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过洋节的反思
“增强文化自信-拒绝过‘洋节

”增强文化自信-拒绝过“洋节”什么是“洋节”?“洋节”一词源于中国的传统节日,意指外来的、西方的节日。
中国在过去与国际社会接触时,曾经受到一定程度的文化冲击,因此把一些西方的传统节日也加入了中国的文化体系。
比如,圣诞节、情人节、感恩节等。
为什么需要拒绝过“洋节”?国人在过去对于西方的节日接受度较高,但现在随着中国文化的复兴,越来越多的人发现对于“洋节”的过度接受已经透露出了中华文化的自卑。
而“拒绝过‘洋节’”,正是一种对中华文化自信的体现。
首先,拒绝过“洋节”可以激发中国人的爱国情感。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无论是汉字文化、中国传统节日还是文化艺术,都承载着大量的民族情感和理念。
当我们通过过度接受“洋节”来活跃生活,就意味着我们开始忽视我们自己的文化传承,不仅是对祖国的不敬,同时也造成对于中国文化的不尊重,使自己的民族自豪感减弱。
其次,拒绝过“洋节”有助于增强本土文化的影响。
如果我们过度接受洋节,就会导致中国的文化自主权逐渐丧失,而西方文化会在我国的土地上盛行。
这将不仅削弱本土文化的影响力,而且对于国际社会形象也产生巨大负面影响。
拒绝过“洋节”的做法可以保护我们的文化,起到守护“精神家园”的作用,同时自然也有利于本土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拒绝接受“洋节”的几点建议多参加本地的传统节日——随着现代工作和生活的快节奏,越来越多的人忽视了我们本土的传统节日。
因此,如果我们要强化文化自信,需要及时重新发现本地的传统节日并积极地参加这些节日活动。
比如重阳节、农历春节、端午节等,这些节日富有独特的地域特色,有助于增强我们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
关注中国传统文化——如果我们从事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阅读和学习,就可以更好地了解这一岛国的伟大历史,体验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深邃内涵。
比如经典著作《庄子》、《史记》、《论语》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同时,我们也可以收看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电视节目、纪录片,充分了解本土文化的精髓。
尝试传统美食——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饮食文化,如果我们细细品味传统的美食,就可以逐渐从餐桌上感悟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洋节“低龄化”,教育当反思

洋节“低龄化”,教育当反思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信息技术的高度发展,洋节如圣诞节、万圣节、情人节等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庆祝活动,但同时也出现了洋节“低龄化”的现象,特别是在中国的城市中,越来越多的孩子开始参与和了解这些洋节,其庆祝方式也越来越“时尚”和“潮流”。
洋节“低龄化”的现象是很难避免的,它与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原因有关。
首先,在经济领域方面,洋节已成为商家们从事经济活动的重要契机,各种销售促销、广告宣传等都在强化人们对洋节的认知和热爱。
其次,在文化方面,新的文化元素和理念会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而不断涌现,人们对于新文化的认同和接纳加快了洋节的传播和推广。
此外,人们追求多元文化的意识也促使着洋节的“低龄化”。
然而,洋节“低龄化”也需要我们对其进行反思。
首先,对于孩子们来说,过多地参与洋节甚至忽略了自己的传统文化。
虽然世界各国的文化之间互相交流,相互借鉴是必然的,但当我们太过热衷于洋节时,就会忽视我们自己国家的文化遗产。
我们要教育孩子们尊重并传承自己的民族文化,了解和珍视自己的传统节日,不能只是简单的模仿。
其次,洋节“低龄化”现象也会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
孩子们往往会过度关注洋节本身,而忽略了与家人、朋友的交流和联系。
这样的情况下,孩子们的精神和情感发展可能会受到很大挑战。
因此,我们需要在家庭和学校教育中,培养孩子们关注他人、尊重他人的良好情感,以避免因洋节狂热导致孤立和情感上的空虚。
最后,洋节“低龄化”也会带来一些行为上的问题。
孩子们在庆祝洋节时,如果追求过分、过于浮华的花费,家庭财务开支可能会过度紧张。
大量的花费和消费性活动可能会导致孩子们破坏环境、浪费资源,反而不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
因此,我们应引导孩子们合理安排时间和财务,以一种和谐、健康、充实的方式度过洋节。
