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陶瓷艺术的赏析
艺术鉴赏结课论文:浅谈对陶瓷艺术的认识

艺术鉴赏结课论文:浅谈对陶瓷艺术的认
识
引言
陶瓷艺术作为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
艺术风格。
本论文旨在探讨陶瓷艺术的认识,介绍其特点和发展历程,并通过实例来阐述其重要性和影响。
陶瓷艺术的特点
陶瓷艺术以其独特的材料和制作工艺而备受瞩目。
陶瓷制品通
常由黏土经过成型、烧制和装饰等工序而成,具有丰富的质感和多
样的形态。
同时,陶瓷艺术还表现出不同文化和地域的风格特点,
展示了不同时代的审美趣味和社会文化背景。
陶瓷艺术的发展历程
陶瓷艺术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时期。
不同文化和时期的
陶瓷制品展示了人类社会的变迁和文化交流。
从简单的土坯器皿到
精美的瓷器,陶瓷艺术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
不同朝代和地域的
陶瓷艺术风格各具特色,例如中国的青花瓷、日本的陶瓷茶道具等,都展示了独特的美学理念和技艺传承。
陶瓷艺术的重要性和影响
陶瓷艺术在人类文化和艺术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它不仅是艺术品的一种表现形式,更是一种传承文化和审美价值的载体。
陶瓷艺术通过独特的形态、装饰和材料运用,给人带来审美享受和情感共鸣。
同时,陶瓷艺术也对其他艺术领域产生了影响,例如陶瓷设计对建筑和生活用品的创新有着重要推动作用。
结论
通过对陶瓷艺术的认识,我们可以领略到其中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陶瓷艺术作为一门独特的艺术形式,不仅具有较高的艺术性,也连接着人们的生活和情感。
在今天的社会中,我们应该更加重视和保护陶瓷艺术的发展,推动其在当代艺术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浅谈陶瓷美术的艺术表现

创作实践文 陈 新浅谈陶瓷美术的艺术表现一、陶瓷美术的构成及发展特点陶瓷美术由材质、工艺以及绘画共同构成。
材质一般是用陶土和瓷土这两种不同性质的粘土为原料。
这种材质具有高熔点、高硬度、高耐磨性、耐氧化等优点,这些优点也为陶瓷艺术家创作创造了条件。
陶瓷美术共七大工艺,即原料、坯釉料配方及其计算、坯料的制备、成型、坯体的干燥、釉及釉料制备、烧成。
陶瓷绘画一般也指陶瓷彩绘画,就是在陶瓷表面进行绘画创作,增强陶瓷的观赏价值。
陶瓷绘画往往凝聚了陶瓷艺术家的技艺和思想表达,也是陶瓷美术的重要展现形式。
陶瓷美术的发展,具有多元化、时代化,因为在发展过程中,陶瓷美术受到现代美术思潮的影响而形成。
现代美术思潮是指一定时期内广泛影响人们美术活动的观念体系。
二、陶瓷材料在陶瓷美术艺术表现中的作用陶瓷材料对于陶瓷美术艺术表现而言,起着基础作用。
泥胎、釉胎以及瓷胎是我们比较常见的三种陶瓷制造材料。
泥胎的特点是比较厚,方便陶瓷艺术家在其表面进行纹理刻画,如在泥胎上进行山水画、人物画等。
釉胎的特点是渗透力比较强,陶瓷艺术家在釉胎上进行绘画时,能体现出渲染美感,这种渲染美感增强了陶瓷美术的表达。
瓷胎的特点是颜色雪白,当陶瓷艺术家在进行陶瓷美术创作时,能够通过瓷胎提升陶瓷与颜料之间差异对比的效果,从而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陶瓷美术的三种艺术表现形式陶瓷美术艺术表现形式对促进陶瓷美术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我们常见的陶瓷美术艺术表现形式有三种,分别是釉下青花瓷画、釉上粉彩瓷画、高温颜色釉画。
