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次世界大战专题

合集下载

2025年中考历史复习世界史专题课件(46张PPT)专题二 两次世界大战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2025年中考历史复习世界史专题课件(46张PPT)专题二 两次世界大战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 C)
A.战争使欧洲各国生产力下降
B.战后和平主义思潮盛行
C.战争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
D.资本家对工人剥削加剧
4.下图是创作于一战后的漫画《吞下苦果》。对其解读合理
的是
( A)
A.新世界秩序隐藏危机 B.德国被战胜国分区占领 C.大国间矛盾趋于缓和 D.国际协调机制不断发展
5 . 1942 年 起 , 各 国 开 始 大 规 模 的 协 同 作 战 , 北 非 战 场 上 英 、 美、澳联军打败纳粹非洲军团;英、美联军在西西里岛登陆作战;中
1999年成立,旨在促进工业化国家和新兴 国际经济 市场国家就国际经济、货币政策和金融体 合作论坛 系的重要问题开展富有建设性和开放性的
对话,促进经济的稳定和持续增长。
总结
(1)国际组织的成立反映了国际关系的变化。 (2)重要国际组织在一定程度上调节了国际秩序,推动 了世界格局的演变。
1.下图所示历史现象 A.激起了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 B.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展的背景 C.加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D.使西欧国家走上联合自强道路
线索 重要的国际组织
组织
性质
概况
三国同盟
1882年,德国(核心)、奥匈帝国和 三国同盟和三国协
意大利组成三国同盟。
约两大军事集团疯
三国协约
法西斯 同盟
军事侵 20世纪初,英国(核心)、法国和俄 狂扩军备战,冲突
国组成三国协约。
不断。
略集团
1940年9月建立,由德国、意大利、日本三国组成。
法西斯同盟不断进行侵略扩张,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的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推断,作者将从哪些角度解密“英 国是如何从孤悬于欧洲大陆外的海岛,变成一个超越罗马的庞大帝 国”?(4分)

两次世界大战知识点梳理

两次世界大战知识点梳理

两次世界大战知识点梳理两次世界大战专题英才历史组考点一:两大军事对抗集团的形成【课程标准】简述“三国同盟”“三国协约”的组成国及相关条约的主要史实,了解欧洲两大军事对抗集团形成的严重后果。

三国同盟: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德国是核心形成三国协约:英国、法国、俄国,英国是核心后果两大军事集团的对峙,使国际危机和局部战争不断发生,巴尔干半岛是两大军事集团争夺的焦点,成为世界大战爆发的火药桶考点二:第一次世界大战【课程标准】讲述萨拉热窝事件的主要过程,认识突发事件对人类和平的威胁。

以凡尔登战役为例,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灾难。

1.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联系第二次工业革命对英法德美影响来理解)2.直接原因(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

(1)过程: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夫妇在萨拉热窝被塞尔维亚青年普林西波枪杀。

(2)影响: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3.爆发标志:1914年7月,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4.交战双方:同盟国与协约国。

5.著名战役:凡尔登战役。

(周年事件)(1)概况:1916年2月,德法在凡尔登展开血战,双方共伤亡70多万人,人们把凡尔登战场称为“绞肉机”“屠场”和“地狱”。

(2)影响:凡尔登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次战役。

此后,德军在西线丧失了作战的主动权。

6.结束:1918年11月,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的战败告终。

7.影响:(1)是一场争夺世界霸权的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一战性质),是人类历史上的空前浩劫。

(2)不仅激化了交战国国内的矛盾,而且促进了东欧民族独立国家的形成和殖民地人民的觉醒。

(3)战争后期,俄国爆发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要旨点拨】1.在帝国主义争夺世界霸权的斗争中,其中最主要的矛盾是英德矛盾,矛盾的焦点是争夺巴尔干。

2.萨拉热窝事件是偶然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则带有必然性,它是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必然结果,即使没有萨拉热窝事件,战争也是不可避免的。

两次世界大战相关例题和知识点总结

两次世界大战相关例题和知识点总结

两次世界大战相关例题和知识点总结一、两次世界大战的背景(一)第一次世界大战1、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

由于各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它们之间的实力对比发生了重大变化。

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如德国,要求重新瓜分世界,与老牌帝国主义国家如英国、法国等产生了尖锐的矛盾。

