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次世界大战对比表格及史实

合集下载

2025年中考历史复习世界史专题课件(46张PPT)专题二 两次世界大战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2025年中考历史复习世界史专题课件(46张PPT)专题二 两次世界大战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 C)
A.战争使欧洲各国生产力下降
B.战后和平主义思潮盛行
C.战争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
D.资本家对工人剥削加剧
4.下图是创作于一战后的漫画《吞下苦果》。对其解读合理
的是
( A)
A.新世界秩序隐藏危机 B.德国被战胜国分区占领 C.大国间矛盾趋于缓和 D.国际协调机制不断发展
5 . 1942 年 起 , 各 国 开 始 大 规 模 的 协 同 作 战 , 北 非 战 场 上 英 、 美、澳联军打败纳粹非洲军团;英、美联军在西西里岛登陆作战;中
1999年成立,旨在促进工业化国家和新兴 国际经济 市场国家就国际经济、货币政策和金融体 合作论坛 系的重要问题开展富有建设性和开放性的
对话,促进经济的稳定和持续增长。
总结
(1)国际组织的成立反映了国际关系的变化。 (2)重要国际组织在一定程度上调节了国际秩序,推动 了世界格局的演变。
1.下图所示历史现象 A.激起了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 B.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展的背景 C.加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D.使西欧国家走上联合自强道路
线索 重要的国际组织
组织
性质
概况
三国同盟
1882年,德国(核心)、奥匈帝国和 三国同盟和三国协
意大利组成三国同盟。
约两大军事集团疯
三国协约
法西斯 同盟
军事侵 20世纪初,英国(核心)、法国和俄 狂扩军备战,冲突
国组成三国协约。
不断。
略集团
1940年9月建立,由德国、意大利、日本三国组成。
法西斯同盟不断进行侵略扩张,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的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推断,作者将从哪些角度解密“英 国是如何从孤悬于欧洲大陆外的海岛,变成一个超越罗马的庞大帝 国”?(4分)

世界现代史时段大总结

世界现代史时段大总结

[材料处理]
材料序列 对应问题 划分层次 关键字句 对接教材
苏维埃政
权实施快
第一层:实行 “大工业” 大工业的必要 “真正的和唯 性; 一的基础只有 第二层:恢复 一个”“灭亡 苏联社会
材料(1) 速工业化
战略的原 因
主义工业
化建设
发展重工业的 而不成其为独
大工业紧迫感 立国家”
涉及两点不能
苏维在原则上是不能靠采取如劫掠殖民地
或战败国人民一类的龌龊办法吸收工业化资金的。至于借
用外债的这种办法,苏联却没有加以利用的机会,因为资
本主义国家拒绝借款给苏联。 ——摘自《斯大林选集》 材料三 党知道战争日益逼近,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 家„„因此我国共产党也就拒绝了“通常的”工业化道路, 而从发展重工业开始来实行国家工业化。 ——摘自《斯大林选集》
人教通史版
世界现代史时段大总结
目录页
Contents Page
知识导图
通史览要
第1招
第2招 第3招
学会解题
知识导图
通史览要
一、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世界(1917~1945年) 重大史实
(1)俄国二月革命、十月革命、苏联成立
政治 (2)第一次世界大战、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德、
意、日法西斯侵略扩张;第二次世界大战
案例评析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泱泱文明古国面临着亡国的
危险,中华民族陷入苦难的深渊。中国人民在抗争,仁人志 士在求索。黑暗中,产生了一位杰出的民族英雄,他是孙中 山。 材料二 毛泽东的最大功绩在于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 主义革命的胜利,毛泽东的最大愿望在于使中华民族实现伟 大的复兴,毛泽东的最大贡献在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两次世界大战和世界格局演变

两次世界大战和世界格局演变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大力推行“冷战”政策的 是哪个国家?最终形成了怎样的世界政治格 局?
(3)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呈现出怎样的发展趋 势?面对这一趋势,中国应如何应对?请你 提一点建议。
参考答案
1、(1)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帝国主义分赃性质的体系
(2)美国 。以美国、苏联为首的两级格局
巴黎和会
华盛顿会议
时间 1919年
1921——1922年
操纵国 英、法、美
英、日、美
主要条约 《凡尔赛和约》
《九国公约》
影响 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 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
西亚、非洲的统治秩序 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
作用 确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评价
这一体系只是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 它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因 此它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
穿插巩固、组内帮扶 三、世界格局的变化
第一 次
第二 次
第三 次
时间 主要事件
一战后 通过巴黎和会与华盛 顿会议这两次国际会 议,最终形成
二战后 美国成立了北大西洋 公约组织,苏联针锋 相对成立华沙条约组 织,由此形成
20世纪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90年代 后 初—— 至今
形成 凡尔赛—华盛顿 体系
凡尔登战役
重要会议
轴心国:德、日、意 世界反法西斯联盟:英、苏、美中等
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
莫斯科战役、斯大林格勒战役、 柏林战役、诺曼底战役等。
雅尔塔会议
结束标志 1918年11月,德国投降
1945年9月2日,日本签署投降书
结果
同盟国失败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胜利,法西斯国家失败
危害:
这场帝国主义战争给各国人 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

