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种类

合集下载

蜜蜂的种类与分类学特征

蜜蜂的种类与分类学特征

蜜蜂的种类与分类学特征蜜蜂是昆虫中的一类,分布广泛且对生态系统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自然界中,蜜蜂种类繁多,具有各自独特的特征和生态习性。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蜜蜂种类以及它们的分类学特征。

一、蜜蜂的种类1. 蜜蜂的分类根据分类学的观点,蜜蜂被归类为膜翅目、蜜蜂科、蜜蜂属下的多个亚属和物种。

其中最为常见的蜜蜂种类包括蜜蜂(Apis)、黄蜂(Vespa)、胡蜂(Vespula)等。

2. 蜜蜂的主要种类(1)蜜蜂(Apis)蜜蜂是最为人熟知的蜜蜂种类之一,也是最重要的蜜蜂经济资源。

蜜蜂亚属包括了逾20个物种,其中最常见的是西方蜜蜂(Apis mellifera)。

西方蜜蜂广泛分布于全球各地,对于花粉传播和蜜蜂产品的生产都有着重要作用。

(2)黄蜂(Vespa)黄蜂是一类比较常见的蜜蜂种类,身体呈黄褐色或黑色,通体具有明显的条纹。

黄蜂通常生活在同种群体内,有明确的分工,包括工蜂、雄蜂和雌蜂等。

黄蜂常以其他昆虫或花蜜为食,对花粉传播的贡献较有限。

(3)胡蜂(Vespula)胡蜂是一类比较常见的蜜蜂种类,体型较小,通常为褐色或黑色。

胡蜂属下的物种数量众多,常见的包括普通胡蜂(Vespula vulgaris)和黄斑胡蜂(Vespula germanica)等。

胡蜂的生活习性较为积极,容易被人们注意到。

二、蜜蜂的分类学特征蜜蜂在分类学上有一些独特的特征,这些特征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鉴别不同种类的蜜蜂。

