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二胎时代长子女的心理困境及对策

合集下载

二胎家庭中大孩存在的心理问题及解决对策

二胎家庭中大孩存在的心理问题及解决对策

二胎家庭中大孩存在的心理问题及解决对策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政策的放开,越来越多的家庭选择生育第二个孩子,也就是俗称的“二胎”。

对于家庭中的大孩子来说,这个变化可能会带来一系列的心理问题。

大孩子可能会感到失落、焦虑、嫉妒等负面情绪,对此家长们需要认真面对并解决。

本文将就二胎家庭中大孩子存在的心理问题以及解决对策进行探讨。

一、心理问题分析1. 失落感对于家庭中的大孩子来说,二胎的到来意味着家庭结构的改变,原本独享父母关爱的位置将不再是独一份。

这样的改变对大孩子来说可能会给他们带来一种失落感,感觉自己的地位受到了挑战。

2. 嫉妒情绪随着新生儿的到来,父母的时间和精力都会更多地投入到照料新生儿上,这样大孩子可能会感到被忽视或者嫉妒。

他们可能会觉得自己的地位被新生儿替代了,从而产生嫉妒情绪。

3. 焦虑不安大孩子对于新生儿的到来可能会感到不安和焦虑,他们担心自己会失去父母的宠爱和关注,担心自己的地位和权利会受到侵犯,从而导致情绪上的不稳定和焦虑。

以上所述仅仅是大孩子可能会面临的一些心理问题,但也足以引起家长们的重视。

对于家庭中的大孩子存在的心理问题,家长们需要认真对待,并采取有效的解决对策。

二、解决对策建议1. 建立家庭会议对于即将要生二胎的家庭,建议在孩子接受这个现实之前设置一个家庭会议,让大孩子能够充分地了解新成员的到来对家庭的影响,并且给予他们充分的表达情感的机会,让他们能够释放内心的情感压力。

2. 沟通和倾听家长需要与大孩子进行沟通和倾听,让他们能够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并且给予他们足够的理解和关怀。

家长要告诉大孩子新生儿的到来不会改变他们在家庭中的地位,父母对他们的关爱依旧不变。

3. 分配家庭任务在家庭中,分配一些适合大孩子做的家庭任务,让他们参与到照顾新生儿的过程中,这样能够让大孩子感到自己的重要性和价值,减少他们的失落感和嫉妒情绪。

4. 开展兴趣爱好家长应该鼓励大孩子开展他们自己的兴趣爱好,让他们在课外时间有一些属于自己的空间,给予他们成就感和自豪感,让他们心情愉悦。

二胎家庭中大孩存在的心理问题及解决对策

二胎家庭中大孩存在的心理问题及解决对策

二胎家庭中大孩存在的心理问题及解决对策二胎政策的放开,让越来越多的家庭选择生育第二个孩子。

对于有大孩子的家庭来说,二胎的到来可能会给大孩子带来一些心理问题。

家长需要关注大孩子的心理健康,并及时采取有效的对策来帮助他们适应新的家庭成员的到来。

一、大孩存在的心理问题1. 嫉妒情绪大孩子很可能会对新生的弟弟妹妹产生嫉妒情绪。

从一个独享父母关注和爱的宝贝,突然间变成了需要和分享父母的宝贝,这种变化对大孩子来说是一个挑战和考验。

他们可能会觉得被忽略或失去了自己的特殊地位,产生嫉妒心理。

2. 自我价值感受随着新生儿的出生,家庭关注点可能会更多地转移到新生儿身上,而大孩子可能会因此而感到自我价值降低,觉得自己不再那么重要。

这种自我价值感受的下降可能影响大孩子的心理健康。

3. 忧虑和焦虑大孩子可能会对新生儿带来的变化产生忧虑和焦虑。

他们可能会担心自己会失去父母的爱,也担心自己会失去关注和照顾。

这种忧虑和焦虑可能导致大孩子的心理紧张和不安。

4. 自责情绪在家庭中,大孩子可能会自责自己产生了妹妹或弟弟。

他们可能会觉得自己是家庭中的“罪魁祸首”,带来了家庭的变动和不稳定。

这种自责情绪可能会让大孩子感到内疚和痛苦。

二、解决对策1. 沟通和倾听家长需要和大孩子进行深入的沟通,倾听他们的心声。

了解他们对二胎的看法和感受,了解他们的担忧和忧虑。

家长需要告诉大孩子,他们依然是家庭中重要的一员,父母对他们的爱不会改变。

家长也需要以身作则,给大孩子树立一个积极的态度。

2. 父母关注和照顾尽量保持对大孩子的关注和照顾,让他们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和呵护。