2、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为了争夺世界霸权和殖民地,欧洲列强纷纷结盟。

1882 年,德、奥、意三国结成“同盟国”;1907 年,英、法、俄三国组成“协约国”。

两大军事集团疯狂扩军备战,世界大战一触即发。

3、萨拉热窝事件1914 年 6 月 28 日,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夫妇在萨拉热窝视察时,被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普林西普枪杀。

这一事件成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1、经济危机的影响1929 年至 1933 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

这场危机使各国经济遭受重创,社会矛盾激化。

为了摆脱危机,德国、日本等国走上了法西斯道路,对外侵略扩张。

2、法西斯势力的崛起德国在希特勒的领导下,建立了法西斯专政;日本在军部的控制下,实行军国主义。

法西斯国家的侵略野心不断膨胀,成为世界大战的策源地。

3、绥靖政策的纵容面对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英、法等国采取了绥靖政策,对德国的侵略行为采取妥协退让的态度,企图将祸水东引,这进一步助长了法西斯的嚣张气焰。

二、两次世界大战的经过(一)第一次世界大战1、战争的爆发1914 年 7 月 28 日,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随后,德国、俄国、法国、英国等相继参战。

2、主要战役(1)马恩河战役:1914 年 9 月,英法联军在马恩河地区击退德军进攻,粉碎了德军速战速决的计划。

(2)凡尔登战役:1916 年 2 月至 12 月,德法双方在凡尔登展开激战,此役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是一战中最惨烈的战役之一。

(3)索姆河战役:1916 年 6 月至 11 月,英法联军在索姆河地区发动进攻,是一战中规模最大的战役。

公共基础知识整理——两次世界大战

公共基础知识整理——两次世界大战

公共基础知识整理——两次世界大战一、第一次世界大战(非正义)1.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2.两大军事集团(1)三国同盟(德、意、奥)。

(3)三国协约(英、法、俄)。

3、导火索:1914年,萨拉热窝事件。

4、过程(1)第一阶段:1914年,马恩河战役。

(2)第二阶段:1915-1916年。

①凡尔登战役,是一战的转折点,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德)。

②索姆河战役,规模最大,英国首次使用新武器——坦克(英法)。

(3)第三阶段,1917-1918年,德国投降,同盟国失败。

5、"凡尔赛-华盛顿本系"的建立(1)1919年,巴黎和会签订《凡尔塞条约》,战胜国重新瓜分世界。

(2) 1921-1922年华盛顿会议,签订《四周条约》《王国海军条例》《九国公约》,调整帝国主义国家间在中国的利益冲突。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反法西斯战争)1、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2.进程(1)爆发:1939年,德国入侵波兰,英法对德宣战,二战全面爆发。

(2)扩大:1941年,德国入侵苏联,莫斯科保卫战胜利。

②1941年,日军偷袭珍珠港,美英对日宣战,大平洋战争爆发,规模最大。

(3)世界反法西斯同盟1942年,26国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4)转折①太平洋战场,1942年,中途岛海战,美国胜利(美国VS日本)。

