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对洋节的态度

合集下载

对待洋节的正确态度

对待洋节的正确态度

对待洋节的正确态度洋节,也称为西方节日,是指由西方国家传入并在中国流行的节日。

自上世纪以来,随着中国对外开放和文化交流的增加,越来越多的洋节纷纷进入中国人的节庆日历。

然而,对待洋节的态度成为了一种争议话题。

有人欢迎和热情地迎接每一个洋节,将其作为一种时尚和生活方式的体现;而另一些人则认为洋节是一种文化入侵,应该抵制和排斥。

那么,对待洋节的正确态度到底是什么呢?首先,我们应该从尊重和包容的角度来看待洋节。

洋节作为外来文化的一部分,既代表着西方的风俗习惯,也融入了中国人的生活方式。

我们不能将其简单地归为好与坏、对与错的范畴中,而是要理解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渊源。

比如,圣诞节作为洋节中的重要节日,虽然源于基督教的宗教仪式,但如今已经成为一种全球性的文化现象。

许多人将其视为家庭团聚和友谊交流的日子,与宗教信仰并无太多关系。

这种尊重和包容的态度能够让我们更好地理解洋节的意义,也能够为我们拓宽视野,增加与不同文化交流的机会。

其次,我们应当积极融入和参与洋节的庆祝活动。

无论洋节的起源如何,庆祝活动都是为了增进人们的快乐和幸福感。

通过参与洋节的庆祝活动,我们不仅可以体验到不同文化的魅力,也有机会与他人共享喜悦和团圆之时。

比如,儿童节是一个全球性的洋节,以纪念孩子们的节日。

在这一天,许多家长会陪伴孩子们一同参加各种有趣的活动,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和关注。

通过这样的亲子互动,我们不仅能够促进家庭和谐,也能够培养孩子对不同文化的尊重和理解。

再次,我们要通过洋节的庆祝活动来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洋节的到来,不应该成为人们丧失传统文化的借口,而是应该成为一个展示和传播中国文化的机会。

比如,春节是中国传统的农历新年,是家庭团圆和亲情相聚的时刻。

然而,随着洋节的流行,春节在一些地方逐渐失去了原有的氛围和庆祝方式。

我们可以借助洋节的庆祝活动,将中国传统的文化元素融入其中。

比如,在圣诞节期间,可以制作中国风格的圣诞装饰品,讲述中国的传统故事,以此来传承和弘扬中国文化。

“增强文化自信-拒绝过‘洋节

“增强文化自信-拒绝过‘洋节

”增强文化自信-拒绝过“洋节”什么是“洋节”?“洋节”一词源于中国的传统节日,意指外来的、西方的节日。

中国在过去与国际社会接触时,曾经受到一定程度的文化冲击,因此把一些西方的传统节日也加入了中国的文化体系。

比如,圣诞节、情人节、感恩节等。

为什么需要拒绝过“洋节”?国人在过去对于西方的节日接受度较高,但现在随着中国文化的复兴,越来越多的人发现对于“洋节”的过度接受已经透露出了中华文化的自卑。

而“拒绝过‘洋节’”,正是一种对中华文化自信的体现。

首先,拒绝过“洋节”可以激发中国人的爱国情感。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无论是汉字文化、中国传统节日还是文化艺术,都承载着大量的民族情感和理念。

当我们通过过度接受“洋节”来活跃生活,就意味着我们开始忽视我们自己的文化传承,不仅是对祖国的不敬,同时也造成对于中国文化的不尊重,使自己的民族自豪感减弱。

其次,拒绝过“洋节”有助于增强本土文化的影响。

如果我们过度接受洋节,就会导致中国的文化自主权逐渐丧失,而西方文化会在我国的土地上盛行。

这将不仅削弱本土文化的影响力,而且对于国际社会形象也产生巨大负面影响。

拒绝过“洋节”的做法可以保护我们的文化,起到守护“精神家园”的作用,同时自然也有利于本土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拒绝接受“洋节”的几点建议多参加本地的传统节日——随着现代工作和生活的快节奏,越来越多的人忽视了我们本土的传统节日。

因此,如果我们要强化文化自信,需要及时重新发现本地的传统节日并积极地参加这些节日活动。

比如重阳节、农历春节、端午节等,这些节日富有独特的地域特色,有助于增强我们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

关注中国传统文化——如果我们从事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阅读和学习,就可以更好地了解这一岛国的伟大历史,体验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深邃内涵。

