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画中有诗的典故

宋·苏轼《东坡志林·题王维〈蓝关烟雨图〉》:“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代表诗人:王维。
宋·苏轼《东坡题跋》下卷《书摩诘蓝田烟雨图》评论唐代王维的作品中指出:“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王维既是诗人,又是画家,其所成就,不仅仅能诗善画,而是把艺术中的诗与画,通过他的他作,给以融化。
这画有机的结合,是中国画的传统,也是中国画的特点。
《宣和画谱》中提到王维的诗句如“落花寂寂啼山鸟,杨柳青青渡水人”、“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之类,说是“皆所画也”。
王维绘画、创作,其作品笔墨清新。
格调高雅,传达出一种诗意的境界 ;苏轼从文艺本质、创作、作品三个方面确立了以诗画"一律"、诗画"略同"为核心思想的诗画关系理论体系。
他对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评论就是建立在这个理论体系基础之上的。
画中有诗huà zhōng yǒu shī[释义] 绘画当中具有诗意。
形容画画得很好。
[语出] 宋·苏轼《东坡题跋·书摩诘〈蓝田烟雨图〉》:“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正音] 画;不能读作“huá”。
[用法] 含褒义。
比喻画儿画得蕴味很深。
一般作主语、宾语。
[结构] 主谓式。
画中有诗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画虎类狗→狗仗人势→势焰熏天→天悬地隔→隔世之感→感激涕零→零敲碎打→打成一片→片甲不回→回天之力→力不从心→心坚石穿→穿井得人→人亡物在→在所不惜→惜墨如金→金枝玉叶→叶落知秋→秋色平分→分斤掰两→两瞽相扶→扶危济困→困兽犹斗→斗鸡走狗→狗血喷头→头童齿豁→豁然贯通→通今博古→古调单弹→弹尽粮绝→绝无仅有→有枝添叶→叶公好龙→龙马精神→神魂颠倒→倒持泰阿→阿其所好→好为人师→师出无名→名存实亡→亡魂丧胆→胆大包天→天怒人怨→怨天尤人→人己一视→视同路人→人尽其才→才疏意广→广土众民→民胞物与→与世无争→争权夺利→利欲熏心→心灵手巧→巧不可接→接三连四→四亭八当→当务之急→急流勇退→退避三舍→舍己救人→人心不古→古貌古心→心手相应→应付裕如→如释重负→负荆请罪→罪恶滔天→天昏地暗→暗箭伤人→人存政举→举世瞩目→目无全牛→牛刀割鸡→鸡鸣狗吠→吠形吠声→声应气求→求田问舍→舍己从人→人微权轻→轻重倒置→置之脑后→后来居上→上下一心→心灰意冷→冷暖自知→知人之明→明争暗斗→斗转参横→横七竖八→八方呼应→应付自如→如花似锦→锦心绣口→口沸目赤→赤胆忠心→心平气和→和盘托出→出将入相→相惊伯有→有求必应→应有尽有→有名无实→实逼处此→此唱彼和→和而不同→同工异曲→曲尽其妙→妙手空空→空谷传声→声势浩大→大度包容→容光焕发→发扬光大→大有人在→在家出家→家贫亲老→老羞成怒→怒发冲冠→冠盖相望→望子成龙→龙争虎斗→斗酒只鸡→鸡口牛后→后患无穷→穷凶极恶→恶醉强酒→酒入舌出→出以公心→心术不正→正襟危坐→坐观成败→败军之将→将伯之呼→呼幺喝六→六尺之孤→孤独矜寡→寡不敌众→众所周知→知无不言→言过其实→实获我心→心到神知→知小谋大→大名鼎鼎→鼎鼎大名→名目繁多→多愁善感→感慨万千→千载难逢→逢人说项→项背相望→望穿秋水→水尽鹅飞→飞蓬随风→风行革偃→偃武修文→文不加点→点石成金→金舌蔽口→口讲指画→画脂镂冰→冰雪聪明→明镜高悬→悬鹑百结→结驷连骑→骑驴觅驴→驴前马后→后继无人→人微言轻→轻而易举→举一反三→三生有幸→幸灾乐祸→祸国殃民→民富国强→强作解人→人多势众→众口铄金→金刚怒目→目光如鼠→鼠窃狗偷→偷工减料→料事如神→神通广大→大敌当前→前所未闻→闻一知十→十围五攻→攻苦食淡→淡汝浓抹→抹月秕风→风花雪夜→夜郎自大→大打出手→手到病除→除暴安良→良工心苦→苦大仇深→深入人心→心安理得→得胜回朝→朝梁暮陈→陈陈相因→因循守旧→旧地重游→游山玩水→水涨船高→高义薄云→云兴霞蔚→蔚然成风→风流罪过。
苏轼在《书摩诘蓝田烟雨图》评论王

苏轼在《书摩诘蓝田烟雨图》评论王“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苏轼对王维的评价。
苏轼《东坡题跋》下卷《书摩诘蓝田烟雨图》评论唐代王维的作品中指出:“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诗曰:"蓝溪白石出,玉川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