综上所述,洋节“低龄化”现象在今天的社会是难免的,但是我们也要教育孩子们,以适度、健康的方式享受洋节。
这不仅要有家庭的支持和实践,更需要学校、社区等教育机构的帮助和引导,培养孩子们健康的心理和行为习惯,让他们在洋节的欢庆中,更全面地认识和体验文化,更深入地了解自己和周围的世界。
洋节与中国传统节日带给我们的思考

洋节与中国传统节日带给我们的思考过洋节已经走进越来越多国人的生活,或为谈资,或付诸行动。
过洋节背后的行为动因究竟是什么?该如何理性看待洋节?中国传统节日发展到现在面临着怎样的问题?洋节的盛行,给我们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节日提供了怎样的思考?如今,中国人物质生活已十分富足,每个家庭都更加关注感情的倾诉和回应,更加关注彼此交流所带来的幸福感,而西方的一些节日正好迎合了这种心理需求。
“我们是很普通、很传统的中国家庭,我们热爱中国的文化,过这样的节日并不是崇洋 ... 。
理性和客观来讲,我们只是想在欢快美好的气氛中表达欢快美好的情感、向往和追求罢了。
”向大妈说。
中国人在越来越热衷洋节的同时,每逢中国传统佳节来临之际,从春节大团圆、元宵闹花灯,到端午划龙舟、中秋赏明月,无一不是张灯结彩、合家欢聚、举国欢庆。
实际上,中华传统文化早已根植于中国人的基因和血脉,我们并没有因为过洋节就忽视和遗忘自己民族传统的节日,洋节之盛,并不代表传统节日就式微。
知名学者张颐武分析指出,中国年轻人过圣诞节并没有太多宗教和文化的含义,对于中国传统的节日也没有太大的冲击,两者并不矛盾。
“春节还是中国最大、最隆重的节日。
事实上,强调传统文化的意义,与过不过洋节,并不是不可共存的关系。
”中国传统节日怎样更受欢迎古人根据四季物候的变换,确立了二十四节气,又把两节气相交接之日定为“节日”。
有民俗专家指出,这些植根于农业社会的节日,多具有农耕时期的色彩,比如注重饮食、注重家庭内部活动、注重回归自然等,而其无一例外地都贯穿有热爱生命、追求健康、尊老爱幼、团结和睦、平安吉祥、爱国崇德等精神追求。
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传统的过节形式已经淡出了很多人的生活,甚至一些老少咸宜的风俗民俗活动也在消失;更让人惋惜的是,很多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也在被渐渐遗忘。
过去我们传统节日的狂欢氛围并不亚于现在的“洋节”。
春节、元宵节舞龙舞狮、逛庙会,都很有趣。
但现在我们去逛庙会,就是买一些小商品,没有什么好玩的活动,也没什么新鲜感。
中国人过西方节日的一些感想

中国人过西方的节日 Tips for summary Summary: Points: Para.1: in China, turned Christmas Eve into a wild party night, the holiness of this holy night is totally lost Para. 2: Thanksgiving Day, do without the turkey, send text messages to, I did not send any out. I still want a turkey Para. 3: The most ridiculous ,Valentine’s Day, think it awkward to spend “Lovers’ Day” with their wife, great business for restaurants and flower shops (2)你是否过西方的节日;如果过,通常选择怎样的方式;(次祥) As for me, I also celebrate Christmas as most people do. Because I am a supporter of some major western festivals. (3)你认为我们应该怎样对待我国传统节日和西方节日。
(详) Comparing to people’s excitement during western festivals, we are so quiet during traditional Chinese festivals. In my opinion, I thinki t’s very important to deal wit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raditional Chinese festivals and western festivals and balance them. Personally speaking, we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to our traditional holidays such as Dragon Boat Festival and Mid-autumn Festival. In conclusion, no matter it is traditional Chinese festivals or western festivals that we are celebrating, we should respect their traditions and learn something from them. To sum