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小麦苗期

合集下载

麦子的生长过程,麦子几月份成熟

麦子的生长过程,麦子几月份成熟

麦子的生长过程,麦子几月份成熟回答1、生长过程:小麦一生可以细分为出苗期、三叶期、分蘖期、拔节期、孕穗期、抽穗期、开花期、灌浆期、成熟期。

2、小麦成熟时间:春小麦,播种时间一般为每年的3月下旬至4月上旬,成熟收获时间为当年的7月中下旬。

冬小麦,播种时间一般为每年的9月中下旬至10月上旬,收获时间为第二年的5月底至6月中下旬。

一、麦子的生长过程小麦一生可以分为出苗期、三叶期、分蘖期、拔节期、孕穗期、抽穗期、开花期、灌浆期、成熟期。

1、出苗期:田间50%幼苗的第一片真叶露出胚芽鞘约2cm以上。

2、三叶期:从第二叶叶鞘之中露出第三片叶,并且叶片长度为第二片叶的一半左右。

3、分蘖期:田间50%植株的第一个分蘖露出叶鞘大约1.5cm以上。

4、拔节期:田间50%植株的主茎的第一茎节离开地面1.5-2cm左右,以节间长出地面2cm左右为拔节期的主要标志。

5、抽穗期:田间50%以上植株的麦穗顶部(不包括麦芒)露出叶鞘。

6、孕穗期:田间50%植株的旗叶展开,旗叶与倒二叶叶耳间距2-4cm,并且旗叶叶鞘所抱着的幼穗明显膨大。

7、开花期:田间50%植株的麦穗开始开花(通常为抽穗后3-6天左右)。

8、灌浆期:小麦籽粒形成的阶段,同时也是籽粒贮积干物质最快的时期,在此期间,小麦茎、叶进行光合作用产生的淀粉和转化的蛋白质通过同化作用贮存在小麦籽粒内,具体可以分为乳熟期和面团期。

9、成熟期:成熟期可以分为蜡熟期和完熟期。

蜡熟期时,籽粒含水率从38-40%下降至22%,颜色从黄绿色变成黄色,胚乳从面筋状变成蜡质状,茎生叶变干,穗下节间为金黄色。

完熟期时,籽粒含水率下降至20%以下,体积缩小,籽粒变硬。

二、麦子几月份成熟1、如果是春小麦,一般在每年的3月下旬至4月上旬进行播种,当年的7月中下旬进行收获。

如果是冬小麦,一般在每年的9月中下旬至10月上旬进行播种,第二年的5月底至6月中下旬进行收获。

2、北方冬小麦种植区域主要位于秦岭淮河以北、长城以南,包括河南、河北、山东、山西、陕西等省份。

小麦苗情标准

小麦苗情标准

小麦冬前和返青期苗情分类以主茎叶龄、单株分蘖、总茎数为构成基本要素。

(1)构成基本要素定义主茎叶龄:小麦植株主茎的叶片数。

单株分蘖数:小麦单个植株在地面以下或近地面处所发生的分蘖茎数。

总茎数:单位面积内的主茎与分蘖的合计数,单位为万株/亩。

(2)苗情分类判定。

参考标准如下:冬前苗期北方冬小麦从出苗到停止生长(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0℃),南方冬小麦从出苗到基本停止生长(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3℃)。