(一)釉下青花瓷画釉下青花瓷画采用青花料。
青花料是制作水墨画的重要颜料,能够凸显色彩的层次感。
陶瓷艺术家往往用来进行青花人物画、青花山水画以及青花花鸟画的创作。
青花人物画是比较传统的工笔人物技法,不过在发展过程中吸收了西方的写实技巧,这种写实技巧对提升青花人物画的传神度有很大的帮助。
青花山水画是指在绘画过程中把传统的山水画法跟国画、油画绘制技巧结合在一起。
中国陶瓷文化的艺术魅力分析

中国陶瓷文化的艺术魅力分析中国陶瓷文化源远流长,拥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在世界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力。
中国陶瓷文化的艺术魅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精湛的制作工艺中国陶瓷文化对于制作工艺有着极高的要求,以至于世界各地的人们都被它的独特魅力所吸引。
中国的制瓷工艺经过了几千年历史的发展和完善,从东周至今,瓷器制作工艺不断创新,技艺越来越精湛,瓷器逐渐成为中国工艺美术的代表之一。
陶瓷的制作过程,需要经过挑选原料、生胚、干胚、贴花、再烧等多个环节,每一道环节都需要熟练手艺和丰富经验的支持,使得中国陶瓷工艺在世界范围内都享有盛名。
二、多样的图案纹饰中国陶瓷文化的图案纹饰丰富多彩,主要有华美的装饰图案和各种题诗、题名和各种故事内容,另外还有许多各种寓意数码、描绘自然景物和绘制人物形象等类型,这些图案纹饰丰富多样,彰显着中国陶瓷文化的深厚历史底蕴和独特的文化内涵,极具艺术魅力。
陶瓷上的图案纹饰,是艺术家们对生活、自然和人文精神的创造性表达,也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之一。
三、独特的造型风格中国陶瓷文化的造型风格以古老为基础,又不失现代的时尚感和多样性,其丰富多彩的外形,折射出中国历史的繁荣昌盛和文化的多元化,体现了中国文化的思想和审美情趣,因此在国内外都受到广泛的青睐。
中式陶瓷从造型上更加讲究“意境”,借助形态、技法和装饰等因素呈现出它独特的艺术风格,包含了浓厚的人文艺术内涵和博大的文化背景。
总之,中国陶瓷文化的艺术魅力不仅体现在其制作工艺的精湛,而且体现在其多样的图案纹饰和独特的造型风格上。
它既是传统工艺的继承和发展,也是中国文化的珍贵遗产,更是跨越千年看得见的艺术动人之处。
浅谈陶瓷艺术之美

浅谈陶瓷艺术之美陶瓷艺术是中国文化的典型代表,是中国文化发展的象征。
陶瓷艺术的神采和意韵,只有通过对造型、装饰的整体去审视,才能体味其中奥妙意味。
它是以线性结构组构造型姿态进行釉彩装饰,完成如诗般意境的创造。
表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和审美旨趣,蕴涵着民族文化精华,表现了东方艺术风采,具有永恒的美。
本文就对陶瓷的艺术之美进行阐述。
标签:陶瓷艺术;艺术之美;审美艺术;残缺美一、陶瓷艺木设计之美陶瓷的美有很多种,首先我们看一下它的设计美它的塑造是由土、水、火等基本材料构成的,所以要想塑造完美的陶瓷,需要掌握水土的揉合性、流变性及烧结性同时还要驾驭材料注重造型和装饰的完美结合,呈现完美的陶瓷形态所以它的设计美主要体现在材料、造型装饰、工艺等众多方面,在材料方面,陶瓷需要水、土、火的有机结合,在设计时要良好的把握材料,了解材料,运用材料,同时还要掌握火的的运用,因为在最后一步,火的烧结对陶瓷的形态很重要,掌握好温度和湿度,才能达到那个切合点,产生“鬼斧神工”的完美效果,在造型方面,我们知道事物越简单,越具有特色美陶瓷也不例外,陶瓷简单的造型通常更能体现审美意趣,更具有宽广性和包容性因为它的简单造型给我们的感觉是确定、具体和可触摸的,它概括性的诊释着它的外在美,设计和制造出美丽形态的陶瓷器型拿一个将军罐造型来说,其外部形态非常简单、明确,主题一目了然同时又从它外部能了解到厚重底部的庄重威严;肩部上升性;腹部横展性;下腹崇高性整体造型显得很端庄、威严和稳重,方圆旨有、起伏不一、完全一件天然成品,很自然、所以这款造型在视觉和触觉,都会让人感到清新和快乐。