比如经典著作《庄子》、《史记》、《论语》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同时,我们也可以收看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电视节目、纪录片,充分了解本土文化的精髓。

尝试传统美食——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饮食文化,如果我们细细品味传统的美食,就可以逐渐从餐桌上感悟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中国人不过洋人节的看法

中国人不过洋人节的看法

中国人不过洋人节的看法
在中国,洋人节是指西方传统节日如圣诞节、情人节等在中国的普及和庆祝。

对于中国人来说,洋人节的看法因人而异。

有些人认为洋人节是一种机会,可以体验异国风情、增加与世界交流的机会;而另一些人则认为洋人节的传播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不利于维护本土文化的特色。

一方面,支持洋人节的人认为庆祝洋人节能够丰富中国人的生活体验。

中国的开放与改革使得西方文化在中国得到了广泛传播,特别是年轻一代更加接受洋人节并愿意庆祝。

他们认为通过参与洋人节的庆祝活动,可以感受到不同文化的魅力,增强国际交流的渠道。

此外,洋人节也带动了消费市场的发展,激活了经济。

另一方面,一些人担心洋人节的传播会对中国传统文化造成冲击。

他们认为庆祝洋人节可能会导致中国传统节日的被忽视,尤其是对于年轻一代来说。

中国有着悠久的传统文化和节日,这些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应当得到重视和保护。

有人担心洋人节庆祝活动的商业化倾向,会导致对本土文化的消解和商业利益的侵蚀。

中国人对于洋人节的看法存在差异。

尽管有人支持洋人节的庆祝活动,认为可以增进与世界各地的交流,丰富中国人的生活体验;同时,也有人担心洋人节的传播对于本土文化的影响。

平衡传统和现代、民族与国际的关系,是对待洋人节的一种思考方式。

无论如何,重要的是能够保持开放的心态,既传承本土文化,又与世界各国人民和谐共处。

中国人对“洋节”的态度共57页PPT

中国人对“洋节”的态度共57页PPT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Hale Waihona Puke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谢谢!
57
16、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17、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 18、福不虚至,祸不易来。 19、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20、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中国人对“洋节”的态度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不该过洋节

不该过洋节

不该过1.春节已经成为了国际性节日。

现在在全世界各地,一到了春节就会有以中国为主的嘉年华会,甚至有部分国家已经把春节定为了公休日。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而中国人一味地接受洋节,不去支持自己的固有节日的话,这样的春节文化岂不是早就消失了吗?2.上面已经说过了新节不是洋节了,那么什么是洋节。

首先向对方和在场的所有人提出一个问题:中国有三大节,西方也有三大节。

都是哪三大节?中国的三大节是春节,端午,中秋。

西方的三大节是圣诞,复活,感恩。

(估计能说全说对的人不超过半数,那么就说明了我上面的第二点。

现在过洋节的情况,让国人的知识体系变得不伦不类。

因此,强调本土节日,才是正道。

像现在这样盲目的过洋节,一点意义都没有,而且冲淡了本土节日的重要性,因此,在本质上就是一种忘本。

)(然后,继续说下去。

)所谓洋节,绝不是那种纪念日。

洋节,正如中国的传统节日一样,要是有传统,有意义,属某一文化体系的传统性节日。

所以说,这样看来,我们常过的节日里,可以称得上是洋节的像情人节,愚人节,母亲节,父亲节,万圣节,圣诞节。

中国并不是一个基督教国家,我国的基督教徒人数也非常有限,所以像万圣,圣诞节这样的节日,对我们绝大部分中国人而言,并没有现实意义。

而且,我相信许多人在过万圣节的时候,并不知道圣诞节到底要干什么,更不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干。

