中较早兴起的是 A.冶铁业 B.制瓷业 C.造纸业 D.印刷业 2.(01 上海1)下列事件中发生在商朝的是 A. 周公东征 B. 盘庚迁殷 C. 国人暴动 D. 平王东迁 3. (01 广东1)夏朝农业生产使用的主要工具不包括() A.蚌制工具 B.木制工具 C.石制工具 D.铜制工具 4. (01江浙18)在战国变法运动中,提出了“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理”的思想是 A.墨子B .孟子 C.商鞅 D .荀子 5. (01 全国春季2)下列各项,不属于墨子观点的是 A.民贵君轻 B .人应互爱互利 C.反对掠夺战争 D .提倡节约反对浪费 6. (02 上海历史2)在下列历史事件中,导致王朝更替的是 A 盘庚迁殷 B 牧野之战 C 周公东征 D 共和行政 7. (02 上海历史3)以下主张明显体现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是 A 仁者爱人,民贵君轻 B 万物虚无,祸福相倚 C 兼爱非攻,节用尚俭 D 以法为教,今必胜昔 8. (02 苏粤1)下列言论,属于韩非思想主张的是 A .制天命而用之 B .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C.选择天下之贤可者,立以为天子 D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9. (02 天津13)“仁”的思想在先秦时期的进步意义主要是() A. 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需要 B. 抑制统治者的暴政 C. 成为各国变法的理论依据 D. 奠定“非攻”主张的思想基础 10. (03上海历史2)据史书记载,奄国(今山东曲阜)曾随武庚叛周。平叛后,成王封周公 长子伯禽于奄国称鲁,并辖“殷民六族”。“殷民”指 A.夏人后裔 B.商代遗民 C .周朝百姓D .少数民族 11. (03江苏1)提出“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则天下治”的先秦思想家是() A、老子B 、孔子C、墨子D 、孟子 12. (03江苏2)我国古代用木炭冶炼生铁始于() A、西周 B、春秋时期 C 、战国时期 D 、西汉 13. (04江苏1)完整地说,我国的“青铜时代”应包括 A .夏、商B.商、周 C.西周、春秋、战国 D.夏、商、周 14. (04 全国12)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这些影响不包括 A.促使井田制瓦解 B. 导致地主阶级兴起 C.强化了周王室的统治 D. 引发改革变法的时代风潮 15. (04上海3)在一次国际学术会议上,外国学者引用了2300年前中国思想家的名言: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知识点汇总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知识点汇总 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 一、隋朝的建立、统一和灭亡(繁盛一时,二世而亡) 1、隋朝的建立:581年,杨坚(隋文帝)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2、隋朝的统一:589年,隋朝灭陈,统一南北。 3、隋朝的灭亡:618年,隋炀帝被杀死。 二、隋朝经济的繁荣──隋文帝在位时期,历史称为“开皇之治” 1、国家统一、安定,人民负担较轻。 2、社会经济繁荣发展,人口大幅增长。 3、粮食储备充足。 三、大运河的开通 1、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2、时间、人物:隋炀帝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3、中心、起始点: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 4、长度及地位: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5、意义、作用:加强了我国南北的交流,促进了经济文化的发展。 四.问题探究 1.隋炀帝时为什么能够开通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答:①隋文帝在位的二十多年里,国家治理得比较好,出现了经济繁荣的景象,这就使隋炀帝开通大运河具备了经济实力。②隋朝国家统一,使隋炀帝有征发几百万人的可能性。③有前几代开凿的几段古运河为基础。 2.怎样评价大运河的开凿?(大运河的开凿既有积极作用,又有它的消极作用)。A积极作用:①加强了南北交通。②促进了运河沿线经济和商业的发展。③巩固了国家的统一。 B消极作用:由于当时征发劳役过重,造成的社会后果十分严重,是隋朝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3.隋朝大运河地图识别:它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四段,连接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河流,成为我国南北交通大动脉。 4.隋朝大运河的概况: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它的开通,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第2课“贞观之治” 一、唐朝的建立 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李渊就是唐高祖。 二、唐太宗“贞观之治” 1、主要内容措施:①吸取隋亡历史经验教训,重视人民群众的力量。②重视发展生产,开垦荒地、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③崇尚节俭,节制享受欲望。④合并州县,整顿吏治。⑤任用贤才、虚心纳谏:“房谋杜断”—房玄龄和杜如晦;魏征为著名谏臣。⑥大兴学校,发展科举。 2、效果评价: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成为世界上的强国,我国的封建制度发展到顶峰。 3.秦亡汉兴,隋亡唐兴有什么共同之处? 答:秦隋:都完成了统一后很快灭亡;都是因为统治者的残暴无道,整治黑暗;都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初中一年级上册-中国历史-知识点总结

