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艺术与鉴赏

合集下载

陶艺艺术鉴赏心得体会

陶艺艺术鉴赏心得体会

陶艺艺术鉴赏心得体会陶艺艺术是一门深深吸引着人们的艺术形式。

对我来说,陶艺艺术不仅是一种视觉享受,更是一种心灵的寄托和表达。

通过观赏陶艺作品,我深深感受到了它的美与力量,同时也对传统文化和工艺产生了更深的理解和欣赏。

每次欣赏陶艺作品,我都会被它们丰富的形态所吸引。

陶瓷作品可以以各种各样的形状存在,从简单的圆柱体到复杂的立体雕塑。

这些作品都是由陶土经过艺术家的手工塑造而成,每一次制作都需要经历无数次的琢磨和调整。

艺术家们对形态的把握和创造力让作品充满了生机和魅力,每一件作品都有其独特的外形和特点。

与形态一样重要的是色彩和纹理。

陶艺作品可以用各种各样的颜色进行装饰,从单一的色块到复杂的图案都可以在作品上呈现出来。

而其中的纹理则给作品增添了一种层次和触觉上的享受。

有的作品通过精细的刻画和细节呈现出了一种仿佛触手可及的感觉,使人们对作品产生了更深的触动和共鸣。

陶艺作品所表达的主题和内涵也是我欣赏其中的一大亮点。

陶艺艺术往往与传统文化紧密联系在一起,作品中常常展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和精髓。

比如,有的作品通过仿佛古老的釉色和纹饰来展现传统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有的作品则通过雕刻和构造来表达对自然界的敬畏和对生活的理解。

这些作品使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并对其产生了更深的兴趣。

另外,陶艺艺术对我来说也是一种情感的宣泄和体察。

在欣赏陶艺作品的同时,我可以感受到艺术家们的用心和才智。

每一个细小的细节都是艺术家们用心的体现,他们将自己的情感和思考融入到作品中。

这种情感的传递让我感受到了作品背后的故事和情感,与艺术家们建立了一种心灵的连接。

通过与陶艺艺术的接触和欣赏,我也得到了一些启示和体会。

首先,陶艺艺术告诉我,艺术是无边界的。

陶艺作品可以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存在,没有固定的模式和限制,艺术家可以自由地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

其次,陶艺艺术也告诉我,传统文化是我们的宝贵财富。

通过欣赏陶艺作品,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和认识,也更加珍视和欣赏我们民族独特的文化。

陶瓷艺术鉴赏

陶瓷艺术鉴赏

陶瓷艺术鉴赏陶瓷艺术一直是中国最著名的传统艺术之一,以其流行的古典风格以及独特的设计而备受欢迎。

陶瓷艺术大部分涉及到陶瓷器物的创作,包括容器、尊瓷等,引出了一种优雅的感觉。

陶瓷艺术在古代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被认为是“彩磁”便是穿越时空的见证者。

陶瓷艺术在历代中体现出了不同的艺术风格,如宋代的圆润、精致,明代的浅色朴素,清代的健康细腻。

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下,陶瓷器物的艺术风格也表达出不同的意义,例如明代的大象瓷器细腻、柔美,蕙质兰心,好似一只温驯的大象,传达出慈悲之心;清代的象牙瓷器富有节奏,折射出清新淡雅的情趣,体现了一种温柔、安定、沉静的生活境界。

陶瓷艺术表现出了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深厚底蕴,能够创造出一种特有的艺术风格,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庄严、端庄。

陶瓷器物以其精美的外观和颜色,使人感觉充满活力和美感,而且丰富多彩的瓷胎、绚丽的釉色,使陶瓷器物更显精致,更有美感。

另一方面,陶瓷艺术展示了中国古代在工艺技术上的精湛。

古代中国陶瓷艺术家们经过多年的摸索,最终发明了素朴、尊贵的“四大瓷器”,它们是窑景瓷、宣纸瓷、珐琅瓷和彩釉瓷,这些瓷器保存了中国古代瓷器制作的技艺,也表达出古代瓷器艺术家们的审美观念。

陶瓷艺术的鉴赏方式繁多,从形制、技艺、釉色上来讲,它们都体现着古典、精致的艺术风格,同样也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