情人节,是哪一天?2.14?中国的七夕就是中国传统的情人节。

这一天,古代男女以互赠扇子表达爱慕之情。

母亲节,父亲节是哪一天?5月和6月?重阳节就是中国的父母亲节。

在1989年,我国把每年的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

这一天,应该是去看祖父母的。

好,就算父母亲不是老人,不能过这样的节日。

诸位都非常清楚知道父母的生日是哪一天吗?父母过生日是过阴历还是阳历?愚人节本身就与中国人“人言为信”的基本理念相左,这不是忘本,是什么?3.经济问题。

现在的老外,来中国旅游都开始渐渐知道要避开“五一”“十一”长假,而往往喜欢春节时来中国。

对“洋节”的看法

对“洋节”的看法

对“洋节”的看法我国古代一千多年来,置办年货、除夕守岁、拜新年。

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对古代厚重的文化氛围的感情黯淡了.。

当然,现在的我们是不会满足于简单的吃喝玩乐,简单的生活,我们向往时尚、活力、激情。

.圣诞节被谁追捧着呢?我们这些年轻人,以一种玩乐的心态去看待外国的节日,为了给自己一个放松的理由,为了给自己多一个节日。

上初中的时候,突然发现大家对过洋节很感兴趣,如圣诞节、情人节、愚人节、感恩节、母亲节等等。

而对本国的传统节日如寒日节、元宵节、端午节、七夕节、重阳节等反倒渐渐冷淡。

“洋节”盛行于国土,土节却遭受“遇冷”,这是为什么呢?过洋节究竟好不好?它对我们有什么影响?它带给我们什么?其实这也不能全怪我们,现在这与时俱进的社会就是这样,外国的文化传到中国是不能改变的,这些外国风俗是通过国家之间的交流渗透来的。

增强对各个文化的了解有利于为世界文化繁荣做贡献。

我国传统节日,由于一般都有教育意义,形式单调,有的还带有封建色彩,同时也不被官方重视,由此种种原因,造成了“洋节热土节冷”的局面。

“洋节”盛行于国土,土节却遭受“遇冷”这主要是体现在我们这些青少年的身上,而且由于广大青少年的狂热表现,由此影响并带动了一部分小孩、中年人、和老年人。

快要过圣诞节了,我感觉到在部分青少年人群中,圣诞节的地位甚至高于我们最传统、最本位的春节的地位了。

这让我们很是心寒。

我认为一个民族如果忘记了自己本民族最本位的传统,那么这个民族是最为可悲的。

我记得高中班主任给我讲过怎么一个故事:日本老师带领一批小学生到北京参观,当日本小朋友看到北京古老宏伟的建筑时,被深深吸引并由此对古老文明且充满现代气息的中国产生了极大的崇敬感,日本老师一看不好,随即把学生们带到了公路边,要求学生们看看在中国有多少量汽车是日本生产的,结果几分钟的时间,行驶过去的汽车有许多是日本品牌,就是这样一个引导,刚才对中国还崇慕有加的日本学生就改变了对中国的看法,他们的看法为何会迅速转变不言而喻。

中国人对“洋节”的态度

中国人对“洋节”的态度

中国⼈对“洋节”的态度《中国⼈对“洋节”的态度》调查《中国⼈对“洋节”的态度》调查我们是贺昌中学⾼⼀某研究性学习⼩组调查员,现需我们是贺昌中学⾼⼀某研究性学习⼩组调查员,现您帮忙回答下列问题,谢谢合作。

需您帮忙回答下列问题,谢谢合作。

性别_____年龄______ 性别_____年龄______ 1.列举你知道的⼏个“洋节”(⾄少三个)1.列举你知道的⼏个“洋节”(⾄少三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您以及⾝边的⼈是否过“洋节”2.您以及⾝边的⼈是否过“洋节”?O过很多O过少数⼏个O不过O过很多O过少数⼏个O不过3.你认为过“洋节”: 3.你认为过“洋节”:O利⼤于弊O弊⼤于利O利⼤于弊O弊⼤于利4.对于中国⼈兴过外国节⽇,你的看法是? 4.对于中国⼈兴过外国节⽇,你的看法是?O极度反感O有点反感,但不排斥O极度反感O有点反感,但不排斥O接受但不参与O完全赞成并喜欢O⽆所谓O接受但不参与O完全赞成并喜欢O⽆所谓5.你认为“洋节”对中国节⽇有⽆影响? 5.你认为“洋节”对中国节⽇有⽆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你们过“洋节”时通常会做什么? 6.你们过“洋节”时通常会做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国⼈对“洋节”的态度》调查《中国⼈对“洋节”的态度》调查我们是贺昌中学⾼⼀某研究性学习⼩组调查员,现需我们是贺昌中学⾼⼀某研究性学习⼩组调查员,现您帮忙回答下列问题,谢谢合作。