两次世界大战的对比

两次世界大战的对比

两次世界大战比较表
1、两次世界大战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
(1)两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都是帝国主义国家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他们要
求争夺世界霸权,重新瓜分世界。

(2)战争的主要发动者都是德国,德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同盟国的核心,也是第二次
世界大战欧洲策源地。

(3)两次世界大战主要都在两大军事集团间进行,第一次世界大战在同盟国和协约国
之间展开,第二次世界大战在轴心国集团和国际反法西斯同盟之间进行。

不同点:
(1)性质不同: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掠夺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

(2)战后对世界格局的影响不同:
一战后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二战后形成了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

(3)战争后建立国际和平机构不同:
根据《凡尔赛和约》规定,1920年成立了国际联盟。

根据雅尔塔会议决定,战后建立了联合国。

2、两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世界格局分别是什么,是如何结束的?
格局:
一战后的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二战后的格局: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
结束:
1939年9月二战的全面爆发,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瓦解
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

3.列举二战中反法西斯国家团结协作打击法西斯的史实
(1)26国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2)美英盟军实施诺曼底登陆
(3)苏、美、英三国召开雅尔塔会议
(4)苏联宣布对日作战,出兵中国东北和朝鲜。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第二次世界大战
1914年7月至1918年11月
第二次世界大战
1939年9月至1945年9月
考标要求 识 记 理 解 识 记
根本原因 经济发展不平衡 导火线
萨拉热窝事件
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政治
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政治 经济发展不平衡
开始标志 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交战双方 同盟国集团、协约国集团
德国突袭波兰
轴心国集团、国际反法西斯联盟
08.flv
中考链接
一、判断题 1、1914年7月,德国向塞尔维亚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 F ) 2、第一次世界是一场帝国主义国家之间非正义的掠夺战争。因此,所有参战国所进 行的战争都是非正义的。 ( F ) 3、1939年9月1日,德突袭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 T ) 4、在雅尔塔会议上根据中国代表的提议,决定战后成立联合国。 ( F ) 5、德国均是两次世界大战的积极参与者,两次世界大战德国均以失败告终。 ( T ) 二、选择题 1、1916年11月,罗曼· 罗兰在《战时日记》中写道:“欧洲正在奔向奴役和毁灭。 两年以来,它一直疯狂地沿着这条灾难的道路越走越远……”这里所说的“奔向奴役 和毁灭”开始于( B ) A.拿破仑执政 词 B.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C.希特勒上台 D.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2、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的标志是( C ) A.《人权宣言》的颁布 B.《独立宣言》的发表 C.《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 D.《大西洋宪章》的发表
专题复习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第二次世界大战》
执教者:易金星 单 位:望城区友仁中学
热点追踪
1、 请问:王毅部长在答中外记者中提 到的1894年和1914年分别发生了哪一重大 历史事件? 2、依据史实,你是怎样理解王毅部长: “2014不是1914更不是1894”这句话的?

两次世界大战及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

两次世界大战及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
1945年9月2日,日 本正式签署投降书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性质 世界人民的正义的反法西斯战争
影响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人类历史上一 场空前的浩劫,几千万人失去了 生命,无数的财产被毁。第二次 世界大战也彻底改变了世界面貌, 影响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启迪
❖ (1)和平来之不易,悲剧决不能重演。 ❖ (2)不同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国家在平
如何认识中国在当前世界格局变化中所处的地位?
中国在新的世界格局建立过程中实力不断增强,成为牵制美 国称霸世界,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多极化发展的重要力量。
❖ 3、决定性因素:经济实力 ❖ 4、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的根源:经济力量多极化 ❖ 5、影响世界安全的因素:
①地区冲突、民族矛盾、宗教纷争; ②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利用并介入这些矛盾和纷 争,将其转化为国际冲突,直接威胁到世界和平。 ③表现: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 伊拉克战争、中东地区动荡等。
美国称霸世界,力图建立单极世界, 对世界多极化趋势的挑战。
世界经济全球化
❖ 1、经济全球化的原因: (1)主要原因: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 (2)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发展趋势。 ❖ (3)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 2、经济全球化的表现: ❖ ①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迅速增长;
❖ ②跨国公司的影响增大,生产活动的全球化趋势 加快。
等的基础上能够联合起来,对付人类生存 与发展面临的挑战。 ❖ (3)加强国际合作,才能求得共同发展。
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
“冷战”政策
❖ 1、原因:二战后,美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居世界第一位,它称霸世界
的野心日益膨胀,但又不得不正视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
❖ 2、概念:……除武装进攻外的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 …… ❖ 3、目的:“遏制”共产主义。 ❖ 4、对象: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 ❖ 5、开始的时间、标志:1947年3月,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 ❖ 6、表现(措施):政治—推行杜鲁门主义;