1. 外部形态蜜蜂的外部形态特征表现为身体小巧,体长一般在1-2厘米之间。

它们有六条粗壮的腿,适合采集花粉和蜜。

2. 颜色和花纹蜜蜂的颜色和花纹是其分类的重要特征之一。

通常情况下,蜜蜂的体色较为鲜艳,主要为黄色、黑色或褐色,并且体表具有明显的条纹。

3. 采集和传播花粉蜜蜂以采集花粉和蜜为生。

它们身上有刷状的毛,可以将花粉粘附在腿上,然后将花粉传播到其他植物上,促进植物的繁殖。

4. 社会性和分工蜜蜂通常生活在群体中,并且有明确的分工。

蜜蜂的种类与分布情况

蜜蜂的种类与分布情况

蜜蜂的种类与分布情况蜜蜂是人类重要的农业传粉昆虫之一,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

它们是社会性昆虫,以花粉和蜜为食物。

本文将探讨蜜蜂的种类及其在不同地区的分布情况。

一、蜜蜂的种类蜜蜂主要分为蜜蜂科的三个属:蜜蜂属、大蜜蜂属和副蜜蜂属。

其中,蜜蜂属又可细分为蜂王蜂、工蜂和雄蜂。

1. 蜂王蜂(Apis queens)蜂王蜂是蜂群中最重要的个体,负责产卵和繁殖。

它们通常比工蜂体型大,并有特殊的繁殖器官。

蜂王蜂的数量在一个蜂群中只有一只,寿命可达数年。

2. 工蜂(Apis workers)工蜂主要负责采集花粉、蜜和水,搭建蜂巢,并照顾蜂王蜂和幼蜂。

它们是蜂群中数量最多的蜜蜂个体,体型较小。

工蜂的寿命较短,一般只有数周至数月。

3. 雄蜂(Apis drones)雄蜂主要负责与蜂王蜂交配,不存在采集花粉和蜜的能力。

它们的数量在一个蜂群中较少,一般存在于繁殖季节。

雄蜂体型较大,眼睛较大且无蜇刺。

二、蜜蜂的分布情况蜜蜂广泛分布于全球各地,但不同种类的蜜蜂在不同地区的分布情况有所差异。

以下将就蜜蜂的分布情况从地域进行介绍:1. 非洲地区非洲是蜜蜂的起源地之一,该地区分布着许多特殊的蜜蜂种类。

比如非洲蜜蜂(Apis mellifera scutellata),它们是非洲蜜蜂亚种之一,具有极强的侵略性和防卫性。

此外,非洲北部地区还分布着埃及蜜蜂(Apis mellifera lamarckii),它们适应沙漠环境,对干旱较为耐受。

2. 欧洲地区欧洲是蜜蜂研究较为深入的地区之一。

常见的蜜蜂种类有欧洲蜜蜂(Apis mellifera mellifera),它们分布于欧洲大陆的北部地区。

此外,南部地中海沿岸地区还分布着克里特岛蜜蜂(Apis mellifera cecropia),它们对疾病的抵抗能力较强。

3. 亚洲地区亚洲地区是蜜蜂种类最多的地区之一。

中国是世界上蜜蜂品种最多的国家之一,有着丰富的蜜蜂资源。

常见的蜜蜂种类包括中华蜜蜂(Apis cerana)、蜂蜜蜂(Apis dorsata)和西方蜜蜂(Apis mellifera)。

蜂种的选择 蜂的种类有哪些

蜂种的选择 蜂的种类有哪些

蜂种的选择蜂的种类有哪些蜂的种类有哪些呢?我国现在饲养的蜜蜂,主要有以下品种,可根据当地的气候、蜜粉源和病敌害等条件,择优饲养。

(1)中华蜜蜂
简称中蜂,头、胸黑色,腹部黄褐色明显,是我国土生土长的蜂种。

它耐寒又耐热,越冬、越夏都比较安全,采集勤奋,行动灵活,飞行迅速,嗅觉灵敏,容易躲避天敌,善于发现和利用零星蜜粉源,最适合南方广大山区定地饲养。

但性情暴燥,易骜人,蜂王产卵力弱,分群性强,也容易互相偷盗蜂蜜,影响产量的提高。

(2)意大利蜜蜂
头、胸、腹黄色明显,是欧洲引入的蜂种,在我国饲养很普遍。

它采集力和繁殖力比中蜂强,分群性弱,容易维持强群,产量较高,性情比较温驯。

但耐寒性不如中蜂,一般要在13℃以上才能出巢,早春或冬季在南方山区,采集蜂常在野外被冻死;而夏秋由于它行动不够灵敏,容易被天敌捕食。

意蜂很适于我国广大平原地区或转地饲养。

(3)东北黑蜂
体色偏黑褐色,能保持大群,耐寒性强,适合我国东北、西北夏季气温变化大、冬季长而冷的地方饲养。

但性情较凶,好螫人,且较痛,不耐热,生产性能不及意大利蜜蜂。

其他的蜂种,有一百多种。

如:蜜蜂、黄蜂、大黄蜂、土蜂腹蜂、胡蜂、节腹泥蜂、砂泥蜂、大头泥蜂、黄斑蜂、切叶蜂等。

而刺入的蜂都是雌蜂(工蜂)。

雄蜂不伤人,因为它无毒腺及螫针;雌蜂的尾部则有与毒腺相连的螫针,毒刺上并长有逆钩。

蜜蜂品种

蜜蜂品种

蜜蜂品种截至目前,世界上现生存的蜜蜂种类已达 9 种,其中东方蜜蜂和西方蜜蜂是可以人工饲养的蜂种,其余都是野生的蜜蜂。

东方蜜蜂分布在亚洲,我国的中华蜜蜂是它的其中的一个品种;而西方蜜蜂原产于欧洲与非洲,现在我国养蜂者普遍饲养的意大利蜂、卡尼鄂拉蜂等都是起源于欧洲的西方蜜蜂。

生物学品种分类:1、黑小蜜蜂Apis (Micrapis)andreniformis Smith , 1858别名:小排蜂。

分布:中国分布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勐腊及临沧地区的沧源、耿马;国外分布于南亚及东南亚。