up, we should dialectically acceptboth of them. Accepting western festivals and understanding our own ones, that is what I think we should all do. In short, we should treasure our traditional Chinese festivals. Keeping an open mind and having a better understanding to foreign cultures is important for us. Presenting gifts, sending text messages, holding parties are the young usually to celebrate the festivals. 郭永升: To sum up, whichever festivals we celebrate, it’s of vital importance to appreciate and value the true meanings of them. 黄瀚钊 To conclude, only when we have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both of them and celebrate them in proper ways can we keep them alive. Chinese people celebrate western festivals like Christmas, Thanksgiving and Valentine’s Day, without knowing their origins. The way they celebrate is different from the n ative’s and observe it in their own way, such as sending messages. The author disagreed that the Chinese people celebrate western festivals like Christmas without knowing their origins and meanings. The ways they celebrate are different from the western people. The Chinese people celebrate some of the western festivals without knowing their origins and meanings. They have parties or just send text messages, but they don’t really appreciate them. In my opinion, we should hold a correct attitude to the traditionalfestivals and western festivals which means we cherish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ones, meanwhile, we keep an open mind tothe foreign ones. Tips for Topic Sentences and Supporting Details (1)中国人对待西方节日的态度及庆祝方式;(次祥)(2)你是否过西方的节日;如果过,通常选择怎样的方式;(次祥)(3)你认为我们应该怎样对待我国传统节日和西方节日。
关于国家公务员考试面试热点之过洋节的反思

关于国家公务员考试面试热点之过洋节的反思【背景链接】近年来,西方的情人节、圣诞节等节日已经逐渐的国际化,传入我国后受到青年朋友的欢迎和追随,加之媒体和商家的炒作,即使上了年纪的老人对于这些节日也已经耳熟能详。
然而,据燕赵日报报道,一些国家的网友不约而同的在网络上设立了对抗情人节等节日的团体,有些政党及政府甚至呼吁民众罢过情人节以及禁止庆祝情人节。
尤其俄罗斯别尔哥路达市要求取消今年的情人节庆祝活动,原因是不利于当地居民的“精神健康”。
其实,对于上述现象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反思。
如情人节、万圣节、圣诞节等西方节日成为商家和媒体炒作宣传的工具,进而进行环境烘托和渲染,真正能够给人带来的浪漫与欢乐寥寥无几,反而中国传统的七夕情人节、元宵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不仅拥有美丽的传说,浓厚的文化底蕴以及更深的内涵和意味,反而与西方节日相比更不受到广大群众尤其是青年的喜爱,甚至渐渐淡忘。
【原因分析】之所以所谓的“洋节”这么受到大家的喜爱甚至热捧,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首先,由于改革开放带来了国人思想观念的转变,更多的外来文化充斥着我们的生活,文化多元化与我们的兼收并蓄使得西方“洋节”越来越被国人熟知和庆祝;其次,为了追逐经济上的利益,一些媒体和商家利用“洋节”做文章,加大宣传和渲染,使其成为“电影节”、“销促销节”,一次来赚取更多的利润;再次,确实有一些中国人存在崇洋媚外的心理,片面认为过“洋节”是一种时尚,从而追随甚至热捧,以过洋节为荣;最后,我国相关文化宣传部门确实对于传统节日的宣传不够,保护继承和弘扬欠缺,甚至一些年轻人已经渐渐淡忘了传统节日,对于其传说、意义以及内涵知之甚少,对其感觉渐渐淡漠。