二、陶瓷艺术造型的形体美陶瓷艺术造型形体之美具有着广泛的含义。
从器物功能上说,它应该从属人体工程学;从材料上说,它应符合材料成型、复制、烧成的特性;从造型上说,它应遵从力学原理及泥性。
归根结底,应该是一个和谐统一体,进而达到各得其所、恰如其分、相得益彰的审美要求。
陶瓷艺术造型,无论单纯还是复杂,在形式处理上,局部与局部、局部与整体,整体与局部之间,应取舍得当,使整体统一合理,符合内在和外在的视觉和心理的互相照应。
陶艺鉴赏心得范文2篇

陶艺鉴赏心得范文2篇陶艺是我国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结晶。
现如今,陶艺受到了大多数人的广泛喜爱。
以下是有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陶艺鉴赏心得范文2篇,希望能帮到你。
陶艺鉴赏心得范文一:艺术与生活的密不可分充分体现在衣食住行中,乃至日用器具。
本次专场陶艺名家皆毕业于中国美院,景德镇陶艺名家朱斐翡老师手工绘画制作完美无暇,实属名家孤品;陶艺名家胡敏老师作品造型精炼,制作精美,实乃收藏佳品。
此33件精品为您展示了当代陶艺的独特现代魅力,可观,可用,赏心悦目。
如同冬日暖阳,负暄和气,直至人心。
如何鉴赏当代陶艺对于收藏当代陶瓷,不少收藏家有收藏的雅兴,但面对琳琅满目的陶瓷却不知所措。
那么如何去鉴赏它呢?笔者认为,对当代陶瓷艺术品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鉴赏。
工艺方面:一看、二摸、三听当代陶瓷艺术品从工艺上应从多元化格局上进行鉴赏。
可以一看、二摸、三听去感觉它的工艺是否精湛,瓷质是否精美。
一看:即是视觉效果如何。
釉上彩瓷胎要求洁白、细润、通透、精致。
二看:瓷胎有无注浆留下的模具接缝痕迹,以区分是手工制作的瓷胎还是注浆的瓷胎。
三看:颜色发色正不正。
釉上彩中尤其是粉彩中的西洋红发色效果是否纯正。
当代陶瓷艺术品的釉里红呈色多变,或红中泛绿,或红边绿心,或晕散有趣。
四看:是贴花纸还是手工绘制。
贴花纸过于规整、呆板,缺少生动变化,往往会留下断线、掉色、色脏、花纸皱折、连接脱节和网纹点等现象,而手工绘制的较灵活生动,形体规整,青花有笔触或混水的水浪痕迹。
最后还要看有无铁斑、吸烟、射火、开裂、起泡、毛口、落渣、缩釉、变形等硬毛病。
造型方面:线条流畅、简洁不繁杂概括说,线条流畅、简洁、不繁杂、上下贯气、富有节奏与韵律,具有强烈的力度和个性。
如果有两个以上的体量,则需要比对强烈,但又需谐调。
所谓“对比”即是相互的对照比较,也就是要将他们之间的差别加大。
有对比才显精神,才有视觉冲击力量。
当代陶艺投资有机可乘“在选择的时候一味追捧职称、大师,这是现代收藏的一种误区。
陶瓷艺术赏析简论

陶瓷艺术赏析简论摘要:陶瓷可谓是最具中国优秀文明的代表形象之一,原始时代便出现了简单而朴实的陶器,发展至今源远流长,一代又一代的艺术家前辈在泥土上谱写自己的艺术世界。
陶瓷文化远远早于中国绘画,更是最早被博物馆收藏的历史,对于中国画尚有一些评价标准及欣赏准则,然陶瓷文化发展至今,对于陶瓷文化的评价和欣赏标准尚未清楚,或是如何对于陶瓷进行评判和欣赏并非易事。
论文关键词:陶瓷,欣赏,要素,文化符号对于陶瓷欣赏首先确定陶瓷是一门艺术,所以陶瓷艺术欣赏并非特立独行与其他艺术门类,正是如此她也有着与其他艺术同样的欣赏基础和特性。
所以弄清艺术的欣赏概况对于欣赏陶瓷亦是至关重要。
功能性。
美学基本上包括着研究客观现实美,人类的审美和艺术美的一般规律。
这种审美又并非真实的美与丑,善与恶,而是经过创作者处理过的关于事态之情感的艺术表现功能,主要是以创作者个人的内心感受为主。