一类苗冬前停止生长前叶龄北方冬麦区达到6—7叶,黄淮达到5—6叶,每株有分蘖3—5个,长江流域入冬时苗情稳健,有分蘖。

冬前总茎数北方冬麦区80—90万,黄淮60—80万,长江流域40—50万以上。

叶色由鲜绿转深绿,短粗,叶鞘肥厚,适时播种的有5—7条次生根,偏晚播的也有3—5条。

停止生长前幼穗分化,长城以北不超过伸长期,华北中北部不超过单棱期,黄淮地区不超过二棱期,长江流域冬前不拔节。

分蘖节入土深度略深于常年。

北方土壤相对湿度65%-75%。

二类苗冬前停止生长前叶龄北方冬麦区达到5—6叶或7.5—8叶,黄淮达到4—5叶,每株有分蘖二三个,长江流域入冬时有少量分蘖。

冬前总茎数北方冬麦区60-80万,黄淮40-60万,长江流域30-40万。

叶色由鲜绿转深绿,适时播种的有4-5条次生根,偏晚播的也有2-3条。

停止生长前幼穗分化稍延迟或略超前但不明显。

分蘖节入土深度接近常年。

北方土壤相对湿度60%—65%或75%—90%。

冬前积温偏少或偏多100℃•日以内,苗情稍偏弱或稍偏旺。

三类苗冬前停止生长前叶龄北方冬麦区3-4叶或8叶以上,黄淮仅达到3叶,单株无分蘖或只有一个,长江流域入冬时无分蘖。

冬前总茎数北方冬麦区50-60万,黄淮30-40万,长江流域25-30万。

叶片小,颜色浅,次生根1-2条。

停止生长前幼穗分化明显滞后或超前。

分蘖节入土深度明显比常年偏浅。

北方土壤相对湿度60%以下或90%以上。

冬前积温偏少或偏多100℃•日以上,苗情明显偏弱或明显过旺。

冬小麦的一生

冬小麦的一生

灌浆充实籽粒阶段。如果水分 适中,则小麦会充分灌浆。如 果天气严重干旱或高温,则会 造成小麦灌浆期缩短,千粒重 下降不完善粒增加。
纹枯病,白粉 病,锈病,赤霉 病 苯甲丙环唑,戊 唑醇,多菌灵, 氰烯菌脂,咪酰 胺,氟环唑
白粉病,赤霉病, 锈病 苯甲丙环唑,戊唑 醇,多菌灵,氰烯 菌脂,咪酰胺,氟 环唑
少量田块注意 苗期蚜虫
防治方法
用吡虫啉或 咯菌氰或噻 虫嗪拌种 阔叶:荠菜, 播娘翯,猪秧 秧,婆婆纳, 泽漆,刺儿 菜,野老灌等 草相,具体地 区不同,草相 不同 苯磺隆,双氟 磺草胺,氯氟 比氧乙酸等, 唑草酮或者是 复配除草剂 禾本科:看麦 娘,菵草,多 花黑麦草,早 熟禾,燕麦, 雀麦等草相, 具体也是根据 地区不同,草 相不同 异丙隆,氟唑 磺隆,精噁唑 禾草灵,炔草 脂,甲基二簧 隆,唑啉草 脂,啶磺草胺 等
定穗数基础
2月中下旬,冬小麦开始返青,4月上旬拔节。返青后植株生长 加快。期间如遇干旱,则影响穗器官的发育,使穗粒数锐减, 对产量影响最大。
在5月份,冬小麦生长进入需水最关键 。如果旱情不仅没有缓解,反而继续 展,则抑制籽粒灌浆及干物质向籽粒 输与积累,导致粒重下降,直接影响 单产水平。
纹枯病
纹枯病,白粉 病,锈病,赤霉 病 苯甲丙环唑,戊 唑醇,多菌灵, 氰烯菌脂,咪酰 胺,氟环唑
蚜虫,红蜘蛛
蚜虫,红蜘蛛
吡虫啉,噻虫 嗪,高氯,毒死 蜱等
吡虫啉,噻虫嗪, 高氯,毒死蜱等
生长阶段 生育时期 生长月份 主要生长器官 穗数 与产量构 成因素形 粒数 成的关系 粒重 N肥需肥规律 P肥需肥规律 K肥需肥规律 需水量
营养生长 出苗 播种 10月上旬(寒露后)-11 月 分蘖 越冬 12月-2月上旬,3月还可部分春分蘖 长根、叶、蘖 奠定穗数基础

冬小麦生长周期

冬小麦生长周期

冬小麦生长周期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小麦的生长周期以冬小麦为例(播种时间:9月下旬~10月上旬)一、小麦的一生是指从种子萌发到产生新的成熟种子的整个过程,小麦一生的时间长短,受生态条件和栽培条件的影响很大,冬小麦生育期为230~270天。

小麦的一生中,在形态特征、生理特性等方面发生一系列变化,人们根据这些变化将小麦的一生划分为播种、出苗、分蘖、越冬、返青、起身、拔节、挑旗、抽穗、开花、灌浆、成熟十二个生育时期。