【弘扬传统节日的积极举措】洋节并不可怕,中国的传统和西方的传统节日互为交融未必是坏事。
重要的是,我们更应该将具有传承意义的节日重视起来,加以继承,使我们的民族文化能够发扬光大。
应当采取以下几点措施:首先,我们应当加大对于中秋节、元宵节、七夕节等传统节日以及由来文化的宣传,通过对于传统节日的保护使得群众能够对其有更深刻的认识,更好的保护、继承和弘扬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现在我国已经增设了五一和中秋等长假正是有效的措施和体现;其次,年轻人应该拥有爱国主义情怀,为我们灿烂而悠久的历史文化而感到骄傲和自豪,而避免崇洋媚外的思想,以过传统节日为荣,从而形成良好的传统节日氛围;最后,媒体和商家不应片面追求经济利益和忽视了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发扬,而应该在宣传和推广我国传统节日上做文章,同样能够在保护我国民族文化的同时拉动消费,增加卖点。
大学生过洋节演讲稿

大家好!今天,我站在这里,想和大家一起探讨一个话题——大学生过洋节。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洋节逐渐走进了我们的生活,成为了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
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过洋节这一问题呢?接下来,我将从几个方面来谈谈我的看法。
首先,我们要明确洋节的本质。
洋节,顾名思义,是源自于西方国家的节日。
如圣诞节、情人节、愚人节等。
这些节日,有的源于宗教信仰,有的源于民间传说,有的则是商业炒作。
虽然洋节起源于西方,但它们所传递的祝福、关爱、快乐等价值观念,是人类共同的财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其次,我们要认识到过洋节对大学生的影响。
一方面,过洋节可以帮助我们拓宽视野,了解西方文化。
通过了解西方的节日习俗,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地认识世界,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
另一方面,过洋节可以丰富我们的校园生活,增加校园文化的多样性。
在节日氛围中,我们可以与同学们一起参与活动,增进友谊,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然而,在过洋节的过程中,我们也要警惕一些不良现象。
首先,我们要避免盲目跟风,过分追求洋节的热闹。
大学生活应该是充实而有意义的,我们不能让洋节成为我们浪费时间的借口。
其次,我们要正确对待洋节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在过洋节的同时,我们也要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民族精神。
最后,我们要关注洋节背后的商业利益。
商家借洋节炒作,我们应该理性对待,避免被商业氛围所影响。
那么,作为大学生,我们应该如何过好洋节呢?一、正确认识洋节的价值。
我们要明确过洋节的目的是为了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增进与他人的感情,而不是盲目追求热闹。
在过洋节的过程中,我们要学会筛选、甄别,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二、积极参与洋节活动。
通过参加各类洋节活动,我们可以结识新朋友,拓宽人际关系,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同时,在活动中,我们要尊重他人,尊重文化差异,做到文明过节。
三、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
在过洋节的同时,我们要关注民族节日,如春节、端午节等。
通过参与传统节日活动,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西方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对中国人过洋节的反思

2020/3/22
2020/3/22
2020/3/22
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
(1)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政治多极化的大背 景下,随着中国从封闭的计划经济转为开放的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主动向世界敞开 大门,各国文化进入中国,产生了对传统文化,包括节 日文化的冲击。在强势文化冲击下,民族传统文化受到 严峻挑战。