2、小蜜蜂Apis florae Fabricius , 1787别名:小草蜂。

分布:中国分布于云南的北纬26º40’以南,海拔1900m 以下地区,广西南部的龙州、百色、上思等地;国外分布于阿曼北部和伊朗以东的南亚和东南亚等国。

3、黑大蜜蜂Apis(Megapis)laboriosa Smith , 1871别名:岩蜂、喜马拉雅排蜂、雪山蜜蜂。

分布:中国分布于喜马拉雅南麓,西藏南部,云南横断山脉的怒江、谰沧江、金沙江、洪河流域;国外分布于尼泊尔、不丹、印度北部、缅甸北部及越南北部。

4、大蜜蜂Apis(Megapis)dorsata Fabricius , 1793别名:排蜂、马长蜂(傣名)。

分布:中国分布于云南南部、广西南部和海南岛;国外分布于南亚和东南亚。

5、沙巴蜂Apis(Sigmatapis)koschevnikovi Butte-Reepen , 1906别名:红色蜜蜂分布:仅分布于加里曼岛,该岛北部属马来西亚的沙巴州、沙劳越州和文莱国,南部属印度尼西亚。

6、绿努蜂Apis(sigmatapis)muluensis Tingek,Koeniger and Koeniger , 1998分布:仅发现于马来西亚的沙巴州绿努山区。

7、苏威拉西蜂Apis(sigmatapis)nigrocinta , Smith , 1871分布:分布于印度尼西亚的苏拉威西群岛和菲律宾。

蜜蜂的主要种类效益问题解答

蜜蜂的主要种类效益问题解答

蜜蜂的主要种类效益问题解答1.现存蜜蜂属有哪些种?在分类上,蜜蜂属于昆虫纲膜翅目蜜蜂总科蜜蜂科蜜蜂属。

蜜蜂属的种共同特点是:营社会性生活;后足胫节末端有距;巢脾是用自身蜡腺分泌的蜡质建造的,其方向与地面垂直,并且两面都有六角形的巢房;有贮存蜂蜜及花粉的习性。

蜜蜂属有9个现生种,我国有大蜜蜂、黑大蜜蜂、小蜜蜂、黑小蜜蜂、东方蜜蜂和西方蜜蜂6个种,另3种分别是马来西亚的沙巴蜂和绿努蜂,以及印度尼西亚的印尼蜂。

每个种又可以分为若干地理亚种(品种),同一个种之内的各品种之间可以互相交配,不同的种之间不能交配,具有生殖隔离的特性。

大蜜蜂、黑大蜜蜂、小蜜蜂、黑小蜜蜂是蜜蜂属中比较原始的4个种,它们分布于东南亚及我国的广东、广西、海南和云南等地。

它们在大树干下、悬岩下和杂树丛中营巢,由于好迁飞,生产性能差,极少有人饲养。

东方蜜蜂较接近祖型,分布于南亚、东南亚、日本、朝鲜和中国。

我国各地的中蜂即属于东方蜜蜂。

西方蜜蜂是蜜蜂属中进化最完善的一个种,原产于欧洲、非洲和中东地区。

著名的意蜂、卡尼鄂拉蜂和高加索蜂都属于西方蜜蜂。

2.我国饲养的蜂种主要有哪些?我国饲养的蜂种,主要有属于东方蜜蜂的中蜂,属于西方蜜蜂的意蜂、东北黑蜂、卡尼鄂拉蜂、高加索蜂和新疆黑蜂。

当前我国蜂种的分布,大体上有3种情况:东北、内蒙古和新疆等地,基本上以饲养外来蜂为主;四川和华南地区,基本上以饲养中蜂为主;长江中下游和黄淮地区,是中外蜂交错饲养的地区。