王维既是诗人,又是画家,其所成就,不仅仅能诗善画,而是把艺术中的诗与画,通过他的他作,给以融化。
这画有机的结合,是中国画的传统,也是中国画的特点。
扩展资料:
苏轼在《书摩诘蓝田烟雨图》中所写的“诗曰:"蓝溪白石出,玉川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出自唐代王维的《山中》。
《山中》
唐代王维
原文: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译文:
荆溪潺湲流过白石粼粼显露,天气变得寒冷红叶落落稀稀。
山间小路上原本并没有下雨,是那空明翠色好像沾湿人衣。
《山中》作者简介:
王维,唐代诗人。
字摩诘。
原籍祁(今属山西),其父迁居蒲州(治今山西永济西),遂为河东人。
开元(唐玄宗年号,713—741)进士。
累官至给事中。
安禄山叛军陷长安时曾受职,乱平后,降为太子中允。
后官至尚书右丞,故亦称王右丞。
晚年居蓝田辋川,过着亦官亦隐的优游生活。
诗与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
前期写过一些以边塞题材的诗篇,但其作品最主要的则为山水诗,通过田园山水的描绘,宣扬隐士生活和佛教禅理;体物精细,状写传神,有独特成就。
兼通音乐,工书画。
有《王右丞集》。
关于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几点看法

关于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几点看法导语:关于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探讨从古至今不绝如缕,且成果显著,下面小编分享了王维诗歌与绘画的关系,欢迎大家阅读。
关于王维诗与画的关系,历代的探讨层出不穷,而这主要源于苏轼在评价王维《蓝田烟雨图》中的题诗时,说了一番流传甚广的话:“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此说为众多研究者所接受,并对其进一步阐发,认为王维的山水诗和部分田园诗都具有这样的特点,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一些诗亦有如是特点,这基本符合唐人创作的实际情况。
至于戴鸣《桑阴随记》云“古人诗皆有画,古人画皆有诗”,则显然有失偏颇,晚明张岱在《与包严介》中指出王维的题诗并非句句入画,而且认为“诗以空灵才为妙诗,可以入画之诗,尚是银屑也”,则是直接对“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否定,自此,后人对于王维诗中有画的质疑愈演愈烈,新时期的蒋寅可谓此风的集大成者,他的《对王维“诗中有画”的质疑》直接提出“将王维诗的成就归于‘诗中有画’已然损害了王维诗的艺术价值”,“代表王维诗歌特色的恰恰是诗不可画”。
在我看来,苏轼关于王维诗画的评价是很恰当的,蒋寅等人将“诗中有画”等同于“诗可入画”,显然误解了苏轼的原意,本文将试图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对此作一些补充。
一、诗歌与绘画产生的过程非常相近美国华莱士・斯蒂文斯在《诗歌与绘画的关系》中说到,诗歌和绘画起源于敏感性,诗人和画家凭借头脑努力来完成他们的工作,他们“不是凭借灵感,而是凭借想象或者是想象所激发的神秘的原因。
简而言之,这两门艺术,诗歌和绘画,都共同拥有一种劳动元素。
”同时,中国古代作家注重个人主观感情意绪的抒发,强调个性和感情的真实。
由此可以看出,诗歌与绘画的产生来自于作家本身丰富的想象力、敏锐的洞察力和真挚饱满的感情意绪,这即是说,作家在进行创作诗与画的时候,感情思维是极其相似的,只是用来表达感情和所思所想的方式有所不同而已,他们都是形象的制造者。
王维《山居秋暝》赏析:诗中有画,画中传声

诗中有画,画中传声;以动显静,空灵优雅———王维《山居秋暝》赏析《山居秋暝》,反映了开元末、天宝初恩师张九龄被逐出朝堂、李林甫窃居相位这一重大政治变故,以及诗人政治上受重挫之后所体现出的高洁志向和理想追求,诗作绘景如画,优雅空灵,表现了一种安逸闲适的隐者情趣,是一首艺术成就很高的五言律诗,值得深加品味。
这是一首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山水名篇,是王维在辋川别墅闲居时的杰出喜悦诗作之一。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开篇不言“深山”,却说“空山”,“空”字耐人寻味,确有深意。
这里的“空”字,首先,应是实指环境的寂静喜悦空旷。
山深林幽,似桃源胜境,阵雨方歇,山中的人和花草鸟兽处于一种短暂的静止状态,万籁无声的画面在眼前铺开。