②北非战场,1942年,阿拉曼战役,英国胜利(英国vs德国)。

③苏德战场,1943年,斯大林格勒战役,苏联胜利(苏联VS德国)。

(5)胜利①开罗会议,1943年11月,中美英签署《开罗宣言》。

日本将东三省、台湾、澎湖列岛在内的中国领土归还。

②德黑兰会议,1943年1月,苏美英决定开辟第二战场。

③诺曼底登陆,1944年,开辟第二战场(两面夹击德军)。

④雅尔塔会议,1945年,苏美英。

1)消灭法西斯、军国主义,惩办战犯。

2)成立联合国。

3)苏联参加对日本作战。

综合复习两次世界大战

综合复习两次世界大战

从原因、性质、结果方面比较两次世界大 战。
原因:都是由于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 不平衡引起的。而“二战”原因中有经济危 机的影响和英法美绥靖政策的影响。
性质:“一战”是帝国主义掠夺战争;“二 战”是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 结果:德国都是战败国。都给交战国人民带 来了深重的灾难,造成了重大的物 质损失和 人力伤亡。两次大战都促使了社会主义国家 的诞生。“一战”中苏俄诞生,“二战”后 形成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
1、两次世界大战开始的标志? 2、分别写出两次世界大战重要战役?(5分) 3、两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共同原因?两次世界 大战的性质?
1、一战爆发前两大军事集团是三国同盟和 三国协约;一战交战的双方是同盟国和协约 国;二战交战的双方是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和 轴心国集团。 2、“一战”是帝国主义掠夺战争;“二战” 是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 3、一战结束的标志是1918年德国投降; 二战结束的标志是1945年日本签署投降书。 4、决定建立国际联盟的会议是巴黎和会; 决定建立联合国的会议是雅尔塔会议。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
1939年 德国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开始) 1941年 德军突袭苏联(扩大) 1941年 莫斯科保卫战 1941年 日本偷袭珍珠港,美对日宣战(进一步扩大 1942年 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 1942—1943年 斯大林格勒战役(二战转折点) 1944年 诺曼底登陆,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1945年 雅尔塔会议 1945年 柏林战役 1945年5月8日 德国正式签署投降书,欧洲战争结束 1945年 美国向日本„ „ 、苏联对日宣战„ „ 1945年8月15日 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1945年9月2日 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二战结束
1、记住:两次世界大战交战双方、起止标 志、主要事件、性质、影响。 2、分析: 从原因、性质、结果比较两次世界大战。 3、认识: 二战结束至今的60年间,未曾爆发新的世界 大战的主要因素。

两次世界大战专题

两次世界大战专题

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年~1918年)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由此,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⑴“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①形成原因: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如德国要求重新瓜分世界,而老牌帝国主义国家如英法不肯放弃既得利益,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激化,逐渐形成两大敌对帝国主义军事侵略集团——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

后果:20世纪初,两大集团展开疯狂扩军备战,国际关系极度紧张,世界大战即将来临。

②三国同盟指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以德为首;三国协约指英国、法国、俄国,以英为首。

性质:帝国主义军事侵略集团。

⑵第一次世界大战:(p九上133~134页)①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②导火线(直接原因):1914年6月28日萨拉热窝事件(奥匈帝国的皇储斐迪南大公被塞尔维亚青年普林西普刺杀)。

★一位美国历史学家在谈到一战前的欧洲形势时说:“欧洲变成一只‘火药桶’,只等一粒火星将它引爆。

”点燃这个“火药桶”的“火星”是萨拉热窝事件。

③开始标志是1914年7月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结束标志是1918年11月,德国投降,历时四年多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

④交战双方:同盟国的德国、奥匈帝国协约国的英国、法国、俄国(意大利、美国、日本、中国后来加入)。

⑤一战性质:帝国主义掠夺性战争,由于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瓜分世界引起的。

⑥凡尔登战役:1916年,法、德双方在法国凡尔登展开激战,这场战役造成双方70多万人伤亡,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是一战中最残酷的战役,标志着德国速战速决计划破产。

⑦一战的灾难:一战历时四年,卷入国家30多个,人口15亿,遍及欧亚非三洲,参战各国共伤亡3000多万人,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⑧启示:战争给人类发展和进步带来了严重灾难,我们要珍惜和平、热爱和平、关爱人类、关爱全球、远离战争。

两次世界大战专题复习

两次世界大战专题复习

2.我们应如何来避免世界大战的再次爆发? 坚持和平共处的外交政策,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促进多极化 发展,加强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
• 基础巩固: 单项选择
• • • • • • • C ) 1.有人形容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一把枪挑起一场战争” 一把枪比喻( A.同盟国的形成 C.萨拉热窝事件 B.协约国的形成 D.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C . 欧洲的西线始终都是主要战场
D. 都是帝国主义掠夺战
能力提升
一.两次世界大战对中国的影响? (1)一战后,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的失败,引发了五四爱国运动。 (2)二战对中国的影响,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部分,中 国取得抗战的胜利,雪洗了民族耻辱,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是中国由衰 败走向复兴的转折。 二.比较两次世界大战的异同 相同点: 1 .根本原因相同,都是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引起的 2.影响相同:都给人类带来空前灾难,都削弱了帝国主义的力量,都促 进了社会主义的发展和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不同点:1. 性质不同:一战是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掠夺战,二战是世界 人民发法西斯的正义战争 2.目的不同:一战是帝国主义为瓜分殖民地和争夺世界市场, 二战是世界人民为反对法西斯的暴行
• 知识回顾:
对两次世界大战知识点用表格进行比较
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
比较项目 根本原因
第二次世界大战 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 的不平衡 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
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 不平衡 萨拉热窝事件
直接原因
参战国
同盟国,协约国
轴心国,同盟国
开始标志
1914年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1939年9月德国突袭波兰
B) 2.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争夺战争,这一结论的依据是(