一件艺术品的价值,往往取决于其艺术内涵、品质以及历史价值,它不仅可以让我们了解中国古代瓷器制作的技艺,更可以唤起我们对于古代文化的敬畏之心。

欣赏陶瓷器物,不仅可以了解其制作过程,更可以鉴赏它们传递出的意义。

也许有人会认为收藏陶瓷器物只是一种奢侈,但其实,这背后反映出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尊敬与推崇,也是一种精神之泉。

总之,陶瓷艺术是中国最古老的艺术之一,是中国文化的象征,也是一种精神家园。

有志于艺术的朋友可以充分欣赏它的美,并了解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深厚底蕴。

中国陶瓷艺术鉴赏作文

中国陶瓷艺术鉴赏作文

中国陶瓷艺术鉴赏作文你知道吗?中国陶瓷那可真是一个超级神奇又超级有魅力的艺术世界。

咱先说这陶瓷的长相,那叫一个千变万化,多姿多彩。

就像人一样,每个陶瓷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和气质。

拿青花瓷来说吧,那白瓷上的蓝色花纹就像在瓷面上跳舞的精灵。

那些花纹有粗有细,细的呢,就像头发丝儿一样精致,蜿蜒曲折,勾勒出各种美妙的图案,可能是一朵娇艳的牡丹,也可能是一片飘逸的云朵。

粗的线条呢,则像是给整个画面打了个坚实的框架,让整个图案既有细腻的美又有大气的范儿。

还有那色彩,简直绝了。

除了青花瓷这种蓝白相间的经典搭配,还有色彩斑斓的唐三彩。

唐三彩就像是陶瓷世界里的时尚潮儿,黄、绿、白三种颜色相互交织,融合得恰到好处。

你看那唐三彩的马,就像是从古代飞奔而来的骏马,身上的色彩就像是披了一件华丽的锦缎。

那黄色明亮得像太阳,绿色鲜活得像春天的草地,白色纯净得像天上的云朵。

这些颜色组合在一起,让唐三彩充满了生机和活力,仿佛能把你一下子拉回到大唐盛世的热闹街头。

再讲讲陶瓷的形状,那也是五花八门。

有小巧玲珑的瓷碗,这瓷碗拿在手里,感觉特别温润。

它的弧线就像是经过精心设计的艺术品,从碗口到碗底,那线条流畅得就像山间的小溪流。

还有那高大的瓷瓶,瓷瓶的形状也是各有千秋。

有的像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细长的瓶颈就像是少女纤细的脖子;有的则像一个威武的将军,瓶身厚实,给人一种沉稳大气的感觉。

这些瓷瓶不仅可以用来装东西,光是摆在那儿,就像是一件精美的雕塑。

陶瓷的制作工艺那更是复杂得让人咋舌。

这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做出来的。

从选土开始就特别讲究,得找那种细腻、纯净的土,就像选食材一样,材料不好,做出来的陶瓷肯定不行。

然后就是拉坯,工匠们的手就像有魔法一样,在那旋转的轮盘上,一块泥巴就慢慢变成了想要的形状。

这可需要多年的练习,就像练武功一样,得下苦功夫。

拉坯之后还有绘画、上釉、烧制等等工序。

烧制的火候更是关键中的关键,火候小了,陶瓷不够坚硬,火候大了,那就可能会烧出个“歪瓜裂枣”来。

陶瓷艺术鉴赏论文

陶瓷艺术鉴赏论文

陶瓷艺术鉴赏论文导言陶瓷艺术作为一种古老而重要的艺术形式,承载着丰富的文化与历史内涵。

从古代至今,人类通过陶瓷艺术表达着对美的追求。

本文将探讨陶瓷艺术的历史背景、艺术风格以及欣赏方法,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陶瓷艺术作品。

一、陶瓷艺术的历史背景陶瓷艺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古代文明时期。

早期陶器通常用于生活用具,如盘、碗、罐等。

随着文明的进步,陶瓷逐渐从实用品演变为艺术品。

中国、希腊、罗马等古代文明都留下了许多精美的陶瓷作品,这些作品展示了当时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状况。

中国的陶瓷艺术尤为著名。

早在新石器时代,中国就已经开始制作出精美的陶器。

汉唐时期,中国的陶瓷艺术达到了巅峰,著名的青铜器、瓷器等都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

此外,中国瓷器的制作技术也向世界传播,对世界陶瓷艺术起到了重要的影响。

二、陶瓷艺术的艺术风格陶瓷艺术作品的风格多种多样,反映了不同地域、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文化背景的特点。