这种现状,是由于各地环境条件不同,为适应环境在长期生产实践中逐渐形成的。

在南方,西方蜂种因为越夏度秋比较困难,对冬季蜜源也难以利用,所以不如饲养中蜂更能适应当地的自然环境条件。

在北方,因为冬季严寒的时间长,西方蜂种的群体耐寒力强,所以饲养情况良好。

在中部地区,蜜源植物丰富的平川,意蜂优良的生产性能可以得到很好的发挥,多以饲养意蜂为主,而蜜源植物分散的山地丘陵,则比较适宜饲养中蜂。

3.中蜂形态与生活习性有何特点?中蜂即中华蜜蜂的简称,原产我国,是东方蜜蜂的一个地理亚种,分布在我国南北各地以及印度、东南亚、朝鲜、日本等地。

蜜蜂知识点总结大全

蜜蜂知识点总结大全

蜜蜂知识点总结大全一、蜜蜂的分类和类型1. 蜜蜂的分类蜜蜂属于膜翅目、蜜蜂科、蜜蜂属,是昆虫的一种。

蜜蜂有多个种类,其中最为重要的蜜蜂种类包括蜜蜂(Apis mellifera)、亚洲蜜蜂(Apis cerana)、非洲蜜蜂(Apis scutellata)、群岛蜜蜂(Apis dorsata)、蜂王蜜蜂(Apis queens)、异型蜂蜂(Apis mellifera layensii)等。

2. 蜜蜂的类型根据生活习性和功能分化,蜜蜂可以分为蜂王、工蜂和雄蜂。

蜂王是蜜蜂的繁殖中心,负责产卵;工蜂是蜜蜂的劳动力,负责采蜜、酿蜜、筑蜂巢等工作;雄蜂则是提供繁殖的精子。

二、蜜蜂的生活习性1. 蜜蜂的生态环境蜜蜂生活在蜂巢里,蜂巢由蜂蜡构成,用来储存蜜和产卵。

蜜蜂会选择湖泊、河流、树林等地方进行活动,以获取花粉和花蜜。

2. 蜜蜂的生活周期蜜蜂的生活周期包括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

蜂王产卵后,幼虫经过饲养和护理成长为成蜂,完成繁殖和采集花粉等工作。

3. 蜜蜂的社会结构蜜蜂以群居生活为主,一般呈现出有序的社会结构,包括蜂王、工蜂和雄蜂,具有明显的分工和协作机制。

三、蜜蜂的行为特征1. 采蜜蜜蜂主要靠采集花粉和蜜进行生存,工蜂会不断飞到花朵上采集花粉和蜜,然后运回蜂巢,供蜂王和幼蜂食用。

2. 筑巢蜜蜂以蜂蜡筑巢,构建蜂巢,并把采集回来的蜜和花粉储存起来,以供后续食用和繁殖使用。

3. 采蜜行为蜜蜂采蜜时会寻找花丛进行觅食,通过雄蜂传播花粉,促进花草的授粉,保证植物的繁衍。

四、蜜蜂对农业和生态环境的重要性1. 传粉蜜蜂在飞行和采蜜时,会在花草间传播花粉,促进植物的授粉和繁殖,对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有着重要作用。

2. 酿蜜蜜蜂通过采集花粉和蜜酿制蜂蜜,为人类提供重要的食品和营养资源,对人类健康和生活起到积极作用。

3. 植物保护蜜蜂对花朵和植物的授粉促进了植物的繁殖,保护了生态环境的平衡和多样性。

五、蜜蜂的繁殖和保护1. 繁殖蜜蜂的繁殖主要依靠蜂王和工蜂的合作,蜂王会产卵,工蜂负责孵化和护理幼蜂。

蜜蜂种类与品种介绍技术大全

蜜蜂种类与品种介绍技术大全

蜜蜂种类与品种介绍技术大全蜜蜂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传粉昆虫之一,其种类与品种的了解对于养蜂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蜜蜂种类与品种,以及它们的特点与应用。