认知性。
这种认知性具有双层的概念,一层是出现在创作者的认知中也就会展现在作品中的形式,另一种是对于观众而言的全新的认知,在某种程度上相当于创作者在完成初次创作之后,到观众欣赏后再进行多次创作的一个过程。
或是说使观众感受到更多的作者的内心情调,作者在企图与观众达到一种“知音”关系,而很难达到“共鸣”。
教育作用。
教育作用,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艺术作品,以情感人,潜移默化的使读者、观众和听众感受与领悟到博大深厚的人文精神,但所感受到的依然以作者个人的内心世界内心情怀和精神为主。
审美娱乐作用,主要是指一则通过艺术欣赏活动,使人们的审美需要得到满足,获得精神享受和审美愉悦,愉心悦目、畅神,通过阅读作品或观赏演出,使身心得到愉快和休息。
使人们通过艺术欣赏得到积极的休息,从而以新的精力去投入新的工作。
再则更多的还是作者自己的自娱自乐作用。
正如董其昌所言,画之功能就是“自娱”“以画为乐”“寄画于乐”“画中烟云供养”“多寿”等,也就是通过绘画已达到自娱和健身之作用。
符号性。
陶瓷艺术鉴赏论文

陶瓷艺术鉴赏论文导言陶瓷艺术作为一种古老而重要的艺术形式,承载着丰富的文化与历史内涵。
从古代至今,人类通过陶瓷艺术表达着对美的追求。
本文将探讨陶瓷艺术的历史背景、艺术风格以及欣赏方法,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陶瓷艺术作品。
一、陶瓷艺术的历史背景陶瓷艺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古代文明时期。
早期陶器通常用于生活用具,如盘、碗、罐等。
随着文明的进步,陶瓷逐渐从实用品演变为艺术品。
中国、希腊、罗马等古代文明都留下了许多精美的陶瓷作品,这些作品展示了当时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状况。
中国的陶瓷艺术尤为著名。
早在新石器时代,中国就已经开始制作出精美的陶器。
汉唐时期,中国的陶瓷艺术达到了巅峰,著名的青铜器、瓷器等都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
此外,中国瓷器的制作技术也向世界传播,对世界陶瓷艺术起到了重要的影响。
二、陶瓷艺术的艺术风格陶瓷艺术作品的风格多种多样,反映了不同地域、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文化背景的特点。
1.中国陶瓷艺术的风格中国的陶瓷艺术以其独特的风格而闻名于世。
中国陶瓷注重形式的优美和线条的流畅,追求简约而高雅的美感。
著名的汝窑、青瓷、粉彩瓷等都是中国陶瓷艺术的代表作品,它们的装饰、釉色以及形态都具有独特的特点。
2.日本陶瓷艺术的风格日本陶瓷艺术秉承了中国陶瓷艺术的传统,并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日本的陶瓷作品注重自然、朴素和质朴的美感,常常以简约而富有禅意的形式展现出来。
著名的日本瓷器有黑釉陶瓷、琉璃釉陶瓷等,它们的特点是色彩素雅、线条流畅。
3.西方陶瓷艺术的风格西方陶瓷艺术的发展经历了不同的历史时期和艺术风格的变革。
从古代希腊的陶塑到文艺复兴时期的陶瓷画,再到现代派的陶瓷艺术,西方陶瓷艺术呈现出多样的风貌。
不同的西方国家和地区也有各自独特的陶瓷艺术风格,如英国的斯塔福德郡陶瓷、法国的塞維斯陶瓷等。
三、陶瓷艺术的欣赏方法欣赏陶瓷艺术作品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和理解。
1.视觉欣赏首先,我们需要从外观上进行视觉欣赏。
对陶艺的认识和理解

对陶艺的认识和理解
陶艺是一种利用陶土制作器物的艺术形式。
它具有悠久的历史,被视为人类最早的艺术形态之一。