1.中国陶瓷艺术的风格中国的陶瓷艺术以其独特的风格而闻名于世。

中国陶瓷注重形式的优美和线条的流畅,追求简约而高雅的美感。

著名的汝窑、青瓷、粉彩瓷等都是中国陶瓷艺术的代表作品,它们的装饰、釉色以及形态都具有独特的特点。

2.日本陶瓷艺术的风格日本陶瓷艺术秉承了中国陶瓷艺术的传统,并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日本的陶瓷作品注重自然、朴素和质朴的美感,常常以简约而富有禅意的形式展现出来。

著名的日本瓷器有黑釉陶瓷、琉璃釉陶瓷等,它们的特点是色彩素雅、线条流畅。

3.西方陶瓷艺术的风格西方陶瓷艺术的发展经历了不同的历史时期和艺术风格的变革。

从古代希腊的陶塑到文艺复兴时期的陶瓷画,再到现代派的陶瓷艺术,西方陶瓷艺术呈现出多样的风貌。

不同的西方国家和地区也有各自独特的陶瓷艺术风格,如英国的斯塔福德郡陶瓷、法国的塞維斯陶瓷等。

三、陶瓷艺术的欣赏方法欣赏陶瓷艺术作品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和理解。

1.视觉欣赏首先,我们需要从外观上进行视觉欣赏。

陶瓷艺术鉴赏心得体会范文3篇

陶瓷艺术鉴赏心得体会范文3篇

陶瓷艺术鉴赏心得体会范文3篇中国是瓷器的故乡,瓷器的发展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

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

正是基于中国古代陶瓷的辉煌成就,以及由此而引发的陶瓷传播之路,使得这种独具中国特色的物品被世界人民所喜爱,将中国和瓷器永远的结合在了一起。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精心准备的:陶瓷艺术鉴赏心得体会范文3篇,欢迎参考阅读! 陶瓷艺术鉴赏心得体会范文一本学期初,我怀着一股激动的热情选报了艺术陶瓷制作与鉴赏这门选修课。

起初,我是被陶瓷美丽的花色、外形,神秘的秞色及精细的做工所深深吸引,但是真正对于陶瓷有关的知识却相知甚少。

然而,通过学习这门课之后,我对中国陶瓷的发展史、陶瓷的分类,鉴赏,制作工艺以及对中国灿烂悠久的陶瓷文化文化都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让我更加深深喜爱上了中国陶瓷,并为中国有如此独一无二的文化而深感自豪。

以前我便知道中国的英文名“China”最早就是从“陶瓷china”而来的。

由此可知,外国人对中国的最初认识也是与陶瓷有很大的联系。

陶瓷最早伴随着中国文化传向了西方。

瓷器一直都是中国的代表,也只有用瓷器可以这么毫无争议的代表中国。

通过对陶瓷的研究,完全可以反映出一个的历史文化特色。

中国的文化不仅仅表现在语言、饮食与风俗上,陶瓷也是反映中国历史与文化重要的一部分。

我们在向外国人传播中国文化时,陶瓷必定是一个重要的学习章节,因此就要求我们对陶瓷的产生与发展有更加深入的了解,不然怎么去向别人讲述,怎么去让更多的外国人了解陶瓷,了解中国呢?相信每个人素来都会对陶瓷有一种莫名的喜爱。

起初,我喜欢陶瓷是因为其年代久远,优美造型,还有它们所承载的古老的华夏文化,当然,还有其高昂的价值!我觉得它们不同于其他的古代文物,它们就像美丽的淑女或英俊的绅士,散发着高贵的气息。

现在所保存的古代陶瓷有明清的紫砂,有闻名于世的元代青花,也有珍贵无比的宋五大官窑瓷器,有盛唐的三彩,有汉魏的陶俑,有数量巨大的秦兵马俑……更惊人的是还有史前古陶。