• 七夕VS情人节
• 面对西方情人节的冲击,土生土长的传统七 夕节遭遇着尴尬却总是不声不响。七夕节虽 然历史悠久并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但它在 年轻人群中的影响力,却似乎并不大。人们 已经把七夕节还给了古老的历史。
• 每当西方情人节来临之时,年轻情侣都会不 失时机地互赠爱意,且花样翻新,近乎疯狂 。而每年的七夕节却显得异常冷清,鲜见年 轻人有什么热情举动,有的人甚至根本不知 道有这么个节日。也许是故意,也许是不经 意,总之人们在追捧“洋节”的同时,冷落 了本土传统的节日。纯美的七夕就是这样渐 渐地被遗忘。
2020/3/22
传统节日何去何从
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泱泱大国,作 为一个中国人,我们有必要了自己国家的文化 ,然而西方文化的介入,这在节日方面尤其能 够表现出来,不断的对中国传统的节日文化造 成影响。由此我们更要了解中西节日并对传统 节日的现状经行反思。
反对洋节,弘扬中国传小作文

理性看待传统节日与洋节
近几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西方文化的广泛交流,复活节、感恩节、圣诞节等“洋节”深深地影响了我国的青少年,呈现出传统节日“淡化”的趋势。
,我国将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定为法定假日,这一举措有效地防止了民族传统文化的流失,政策一出即得到了广大民众的交口称赞。
对于这一现象,有人认为,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传统节日竟然被西方节日取代,这是对中国文化的践踏,是中华民族的耻辱,应当采取强制措施进行制止。
有人认为,“洋节”代替传统节日是文化发展的必然,是一种优胜劣汰的正常趋势,中国向西方学习,必须容许"洋节”的正常发展。
目前,在对待传统节日与西方“洋节”的问题上,不少人心里存在极大的矛盾。
对于“中国文化与西方文明谁更悠久,谁更值得提倡”这一问题,不易简单地做出回答。
中国文化与西方文明,都是经过许多代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一点点累积起来的,都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
我认为,“洋节”传到中国是世界文明传播的正常现象,也是我国改革开放的主要成果之一,“洋节”在中国的影响是世界发展的必然。
其实,西方人也正在受着中国文化的熏陶。
人类的文明也正是因为互相影响,相互交融才取得了今天的光辉与灿烂。
在中国,汉民族的文化正是因为经历过历史上无数次的文化交融,不断吸取少数民族文化的精华,博采众家之长,才得以达到今天中华文明的璀璨与辉煌的。
因此,在对待“洋节”的问题上,我们不应恐惧,而应该让东方浑厚的文化与西方浪漫的文化相互交流,让这两种不同风格的文化相互融合,达到完美的结合,化作一座联结东西方文明的文化之桥,让两种文化、不同的文明成为人类共享的财富,最终实现人类文化的再创造、再超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统节日何去何从
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泱泱大国,作 为一个中国人,我们有必要了自己国家的文化, 然而西方文化的介入,这在节日方面尤其能够 表现出来,不断的对中国传统的节日文化造成 影响。由此我们更要了解中西节日并对传统节 日的现状经行反思。
缘何我们的传统节日摇摇欲坠
第一
我们的传统节日是建立在传统的农业为基础的文化体系上的,而现在这种农 业文化体系在我国已经没有存在的价值了,基本瓦解了,传统节日存在的基础 已经不复存在了,现在维持的传统节日其实是空中楼阁,随时都会倒塌的
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
(1)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政治多极化的大背 景下,随着中国从封闭的计划经济转为开放的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主动向世界敞开 大门,各国文化进入中国,产生了对传统文化,包括节 日文化的冲击。在强势文化冲击下,民族传统文化受到 严峻挑战。
(2)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媒体、商家为捕捉商机, 大肆宣传,纷纷推出各式各样的活动来吸引顾客、制造 影响。这样做法其实本无可厚非,但却在无形中助长了 圣诞的气焰,为“洋节”推波助澜,使它们越来越被大 家所接受,似乎更要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
感想