关于中国人过洋节的态度英语作文高中

关于中国人过洋节的态度英语作文高中

关于中国人过洋节的态度英语作文高中In China, attitudes towards foreign festivals vary depending on the festival in question. Some Chinese people are very enthusiastic about celebrating foreign festivals, while others may be more reserved or even opposed to them. Let's take a look at some of the common attitudes towards foreign festivals in China.For some Chinese people, foreign festivals are seen as an opportunity to learn about and experience different cultures. They may be eager to participate in thefestivities and traditions associated with foreign festivals, such as Halloween, Christmas, or Easter. These individuals may see foreign festivals as a way to broaden their horizons and connect with people from other parts of the world.On the other hand, there are also Chinese people who are more skeptical or even critical of the growing influence of foreign festivals in China. They may argue that the increasing popularity of foreign festivals is eroding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and values. These individuals may view foreign festivals as a form of culturalimperialism, and they may be concerned about the impact of these festivals on Chinese society.In addition, there are Chinese people who areindifferent to foreign festivals, simply seeing them as an opportunity for fun and celebration. They may not have strong feelings one way or the other about foreign festivals, and they may be willing to participate in the festivities without attaching much significance to them.Overall, attitudes towards foreign festivals in China are diverse and complex. While some Chinese people are eager to embrace foreign festivals as a way to connect with other cultures, others may be more cautious or even resistant to their influence. And of course, there are also those who are simply indifferent to the growing presence of foreign festivals in China.在中国,人们对外国节日的态度因节日而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人对洋节的态度
班级:397班课题组长:任艳明
课题成员:杨凤珍、李建建、王吕慧、郝忠义、张璐璐、王婧
指导老师:张桂林
关键词:洋节中外文化影响态度
一、前言
近年来,“洋节”在中国具有很高的“响应度”,平安夜歌厅爆满,圣诞节彻夜狂欢,情人节玫瑰飘香……中国本来也是节日众多的国度,如果以春节为起始,有元宵节,寒食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
随着改革开放,异域文化不断进入我国,“洋节”就是其中之一。

当传统遭遇“洋节”,我们如何面对这种不同文化土壤里成长起来的不同文化的碰撞呢?
我们的研究目的与意义:了解我们身边的人对“洋节”的重视程度及其对中国传统节日的影响与“洋节”在中国日后的发展趋向,从而让我们身边的人从小的方面对外国文化有选择的接受和排斥。

我们的研究方法主要有:调查法、观察法及问卷法。

我们共发放200张问卷并全部收回。

通过对答卷进行整理分析、统计得出结论。

二、研究过程
2.1数据采集
每一个学生对于外来节日都有一定的了解,其了解程度不尽相同。

学生对某一节日的喜爱程度不同,其了解程度也不同。

因此,外来节日的流入多多少少会对人们产生一定的影响。

对此,我们进行了一次调查。

我们在设计完调查问卷后,走出校门,在人口稠密地带进行了调查:首先,我们在世纪广场进行问卷调查并拍摄,继而在步行街、贺昌路、滨河路、八一街等地进行同样的工作。

在调查过程中,我们拿着纸笔,礼貌而得体地向过往行人做调查,飞快的在纸上做着笔录,或认真的倾听。

夕阳照射下,我们的脸愈发红润而神采飞扬。

虽然在调查过程中,会有一些尴尬和失落,但是,在短暂的调整后,我们又会兴冲冲的,带着满脸的诚意和微笑,走向下一个调查目标。

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我们得到了初步的结论,小组成员发表了自己的意见,最终达到了预期的结果。

2.2结论分析
对调查资料进行分析,得出以下信息:
●列举你知道的几个“洋节”:
情人节(85%)、圣诞节(89%)、平安夜(80%)、母亲节(38%)、父亲节(37%)、复活节(10%)、万圣节(29%)、愚人节(20%)、感恩节(22%)……
被调查者中还有12%的不知道有什么“洋节”
(括号内数字表示调查后知道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比)
●您以及身边的人是否过“洋节”
由表1得:青少年能够较好的适应外来文化的流入,而老年人较为保守,不能很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

●.你认为过“洋节”:
由表2得:青少年大多认为过洋节是适应时代的发展,是利大于弊的;而老年人则认为过洋节是弊大于利,它会逐渐吞噬中国优良的传统文化。

●对于中国人兴过外国节日,你的看法是?
由表3得:青少年较喜欢并积极参与,而老年人有的在心里接受但不参与,有的甚至反感
●你认为“洋节”对中国节日有何影响?
自己过自己的,无影响
了解外国文化,对80后90后影响较大
促进了经济发展,增加收入
使青少年逐渐忘记了中国节日
崇洋媚外,将排斥中国文化,盲从外国文化…...
●你们过“洋节”通常会做什么?
和平常一样
互送礼物
去外面闲逛
举行聚会
2.3结论
青少年大都喜欢过洋节,而中年人居中,老年人则较少。