中国历史上册知识点概要 一、知识点: 第一章中华文明的起源 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元谋人,距今170万年。P2 2、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会不会制造工具。P2 3、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生活的时间和地点(列表展示更直观清晰)P1.3.4 4、从猿到人的演变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作用。P2 5、北京人使用天然火,山顶洞人懂得人工取火并已经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P4—5 6、北京人过群居生活,山顶洞人过氏族生活P5 7、河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半坡人生活在黄河流域,都已经使用磨制石器P7—8 8、河姆渡人栽培水稻,半坡人种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P7—8 9、大汶口文化晚期中出现了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P7—P8 10、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形成了日后的华夏族,炎帝、黄帝被尊奉为华夏族的祖先。P12 11、被称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的是黄帝。P13 12、尧舜禹的“禅让”: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方法。P14 第二章夏商西周春秋战国 13、 14、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P15

15、汤灭夏,建立商朝,盘庚迁殷后,商朝统治稳定。P21 16、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经牧野之战灭商,建立周朝,定都镐。P23 17、西周实行分封制,加强了对各地的统治。P23—24 18、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P24 19、商朝的司母戊鼎是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湖南宁乡出土了造型奇特的四羊方尊P26 20、“三星堆”文化遗址出土的青铜面具、大型青铜立人像、青铜神树等引起了中外人士的瞩目。P27 21、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形成了我国夏、商西周灿烂的青铜文明。P27 22、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史称“东周”。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P30 23、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夫差、越王勾践。P30—32 24、齐桓公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P31 25、决定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的战役是城濮之战。P32 26、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战国形势图》P33 27、公元前260年,秦赵之间发生了长平之战,赵军大败,从此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P34 28、春秋时期,我国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牛耕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P36—37 29、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使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P37 30、春秋后期,我国发明生铁冶炼技术,比欧洲早1900多年,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早在商朝就有制造。P27、P36 31、战国时期,李冰主持修筑了著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

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史前时代 一、旧石器时代(300万年前-1万年前) 直立人:云南元谋人(最早的人类)、陕西蓝田人、北京周口和北京山顶洞人 .特征:保留猿的某些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使用打制石器(旧石器时代),使用天然火,过着采集和狩猎的群居生活。 二、新石器时代(1万年前-四、五千年前) 新石器时代基本要素:磨制石器、制陶术、农业、畜牧业 母系氏族: 黄河流域:陕西半坡和河南仰韶文化。半坡居民已种栗等农作物,饲养猪、狗等家畜。此外,去打猎,捕鱼。已经开始有彩陶了。使用的工具有骨耜,石铲,石斧等。河南仰韶种植水稻。 长江流域:河姆渡文化。浙江余姚河姆渡,因而命名。河姆渡文化的社会经济是以稻作农业为主,兼营畜牧、采集和渔猎。 共同特征 原始种植农业普遍、使用磨制石器(新石器时代)、制造陶器、定居村落。 父系氏族: 山东大汶口文化,开始出现了私有制,有了贫富之分 三、古史传说 三皇伏羲、神农、轩辕黄帝 五帝:黄帝、颛顼(高阳氏,绝地天通改革)、帝喾(高辛氏)、尧、舜(有虞氏)

第二章、夏商西周 口诀: 夏商和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 皇朝至此完。 夏,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公元前2070年禹的儿子启建立,从此,家天下代替了公天下,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商:商朝的王盘庚曾迁都到殷,史称“盘庚迁殷”代表:甲骨文和青铜器。 :司母戊鼎是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 周武王牧野之战杀商纣王,灭商,国号周 西周:周朝实行分封制,井田制,宗法制,礼乐制。分封制周王将宗族、姻亲、贵族、功臣分派各地,广建子国的封国制度。宗法制:嫡长子继承制。礼乐制指的是庙宇和祭祀。 二里头文化:典型遗址位于河南偃师二里头,发现于1959。 第三章、春秋战国 一、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 →771年,周幽王(烽火戏诸侯那位)被杀,次年周平王东迁洛阳,历史生平王东迁前为西周,后为东周,东周又分春秋和战国。 春秋时期(五霸)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宋襄公、楚庄王。 有一说法:最后两位是吴王和越王勾践。