这种幽静虽与后面“归浣女的喧闹”、“下渔舟的动荡”等喧闹喜悦场景,看似有悖常理,其实正好相互反衬,更显得意境十分开阔。
其次,“空”字也是诗人清幽静穆胸怀的抒发。
王维在政治上接连受挫(特别是对受伪职一事,自责不已)之后,一改前期自豪自信、喜悦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雄健、激昂、豪放的诗风,思想上崇佛好道,讲究“四大皆空”、“清静无为”,心灵上追求空明澄澈,生活上亦官亦隐,寄情山水,陶醉自然。
这一点,在王维后期其他诗作中亦能寻求踪迹:“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鹿柴》)。
两处“空”字,有异曲同工之妙。
有趣的是,这不同诗篇的两联诗在意境上也能相互辉映。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是写人不见人,是以“响”写静,清幽绝俗。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是不着一“人”字,而字里行间却透着抒情主人公的气息。
读者可以想见,空山新雨的“新”,给沉寂的深山带来喜悦,使万物为之一新,充满勃勃生机;蜷缩的树叶,枯萎的小草经“新雨”滋润之后,都舒展开来。
秋天傍晚的天气,也因一场“新雨”而有所改变,清风徐来,让人从闷热烦躁中解脱出来。
这时,一个怡然自得、神清气爽、空灵优雅、志趣高远的抒情主人公形象凸现在画面上。
颔联“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承接上文,具写实景。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论王维的艺术影响

“ 传神写照 ”审象 求形” “ 王维 的这些论述 , 不仅仅是绘画命
题, 而且 是融入到他的诗歌写作之 中的诗学命题 。 在这样的
艺术意境之 中, 即是事 , 即是理。 理 事 一切都如同天珠交涉 , 互 应互证 , 融彻贯注 。 一切他者均为自我 。 ” 一切客体均为主 体, 但是 , 一切之 自我 , 一切之主体 , 毕竟都依赖于他者与客 体, 这便是王维诗 “ 中有画 , 诗 画中有诗 ” 的要义。
认为诗 、 是时间的艺术 ; , 画 是空间的艺术 , 它们是两种性质 不同的文艺形式 。唐徐凝《 观钓台》 图画诗 已道 出 :画 人心 “
维开创了新生命 。 王维率先采用“ 破墨 ” 新技法 , 以水墨的浓 淡渲染 山水 , 打破 了青绿重色和线条勾勒 的束缚 . 大大发展
了山水画 的笔墨新意境 ,初步奠 定了中国水墨 山水画的基 础 。“ 破墨” 是指一种用浓淡墨色相破 、 渗透掩映 , 以达到滋 润鲜活效果的用 墨技法 , 法所作 山水 , 此 叫做“ 破墨 山水” 。
水墨 山水画 , 为其所作的《 传 山水诀 ) “ 云 夫画道之 中 , 墨 水
尽, 故右丞始用笔正锋 , 山披 水 , 廓分 轮 , 以细点 , 开 解 加 名 为芝蔗皴 , 以充全体 , 遂成开基之祖 , 而山水始有专学矣。 从 而学之者 , 谓之南宗 。” 《 (画学心法 问答》 ) 王维半宫半隐 , 实则更多应体现在 隐士 的思想上 。 后世 的文人画家大多如此 ,他们或者对 国家和 人民不抱有责任 感, 或者干脆屏弃 功名利禄作画只为 自娱 , 或者失 意于官场
何在此生 世上过一无依附 , 自由自在的生活。 禅宗的偈颂有 了生活情趣和心 灵感受的抒写 , 这是禅 的天然本色 , 王维的
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第三稿)

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摘要:王维是一个艺术修养很高的诗人,在绘画方面的造诣尤深,他融合各家之长创造了水墨山水,被推为南宗始祖。
王维在山水诗的创作上,也是开一代风气的人物。
他把绘图的技法应用于山水诗的创作中,力求勾勒一幅画面。
其具体表现:一、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之结构美;二、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之色彩美;三、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之神韵美;四、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之手法美。
五、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之禅意美。
关键词: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特点王维(701---761),字摩诘,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王维的名和字都取自《维摩诘经》中的维摩诘居士。