可以安排一些专属于大孩子的时间,和他们单独相处,做一些他们喜欢的事情,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特殊性。

3. 合理分配家庭资源家长需要合理分配家庭资源,不偏袒新生儿,而是让大孩子参与到新生儿的照顾中来。

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和责任,让他们成为新生儿的“大哥哥”或“大姐姐”,培养他们的责任感。

4. 关注心理健康家长需要关注大孩子的心理健康,如果他们出现了嫉妒、自责或忧虑等心理问题,需要及时给予关怀和帮助。

解读“二胎时代”长子女的心理困境及对策

解读“二胎时代”长子女的心理困境及对策

解读“二胎时代”长子女的心理困境及对策随着“二胎政策”放开,越来越多的家庭选择再生育一个孩子。

然而,对于这些家庭的长子女来说,他们将面临长期的心理困境。

本文将通过分析长子女的心理困境和对策,探讨如何帮助他们走出困境并顺利成长。

长子女的心理困境家长的期望由于长子女是“长”子女,家长往往期望他们能在家庭中发挥领导作用和责任感。

然而,这种期望也给长子女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责任感。

他们必须为弟弟/妹妹做好表率,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以免对弟弟/妹妹产生不良影响。

竞争的压力在家庭中,长子女和弟弟/妹妹之间竞争的压力也很大。

比如,弟弟/妹妹出生后,长子女可能会失去父母的关注和宠爱,他们的心里会产生嫉妒和不满。

此外,弟弟/妹妹的出生也带来了家庭资源的分配问题,如家庭财力、家长时间等。

长子女需要与弟弟/妹妹分享一些他们过去所独享的资源,这也会给他们带来不适。

自卑和焦虑长子女还面临着被“遗忘”和“边缘化”的危险。

家长在对弟弟/妹妹的关注和照顾中,很可能忽视长子女的需要和情感。

这样的长期忽视会给长子女带来自卑和焦虑。

他们会产生“我不够好”的想法,觉得自己不够优秀和重要。

解决长子女的心理困境了解长子女的感受家长应该及时了解长子女的感受,对他们的需要给予关注和支持。

家长可以通过和长子女的交流,了解他们在家庭中的感受和心理需求,展现出对他们照顾和支持的态度。

这样有助于长子女认识到自己也是家庭的重要一员。

分享家庭资源家长应该向长子女说明为什么家庭需要再生育。

如果有必要,家长可以采取分阶段的方式帮助长子女逐渐接受弟弟/妹妹的存在。

家长应该给予长子女足够的耐心和理解,支持他们适应新的家庭环境。

培养长子女的独立性家长应该鼓励长子女发展独立的兴趣爱好,并尝试培养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长子女需要理解到他们也可以独立为自己的未来而努力。

这样可以增强长子女的自信心,帮助他们掌握自己的生活和情感。

给予长子女充足的关注和支持家长需要给充足的关注和支持,帮助长子女减轻压力。

二胎家庭中大孩存在的心理问题及解决对策

二胎家庭中大孩存在的心理问题及解决对策

二胎家庭中大孩存在的心理问题及解决对策在二胎家庭中,大孩存在着一些心理问题。

大孩可能会感受到由于有了二胎,父母的精力、关注和爱的分配不均,导致他们觉得被忽视或被取代。

大孩可能会感到对自己的期望更高,要负责照顾、教育和保护小孩。

大孩可能会感到嫉妒和竞争,因为他们需要与小孩争夺父母的关注和资源。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家长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家长要给予大孩足够的关注和爱。