一、野生蜜蜂种类1. 欧洲蜜蜂(Apis mellifera)欧洲蜜蜂是目前世界范围内最为常见的蜜蜂种类之一。

其身体呈黄褐色,有黑色斑纹。

欧洲蜜蜂性格温和,适应力强,是养蜂业中最常用的蜜蜂种类之一。

2. 非洲蜜蜂(Apis mellifera scutellata)非洲蜜蜂是一种原产于非洲大陆的蜜蜂种类,其外形与欧洲蜜蜂相似。

非洲蜜蜂性格活跃、易激动,对环境适应性强,是养蜂业中重要的蜜蜂种类。

二、蜜蜂品种1. 意大利蜜蜂(Italian Bee)意大利蜜蜂是由欧洲蜜蜂改良而来的一个品种,具有繁殖能力强、采蜜量高等特点。

它主要分布在地中海沿岸地区,适应性强,对花粉的采集能力也很突出。

2. 卡尼奥里蜜蜂(Carniolan Bee)卡尼奥里蜜蜂是源自斯洛文尼亚的一种蜜蜂品种,其身体呈棕色或灰褐色。

卡尼奥里蜜蜂适应性强,对环境温度变化的适应能力较强,因此在寒冷地区的养蜂业中广泛应用。

3. 工蜂型蜜蜂品种(Worker Bee Races)工蜂型蜜蜂品种是指根据蜜蜂的工作特性进行区分的一类品种。

各种工蜂型品种的特点差异较大,如东方工蜂适应力强、采蜜量高,而荷兰工蜂则适应环境稳定。

4. 地方品种蜜蜂(Local Races)地方品种蜜蜂是指根据地理分布和本地气候等因素形成的蜜蜂品种。

这些品种多数具有适应性强、繁殖力强、采蜜量高等特点。

三、蜜蜂品种特点与应用1. 适应性不同的蜜蜂种类与品种对不同环境的适应能力各异。

养蜂时,可以根据本地气候、温度、花期等因素选择适应性强的蜜蜂品种,以提高养蜂效益。

2. 采蜜量蜜蜂的采蜜量与品种密切相关。

一些品种如意大利蜜蜂具有较高的采蜜量,适合用于商业化养蜂,而一些地方品种则适合于小规模的家庭养蜂。

3. 繁殖力蜜蜂的繁殖力直接关系到其后代的数量与品质。

蜜蜂的种类

蜜蜂的种类

蜜蜂的种类一、蜜蜂分类地位蜜蜂在分类学上属于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昆虫纲(Insecta)、膜翅目(Hymenoptera)、细腰亚目(Apocrita)、针尾部(Aculeata)、蜜蜂总科(Apoidea)、蜜蜂科(Apidae)、蜜蜂亚科(Apinae)、蜜蜂属(Apis)。

蜜蜂属在生物学特性上,都是营社会性生活,能泌蜡筑巢,巢脾由上而下纵向发展,其两面均具六棱柱形巢房,且共用边、共用底;采集、酿制、贮藏蜜粉积极。

二、蜜蜂的种类1758年,林奈氏(Linnaeus C)首次记载蜜蜂第一个属(Apis)和第一个种(Apis mellifera L.)。

至1980年,由于当时采集标本的范围、对蜜蜂生物学的研究限制和有些蜜蜂新种类的证据不足等原因,所以当时世界公认的蜜蜂种类只有4种,即大蜜蜂(Apis dorsata Fabricius)、小蜜蜂(Apis florea Fabricius)、东方蜜蜂(Apiscerana Linnaeus)和西方蜜蜂(Apis mellifera Linnaeus)。

1985年,中国的学者对采自云南的6种蜜蜂进行形态学、生物学、生态学、昆虫地理学、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化学等多学科对比研究后认定,黑大蜜蜂(Apis laboriosa Smith)和黑小蜜蜂(Apis andreniformis Smith)是独立的蜂种,并确定了它们的分类地位。

1988年国外的学者又确立了由Buttel-Reepen 1903年描述并定名的Apis indica-koschevnikovi蜜蜂为独立的蜂种——沙巴蜂(Apis koschevnikovi Buttel-Reepen)。

至此,世界上确立了蜜蜂为7种。

当今比较公认的,蜜蜂属的7个明确的现生种(依定名先后)为:西方蜜蜂Apis mellifera Linnaeus 1758小蜜蜂A.florea Fabricius 1787大蜜蜂A.dorsata Fabricius 1793东方蜜蜂A.cerana Fabricius 1793黑小蜜蜂A.andreniformis Smith 1858黑大蜜蜂boriosa Smith 1871沙巴蜂A.koschevnikovi Buttel-Reepen 1906(现生种:指地史上出现的种,已发现化石,至今一直生存的种)1998年,德国的尼古拉夫妇(Koeniger and Koeniger)和马来西亚的丁格(Tingek)报道了他们发现的一个蜜蜂新种——绿努蜂(Apis nulunsis Tingek.Koeniger and Koeniger)。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蜜蜂有6个种,即大蜜蜂、黑大蜜蜂,小蜜蜂、黑小蜜蜂、东方蜜蜂和西方蜜蜂。