+ 作为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节日文化可以说是最能集中 而全面地体现民族文化的风采和底蕴。它像语言一样,是族群传承文化、 交流感情、凝聚人心的重要方式。接受一种节日就意味着对这种文化不 同程度的认同;自主过节的意识越强,相应的文化认同感就越强。如果 大多数国人热衷于过洋节而冷淡传统节日,这对弘扬我们民族传统文化, 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和认同感并无益处。因为民族文化的丧 失就是民族精神与民族性格的丧失,一个民族一旦丧失了自己的文化, 这个民族就会不打自垮,绝对不可能在世界的竞争中立下脚来,更无庸 说为多元并存的世界文化的发展做出贡献。
西方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对中国人过“洋节”的反思
我们的传统节日
中国节日的现状
近年来,由于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尤其是年轻人,对于圣诞节越来越热衷, 甚至超过了中国自己的节日,造成端午节这种中国重大传统节日被列为别国 遗产。
母亲节,父亲节,光棍节,万圣节,感恩节,圣诞节,情人节等等,学校里 掀起一波又一波“洋节”的热潮,大家都热衷于过“洋节”,对中国传统的 节日却几乎没有兴趣。
在现代年轻人所认识的节日中,情人节和圣诞节比咱们的端午节和中秋节都 重要的多。都认为这些外国节非常时尚,非常浪漫。就连春节的意义与节日 气氛都大不如前,认为中国传统的节日已经落伍,过的没意思,
传统节日原来有一整套的仪式和内容,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城市化进 程的加剧,很多节日仪式的片段在不断的遗失,比如春节贴对联是为了避邪; 吃饺子是为了送走旧的时辰,迎来新的时辰;互相拜年,表达了对对方的美 好祝愿……但现在这些程序虽然还在,但缺少了仪式的凝重感和虔诚感。
,就像民族大融合一样,已经不可能存在 纯粹属于某个民族的文化了,都或多或少的改变了,我们的传统文化也是一样, 受到了外来文化的强烈冲击,各种思潮冲击着人们的思想,现在人们过节的想 法和以前已经大不一样了,现在主要是图个乐,至于过什么节倒不是那么重要 了 再来人们喜欢新鲜和崇洋的心理也起了推动作用,过惯了传统节日也腻了, 洋节正好符合一些人的想法 最后,现在重经济,利益的社会价值观,使得文化 被轻视了不少,现在很多的人,特别是年轻人,对文化的理解简直肤浅到极点, 就更不能了解传统节日的内涵了,也就从心理忽视了传统节日了
• 七夕VS情人节
• 面对西方情人节的冲击,土生土长的传统七 夕节遭遇着尴尬却总是不声不响。七夕节虽 然历史悠久并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但它在 年轻人群中的影响力,却似乎并不大。人们 已经把七夕节还给了古老的历史。
• 每当西方情人节来临之时,年轻情侣都会不 失时机地互赠爱意,且花样翻新,近乎疯狂。 而每年的七夕节却显得异常冷清,鲜见年轻 人有什么热情举动,有的人甚至根本不知道 有这么个节日。也许是故意,也许是不经意, 总之人们在追捧“洋节”的同时,冷落了本 土传统的节日。纯美的七夕就是这样渐渐地 被遗忘。
+ 但同时,我们也乐观地认为,我们的传统节日不会消失。因为中 西方所有的节日,都是在其各自相对独立的文化系统中发育成长起来的, 它们有着独具一格的鲜明特色和自成体系的丰富内容,以及多姿多彩的 表现形式。我国的传统节日是为了满足人们的欲望以及调整人际和天人 关系而出现和发展的,不容否认,这些问题在当今乃至未来社会中仍将 客观存在,因此,传统节日的存在和发展是完全可能的,也是必要的。
(3)西方的一些节日大多以自娱自乐为形式,注重热情奔放 的情感追求,过节方式洋溢着狂欢和自由,比较迎合年轻人的 心态。而中国节日虽然也注意创造欢乐祥和的气氛,讲究载歌 载舞的表现形式,但在这些现象的背后,总更趋向于实用理性, 尽量用理智的行为去指导情感的活动。中国的传统节日总是内 敛而含蓄的,圈子局限在家人之间的其乐融融。不少节日还讲 究礼节,有的地方甚至还有很繁琐的一套礼仪,稍不注意,很 可能会让长者找出晚辈的“无礼”之处,这对于年轻人来说, 无疑成了他们的一种负担。 (4)群众,尤其是青少年群众的好奇心理、追求时尚和从众 心理。 (5)一些国人“崇洋”的思想在作怪。一些国人总以为只要 是外国的东西便是好的,因而,“洋节”当然会比“土节”更 有情趣,更罗曼蒂克。他们将一些国外的东西一任搬来,不分 国情,不理会传统,只要沾上“洋”字便大肆流行起来。仿佛 只有这样,才更能显出自己的“洋气”,才更能“与世界接 轨”。
+ 伴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凸现和“知识经济” 时代的来临,世界已成为了一个“地球村”。国与国之间 的文化交流日益广泛,节日的中外交流也势所必然。的确, 我们身边是弥漫着洋节文化,但同时,旅居世界各地的华 人、华侨,也正将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种子撒播到地球的 各个角落。
+ 所以,我们对洋节日不必避退三舍或拒之千里 之外,完全可以包容的心态泰然处之,进而以积极客观的 态度来认同其中对中华传统节日文化有参考、充实、提升 价值的丰富内涵,加以适时吸收和消化,在传统节日中注 入现代元素,从而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相 信传统节日定会在未来社会中找到应有的位置。节日的前 景将和文化的前景一样走向繁荣和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