高中 中国古代史 第一章单元试题-历史试题

高中中国古代史第一章单元试题-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72分) 1、下列各项生产技术在新石器时代以前出现的是 A、用麻纺线织布 B、用骨针缝制兽皮衣服 C、使用弓箭猎捕 D、制作彩陶 2、"春秋无义战"是就春秋时期争霸战争性质而言的,正确理解是奴隶主 A、要结束周王朝的统治 B、要结束分封制实现统一 C、要促进民族融合 D、要掠夺土地和人口 3、有关甲骨文的表述: ①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②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③记载了商王的活动 ④我国信史的开始⑤记录的日食月食是世界最早的。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④⑤ 4、下列水利活动中具有减轻自然灾害功用的是 ①大禹治水②都江堰③郑国渠④灵渠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5、下列主张是墨子提出来的是 ①选举贤能②今胜往昔③无为而治④兼爱非攻⑤提倡节约 A、①②③ B、②③④⑤ C、①④⑤ D、④⑤ 6、《国语.鲁语》载:柱"能殖(植)百谷百蔬。"据史推测柱是距今

A、20万年前的人 B、1万8千年前的人 C、六七千年前的人 D、四千年前的人 7、鲁宣公十五年,"民不肯尽力于公田",说明的根本性问题是 A、井田制不能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B、农民用怠工的办法对付贵族的剥削 C、农民都有自己的私田可以耕种 D、农民徭役负担太重,无力耕种公田 8、秦朝时郡守和县令的主要职责不包括 A、释放奴隶 B、士兵复员 C、征发兵役徭役 D、考察选拔人才 9、董仲舒提出"大一统"思想的根本目的是 A、神化君权加强专制 B、发扬光大儒学 C、打击王国势力 D、扩大疆域 10、丝绸之路的开辟说明 ①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②中西商贸关系确立 ③安敦王朝沿此路遣使来汉④甘英为此路开辟远行波斯湾 A、②③④ B、①②③④ C、② D、①②④ 11、铁器传入珠江流域和西域的时间是 A、战国和秦朝 B、战国和西汉 C、秦朝和西汉 D、秦朝和东汉 12、下图中,被秦王赢政灭亡的国家的先后顺序是 A、①②③④ B、④②①③ C、③②④① D、②④③① 13、秦统一的历史条件包括 ①封建化较彻底②拥有富饶的关中地区和四川盆地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知识点总结 【七篇】 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一、元谋人 1、发现地点:云南省元谋县; 2、生活年代:距今约170万年; 3、生活情况:能制造工具,知道用火; 4、发现意义: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当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二、北京人 1、发现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 2、生活年代:距今约70万—20万年; 3、体貌特征:上肢与现代人相似,能够直立行走,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使用打制石器、木棒;(生产工具) 4、生产生活状况采集、狩猎; 会使用天然火,会保存火种; 5、社会组织:过群居生活,原始社会。 6、地位: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三、山顶洞人 1、遗址:位于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距今约三万年; 2、体貌特征:已经具有现代人类的特征;