他们可以安排和大孩独处的时间,听取他们的想法和感受,理解并满足他们的需要。

家长要给大孩充分的肯定和鼓励,让他们知道自己仍然是父母最重要的人。

家长要平衡对大孩和小孩的期望。

父母需要清楚地传达对大孩的期望,但要避免过分要求,以免给大孩带来过大的压力。

家长要让大孩明白,他们也有自己的生活和兴趣,不必将全部时间和精力都花在照顾小孩上。

家长要帮助大孩理解和应对嫉妒和竞争情绪。

父母可以向大孩解释,他们的爱不会因为有了小孩而减少,相反,他们会尽可能公平地关心和照顾两个孩子。

家长还可以鼓励大孩和小孩之间的合作和互助,培养他们之间的友谊和爱心。

除了家长的努力,大孩所处的社会环境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学校和老师可以关注大孩的心理健康,提供心理辅导和支持。

同学和朋友可以给予大孩理解、尊重和支持,帮助他们渡过适应期。

在二胎家庭中,大孩存在的心理问题可以通过家长和社会的共同努力来解决。

家长要给予大孩足够的关爱和关注,平衡对大孩和小孩的期望,帮助大孩应对嫉妒和竞争情绪。

社会环境中的学校、老师、同学和朋友都可以为大孩提供支持和援助。

只有在温暖和谐的家庭和社会环境中,大孩才能健康成长。

浅析二胎“老大”的心理问题与应对策略

浅析二胎“老大”的心理问题与应对策略

浅析二胎“老大”的心理问题与应对策略近年来,中国实行二孩政策,许多夫妻都选择要老大和老二。

而在这个过程中,许多家庭可能面临着老大孩子的心理问题。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从心理学的角度来浅析二胎“老大”的心理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帮助家长更好地引导和支持老大孩子。

我们先来分析一下二胎“老大”可能面临的心理问题。

在一个家庭中,老大孩子通常是父母的焦点和宠爱对象,他们在家里可能享受更多的关注和资源。

随着老二的到来,老大孩子可能会感受到被忽视和排挤,他们的地位和角色也可能发生变化。

这种转变对于孩子来说是一种挑战,可能会引发一系列心理问题。

老大孩子可能会出现嫉妒和竞争心理。

在他们的认知中,自己是家里的“宝贝”,但随着老二的出现,他们可能会感到父母对老二更加关注和宠爱,这种比较容易引发嫉妒情绪。

他们可能会感到自己的地位受到挑战,需要和老二竞争父母的爱和关注。

老大孩子可能会出现自卑和自我怀疑。

在家庭中,他们可能习惯了成为焦点和领导者,但随着老二的到来,父母可能会把更多的关注和资源投入到老二身上,对老大孩子来说,这可能会让他们感到自卑和失落,怀疑自己的价值和能力。

老大孩子可能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和行为问题。

由于感受到家庭的变化和压力,老大孩子可能会表现出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不稳定、易激动等问题。

在学校和社交中,他们也可能会出现行为不良或者自闭等问题,这些都是他们内心矛盾和挣扎的表现。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可以提出一些应对策略来帮助家长更好地引导和支持老大孩子。

家长需要关注老大孩子的情绪和心理状态。

在二胎政策下,家长往往会因为照顾老二而忽视了老大孩子的情感需求,这样容易让孩子内心感到受伤和孤立。

家长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关注老大孩子,倾听他们的心声,了解他们的内心挣扎和困惑。