小学美术《陶瓷艺术赏析》教案

小学美术《陶瓷艺术赏析》教案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陶瓷艺术的基本概念、不同朝代的特点和装饰技法。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陶瓷艺术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学会欣赏和应用陶瓷艺术。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陶瓷艺术充满了好奇。当他们看到那些色彩斑斓、造型各异的陶瓷作品时,眼中闪烁着惊喜的光芒。我意识到,陶瓷艺术不仅仅是一门课程内容,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审美的培养。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培养学生对中国陶瓷艺术的历史文化意识和审美鉴赏能力,提升美术学科核心素养。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1.理解并描述不同朝代陶瓷艺术的特点及其所反映的文化背景;2.分析陶瓷艺术作品的形式美和装饰技法,培养审美感知和评价能力;3.激发创新思维,通过实践体验,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和美术创作能力;4.增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培养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这些目标旨在让学生在学习陶瓷艺术的过程中,全面提升学科素养,实现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和谐发展。
-针对识别不同朝代陶瓷特点的难点,教师可以提供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图片,通过对比分析,帮助学生记忆和理解;
-对于陶瓷装饰技法的学习,教师可使用简化的语言和实物演示,使学生更容易掌握;
-在分析美学价值时,教师引导学生从器型、色彩、图案等方面进行观察和讨论,逐步培养审美能力;
-在实践活动前,教师应明确创作要求和步骤,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创作中。
2.教学难点
-识别不同朝代陶瓷艺术作品的具体特点,对于小学生来说可能较为困难;
-理解陶瓷装饰技法的专业性词汇和工艺流程,如釉下彩、釉上彩、雕刻技法等;

中 国传统陶瓷艺术的鉴赏与收藏

中 国传统陶瓷艺术的鉴赏与收藏

中国传统陶瓷艺术的鉴赏与收藏陶瓷,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千年的历史与文明。

它不仅是实用的器皿,更是艺术的结晶,具有极高的鉴赏价值和收藏意义。

中国传统陶瓷艺术源远流长,品类繁多。

从新石器时代的彩陶到商周的原始青瓷,从秦汉的兵马俑到唐宋的名窑瓷器,再到明清的青花瓷、粉彩瓷等,每一个时期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鉴赏中国传统陶瓷,首先要观察其造型。

造型是陶瓷艺术的基础,它反映了时代的审美和工艺水平。

例如,唐代的瓷器造型丰满大气,线条流畅;宋代的瓷器则造型简约,注重比例和线条的优美。

不同的器型有着不同的用途和文化内涵,如梅瓶、玉壶春瓶等,它们不仅具有实用价值,更是艺术的典范。

其次,要看陶瓷的釉色。

釉色是陶瓷的外衣,赋予了陶瓷独特的魅力。

中国传统陶瓷的釉色丰富多样,有青釉、白釉、黑釉、黄釉等。

其中,青花瓷的蓝色釉色清新素雅,粉彩瓷的色彩艳丽柔和。

釉色的好坏不仅取决于颜色的鲜艳度和均匀度,还在于其光泽和质感。

好的釉色应该光滑细腻,有光泽且无瑕疵。

再者,装饰图案也是鉴赏的重要方面。

传统陶瓷的装饰图案题材广泛,包括人物、花鸟、山水、神话传说等。

这些图案不仅具有装饰性,还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文化背景。

比如,明清时期的瓷器上常常绘有吉祥图案,如龙凤呈祥、五福临门等,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除了以上几个方面,陶瓷的制作工艺也是判断其价值的重要因素。