3、生产工具:磨已掌握钻孔光技术和磨制技术(骨针); 4、观点:已经有了审美的观点。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我国古代关于农耕的传说 (1)伏羲氏:结网捕鱼,创立八卦;(2)神农氏:教民播种,尝遍百草。 一、半坡人的生活和河姆渡人的生活: 原始居民距今年代生活地区房屋样式半坡人距今约6000千年黄河流域的陕西西安半地穴式圆形房屋河姆渡人距今约7000千年长江流域的浙江余姚干栏式房屋生产工具使用磨制石器、制作骨器、使用磨制石器,如骨耜;角器等原始农业(种植作物)原始畜牧业(饲养业)原始手工业制作彩陶和乐器;会纺织、制造陶器、玉器和乐器;会雕制衣种植水稻种植粟饲养猪、狗;打猎捕鱼饲养猪、狗和水牛刻,懂得使用天然漆二、原始农业的发展 1、兴起时间:约公元前7000年至公元前5000年。 2、兴起地区:黄河、长江、淮河等流域; 3、标志: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 4、意义: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看图:课本第6页半坡居民原始复原图和第8页河姆渡居民复原图:(1)河姆渡原始居民为什么要建造干栏式房屋呢?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因为南方地区潮湿温热,既能通风防潮,又可防蛇虫之害。 (2)半坡原始居民为什么要建造半地穴式房屋? 半坡人生活在黄河流域,气候干旱寒冷,风沙大,居住半地穴式房屋,既能够抵风挡雨,又能够保暖。 (3)两种房屋结构的不同,是由什么决定的,说明了什么?是由不同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决定的。说明当时的人们已经能够与自然协调发展,已经能够适合自然环境。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第一学习主题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1课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第2课原始农耕文化的遗存?????????????.() 第3课远古的传说?????????????????.() 第二学习主题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第4课夏朝和商朝?????????????????() 第5课西周的兴亡?????????????????() 第6课春秋争霸??????????????????() 第7课战国争雄??????????????????() 第8课商鞅变法??????????????????.() 第三学习主题统一国家的建立 第9课秦朝的统一????????????????...() 第10课秦末农民起义???????????????..() 第11课汉武帝的文治武功?????????????..() 第12课张骞通西域????????????????..() 第13课两汉时期的对外交流????????????..() 第四学习主题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第14课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第15课南方的初步开发??????????????..() 第16课北魏孝文帝的改革?????????????..() 第五学习主题中国古代文化 第17课青铜工艺的杰出成就????????????.() 第18课卓越的工程??????????????? ?..() 第19课科学技术的重大成果??????????? ?..() 第20课汉字的演变??????????????? ?..() 第21课活跃的学术思想??????????????..() 第22课文学、史学与宗教?????????????..() 第23课多姿多彩的艺术??????????????..()

七年级历史-中国古代史期末考试复习资料(上册)

《中国古代史》期末考试复习资料总结 第1课: 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元谋人(其生活距今约170万年,在云南省元谋县发现的) 2、人跟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会不会制造工具。 3、北京人:距今约70万年,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发现的。北京人还保留着猿的某些特征;使用粗糙的打制石器,使用天然火,过着群居的生活。 4、山顶洞人:距今约一万八千年,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发现的。山顶洞人的模样和现代人基本相同;使用打制石器,但已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使用人工取火;用骨针缝制衣服;他们生活的集体是由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氏族。 第2课: 1、姆渡原始居民:距今约七千年,位于长江流域,体现的是长江流域原始农耕图景的原始居民遗址。用耒耜耕地,种植水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住干栏式房子,挖水井,饲养家畜,打猎捕鱼;会制造陶器和简单的玉器、原始乐器。 2、半坡原始居民:距今约五六千年,位于黄河流域,体现的是黄河流域原始农耕图景的原始居民遗址。已使用磨制石器,种植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住半地穴式房子;制彩陶;饲养动物、使用弓箭、打猎捕渔;已会纺线、织布、制衣。 第3课: 1、黄帝和炎帝都是生活在黄河流域的两个著名的部落首领,距 今约四五千年。后来,黄帝和炎帝结成联盟,打败蚩尤。从此,这两个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 2、黄帝为中华文明乃至世界文明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因此黄帝也被称 为“人文初祖”。

3、尧、舜、禹的“禅让”。这种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历史 上称为“禅让”。 第4课: 1、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我国开始进入奴隶社会时期。 2、禹死后,其儿子启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第二代国王。世袭制代替 了禅让制。 3、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夏朝的国家机构,是奴 隶主压迫奴隶和平民的工具。 4、由于夏朝最后一个国王桀的暴政,导致商汤灭夏,夏朝灭亡,商朝 建立。 5、商朝又称为殷朝。因为商王盘庚迁殷后,商朝的统治区域不 断扩展,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大国。 6、由于商朝最后一个国王商纣的暴政,导致武王伐纣,商朝灭亡。 后来周武王建立西周,定都镐。 7、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这是西周成为一个强盛国家的 主要原因。西周的等级制度:(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平民→奴隶) (统治阶级)(被统治阶级) 第5课: 1、原始社会末期,我国已经出现了青铜器。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 灿烂时期。其中著名的青铜器有司母戊鼎(世界上迄今为止出土的最大的青铜器)和四羊方尊。 2、在成都平原盛行着一种独特的青铜文化,叫做“三星堆”文化。 3、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 4、夏、商、西周是以农业为主的社会。奴隶是主要的劳动者,过