认为中国人过洋节就是崇洋媚外。

面对西方礼仪,青少年能顺应时代潮流,迅速跟上社会进步的步伐,但老年人还带有古代的封建气息,不能正确对待外来文化。

在我看来,最严重的也是最现实的:负面影响纷至沓来;过节的时候,商店,KTV,饭店等爆满街区,人流量的
增大,造成交通堵塞;买礼物,请客开销增大,增加了经济负担;包装袋;放过的孔明灯等污染环境,还有一些挂在枝头,加大了清理难度。

三、后记
时间总在飞梭间改变,外来文化使我们了解到许多本国没有的知识,开阔了我们的视野,随之而来的也有其他方面的影响。

改革开放三十年,足以改变一个人的心,一个国家的面貌。

三十年的发展使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往昔,浓郁的粽香勾起了人们对屈原的崇敬。

天涯断肠人每逢八月十五,对月即想:何年何月何日,我才能与家团圆。

可是如今都是今非昔比,往日的那些似乎已在当今的时代被抛弃了。

浪漫的情人节将至,商贩纷纷簇拥,天灯盏盏,照亮漆黑的夜空;玫瑰传递着“love"的含义,那古代的七夕,早已不知抛到哪里,愚人节的玩乐早已是众人皆知,但有何人还知道九九重阳?平安夜的气息弥漫于每一个青少年的心里,那颗颗苹果显示着节日的喜悦。

曾几何时,我们也对此关注,但寥寥无几,那古人才是感同身受吧!
随着时代的进步,各个地区,各个国家之间的交往越来越密切。

什么情人节,圣诞节,高科技文化······伴随着时代的步伐涌流而至。

对于外来文化,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

外来文化所带来的影响,利弊也都众说纷纭。

仅仅一个地区对“洋”节的态度就是各式各样,何况是全省,全国呢?让我们从小的方面入手,通过研究从正确的角度来正视外来文化。

一个国家只有源源不断的吸收他国文化的精华,补充自己的文化,使其与时俱进才能使本国文化更加博大精深。

让我们正确对待外来文化,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让我们的祖国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吧!
四、附录
4.1调查问卷
《中国人对“洋节”的态度》调查
我们是贺昌中学高一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调查员,现需您帮忙回答下列问题,谢谢合作。

性别_____年龄______
1.列举你知道的几个“洋节”(至少三个)
2.您以及身边的人是否过“洋节”:
O 过很多 O 过少数几个 O 不过
3.你认为过“洋节”:
O 利大于弊 O 弊大于利 O 无所谓
4.对于中国人兴过外国节日,你的看法是?
O 极度反感 O 有点反感,但不排斥 O 接受但不参与
O 完全赞成并喜欢 O 无所谓
5你认为“洋节”对中国节日有无影响?
6.你们过“洋节”时通常会做什么?
4.2问卷数据分析
表3
4.3活动感悟:
在做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很多,团队的配合,怎样与别人交流,怎样克服困难。

第一次的研究性学习结束了,从中学习到的东西却让我们受益终生,它不仅是学习,更是实践,实践出真知,它为我们以后的人生道路指明了方向,成为我们生命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五、指导教师评价:
这次研究性学习,同学们选择了一个大家感兴趣而又很有现实意义的课题,这一点值得肯定。

但由于大家初次尝试这样的学习方式,因而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这里一并指出,作为以后进行这种方式的学习的指导性意见。

首先,研究目的的确定有偏差。

这很重要,因为目的的确定直接关联着研究的方向与过程。

本课题研究目的若定为探究”‘洋‘节在中国盛行的原因与‘洋’节对中国传统节日的冲击“上,会更有意义。

1234所占百分比你认为过“洋节”:
所对于中国人兴过外国节日,你的看法是?
其次,研究过程过于简单。

整个过程只用了一种方法,其实,研究的方式很多,只有多方研究,才能发现问题实质。

最后,研究成果不丰硕。

大家只从年龄段上总结出国人对”洋“节的态度,其实除此之外,恐怕城乡,文化等方面也存在差异吧?这还要归咎于研究过程太简单。

第一次搞这样新型的学习,存在问题在所难免。

希望同学认真总结经验教训。

在以后的学习中,注意各个环节,使自己的每一次研究真正富有成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