前4种为野生蜂种,在我国海南、广西和云南省(区)有分布。

后两种又包括许多品种,多为自然品种,即地理宗或地理亚种。

人工选育的蜜蜂品种多为杂交种。

吉林省养蜂科研所选育的白山5号,是优良的三交种蜜蜂。

另外还介绍我国选育的高产蜂种。

(一)东方蜜蜂东方蜜蜂有许多自然品种,如印度蜂、爪哇蜂、日本蜂以及中华蜜蜂等。

中华蜜蜂(中蜂)是我国的土著蜂。

工蜂体长10~12毫米;腹节背板黑色,有明显或不明显的褐黄环。

在高纬度、高山区中蜂的腹部色泽偏黑;处于低纬度、平原区的色泽偏黄。

全身被灰色短绒毛。

喙长4.5~5.6毫米。

雄蜂体长11~14毫米,体色黑或黑棕色,全身被灰色绒毛,蜂王体长l4~19毫米,体色有黑色和棕红色两种,全身被覆黑色和深黄色绒毛。

工蜂嗅觉灵敏,发现蜜源快,善于利用零星蜜源,飞行敏捷,采集积极,不采树胶,蜡质不含树胶。

抗蜂螨力强,盗性强,分蜂性强,蜜源缺乏或病虫害侵袭时易飞逃。

抗巢虫力弱,爱咬毁旧巢脾。

易感染囊状幼虫病和欧洲幼虫病。

蜂王产卵力弱,每日产卵量很少超过1000粒,但根据蜜粉源条件的变化,调整产卵量快。

蜂群丧失蜂王易出现工蜂产卵。

中蜂因为是我国土生土长的蜂种,对各地的气候和蜜源条件有很强的适应性,稳产和适于定地饲养,特别在南方山区,具有其他蜂种不可取代的地位。

(二)西方蜜蜂西方蜜蜂有欧洲类型、非洲类型和中东类型3种。

我国饲养的西方蜜蜂都属于欧洲类型,我们常称它们为欧洲蜜蜂。

1。

意大利蜂意蜂为黄色品种。

工蜂腹板几丁质黄色,第二至第四节腹节背板前缘有黄色环带。

体长12~14毫米,绒毛淡黄色;喙长6.2~6.9毫米。

分蜂性弱,能维持强群;善于采集持续时间长的大蜜源。

造脾快,产蜡多。

性温和,不怕光,提脾检查时,蜜蜂安静。

抗巢虫力强。

意蜂易迷巢,爱作盗,抗蜂螨力弱。

蜂王产卵力强,工蜂分泌蜂王浆多,哺育力强,从春到秋能保持大面积子脾,维持强壮的群势。

意蜂是我国饲养的主要蜜蜂品种。

它的越冬性能不如东北黑蜂和其他欧洲黑蜂。

意蜂除在华南亚热带地区越夏困难,在西藏地区没有饲养外,在全国各地均有饲养。

2.卡尼鄂拉蜂卡蜂的大小和体型与意蜂相似,腹板黑色,体表绒毛灰色,喙长6.4~6.8毫米。

卡蜂善于采集春季和初夏的早期蜜源,也能利用零星蜜源。

分蜂性较强,耐寒,定向力强,采集树胶较少。

性温和,不怕光,提脾检查时蜜蜂安静。

蜂王产卵力强,春季群势发展快。

主要采蜜期间蜂王产卵易受到进蜜的限制,使产卵圈压缩。

3.喀尔巴阡蜂它是卡尼鄂拉蜂的一个地方品种,形态和生物学特性与卡蜂相同。

4.东北黑蜂黑龙江省饲养的东北黑蜂。

是卡蜂和欧洲黑蜂的杂交种,并混有意大利蜂的血统。

体型与卡蜂相似,腹节背板黑色,绒毛灰色,喙长平均6.4毫米。

分蜂性较弱,耐寒,性温和,不怕光。

蜂王产卵力强,春季群势发展快,善于采集流蜜量大的蜜源。