制作工艺包括拉坯、修坯、上釉、烧制等环节。

精湛的工艺能够使陶瓷器型规整,釉色均匀,装饰精美。

例如,宋代汝窑的瓷器采用了独特的支钉烧工艺,使瓷器底部留下细小的支钉痕,成为其独特的标志。

在收藏中国传统陶瓷时,需要具备一定的知识和经验。

首先,要了解陶瓷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掌握不同时期陶瓷的特点和风格。

这有助于判断陶瓷的真伪和价值。

其次,要选择正规的渠道购买陶瓷藏品,如拍卖会、古玩店等。

同时,要注意查看藏品的来源和证书,以确保其合法性和真实性。

对于初学者来说,可以从一些常见的品种和时期入手,如明清时期的青花瓷、粉彩瓷等。

陶瓷艺术鉴赏与制作

陶瓷艺术鉴赏与制作

陶瓷艺术鉴赏与制作陶瓷艺术既包括鉴赏陶瓷作品的美感和价值,也包括陶艺制作的过程与技巧。

以下是关于陶瓷艺术鉴赏与制作的一些要点:陶瓷艺术鉴赏:1.外观与形式:观察陶瓷作品的外观,包括形状、大小、比例等。

评估其造型是否流畅、对称以及整体是否具有美感。

2.色彩与纹理:注意陶瓷作品的釉面颜色、图案和纹理等方面。

评估其色彩是否鲜明、和谐,纹理是否自然、富有层次感。

3.工艺与细节:关注陶瓷作品的制作工艺与细节,包括制胎、刻花、绘画等。

评估其雕刻或绘画的精细程度、细致度。

4.创作意图与主题:理解陶瓷作品的创作意图和主题,考虑艺术家想要表达的观点、情感或故事。

陶瓷艺术制作:1.材料准备与处理:选择适合的陶瓷原料(如陶土),根据具体需求进行处理、混合和烧制准备。

2.制胎与成型:使用手工或机械工具对陶土进行制胎,即将陶土制成所需形状,比如捏拉、挤压、轮制等。

3.装饰与雕刻:在胎上进行装饰、雕刻或绘画,使用各种技术和工具,如刻花、贴花、动态釉料等。

4.烧制与釉处理:将制作好的陶瓷作品放入窑中进行高温烧制,使陶土变成坚硬的陶瓷材料。

在烧制前或后对陶瓷表面进行釉处理,如上釉、抛光等。

5.完成与保养:将烧制好的陶瓷作品进行整理、检查和修复,确保其完整性和美观。

之后,定期清洁和保养陶瓷作品,使其保持原貌和品质。

陶瓷艺术鉴赏与制作需要一定的学习和实践。

对于鉴赏陶瓷作品来说,可以通过参观陶艺展览、阅读相关书籍和参与艺术课程来提升鉴赏能力。

对于陶艺制作来说,可以参加陶艺班或寻求专业导师的指导,从基础开始逐步提升技术和创作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命科学学院14园林三班姓名:曾映学号:1409040328
浅谈现代陶艺发展的现状
摘要:传统工艺美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也是传统艺术的一部分,它是生活的艺术,生活文化的“活化石”。

所有传统工艺产品的背后,都蕴涵着非物质的技术内容和文化艺术内容;传统工艺美术作为商品,在历史上产生过巨大的经济价值,至今仍维持着一个以手工生产为主要特征的产业群,作为工业生产的互补。

在当代艺术中,现代陶艺被定义为纯艺术行为,并日益受到大众的关注和重视。

这门由中国传统陶瓷文化演变而来的艺术形式,以其独特的艺术语言、丰富的表现力和充满想象的创作过程,吸引了众多的艺术家和欣赏者,从而开创了现代艺术的新世界。

关键词:工艺美术;形态;神韵;理解与传承;陶瓷
一、回顾历史
中国古代文明中的四大发明,其实大多与中国传统工艺相关,或者说就是传统工艺文明的产物。

久远的工艺美术历史留给今人的,既有无数令世人惊羡的产品,还有亟须传承的传统工艺文化及其精神。

首先,陶瓷是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中最具代表性的品类。

当代考古资料表明,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在我国黄河流域的河南、河北,长江流域的江西、浙江,东南沿海的广东、广西等地都已有烧陶器的活动。

元代,景德镇成为全国制瓷中心,青花釉里红成为瓷器生产的经典作品。

明清时期,各色彩瓷展示着制瓷业的杰出贡献,各种制瓷技艺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如斗彩、珐琅彩、粉彩、五彩等,形成一个惊羡天下的彩瓷时代。

其次,青铜工艺。

从公元前两千年左右开始,至殷商、西周达到鼎盛,历经十五个世纪的辉煌。

中国青铜工艺其冶铸技术之进步、生产和铸造规模之宏大、生产的品种和造型之多样、设计之匠心、装饰之精美、文化意义之丰富,都可以说举世无双。

第三,中国是最早发现漆树、种植漆树、使用天然漆髹涂器物、制造漆器的国家。

目前发现最早的漆碗是距今七千年左右的河姆渡文化漆碗,使用朱红色漆。

三代时期,漆器是贵族用品,战国以后漆工艺进入了一个长达五百年的鼎盛时期,楚汉漆器是人类漆器史上难以比肩的经典之作。

唐宋时代还创制出了各种雕漆,如剔红、剔彩、剔犀等。

漆还作为造像的工艺,成为佛教艺术的重要工艺形式。

最后,中国人对玉石充满了敬意,在先秦时期人们已经“以玉比德”,对玉质之美的喜好,更是可以溯及新石器时代。

有学者曾认为中国文化实可称作玉石文化,我们从新石器时代各种玉琮玉璧的盛行、先秦时代“君子玉不去身”到明清各种玉制品,大到高达两米多的“玉山子”,小到各种玉佩饰,可以说玉见于中国人物质和精神生活的各个层面。