家长需要平等对待老大和老二。

在教育方式上,家长需要对老大和老二进行平等对待,不偏袒任何一个孩子,同时也要在资源分配上做到公平。

通过这种方式,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竞争观念,减少他们之间的嫉妒和竞争。

二胎家庭中大孩存在的心理问题及解决对策

二胎家庭中大孩存在的心理问题及解决对策

二胎家庭中大孩存在的心理问题及解决对策二胎政策的实施让许多家庭再次迎来了新生命,但是对于已经有了一个孩子的家庭来说,二胎政策也带来了一些新的挑战。

在二胎家庭中,大孩子可能会面临一些心理问题,这些问题不容忽视。

本文将就二胎家庭中大孩存在的心理问题及解决对策进行探讨。

对于大孩子来说,新生妹妹或弟弟的出生可能会让他们感到嫉妒。

长期以来,大孩子可能一直是家里的“宠儿”,他们习惯了得到父母的全部关注和疼爱。

而当新生妹妹或弟弟出生后,父母的关注力可能会分散,大孩子可能会感到失落和嫉妒。

新生妹妹或弟弟的出生也可能会让大孩子感到焦虑和不安,他们担心自己会失去父母的爱和关注。

大孩子可能会面临着适应问题。

对于已经独立了一段时间的大孩子来说,新生妹妹或弟弟的出生可能会让他们感到不适应。

他们需要重新适应家庭中的新成员,需要学会分享父母的关心和爱。

这种适应问题可能会给大孩子带来压力和困扰。

大孩子可能会面临着自我认同和自我价值的问题。

在二胎家庭中,父母的关注和爱不再只是集中在大孩子身上,而是需要分给两个孩子。

这可能会让大孩子怀疑自己的价值和地位,觉得自己不再特殊和重要。

这种情绪可能会影响大孩子的自我认同和自尊心,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

针对二胎家庭中大孩存在的心理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一些解决对策来帮助他们顺利度过这个阶段。

父母可以在孩子出生前就对大孩子进行心理疏导和教育。

告诉大孩子他们即将成为哥哥或姐姐了,让他们感受到即将到来的喜悦和责任。

这样可以在孩子出生后减轻大孩子的嫉妒和焦虑情绪。

父母需要在日常生活中给予大孩子足够的关爱和关注。

尽量让大孩子感到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和价值不会因为新生妹妹或弟弟的出生而受到影响。

父母可以安排一些专门的时间和活动来和大孩子共度亲子时光,这样可以增进父母和大孩子的感情,减轻大孩子的焦虑和自我怀疑情绪。

父母需要在家庭中培养良好的亲子关系和兄弟姐妹关系。

在家庭中,父母可以通过示范和引导来培养孩子们之间的相互关爱和支持,让大孩子懂得分享和包容,以及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

解读二胎时代”长子女的心理困境及对策

解读二胎时代”长子女的心理困境及对策

解读“二胎时代”长子女的心理困境及对策摘要:随着我国二胎政策的放开,许多家庭中原有的独生子女升级为长子女。

受多方面的影响,长子女们易走入心理困境。

本文从长子女典型心理案例追踪;长子女消极心理产生的诱因;解读培养长子女正常心态的策略三方面解读“二胎时代”长子女的心理困境及对策。

关键词:安全感二胎家庭长子女心理困境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放开“单独二胎”政策,这个政策的实施,让许多家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导致一些家庭中的长子女出现不同程度心理与行为问题,走入心理困境。

如:天河区妇幼保健院心理门诊在半年内接诊近10个孩子,都是因为妈妈生育了二胎,导致他们出现烦躁、易怒、焦虑等心理问题,因此,在“二胎时代”教师如何解读长子女的心理困境,帮助长子女走出失落的低谷找回安全感与自信,为长子女提供心理辅导,并有效引领家长采用民主平等的家庭教养方式,巧妙帮助长子女走出心理困境尤为重要。

1、长子女典型心理案例追踪案例1:轩轩近来回园常常哭闹,在小班时性格开朗自信,但现在少言寡语,常常一个人躲在一旁玩玩具,通过从他家人那得知,轩轩妈妈最近给他生了一个小弟弟。

案例2:晴晴在班上是非常乖的,性格温顺爱笑,可这学期开始,晴晴爱发脾气,还不时与同伴发生冲突。

教师通过与家长的交流,得知晴晴妈妈怀上了第二胎,晴晴回园情绪受到极大影响,缺乏安全感,产生消极心理。

以上两则案例说明,我国放开二胎政策后,媒体不断地报道独生子女不接受母亲怀二胎做出令人触目惊心的举动,有的自虐、自残、离家出走要挟父母,表示不满和抗议。

可见“二胎全面开放”的政策实施,对于家庭、幼儿园及家庭中的独生子女产生很大的影响。

家庭结构的改变让独生子女们的心理和行为出现问题,值得我们去关注和研究。

2、长子女消极心理产生的诱因解读2.1 敏感的诱因孩子对父母关注度的转移是非常敏感的,父母生育了二胎之后,由于精力有限,在照顾年幼的孩子的同时,对长子女的关注度肯定会降低。