1 .播种期:播种的日子。

2.出苗期:全田50%子粒第一片真叶露出胚芽鞘长出地面2厘米时,10月上中旬左右。

3.分蘖期:全田50%植株第一个分蘖伸出叶鞘~2cm时,10月中下旬左右。

4.越冬期:日平均气温降到2℃左右,小麦植株基本停止生长的日期,11月底12月初。

5.返青期:第二年春天,随着气温的回升,小麦开始生长,50%植株年后新长出的叶片(多为冬春交接叶)伸出叶鞘1~2cm,且大田由暗绿变为青绿色时,2月下~3月上6.起身期(生物学拔节):麦苗由原来匍匐生长开始向上生长,年后第一叶伸长,叶鞘显着伸长,其第一伸长叶的叶耳与年前最后一片叶的叶耳距达,基部第一节间微微伸长,三月中旬。

7.拔节期(农艺拔节):小麦的主茎第一节间离地面~2cm,用手指捏小麦基部易碎发响,四月中上旬。

8.挑旗(孕穗期):植株旗叶(最后一片叶)完全伸出(叶耳可见),4月下旬。

9.抽穗:穗子顶端或一侧(不是指芒),由旗叶鞘伸出穗长度的一半时,4月下旬~5月上旬。

10.开花:全田有50%植株第一朵花开放,开花顺序中下→上部→下部,5月上、中旬。

11.灌浆:子粒外形已基本完成,长度达最大值的四分之三,厚度增长甚微,5月中旬开始灌浆。

12.成熟期:①蜡熟期:籽粒大小、颜色接近正常,内部呈蜡状,子粒含水22%,茎生叶基本变干,蜡熟末期子粒干重达最大值,是适宜的收获期。

冬小麦出苗后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冬小麦出苗后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冬小麦出苗后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冬小麦是我国北方主要的小麦作物之一,其种植时间一般在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
出苗期在11月下旬至12月中旬。

冬小麦出苗后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 温度管理:冬小麦喜冷耐冻,但苗期对低温的耐受性较差,特别是当气温骤降时,容易发生冻害。

在出苗后的早期,应做好保温措施,可以利用农膜、秸秆等材料覆盖在苗
床上,减少土壤表面温度的降低,防止冻害发生。

2. 病虫害防治:冬小麦出苗后容易受到一些病虫害的侵害,如蚜虫、叶霉病、赤霉
病等。

为了防止病虫害的发生,可以在苗期及早进行病虫害巡查,发现问题及时喷药。


要注意合理的施肥,提高植物的抗病虫害能力。

3. 杂草防控:冬小麦出苗后,容易受到一些杂草的竞争,严重影响小麦的正常生长。

要及时清除田间的杂草,可以手工锄草,也可以喷施除草剂,保持田间无杂草状态。

4. 合理灌水:冬小麦出苗后应注意灌水管理。

苗期适度的灌水有利于保证冬小麦的
生长需水,但要注意不要过量灌溉,以免导致苗根缺氧、土壤积温降低等问题。

5. 植株密度控制:冬小麦出苗后,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植株密度。

过密的植株
会影响小麦的生长发育,空气流通不畅,易发生病害。

可根据小麦的生长情况,适量抽苗
或人工间苗,保持适宜的植株密度。

冬小麦出苗后的管理关系到其后期的生长发育和产量产质。

相关农民朋友们应密切关
注冬小麦的生长状况,及时采取措施,解决问题,保证冬小麦的正常生长。

冬小麦各生育期及气象指标

冬小麦各生育期及气象指标
60~80%
干旱、低温寡照
越冬期
12月中旬至2月下旬
日平均气温稳定在3℃以下
≤70%
干旱、低温
返青期
2月下旬至3月上旬
适宜温度4~6℃
65~75%
干旱
起身拔节期
3月中旬至4月上旬
适宜温度6~8℃
70~80%低温冻害、干旱来自抽穗扬花期4月中旬至5月上旬
最适温度16~20℃, 下限温度10℃,上限温度30℃
冬小麦生育期及气象指标
生育期
时间
适宜温度
土壤相对湿度
灾害
播种期
9月底至10月上旬
日平均气温稳定在18~16℃为宜
65~75%
连阴雨、干旱
苗期
10月中下旬
最适温度15~20℃,发芽最低温度1~2℃, 下限温度30~35℃
65~75%
连阴雨、干旱、低温寡照
分蘖期
11月上旬至12月上旬
最适温度13~18℃,低于2~4℃停止分蘖,高于18℃生长过旺,分蘖受限
70~80%
低温寡照、干旱、大风、冰雹、暴雨
灌浆乳熟期
5月中旬至6月上旬
最适温度18~22℃,上限温度26~28℃,下限温度12~14℃
60~80%
干热风、连阴雨、暴雨、大风