高三中国古代史复习提纲

中国古代史复习提纲 第一章 第二节夏商西周的更替和制度 一、夏朝 1、建立: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 2、制度: 夏启以“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国家机构初具规模,是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的国家。 3、区域:今河南西部和山西南部;相传都城在阳城(今河南登封)。 4、灭亡:约公元前1600年,桀暴虐无道,商汤起兵打败夏桀。 二、商朝兴衰 1、建立:商汤灭夏建立商朝,以亳(今河南郑州)为都城。 2、迁都:商朝中期,商王盘庚迁都殷,故商朝又称殷朝,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 3、奴隶制:实行残酷的“人殉”和“人祭”。 4、衰亡:暴君商纣残酷统治,社会矛盾尖锐,周武王灭纣,商亡。 三、西周 1、武王伐纣:公元前1046年,牧野之战,周武王打败商纣,商亡。 周朝建立,都城在镐京(今陕西西安),史称西周。 2、制度 (1)井田制:①是奴隶社会的国有土地制度,是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 ②规定:土地属于周王所有,周王将土地分赐给诸侯臣下,受田者只能世 代享用,不得转让与买卖,并向周王交纳贡赋。 ③奴隶在井田上集体劳动。 (2)分封制:①内容:周王将一定的土地和人民分封给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建立 诸侯国;诸侯要服从周王,向周王贡献财物,随从作战。 ②诸侯国:重要的诸侯国有齐、鲁、燕、卫、晋、宋等。 ③它使周朝巩固了统治,扩大了疆域。 3、灭亡: (1)国人暴动:公元前841年,爆发“国人暴动”反抗周厉王的残酷剥削。 (2)公元前771年,犬戎族攻破镐京,西周灭亡;第二年,周平王迁都洛邑,史称东周。 第三节夏商西周的社会经济

一、农业和畜牧业 1、农作物:品种多,“五谷”在商周时期都已种植。 2、耕作技术:集体耕作;农具主要是木、石和骨器,少量使用青铜工具;已懂施肥。 3、畜牧业:占有重要地位,家畜多,除食用外还用于拉车和祭祀。 二、手工业 1、青铜器:①主要手工部门,称为“青铜时代”,商周达到繁盛。 ②目前已知最早的夏朝青铜器是在二里头遗址中发现的。 ③商朝青铜器生产规模大,产品供国王、贵族使用。 ④西周青铜器产品趋向生活化,日用器具数量增多。 2、玉器:商代玉器雕刻精美,数量多,安阳妇好墓最为典型。 3、纺织业:西周的丝织品已出现斜纹提花,还出现刺绣。 4、陶瓷业:商和西周遗址里出现原始瓷器,是我国陶瓷发展史上的一次飞跃。 5、漆器:我国是世界上用漆最早的国家。河姆渡遗址出土了红漆碗; 商周漆器制造已达到较高水平;周朝用漆工艺来装饰车。 四、商业交通和城市 ①夏朝:交通工具种类多,有车、船、橇等。 ②商朝:重视商业和交通。商民善经商,后世称经商之人为“商人”;以贝为货币;商 朝都城成为繁荣的商业都市。 ③西周:交通更发达,有几条宽广的由都城通向全国的大道;建立了邮驿传递制度。 ④城市:夏、商、西周的都城是全国政治、交通中心,有城门和整齐的街道。二里头夏 都遗址已具有一定规模。 第五节春秋战国纷争和民族融合 一、基本特征 ①是我国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的大变革时期。 ②诸侯争霸战争频繁,民族不断融合。 ③春秋是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战国是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公元前475年,我国开 始进入封建社会。 二、诸侯纷争 1、春秋争霸 (1)战争原因:周王室东迁后,势力衰弱,诸侯不再服从天子。为争夺土地、人口和霸权,各诸侯之间进行兼并战争。 (2)齐桓公称霸