是继孟浩然之后,将山水田园诗推向艺术高峰的杰出诗人,他天资聪颖,多才多艺,对诗文、绘画和音乐都很精通。
玄宗开元九年考中进士,任右拾遗,吏部郎中等职。
四十岁以后,他开始过着亦官亦隐的生活。
在盛唐时代,王维以他流布环区的秀句和诗书画乐俱臻佳妙的才华而享誉海内。
他的山水诗造诣尤精,在推重诗歌神韵的一派诗论家看来,他的作品是最受尊崇的艺术典范。
王维是一个艺术修养很高的诗人,在绘画方面的造诣尤深,他融合各家之长创造了水墨山水,被推为南宗始祖。
就艺术言之,一代有一代之风尚,一时有一时之体裁。
院体画与文人画,往往被人称为北宗与南宗。
以明末董其昌等特提此二宗之对立关系后,迄至今日,凡秉笔述画之始者,莫不依从其说焉。
即以李思训为北宗之祖,而王维为南宗之祖。
王维在山水诗的创作上,也是开一代风气的人物。
他把绘图的技法应用于山水诗的创作中,力求勾勒一幅画面。
《旧唐书》本传说王维的画“笔纵浅思,参于造化”①。
又说他“画思入神”②。
可见他的画是渗入了思想性格的。
这也就是“画中有诗”的意思。
大诗人苏东坡读王维诗时,禁不住连连赞叹,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见东坡志林》)③。
这两句话突出地强调文艺作品既要有鲜明的形象性,犹如绘画一般;又要有深涵,如诗之有味。
关于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几点看法

关于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几点看法摘要:关于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探讨从古至今不绝如缕,且成果显著,本文试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诗歌与绘画产生的过程以及读者对王维诗画的接受两个方面,进一步研究王维诗画的关系。
关键词:王维;诗;画中图分类号:i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0-0018-01关于王维诗与画的关系,历代的探讨层出不穷,而这主要源于苏轼在评价王维《蓝田烟雨图》中的题诗时,说了一番流传甚广的话:“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此说为众多研究者所接受,并对其进一步阐发,认为王维的山水诗和部分田园诗都具有这样的特点,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一些诗亦有如是特点,这基本符合唐人创作的实际情况。
至于戴鸣《桑阴随记》云“古人诗皆有画,古人画皆有诗”,则显然有失偏颇,晚明张岱在《与包严介》中指出王维的题诗并非句句入画,而且认为“诗以空灵才为妙诗,可以入画之诗,尚是银屑也”,则是直接对“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否定,自此,后人对于王维诗中有画的质疑愈演愈烈,新时期的蒋寅可谓此风的集大成者,他的《对王维“诗中有画”的质疑》直接提出“将王维诗的成就归于‘诗中有画’已然损害了王维诗的艺术价值”,“代表王维诗歌特色的恰恰是诗不可画”。
在我看来,苏轼关于王维诗画的评价是很恰当的,蒋寅等人将“诗中有画”等同于“诗可入画”,显然误解了苏轼的原意,本文将试图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对此作一些补充。
一、诗歌与绘画产生的过程非常相近美国华莱士·斯蒂文斯在《诗歌与绘画的关系》中说到,诗歌和绘画起源于敏感性,诗人和画家凭借头脑努力来完成他们的工作,他们“不是凭借灵感,而是凭借想象或者是想象所激发的神秘的原因。
简而言之,这两门艺术,诗歌和绘画,都共同拥有一种劳动元素。
”同时,中国古代作家注重个人主观感情意绪的抒发,强调个性和感情的真实。
由此可以看出,诗歌与绘画的产生来自于作家本身丰富的想象力、敏锐的洞察力和真挚饱满的感情意绪,这即是说,作家在进行创作诗与画的时候,感情思维是极其相似的,只是用来表达感情和所思所想的方式有所不同而已,他们都是形象的制造者。
如何理解苏轼评价王维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论述题

如何理解苏轼评价王维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论述题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苏轼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对于文学艺术的理解与探讨影响深远。