陶艺可以表现出丰富多样的形式和风格,包括陶器、陶瓷、陶雕等。
对陶艺的认识和理解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
1. 制作过程:陶艺制作过程一般包括挖泥、揉捏、拉坯、修整、上釉、烧制等环节。
制作过程中需要艺术家对材料、工具的熟悉和技术的娴熟掌握,以及对形状、纹理、色彩的构思和设计。
通过制作过程,艺术家可以发挥他们的创意和想象力。
2. 艺术表现:陶艺作品可以通过形状、纹理、色彩等来表达艺术家的思想、情感和审美追求。
通过陶土的塑性和可塑性,艺术家可以创造出各种曲线、形状和纹理,从而赋予作品动感、流动性和美感。
陶艺作品可以是实用器物,也可以是纯粹的装饰艺术品。
3. 文化传承:陶艺在不同的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不同地区的陶艺作品具有不同的特色和风格,反映了当地的历史、生活、民俗和价值观。
陶艺也是一种传统工艺,通过世代相传的技艺和经验,保留了人类文明的记忆和智慧。
4. 艺术欣赏:欣赏陶艺作品可以让人们领略到其独特的美感和艺术价值。
通过观察、感受和思考,我们可以从中得到美的享受和启发。
陶艺作品常常展示出与自然界的和谐、和平的特征,让人们感受到一种与大自然相连的情感。
总之,陶艺是一门古老而独特的艺术形式,它通过陶土的塑性和艺术家的创造力,表达出丰富多样的形式和风格。
通过对陶艺的认识和理解,我们可以欣赏到其独特的美感和艺术魅力,并且了解到陶艺在人类文明中的重要地位和文化传承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对陶瓷艺术的赏析》
院系:公共管理学院哲学系姓名:张双英学号:20153310128摘要:中国的陶瓷艺术是东方绚烂的文明财富,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至今都在世界范围内广受人们关注。
也是出于对陶艺的喜爱和好奇,这学期我选修了陶艺欣赏和制作这门课程。
在每周四晚上的理论课上,李老师带领着我们追随陶瓷艺术的足迹。
陶艺的发展史大致可分为八个阶段,分别是新石器时代的彩陶、夏商周的辉煌——釉陶、三国两晋南北朝的越窑青瓷、隋唐五代,南青北白和天马行空、宋代的五大名窑、元明一枝独秀的景德镇、明清幽谷古镇宜兰、以及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景德镇时代。
中国陶瓷艺术的发展特点主要是:风格以写意为主,含蓄隽永、审美情趣往往反映上次建筑的喜欢、与时代政治经济面貌和社会风尚联系紧密。
对于当代生活来说,陶艺品的艺术欣赏作用远远大于实用作用,因此以下将主要从欣赏角度来赏析陶瓷艺术。
关键词:陶器艺术瓷器艺术唐三彩鉴赏景德镇瓷器
商周时期的陶瓷:商朝殷虚的遗址中挖出的陶片、陶罐包括很多种款式,有灰陶、黑陶、红陶、彩陶、白陶,以及带釉的硬陶,这些陶器上的纹饰、符号、文字与殷商时代的甲骨文和青器有密切的关系。
青器的成本高只能为贵族享用,广大民众的各种生活器皿只能采用陶器。
因此可以了解商代制陶工艺也得到普遍的发展,带釉的硬陶在这个时期已经出现了,釉色青绿而带褐黄,胎质比较硬,呈灰白色。
陶器在此时已经不在局限于盛物器皿,应用范围较广,大略可分为日用品类、建筑类、殉葬类、祭祀礼器类。
朝廷对于制陶工作也很重视。
五代十国时期的陶瓷:这个时期较为有名的是后周世宗的柴窑,以天青色为主,世
宗评为“雨过天晴云破处、者般颜色作将来”,所以有“雨过天晴青”的美称。
陶路上记载“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可略知其制作精美。
秦汉时期的陶瓷:秦汉-古代的建筑多采用木料来架构,不易久存,所以一些伟大的建筑,如秦代的阿房宫和汉代的未央宫,都无法完整保存下来,但仍可在残存的废墟中发现瓦当及汉砖等遗物,藉以略窥古代建筑的规模。