二、理解与传承
传统工艺美术本质上说是旧时代的产物,也是旧文化的产物。

在科技主导的现代社会中,作为传统手工业生产的工艺美术,不仅其生产具有一定的守旧性,而且在文化层面上也如此。

有的产品在形式、风格、趣味诸方面已不能适应当代人的生活需求和审美需要;传承的目的是文化保持,同时它亦有为当代生活服务的要求,创新因此而具有必然性。

但是创新是有限度的创新,是在传承与保持基础上的创新。

因为传统工艺美术的产品、样式、质料、风格等等,都已成为一种定势,有的已作为一种传统和规范而呈封闭状态。

如传统玉雕、象牙雕刻,已形成那种较为工整、逼真、细致的雕琢样式和风格,如果采用现代抽象雕塑的创作方法,将玉石、象牙之类的材料作抽象造型,这将使人感到不伦不类,不仅因为传统的玉石工艺通过精雕细刻将玉石和象牙的材质之类充分表现出来,即一件作品展示了技艺和材质两方面,如若采用抽象雕塑方法处置玉石、象牙等传统工艺的材料,着力表现其艺术的观念,似乎离传统工艺美术太远;重要的是,在人们的认识和意识中,已经形成了一种定势和固有的认知
结构。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发现这里存在着两个问题,一是原有工艺与材料统合而形成的传统本身具有封闭的结构,所有创新都将面临一个“度”的规定;二是人们的认知结构决定了对其变化的接受程度和可能性。

因此,传统工艺美术的创新,既有来自已有作品样式、风格、工艺材料甚至技术的限制,也有人们已有观念、意图、心理定势等方面的限制。

三、研究主题
“形态”是工艺美术的造型主题,而它们的表现形式,也就是它们的造型方式,却随着每个历史朝代的更替而转变,总是与当时当地的材料工艺、艺术技巧、社会风尚相适应,往往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地域特色。

“神韵”是工艺美术的重要思想,尽管每个历史时期的变化往往与前一个时期大相异趣,但我们仍能感受到在这些形式多样的造型中所特有的精神气质,不论是彩陶上稚拙的鸟纹和蛙纹、青铜器上的狞厉的饕餮,还是汉代漆器上飘逸的凤纹,在经历了漫长的时间的淘洗之后,仍然承现出一种惊人的生命活力,感动着我们现代人。

而这种神韵的承传来源于中国传统的造型观念,即中华民族特有的哲学观念和审美意识。

人们之所以反反复复地描摹着同一个图形,不仅仅是因为它的外形具有多么美好的欣赏价值,更重要的是在于我们所看到的这些传统图形后面,往往蕴藏着更多更深的吉祥意义。

外在形态是内在意义借以表达的方式,是内在涵义的外化和物化,所以最初只是源生于人们对自然和宗教崇拜的传统图形,经过时间的衍变,进而延伸出期盼“生命繁衍昌盛,生活富贵康乐”等许多美好象征意义来。

我们有必要将工艺美术既看作经济产业,又看作文化产业,同时还可以将其作为文化艺术事业来认识、理解、研究和扶持。

像认识其既是物质文化又是非物质文化一样,多方面、多角度地认识其本质和特征,从具体的工作出发,加以不同的处理。

如在商品生产上以经济性为主体,但在传统技艺的传承方面又要从文化事业的角度加以支持,包括实行保护性的税收政策,对部分工艺产品实行保护等等。

透过传统艺术的历史延伸脉络,我们可以看出,艺术本身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不断地受到新的技术与意识观念的冲击而更新拓展,它的内涵与精神则是民族历史长期积淀的结果,是中华民族所特有的,也是民族形式的灵魂之所在。

中国吉祥文化是东方文化的一处独特景观和宝贵财富,它题材广泛、内涵丰富、形式多样、流传久远,是其他艺术形式难以替代的,在世界艺术之林中,它那独特的东方文化魅力正熠熠生辉。

四、总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