另外,父母在教育长子女过程中缺乏耐心,态度粗暴。

二胎家庭中大孩存在的心理问题及解决对策

二胎家庭中大孩存在的心理问题及解决对策

二胎家庭中大孩存在的心理问题及解决对策
在二胎家庭中,大孩子承担了更多的责任和义务,让他们在情感、心理上面临许多挑战。

首先,他们可能会认为自己失去了独特性,而且经常被忽视和忽略。

因此,他们可能会感到失落、拒绝和尴尬。

其次,随着家庭成员数量的增加,家长委员会更难以满足每个孩子的需求,这可能会引起大孩子的愤怒和恐惧。

为了防止这些心理问题对大孩子产生长期影响,父母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认真聆听大孩子的声音
让大孩子感受到自己的存在感,给他们开放的空间和机会,与他们沟通交流,听取他们的需求和感受。

坚持个性化教育
尝试与大孩子建立个人化学习计划和课程表,不仅符合他们的个性化需要,而且允许他们有更多的自由选择和探索。

平等对待和分配
在分配家务活、关注、爱等方面,要尽量做到公平和公正。

并且在帮助二胎照顾时,要充分考虑大孩子的时间和需求。

让大孩子充分了解二胎
带大孩子们去体验二胎的生活,带他们一起玩耍、学习和照顾。

采用如问答、绘画和戏剧等方式,让大孩子参与家庭生活的决策,增强其主动性和参与感。

以上这些解决策略能够有效降低大孩子的压力和提高其自尊心,从而获得一个更健康的家庭环境,也有助于二胎家庭成员之间更和谐的亲密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读“二胎时代”长子女的心理困境及对策
摘要:随着我国二胎政策的放开,许多家庭中原有的独生子女升级为长子女。

受多方面的影响,长子女们易走入心理困境。

本文从长子女典型心理案例追踪;长子女消极心理产生的诱因;解读培养长子女正常心态的策略三方面解读“二胎时代”长子女的心理困境及对策。

关键词:安全感二胎家庭长子女心理困境
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放开“单独二胎”政策,这个政策的实施,让许多家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导致一些家庭中的长子女出现不同程度心理与行为问题,走入心理困境。

如:天河区妇幼保健院心理门诊在半年内接诊近10个孩子,都是因为妈妈生育了二胎,导致他们出现烦躁、易怒、焦虑等心理问题,因此,在“二胎时代”教师如何解读长子女的心理困境,帮助长子女走出失落的低谷找回安全感与自信,为长子女提供心理辅导,并有效引领家长采用民主平等的家庭教养方式,巧妙帮助长子女走出心理困境尤为重要。

1、长子女典型心理案例追踪
案例1:轩轩近来回园常常哭闹,在小班时性格开朗自信,但现在少言寡语,常常一个人躲在一旁玩玩具,通过从他家人那得知,轩轩妈妈最近给他生了一个小弟弟。

案例2:晴晴在班上是非常乖的,性格温顺爱笑,可这学期开始,晴晴爱发脾气,还不时与同伴发生冲突。

教师通过与家长的交流,得知晴晴妈妈怀上了第二胎,晴晴回园情绪受到极大影响,缺乏安全感,产生消极心理。

以上两则案例说明,我国放开二胎政策后,媒体不断地报道独生子女不接受母亲怀二胎做出令人触目惊心的举动,有的自虐、自残、离家出走要挟父母,表示不满和抗议。

可见“二胎全面开放”的政策实施,对于家庭、幼儿园及家庭中的独生子女产生很大的影响。

家庭结构的改变让独生子女们的心理和行为出现问题,值得我们去关注和研究。

2、长子女消极心理产生的诱因解读
2.1 敏感的诱因
孩子对父母关注度的转移是非常敏感的,父母生育了二胎之后,由于精力有限,在照顾年幼的孩子的同时,对长子女的关注度肯定会降低。

另外,父母在教育长子女过程中缺乏耐心,态度粗暴。

由于家庭分工不合理,家里所有人的精力都用在照顾小宝的身上,让长子女明显感受到有了弟弟妹妹,爸爸妈妈不再爱“我”了,心中产生愤怒和怨气。

这种愤怒又不敢爆发,爆发出来会遭到父母的打骂,只能忍着,长期下去,孩子的心理扭曲,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