第九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年——

第九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年——

1938年9月英、法、 德、意通过慕尼黑协定 强行把苏台德地区割让 给德国。
波 兰
后果:
“这是历史上第二次英国首相从德国带回保持尊严的
和平,我相信这就是我们一个时代的和平。”
——英国首相张伯伦在伦敦赫斯顿机场的演讲
• 二、《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 1、1939年8月24日 • 2、双方目的 • (1)苏联: 推迟苏德战争爆发时间,赢得备战时间 “祸水西推” • (2)德国:避免陷入两线作战 • 3、内容: • (1)双方互不侵犯 • (2)一方同他国交战,另一方保持中立 • (3)划定两国在未来东欧的势力范围(秘密条款,瓜分 波兰) • 4、影响: • (1)苏联赢得宝贵的备战时间 • (2)德国解除两线作战的后顾之忧,加速二战爆发 • (3)造成英法苏之间相互猜疑,不利于世界反法西斯联 盟的形成 • (4)实质上是苏联“绥靖”了德国
• • • •
三、二战在欧洲的爆发 1、时间:1939年9月1日 2、标志:德国闪击波兰 3、原因: (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 • (2)1929年经济危机的冲击 • (3)法西斯政权侵略本性 • (4)绥靖政策推波助澜 • 4、二战爆发的时间说 • (1)1931年爆发说。九一八事变 • (2)1937年爆发说。七七事变 • (3)1939年爆发说。德国闪击波兰
第九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 (1939年——1945年)

国 日 本
意大利
• 一、英、法绥靖政策 • 1、含义: • 是一战后西方大国为确保既得利益,又能竭力避免战争而 对法西斯国家采取的一种妥协政策。核心内容是通过牺牲 小国利益,妥协退让以达到避战求和的目的。实质上是纵 容战争的政策。 • 2、原因: • (1)一战后,英法自身的衰落,对安全战略所造成的限 制与影响。 • (2)一战后和平主义思潮是绥靖政策产生并得以推行的 基础 • (3)一战后欧洲均势格局的变化和不稳定的轨迹形势, 是导致英法推行绥靖政策的重要外在因素。 • (4)1929年经济危机的冲击使英法忙于应付日益严重的 内政问题,而在国际外交领域中处于软弱地位。 • (5)对苏联社会主义的仇视、猜疑以及“祸水东引”的 愿望。

两次世界大战的比较1

两次世界大战的比较1
(4) 德国是如何实施“用德国的剑为德国的犁取得 土地”这一设想的?结局如何? 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侵占欧洲一系列国家。 德国最后被打败。
1、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一片繁荣,可背后蕴藏着危机, 美国作家德塞莱出版了一本控诉美国社会制度的著作 是 • A 《哈姆雷特》B《美国的悲哀》 C 《神曲》D 《战争与和平》 2.“1929年10月24日,美国股市突然打了个喷嚏,随后 所有的资本主义国家都感冒了。”这形象反应了 • A 生态环境恶化 B 经济危机的蔓延 C 世界性疾病迅 速蔓延 D恐怖主义泛滥 3.在世界近现代史上,维护了现有制度、促进经济的恢 复、为本国和其他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借鉴的历史 事件是 • A 俄国186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 B 英国资产阶级 革命和美国独立战争C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和罗斯福新 政 D 拉美独立运动和印度民族大起义
一、单选题:1913年英、美、德、法的实力对比
比较 工业生产在世界所占位次 在殖民地面积上所占位次 英 3 1 德 2 4 美 1 5 法 4 2
上述表格所反映的史实导致的直接后果是 A.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形成 B.轴心国集团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 C.北约和华约的形成 D.“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形成
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1) 这场大危机中遭受打击最严重的是哪两个国家? 美国、德国 (2) 为挽救危机,美国和德国各采取了什么措施? 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 德国建立法西斯专政,对外侵略扩张。 (3) 罗斯福所说的:“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 的严重缺点”这一目标能否实现?为什么? 不能,因为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资本主义制度。
1.各国努力提高自身综合实力; 2.积极反对霸权,反对世界战争,维护世界和平。 3.各国之间加强合作,团结互助,共同发展,避 免战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两次世界大战的对比
1、两次世界大战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
(1)两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都是帝国主义国家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他们要求争夺世界霸权,重新瓜分世界。

(2)战争的主要发动者都是德国,德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同盟国的核心,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策源地。

(3)两次世界大战主要都在两大军事集团间进行,第一次世界大战在同盟国和协约国之间展开,第二次世界大战在轴心国集团和国际反法西斯同盟之间进行。

不同点:
(1)性质不同: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掠夺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

(2)战后对世界格局的影响不同:
一战后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二战后形成了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

(3)战争后建立国际和平机构不同:
根据《凡尔赛和约》规定,1920年成立了国际联盟。

根据雅尔塔会议决定,战后建立了联合国。

2、两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世界格局分别是什么,是如何结束的?
格局:
一战后的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二战后的格局: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
结束:
1939年9月二战的全面爆发,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瓦解
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

3.列举二战中反法西斯国家团结协作打击法西斯的史实
(1)26国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2)美英盟军实施诺曼底登陆
(3)苏、美、英三国召开雅尔塔会议
(4)苏联宣布对日作战,出兵中国东北和朝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