冬小麦苗期越冬期管理技术浅谈

冬小麦苗期越冬期管理技术浅谈

冬小麦苗期越冬期管理技术浅谈冬小麦是我国重要的冬季粮食作物之一,其生长周期分为苗期、拔节期、孕穗期、灌浆期和成熟期等阶段。

冬小麦苗期是冬小麦生长的重要阶段,也是冬小麦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

冬小麦苗期的管理对于后期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至关重要。

而冬小麦苗期的越冬管理技术是冬小麦生产中需要注意的重要问题之一。

下面就让我们来浅谈一下冬小麦苗期越冬管理技术。

一、土壤管理1. 施肥冬小麦苗期越冬管理的关键点之一就是施肥。

在秋播的冬小麦苗期,一般在播种后15天至收获前,是冬小麦生长的关键时期。

此时需要进行追肥,迅速补充养分,为冬小麦的越冬生长提供养分支持。

在追肥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合理施用农家肥、有机肥和化肥,保证冬小麦苗期的氮肥、磷肥和钾肥供给充足,使冬小麦苗期生长健壮,增强越冬抗寒能力。

2. 土壤保肥还需要做好土壤保肥工作。

冬季气温较低,农田土壤容易流失养分。

冬小麦苗期越冬管理中要做好土壤保肥工作。

通过覆盖秸秆、秸秆还田、套种绿肥、人工施肥等方式,提高土壤肥力,保持土壤的肥力水平,为冬小麦苗期越冬生长提供良好的土壤环境。

二、田间管理1. 基本管理在冬小麦苗期越冬管理中,要做好基本田间管理工作。

包括松土除草、翻沟培土、整地平实等。

这些基本管理工作有利于提高土壤通气性和保温性,使冬小麦苗期的生长得到良好的条件保障。

2. 灌溉管理在冬小麦苗期越冬管理中,要注意灌溉管理。

要根据冬小麦苗期的生长需要,及时进行合理的灌溉。

要注意控制好灌溉的时机和水量,避免因过量灌溉导致土壤渗漏、积水和水分过量等问题,影响冬小麦苗期的正常生长和越冬效果。

3. 防治病虫害在冬小麦苗期越冬管理中,防治病虫害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要做好病虫害的监测和防治工作,及时发现并防治冬小麦上的害虫病害,保证冬小麦苗期的生长健康。

三、管理措施1. 秸秆覆盖在冬小麦苗期越冬管理中,可以通过秸秆覆盖的方式提高土壤保温性,减少土壤中的水分蒸发,增加土壤的保温性和保湿性,有利于冬小麦苗期的越冬生长。

冬小麦苗期苗情判断与管理技术

冬小麦苗期苗情判断与管理技术

冬小麦苗期苗情判断与管理技术摘要:冬小麦苗期主要以确保全苗、匀苗的基础,促根、增蘖、培育壮苗,安全越冬为主。

可是在田间生产中由于受到生产中不同环境的影响,经常会出现一些弱苗、旺苗,而这些苗的存在会严重影响小麦的产量,因此做好弱苗、旺苗的管理工作,就显得非常重要。

关键词:小麦弱苗种类形成原因防治方法种好是基础,管好是关键,大地回春,万物复苏之时,小麦也将进入管理的关键时期,由于去冬以来我县降雪量少,给小麦的春季管理也带来了难度。