2.2 自爱的需求
“只要爸爸妈妈爱我一个人”。

这是很多独生子女的想
法,他们害怕弟弟妹妹的出现会让身边的亲人不再爱自己,所以他们反对爸爸妈妈生育二胎,他们的这种想法源于自爱。

人生活在社会,会受到社会和他人的影响,儿童这种自爱需要他人对自己的爱去实现。

因此,在上述案例中,由于家中多了一个弟弟或妹妹,自己不再成为家庭的焦点人物,其权利遭到侵犯,其地位受到挑战,当孩子发现自爱的本能无法满足时,会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个性和情绪都会受到影响。

3、培养长子女正常心态的策略
3.1 营造良好和谐的家庭教育环境
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是家庭成员之间和睦相处,互相关心、互相照顾,夫妻之间以爱相待,这种氛围会给孩子极大的安慰和轻松感。

当妈妈怀第二胎时,要多和长子女沟通,让他(她)们感受到有了弟弟妹妹,爸爸妈妈的爱是不会改变的,不断培养长子女当哥哥姐姐的自豪感;在对待长子女成长过程中,要拒绝偏见,去除大宝就该让小宝这种不正确的观念,如果孩子之间发生矛盾,父母首先应该讲理,不偏袒,站在孩子的角度和处境考虑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让他们感受到自己都是被爸爸妈妈平等爱护着的。

父母要协调好家庭的分工,例如:妈妈在照顾小宝,爸爸可以陪伴大宝一起看书和游戏。

让他们时刻感受到父母的爱,培养孩子的安全感和归属感,让孩子的自爱得到满足。

3.2 教师因势利导有的放矢的教育
长子女在园期间,教师要主动关爱他们,用蹲下来和他们说话,抱抱倾听他们的讲述等方式感受老师是爱他们的,愿意做他们的好朋友,愿意帮助他们解决困难。

将教育融入?h 境创设中,在物质建构方面,丰富区角环境的创设,如通过娃娃家提高孩子动手操作的能力,让他们成为妈妈的小帮手,从角色扮演中体会到照顾别人的乐趣。

语言区域中,通过绘本,让孩子们阅读妈妈生宝宝、爱护弟弟妹妹等内容,培养孩子爱他人的情感;美工区域中,通过绘画全家福表达对家人的爱(包括对弟弟妹妹的爱);音乐区域中,通过戏剧游戏,让孩子们将生活中的角色融入到音乐游戏中,体验照顾家人,爱自己的家人;还可以通过音乐活动,让孩子用正确合理的宣泄方式,缓解情绪上的压力。

在心理健康活动中,通过“妈妈怀孕了”这个活动,让孩子们不断的往空书包里添加物品,去感受妈妈怀孕的辛苦,更加爱妈妈,爱妈妈肚子里的宝宝。

可建立私密空间,给他们发泄和表达自己的情感,帮助他们解开心结,培养孩子的正确心态。

3.3 家园合力为长子女提供心理咨询与辅导
《纲要》中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

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

”实现家园相互
配合,同步教育,促进幼儿健康成长是家长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因此,家长要主动与幼儿园携手教育孩子。

幼儿园也应了解孩子在家的情况,与家长共同做好母亲第二次生育前与孩子的沟通工作。

教师可通过亲子活动,即请家长把家中的弟弟妹妹带来幼儿园和孩子们一起游戏,让他们能够合理地看待弟弟妹妹的存在,并尝试去接纳;建立心理疏导信箱,及时针对孩子们的问题,随机创设教育活动,及时解答家长的疑难问题。

对于父母教养方式不当的家庭,教师要对父母进行合理的引导和教育,帮助他们协调好家庭矛盾,让“二胎”家庭更加和谐完满的生活。

教师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多关注身边长子女的成长,不断总结和反思对他们的教育方法,家园共育,让更多的长子女摆脱心理困境,身心健康,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1]沙莎,浅析二胎家庭教育中长子女的心理困境及出路,西南大学,教育部重庆,400715.
[2]宋梅,生育第二胎对长子女的心理影响及对策分析,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江苏南京,21004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