中国古代史七年级下册复习资料

中国古代史七年级下册复习资料(共4页) 第1课开运河创科举 ⒈隋朝统一南北:581年,杨坚(隋文帝)建立隋朝,589 年,灭掉南方的陈,结束长期分裂的局面。 ⒉繁荣:隋文帝统一后,采取措施发展经济,使得社会安定、经济繁荣,隋朝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 ⒊大运河:隋炀帝时开凿了以洛阳为中心,北通琢郡,南达余杭的大运河。大运河的开凿,对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国家的巩固统一起了很大作用。 ★★★⒋隋唐的科举制度: ⑴创立:隋文帝时,通过分科考试选拔人才,开科举制的先河。隋炀帝时又创设进士科,科举制正式形成。 ⑵完善:唐朝科举的常设科目是明经科和进士科。明经科主要考查儒家经典。进士科主要考查诗赋和政论,是做高官的主要途径。⑶隋唐科举制度的影响:科举制的创立打破了门第的限制,给一般的知识分子提供了做官参政的机会。同时,选拔官吏的权力也从地方集中到中央,为统治者吸收、笼络人才拓宽了道路。科举制对后世具有深远的影响,以后各朝都相继沿用。 第2课贞观之治 ⒈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后来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做了皇帝,唐太宗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唐太宗在位期间,政治清明,经济发展,国力强盛,史称“贞观之治”。 ★★★⒉“贞观之治”: ⑴轻徭薄赋:汲取隋亡教训,多次减免租税,保证农民的土地和耕作时间。大力提倡节俭,力戒奢侈浪费。 ⑵知人善任,重视纳谏:非常重视选官用人,虚怀若谷,从谏如流;任命富于谋略的房玄龄和善断大事的杜如晦为相;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和能征善战的大将李靖等。⑶加强中央权力:沿用隋朝的三省六部制,增加了宰相人数。合并州县,大力精简机构,节省财政开支,提高行政效率。 第3课开元盛世 ⒈武则天: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重用有才能的人,重视发展农业生产。她统治时期,社会经济继续发展,为唐朝走向全盛奠定了基础,史称“贞观遗风”。 ★★★⒉唐玄宗:(前期年号为“开元”) ⑴重要措施:①励精图治,政绩卓著。②选拔德才兼备的姚崇、宋璟、张九龄等为相,大力发展生产。③整顿吏治,严格执法。⑵开元盛世:社会稳定,经济空前繁荣,国力强盛,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 ⒊唐朝的繁荣 ⑴农业发展迅速,生产工具改进,出现了曲辕犁和筒车,耕地和人口大大超过前代。 ⑵长安城建筑宏伟,商业繁荣,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国际性大都市。 ★★★第4课唐朝的民族关系 ⒈天可汗:唐太宗开明的民族政策受到北方各族的拥护,被尊为“天可汗”。 ⒉唐蕃和亲与会盟(吐蕃是藏族的祖先): ⑴7 世纪前期,吐蕃的杰出首领松赞干布统一各部,建立了以逻些为都城的强大政权。⑵唐太宗时,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成亲。为促进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做出了重大贡献。⑶8 世纪初,唐中宗派金城公主入藏与吐蕃首领尺带珠丹成亲。(“和同为一家”)⑷821 年,吐蕃与唐朝会盟,唐蕃会盟碑成为汉藏两族团结友好的象征。★★★第5课唐代的中外交往 ⒈外交政策 (1)唐朝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当时先进的经济文化有巨大的吸引力,中外交往出现了盛况空前的局面。长安是陆路交通中心、国际性大都市。广州是最大的外贸港口。 (2)唐政府在广州设置市舶司(我国最早设置的管理对外贸易的官署),管理对外贸易。 ⒉遣唐使:日本先后13 次派出遣唐使,把唐朝先进的政治经济制度和科技文化带回日本,推动了日本的社会改革,促进了日本经济文化的发展。(日本仿效隋唐实行大化改新) ⒊鉴真东渡:唐朝赴日本的使者和僧人中最有影响的是鉴真。他在日本传播佛教,还把唐朝的建筑技术、医药知识、绘画等传到日本,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杰出贡献。 ⒋玄奘西游:玄奘是唐朝初年著名僧人,不畏艰险,西游天竺取经,为中印文化交流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的《大唐西域记》成为研究古代印度和中亚地区历史、佛教的典籍。 第6课隋唐的科学技术 ⑴隋朝李春设计并主持建造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 ⑵隋唐时期,发明了雕版印刷术。晚唐印制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年代的雕版印刷品。 第7课隋唐的文学艺术 第9课辽夏与北宋的和战 ⒈宋辽和战与宋夏和战 ⑴澶渊之盟:1004 年,澶渊之战,宋击退辽军。1005 年初,宋辽达成和议(澶渊之盟)。此后,辽宋之间100 多年保持了和平往来,经济文化交流得到加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