两次世界大战与凡尔赛(专题复习)

两次世界大战与凡尔赛(专题复习)

两次世界大战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一、第一次世界大战两大侵略集团:同盟国(德、奥匈帝国、意大利)------协约国(英、法、俄)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矛盾尖锐。

一战爆发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

材料题:欧洲变成一只“火药桶”,只等一粒“火星”将它引爆(“火星”指萨拉热窝事件;“火药桶”指巴尔干半岛)一战爆发的标志:1914年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结束:1918年,德国投降重要战役:凡尔登战役(反映战争的残酷性)战争性质:帝国主义掠夺战争启示:战争是巨大的灾难,我们要珍爱和平,远离战争…….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1、巴黎和会:目的:战胜的协约国集团为了缔结和约,对战后的世界做出安排。

于1919年1月,在法国召开了巴黎和会。

巴黎和会的性质:战胜的协约国集团重新分割世界的分赃会议。

操纵国:英、法、美。

中心问题:对德和约问题2、《凡尔赛和约》《凡尔赛和约》的签订双方:协约国----德国《凡尔赛和约》对中国的影响:规定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全部权益转交给日本,拒绝了中国人民的合理要求,损害了中国人民的权益,引发了反帝爱国的五四运动。

3、凡尔赛体系凡尔赛体系(了解):1919年6月,协约国与德国签订了《凡尔赛和约》。

还分别同德国的盟国奥地利、匈牙利、土尔其等签订了一系列和约,这些和约同《凡尔赛和约》一起,构成了凡尔赛体系。

(根据和约规定,决定成立国际联盟)凡尔赛体系的作用: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统治的新秩序。

4、华盛顿会议:背景:帝国主义国家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矛盾十分尖锐,日美之间的矛盾尤为激烈。