5.欧洲黑蜂工蜂体长12~15毫米,腹部粗壮,背板黑色,有的在第二三腹节背板有黄棕色斑,绒毛深棕色,喙长平均6.4毫米。

分蜂性较强。

采集树胶多,怕光,检查时蜜蜂乱爬。

蜂王产卵力较强,春季群势发展平缓,善于采集夏秋季的主要蜜源。

我国新疆伊犁一带饲养的欧洲黑蜂也叫新疆黑蜂,大部分已经与意大利蜂混杂。

(三)我国选育的高产蜂种1.浙农大1号意蜂品种浙农大1号意蜂品种是浙江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福建农学院蜂学系、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等单位协作选育的蜂蜜、蜂王浆双高产意蜂品种,1995年获得了国家发明二等奖、第二届中国农业博览会金奖。

经专家鉴定,浙农大1号蜜蜂的蜂王浆产量显著高于我国饲养的其他蜜蜂品种(品系);春季群势增长率较大,采集、利用花粉较多;产蜜量与意大利蜂其他品系相当,而且在形态上和同功酶方面也产生了变化,是蜂王浆、蜂蜜双高产品种。

早春的1千克蜜蜂(4框蜂),在7~8个月的生产期,可生产蜂王浆4千克。

2.白山5号三交种蜜蜂白山5号三交种蜜蜂,是吉林省养蜂科学研究所选育成功的优良杂交种蜜蜂,该种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白山5号三交种蜜蜂的繁殖力比普通意蜂高18%,产蜜量增加30%以上,王浆产量增加20%以上,越冬群势削弱率降低10%,越冬饲料消耗减少25%,具有增殖快、群势强、高产、低耗、越冬安全等优点。

3.高产杂交种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选育的蜂蜜高产杂交种(国蜂213)和蜂王浆高产杂交种(国蜂414),其蜂蜜和蜂王浆产量分别比普通意蜂提高70%和60%。

4.平湖王浆高产意蜂品系平湖王浆高产意蜂品系是浙江省平湖县养蜂专业户周良观、王进经过20多年的定向选育,由意大利蜂选育成的蜂王浆高产品系。

经专家鉴定,平湖意蜂比当地饲养的普通意蜂蜂王浆产量高30%~228%,平均增产87%。

在蜜源情况不佳,甚至缺乏蜜粉源时期,依靠饲喂也能获得王浆高产,适合定地长期生产蜂王浆,可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5.工萧山王浆高产意蜂品系萧山王浆高产意蜂品系是浙江省萧山县养蜂专业户洪德兴在天目山山区经过18年定向选育而成。

萧山意蜂具有很强的蜂王浆高产性能,只要有充足的粉源或者饲喂人工花粉,就能获得蜂王浆高产稳产。

该蜂种还具有分蜂性弱,易保持强群,采蜜力强等优点。

6.松丹1号和松丹2号这两个双交种蜜蜂,是吉林省养蜂科学研究所培育的,蜂蜜产量分别提高73%和56%,蜂王浆产量分别增加14%和26%,越冬群势削弱率分别降低12%和7.5%,饲料消耗分别减少33%和12%。