冬小麦苗期是指从播种出苗到小麦起身拔节前,其生长特点是以长叶、长根、长蘖为主的营养生长。

小麦苗期要经历严寒的冬季,如果管理不好,会形成畸形苗、死苗、冻苗、黄苗、僵苗和小老苗等弱苗,从而严重影响小麦产量。

下面介绍以上弱苗的种类、形成起因及防治方法:1、畸形苗(立针苗和疙瘩苗)立针苗似一根针立在土壤中,分蘖少,叶片少,麦苗长的细,长相差。

形成的原因是由于播种质量不好、播种量过大、播种过深或播前整地不好、播种后地块压苗严重都易构成立针苗。

有时为避免麦苗受冻,施用土杂肥盖麦苗,盖的厚,到春季起身时,容易形成立针苗。

而疙瘩苗也是由于播种质量不好,播量过大、播种时机器行走不均或播前整地不好,易形成疙瘩苗。

对于以上两种弱苗,可采用以下防治技术:防治方法:(1)播前精细整地,一般耕地深度以20~25厘米为宜,应达到耕层上松下实、底墒充足、地面细碎平整、无明显坷垃。

(2)提高播种质量,掌握合适的播种深度,一般控制在3~5厘米,不能过深过浅,且下种要均匀。

(3)控制科学合理的播量,一定要依地力定产量,依产量定穗数,依穗数定冬前分蘖总数,依冬前分蘖总数定根本苗数,最后依根本苗定播量。

(4)对于播种过密、过深形成的疙瘩苗、立针苗,应尽早扒土把多余的麦苗除掉,以充分利用地力、光能,使个体生长健壮。

(5)适时浇好小麦封冻水。

为了使弱苗转壮,巩固冬前蘖,增加春分蘖,结合浇封冻水追施化肥,一般每1亩施尿素15~20公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致富信息
主办:龙华学校2013年2月10日
主编:郭林洪编辑:梅彩霞
冬小麦苗期、越冬期管理技术
冬小麦从出苗到越冬,生育特点是长根、长叶、长分蘖、完成春化阶段,即“三长一完成”,生长中心是分蘖。

田间管理的中心任务是在保苗的基础上,促根增蘖,使弱苗转壮,壮苗稳长,确保麦苗安全越冬,为来年穗多、穗大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查苗补种
由于漏种、欠墒、地下害虫等原因,造成缺苗断垄的,及时查苗补种,将补种的麦种在冷水中泡24小时后晾干播种,确保苗全苗匀。

二、消灭苗期病虫害
常见苗期病虫有土蝗、飞虱、地下害虫、叶锈病等,一旦发现及时防治。

三、压倒针
小麦进入三叶期以后,种子胚乳中的养分耗尽,幼苗要依靠自身进行光合作用,制造营养物质,供生长发育的需要,这是促根增蘖的关键时期。

压倒针是一项有力的措施,即在三叶期镇压一遍,起到控主茎、促分蘖、控地上、促根系的作用。

四、挠麦松土
分蘖期遇雨,应及时挠麦松土,有利于破除板结,促进根系生长。

对于旺苗,应深挠(7厘米以上),可起到断根控旺的作用。

盐碱地小麦,应做到雨后必锄,防止返盐危害麦苗。

五、浇好冬水,酌情追肥
冬灌要适时,一般在平均气温7℃~8℃时开始,到5℃左右时结束,正值夜冻日消,冬灌水量不宜过大,能浇透当天渗完为宜,忌大水漫灌。

对于基本苗不足或早播的脱肥旺苗或未施足底肥的麦田,结合冬灌施肥,每667平方米追尿素5公斤~10公斤,促使小麦早返青,巩固冬前分蘖,增加分蘖成穗率,使冬肥春用。

六、冬季浇尿严防损伤麦苗
越冬至返青前均可浇尿,随积随浇,一般每667平方米浇尿500公斤左右,盐碱地或麦田有积雪时不宜浇尿,浇尿增产效果显著,约每施15公斤鲜尿可增产1公斤。

七、盖被
农谚说的好:“麦吃腊月土”。

说明盖被有防寒保苗效果。

技术要点:在小麦进入越冬期后进行,过早,会将麦苗捂黄;过晚,叶片受冻,操作也困难,达不到预期效果。

冬灌后,在挠麦松土的基础上,用竹耙在大行中顺垄把土搂盖在麦苗上,盖土2厘米左右即可。

这项技术措施能稳定地温,减少土壤水分蒸发,确保小麦带绿越冬,减少地面龟裂,弥补裂缝。

八、镇压
盖被后至返青前要轧麦1次~2次,轧碎坷垃,使土壤细碎、紧实,有利于消除板结、龟裂,保温保墒,并可拉土弥缝,防止土壤漏风。

这是缺水麦田小麦越冬管理的重要措施,是抗旱、抗寒保苗的又一重要手段。

九、严禁麦田放牧啃青
越冬期间保留下来的绿色叶片,返青后即可进行光合作用,它是刚恢复生长时所需养分的主要来源。

冬季放牧会使这部分绿色面积遭受大量破坏,削弱抗寒能力,降低产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