在他的诗歌批评中,常常提及王维这位唐代大诗人。
苏轼赞誉王维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一评价意味着王维的诗歌作品具有深厚的艺术感染力和意境表现力。
在苏轼看来,王维的诗与画相融合,颇具意境,堪称诗画合一的理想典范。
苏轼对于王维的诗歌赞赏源自于他对诗画的深刻理解。
苏轼自幼酷爱文学,对于诗歌艺术有着独特的感悟和把握。
他认为,诗与画同源自于意境之美,都是表现生活、描绘景物的艺术形式。
王维的诗歌作品以灵动的笔触、深邃的境界、细腻的情感赢得了苏轼的青睐,在他看来,王维的诗句仿佛是一幅画,让人感受到画面的明快绝妙。
而王维的画作同样以清新淡雅、意蕴悠远闻名于世,苏轼认为这种诗画相融合、相互映衬的艺术风格正是王维作品的独特之处。
苏轼对于王维的评价也体现了他对于文学与绘画之间的关系的深刻认识。
在中国文学艺术史上,诗与画一直被认为是紧密相连、相互影响的两种艺术形式。
苏轼认为,诗歌与绘画均是表现生活美学的手段,二者虽然表现形式各异,但内在的审美情感却有着契合之处。
王维的诗歌作品如画,画作如诗,诗画之间有着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关系,共同彰显了王维所追求的文学艺术境界。
苏轼认为,王维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正是因为他将诗歌与绘画融为一体,赋予作品更为深刻的内涵和意蕴。
苏轼对于王维的诗画联触评价也体现了他对于文学艺术的追求和创新意识。
在宋代文人中,苏轼以其对于文学的追求和创新的独特见解著称于世。
他认为,文学创作应该超越一般的表面形式,力求达到更深的内涵和更高的境界。
王维的诗歌作品正是符合这一标准的典范,他将诗歌与绘画相融合,打破了传统的文学艺术模式,为后人树立了文学艺术的新标杆。
苏轼对于王维的赞誉不仅仅是对于一个诗人的赞美,更是对于文学艺术创新的鼓励和呼唤,为后人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苏轼对于王维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评价体现了他对于文学艺术的深刻认识和独特见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述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苏轼认为,在王维的诗画作品中,诗中有画的境象,画中有诗的意味,诗与画皆达到情景交融。
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创作潜移默化地渗透了他的绘画思想,充满了“诗中有画”的境界。
同时,他首创了中国山水画中优美独特的“禅境”表现,能以诗意入画,又能以画表现诗意.
王维的《山居秋暝》一诗为例向我们阐释何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从第一句中读者便可于脑海中形成一幅雨后秋山图,山雨初霁,万物为之一新,又是初秋的傍晚,空气之清新,景色之美妙,可以想见。
第二句更是以“明月”“松”“清泉”“石”等意象烘托出山中的幽谧之境,在第三句中又描述了洗衣归来的浣女在竹林间嬉笑玩闹,出航打渔的扁舟划破层层莲叶的场面,为这幅清幽静谧的图景增添动态感。
《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写闲、“夜静春山空”,写静、“月出惊山鸟”,写动、“时鸣春山中”,写声。
没用任何绘画技巧,但在中国人眼中它仍能出画。
因为它符合中国画的审美特征。
中国画创作中没有相应的形象思维方式。
王维诗中的画是合乎中国文人精神、迎合中国传统的审美情趣的画,而不是具有空间色彩透视等视觉效果的景色如画的画。
王维还精于绘画。
他能将诗歌与绘画相互沟通,更以水墨山水为人称许。
所作破墨山水,笔迹劲爽,“云峰石色,绝迹天机,非绘者
之所及也”。
由此可见其绘画技艺之不凡。
宋苏东坡称“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所谓“古来画师非俗士,妙想实与诗同出。
”然而王维的诗意,却又无处不渗透着禅理。
为此可以不问四时,在《袁安卧雪图》中,把雪与芭蕉同置一处,画中禅意,正如钱钟书先生所言“假如雪里芭蕉含蕴什么‘禅理’,那无非像井底红尘、山头碧浪等等。
传世的《雪溪图》,图下方一座木拱桥将观者引入白皑皑一片冰雪世界,树木凋零,人烟稀少,小溪的两岸有茅屋四五间,溪中有一叶篷船,有船夫撑篙而行。
情景冷漠萧瑟。
画家用墨色染溪水,以映衬两岸之白雪,坡石有渍染似无勾皴,仿若身临其境。
纵观王维的诗画,无不让世人喟叹其诗画互含的绝妙韵味。