养蜂投资少、见效快、收益大,其技术要点如下:(一)场地选择场地周围2.5公里半径范围内应有充足的主要蜜粉源和辅助蜜粉源,且主辅蜜粉源应搭配适宜。

场地宜选择南向近山坡地,阳光充足,背有高山为屏,上有自然遮荫,夏季通南风,冬季阻北风,且土质肥沃,蜜源植物生长旺盛,花期长,水量充足,交通较便利。

(二)蜂群的选购1.购买时间:北方宜在4~5月份,此时正当蜂群繁殖期,挑选比较稳定,且外界环境好,饲养易成功。

2.挑选方法:在巢门口观察,如工蜂出入勤奋,采集蜂带花粉比例较多的,一般是有生气的好群。

再开箱检查,如工蜂安静不惊慌,说明性情温顺;如蜂王体大、足粗、身高、胸宽、腹部长而丰满、全身密披绒毛、产卵灵活迅速而不惊慌,说明蜂王年轻健壮,产卵力强。

3.蜂群的排列:依场地大小、养蜂多少和季节情况而定。

有四种排列方式:单箱排列、双箱排列、交错排列、三箱排列。

(三)饲养1.补助饲养:即在蜜源缺乏时所进行的人工饲喂。

其方法有:①补饲蜂蜜。

可用蜂蜜加温水二成稀释(结晶蜂蜜,需稍加水煮溶)。

稀释后的蜂蜜,可采用灌脾的方法或者倒入框式饲养器内饲喂蜜蜂。

②补饲糖浆。

糖浆是以白糖加水五成,经加热充分溶解后凉至微温,最好在糖浆中加入0.1%的柠檬酸,以利于消化和吸收,此时不宜用红糖。

2.奖励饲养:在蜂群繁殖期和蜜蜂生产期所进行的人工饲喂,一般给少量60%蜜液或50%的糖浆,早春时隔日1次,以后消耗增加,可每天1次,时间从流蜜期前40天起,直到外界有大量蜜粉采入为止。

每框蜂每次奖励50~100克糖浆即可。

3.饲喂花粉:目的是补充蛋白质饲料。

在越冬后期及早春,补给前一年秋季保存下来的花粉,也可用黄豆粉代替。

饲喂方法如下:①液喂。

将花粉加糖浆10倍,煮沸,待凉后放入饲养器内饲喂。

②饼喂。

将花粉或代用花粉加等量蜂蜜或糖浆,充分搅拌均匀,做成饼状,外包塑料纸,两端开口,置于框梁上供蜜蜂采食。

遇寒流时,经常采用此法。

4.饲喂水分及盐类:一般每个蜂群每天需采水200~300毫升,在饲养器内盛水或在纱盖上放湿毛巾,供自行采水,在糖浆中加入1%的食盐。

(四)管理1.春季管理:①促进蜜蜂飞翔排泄。

巢中央温度提高到33~35℃,有足够的蜜粉源或奖励饲养,及时打开箱盖和保温物,使其出巢飞翔排泄。

②蜂巢的保温。

排泄后即进入繁殖期,须人工保温,紧缩蜂巢,密集群势。

多群同箱饲养,箱内、外保温,北方直到4~5月份。

2.流蜜期的管理:①初期调整和组织好采蜜群。

②保持强群采蜜。

控制蜂王产卵,可用隔王板将蜂王限制在巢箱的一区或巢箱中。

断子取蜜,可在大流蜜期前5天,从采蜜群中提出蜂王和1~2张巢脾带蜂另组小群,第二天给采蜜群诱入一个成熟王台,可大大提高产蜜量。

注意小群管理,对于那些不能采蜜的弱群,应创造条件,促使群势迅速发展。

在适当采蜜的前提下,要抓好繁殖,以便补充群势。

3.秋季管理:①培育新王,更换老劣王。

②培育适龄的越冬蜂。

适龄越冬蜂是指在越冬前羽化出房,仅进行过二三次排泄飞翔,没有做过哺育和采集工作,未分泌过王浆的幼蜂。

为使越冬蜂能安全越冬,必须控制流蜜期以后出生的幼蜂出生,以保蜂群的群势。

控制的方法是在流蜜期一定时候迫使蜂王停止产卵。

③适时早断子。

在培育越冬蜂的后期,先采取蜜粉压脾,用蜂蜜浇2~3次,这样蜂王就会停产,同时将蜂群搬到阴冷的地方,将蜂略扩大1倍,并从蜂巢中提出花粉脾,撤出保温物,即可提早断子。

4.冬季管理:①调节巢门。

巢门高6~7毫米,宽60~70毫米为宜。

②防蜂蜜结晶。

加强保温,或由巢门向箱内塞一些湿棉花球,以减少通风。

③北方室内越冬。

应在水结冰、大地未积雪之前入室,入室时,蜂箱在室内应离墙20厘米,第一层离地40厘米。

室温保持在0~2℃,湿度保持在75%~80%之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