华盛顿会议:九国代表在华盛顿举行会议。

签署了关于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

(此外还签订了《四国条约》、《五国条约》)。

《九国公约》对中国的影响:提出了“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为美国等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方便,使中国回复到被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作用:华盛顿会议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 两次世界大战
专题概述: 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
义阶段。由于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引发了1914—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在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打击下,德日建立法西斯 专政,挑起二战。1939—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 战。这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三、材料解析题 1、直接原因:德国夺取殖民地和世界霸权。
战役:凡尔登战役。 2、德国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侵占欧洲大 片领土 。 时间:1945年5月8日。 战例:莫斯科保卫战、斯大林格勒战役、
诺曼底登陆、柏林战役 3、没有。 启示:战争不能解决政治问题,反而会给人 类带来巨大的灾难;世界各国之间若出现矛 盾,希望能用对话、谈判的方式解决,而不 要诉诸武力等等。(言之有理即可)
上述表格所反映的史实导致的直接后果是 A.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形成 B.轴心国集团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 C.北约和华约的形成 D.“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形成
二、材料解析题 材料一: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中,美、 英、德、法、日等国的工业生产下降情况如下表:
美国
英国
德国
法国
日本
46.2% 28.4% 40.6% 16.5% 8.4%
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1) 这场大危机中遭受打击最严重的是哪两个国家?
美国、德国 (2) 为挽救危机,美国和德国各采取了什么措施?
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 德国建立法西斯专政,对外侵略扩张。 (3) 罗斯福所说的:“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 的严重缺点”这一目标能否实现?为什么? 不能,因为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资本主义制度。
三国协约:英国、法国和俄国 后果:两大军事集团扩军备战,导致了一战爆发。 2.《联合国家宣言》
时间:1942年 意义: 《联合国家宣言》签署标志着国际反法 西斯联盟成立 3.史实:召开雅尔塔会议;斯大林格勒战役; 诺曼底登陆;苏联对日宣战,出兵中国东北和朝鲜 作用:反法西斯力量壮大,加速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的胜利进程。
2、性质: 一战是帝国主义掠夺战争; 二战是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
3、一战结束的标志是1918年德国投降; 二战结束的标志是1945年日本签署投降书。
二战的启示(侧重于战争的全过程)
• 和平来之不易; • 大战的悲剧不能重演; • 人民是社会前进的推动者; • 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可以合作; • 国家之间应互不干涉内政和平共处。
二战的教训(侧重于战争爆发原因)
• 应将法西斯势力消灭在萌芽中 • 纵容侵略只会自食其果 • 各国应尽早联合反对法西斯
你认为如何才能避免战争?(侧重于怎么 做未来)
1.各国努力提高自身综合实力; 2.积极反对霸权,反对世界战争,维护世界和平。 3.各国之间加强合作,团结互助,共同发展,避 免战争。
(4) 德国是如何实施“用德国的剑为德国的犁取得 土地”这一设想的?结局如何?
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侵占欧洲一系列国家。 德国最后被打败。
课堂练习 《中学生报》53-56页 专题测评七
一、单选题 1B 2C 3A 4C 5D 6B 7C 8B 9B 10A
二、识图题 1.三国同盟:德国、奥匈帝国和意大利
2、一战:飞机、坦克等。 二战:原子弹。 关系:战争加速了科技的发展;科技成果运用于 军事,又使战争更加残酷,毁灭性更大。 3、莫斯科:莫斯科战役粉碎了德军天下无敌神话 夏威夷瓦胡岛:珍珠港事件二战规模进一步扩大 华盛顿:华盛顿会议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标志 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建立 诺曼底: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 雅尔塔:雅尔塔会议协调了盟国行动加速了世界 反法西斯战争进程 柏林:柏林战役,德国正式签署投降书,二战的 欧洲战争结束
考试说明 第一次世界大战
1.知道“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了解欧洲两大军事 对抗集团形成的严重后果。 2.知道萨拉热窝事件,认识突发事件对人类和平的威胁。 3.知道凡尔登战役,认识一战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灾难。
第二次世界大战 1.以慕尼黑会议为例,说明绥靖政策的实质和恶劣影响。 2.知道德国进攻波兰、苏联和日本偷袭珍珠港等导致二战 全面爆发和逐步扩大的主要事件。 3.知道《联合国家宣言》和雅尔塔会议等史实,了解国际 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及其作用。 4.了解斯大林格勒战役、诺曼底登陆和攻克柏林战役在反 法西斯战争中的作用。
欧战结束、二战结束
结果
性质
帝国主义的战争 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
影响
八上132页
八下42页
比较两次世界大战的异同点(从原因、性 质、结果角度对比)。
相同点: 1、根本原因: 2、结果:德国都是战败国;
都是一场劫难; 都促使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 都导致了世界格局的变化。
最大的不同:性质不同
1、一战前的两大军事集团是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 一战交战的双方是同盟国和协约国; 二战交战的双方是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和轴心国集团。
结合所学,分析二战结束至今的60年间, 未曾爆发新的世界大战的主要因素。(侧 重于现实因素)
二战的惨痛教训;和平力量的增长;世界格局 的多极化趋势;国际组织的积极作用; 经济 全球化趋势。
一、单选题:1913年英、美、德、法的实力对比
比较
英德 美 法
工业生产在世界所占位次 3 2 1 4
在殖民地面积上所占位次 1 4 5 2
材料二: 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彻底的革命计划。
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
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的应用。 ──罗斯福
材料三: 我们要求得到领土和土地(殖民地意志民族是最优秀
的民族,有权统治全世界……用德国的剑为德国的犁取
得土地。
───《世界近现代史精要》
学习目标
1、记住: 两次世界大战交战双方、起止标志、主要 战役、性质、影响。 2、分析比较: 两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异同。 3、认识: 二战结束至今的60年间,未曾爆发新的世 界大战的主要因素。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
根本原因
起止标志
交战双方
主要战场
主要战役 (过程
大事)
5次战役 1次会议
7个标志:爆发、扩大、 进一步扩大、转折、 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