在南方也盛产青釉陶,火度高,釉质较硬,也是后来发展青瓷的开端。
东汉的中后期就有了青瓷,使用“龙窑”提高窑温,也选用一般瓷器使用的高岭土。
隋朝时期的陶瓷:西元五百八十九年,杨坚篡北周并南陈,统一中原,改国号为隋,隋的朝代虽短,但在瓷器烧制上,却有了新的突破,不但有青瓷烧造,白瓷也有很好的发展,另外此时在装饰手法上也有了创新,如在器物上另外的泥片—贴花,就是一例。
唐代的陶瓷:到了唐代,瓷器制作可为以蜕变到成熟的境界,而跨入真正的瓷器时代。
因为陶与瓷的分野,在乎质白坚硬或半透明,而最大的关键在于火烧温度。
汉代虽有瓷器,但温度不高,质地脆弱只能算是原瓷,而发展到唐代,不但釉药发展成熟,火烧温度能达到摄氏一千度以上,所以我们说唐代是真正进入瓷器的时代。
唐代最重要的产品是驰名中外的唐三彩,一直到文明的今天还受到广泛的喜好与收藏。
唐三彩是陪葬的陶器,色彩亮丽有黄、绿、青三色铅釉,故名唐三彩,但不一定每件唐三彩都三色俱全,但可利用三色交叉混合的上釉技术来制造出美丽的花朵,以及先在坯体上刻花成暗色图案,变化无穷,彩色斑斓。
唐三彩分布在长安和洛阳两地,在长安的称西窑,在洛阳的则称东窑。
唐代盛行厚葬,不仅是大官贵族,百姓也如此,已形成一股风气。
唐三彩种类很多人物、动物、碗盘、水器、酒器、文具、家具、房屋,甚至装骨灰的壶坛等等。
大致上较为人喜爱的
是马俑,有的扬足飞奔,有的徘徊伫立,有的引颈嘶,均表现出栩栩如生的故种姿态。
至于人物造型有妇女、文官、武将、胡俑、天王,根据人物的社会地位和等级,刻画出不同的性格和特徵;贵妇面部丰圆,梳成各式发髻,穿著色彩鲜艳的服装,文官彬彬有礼,武士刚烈勇猛,胡俑高深目、天王怒目威武雄壮气概,足为我国古代雕塑的典范品。
宋朝时期的陶瓷:后周赵匡胤夺取政权,建立宋朝定都开封,历史上称为北宋。
宋代的陶瓷是我国的鼎盛时期,“宋瓷”也是闻名世界。
定窑、汝窑、官窑、哥窑、钧窑为五大名窑,形制优美,高雅凝重,不但超越前人的成就,即使后人仿制也少能匹敌。
元朝的陶瓷:元代入主中原九十一年,瓷业较宋代为衰落,然而这时期也有新的发展,如青花和釉里红的兴起,彩瓷大量的流行,白瓷成为瓷器的主流,釉色白泛青,带动以后明清两代的瓷器发展,得到很高的成就。
明朝时期的陶瓷:我国的陶艺发展到了明代又进入一个新的旅程,明代以前的瓷器以青瓷为主,而明代之后以白瓷为主特别是青花、五彩成明代白瓷的主要产品,而景德镇更成为主要的窑厂,规模最大,一直延续明清两代五、六百年而不衰,描写当时盛况为“昼间白烟掩空,夜间红焰烧天”。
明代开始,窑址都趋于集中在景德镇,无论官窑或民窑都偏向于彩绘瓷器,宋瓷前都以单釉为主,而明代后走入了彩绘世界,瓷胎也趋向薄、细、白的要求,在坯身上记住款式也从此开始,年代、堂号、人名都有,使研究考据有更确实的辨认。
清朝时期的陶瓷:中国瓷器可谓登峰造极。
数千年的经验,加上景德镇的天然原料,督陶官的管理,清朝初年的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因政治安定,经济繁荣,皇帝重视,瓷器的成就也非常卓越,皇帝的爱好与提倡,使得清初的瓷器制作技术高超,装饰精细华美,成就不凡,是悠久的中国陶瓷史上最光耀灿烂。
清代陶瓷生产,除以景德镇的官窑为中心外,各地民窑都极为昌盛兴隆,并得到很大的成就,尤其西风渐进,陶瓷外销,西洋原料及技术的传入,受到外来影响,使陶瓷业更为丰富而多采多姿,也由于量产及仿制成风,画院追求工细纤巧,虽有惊人之作,但少创意而流于匠气。
没有系统的接受这些知识之前,对陶艺的欣赏仅仅只是存在于色彩的五彩斑斓和造型的奇特,直到了解这些知识后,自己发现原来传承几千年的陶瓷艺术是如此深奥,一件件小小的陶瓷之中就能蕴含了诸多的文化,自古以来中国的陶瓷艺术就举世无双,作为炎黄子孙也是无比的自豪和骄傲。
出于这个原因,我们就更加应该认真了解陶瓷艺术,将陶瓷艺术更加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